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1]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教学活动时间、场所、人员 的开放性。
教学活动时间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活动主题与学 生实际可安排一课时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更长 的一段时间。这样,能给教师捕捉课题,引导学生开 展创造性活动留有时空。
课程是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的,内含了一种校外 课程的理念。因此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框,到大自然 中去欣赏、观察,到工厂、农村去参观访问,到社会 上去调查了解。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都是一门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 课程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目 的在于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 整体思维的意识,并运用知识信息综合解决现 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类型。
综合课程的开发模式
综合课程有诸多具体的课程开发模式,如相关或交叉课程、融合 或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或经验课程等。
3、以活动(经验)模式开发设置的品德与 生活(1-2年级)、综合实践活动(3-9 年级)。
《品德与生活》--综合课程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并非局限于一个活动领域,而 是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是对学生多方 面发展提出的要求。
内容上,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 思想品德课程、自然(或科学)课程、社会课程和活 动课程等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产生的课程,所以它 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品课、自然课或生活课程了, 它兼具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 育等多重价值。在小学三年级之后这一课程将分化为 综合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科学三门课程。相对于 此三门课程来说,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一门高度综合
相关(交叉)课程是对具有一定联系或交叉的分科课程的内容进 行整合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
融合(广域)课程是将具有相近教育价值的课程整合为一门新的 课程或学习Leabharlann Baidu域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
核心课程是以常见或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的 一种课程开发模式。
活动(经验)课程是以活动的方式设计并组织实施课程的一种课 程开发模式,它旨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 和真切体验。
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具有开放性
(1)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从儿 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 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 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各个 方面,直接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因 此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
(2)教学活动形式的开放性。
的课程。
《品德与社会》--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是基于学生经验维度开发的综合课程, 它课程目标集品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于一身。
课程内容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 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 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认识, 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 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 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 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这门课将德育学、人类学、 社会科学融为一体。
在国家新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体系中以各种模式的综合课程.
1 、 以融 合模式 开发设 置的艺 术 ( 1-9 年 级 ) 、 科 学 ( 7-9 年 级 ) 、 历 史 与 社 会 (7-9年级)、体育与健康(7-9年级);
2、以广域模式开发设置的品德与社会(36年级)、科学(3-6年级);
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 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 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标
准》
它们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 课程。
(鲁洁)
“社会生活”的意义
(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 会》课程特点是什么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 程具有综合性。
2.《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具有生活性
回归生活
回归生活的内涵
(1)课程以生活为本源 (2)课程是为了生活的 (3)通过生活学习生活
回归生活的理论基础
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其涵意为:符号所代表的新
知识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一种 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它是与机械学习相对应的一 种学习。 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他把学习区分为有意义和无意 义两种,他所讲的有意义的学习是学习内容与学习者 的目的、需要的相关性。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自己 的目的、需要有关时,学习积极性高,效率也高。 无论是上述哪种有意义的学习都是要与学习者自身的 经验相联接,它既符合儿童自身的需要,能满足这种 需要的学习,又是与儿童的心理结构、生活历程相匹 配的学习。
课程教育任务是什么 (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课程特点是什么 (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课程要求的学生学习的方式是什么
(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课程教育任务是什么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 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
课程在人员安排也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打破了老师 包教的模式,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可以由家长支持 参与,可以由社会各界的帮助,形成教师、学生、家 长、社会人士交往互动的热闹的课堂。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教学策略解读
罗庄区教学研究室 徐福银 2007年8月
主要内容
共分两部分 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的构建基础(课程标准) 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解读
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的构建基础(课程 标准)
分三部分进行介绍 (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 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教育应蕴涵在 活动之中,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老师指导 下的各项活动来实现。教学形式要经常 采用: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 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活动、 教学游戏、参观、讲故事、讲授等。这 些活动形式多样,充满儿童趣味,具有 很大的开放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