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的设置

一、国际高中课改的趋势

1、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1)强调高中课程的基础性

(2)提倡高中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3)提倡课程的综合性

2、改革的主要理念及实施

(1)强调人文素养

(2)强调学生的活动及活动课程

(3)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课程

二、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

(1)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

(4)理念实施的四大要求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性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实用的语文课程

(4)关于语文素养

①言语信息的积累

主要有音、字词、句、修、逻等,主要属识记的知识。而对于“语文知识”这一概念王荣生、韩雪屏编著的《初中语言知识新观点》有新的概括:

②文学文化知识的积累

含课文、名著的阅读、理解、识记等。

③语文智慧及运用技能

如语感能力、发音、朗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文学鉴赏能力等。

④语文认知策略

关于学习程序、方法、能力、思维品质等,如记忆理解汉字、文体阅读法、构思取材法等。

⑤语文情感与态度

含个性、审美情趣、文化品味、学习态度等。

三、关于学分制管理和语文学分的建议

1、高中毕业学分要求

(1)必修116+选修28(其中选修=至少为6)=144(基本学分)

(2)必修116+选修60≈180(理想学分:上大学深造者)

2、语文学分设想(18—22)

(1)必修(1)—(5)=10学分

按9周每周4学时,每模块36学时/2学分,共10学分,实际一般每周开5—6学时。(2)选修4—7个模块=8—12学分

①建议我市全体学生是必选4模块+任选1模块=10学分

②欲深造或对语文有兴趣的学生是必选4模块+任选2--3模块=12--14学分

△至于具体的选修建议与安排,放在“选修课的设置”部分再论。

以下是必修与选修的模块的学分和排列:

语言与文学大致内容构成表

四、高中语文必修课程

(一)课程目标

保证基础学力,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

(“积累整合”是基础,“感受鉴赏”重在审美能力,“思考领悟”重在探究能力,“应用拓展”强调应用能力,“发现创新”强调探究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

按课标说法,语文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大块,但不少专家认为,有关“语文知识与语文学习策略”内容也应该纳入课程之中.这种说法颇有道理。

1、阅读与鉴赏

(1)课标的五方面要求(总要求)

①根本目标是“立人”、育人。这强调的是阅读的人文精神,教育的最终目标。

②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这着眼于一般的要求,其中有三层含义:首先是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然后是“善于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分析、判断、阐发、质疑、评价(这里强调的是阅读的主体性与多元性);最终应落实到语言层面上,防止架空分析及无限引申,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要防止脱离文本语言的阅读与探究,热衷思想观念的思辩而徘徊于文本之外很不可取,语文课首先姓“语”。)

③提倡个性化阅读,强调阅读活动中的个体差异。

A重视学生个人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个人阅读感受和体验。

B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反思,进行探究和创造性阅读。

C反对对文本进行无界限读解或过度阐析(例如孔乙己会奋起反抗、父亲(“背影”)是一个反动的旧官僚等)

④掌握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不同文本的阅读要领和几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课标中关于不同文本的分类提法和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这种分类一方面基于这几种文本的性质和功能,一方面参照了现代思维学理论中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提法,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语文能力要求,即分析探究能力、实用(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言语特点,不同的目的决定了阅读不同的形式:前者如政论文和诗歌,后者如精读和浏览等。

⑤“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涉及的是方法、能力、技巧,实际上要恰当表达出文本的“情感”并非易事。

(2)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

“阅读与鉴赏”中的“鉴赏”,是专就文学作品的阅读而言的,这反映了新课程对文学教育的格外重视。

①鉴赏目的和态度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涵养心灵”,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人生境界。

②鉴赏能力培养的重点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③鉴赏的高层次要求是“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伟大的作品既是民族又是世界的,如对生命的关爱,对自由的追求,对爱的赞美,对人性的讴歌,对美、善、真的褒扬是人类的共同文化心理。如《老人与海》、《罗密欧与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等。

(3)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如《史记》、《红楼梦》、《论语》的学习。

②理解和把握评价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历史观与现代观念相统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不苛求古人;“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不迷信古人。如学生以现代民主意识读《愚公移山》,认为愚公不民主,听不得不同意见,是有道理的;但断定屈原愚忠而认为不可取,则是苛求古人。

(4)文言文的阅读

①目标定位于“读懂”、“理解”语句及文章内容。

②方法以诵读、背诵、感受、积累为主,在这基础上进行梳理。

③适应高考要求,能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例:唐宋八大家散文、《史记》等。)

④理解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5)课外阅读

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品位,保持阅读量,形成阅读习惯和兴趣,切实培养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