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除虫菊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食品的污染二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食品的污染二](https://img.taocdn.com/s3/m/09f0604be518964bcf847c1d.png)
二、拟除虫菊酯的分类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按化学结构分为两类:Ⅰ型不含氰基, 如丙烯菊酯、联苯菊酯;Ⅱ型含氰基,如氯氰菊酯、溴氰 菊酯。
丙烯菊酯
溴氰菊酯
三、拟除虫菊酯的毒性
1、作用机理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具有中等毒性或者低毒性,属于神经 毒。对昆虫的毒性比对哺乳动物的大。Ⅰ型的拟除虫菊酯 类农药通过引起膜的重复放电而引发动作电位;Ⅱ型的拟 除虫菊酯类农药通过使膜的通透性改变而使动作电位不易 发生。 • Ⅱ型的作用机理是:使膜的通透性改变,钠离子通道持续 开放,钠离子由膜外向膜内转移,造成去极化电位升高, 动作电位的阈值升高,因而动作电位不易发生而出现传导 阻滞。 • Ⅰ型的机理就相当于不断的刺激,使机体相应部位一直响 应,一直兴奋。 • Ⅱ型的机理就相当于刺激一次,然后机体相应部位产生兴 奋,但是兴奋不传导,所以也一的触杀作用,有些品种兼具胃 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杀灭昆虫的机理是扰 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 • 对人体的毒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蓄积性较弱,因此不 易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主要表 现为流涎、多汗、意识障碍、言语不清、反应迟钝、视物 模糊、肌肉震颤、呼吸困难等,重者可导致昏迷、抽搐、 心动过速、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可因 心衰和呼吸困难而死亡。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皮肤和粘膜 的刺激性较大,可引起眼睛及上呼吸道的不适,亦可引起 皮肤的感觉异常及迟发型变态反应。
大多为1mg/kg以下。
2.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类 • 仪器检测法,主要是色谱法。 • 基于生物学原理的检测技术,如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 生物传感器等。
3、中毒途径
• 急性中毒多见于误食和生产性接触。一般拟除虫菊酯类农 药残留浓度很低,但是对多次采收的蔬菜,任有污染的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https://img.taocdn.com/s3/m/91f859ce227916888486d7fc.png)
• 拟除虫菊酯是文菊(Tanacetum cinerariae— f01ium)花中天然成分除虫菊酯(Pyrethin)的 合成类似物。
3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类模拟天然除虫菊 酯化学结构合成的农药,具有杀虫谱广、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优点,是目前较理 想的农药。
4
• 拟除虫菊酯类对人类低毒,主要有氯氰菊 脂(灭百可)、溴氰菊脂(敌杀死)、氰戊菊 酯(速灭杀丁)等。长时间皮肤吸收,口服 可引起中毒。
• 3.禁用肟类胆碱酯酶复能剂和肾上腺素。 • 4.重症患者可考虑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治疗。
14
• 局限性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的
毒 性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虾、贝类等水生 生物的毒性 很大,这是由于拟除虫菊酯是一类亲 脂性很强的化合物, 甚至在水中浓度很低时,也可 被鱼鳞强烈地吸收,直接被 分配进入鱼体和血液 中,因而对鱼类等有强烈的毒性。
15
16
• 对鱼类等有强烈的毒性因此限制了其在水 稻田中的应用。拟 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水稻 田使用时可能引起稻飞虱的再猖 獗
17
18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未来发展展望
• 许多研究人员仍在从各个方面研究和开发拟除虫 菊酯类, 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发现新的和具有特殊活性的 拟除虫菊 酯杀虫剂。目前虽然拟除虫菊酯的醚类似物和 烃类似物 对鱼低毒,但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总之,在一段 时间范围之内,拟除虫菊酯仍然在全 球杀虫剂市场中占有 重要地位,仍然值得科研人员进一 步研究开发。从我国国 情出发,必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减少大量使用或停用高毒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同时也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 的自然环境,更应该加快对 毒性低、环境效应相对较好的 菊酯类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a1c4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b.png)
2024年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分析引言拟除虫菊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合成杀虫剂。
它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控制多种害虫,并且对非靶标昆虫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本文将对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1. 拟除虫菊酯市场概述拟除虫菊酯是近年来农业领域中使用较广泛的杀虫剂之一。
它主要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因其高效、低毒、环保等优点,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药需求的增加,拟除虫菊酯市场逐渐扩大。
2. 2024年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分析2.1 市场规模发展历程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其市场规模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200X年-201X年,市场规模逐渐增长,但增速相对较慢。
在这一阶段,拟除虫菊酯市场面临着品牌认知度较低、竞争激烈等问题。
•阶段二:201X年-202X年,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增长率超过X%。
在这一阶段,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民对绿色农药需求的增加,拟除虫菊酯市场开始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阶段三:202X年-至今,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增长预期较稳定。
在这一阶段,随着农药标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拟除虫菊酯市场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2.2 市场规模预测基于对拟除虫菊酯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预计未来几年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以下是市场规模预测的一些关键因素:•因素一:农药需求持续增加。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对农业病虫害防治需求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拟除虫菊酯市场的扩大。
•因素二:技术创新的推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拟除虫菊酯产品的研发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因素三:政策支持的加强。
农业部门对于环保、绿色农药的倡导以及农药管理政策的改革将有助于拟除虫菊酯市场的良性发展。
基于以上因素,预计未来五年内,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将保持X%的年均增长率。
拟除虫菊酯
![拟除虫菊酯](https://img.taocdn.com/s3/m/bf6e6c5677232f60ddcca10a.png)
拟除虫菊酯农药小组成员:吕婧、赵静、王婷、原野、毕波、刘旋一、天然除虫菊⏹㈠发现和传播⏹⒈发现传说:⏹⑴波斯一妇女发现美丽小花能杀死昆虫⏹⑵产自中国⏹⑶Lodeman(1903)记载:19世纪初Jumtikoff(亚美尼亚人)发现北高加索一个部落用除虫菊花粉杀虫,1928年起开始大量加工制造这种药粉。
⏹⒉传播⏹1840年左右在波斯栽培(或产于中国)⏹19世纪中期传至欧洲⏹后半期传至日本(1885)及美国⏹20世纪初传至非洲❖1950年传至南美❖20世纪初主产南斯拉夫❖二次大战前主产日本(1.3万吨干花/年,占全世界70%)❖除虫菊素为黄色粘稠状液体,在碱、强光、高温(60℃)下不稳定(需加增效剂),不溶于水,安全无药害。
❖除虫菊(0.7-1.0%)❖加工剂型除虫菊乳油(3%)❖油剂、气雾剂、蚊香❖卫生害虫:蚊、蝇、蜚蠊❖防治对象家畜害虫:厩蝇、角蝇❖贮粮害虫:米象拟除虫菊酯简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仿效天然除虫菊化学结构的合成农药,其分子由菊酸和醇两部分组成。
本类农药杀虫谱广、效率高,对哺乳类动物毒性一般较低(对水生动物毒性较大),环境中残留时间较短,除具有杀虫作用外,并兼有杀螨、杀菌、抑制霉菌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主要有:氯菊酯、杀虫菊酯、溴氰菊酯、甲醚菊酯、氯氰菊酯等。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绝大多数为黄色或黄褐色粘稠油状液体,易溶解于有机溶剂,难溶解与水,大多不易挥发,在酸性溶液中稳定遇碱则易分解失效。
常用的拟除虫菊酯毒性一般为中毒或低毒,可经皮肤、呼吸道吸收。
在哺乳动物体内代谢转化很快。
拟除虫菊酯作用拟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提高10~100倍。
拟除虫菊酯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有些品种兼具胃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
对生物产生的影响对冷-温血动物产生的影响神经中毒行为对脑组织神经膜的影响对神经递质和神经细胞的影响鲤鱼等鱼类暴露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后,立刻表现出兴奋且无规律的游动,而后鳃组织红肿出血,肌肉痉挛,上下翻动.拟除虫菊酯分为I型拟除虫菊酯(Ⅰ型:胺菊酯、丙烯菊酯、苄呋菊酯、苯醚菊酯、二氯苯醚菊酯等)和Ⅱ型拟除虫菊酯。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https://img.taocdn.com/s3/m/367945be5022aaea988f0f2e.png)
口服LD50:>42880 mg/kg 经皮LD50: >2140mg/kg 剂型 :10%,20%,30%醚菊酯乳油,
10%,20%,30%醚菊酯可湿性粉剂 。
触杀和胃毒作用。具有杀虫谱广、 杀虫活性高、击倒速度快、残效期长、 对作物安全等特点。与波尔多液混用后 杀虫效力变化很小,活性稳定或稍有提 高。 适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棉花上, 对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鞘翅目、 双翅目和等翅目等多种害虫有高效。
高效广谱杀虫剂可兼治螨类,触杀和驱避作用。用于棉花、 葡萄、观赏植物、果树、蔬菜和其它农作物上,对苹果食心虫、 茶尺蠖、山楂红蜘蛛、棉铃虫、花卉介壳虫、叶螨类等多种害虫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锈螨防效差。
速效性中等,残效期三周左右,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联苯菊酯(虫螨灵)
2.5%天王星乳油 溶解度(25℃):水中0.1mg/L,可溶于甲苯、 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室 温下可贮存二年以上。
七、作用机理
该类化合物作用于昆虫外周和中央神经 系统,通过刺激神经细胞引起重复放电 (discharge)而导致昆虫麻痹.对神经索的 影响远大于DDT,但准确的位点还不清楚. 可能最初的毒性表现在对神经轴突的闭 锁作用(blocking action)。这个现象可以 和负温度系数效应相吻合。
Ⅰ型拟除虫菊酯(不含CN基):处理的昆虫很快就 出现高度兴奋及不协调运动、麻痹即所谓击倒,但击 倒时体内的药量若未达到致死量时将会苏醒,最后瘫 软死亡,如丙烯菊酯和胺菊酯等。“击倒”,即引起 昆虫的快速的、可恢复的麻痹。
10%~乳油40~60mL/667m2 。
乙氰菊酯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低毒可用于水田的合成拟 除虫菊酯杀虫剂,杀虫活性较高。主要起触杀作 用,还具有忌避、拒食和拒产卵作用,几乎无胃 毒作用,无内吸传导作用。杀虫谱较广,对鳞翅 目、鞘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多种昆虫害虫有 效。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 黑尾叶蝉品系活性高于敏感品系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案例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dc0f04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3.png)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案例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广谱的农药,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然而,由于其强大的除虫效果和易被生物降解的特性,使得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2018年,我国曾发生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超标事件。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使得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安全性备受争议。
此后,国家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了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监管和管控。
除此之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问题。
例如,长期使用会导致虫害产生抗药性,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同时,由于其易被生物降解的特性,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研究和监管,确保其安全有效的使用。
同时,也需要加强农民的科学教育,提高其科学种植和使用农药的意识,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 1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案例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773546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a.png)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案例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虫剂,其主要成分为拟除虫菊酯。
然而,这种农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017年,美国环保署(EPA)宣布禁止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食品中的使用。
据EPA称,这种农药可能对儿童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并增加儿童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风险。
此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还可能对非靶标昆虫、蜜蜂和其他有益昆虫产生消极影响。
这些昆虫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数量的减少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限制和禁止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
另外,一些替代农药也正在研制中,以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 1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危害及预防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危害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a6d28d0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1.png)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危害及预防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类新型高效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快速、低毒等特点,因此在现代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不正确的使用和储存会给农民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
本文将重点阐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危害1. 对人体的危害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刺激性较大,会引起中毒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
重度中毒还可能导致昏迷、抽搐、休克、呼吸、循环等功能衰竭,并且对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 对环境的危害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环境有较大危害,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水、土、空气等环境的质量,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从而影响农田的生产能力。
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预防1. 严格遵守使用规范农民在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时,必须遵守使用规范,按照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正确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不当使用。
特别是在种植蔬菜、水果等高风险农产品时,应该切实控制药剂使用量和使用次数。
2. 做好药剂的储存为了有效预防农民在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过程中中毒,需要在药剂的储存方面下功夫。
药剂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位置,与食品、饮料等不同种类的物品分开存放,以防止混淆或者错误使用。
同时,要确保药剂容器密封性良好,避免药剂泄漏造成污染。
3. 做好自我保护在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时,农民应该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以减少暴露于农药中的风险。
另外,使用农药后,要及时清洗身体和更换衣服,避免农药残留对身体的影响。
4. 加强宣传和培训农民应加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防范意识,了解有关农药使用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的知识,及时掌握新型农药的相关信息。
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加强农药安全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结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广泛应用和低毒性等优点,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帮助,但其使用不当也会给人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菊脂类杀虫剂原理,属于有机磷吗
![菊脂类杀虫剂原理,属于有机磷吗](https://img.taocdn.com/s3/m/2026987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0.png)
菊脂类杀虫剂原理,属于有机磷吗1、作用方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一般具有触杀作用,部分具有胃毒或熏蒸作用,没有内吸作用。
2、作用机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通过干扰害虫神经传导,从而扰乱害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其过度兴奋、痉挛至麻痹而死(作用靶标为电压门控制钠离子通道)。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不属于有机磷。
一、菊酯类杀虫剂原理1、作用方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一般具有触杀作用,部分具有胃毒或熏蒸作用,没有内吸作用。
2、作用机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为电压门控制钠离子通道,主要通过干扰害虫神经传导,从而扰乱害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其过度兴奋、痉挛至麻痹而死。
3、注意事项(1)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于鱼类、蜜蜂的毒性较高,使用时应当避开作物花期、水产养殖区、河流、池塘。
(2)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作物生长季节内一般使用2-3次,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3)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以和其它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混合使用,比如敌杀死+久效磷/甲胺磷/辛硫磷,速灭杀丁+马拉硫磷,速灭杀丁+氧化乐果等。
二、菊酯类杀虫剂属于有机磷吗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不属于有机磷。
1、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有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己体氯氰菊酯、醚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氟胺氰菊酯、甲氰菊酯、杀螨菊酯、乙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S-氰戊菊酯、七氟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氟醚菊酯、氟氰戊菊酯、四溴菊酯、γ-氯氟氰菊酯、丙氟菊酯、甲氧苄氟菊酯、四氟醚菊酯等。
2、常见的有机磷杀虫剂主要有毒死蜱、丙溴磷、二嗪磷、杀螟硫磷、杀扑磷、喹硫磷、丁基嘧啶磷、噻唑磷、氧化乐果、灭线磷、三唑磷、硫线磷、乙硫磷、亚砜磷、亚胺硫磷、磷虫威、吡氟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甲基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磷胺等。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哪些特点?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哪些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52bd29af45b307e8719746.png)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哪些特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大部分品种对水生生物有毒、对天敌选择性差、无内吸作用、对螨类药效不高等不足。
(1)高效拟除虫菊酯的杀虫效力一般比常用杀虫剂高1-2个数量级,且速效性好.击倒力强。
(2)广谱对农林、园艺、仓库、畜牧、卫生等多种害虫,包括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但多数品种对螨毒力较差,目前已出现一些能兼治螨类的品种。
如氟丙菊酚、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
(3)低毒对人畜毒性一般比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低,特别是因其用量少,使用较安全。
但个别品种毒性偏高,使用时仍需注意。
我国也曾发生过溴氰菊酚中毒的事例。
拟除虫菊酯对鸟类低毒,对蜜蜂有一定的忌避作用,但多数品种对鱼、贝、甲壳类水生生物的毒性高,所以很少用于水稻田。
目前也出现一些对鱼、虾毒性较低的品种,如醚菊酯可在稻田使用。
(4)低残留,对食品和%境污染轻拟除虫菊酯是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在自然界易分解,使用后在农产品中残留量低,不易污染%境。
以氰戊菊酚为例,在水中半衰期夏季为3. 5-4天,冬季为14-16天;在土壤中半衰期为2-10天。
这类药进入土壤后,易被土壤胶粒和有机质吸附,亦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对蛆叫和土壤微生物区系没有不良影响,药剂也不会渗漏人地下水。
这类药剂无内吸传导性,对农作物表皮渗透性较弱,施用后药剂残留部位绝大部分在农产品表面,例如对稻谷主要污染谷壳,在糙米中残留量甚微;在柑橘和苹果上只污染果皮,不污染果肉。
在动物体内易代谢,没有累积作用,也不会通过生物浓缩富集,对%境和生态系统影响较小。
(5)目前常用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品种均无内吸作用,对害虫只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而且触杀作用强于胃毒作用。
例如,氰戊菊酯对斜纹夜蛾的触杀毒力比胃毒毒力大8-9倍。
因此,施药时只有把药液直接喷到虫体上;或是均匀地喷到作物体表面,使作物体表面均匀地覆盖一层药剂,害虫在作物体表面上爬行沾着药剂或是吃了带药的作物,才会中毒死亡。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8d0b0f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c.png)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是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类似天然除虫菊酯的仿生合成杀虫剂,目前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有:溴氰菊酯、氰戊菊酯、顺式氰戊菊酯、甲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顺式氟氯氰菊酯、溴氟菊酯、乙氰菊酯、戊菊酯、醚菊酯、四溴氰菊酯等。
据国内外实践调查研究发现,拟除虫菊酯在连年或一年连续多次施药的高选区环境下,害虫很快产生抗药性,而且抗性倍数很高,特别是过去对滴滴涕产生过抗药性的害虫,更容易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产生抗药性,但不同菊酯的抗药性发展速度和抗性水平有较大差异,这与拟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
为了延长拟除虫菊酯的使用年限,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在关键世代用药:对必须使用拟除虫菊酯的害虫,也只能在害虫的关键世代使用,其它世代尽量选用别的杀虫剂。
2.限制使用次数:一般在一个成长季节仅使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1~2次,并与其它类型杀虫剂轮用或混用。
例如对棉花害虫,苗期的蚜虫、红蜘蛛使用氧化乐果或久效磷涂茎或点心法防治;在棉铃虫和红铃虫的主要危害世代使用拟除虫菊酯防治1~2次,其它世代选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或用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剂防治。
迁飞性害虫如草地螟、粘虫等,未见产生抗药性。
不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品种间存在交互抗性,即一旦对一个品种产生了抗药性,往往对其它品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也有抗性,但不同品种抗性发展程度有较大差异,如高效氟氯氰菊酯杀虫剂毒力接近溴氰菊酯,比氯氰菊酯大4倍,是目前防治抗性棉铃虫药效最好的品种,但如果多次连续使用、也会加快使用抗药性。
拟除虫菊酯虽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大部分品种对鱼具有毒性大、杀伤天敌、无内吸作用及对螨类药效不高等缺点。
该药杀虫活性强,杀虫效力一般比有机磷杀虫剂大10倍以上,且速效性好,击倒力强。
可防除农林、果树、蔬菜、仓库,卫生、畜牧等百余种害虫,包括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害虫,但对蝗虫、介壳虫效果较差,多数品种对螨毒力较低,防治地下害虫远不如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多数为低毒品种,用量少使用安全,对毒性偏高的个别品种喷药时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在高温和烈日下喷药,醚菊酯和乙氰菊酯对鱼、贝类水生动物低毒,适合防治水田害虫,而其它品种一般不宜用于水田,严禁污染池塘,确保水贝动物安全不受药害。
菊酯类杀虫剂原理
![菊酯类杀虫剂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b9f3b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d.png)
菊酯类杀虫剂原理一、概述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杀虫剂。
其原理是通过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菊酯类杀虫剂的原理及其作用机制。
二、菊酯类杀虫剂的分类菊酯类杀虫剂主要分为两大类:拟除虫菊酯和拟激素类杀虫剂。
2.1 拟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是一类能够模拟植物天然杀虫物质的合成杀虫剂。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模拟植物体内的神经递质,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常见的拟除虫菊酯有氟虫腈、氯虫腈等。
2.2 拟激素类杀虫剂拟激素类杀虫剂是一类能够模拟昆虫体内激素的合成杀虫剂。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模拟昆虫内源激素的结构和功能,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常见的拟激素类杀虫剂有雄性激素类似物、雌性激素类似物等。
三、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干扰和生长发育干扰两个方面。
3.1 神经递质干扰菊酯类杀虫剂通过模拟植物体内的神经递质,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它们能够与昆虫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昆虫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
这种干扰会引起昆虫的瘫痪和死亡。
3.2 生长发育干扰菊酯类杀虫剂中的拟激素类杀虫剂能够模拟昆虫内源激素的结构和功能,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它们能够与昆虫体内的激素受体结合,干扰激素信号的传导,从而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行为。
四、菊酯类杀虫剂的优势菊酯类杀虫剂具有以下几个优势:4.1 高效性菊酯类杀虫剂对害虫的杀灭效果非常显著。
它们能够在极低浓度下杀死大多数害虫,且作用速度快,有效期长。
4.2 低毒性相对于传统的有机磷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较低的毒性。
它们对人体和非靶生物的毒害作用较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
4.3 选择性菊酯类杀虫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够选择性地杀灭害虫,而对益虫和其他非靶生物的影响较小。
这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菊酯类杀虫剂的应用菊酯类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领域。
菊酯类杀虫剂及其重要中间体醚醛简析
![菊酯类杀虫剂及其重要中间体醚醛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f73b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7.png)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pyrethroid insecticides)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易于降解的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卫生害虫防治及粮食贮藏等。
近几年,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三大类杀虫剂中的全球销售额位列第2、3位,是杀虫剂市场中的重要类别。
与烟碱类,有机磷类杀虫剂同属于目前全球杀虫剂使用三巨头。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目前活跃与市场上的产品主要有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等。
01作用机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是干扰神经膜中钠离子通道,导致该通道打开时间过长,从而阻碍神经信号的传输,最终导致虫螨死亡。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可以快速击倒,这就保证其在卫生害虫防治方面的优异用途,尤其是蚊蝇类害虫喷雾及蚊香等。
有些品种兼具胃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
拟除虫菊酯因用量小、使用浓度低,故对人畜较安全,对环境的污染很小。
但其缺点主要是对鱼毒性高,对天敌不友好。
同时极易产生抗药性。
02发展过程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最初是在英国国家研究与发展公司(NRDC)研究菊花的提取物具有天然的杀虫特性而发现的。
该研究团队首先合成了对光稳定的拟除虫菊酯化合物,而之前的菊花提取物性质不稳定,见光后便失去了杀虫活性。
苄氯菊酯是研制出来的第一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接下来是氯氰菊酯,它们都是由NRDC登记注册的商品,有许多公司在全世界各个地区销售。
第一个进行工业化研究的产品是住友化学的氰戊菊酯。
这些早期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是由许多同分异构体组成的外消旋混合物,并不是全部都具有杀虫活性。
NRDC也研发了光学纯产品溴氰菊酯,这个产品被法国Roussel Uclaf公司看中,尽管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很高。
20世纪80年代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研发的重要历史时期,有许多类似物进入市场。
许多早期的产品为外消旋混合物,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通常这些产品不久就被替代。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https://img.taocdn.com/s3/m/db9eb2c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4.png)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模仿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一类农药,我国目前使用十分广泛。
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溴氰菊酯(敌杀死、凯素灵)、氰戊菊酯(速灭杀丁、来福灵)、氯氰菊酯(兴棉宝、灭百可)、氯菊酯(安棉定)、氟戊酸菊酯(保好鸿)等,急性中毒以前三者最多见。
本类农药属中等毒性,大鼠经口LD50>50 mg/kg,但个别为高毒,且可被某些载体增毒。
中毒机制迄今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它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干扰钠离子通道。
也有人认为它可抑制中枢的GABA受体,增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本类农药经口中毒潜伏期10min至1h,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流涎、多汗、口唇及肢体麻木、肌束震颤,重者则昏迷、抽搐,个别有肺水肿。
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注意与有机磷农药鉴别(血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必要时作血、尿毒物分析。
目前无满意的特效解毒药,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
动物试验中发现麦酚生(mephensin)、舒筋灵(methocarbamol)、贝克洛芬(beclofen)、葛根素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治疗除用安定类或巴比妥类控制抽搐外,可试用葛根素(天保康)静脉滴注,每次5mg/kg,每2-4h重复一次,24h不宜大于20mg/kg;症状改善后改为每日1-2次,直至症状消失为止。
阿托品只能用于控制流涎和出汗等对症治疗,每次0.5-1mg肌注,合并肺水肿者可用至每次2mg,控制症状即可。
切忌以阿托品作抗毒治疗追求阿托品化,否则将加重抽搐,促进死亡,国内已有拟菊酯类中毒误用大剂量阿托品致死的报道。
但对混配有机磷农药中毒者,需按有机磷农药中毒进行治疗。
拟除虫菊酯类(pyrethroide insectides)是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由人工合成的新型杀虫剂,对光、热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易分解失效。
常用品种有溴氰菊酯(常用剂型有2.5%乳剂——敌杀死、3%颗粒剂—凯素灵)、氯氰菊酯(兴棉宝、灭百可、安绿宝)、戊酸氰酯(速灭杀丁)、二氯苯醚菊酯,氟氯氰菊酯等。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https://img.taocdn.com/s3/m/854c9af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e.png)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一、概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大量用法是因为在20世纪70年月浮现了一批高效、低毒、杀虫谱广的品种,这类农药目前在我国已被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棉花、水稻、果树、蔬菜等作物上,其中主要的有: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
前三者都是氰酸酯类农药,其中前二者称敌杀死,后者称速灭菊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毒性普通较大,氰酸中氰基毒性大,氰基能快速与人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氧化酶失去正常的氧化还原作用,致使组织细胞得不到氧气而造成细胞内室息。
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特殊敏感,因此中毒反应及死亡较快。
对鱼类毒性有很高的蓄积性,有些品种还有三致作用。
其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及皮肤刺激症状。
因此类农药而发生中毒的大事已有数百例,死亡数十人。
目前常用于检测此类农药的办法有薄层色谱法和蔼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常用的检测器有电子捕捉检测器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二、测定办法 (一)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1.原理试样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经提取、净化、浓缩后用电子捕捉-气相色谱法测定。
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经色谱柱分别后进入到电子捕捉检测器中,便可分离测出其含量。
经放大器,把讯号放大用记录器记录下峰高或峰面积。
利用被测物的峰高或峰面积与标准的峰高或峰面积比举行定量。
2.试剂石油醚(分析纯,沸程30~60℃,重蒸)、丙酮(分析纯,重蒸)、无水硫酸钠(分析纯,550℃灼烧4h备用)、色谱用中性氧化铝(550℃灼烧4h后备用,用前140℃烘烤1h加3%水脱活)、色谱用活性炭 (550℃灼烧4h后备用)、脱脂棉(经正己烷洗涤后,干燥备用)。
农药标准品:氯氰菊酯(纯度≥96%)、氰戊菊酯(纯度≥94.3%)、溴氰菊酯(纯度≥97.5%)。
标准溶液的配制:用重蒸石油醚或丙酮分离配制氯氰菊酯2×10-7 g/mL、氰戊菊酯4×10-7g/mL、溴氰菊酯1 ×10-7g/mL的标准溶液。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https://img.taocdn.com/s3/m/9951419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b.png)
中毒表现
以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1)口服中毒:上腹烧灼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继而可出现头晕、头痛、全身不适, 面部麻胀。
(2)吸入中毒呼吸道吸入者,先表现为呛咳、流涕等粘膜卡他症状,随之出现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与 口服中毒相似。并有皮肤及眼部刺激反应。
中毒解救
(1)一般处理:
功用作用
其氰基影响机体细胞色素c及电子传递系统,使脊髓神经膜去极期延长,出现重复动作电位,兴奋脊髓中间神 经元和周围神经。它对人畜毒性较小。重症中毒者也可使人惊厥、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可对症 治疗。
用法用量
பைடு நூலகம்
以溴氰菊酯为例,①气雾剂:溴氰菊酯0.01%,益必添0.25%,增效醚1.0/。②微型乳剂:微粒溴氰菊酯 0.02%,益必添0.01%~0.04%,增效醚0.05%~0.2%。③可湿性粉剂(凯素灵):含药2.5%,用于滞留处理,每 m2用有效成分5mg(蚊、蟑螂)10mg(蝇)。④粉笔(杀蟑螂),含量为0.03%~0.05%。
谢谢观看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化学制剂
01 功用作用
03 中毒表现
目录
02 用法用量 04 中毒解救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本类中(兴棉宝)、氰戊菊酯(速灭杀丁)等。其氰基影响机体细胞色素c及电子传递 系统,使脊髓神经膜去极期延长,出现重复动作电位,兴奋脊髓中间神经元和周围神经。它对人畜毒性较小。重 症中毒者也可使人惊厥、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可对症治疗。
一般口服中毒者,催吐、洗胃、导泻、保温处理。洗胃液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碱性溶液加速分解。 吸入中毒可心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15分钟
(2)特殊治疗:2型拟除虫酯中毒可用3%亚硝酸钠注射液10-15ml或25%-50%硫代硫酸钠注射液50ml稀释后 缓慢静脉注射,以加速毒物分解。防治皮肤治疗反应,用2%维生素E油剂涂擦,宜及早使用。
拟除虫菊酯资料
![拟除虫菊酯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6b31a1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f.png)
除虫拟除虫菊脂酯杀虫剂最初是对天然植物中除虫菊素的杀虫作用及化学结构进行研究,然后开始人工模拟合成的一类杀虫剂,为一类仿生合成的杀虫剂,是改变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衍生的合成酯类。
是近50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高效、安全、新型杀虫剂。
编辑摘要目录[隐藏]1 简介2 品种3 生化作用4 中毒症状5 重度中毒6 急救处理1. 6.1 治疗原则2. 6.2 适量阿托品试验治疗3. 6.3 含氰基的品种中毒4. 6.4 输液利尿增加排毒5. 6.5 其他7 中毒机理8 中毒诊断检查9 中毒治疗方案10 研发历史11 特点12 化学结构拟除虫菊酯 - 简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由人工合成的一类杀虫剂,有效成分是天然菊素。
由于其杀虫谱广,效果好、低残留,无蓄积作用等优点,近30年来应用日益普遍。
除防治农业害虫外,并在防治蔬菜、果树害虫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对蚊、蟑螂、头虱等害虫,亦有相当满意的灭杀效果由于其使用面积大,应用范围广、数量大,接触人群多,所以中毒病例屡有发生。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对昆虫的毒性比寓于哺乳类动物高,有触杀和胃杀作用。
主要用于杀灭棉花、蔬菜、果树、茶叶等农作物上的害虫,是一种光谱高效的杀虫剂。
[1]醚菊酯、苄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杀灭菊酯、氰戊菊酯,戊酸氰醚酯,氟氰菊酯、氟菊酯,氟戊酸氰酯,百树菊酯、氟氯氰菊酯,戊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呋喃菊酯、苄呋菊酯、右旋丙烯菊。
[1]本类农药多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光热和酸稳定,遇碱(pH>8)时易分解。
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进入人体。
但因其脂溶性小,所以不易经皮肤吸收,在胃肠道吸收也不完全。
毒物进入血液后,立甚p分布于全身。
特别是神经系统及肝肾等脏器浓度较高,但浓度的高低与中毒表现不一定平行。
进入体内的毒物,在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MFO)和拟除虫菊酯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和水解等反应而生成酸(如游离酸、葡萄糖醛酸或甘氨酸结合形式)、醇(对甲基羧化物)的水溶性代谢产物及结合物而排出体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作用机理
• 通常是通过表皮接触进入。因此,最先受影响
的是感觉器官及感觉神经元,但靶标部位并非
就是周围神经系统,其主要影响是轴突传导的
改变与阻断,即其毒理机制为物理作用,抑制
了离子通道,使膜渗透性不正常,因而使神经
传导受抑制,最后达到麻痹而死亡。
3、常用品种及应用
• (1)溴氰菊酯(敌杀死)
• 溴氰菊酯具有触杀、胃毒和驱避作用。杀虫谱广, 击倒速度快,其杀虫毒力比其他拟除虫菊酯大5-10 倍,用药量为目前杀虫剂最少的一种。它是神经性 毒剂,能使昆虫兴奋、麻痹而死亡。
草)的一类药物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
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分类
• 1、按性质分类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源农药 • 2、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 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器,杀鼠剂, 杀软体动物剂 • 3、按剂型分类可分为乳油,悬浮剂,水乳剂,可 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分散性粒剂,微胶囊 农药 • 4、按特性农药分为昆虫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活剂
• 为得到粒径微小的乳状液,首先调制水在油 组分(有效成分)中分散的W/O型乳状液,然 后在其中加入水,使相发生反转,得到O/W型 乳状液。
谢谢观看
农药氯氟氰菊酯类型
• 2.5%、10%可湿性粉剂,0.6%、2.5%乳油, 2.5%水乳剂、1.5%悬浮剂,2.5%微胶囊剂
农药氯氟氰菊酯典型剂型、加工工 艺或流程图
• 加工可湿性粉剂的工艺:配料、预混合、粉碎、
再混合、磨细、后混合、包装
• 助剂
• 液态原药 • 合格载体
雾化或滴加
混 合
在 混 合 粉 碎
• 一、磷酸酯及膦酸酯类
代表品种:敌敌畏(DDVP,dichlorvos)、 敌百虫(trichlorphon)
• • • • •
二、一硫代磷酸酯 三、二硫代磷酸酯 四、(硫代)磷酰胺类 五、不对称结构的OP 六、杂环类硫代磷酸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分类、杀虫作用机理、 常用的品种及应用
1、分类: (1)、第一菊酯系列化合物:如乙烯丙菊酯、 胺菊酯等; (2)二卤代菊酯系列化合物:如溴氰菊酯、 氯氟氰菊酯等; (3)、非环丙烷羧酸系列:如杀灭菊酯、戊 氰菊酯等; (4)、非酯类系列:如醚菊酯、菊酯等。
拟除虫菊酯的制备
第七组 徐娇、周蕾、吴莹、赵胜、黄晨祥
项目三、拟除虫菊酯的制备
• 1、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 2、杀虫剂的种类及常用的品种 • 3、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分类、杀虫作用机理、 常用的品种及应用 • 4、典型拟除虫菊酯—氯氟氰菊酯的合成原理、原 料及合成路线 • 5、农药的剂型有哪些,农药氯氟氰菊酯有哪些剂 型 • 6、农药氯氟氰菊酯典型剂型(至少举出3种以上 剂型)加工工艺或流程图
• 综合其主要特点为:对蟑螂、蚊、蝇、臭虫、蚤、
虱、蚂蚁等害虫杀死力强,一般比氯菊酯高2——4
倍;持效性好,适合滞留喷洒、浸泡蚊帐、制作杀
虫涂料和杀虫药笔记毒饵等
• (2)氯氟氰菊酯
氯氟氰菊酯的合成原理、原料及合 成路线
农药剂的类型
• 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干悬 浮剂、浓乳剂、缓释剂、助剂
农药的定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农药广义的定义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 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 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 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 剂。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 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
包 装
2、乳油
(1)、加工工艺:是指按照选定配方,将原药按一
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 用乳化剂与其他助剂,配制成一种均相透明的油状 液体,它与水混合后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3、水乳剂 (1)、加工工艺:在溶解分散剂的水溶液中,在常温 下用均化器等乳化分散机,搅拌下加入油性的有效成 分,形成粒径为数微米的O/W型乳状液。
杀虫剂的种类及常用的品种
1、种类:
(1)、按作用方式分类:胃毒剂、触杀剂、 熏蒸剂、内吸剂和粘捕剂等; (2)、按毒理作用分类:神经毒剂、呼吸毒 剂、物理性毒剂、特异性杀虫剂; (3)、按来源分类:无机和矿物杀虫剂、植 物性杀虫剂、有机合成杀虫剂、昆虫激素 类杀虫剂、少数传统药剂。
2、杀虫剂常用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