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产业政策法

合集下载

产业政策法

产业政策法

产业政策法一、概述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对特定产业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旨在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产业政策法是对产业政策进行法律化管理的工具,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本文将对产业政策法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二、产业政策法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产业政策法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可以优化产业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增强国家竞争力产业政策法可以帮助国家提升产业竞争力。

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国际化发展,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从而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增加国际话语权。

3.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产业政策法可以促进绿色发展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环境要求的规定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引导和激励企业从事环保产业和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4.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产业政策法可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通过规范市场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可以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三、产业政策法的制定与执行1. 制定过程制定产业政策法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立项调研:政府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法前会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以了解目标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2.立法草案的起草:根据调研结果,政府部门起草立法草案,明确法律的目标、原则和具体的政策措施。

3.征求意见:立法草案起草完毕后,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以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馈。

4.立法审议:立法草案会提交相关机构或立法机关进行审议,审议过程中进行修改和完善。

5.法律公布和实施:经过审议和批准后,产业政策法会正式公布并开始实施。

2. 执行机制产业政策法的执行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的合作。

主要执行机制包括:1.产业政策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产业政策和措施,协调各部门的合作,推动政策实施。

产业研究的政策法规

产业研究的政策法规

产业研究的政策法规产业研究的政策法规,涉及投资、能源、市场、竞争、产权保护、税收、标准、对外贸易合作、管理协调等诸多方面,详见以下内容。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引导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国家产业结构、使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产业政策主要通过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包括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产业结构调整计划、产业扶持计划等手段实行。

——技术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政策是国家为了鼓励、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科研投入、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措施,以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

——市场竞争政策市场竞争政策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垄断行为和维护消费者权益而制定的政策。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和维护公平竞争而制定的政策。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法律法规,以保障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人才培养政策人才培养政策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而制定的政策。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教育政策、人才引进政策、职业培训政策等,以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环保政策环保政策是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政策。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限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

——投资政策投资政策是国家为了引导和规范投资行为,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政策。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投资法、外商投资法等法律法规,以规范投资行为,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税收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策略。

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
④调节供给。即通过促进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供给总量 和结构都能满足需求,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总量、结构的平衡。
作用
导向作用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业政策具有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是:可以调整商品供求结构,有助于实现市 场上商品供求的平衡;可以通过差别利率等信贷倾斜政策对资金市场进行调节,有助于资金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可以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促进区域市场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发育和形成。 学术作用 学术上,产业政策有如下作用: 1.以“看得见的手”在出现“市场失灵”时弥补市场的不足。 2.战时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政策规制。 3.病态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政策规制。 4.助发展中国家或经济后发国家实行超越战略。 5.提高一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特点作用
特点
作用
特点
中国产业政策研究报告①调控经济结构。即调控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区域布局结构,使社会资源 在各产业、行业、企。即改造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的增长,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
③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区域布局政策表现为“集合”政策。每一种具体政策都以市场机制的 调节为依据,对市场起着直接调控、对企业起着间接调控的宏观作用。
制定因素
制定因素
产业研究会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文化与历史条件、国际环境及政治经济表势的不同,因而产业政策在 各个国家相差很大。就是在一个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产业政策也不相同。产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充分 考虑产业政策所处的历史现实。
1.产业政策的完善性 产业政策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其制定和实施要依据整体观念和思维,要求政策的各个方面相互 配套和相互协调。 2.产业政策要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协调 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保证技术的发展和更新 3.产业政策的作用目标 是鼓励和促进需要发展的产业尽快建立和扩张,限制不需要发展的产业促使其缩小或向其他产业转产,以保 证供给和需求总量的平衡。 制定原则

经济法学 第十四章[24页]

经济法学 第十四章[24页]
(二)产业组织法律制度
产业组织法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运动规律,经济发展 的内在联系,为促进产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优化,由国家 制定的,协调竞争和经济规模矛盾,指导和干预产业市场 结构、行为、调整企业间关系的法律的总称。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二节 产业政策法的基本制度
二、产业组织法律制度
(二)产业组织法律制度
般关系——作用与反作用。 (2)产业政策法产生的条件在于社会利益本位下公法与
私法的融合——产业治理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 产业政策法概述
二、产业政策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产业政策法的立法模式
产业政策法的立法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以日本为代 表的倾斜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竞争型 产业政策立法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 产业政策法概述
一、产业政策法
(二)产业政策
我国《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指出,产业政策包括 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 策,以及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 产业政策法概述
一、产业政策法
(三)产业政策法
对于产业法律规范的称谓,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这些 观点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即产业法、产业政策法、产业调 节法。
1.规模经济制度 规模经济又称“规模利益”,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 单位成本会产生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2.适度竞争制度 适度竞争有利于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服务水平提高,而且 使产品价格符合市场规律。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二节 产业政策法的基本制度
二、产业组织法律制度
(二)产业组织法律制度
总之,基于理论上“产业政策法”可以概括产业政策法 律规范的一般特征。本章采用第二种观点,将产业经济领域 的法律规范统称为产业政策法,并且认为产业政策法是调整 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和。

产业政策的概念及实施方式

产业政策的概念及实施方式

产业政策的概念及实施方式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和引导特定产业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它旨在通过调整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来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以下将逐步思考并详细论述产业政策的概念及实施方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一、产业政策的概念:1. 定义:-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针对特定产业,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包括财政支持、金融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升级和转型。

2. 目标:- 产业政策的目标包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通过政策干预和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提高国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 特点:- 产业政策具有选择性、针对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它通常选择具备战略意义和潜力的产业进行支持和发展,根据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并长期跟踪管理,确保政策效果的持续性。

二、产业政策实施的方式:1. 提供财政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给予产业税收优惠、补贴和奖励等方式来提供财政支持。

例如,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技术创新型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基金等。

2. 引导金融扶持:- 政府可以通过金融支持来引导产业发展。

例如,设立专项基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供低息贷款、风险投资等金融支持。

3. 推动技术创新:-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和联盟等方式来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加强对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的支持,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4. 加强市场开拓:- 政府可以通过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等方式来推动产业的开拓。

例如,通过引进外商投资、促进跨境贸易和加强技术转让来扩大产业市场份额。

5. 人才培养和吸引:- 政府可以通过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来推动产业发展。

例如,设立科研项目以及提供奖学金、补助金等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科研工作和创新创业。

第十五章 产业政策法

第十五章 产业政策法

产业组织政策法的内容:
反垄断 政策法
中小企 业政策 法
企业兼并联合政策法
一、反垄断政策法
反垄断法也称 反垄断政策法, 是最早也是最 重要的产业组 织政策法。 反垄断政策法的 任务是排除市场 障碍,从宏观和 总体上保障市场 机制充分有效地 发挥对社会经济 的调节作用。
三、中小企业政策法
(一)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在中国境内 设立的有利于满 足社会需要,增 加就业,符合国 家产业政策,生 产经营规模属于 中小型的各种所 有制和各种形式 的企业。 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 和资产总额均在5千万 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 大型企业:年销售收入 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 以上50亿元以下的; 特大型企业:年销售收 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 亿元及以上的; 其余的均为小型企业。
先导产业 是指为实现一 定的长期战略目标需 要超前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 是指工业后发 国家相对于工业先 行国家成熟产业而 言、新建立起来的, 但仍处于幼小稚嫩 阶段的产业。
产业扶持的手段:
间接诱导手段
直接管制手段
行政、信息指导手段
产业扶持政策法的针对 性很强,且往往表现为一个 个单项立法,是产业结构政 策法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种。
练 习 题
1、产 业政策 法的立 法模式 及中国 的选择。 2、产业结构政策法的 构成及其主要内容。
3、中小企业政策法的 立法意义及立法模式。
第十五章 产业政策法
本章重点: 产业政策法的特点 和基本构成 中国产业政策和产 业政策法 产业结构政策法的 体系和内容 本章难点: 产业结构政策 法与产业组织 政策法的关系 反垄断政策法 与企业兼并政 策法的关系
第一节 产业政策法原理
产业政策法是调整 产业政策制定和实 施过程中发生的社 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其特点: 1、针对性。只针 对特点产业制定; 2、阶段性。阶段 性于针对性有着密 切联系;

自考《经济法概论(法律类)》章节串讲【11-15】

自考《经济法概论(法律类)》章节串讲【11-15】

【导语】⾼等教育⾃学考试,简称⾃学考试、⾃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是对⾃学者进⾏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等教育国家考试。

【第⼀篇:计划法律制度】⼀、计划与计划法概述: 1、计划概述: (1)计划概念:是国家进⾏调控的重要⼿段,是由⼀定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的关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预测以及⽬标的相互协调的政策性措施。

(2)国家计划概念:由国家制定并负责实施的,有关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项⽬的未来的综合的⾏动部署⽅案。

(3)国家计划的特征:针对性、事前性、综合性、法定性 (4)国家计划的分类: 根据计划的期限,可分为长期计划(⼀般为⼗年计划)、中期计划(为五年计划)、短期计划(为年度计划) 根据计划实施的范围,可分为中央计划、地⽅计划、基层计划。

根据计划的保证⼿段和效⼒,可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根据计划的经济、社会内容,可分为社会总产品计划、国民收计划、⼯业⽣产计划、农业⽣产计划、第三产业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交通运输和邮电计划等等。

(5)国家计划的作⽤:它是⼀种⾼层次的调控,具有三个⽅⾯的功能:预测引导功能、政策协调功能、宏观调控功能。

2、计划法概述: (1)计划法概念:是确认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在计划管理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并调整它们之间在制定和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过程中发⽣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我国计划法⽴法状况:⾄今始终缺乏⼀部由权⼒机关通过的综合统⼀的《计划法》 (3)计划法特征:计划法兼具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双重属性、计划法具有显著的政策性。

(4)计划法基本原则: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原则 综合、平衡和协调原则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三者利益原则 循序淅进原则 (5)计划法的法律渊源:主要表现为部委规章。

另外,尽管计划法是⼀个纯粹的国内法,但任何国家所制定的本国计划,或者地⽅政府制定的地区计划,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本国签署或加⼊的国际条约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经济法》宏观调控法

《经济法》宏观调控法

二、宏观调控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政府工作重心:应从直接参与经济建设 转向提供公共物品
2、宏观调控与监管职能分离 3、公共参与 4、分权式的宏观调控机制等。
第十五章 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金融调控
金融调控是指中央银行依照法律,通过制 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等手段,实现宏观调控。
特征: 金融调控主体是中央银行 金融调控手段以货币政策为核心 金融调控必须依法进行
2、宏观调控关系的内容: 财税调控关系 金融调控关系 规划调控关系 产业调控关系 投资调控关系 储备调控关系 价格调控关系 涉外调控关系
3、特征:
(1)调整范围的整体性和普遍性;
(2)调整方法的指导性和调节性;
(3)调整手段的综合性和协调性。(具有 社会法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整体导向性; 政策性法;固定的程序法和变动的实体法 的结合。)
第四编 宏观调控法 Macro-Control Law
在本编中,将主要涉及宏观调控法一般原 理、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及税收法律制度。
第四编目录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金融调控法 财政法 税法 价格法 对外贸易法
第十四章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3、中央银行与普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
五、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
4、我国的情况: 与政府关系: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
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 金融稳定。
五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
与议会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向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有关货币政策情况和金融业 运行情况的工作报告。
四、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和调整 方式

第十五章 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制

第十五章 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制

Industrial economics
30
[例1]日本政府对电力产业的放松管制
1995年导入IPP(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s)制度,允许企业进入发电部门; 1999年导入PPS(Power Producer and Supplier)制度,允许企业进入发电和电力零售 部门. 2003年继续维持10个地区电力公司的发电\配 电\售电业务的一体化;禁止电力公司的某些行 为(信息部公开\内部交叉价格\歧视性价格);设 立电力系统利用协议会保证配电的公平性;培 育电力批发市场;扩大零售市场的自由化范围. 效果:电力价格比1995年下降了约30%,停电时 间大大减少.
2、间接规制:政府采用法律手段进 行干预
Industrial economics 13
经济性规制的对象:
公用事业(水、电、气、暖) 信息通讯(电信、邮政、广播电视) 运输(铁路、公路、航空、海上运输) 金融(银行、证券、保险)
社会性规制的对象
健康和卫生领域(公共卫生和医疗、环境卫生、毒品) 安全领域(自然灾害、产业灾害和劳动灾害、产品和 服 务事故) 公害和环保(废弃物处理、环保)
Industrial economics
14
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方式的比较
直接规制的主要优势在于快速和有针对性,而 间接规制则主要作用于产业环境的改善; 直接规制的主要缺陷是它会增加市场扭曲的风 险,间接规制发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间较长。 综合而言,二者应配合使用,形成互补。
Industrial economics
未来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方向
推动市场重组与产权改革; 随着市场结构的转变,适时放松价格管制; 开放用户选择权; 建立有效的现代监管体系; 完善董事会制度和董事会报告制度;

产业政策法

产业政策法

经济法总论
21
3、协调性
产业政策法是协调市场调节机制与国家调 节机制的重要法律之一,协调局部利益与整体 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 公共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等各种方 面;另一方面,一项产业政策的实现至少要涉 及包括财政、货币、对外贸易、收入分配、竞 争和反垄断政策的相互综合运用,与此相关的 法律制度就十分复杂,只有这些制度协调配套 使用,才能使其得到更好的实施。
14美国的循环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行业涉及传统的造纸炼铁塑料橡胶以及新兴的家用电器计算机设备办公设备家居用品等产业全国有56万个企业参与年均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其规模与美国的汽车业相当现在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15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德国企业和民众生活中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垃圾处理和再生利用仅包装垃圾已从过去的年均1500万吨下降到目前的500万吨95的矿渣和70以上的粉尘和矿泥得到重新利用
经济法总论
5
二、产业政策的构成:
产业结构政策:是产业结构政策法律化的产物。
所谓产业机构政策是关于社会生产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 结构比例关系的政策。 我国把产业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包括了采掘业、制造 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的制造业和供给业; 第三产业试制出了上述第一、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
经济法总论
22
四、产业政策法的基本原则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原则。
2、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 3、立足本国国情与适应国际化要求相结合的原 则。
经济法总论
23
五、产业政策法的立法模式 当今世界,产业政策法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为倾斜型产业政策的立法模式;二为竞争型产 业政策立法模式。前者以日本为代表,后者以美 国为代表。

产业政策的基本概念

产业政策的基本概念

产业政策的基本概念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针对特定行业或产业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促进产业的发展、调整和优化。

以下是产业政策的基本概念:产业政策的定义和目的: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促进特定行业或产业的发展、调整和优化,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阶段,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产业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国际竞争、技术进步、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影响。

产业政策的分类和手段:产业政策可以分为激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

激励性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贴息、培训支持等,旨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扩大投资规模和提升产品质量。

限制性政策包括关税保护、产能限制、环保限制等,旨在限制低效产能、保护环境和社会公共利益。

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包括直接干预和市场调节。

直接干预是指政府通过行政命令、计划安排等方式,直接对企业的生产、投资和经营活动进行干预。

市场调节是指政府通过税收、价格等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进行自我调节和市场竞争。

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政策规划、调查研究和评估调整等方面。

政策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阶段,确定需要制定产业政策的行业或产业,以及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调查研究是指对行业或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调整是指对已经实施的产业政策进行效果评估和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的变化。

产业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产业政策对企业、行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和效果。

例如,通过财政补贴等激励性政策,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通过关税保护等限制性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通过直接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市场效率,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提升。

浅析我国产业政策及其法治化

浅析我国产业政策及其法治化
21年 5 千 00 月
商 品与 质 量
理论 研究
浅析我 国产业 政策及其法治化
口田 萌 文 俊
(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 学院 陕西 西安 7 0 6 ) 10 4
摘 要: 产业政策是 市场 经济条件 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 政策的重要 方面, 产业政策法是产业政 策的法律化 。本 文从政襄与法的关 系入手, 界定 了 交通产 业政 策法的概念及其形成发展过程, 出交通 产业政 策法是宏 观调控 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 指 其体 系主要 由交通产业结构政策法、 交通产业组 织政 策法、 交通产业技术政 策法和 交通产 业布局政策法等构成 。指 明在” 入世” 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的背景 下, 、 我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的产业 政 策及 产业政 策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和完善 , 并提 出了 自己的思路 。 关键词 : 经济法 交通产业法 产业政策 产业政 策法
前 言
产业政 策 法是 调整产 业政 策制 定和实 施过 程 巾产 生的经济 关 系 的法律规 范 的总称 。它是 经济法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可 归为 宏观 调控法 的范畴 。 有人基 于法 理学 上 关于法 与政 策 的严格 区别 而对 ” 产业政 策法 ” 的提法提 出质疑 , 认为 法与 政策 在传 统称 谓上 是两 个 不 同的概念 。法 律有 其特 定 的逻辑 结构 ,能给 人们 提供 具体 的 行 为准则 , 较强 的稳定 性; 策则 多为原 则性 的, 有 政 具有 灵活 易变的特 点。阕此 , 人 认为政 策与 法是 能兼 容 的 , 有 反对 产业 政 策法 的提 出。 实 际上 , 在诸 多部 门法 中 , 济法 只有 明显 的政 策性 特 点 , 经 其 中,又 以宏观 调控 法最 为突 出 。要根据 不 同时期 不 同 的圈 内和 嘲 际经 济 , 治 , 会形 势加 以确 定和产 业调 整 , 政 社 嘲家 计划 , 济 政策 经 和调 节手 段 的运 用 不能 一成 不变 。受其 影 响,宏 观调 控法 的许 多 内容和 规 定具 有较 大变动 性 。法律规 则小可 能周 全和 处处 明确 具 体 。这 样 , 宏观调 控 法领 域 , 在 法律 与政 策 的界定 已经 趋 于模糊 , 政 策 法有 着 密切 的联 系。产 业政 策法 是一 种宏 观调 控法 ,从这

产业政策法

产业政策法

2、阶段性。阶段 性与针对性有着密 切联系;
3、综合性。表现 在:调整的对象具 有综合性;实施手 段具有综合性。
二、产业政策法的立法模式
一、以日本为代表的 三、中国既重视产业 结构立法,也重视产 倾斜型产业政策立法 业组织立法。主要原 模式。特点:重视产 因: 业结构的法律调整。 1、产业结构存在严 二、以美国为代表的 重问题; 竞争型产业政策立法 2、产业组织上存在 模式。特点:倾向于 集中度低、企业规模 产业组织立法。调整 小、规模不经济等 竞争关系与防止垄断。
三、产业政策法体系基本构成
(一)产业结构法
(三)产业技术法
(二)产业组织法
(四)产业布局法
四、产业政策法的保障措施
产业政策法的保障措施,是指 保障产业政策法所规定的产业政策 实施的手段。
产业政策法的保障措施:
(一) 间接诱导 手段,包 括财政、 税收、金 融、价格、 外贸、政 府采购等。
(二)直接管制手段, 包括鼓励、允许、限制、 禁止等,有时还配有配额 制、许可制、对工资、价 格的直接控制等。
(三)行政、信息指 导手段,以经济展望、劝 告及提供其他信息为表现 形式。
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保障措施:
(一) 采取直接介入 性调控方式为 主,例如在 90年代,对 轿车、轻型车 项目的限制; 淘汰落后生产 能力、工艺和 产品等
(二)、中小企业的意义
在一个国家的企业 有利于保持较低的 总构成中,中小企 市场集中率,使市 业要占绝大多数, 场充满活力,具有 其产值、上缴税金、 抑制垄断的作用; 就业人数等都在国 若与大企业形成专 民经济中占有较大 业化分工协作关系, 比重(95%以上), 则有利于促进生产 有着十分重要的地 集中,抑制过度竞 位和作用。 争,实现各层次企 业的规模经济。

产业政策法

产业政策法

产业政策法- 我国产业政策法的建立与完善(一)我国产业政策及其法律化的现状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事实上也存在产业政策,如“以钢为纲”的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鼓励发展地方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政策等,但没有应用产业政策这个名词,更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产业政策法。

我国比较明确和自觉地提出和实行产业政策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

1986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产业政策”的概念,并对产业发展提出了系统、具体的规划和政策。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计划管理的重点应转向制定产业政策,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产业政策的实现”。

1989年3月15日《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颁布,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关于产业政策的规范性文件。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作为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职能和调控手段”。

为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1994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作为今后制定各项产业政策的指导和依据。

1996年4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产业政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陆续制定了一些包含或体现相关产业政策性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1992);《科学技术进步法》(1993);《汽车工业产业政策》(1994);《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1995,后被2002年《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所取代)、《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1995,后分别被1997年和2002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所取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水利产业政策》(199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关于当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若干意见》(1999)、《鼓励软件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0)、《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2000)、《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1)、《“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01)、《国家产业技术政策》(2002)、《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中小企业促进法》(2002)等。

产业政策概述

产业政策概述
(3)信息外部性和协调外部性论 信息外部性:信息与知识的溢出效应在特定情况下将抑制企业对新产品的投资。
政府需要使用产业政策的手段,干预并激发企业对新产业产品的投资,平衡企业 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冲突,促进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
“协调外部性”论:一些产业具有规模经济特征或者需要完善的产业链条件,需 要对多部门的同时投资才能取得收益最大化,而由于市场中各企业很难协调投资, 市场失灵将随之出现。政府需要对建立新产业或者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进行必要的 政策支持,扮演投资协调者的角色,促进多部门的投资合作。
日本产业政策评估特色:主体的多元化
各主管省厅所设的审议会及国会所设的各调查咨询机构和 自民党下属的政策调查委员会。
其中,审议会的成员通常是学术界、财经界和政界的权威 人士组成,并由首相或主管大臣任命,相对独立于行政机 构,是直接主宰各项政策立案和调整的权威评估主体。
评估主体的其它成员包括:四大经济团体(即日本经团联、 日经联、同友会、商工会议所)、在野党、大众传媒和知 名政治家都会从各自立场对特定产业政策发表意见,并且 对政府的产业政策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与世界农业市场状况的预测;影响美国及国际农业市场绩效的相关技术、经济、政 策与组织力量。 农业技术环境:分析农业相关成本、效益、生产力变化与新技术的分配效果;衡量 公共与私人研究资助的支出、报酬与比较利益。 农业支持环境:农场与农业企业的财务经营绩效;结构改变以及因此所造成的农业、 技术与资源政策调整的政策意义。 再将上述数据和相关信息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整理,主要指标包括:农场风险管 理、农场结构、农场与农产品政策、农业资源管理以及农民福利。
的信息收集渠道和可靠的评估结论。
美国农业政策的评估标准
美国农业部提供相关数据:2006和2007年度生产和经营相关农产品[以玉米为主的 乙醇生产、主要作物(玉米、大豆、马鈴薯、其它豆類等)、粮食与饲料用途的小 麦、粮食用途的水稻、棉花、糖、园艺作物、肉类、乳酪制品等]

国家经济安全与产业政策立法

国家经济安全与产业政策立法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国家经济安全与产业政策立法——加入WTO给中国产业带来的冲击与日本经验的启示齐虹丽云南财贸大学教授关键词: 国家经济安全/贸易资本自由化/产业政策法/新产业秩序内容提要: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已汇入世界经济的大潮。

这对一个实施市场经济体制不久、正在朝着工业化迈进的中国来说,它一方面体现着中国人的勇气与自信,另一方面必须承认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

对应别国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威胁,提高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产业安全的分析,指出加入WTO给中国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冲击,并借鉴日本产业政策立法的经验,以说明产业政策立法对加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一、国家经济安全与产业政策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经济安全的实质,即是国家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其中的产业竞争力尤为重要。

产业竞争力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的产业结构状况。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是产业具有竞争力的坚实基础。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是一个相对的状态,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变,是在资源向不同的产业之间流动与重新配置作用下进行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值规律)将资源在不同产业间加以流动与配置。

但是在某种状况下,市场时常不能对社会资源进行最佳的配置,纠正市场这种现实的、可能性的失败,通常被认为是产业政策存在的论基础。

所以狭义的产业政策的概念是:产业政策是政府用于纠正“市场失灵”的政策。

但是,实际上各国政府广泛采用的产业政策,其目的并不限于此。

在日本,产业政策被一般理解为是“通产省的政策”,通产省在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时,并不仅仅是在市场出现失灵时,而多数的产业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预防市场的失灵。

尤其是当这些产业政策上升为经济法律时,它的立法目的就被扩大为“为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麻醉中级知识点

麻醉中级知识点

麻醉中级知识点一、什么是麻醉中级?麻醉中级是指麻醉医生在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过程中,具备对较复杂的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指导疼痛治疗,并对急、危、重患者进行麻醉管理的能力。

在医疗实践中,麻醉中级医生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各种麻醉方法、镇痛治疗技术、急救技能等,并且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麻醉方案设计和实施。

二、麻醉中级的知识点有哪些?1、麻醉药理学:了解麻醉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常用麻醉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2、麻醉解剖学:掌握重要脏器和血管的解剖特点,了解手术入路和重要神经阻滞的解剖基础。

3、临床麻醉学:掌握各种麻醉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熟悉常见手术的麻醉处理,以及处理麻醉并发症的方法。

4、疼痛治疗学:了解疼痛的分类、评估方法,掌握慢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的治疗方法,熟悉分娩镇痛和术后镇痛的实践。

5、重症医学:掌握重症患者的监测、治疗和管理方法,熟悉机械通气和血液净化等重症监护技术。

6、急救医学:掌握心肺复苏、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急症的抢救方法和流程。

7、伦理与法律:了解医学伦理和法律的相关知识,尊重患者权益,保障医疗安全。

三、如何准备麻醉中级考试?1、系统学习:制定学习计划,按照考试大纲系统学习各个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重点突出: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学习和练习,提高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提高考试应对能力。

4、交流讨论:与同事、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

5、最新进展:麻醉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技术革新,保持对专业知识的更新和补充。

四、总结麻醉中级知识点是麻醉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了顺利通过麻醉中级考试,我们需要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掌握各个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积极参加模拟考试和交流讨论。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临床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法考经济法知识点

法考经济法知识点

2024法考经济法知识点2024年法考经济法知识点梳理随着2024年法考的临近,考生们对于经济法的知识点梳理和备考策略越来越关注。

经济法作为法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繁多,因此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根据历年法考经济法的命题趋势和规律,对2024年法考经济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备考建议。

一、宏观经济法1、市场竞争秩序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

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需要掌握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对于反垄断法,需要理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的法律规制。

2、投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公司法、证券法和破产法。

对于公司法,需要掌握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和终止事由;对于证券法,需要掌握证券发行、交易和上市的相关规定;对于破产法,需要了解破产程序和破产财产的分配规定。

3、税收法律制度:重点掌握税法基本原理、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相关规定。

同时,还需了解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和税收法律责任。

4、金融法律制度:重点掌握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法,需要了解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职责;对于商业银行法,需要掌握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业务范围和风险管理制度;对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需要了解银监会的监管职责和监管措施。

二、微观经济法1、产业政策法律制度:重点掌握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相关规定。

2、土地管理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土地权属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用途管制等相关规定。

3、资源开发利用法律制度:重点掌握水法、矿产资源法和森林法等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规定,了解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4、环境保护法律制度:重点掌握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保护的相关规定。

同时,还需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和环境监测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