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中国制造的劣势
读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商品正在占领世界的市场,美国主妇萨拉•邦焦尔尼试图在自己的一年当抵制中国商品。
从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商品给美国带去的巨大影响。
热爱消费的美国人如今消费的已经不在是美国的商品,他们惊呼——中国的商品简直就跟不要钱似的,中国的商品充斥着美国的市场,美国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和低产阶级都没有办法离开廉价的中国商品去购买昂贵的美国商品了。
更加可笑的是,整个美国都找不出便宜有全是百分之百美国造的儿童球鞋,台灯,芭比娃娃等。
也许你会认为中国只能生产廉价劣质的商品,但是事实不是这样。
萨拉•邦焦尔尼去了美国的名牌女士服装店,发现那些法国意大利的名牌其实也大多是在中国生产的,她试图找出一些针脚上的瑕疵,但是那些衣服堪称完美。
一件名牌的衣服卖175美元,萨拉•邦焦尔尼想的是:中国远在万里之外造就这完美衣服的人,也许她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75美元。
萨拉•邦焦尔尼是美国人,这么想一下也就过去了。
但是我们是中国人,是我们制造那些便宜得简直就像是白送的商品,那个在流水线上辛苦工作,造就的了无数件175美元衣服,自己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一件衣服的价格的服装工人也许就是我们的亲人。
美国人惊呼,中国的工人夺取了美国人欧洲人甚至是非洲人的工作,无数手脚麻利而且薪资低廉的中国工人是那些美国工人的敌人。
可是中国人也是饱受苦难的,中国工人越勤劳能干,越是给他们的外国老板赚钱。
因为他们买的这些产品不过是把生产线搬移到了中国,生产技术是美国的,生产线是美国的,生产管理是美国的,生产资金是美国,美国的大企业家显然懂得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尽可能的节约自己的成本。
中国工人和美国工人都成了他们经济利益下的牺牲品。
提起中国制造,最常涌现出来的概念是:在最低成本下包括最恶劣生产环境下生产出的"物美价廉"产品。
其优势当然是便宜,其劣势是缺少人文内涵。
这种缺少使那些有"人道主义"的国家在消费中国制造时,不免有心理不适的感觉。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萨 拉 实 际 上 是 一 位 经 验 丰 富 的 记
者 ,过 去 十 年 主 攻 国 际 贸 易 及 其 对 地 方 经 济 的 影 响 的 报 道 , 曾 获 得 过 美 国全 国 和 地 区 大 奖 。 萨 拉 的 目 的是 什 么 呢 ? 可 以 有 种 种 解 释 , 但 是 ,我 更 愿 意 接 受 的
把 小 车拾 起 来 ,他 都 没 吭 声 抗 议 。
力 量 。 然 后 ,读 者 们 会 怎 么 想 ,那 就 应 每 个 家 庭 不 断 创 造 价 值 。反 倒 是 中 国 需
该是读 者 自己的事情 了。
要 反 思 ,如 何 从 “ 格 决 定 竞 争 力 ” 的 价
死 循 环 中找 到 另 外 一 片 蓝 海 。
下一轮 黄 色的光 晕。
在 变 化 身 份 体 会 这 本 书 的 乐 趣 和 压 全 球 市 场 的 新 贵 。 因 此 , 对 当 今 的 中 国
邦 抑 之 后 ,我 又 尝 试 着 理 解 女 作 者 尝 试 这 企 业 家 而 言 , 萨拉 ・ 焦 尔尼 的 这 本 《离
想 要 彻 底 驱 逐 “中 国 ” , 为 时 已
有 时 候 , 你 很 难 取 悦 一 个 2 世 纪 的 1
小 男 孩 , 尤 其 是 你 连 一 套 中 国造 的 轮 子
名 家点 评 : 在 一 定 意 义 上 可 以 说 , “中 国 制
造 ”也 是 “ 界 制 造 ” ,是 世 界 制 造 世
—
—
方 玉 书 ,新 浪 财 经 频 道 主 编
CCT v新 闻 《 界 周 刊 》 世
制 造 商 警 告 说 ,如 果 用 其 他 品 牌 会 有 危
谁是“中国制造”的最大受益者
离不开的“中国制造”2007年,《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 ”)在中美两国同时成为了畅销书。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萨拉邦焦尔尼(Sara Bongiorni )和家人进行的一个“疯狂的实验”:他们要验证一下,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是否能够生存下去?事实证明,离开“中国制造”让这个家庭变得狼狈不堪和生活失常。
萨拉由此得出结论:不靠中国产品过日子是可以的,但实在太难了,至少,不懈地坚持下去太难了。
于是,在离开“中国制造”一年后,萨拉最终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
“我曾在德国留学生活多年,虽然现在回国创业,但每年仍然往返德国数次。
我在德国一般都买‘中国制造’的产品,也看到不少德国人都非常喜欢买‘中国制造’的产品,比如冰箱、微波炉等日用品,因为它们价廉物美。
”德国华人工商协会副会长喻恒向《中国经济周刊》说起“中国制造”时,言语中充满了肯定。
“我家里的许多日用品都是Made in China ,比如我的自行车、洗衣机等。
不仅是我,很多欧洲人也都在用。
‘中国制造’是值得信赖的,我相信‘中国制造’。
”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沙利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来到中国的“中国通”,他对中国制造十分信赖。
从10年前以服装、礼品以及其它轻工业产品走向世界,到5年前众多国际名牌电子产品悄然打上“Made In China ”的烙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开始行销全球,成为全球化的主角。
6年,中国制造业的谁是“中国制造”的最大受益者200GDP增加值达到10956亿美元,首次在总量上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制造大国;2007年,中国制造业的GDP 增加值达到13000亿美元。
据海关总署1月11日发布的最新统计,2007年中国年度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21738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5%,净增加4134亿美元。
中国2007年全年贸易顺差为2622亿美元,较2006年的1774.7亿美元增长48%。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还需继续努力。 我翻检着 一排排的服
装 ,一 一 记 下 它们 的 产地 。衣 架 上 定
期 弹出 “ 国制造 ”的标签 , 美 此外还 有 新 加坡 、 土耳其和 墨西哥 。 有些 标 签 装模 作 样 。 件 衬 衣的 一 商标 说 此 乃 “ 国组 装 ”, 是 我 忍 美 于 不住 要 去 寻思 它 的布料 打 哪 儿来 。 还 我 发 现 了大量 叫人 惊慌 的事 实 。 我翻 检 的 前5 衣 服 , 件 都是 中 国制 件 4 造 , 中还 包括 两件售 价 20 其 5 美元 的香 奈 尔女 装 外套 。 凑近 了瞅接 缝 处 的 我
么意思?
力 想让 心 情 变 得 沉 重些 。 国 占领 了 中 世 界纺 织 业 , 本 应是 个 充 满威 胁 的 这 发现 , 可虽然我 很努 力, 却怎么也 不觉 得 难过— — 哪 怕最 初 要来 商场 的 时候 我 很担 心 。最近 商 业 版 上 充斥 的新 闻 叫我 担 心 得 要 命 : 着 中 国以不 可 阻 随 挡 的势 头 接管 全 球 缝 纫厂 , 竞 争 对 把 手 打 得落 花流 水 、 不 成 军 , 世 界 溃 全
维普资讯
新 阅 读 观 与- 察 t 见
意 大 利 人要 生 气 , 然 忘 了 白打 今 年 全
离 邦焦 尔尼
一
月开 始 ,就有 成 千 上万 名 美 国人 丢
了成 衣 工作— — 哪 怕昨 天 我还 为那 数 字 吓 得晕 头 转 向。指尖 抚 弄 着 那些 轻 柔 亮 泽 的衣 料 , 角 的余 光 看见 自己 眼 在 亮 堂 大镜 里 的风 姿 , 实在 很 难 生出 什 么 凄惨 的想 象 。我很 想 责 备 自己竟 然 如 此享 受 , 没 能完 成这 一 艰 巨的 但
浅谈中国制造
浅谈“中国制造”——读《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有感营销08乙前段时间,看了一本名为《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的书。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所进行的一场抵制中国制造产品的“冒险”故事。
作者用生动幽默的文笔她的家庭在这一年当中由于不能购买中国制造产品而引发的各种各样的趣事。
那些搞笑的生活片段在给读者们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我们可能经常会听到,“中国制造产品充斥着欧美市场”这样的话,但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现在的“中国制造”依旧没有摆脱“低端”、“劣质”这些标签,一提到“中国制造”,不论是国人还是外国人,往往都会将它与地摊上的廉价产品联系到一起。
而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前两天和一个去了美国游学的朋友聊天,我问她在街上逛的时候是不是能看到很多中国制造的东西,她回答说是的,便宜的东西都是中国制造的。
然而对于中国制造的现状,国人大都是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对此进行批评,而海外则更多的是一种恶意的偏见,甚至是上升到了仇视的地步。
从这本书中,我总是隐隐约约感受到美国人对中国制造的敌意。
有调查显示,有近60%的美国民众对中国制造商品完全不信任,然而他们仍旧在大量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太过廉价了,廉价到连美国这样如此重视质量的国家,都可以先将质量问题抛到一边。
书里经常提到,1美元就可以买到许多精美的中国造小商品,这样的价格确实是另人难以拒绝的。
于是美国人一面疯狂地购买着中国造商品,一面又对铺天盖地的“MADE IN CHINA”深恶痛绝,巴不得得到什么机会对中国制造来一场严厉的审判。
而中国造商品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07年的玩具召回事件,宠物食品三聚氰胺超标事件,在中外都引起了轩然大波,CNN主持人甚至公然在节目上发表“中国制造产品是是红色的毒娃娃”之类的煽动性话语,另中国产品的信任度大受打击。
美国的民众很少关心政治问题,因此很容易被媒体影响,而媒体总是借由一些事件来妖魔化中国,大肆宣扬中国商品威胁论,利用舆论对中国进行制裁,这事实上已经上升到了政治问题上,大国利用这样的手段来打压中国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中国的经济又处于一个尴尬的转型阶段,总体的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实际是没有话语权的,只能被那些大国牵着走,这种状况其实是很另人担忧的。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全文阅读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全文阅读2004年圣诞节,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
家里的DVD、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
她不禁想到: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生存下去?于是萨拉决定从2005年元旦起,带领全家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从而诞生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别了,吾爱在一个阴沉的星期一,我们把“中国”从家里请了出去。
那时。
圣诞节刚过两天。
当然,我说的中国,不是地球对面那个国家,而是所有标着“中国制造”的塑料制品、棉制品和金属制品。
已经有的“中国”,我们留着,但我们打算再也不往家里添置新的了。
这倒不是中国的错。
它用无数廉价玩具、器皿和鞋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
我有时候也担心美国流失的工作岗位。
可在我家,价格便宜就是无上的美德。
中国产品。
让我们无力抵挡。
但在这个阴沉的下午,我坐在沙发上,环顾节日后乱得一塌糊涂的家,后背猛然冒出一股不安的凉意来。
照理说早就该注意到。
可我直到此刻才发现――中国占领着我的家!中国,在DVD播放机上散发着幽蓝的微光;中国,在客厅一角圣诞树上垂下的灯泡和玻璃球上闪闪发亮;中国,在我脚下的条纹袜子上蹭得我脚痒痒;中国,躺在门口那一堆脏鞋上,透过红发洋娃娃的刺绣眼睛,打量着周围的世界;还用中国造的咀嚼玩具,逗弄着我家的狗;中国,从钢琴上摆放的台灯洒下一轮黄色的光晕。
我赶紧从沙发上起身,清点起圣诞节礼物来,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中国,非中国。
清点结果:中国,25;非中国,14。
我想,儿童特别节目真该更新一下地理知识了:圣诞老人的小矮人们并不是在冰雪覆盖的北极作坊里干活,而是在远离咱家乡海岸至少7000英里的工厂里工作。
圣诞节,孩子们一年到头盼星星盼月亮般盼来的一天。
原来竟是个中国节。
如此细细琢磨一番,事情似乎已经失控了――突然之间,我想把“中国”给请出去。
想要彻底驱逐“中国”,为时已晚。
要是把我们已经抬进家门的“中国制造”全扔了,我家也就差不多空了――就跟院子里那棵垂死柠檬树的干枯枝条一样,只有零零落落几片叶子。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引言过去的一年中,我经历了离开中国制造的生活。
这个决定对我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收获。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中所观察到的一些变化和体验。
背景中国制造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制造业正逐渐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
这一趋势让我产生了一种好奇心,想要亲自体验离开中国制造的生活。
因此,我决定在过去的一年中离开中国,去一个不同的国家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
日常生活变化经济影响离开中国制造后,我发现生活的经济方面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在中国,我习惯了价格便宜、质量优良的商品。
然而,在新的国家生活,我意识到物价水平可能更高,而且同样质量的商品可能更昂贵。
这对我的日常开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生活品质离开中国制造后,我也体验到了一种不同的生活品质。
在中国,我习惯了便利的购物环境和丰富的产品选择。
然而,在新的国家生活,我发现购物变得更为困难和不便利。
另外,一些在中国常见的产品在其他国家并不容易获得。
这让我更加珍惜我在中国时所拥有的便利和选择。
环境意识另一个我在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中观察到的变化是环境意识的增强。
在中国,生产大量的消费品产生了大量的污染和废弃物。
然而,在我所在的新国家,环境保护的意识更加普遍,人们更注重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环境,采取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工作体验就业机会离开中国制造后,我发现新的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
在中国,由于制造业转移和国内竞争的加剧,就业局势变得越来越严峻。
然而,在新的国家,我发现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不同领域和行业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工作文化另一个我在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中体验到的变化是工作文化的差异。
在新的国家,我发现工作文化更加注重平衡和灵活性。
与中国的长时间工作和高强度压力相比,我发现新的国家注重员工的福利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给我带来了更好的工作体验。
中国制造的劣势
读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商品正在占领世界的市场,美国主妇萨拉•邦焦尔尼试图在自己的一年当抵制中国商品。
从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商品给美国带去的巨大影响。
热爱消费的美国人如今消费的已经不在是美国的商品,他们惊呼——中国的商品简直就跟不要钱似的,中国的商品充斥着美国的市场,美国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和低产阶级都没有办法离开廉价的中国商品去购买昂贵的美国商品了。
更加可笑的是,整个美国都找不出便宜有全是百分之百美国造的儿童球鞋,台灯,芭比娃娃等。
也许你会认为中国只能生产廉价劣质的商品,但是事实不是这样。
萨拉•邦焦尔尼去了美国的名牌女士服装店,发现那些法国意大利的名牌其实也大多是在中国生产的,她试图找出一些针脚上的瑕疵,但是那些衣服堪称完美。
一件名牌的衣服卖175美元,萨拉•邦焦尔尼想的是:中国远在万里之外造就这完美衣服的人,也许她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75美元。
萨拉•邦焦尔尼是美国人,这么想一下也就过去了。
但是我们是中国人,是我们制造那些便宜得简直就像是白送的商品,那个在流水线上辛苦工作,造就的了无数件175美元衣服,自己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一件衣服的价格的服装工人也许就是我们的亲人。
美国人惊呼,中国的工人夺取了美国人欧洲人甚至是非洲人的工作,无数手脚麻利而且薪资低廉的中国工人是那些美国工人的敌人。
可是中国人也是饱受苦难的,中国工人越勤劳能干,越是给他们的外国老板赚钱。
因为他们买的这些产品不过是把生产线搬移到了中国,生产技术是美国的,生产线是美国的,生产管理是美国的,生产资金是美国,美国的大企业家显然懂得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尽可能的节约自己的成本。
中国工人和美国工人都成了他们经济利益下的牺牲品。
提起中国制造,最常涌现出来的概念是:在最低成本下包括最恶劣生产环境下生产出的"物美价廉"产品。
其优势当然是便宜,其劣势是缺少人文内涵。
这种缺少使那些有"人道主义"的国家在消费中国制造时,不免有心理不适的感觉。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第一轮)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对 世 界 加剧全球
利益失衡 加速全球 经济发展
(1)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实现最优配置, 提高世界经济效益。 (2)加速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3)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使国际关系更为协调。 发达国家主导科技、市场、资本和规则制定
对发达 国家 对发展 中国家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最大受益者 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 机遇 挑战
中国加入WTO 1、过程:
① 1947年,中国参与签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是创始员之一,后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 ②1986年中国开始了“复关”的谈判 ③1995年“复关”谈判转为“入世”谈判,开始 全面参与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 ④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
2、原因: 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
隔洋感受 “世界工厂”的威力
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2006年1月,美国一报纸发表了《没 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美国一位家 庭主妇想进行一次尝试,在一年中坚持不买 中国商品,看看生活将会怎样。结果她失败 了,在离开中国商品的一年,她得出的结论 是:“没有中国商品的生活一团糟”。中国 商品已“铺天盖地”占领着美国家庭。莎拉 表示:“我们几乎无法离中国而居。不管你 喜欢或不喜欢,我们都要面对它。”“
科技和信息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
美国波音公司是举世闻名的飞机制造公司,占据了世界飞机销售市场的绝大 部分份额。不过,你知不知道,一架747的波音飞机是怎样造出来的吗?飞机的 设计是在美国进行,发动机来自英国,而机器仪表则大多来自日本和德国,机身 一部分来自加拿大,另一部分则来自意大利,我们中国就为它制造过一些机尾的 零部件。看看,一架波音飞机并不是完全在美国土生土长的,而是许多国家共同 的结晶呢。
2012017这些制造企业撤离是四面楚歌还是柳暗花
2016-2017这些制造企业撤离中国:是四面楚歌,还是柳暗花明?新世纪以来,中国一直被誉为“世界工厂”。
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撤离中国企业撤离,带走的除了巨额的投资和庞大的市场,还有大量的劳动岗位。
本篇文章盘点一下2016-2017年“撤离”中国的制造企业以及背后的原因。
1、Microsemi关闭上海工厂2017年3月21日,FPGA原厂美高森美(Microsemi)在纳斯达克发布上市公司公告称,正式宣布基于集团公司战略发展方向调整的原因,开始关闭其在中国的生产设施。
美高森美还向代理商和客户发送邮件通知,宣布关闭位于上海的制造工厂,将于10月底正式关闭。
美高森美在业内久负盛名,在高可靠性应用领域有出众且独特的芯片制造工艺技术,上海工厂是美高森美在中国唯一的一家制造工厂。
最近,美国萨德系统进入韩国部署,美高森美是美国军方/航天的重量级供应商,相关半导体器件涉及中美军用产品,关闭上海工厂或许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为2017年拿到特朗普新政府关键订单铺路。
2、霍尼韦尔安防从深圳撤离2017年3月15日,世界500强美资企业霍尼韦尔安防中国公司宣布将从深圳撤离,关闭位于深圳福永以SMT、安防等产品生产制造为主的工厂,将产品线内迁至西安。
但是有个争议是,2016年霍尼韦尔深圳福永工厂依然是盈利的,并且净利润达到了1亿元人民币。
而对于此次内迁的原因,据称是因为“工厂产线策略重新部署”,但是从此前众多的深圳企业将工厂外迁的案例来看,主要原因可能还是深圳的综合制造成本的不断提升,而相对来说内地则更具竞争优势。
3、甲骨文北京研发团队或全数裁员2017年1月14日,有甲骨文中国公司的员工爆料称,甲骨文北京研发中心的员工收到了来自美国总部的离职邮件。
邮件中提到,由于市场变化,公司开始整合各研发中心资源,公司将在云计算方向发力。
邮件的最后,单独提出了中国公司将会进行裁员,并且2017年3月31日,所有人必须离开。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作者:程凯来源:《对外大传播》2008年第02期曾经对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的概念不以为然,可当手中拿着出版社快递来的《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的书稿时,我才真正感觉到了,“世界是平的”。
每个人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感受和发现世界如何是平的,爱书之人会以国外的好书,能以多快的速度印刷成中文,来体会世界有多平。
还是在今年夏天,《华夏时报》刚改版的时候,第一次在《参考消息》上知道了这个消息:有个美国家庭主妇,尝试了一年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
“这人真酷。
”这就是我当时的感觉。
然后,知道了这位名叫萨拉的女士写了一本名为《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的书。
到了秋天,我从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编辑那里听说,《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中文版马上就要出来了。
真高兴,外国“精神食粮”进口的速度越来越快了,这也能为解决中美巨大的贸易逆差问题助一把小力。
其实,说到文化产品,好莱坞大片早已在中国实践过“全球同步上映”。
但是,图书不一样,总还有一个谈版权、翻译出版的过程。
然而到了冬天,我就拿到这本书的书稿了,得工作之便,先睹为快。
热心的读者也不用着急,因为算一算,到圣诞节的时候,也就是萨拉和其他美国人又一次疯狂采购中国产品的时候,在中国的一些书店里,《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也应该悄悄上架了。
2007年的圣诞节,对美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圣诞,对中国制造而言也是如此。
在这一年中,质量问题、安全问题,这些都让中国制造有点麻烦。
美国人、欧洲人都在口诛笔伐,“老外骂人了,国人很担心”,中国制造能顶住吗?中国制造对于中国的真实含义,不仅是GDP的一部分,而在于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如果由于以偏赅全的事件,影响了外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转而购买非中国制造的产品,将对中国的出口行业造成不小的打击。
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前期《华夏时报》特别策划了一项调查报道,叫做“中国玩具商的非常圣诞”。
我们发现,至少玩具商们很乐观。
一个玩具商说:“当时形势确实不是很乐观。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维普资讯
离开“ 中国制造 ’ ’ 的一年
■ 文/ 萨拉 ・ 吉奥 尼 ( ) 邦 美
, 一 一 — —
I 作者简 萨拉・ 介: 邦吉奥 自由 尼, 撰稿人
整 整一 年 , 们 家 尝 试 抵 制购 买 中 国产 品。 我
通 的绳 子 . 且 , 自意 大利 。 运 费 一起 是 6 而 产 连 8美 元 , 当 相
们 家抵 制购 买 中国 产 品 。当 然 , 虑 到 实 际 情 况 , 考 礼物 、 废
料 和 二手 货 , 在此 次 抵 制 行 动 之列 。 不
于 阿 富 汗家 庭 的平 均 月 收入 。我 坐 在桌 子 旁 , 望着 那 双 凝
痒 痒 ; 国 , 在 门 口那 一 堆 脏 鞋 上 , 过 红 发 洋 娃娃 的刺 中 躺 透 绣IN , l i O 打量 着 周 围 的世 界 , 用 中 国造 的咀 嚼 玩具 , 弄 还 逗 着 我 家 的狗 : 国 , 钢 琴 上摆 放 的 台 灯 洒 下 一 轮 黄 色 的 中 从
我 赶 紧 从 沙 发 上 起 身 , 点 起 圣 诞 节 礼 物 来 , 把 它 清 并 们 分 成 两大 类 : 中国 , 中 国 。 点结 果 : 国 ,5; 中 国 , 非 清 中 2 非 1。 4 圣诞 节 , 子 们一 年 到 头 盼 星 星 盼月 亮 般 盼 来 的一 天 , 孩 原 来 竟是 个 中 国节— — 要 是 你 不算 去 教 堂 , 者 看 电视 转 或 播 教 皇 做 午 夜 大 弥 撒 的那 个 钟 头 的话 。如 此 细 细琢 磨 一
然而 , 不靠 中国产 品过 日子 , 太难 了 , 至少 , 不懈地 坚持 下去太难
“中国制造”标签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国制造”标签到底意味着什么不知道中国读者读到,美国人对买一双60多美元的童鞋感到不可思议的时候,作何感想?我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甚至会比在国内销售的产品更便宜,这样的出口、这样的制造,会给中国带来多少利润,多少福利《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讲述了一个有趣却又充满挫折的真实冒险故事。
圣诞节刚过,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而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
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自问: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全球化真的已经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吗?于是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从而诞生了这本书。
萨拉在书的结尾说起,一个中国记者采访他们一家,试图寻找各种证据,证明美国人不买中国货的日子会变得如何悲惨。
相信很多中国读者也希望从书中读到,美国人已经离不开中国产品,这对我们的自尊心将是极大的满足。
的确,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有很多烦恼。
就像萨拉说的,以前再平常不过的购物在那一年里都变成了一种煎熬。
为了给孩子买鞋子,萨拉跑遍了商场,最后只好忍痛订购了一双价格68美元的意大利童鞋。
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鳄鱼医生”、充气游泳池、塑料光剑,掰着手指头盼望这一年早点过去,他们就可以尽情地买中国玩具了……所有这些购物,都让萨拉一家大伤脑筋。
如果萨拉一家继续坚持没有“中国制造”的生活,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麻烦,但绝没有到离开“中国制造”就无法生存的地步。
有自尊心的中国人,大可不必在美国人生活中的“中国制造”上寻找民族自豪感。
为什么美国市场上到处都是中国货呢?这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全球化的理想状态是没有国家,只有市场的,所有的生产要素和商品都可以自由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皆然。
但是,我们毕竟还生活在一个个的民族国家之内,国界是一堵无形的高墙,使得要素的流动非常困难。
尤其是人的流动,更是日益受到限制。
中国的劳动力便宜,美国的劳动力昂贵,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美国应该“购买”更多中国的劳动力,也就是说,吸收更多的中国移民。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读后感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读后感2007年12月在畅销书排行榜上有这样一本书叫作《A YEAR WITNOUT MADE IN CHINA》,看完这本书,让你感觉:美国人已经掉进了中国制造的汪洋大海。
这本书以时间的顺序记录了记者萨拉一家在2005年整整一年里,一个美国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离开中国制造的生活冒险。
萨拉的故事是从2004年的圣诞节开始的,当时萨拉忽然发现,在她家的39件圣诞礼物中,有25件是中国制造,看着家中DVD、鞋子、袜子、玩具、台灯满眼的中国产品,萨拉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美国人的探险精神激发了萨拉的尝试欲望,她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丈夫、孩子们集体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她做到了,由此也诞生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这是一场有趣的冒险,但是,这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里萨拉的日子也充满了艰辛,从一个简单的捕鼠器,到孩子的童鞋,再到厨房的抽屉,件件原本看来很简单的事物因为离开了中国制造而变得伤神,在度过一年没有咖啡壶陪伴的痛苦日子之后,作者最后感慨到:在未来的10年中我都可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
总之,没有中国货,生活一团糟。
正如薄熙来所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制造也是世界制造,是世界制造业发展和国际分工的结果,否定中国制造即是在否定世界上众多企业的创意、标准和质量。
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已经加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并且提供了自己独到的价值,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以其特有的自身条件而形成了世界的工厂,廉价的劳动力、高效的产出和生产涉及面让世界为之惊讶,就连世界一霸的美国,也被卷入了这场经济风波中,《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所讲述的事例本身就是一个典型和缩影。
在这一点上,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员。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制造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小的危机。
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中国向世界输出的大多数都是一些像生活日用品、玩具、服装、小家电、电子和化工等低科技含量的商品,尽管有一定的收益,但这也仅仅干的是力气活。
精品优秀课件视频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26页PPT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7、翩翩Fra bibliotek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度》资料
鸡尾酒
33
uhiuku
uhiuku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 全球化
抓住机遇 积极参与
趋利避害
防范风险
迎接挑战 34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 化深入发展
主要表现 含义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载体:跨国公司
uhiuku
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2、经济全 积极影响(利) 双刃剑 球化的影响 消极影响(弊)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是中国民营企业最 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并购成功后的吉 利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国汽车企业。
19
uhiuku
跨国公司的含义及存在意义 (1)跨国公司
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 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跨国公司的存在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 生产和经营,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 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
uhiuku
29
uhiuku
1983年世界上最富有国家和最贫穷国家人 均GDP相差43倍,现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国 家是瑞士.其人均GDP是648241美元,而最 贫穷的国家埃塞俄比亚人均GDP是1965美 元,两者相差将近330倍。
据联合国统计,发达的国家占全球1/6的人 口,却占有全球80%的财富。
你还知道哪些产品是由许多国家共
同生产的? uhiuku
9
奥巴马座驾
uhiuku
凯迪拉克—— 野兽
防弹玻璃
装甲车身
全密闭车厢
独立的氧气供应
系统
10
发动机
澳大利亚
设计
美国
车身薄板
日本
零部件 北美
变速器 加拿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
没有中国制造,世界将会怎样?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中国制造的超级效应!
读过后五味杂陈:1.真切体会到中国造的产品覆盖之广,连我这个中国人看完了也会瞠目结舌;2.对美国人消费的过度和浪费很气愤!3.看完本书,开始习惯关注国货,开始相信中国不会仅仅是制造,肯定也会有品牌崛起。
4.中美消费观差异甚大。
书中记录了这场有趣又充满挫折的冒险,讲述了庞大的全球经济中一个个发人深省、乐趣十足的生活片段,也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图片,并从小人物的角度做了精彩阐释。
当圣诞节来临,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而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
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自问: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全球化真的已经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吗?于是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从而诞生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本书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这场有趣却又充满挫折
的真实冒险。
在庞大的全球经济中,小人物的琐碎生活充满了一个个发人深省、乐趣十足的片段:4岁的儿子不得不拥有标价68美元的“意大利”鞋;厨房的抽屉坏了,可找不到工具修理;老鼠肆虐,是该选人道的“中国制”捕鼠器还是非人道的“美国制”捕鼠器?
而购买诸如生日蜡烛这种小东西竟成了折磨人的头痛事;要是家用电器坏了,更能引发不小的危机。
在这一年中,作者还不得不管好想造反的老公,让喜欢玩具的儿子屡屡失望,同时却又无法完全拒绝“中国制造”。
最终,在2006年的元旦,萨拉全家很高兴能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
作者萨拉是位获奖记者,她用生花的妙笔写下了一家人的动人趣事,也为中国给世界消费者带来的巨大受益、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的图画,并从小人物的角度做了精彩的阐释,从而引发人们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思考。
学者、媒体编辑评论
不知道中国的读者读到,美国人会对买一双 60多美元的童鞋感到不可思议的时候,做何感想?我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甚至会比在国内销售的产品更便
宜,这样的出口,这样的制造,会给中国带来多少利润,多少福利?——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
中国制造过去几年的高峰是二十几年积累的一个总爆发,当然势不可挡。
而这两年对中国制造的质疑和压力正在迫使中国企业进行新一轮的积累,当他们再次爆发时,世界的竞争格局将全面改写。
——曾鸣,中国雅虎总裁
“省钱”的某种意义就是价值的创造,中国是在牺牲资源、提供人力的同时,压缩自身利润空间而为全球创造价值。
所以“中国制造”横扫全球每个家庭丝毫不需要感到羞愧,因为我们在为每个家庭不断创造价值。
反倒是中国需要反思,如何从“价格决定竞争力”的死循环中找到另外一片蓝海。
——方玉书,新浪财经频道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