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

合集下载

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换算

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换算
注意:高LET射线和质子射线在衰减特性上具 有”bragg”峰,而峰的位置和宽度与能量 大小有关.
3 射线的剂量率的选择
生物的放射性行为还和射线的剂量率有关,这 主要是由”4R”规律来决定的.
一般来说,在放射治疗临床上分三种剂量率照 射[6].三种剂量率照射在临床上生物效应不一样, 故在临床上对剂量率应该作出选择.
这就涉及到各种不同组织的放射生物效应的问 题了.如”半修复时间(repair half-time)[2]()”, 两次照射间的时间间隔(t ), 细胞增殖起始时间 (T ),肿瘤增殖因子()及治疗总时间(T)等.这些 都是”内因”.
即使在相同的”外因”下也会得到不同的治疗 结果.这就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Equivalent Dose in 2 Gy/f, EQD2) 生物效应剂量
(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BED)
1 生物等效剂量(等效剂量) (Equivalent Dose in 2 Gy/f, EQD2)
1) 生物等效剂量(等效剂量)计算公式 等效剂量(EQD2)的计算是在α/ß公式基础上推导而 得的: 在常规放疗方案中,d2=Dt/N=2Gy,就有:
等效剂量与物理剂量的比值(η)曲线
从等效剂量与物理剂量的比值( η)的表格和曲线 中我们看到: (1) 于效物剂当理量分剂下次量降量n了(d1,d1但)1<晚.虽2反G然应y早时组反,等织应效的组剂等织量效和(剂肿E量瘤Q下组D降2织)更的都多等小. 这就是超分割治疗能更好地保护晚反应组织的道理; 只要正常组织反应还能耐受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增 加物理剂量,以提高肿瘤控制率. (2) 于效物剂当理量分剂上次量升量n了(d1,d1但)1>晚.虽2反G然应y早时组反,等织应效的组剂等织量效和(剂肿E量瘤Q上组D升2织)更的都多等大. 这就是大分割虽然可以提高肿瘤控制率,但晚反应 组织反应偏重的道理.在此情况下,我们为了保护晚 反应组织就不得不减少物理剂量.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考试:2022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3)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考试:2022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3)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考试:2022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3)1、源轴距(SAD)是()。

(单选题)A. 射线源到治疗床旋转轴的距离B. 射线源到准直器旋转轴的距离C. 射线源到挡铅托架的距离D. 射线源到治疗床面的距离E. 射线源到机架旋转轴的距离试题答案:E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主要采用高能电子束进行临床治疗?()(单选题)A. 深度10cm以上的病灶B. 表浅的、偏体位一侧的病灶C. 多照射野等中心治疗D. 保护器官后面的靶区E. 体积较大的肿瘤试题答案:B3、下列哪种肿瘤以局部破坏为主,很少发生转移?()(单选题)A. 基底细胞癌B. 腺癌C. 黑色素瘤D. 鳞癌E. 乳头状腺癌试题答案:A4、从放射生物学角度考虑,适合于加大次剂量照射的肿瘤为()。

(单选题)A. 肺癌B. 肾癌C. 淋巴瘤D. 前列腺癌E. 脑胶质瘤试题答案:D5、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本规范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A. 禁闭反省B. 批评教育C. 通报D. 解聘E. 行政处罚试题答案:A6、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德诚信的作用?()(单选题)A.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B. 维护人类的健康C. 减少医患纠纷D. 增加医患双方的情感交流E. 提高医疗质量试题答案:E7、当使用电子线照射需要作内遮挡时,为了降低电子束的反向散射,通常在挡铅与组织之间()。

(单选题)A. 加入一定厚度的铜板等高原子序数材料B. 加入一定厚度的有机玻璃等低原子序数材料C. 加入一定厚度的补偿物材料D. 留下一定厚度的空气间隔E. 尽量贴近,避免出现空气间隙试题答案:B8、射野挡铅的主要是为了()。

(单选题)A. 将照射野围成一些标准形状B. 将照射野由规则型射野围成临床照射需要的形状C. 将照射野围成规则的几何图案D. 使照射野变成有利于摆位的形状E. 使工作人员得到更好的保护试题答案:B9、肿瘤患病率的影响因素包括()。

(单选题)A. 发病率和治愈率B. 发病率和发病时间C. 发病率和死亡率D. 发病率和病程E. 新旧病例的比例数试题答案:D10、正常组织最大耐受剂量指的是()。

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剂量计算方法比较

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剂量计算方法比较

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剂量计算方法比较在肿瘤治疗中,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的目标是以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细胞,达到控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的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

剂量计算是放射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能够准确计算目标器官和正常组织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本文将对肿瘤放射治疗中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优缺点。

1. 等效二维剂量计算方法(2D Dose Calculation)等效二维剂量计算方法是传统的辐射剂量计算方法,基于二维平面图像,通过等效深度或等效路径长度来计算剂量。

该方法适用于简单的肿瘤形状和规则的解剖结构。

其优点是计算速度快、简单易用,但在复杂的解剖结构和肿瘤形状时准确性较低。

2. 三维剂量计算方法(3D Dose Calculation)三维剂量计算方法是现代肿瘤放射治疗中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

该方法基于三维图像,通过考虑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三维解剖结构来计算剂量。

与等效二维计算方法相比,三维剂量计算方法能更准确地预测剂量分布。

在复杂的解剖结构和肿瘤形状中,其计算结果更可靠。

然而,相对于等效二维计算方法,三维剂量计算方法的计算复杂度更高,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3. 模式匹配剂量计算方法(Template Matching Dose Calculation)模式匹配剂量计算方法结合了二维和三维计算方法的优点,通过匹配预先计算好的剂量模板来估计患者的剂量分布。

该方法基于患者的图像数据,将其与预先计算好的模板进行比对,从而得出患者的剂量分布。

模式匹配剂量计算方法迅速,并且相对于三维计算方法,其剂量结果更准确。

然而,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受限于模板的质量、种类和规模,以及对患者图像的准确配准。

4. 蒙特卡洛剂量计算方法(Monte Carlo Dose Calculation)蒙特卡洛剂量计算方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剂量计算方法。

该方法模拟了辐射粒子穿过组织的过程,通过大量的粒子追踪和统计分析来计算剂量。

放射生物学讲义

放射生物学讲义

快速电子 离子自由基物效应
射线质与相对生物效应
线性能量传递(LET,linear energy transmission) 射线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电离而发生的能量转换。 以射线沿径迹1u所消耗的能量表示,单位为KeV/u。 LET=dE/dL 高LET射线:质子、中子 低LET射线:直线加速器产生的X线和钴机产生γ线
细胞死亡的机制: 染色体DNA是关键靶 调亡:照射启动了细胞内的某种基因机制,从而发生一系 列程序性改变,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多 发生在间期细胞 及成熟分化的细胞。它是高度细胞类型依赖性的。唾液腺 分泌细胞:照射几次即出现口干;神经细胞,淋巴细胞等。 在一定意义上说,只需使肿瘤细胞产生增殖性死亡,即肿 瘤细胞不再无限分裂增殖,就能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 细胞死亡和再增殖完整性丢失(loss of reproductive integrity of tumor cells)存在根本意义上的不同。放射 可治愈性最主要依据是后者。
D0 Gy
线性二次模型(linearquadratic model) 辐射杀灭细胞有两部分:一部 分与照射剂量成比例,另一部 分与照射剂量的平方成比例 S=e -αD-βD2
α和β是常数
存活分数
S是照射剂量为D时的细胞存活 当αD= βD2或D= α/ β,照射剂量 与细胞杀灭成比例的部分与照射剂量 平方成比例的部分相等,在这个剂量 点α/ β,线性和平方项对细胞杀灭 的贡献相等。 α/ β:早反应组织高 晚反应组织低
第三章: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
辐射诱导的DNA损伤及修复
DNA的链断裂
单链断裂: 离体DNA受照射后约90%为单链断裂;活体DNA受照射后比 例更高。单链断裂后可以按照DNA的碱基配对原则修复 (如此时发生错误修复,可产生突变)。 双链断裂: 离体DNA受照射后约10%为双链断裂;活体DNA受照射后比 例更低。双链断裂后,由于模板的消失,一般不能修复。 注意断裂部位:如断裂部分彼此分开(间隔一段距离), 可以修复; 断裂在对侧互补碱基位置或仅隔几个碱基, 发生真正双链断裂,及染色体折成两段,导致细胞死亡/ 突变致癌。 双链断裂修复:同源和非同源重组

LA医师

LA医师

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直线加速器医师考试大纲第一篇总论笫一章概念1.放射治疗的目的2.放射治疗的历史3.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4.放射肿瘤科及放射肿瘤医师5.循证放射肿瘤学笫二章放射治疗的基础1.放射治疗的基础2.放射治疗的过程笫三章与临床放射治疗有关的放射生物学概念1.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愈性2.肿瘤控制概率(TCP)3.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4.正常组织耐受剂量5.时间-剂量1笫四章放射治疗中的若干问题1.亚临床病灶2.对放射敏感性的认识3.对放射抗拒肿瘤的认识4.局部控制对远处转移影响的认识5.肿瘤治疗后生存质量的认识笫五章综合治疗1.放射治疗与手术综合治疗2.放射治疗与化疗综合治疗笫六章近距离治疗1.近距离治疗的特点2.现代近距离治疗的特点3.现代近距离治疗常用的核素4.近距离治疗剂量率的划分5.近距离治疗的内容,适应证及禁忌证笫七章放射治疗当前研究的问题1.放射增敏剂及放射防护剂的研究2.轻或重粒子治疗的研究笫八章电离辐射的诱发恶性肿瘤效应1.继发性恶性肿瘤和放射相关癌的发生2.诱发恶性肿瘤研究的困难23.诱发恶性肿瘤的相关因素4.电离辐射诱发癌5.电离辐射诱发肉瘤6.电离辐射所诱发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笫九章展望1.3维适形放射治疗2.调强放射治疗3.PET第二篇放射物理学基础第一章照射野剂量学第一节照射野及照射野剂量分布的描述1.射线束射线束中心轴照射野源皮距(SSD)源轴距(SAD)参考点射线质2.平方反比定律百分深度剂量(PDD)组织空气比(TAR)组织模体比(TPR)组织最大剂量比(TMR)散射空气比(SAR)散射最大剂量比(SMR)准直器散射因子(Sc)体模散射因子(Sp)总散射因子(Sc.p)第二节X(γ)射线射野剂量分布的特点1.X(γ)射线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因素剂量建成区等效方野32.照射野离轴比半影照射野平坦度和对称性等剂量曲线不同能量光子束等剂量曲线特点3.楔形板楔形因子楔形板种类4.人体曲面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和校正方法组织不均匀性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和校正方法第三节高能电子束剂量分布特点1.电子束深度剂量特点有效治疗深度(Rt)能量对电子束深度剂量的影响照射野对电子束深度剂量的影响2.电子束等剂量分布特点选择电子束照射野的一般方法3.电子束照射野的均匀性4.电子束输出剂量特点5.组织不均匀性校正的等效厚度系数法6.电子束补偿技术的作用7.电子束照射野的衔接技术的作用8.电子束挡铅厚度的确定电子束的内遮挡第二章近距离放疗剂量学基础第一节概述施治技术近距离治疗的剂量率模式放射源的暂时驻留和永久植入技术4第二节近距离放疗使用的放射源铱-192的半衰期半值厚第三节近距离放疗的物理量、单位制和剂量计算1.放射性2.指数衰变规律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放射性活度外观活度3.放射性核素的质4.照射量率常数吸收剂量率比释动能空气比释动能强度第四节近距离放疗的剂量学系统和施治技术1.妇瘤腔内治疗的剂量学系统(巴黎系统、斯德哥尔摩系统、曼彻斯特系统)ICRU系统2.巴黎系统的布源规则步进源系统的布源规则ICRU 58号报告3.管内照射参考点的设置及剂量梯度变化的影响第五节近距离放疗临床剂量学步骤靶区定位及重建方法剂量参考点设置剂量分布优化第三章治疗计划的设计和执行第一节治疗计划设计新概念5第二节临床剂量学原则,靶区定义和靶区剂量处方,危及器官定义和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第三节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技术第四节模拟定位机和CT模拟机第五节照射技术和射野设计原理第六节治疗方案的评估第七节肿瘤的定位、模拟及验证第八节射野挡块及组织补偿第九节物理剂量对生物效应的转换第四章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第一节适形放射治疗的物理原理第二节治疗方案的优化第三节调强的方式与实现第四节适形放疗对设备的要求第五节调强治疗的治疗保证与质量控制第五章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第一节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实现方式第二节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剂量学特点第三节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第四节治疗方案优化和立体定向适形放6射治疗第六章放射治疗的治疗保证与质量控制第一节执行QA的必要性第二节靶区剂量的确定和对剂量准确性的要求第三节放射治疗过程及其对剂量准确性的影响第四节物理技术方面QA第五节QA组织及内容第三篇临床放射生物学第一章临床放射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放射生物学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1.放射生物学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2.放射生物学在未来放射治疗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二节电离辐射对生物的作用1.电离辐射对生物作用的时间表2.正常组织和恶性肿瘤受照射后的反应第三节电离辐射对细胞杀灭的概念1.克隆源性细胞的概念2.放射对细胞的杀灭机制7第四节肿瘤的生长1.肿瘤的细胞动力层次2.肿瘤的生长速度第五节肿瘤的放射生物学1.肿瘤的控制概率2.人体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SF23.细胞存活曲线Do、Dq、N值的意义第二章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1.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亚致死损伤修复Repair of SLD潜在致死损伤修复Repair of PLD 2.周期内细胞的再分布3.氧效应及再氧合Reoxygenation4.再群体化Repopulation第三章正常组织放射损伤1.正常组织结构组分及反应模式2.早期和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机制3.不同正常组织放射损伤及耐受量(特别是:肺、小肠、肾、脊髓、角膜、晶体、骨等)4.再程治疗的正常组织耐受量8第四章近距离治疗放射生物学1.剂量率效应2.剂量率效应的临床意义3.近距离放射治疗生物学剂量第五章肿瘤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线性二次方程(Linear-quadratic formula, LQ 早反应及晚反应组织)第六章肿瘤放射治疗个体化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分析方法第七章改变放射效应的措施1.改变放射效应方法的评价指标增敏比SER 治疗增益系数TGF 2.增加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措施3.加温治疗的原理4.目前加温治疗的难点第四篇热疗1.热疗合并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及原理2.影响热、放疗疗效的因素93.热疗的并发症4.常见肿瘤热疗加放射治疗的疗效第五篇头颈部肿瘤第一章口腔癌1.口腔的解剖2.口腔癌的可能病因3.常见口腔癌的临床特点4.口腔癌的常见病理类型5.口腔癌的UICC分期6.口腔癌的临床处理原则(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适应证)7.口腔癌的放射治疗(放射源的选择、不同部位口腔癌的照射野的设计、剂量、放疗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8.口腔癌综合治疗的适应证第二章口咽癌1.口咽的四个解剖分区2.口咽癌的常见淋巴结转移部位3.口咽癌临床检查包括的内容4.口咽癌术前、术后放疗的优点5.口咽癌的治疗原则106.口咽癌的放射治疗(包括靶区范围、照射剂量、改变分割的照射技术)第三章下咽癌1.下咽的三个解剖分区2.下咽癌淋巴结转移部位的特点3.不同部位起源的下咽癌的生物学行为特点4.下咽癌的治疗原则5.下咽癌的放射治疗指征6.下咽癌的放射治疗技术7.下咽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第四章喉癌1.喉的三个解剖分区2.喉淋巴引流的特点3.喉癌诊断所包括的内容4.喉癌的治疗原则5.喉癌术前、术后放疗及单纯放疗的指征6.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案在喉癌治疗中的作用7.喉癌的放射治疗技术及预后影响因素8.喉癌放射治疗并发症第一节声门癌1.T1,T2 期声门癌的放射治疗112.T3,T4期声门癌的放射治疗第二节声门上癌1.治疗原则2.放射治疗第三节声门下癌第五章鼻腔及鼻窦癌1.鼻腔及鼻窦癌的临床特点2.鼻腔及鼻窦癌的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规律3.鼻腔及鼻窦癌的诊断方法4.鼻腔及鼻窦癌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原则(适应证)5.常用照射野的设计、照射剂量、放疗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6.影响鼻腔及鼻窦癌的预后因素第六章鼻咽癌1.鼻咽癌的解剖与淋巴引流2.鼻咽癌的病理分类及特点3.临床分期(包括UICC与福州分期) 4.鼻咽癌的临床表现(三大体征、七大症状)及前、后组颅神经受损的临床表现;常见颅神经受损征侯群5.鼻咽癌的诊断(包括临床与影像学)126.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常用照射野,照射剂量,放射治疗反应及常见并发症)7.鼻咽癌的高剂量率后装治疗(适应证及与外照射联用原则)8.根治性放疗后鼻咽和/或颈淋巴结残存或复发的治疗9.鼻咽癌化、放疗的应用及原则10.鼻咽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应用原则11.鼻咽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则12.鼻咽癌三维适形或调强适形放疗的应用第七章甲状腺癌1.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2.甲状腺癌诊断所包括的内容3.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4.甲状腺癌的放射治疗技术5.甲状腺癌的预后因素第八章涎腺肿瘤1.涎腺的大体解剖2.涎腺肿瘤的病理特点3.涎腺肿瘤的治疗原则4.放射治疗涎腺肿瘤的原则13第九章原发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原发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处理原则2.原发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手段选择原则第六篇胸部肿瘤第一章食管癌1.简介2.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方式及转移比例3.临床症状,相关检查及诊断4.1997年UICC食管癌的分期5.食管癌治疗原则(1)体外照射:①适应证和禁忌症,②设野方式,定位方法, 照射剂量和分割次数③影响放射治疗效果的因素(2)腔内放射治疗(3)综合治疗:①术前放射治疗②术前化疗+放射治疗/化疗③术后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范围和治14疗的效果6.放射治疗副反应的处理:(1)全身反应(2)放射性食管和气管反应7.放射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食管穿孔(2)食管梗阻(3)放射治疗后复发的处理第二章肺癌1.肺的解剖及淋巴引流2.肺癌的病理分型及肿瘤的蔓延、转移和播散(1)WHO肺癌的组织学分类(1999)(2)WHO肺癌TNM临床分期(1997)(3)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4)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地转移规律3.肺癌的诊断(临床、组织学)(1)症状、体征、副肿瘤综合征(2)影像检查:X线平片、CT、MRI、PET、超声波检查(3)纤维导光镜检查:气管、纵隔、胸腔镜(4)小细胞肺癌骨髓检查15(5)痰中脱落细胞检查(6)经皮或CT、超声波引导下针吸穿刺活检4.肺癌的鉴别诊断(良性疾病、其他肿瘤)5.肺癌的治疗原则(手术、放射治疗、化疗)(1)非小细胞肺癌(2)小细胞肺癌6.肺癌的放射治疗原则(1)适应证(根治、姑息)(2)放射治疗技术(照射野、分割、剂量)(3)肺尖癌放射治疗原则(照射野、分割、剂量)(4)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原则(胸部照射野、分割、剂量、脑预防照射)7.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8.肺癌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早、晚期反应、放射性肺损伤的预防和处理)9.肺癌放射治疗的进展(1)超分割、大分割照射(2)适形和调强照射(3)粒子线照射(4)放化疗同时进行第三章纵隔肿瘤1.纵隔的解剖和常用分区方法162.胸腺瘤的解剖和病理及分类(大体与镜下)3. 胸腺瘤的诊断(临床表现,胸腺瘤的X片、CT或MRI的特点)4.胸腺瘤的分期(Masaoka修订分期)5.胸腺瘤的治疗原则6.胸腺瘤放射治疗原则(放疗的适应证、放疗技术、设野及放疗剂量)7.伴随疾病——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及处理8.原发纵隔生殖细胞瘤的特点及治疗原则(畸胎瘤、恶性纵隔生殖细胞瘤)第四章原发气管癌的放射治疗1.原发气管癌的放射治疗第五章肺的放射性损伤1.病理生理2.靶细胞和细胞因子3.化疗药物与肺损伤4.放射性肺炎相关的临床因素和生物学因素5.临床表现6.放射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17第七篇淋巴系统肿瘤第一章霍奇金病1.霍奇金病的临床特点2.霍奇金病的定义和淋巴结转移规律3.霍奇金病的病理分类和免疫学4.临床分期原则(Ann Arbor分期和Cotswolds分期)5.临床分期中B组症状定义、淋巴结区域定义和大肿块/大纵隔定义6.分期检查和病理活检7.霍奇金病的治疗原则8.早期霍奇金病的预后分组及综合治疗原则9.早期霍奇金病的放射治疗(1)放射治疗适应证(2)受累野和扩大野(全淋巴结照射、次全淋巴结照射、斗蓬野、锄形野、盆腔野)的定义和照射剂量(3)放疗毒副作用及并发症(4)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10.晚期HD的治疗原则(1)化疗方案和周期(2)放射治疗在晚期HD的作用1811.晚期HD的预后因素12.HD临床研究证据和类型13.HD复发或进展后的治疗原则14.儿童HD的治疗原则第二、三、四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 1.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具有哪些特点?2.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区别3.世界卫生组织(WHO 1997)新的病理分类,掌握周围B细胞与周围T细胞病理亚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WHO(1997)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增加了哪些亚型及其临床特点5.B与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期别的播散途径6.B与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综合治疗序贯7.NK/T非霍奇金淋巴瘤侵及鼻腔Ⅰ、Ⅱ期放射治疗技术及其预后8.非霍奇金淋巴瘤常用放射治疗技术及照射野的设计如:结内型:局部扩大野全颈切线野颈腋野盆腔野颈纵隔野与腹股沟野结外型:凸字野面颈联合野三阶19段全腹腔野全脑全脊髓野低剂量全身照射野骨髓移植前的高剂量全身照射与全身电子束照射野。

肿瘤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教学课件)

肿瘤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教学课件)

NSD = D ×T - 0.11 × N -0.24
式中NSD是指发生某一特定水平皮肤损伤的比例系数, 随皮肤反应的增加NSD增加。代表生物效应的水平。
指数0.24对首周内任意天数开始治疗的病人的 Strandqvist曲线提供了最好的拟合值。
对两个不同方案的比较所要做的就是比较NSD值。 NSD可被认作是一个生物效应剂量。
正常增殖所必须。 DNA双链断裂完全破坏了分子的完整性,因此是
辐射所致的最关键损伤。 各种生物学损伤指标与DNA双链断裂直接关联。
线性二次模式 (Linear Quadratic model LQ)
效应的严重程度与每个细胞发生并存留的 DNA双链断裂的均数成比例。
诱发的DNA双链断裂数依赖于能量沉积与转 移的物理、物化、及化学过程,也依赖于在照 射当时与DNA结构及环境有关的自由基竞争。
名义标准剂量 (NSD)
由于每分次固定剂量的分次数与分次频率相乘 并不是NSD的乘积,于是它作为一个剂量单位不如物
理剂量方便,但可通过等号两侧同乘1.54来补救,从 而使NSD 1.54成为生物效应剂量单位,这就是TDF的
基础。
TDF=10-3× NSD 1.54
=Nd1.54(T/N) -0.17
分次数的指数不是常数,即便对特定的指标也 是如此。支持这个结论的工作主要来自放射生 物的动物实验资料。。
线性二次模式 (Linear Quadratic model LQ)
LQ模式比NSD或TDF获得更多认可的原因是 它可从细胞存活曲线直接推导得出(不像NSD 是一个纯粹的经验公式)。
当从LQ的初始公式推到剂量和分次方案时会相 差较多而容易发生错误。
种皮肤损伤(轻度红斑、重度红斑和皮肤耐受性) 的资料,皮肤耐受总剂量与总治疗时间作图所得到 的直线的率是0.33。因此,等效剂量与总治疗时间 的立方根成正比。

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换算

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换算
专用单位 : 拉德(rad)
1戈瑞(Gy)=1焦耳.千克 -1(J.Kg-1) 1 Gy=103mGy=106Gy 1rad=10-2Gy=1cGy
3 放射性射线对生物体的基本作用
放射性射线对生物体的主要作用是电离作用. 通过该作用,一方面把自己的能量交给了生物体,
同(时H.就,O使H生.,物R.体)内及产H2生O有2和害e的-ag自等由. 基
n2 d2 =n1d1〔(α/β+d1)/ (α/β+2)〕[5] (2)
n2d2我们称它为治疗方案(n1d1)的等效剂量(EQD2). 公式(2)就是等效剂量(EQD2)的计算方程式。
从公式(2)中我们看到,等效剂量(EQD2) 除了和物理剂量n1d1有关外,还和: (1)组织的α/β值有关,而组织的α/β值的大小 就反映了组织的放射性生物特性.一般来说,早 反应组织和肿瘤组织的α/β值比较大,晚反应 组织的α/β值比较小.则在同样的外因(物理剂 量)下,由于两种组织的内因(放射性生物效应) 不同而造成各自的等效剂量不同. (2)还和分次量(d1)的大小有关.因为两种组织的放 射性生物效应对分次量的依存关系不一样,这 就是内因不同在起作用的结果.
Equivalent Dose in 2 Gy/f, EQD2) 生物效应剂量
(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BED)
1 生物等效剂量(等效剂量) (Equivalent Dose in 2 Gy/f, EQD2)
1) 生物等效剂量(等效剂量)计算公式 等效剂量(EQD2)的计算是在α/ß公式基础上推导而 得的: 在常规放疗方案中,d2=Dt/N=2Gy,就有:
等效剂量与物理剂量的比值(η)曲线
从等效剂量与物理剂量的比值( η)的表格和曲线 中我们看到: (1) 于效物剂当理量分剂下次量降量n了(d1,d1但)1<晚.虽2反G然应y早时组反,等织应效的组剂等织量效和(剂肿E量瘤Q下组D降2织)更的都多等小. 这就是超分割治疗能更好地保护晚反应组织的道理; 只要正常组织反应还能耐受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增 加物理剂量,以提高肿瘤控制率. (2) 于效物剂当理量分剂上次量升量n了(d1,d1但)1>晚.虽2反G然应y早时组反,等织应效的组剂等织量效和(剂肿E量瘤Q上组D升2织)更的都多等大. 这就是大分割虽然可以提高肿瘤控制率,但晚反应 组织反应偏重的道理.在此情况下,我们为了保护晚 反应组织就不得不减少物理剂量.

生物等效剂量bed的计算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物等效剂量bed的计算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物等效剂量bed的计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ly Equivalent Dose,简称BED)是一种用于评估放射治疗中的放射剂量效应的重要指标。

BED的计算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肿瘤对放射剂量的响应,并且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生物等效剂量(BED)的计算进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标。

然后,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生物等效剂量的定义和意义,包括其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阐述BED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并介绍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和假设。

其次,在临床应用和实际问题解析部分,我们将探讨生物等效剂量在放射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不同情景下BED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后,在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部分,我们将总结最新的研究进展与技术发展趋势,并讨论未来发展方向及其可能影响因素。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BED计算进行评价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生物等效剂量(BED)的计算方法和原理,深入探讨其在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回顾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发展趋势。

通过阐述BED计算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和假设,以及解释BED结果与临床实践相关性的讨论,我们希望能够增加读者对BED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放射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生物等效剂量的定义和意义: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ly equivalent dose,BED)是在放射治疗中用于衡量不同辐射计划之间生物效应的指标。

它是根据给定剂量分数、重复次数和修饰因子来计算得出的,能够提供与传统物理剂量(Gy)相对应的生物学信息。

BED 考虑了不同辐射补偿方案中辐射分数化疗继发修复和再生持续性损伤等因素,并通过将多个分数剂量相加以获得总体预测的生物效应。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考试:2021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2)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考试:2021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2)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考试:2021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基础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2)共403道题1、如果光速为3.0×108m/s,则频率为6.0×1014赫兹的电磁辐射波长为()。

(单选题)A. 770×10-9mB. 620×10-9mC. 590×10-9mD. 500×10-9mE. 450×10-9m试题答案:D2、关于“三精”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A. 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为技术基础B. 是指精确定位、精确扫描、精确治疗C. 是指精确定位、精确设计、精确治疗D. 使照射的高剂量适合肿瘤靶区的形状E. 最大程度地杀灭肿瘤,同时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降到最低试题答案:B3、在临床放射治疗中,下面指标主要作为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的是()。

(单选题)A. TD5/5B. TD5/10C. TD50/5D. TD90/5E. 以上都不对试题答案:A4、关于姑息性放射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A. 姑息性放射治疗是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B. 姑息性放射治疗主要追求肿瘤的消退C. 姑息性放射治疗相对于根治性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低D. 姑息性放射治疗治疗时间较短E. 姑息性放射治疗其目的主要是减轻患者症状试题答案:B5、按电磁辐射波长的关系,从小到大的排列为()。

(单选题)A.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X射线、微波、无线电波B. 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C. 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微波、X射线D. X射线、微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E. 无线电波、X射线、微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试题答案:B6、临床诊疗医学道德原则错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A. 生命神圣与生命质量相结合原则B. 患者健康利益至上原则C. 身心统一原则D. 协同一致原则E. 经济利益化原则试题答案:E7、如果测得某能量的高能电子束PDD曲线,则电子束的模体表面平均能量是()。

《放射治疗物理学》讲义教案放射治疗物理学目录.doc

《放射治疗物理学》讲义教案放射治疗物理学目录.doc

放射治疗物理学目录第一章放射治疗物理基础第一节原子和原子核性质一、一些基本概念二、原子核的大小和质量三、原子核结合能四、原子核的自旋与磁矩五、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能级第二节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基木粒子的种类和物理特性二、核的稳定性和衰变类型三、放射性度量和放射性核素衰减规律四、常见类型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定量表达第二章临床放射生物学概论第一节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一、辐射生物效应的时间标尺二、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第二节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一、辐射诱导的DNA损伤及修复二、细胞死亡的概念三、细胞存活曲线四、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五、氧效应及乏氧细胞的再氧合六、再群体化笫三节电离辐射对肿瘤组织的作用一、肿瘤的增殖动力学二、在体实验肿瘤的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得到的一些结论第四节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放射效应一、正常组织的结构组分二、早期和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机制三、正常组织的体积效应第五节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一、照射范围应包括肿瘤二、要达到基本消灭肿瘤的目的三、保护邻近正常组织和器官四、保护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良好第六节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措施一、放射源的选择二、利用时间-剂量-分割关系三、使肿瘤细胞再分布四、利用氧效应第七节肿瘤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一、“生物剂量”的概念二、放射治疗屮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三、外推反应剂量(ERD)概念第三章常用放射治疗设备第一节X线治疗机一、X线的发生二、X线机的一般结构三、X线质的改进四、X射线治疗机的改进第二节医用加速器一、概述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加速原理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结构四、质子放疗系统第三节远距离^Co治疗机一、叫20源的产生与衰变二、远距离治疗机的一般结构三、60Co治疗机种类四、60Co治疗机的半影种类五、垂直照射相邻照射野的设计六、60c°v射线的优缺点七、6°C0源更换八、Y刀第四节远距离控制的近距离治疗机一、H DR后装治疗设备的组成二、现代后装机具有的优点第五节理想放射源条件一、理想的剂量分布二、能杀灭乏氧细胞三、能杀灭非增殖期细胞(Go期)第六节模拟定位设备一、模拟定位机二、C T模拟定位机三、磁共振模拟机四、P ET-CT模拟机第七节体位固定装置一、一般的头颈部支持系统二、乳腺体位辅助托架三、热塑面网(罩)和体罩四、真空成形固定袋(真空袋)第八节放射治疗局域网络一、局域网络的配置二、放射治疗科网络的信息交换三、L ANTIS系统四、科室网络的安全维护第四章辐射剂量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辐射剂量学基本定义一、照射量二、比释动能三、吸收剂量四、有关辐射场的几个基本定义第二节各辐射量Z间的关系一、高能光子在介质中的能量转移和吸收二、电子平衡三、照射量和比释动能的关系四、比释动能和吸收剂量的关系五、吸收剂量和照射量的关系第三节空腔理论一、阻止本领二、阻止本领和吸收剂量的关系三、Bragg-Gray空腔理论四、Spencer-Attix 理论五、空腔理论住电离室剂量测量中的应用第五章射线的测量第一节电离室一、电离室基本原理二、指形电离室三、电离室的工作特性以、特殊电离室五、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的原理第二节热释光剂量计一、原理二、热释光剂量讣的种类三、热释光剂量计使用四、热释光剂量计的刻度第三节胶片剂量计一、原理二、应用第四节半导体剂量计一、原理二、Mapcheck半导体剂量仪第五节场效应管一、原理二、M OSFET探测器的特性第六节剂量的标定一、射线质的测定二、射线吸收剂量的标定第六章光子照射剂量学第一节原射线与散射线一、原射线二、散射线第二节平方反比定律第三节百分深度剂量一、照射野及有关名词定义二、百分深度剂量第四节射野输出因子和模体散射因子一、射野输出因子二、模体散射校正因子第五节组织空气比一、组织空气比定义二、源皮距对组织空气比的影响三、射线能量、组织深度和射野大小对组织空气比的彫响四、反向散射因子五、组织空气比与百分深度剂量的关系六、不同源皮距百分深度剂量的计算一一组织空气比法七、旋转治疗屮的剂量计算八、散射空气比第六节组织最大比一、组织模体比和组织最大剂量比二、散射最大剂量比第七节等剂量线一、等剂量线二、射野离轴比第八节组织等效材料一、组织替代材料二、组织替代材料间的转换三、模体四、剂量准确性要求第九节人体曲而和组织不均匀性的修正一、均匀模体和人体之间的差别二、人体曲面的校正第十节不均匀组织(骨、肺)校正一、射线衰减和散射的修正二、不均匀组织屮的吸收剂量三、组织补偿第十一节楔形野剂量学一、楔形野等剂量分布与楔形角二、楔形因子三、一楔合成四、楔形板临床应用方式及其计算公式五、动态楔形野第十二节不规则射野剂量学第十三节临床剂量计算一、处方剂量二、加速器剂量计算三、钻-60剂量计算四、离轴点剂量计算一一Day氏法第七章电子线照射剂量学第一节电子线中心轴深度剂量分布一、中心轴深度剂量曲线的基木特点二、有效源皮距及平方反比定律三、彫响电子线百分深度剂量的因素四、电子线的输出因子第二节电子线剂量学参数一、电子线的射程二、电子线能量参数三、电子线的离轴比四、电子线的均整度、对称性及半影五、电子线的等剂量线分布特点第三节电子线的一般照射技术一、电子线处方剂量ICRU参考点二、能量和照射野的选择三、射野形状及铅挡技术四、电子线的补偿技术五、电子线的斜入射修正六、电子线的组织不均匀修正和边缘效应七、电子线的射野衔接技术第四节电子线的特殊照射技术一、电子线旋转照射技术二、电子线全身皮肤照射三、电子线术中照射第八章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学第一节近距离放疗概述一、近距离放射治疗的设备和相关技术二、近距离放疗的常用核素第二节近距离放疗的剂量计算一、单个粒子源的剂量计算方法二、临床多粒子源植入的扰动影响三、组织异质情况下的剂量修正第三节近距离放疗的临床应用和剂量体系一、粒子源植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二、粒子源植入的临床剂量体系第九章中子近距离照射剂量学第一节钿中子与制中子相对生物学效应一、钢屮子二、^cf的相对生物效应(RBE)三、屮子近距离治疗的优势第二节钏中子治疗技术一、'叱彳中子后装治疗机(中子刀)简介二、中子刀适应症及禁忌症第三节钿中子治疗的剂量分布一、模体二、确定漩Cf中子束、Y射线吸收剂量分布的探测器三、确定^Cf中子、Y吸收剂量分布的理论方法第四节中子的防护一、中子后装机的辐射防护性能二、患者的辐射防护三、医护人员的辐射防护四、公众的辐射防护五、安全管理第十章临床常用技术和应用第一节挡块一、挡块的厚度二、低熔点铅技术三、挡块制作第二节组织补偿一、组织填充物二、组织补偿器三、电子束的补偿技术第三节多叶准直器一、多叶准直器的基本结构二、多叶准直器的安装位置第四节楔形野一、楔形板二、楔形角与楔形因子三、一楔合成四、动态楔形野第五节独立准直器第十一章临床常用放疗方案第一节放疗临床对剂量学的要求一、提高治疗比二、实现临床剂量学四原则第二节照射技术和射野设计原理一、体外照射技术的分类及其优缺点二、射线及其能量的合理选择三、高能X射线的射野设计原则四、相邻野设计五、不对称射野笫三节临床常见肿瘤放射治疗方案一、鼻咽癌常规照射野设计二、肺癌常规照射野设计三、食管癌常规照射野设计第十二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第一节三维适形放疗的发展过程第二节3DCRT工作流程、计划工具一、体模制作二、计划CT扫描与数据传输三、轮廓勾画四、计划设计和评价五、计划验证六、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应用第三节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笫以节调强放射治疗一、IMRT的工作流程和基本概念二、IMRT实施方法三、IMRT的优点四、IMRT的可能潜在问题五、IMRT的剂量验证第五节 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举例一、 鼻咽癌的调强放射治疗二、 前列腺癌的调强放射治疗三、 肺癌的调强放射治疗第十三章治疗计划系统和治疗计划评估 第一节治疗计划系统概念和历史简介一、 治疗计划系统概念二、 治疗计划系统的发展历史三、 两维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比较 第二节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原则及靶区剂量规定一、 肿瘤致死剂量与正常组织耐受剂量二、 临床剂量学四项原则 第三节外照射靶区剂量学规定治疗目的 参考点和坐标系 体积的定义 対剂量报告的一般性建议 剂量归一点 吸收剂量二、四、五、八、第六节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算法近距离治疗特点近距离治疗类型和放射源空间重建近距离主耍剂量计算方法192Ir 放射源的数学模型 近距离照射的剂量优化第七节外照射剂量计算算法一、 剂量计算算法的临床实现进程二、 剂量计算算法第八节 治疗计划系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一、 基本组成二、 单个治疗计划工作站系统三、 多工作站系统四、 辅助部件五、 第三方软件六、 治疗计划系统的发展七、 系统说明书二、 四、五、八 第四节TPS 中的图像和图像处理技术一、 放射治疗计划中使用的图像技术二、 图像处理第五节治疗计划设计过程体位固定治疗计划设计放射治疗计划评估治疗计划的验证治计划的执行调强放射治疗的TPS 剂量验证 二、 四、 五、 六、第九节治疗计划系统的验收一、验收内容二、与剂量无关的项目三、外照射野光子剂量计算四、电子线剂量计算五、后装治疗六、数据传输第十节治疗计划系统的质量保证一、系统文件和人员培训二、系统定期QA项目三、患者治疗计划检查第十四章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 第一节QA和QC的目的及重要性第二节放射治疗对剂量准确度的要求一、靶区剂量的确定二、对剂量准确度的要求三、影响剂量准确性的因素第三节外照射治疗物理质量保证内容一、外照射治疗机、模拟机和辅助设备二、等中心及指示装置三、照射野特性的检查四、剂量测量和控制系统五、治疗计划系统六、治疗安全第四节近距离治疗QA内容一、放射源二、污染检查三、遥控后装机QA四、治疗的质量控制第五节QA、QC的管理要求一、部门QA的主要内容二、国家QA的主要内容第十五章发展中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第一节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第二节调强放射治疗第三节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一、放射治疗实施前影像二、治疗室内图像引导和投照三、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四、4维放射治疗第四节剂量引导放疗和循变放疗一、剂量引导放射治疗二、循变放射治疗第十六章放射防护第一节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一、放射损伤机理二、放射生物效应的类型三、影响放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四、辐射对组织、器官的损伤效应第二节放射防护目的与标准一、放射防护的目的二、放射防护应遵守的三项基本原则三、人工照射类型四、放射防护标准第三节外照射防护基本措施一、工作场所区域划分二、减少外照射剂量的三项措施第四节医用电离辐射防护一、医院的防护职责二、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三、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四、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与剂量约束章名为小三宋体加粗节名为小四宋体加粗正文为五号宋体加粗一、加粗(一)加粗有必要时1.加粗有必要时(1)a.(a)数字为timenewman公式为(1-1)。

肿瘤放射治疗学笔记及重点

肿瘤放射治疗学笔记及重点

临床放射生物学第1章/ 临床放射生物学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1)为放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2)治疗策略的实证研究;3)个体化放射治疗方案的研究和设计。

第2章/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1.电离辐射的时间标尺:物理阶段,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的主要区别在于单个能量包的大小,而不是射线所含的总能量;化学阶段,该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清除反应之间的竞争;生物阶段,放射线早期反应时由于干细胞的杀灭,引起的干细胞的丢失所致。

2. X射线对哺乳动物细胞DNA的损伤,约三分之二是有氢氧自由基所致。

辐射损伤可以通过防护剂或增敏剂等化学途径来修饰,而直接作用是不能被修饰的。

3. 相对生物效应:以250KV X射线为参照,产生相等生物效应所需的X射线剂量与被测试射线的剂量之比。

4. LET与RBE的关系:在LET为100kev/um (中子能量均值)时,RBE最大,LET继续增高,RBE反而下降,这与高LET射线存在超杀效应有关。

5. 常规射线(低LET射线)时,氧增强比约2.5~3;治疗比=正常组织的耐受量/肿瘤组织致死量。

治疗增益因子(TGF)=肿瘤组织的RBE/正常组织的RBE。

第3章/ 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1. 辐射诱导的DNA损伤的几种主要形式:单链,双链断裂。

其中双链断裂被认为是电离辐射在染色体上所致的最关键损伤,双链断裂大约是单链断裂的0.04倍,与照射剂量呈线性关系,表明是由电离辐射的单击所致。

2. 增殖性细胞死亡:细胞死亡可发生在照射后的第一次或以后的几次分裂。

是辐射所致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

细胞死亡时放射线对细胞的遗传物质和DNA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所致。

3. 凋亡作为辐射所引起的细胞死亡形式,是高度细胞类型依赖性的。

细胞死亡与肿瘤细胞在繁殖完整性的丢失在概念上存在根本意义的不同,放射可治愈性结局的主要依据后者。

4. 鉴别细胞存活的唯一标准是,受照射后细胞是否保留无限增殖的能力,即是否具有再繁殖完整性。

在离体细胞培养实验体系中,细胞群受照射后,一个存活的细胞可以分裂繁殖成一个细胞群体(≥50个细胞),称为克隆,这种具有生成克隆能力的原始存活细胞, 称为克隆源性细胞。

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的剂量反应模型

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的剂量反应模型

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的剂量反应模型放射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射线对生命体的影响的学科,是核能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剂量反应模型则是放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用于评估射线辐射对生物系统的危害程度。

本文将介绍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的剂量反应模型,它们的类型与特点、应用背景、在核安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剂量反应模型的类型与特点剂量反应模型根据细胞和组织对射线的不同敏感性,可分为线性剂量反应模型、非线性剂量反应模型和阈值剂量反应模型三类。

线性剂量反应模型指的是细胞或组织对辐射的反应与射线剂量成线性关系,即剂量越大,影响越大。

这种模型的优点是简单直接,但它在低剂量下的预测能力不高。

非线性剂量反应模型则认为射线剂量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损伤效应开始加重,即随着剂量增加而非线性增加,射线的生物效应也逐渐复杂化。

而阈值剂量反应模型则认为只有当射线剂量达到一定的水平时,生物体才会出现反应,并且反应的剂量阈值是固定的。

剂量反应模型的特点是一种描述剂量-效应关系的数学模型。

它们可以基于实验数据来估计放射染色体损伤、DNA断裂、基因突变等生物效应,也可以根据计算机模拟对生物组织的辐照结果进行预测。

剂量反应模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放射生物学中慢性辐射的生物效应,为核能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应用背景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和辐射强度的提高都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建立放射生物学和剂量反应模型并进行生物学剂量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剂量反应模型可以应用在多种场景下,如辐射医学、核能事故应急响应、辐射生态学和核武器研制等领域。

在核能事故应急响应中,剂量反应模型可以预测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影响,为决策和评估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在其他领域,剂量反应模型也被用于评级放射性物质的生物危害性,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决策支持。

三、剂量反应模型在核安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随着核能的应用和核设施的建设,人类面临着核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

直线加速器LA医师专业考试大纲最新版

直线加速器LA医师专业考试大纲最新版

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直线加速器(LA)医师专业考试大纲第一篇总论笫一章概念1.放射治疗的目的2.放射治疗的历史3.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4.放射肿瘤科及放射肿瘤医师笫二章放射治疗的基础1. 一般临床知识2. 肿瘤学知识3. 临床放射物理学知识5. 放射治疗过程6. 放射治疗前的准备工作笫三章与临床放射治疗有关的放射生物学概念1.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愈性2.肿瘤控制概率 (TCP)3.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 (NTCP)4.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笫四章放射治疗中的若干问题1.亚临床病灶2.对放射敏感性的认识3.对放射抗拒肿瘤的认识4.局部控制对远处转移影响的认识5.肿瘤治疗后生存质量的认识笫五章综合治疗1.放射治疗与手术综合治疗2.放射治疗与化疗综合治疗3. 术前放化疗笫六章近距离治疗1.近距离治疗的特点2.现代近距离治疗的特点3.现代近距离治疗常用的核素4.近距离治疗剂量率的划分5.近距离治疗的内容,适应证及禁忌证6. 近距离治疗结果笫七章放射治疗当前研究的问题1.放射增敏剂及放射防护剂的研究2.轻或重粒子治疗的研究笫八章电离辐射的诱发恶性肿瘤效应1.继发性恶性肿瘤和放射相关癌的发生2.诱发恶性肿瘤研究的困难3.诱发恶性肿瘤的相关因素4.电离辐射诱发癌5.电离辐射诱发肉瘤6.电离辐射所诱发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笫九章展望1. 3 维适形放射治疗2.调强放射治疗3.PET第二篇放射物理学基础第一章照射野剂量学第一节照射野及照射野剂量分布的描述1.射线束射线束中心轴照射野源皮距 (SSD) 源轴距(SAD) 参考点射线质7. 电离辐射诱发恶性肿瘤危险性的对策5.循证放射肿瘤学4. 肿瘤放射生物学知识5.时间 -剂量12.平方反比定律百分深度剂量(PDD) 组织空气比(TAR)组织模体比(TPR) 组织最大剂量比(TMR) 散射空气比 (SAR)散射最大剂量比(SMR) 准直器散射因子(Sc)体模散射因子(Sp)总散射因子(Sc.p)射性活度外观活度3.放射性核素的质4.照射量率常数吸收剂量率比释动能空气比释动能强度第二节 X (γ)射线射野剂量分布的特点1. X(γ)射线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因素剂量建成区等效方野2.照射野离轴比半影照射野平坦度和对称性等剂量曲线不同能量光子束等剂量曲线特点3.楔形板楔形因子楔形板种类4.人体曲面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和校正方法组织不均匀性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和校正方法第三节高能电子束剂量分布特点1.电子束深度剂量特点有效治疗深度 Rt) 能量对(电子束深度剂量的影响照射野对电子束深度剂量的影响2.电子束等剂量分布特点选择电子束照射野的一般方法3.电子束照射野的均匀性4.电子束输出剂量特点5.组织不均匀性校正的等效厚度系数法6.电子束补偿技术的作用7.电子束照射野的衔接技术的作用8.电子束挡铅厚度的确定电子束的内遮挡第四节近距离放疗的剂量学系统和施治技术1.妇瘤腔内治疗的剂量学系统(巴黎系统、斯德哥尔摩系统、曼彻斯特系统) ICRU 系统2.巴黎系统的布源规则步进源系统的布源规则 ICRU 58 号报告3.管内照射参考点的设置及剂量梯度变化的影响第五节近距离放疗临床剂量学步骤靶区定位及重建方法剂量参考点设置剂量分布优化第三章治疗计划的设计和执行第一节治疗计划设计新概念第二节临床剂量学原则,靶区定义和靶区剂量处方,危及器官定义和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第三节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技术第四节模拟定位机和 CT 模拟机第五节照射技术和射野设计原理第六节治疗方案的评估第七节肿瘤的定位、模拟及验证第八节射野挡块及组织补偿第九节物理剂量对生物效应的转换第二章近距离放疗剂量学基础第一节概述施治技术近距离治疗的剂量率模式驻留和永久植入技术第二节近距离放疗使用的放射源铱-192 的半衰期半值厚第四章第一节放射源的暂时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适形放射治疗的物理原理治疗方案的优化调强的方式与实现适形放疗对设备的要求调强治疗的治疗保证与质量控制图像引导放疗的实现方式第三节近距离放疗的物理量、单位制和剂量计算1.放射性2.指数衰变规律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放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实现方式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剂量学特点第三节第四节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治疗方案优化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治疗保证与质量控制执行 QA 的必要性靶区剂量的确定和对剂量准确性的要求放射治疗过程及其对剂量准确性的影响物理技术方面 QAQA 组织及内容2. 哪些形式的 DNA 损伤可以修复,哪些不能修复第二节辐射所致的细胞死亡1.增殖性死亡的概念2. 辐射所致细胞死亡的机制第三节细胞存活曲线1.克隆源性细胞的概念2.细胞放射存活曲线数学模型及参数值的生物学意义(Do 、Dq 、N;α、β)第三篇临床放射生物学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临床放射生物学在放射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1.放射生物学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2.放射生物学在未来放射治疗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二节放射生物学发展的里程碑事件1.百余年来哪些事件对放射生物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第一节辐射生物作用的时间标尺1.物理作用阶段的主要特点2 化学反应阶段的主要特点3.生物效应阶段的主要特点第二节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1.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概念2.简述 X 射线对生物体间接作用的过程第三节射线质与相对生物效应1.LET 的概念2.相对生物效应的概念第三章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第一节辐射诱导的 DNA 损伤及修复1.辐射诱导的 DNA 损伤有几种主要形式第四节细胞周期时相及放射敏感性1. 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2 细胞周期时相效应的临床意义第四章肿瘤的放射生物学概念第一节肿瘤的增殖动力学1.肿瘤的细胞动力层次2.影响肿瘤生长速度的因素第二节肿瘤的剂量效应关系1.肿瘤控制概率的概念2.剂量效应曲线的形状、数学模型及意义3. 从在体实验肿瘤的实验研究中得到哪些有临床实用价值的重要概念第五章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放射反应第一节正常组织的结构组分1. 正常组织结构组分及反应模式2.早、晚反应组织对分次剂量及总治疗时间的反应有何不同第二节早期和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机制1. 早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机制2. 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机制第三节正常组织器官的体积效应1. 正常组织器官耐受性的概念32. 正常组织体积效应的常用数学模型及局限性第四节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放射损伤1. 不同正常组织放射损伤及耐受量(特别是:肺、小肠、肾、脊髓、角膜、晶体、骨等)2.涎腺放射损伤的生物学特点3.肝、肾、膀胱放射损伤的生物学特点第五节再次照射正常组织的耐受性1. 了解正常组织再次照射耐受性问题的复杂性及一些主要动物实验结果2.哪些因素影响正常组织再次照射的耐受性第六章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因素1.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亚致死损伤修复 Repair of SLD潜在致死损伤修复 Repair of PLD2.周期内细胞的再分布3.氧效应及再氧合 Reoxygenation4.再群体化 Repopulation第二节临床放射治疗中非常规分割治疗研究1.设计非常规分割治疗方案应遵循哪些生物学基本原则2. 了解超分割、加速分割及大分割的定义及主要生物学原理第三节剂量率效应1.剂量率效应的机制2.剂量率效应的临床意义近距离放射治疗生物学剂量的等效换算第四节肿瘤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1. “生物剂量”的概念2. 了解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常用数学模型及局限性((特别是线性二次方程(Linear-quadratic formula, LQ)第五节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生物学问题1.延长照射时间会对生物效应产生哪些影响2.低剂量高敏感性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第七章肿瘤放射治疗个体化的生物学基础研究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分析方法第八章肿瘤分子放射生物学1.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2.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方向及进展第四篇热疗1.热疗合并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及原理2.影响热、放疗疗效的因素3.热疗的并发症4.常见肿瘤热疗加放射治疗的疗效第五篇头颈部肿瘤第一章口腔癌1.口腔的解剖2.口腔癌的可能病因3.常见口腔癌的临床特点4.口腔癌的常见病理类型5.口腔癌的 UICC 分期6.口腔癌的临床处理原则(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适应证) 7.口腔癌的放射治疗(放射源的选择、不同部位口腔癌的照射野的设计、剂量、放疗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8.口腔癌综合治疗的适应证第二章口咽癌1.口咽的四个解剖分区2.口咽癌的常见淋巴结转移部位3.口咽癌临床检查包括的内容4.口咽癌术前、术后放疗的优点5.口咽癌的治疗原则6.口咽癌的放射治疗(包括靶区范围、照射剂量、改变分割的照射技术)第三章下咽癌1.下咽的三个解剖分区2.下咽癌淋巴结转移部位的特点3.不同部位起源的下咽癌的生物学行为特点4.下咽癌的治疗原则6.下咽癌的放射治疗技术第四章喉癌第一节概述1.喉的三个解剖分区2.喉淋巴引流的特点3.喉癌诊断所包括的内容4.喉癌的治疗原则5.喉癌术前、术后放疗及单纯放疗的指征6.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案在喉癌治疗中的作用7.喉癌的放射治疗技术及预后影响因素8.喉癌放射治疗并发症第二节声门癌1. T1,T2 期声门癌的放射治疗2. T3,T4 期声门癌的放射治疗第三节声门上癌1.治疗原则2.放射治疗第四节声门下癌第五章鼻腔及鼻窦癌1.鼻腔及鼻窦癌的临床特点2.鼻腔及鼻窦癌的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规律3.鼻腔及鼻窦癌的诊断方法4.鼻腔及鼻窦癌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原则(适应证) 5.常用照射野的设计、照射剂量、放疗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6.影响鼻腔及鼻窦癌的预后因素第六章鼻咽癌1.鼻咽癌的解剖与淋巴引流2.鼻咽癌的病理分类及特点3.临床分期(包括 UICC 与福州分期)4.鼻咽癌的临床表现(三大体征、七大症状)及前、后组颅神经受损的临床表现;常见颅神经受损征侯群5.鼻咽癌的诊断(包括临床与影像学)6.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常用照射野,照射剂量,放射治疗反应及常见并发症)7.鼻咽癌的高剂量率后装治疗 (适应证及与外照射联用原则)8.根治性放疗后鼻咽和/或颈淋巴结残存或复发的治疗9.鼻咽癌化、放疗的应用及原则10.鼻咽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应用原则11.鼻咽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则12.鼻咽癌三维适形或调强适形放疗的应用第七章甲状腺癌1.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2.甲状腺癌诊断所包括的内容3.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4.甲状腺癌的放射治疗技术5.甲状腺癌的预后因素第八章涎腺肿瘤1.涎腺的大体解剖2.涎腺肿瘤的病理特点3.涎腺肿瘤的治疗原则第九原发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章癌1.原发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处理原则2.原发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分期3. 治疗手段选择原则、并发症和疗效及预后4.放射治疗涎腺肿瘤的原则7.下咽癌的预后影响因素5.下咽癌的放射治疗指征5第十章 神经内分泌肿瘤 1. 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原则 2. 甲状腺髓样癌治疗原则 3. 头颈部小细胞癌治疗原则第十一章 中耳外耳道肿瘤1. 病因、解剖及生理功能 1. 诊断、组织学类型2. 治疗、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3. 并发症及其处理第六篇 胸部肿瘤第一章 食管癌 1.简介2.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方式及转移比 例3.临床症状 ,相关检查及诊断 4. 1997 年 UICC 食管癌的分期 5. 食管癌治疗原则(1) 体外照射:②设野方式,定位方法, 照射剂量和分割次数 ③影响放射治疗效果的因素(2)腔内放射治疗①术前放射治疗③术后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范围和治疗的效果 6.放射治疗副反应的处理 : (1)全身反应(2)放射性食管和气管反应 7.放射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食管穿孔 (2)食管梗阻(3)放射治疗后复发的处理第二章 肺癌1.肺的解剖及淋巴引流2.肺癌的病理分型及肿瘤的蔓延、转移和播散 (1) WHO 肺癌的组织学分类 (1999) (2) WHO 肺癌 TNM 临床分期(1997) (3)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4)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地转移规律 3.肺癌的诊断(临床、组织学) (1)症状、体征、副肿瘤综合征(2) 影像检查: X 线平片 、CT 、MRI 、PET 、超声波检查 (3)纤维导光镜检查:气管、纵隔、胸腔镜 (4)小细胞肺癌骨髓检查 (5)痰中脱落细胞检查(6) 经皮或 CT 、超声波引导下针吸穿刺活检 4.肺癌的鉴别诊断(良性疾病、其他肿瘤) 5. 肺癌的治疗原则(手术、放射治疗、化疗 ) (1)非小细胞肺癌 (2) 小细胞肺癌 6.肺癌的放射治疗原则 (1)适应证(根治、姑息)(2) 放射治疗技术(照射野、分割、剂量) (3)肺尖癌放射治疗原则(照射野、分割、剂量) (4)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原则(胸部照射野、分割、剂 量、脑预防照射) 7. 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8.肺癌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早、晚期反应、放射性 肺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9.肺癌放射治疗的进展 (1)超分割、大分割照射 (2)适形和调强照射 (3) 粒子线照射 (4)放化疗同时进行第三章 纵隔肿瘤1.纵隔的解剖和常用分区方法2.胸腺瘤的解剖和病理及分类(大体与镜下 )3. 胸腺瘤的诊断(临床表现,胸腺瘤的 X 片 、CT 或 MRI 的特点)4.胸腺瘤的分期(Masaoka 修订分期)②术前化疗+放射治疗/化疗 ①适应证和禁忌症 ,(3)综合治疗 :5.胸腺瘤的治疗原则6 .胸腺瘤放射治疗原则(放疗的适应证、放疗技术、设野及放疗剂量)7.伴随疾病——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及处理8 .原发纵隔生殖细胞瘤的特点及治疗原则(畸胎瘤、恶性纵隔生殖细胞瘤 )第四章原发气管癌的放射治疗1.原发气管癌的放射治疗第五章肺的放射性损伤1.病理生理2.靶细胞和细胞因子3.化疗药物与肺损伤4.放射性肺炎相关的临床因素和生物学因素5.临床表现6.放射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第六章恶性胸膜间皮瘤1.发病情况、病因、诊断2.治疗原则和预后第七篇淋巴系统肿瘤第一章霍奇金病1.霍奇金病的临床特点2.霍奇金病的定义和淋巴结转移规律3.霍奇金病的病理分类和免疫学4.临床分期原则(Ann Arbor 分期和 Cotswolds 分期)5.临床分期中 B 组症状定义、淋巴结区域定义和大肿块/大纵隔定义6.分期检查和病理活检7.霍奇金病的治疗原则8.早期霍奇金病的预后分组及综合治疗原则9.早期霍奇金病的放射治疗(1)放射治疗适应证(2)受累野和扩大野(全淋巴结照射、次全淋巴结照射、斗蓬野、锄形野、盆腔野)的定义和照射剂量(3)放疗毒副作用及并发症(4)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10.晚期 HD 的治疗原则(1)化疗方案和周期(2)放射治疗在晚 HD 的作用期11.晚期 HD 的预后因素12. HD 临床研究证据和类型13. HD 复发或进展后的治疗原则14.儿童 HD 的治疗原则第二、三、四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1.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具有哪些特点2.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区别3.世界卫生组织(WHO 1997)新的病理分类,掌握周围B 细胞与周围 T 细胞病理亚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4. WHO (1997)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增加了哪些亚型及其临床特点5. B 与 T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期别的播散途径6. B 与 T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综合治疗序贯7. NK/T 非霍奇金淋巴瘤侵及鼻腔Ⅰ、Ⅱ期放射治疗技术及其预后8.非霍奇金淋巴瘤常用放射治疗技术及照射野的设计如:结内型:局部扩大野全颈切线野颈腋野盆腔野颈纵隔野与腹股沟野结外型:凸字野面颈联合野三阶段全腹腔野全脑全脊髓野低剂量全身照射野骨髓移植前的高剂量全身照射与全身电子束照射野。

时间、剂量、次数数学模型研究

时间、剂量、次数数学模型研究

则有: n2 = (ndx)1 · 21.538 ·2-0.169 d x
(8)
1
d2 = 〔(ndx)1 · 2 n
· x2 =〔 (ndx)1 · 2 -1 · n
-1
-0.169〕 /1.538 x2 -1 d2-1.538 〕 /0.169
(9)
(10)
(Linear Quadratic equation L-Q公式 α/β方程)
(1)式的基础来自皮肤反应,对晚反应组织不 能正确地进行分次量及分次次数的推算,也没有 考虑增殖率等因素。 • NSD公式中只考虑分次次数N,而没有考虑分 次剂量,而分次剂量恰恰是影响放射反应更重要 的参数。另 外 N-0.24也不能预测较大分次量时产 生的晚反应组织损伤。 • 时间因子T-0.11不能区分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 织的差别,对早反应组织估计过低,对晚反应组 织估计过高。T-0.11预测的等效剂量开始时增加较 快,然后增加较慢,但生物现象正好相反,开始 等效剂量变化不大,但以后由于增殖加速,等效 剂量上升较快。
利用(14),(15)二式可以推演出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 两种治疗方案的转换。
n2 d2 =n1d1〔(α/β+d1) (α/β+2)〕
(16) 根据(13)式又可直接导出(16)式。此式即为 生物等效剂量(EQD2)的计算表达式. 当α/β比较大时(如α/β=10Gy),用(16)式计算出来 的n2 d2就称作为该方案早反应组织(肿瘤组织)的生 物等效剂量,记作DtE 当α/β比较小时(如α/β=2Gy),用(16)式计算出来的 n2 d2就称作为该方案晚反应组织的生物等效剂量,记 作DtL. 我们就用DtE 和DtL来评估该方案在临床治疗中的 作用;该方案和常规方案相比,肿瘤控制率是高了,还 是低了;晚反应组织生物反应是重了,还是轻了.

等效剂量EQD2的计算和临床应用

等效剂量EQD2的计算和临床应用

等效剂量EQD2的计算和临床应用作者:周志孝1 王中和2来源:(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放疗科提要2Gy分次放射等效剂量相当于常规2Gy分次放射的“等效生物剂量”(Equivalent Dose in 2 Gy/f,EQD2)。

以EQD2作为标准等效剂量,解决了不同分割放疗的等效剂量计算问题。

本文重点介绍EQD2的计算公式和临床应用,重点介绍在非常规放疗方案疗效判断和要害器官的EQD2评估方面的应用。

文章也介绍了EQD2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修正方法。

LQ模型(linear quadratic model,LQ)由细胞存活曲线直接推导而得出,近20多年来对放射生物理论研究和临床放疗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日趋广泛地应用于放射生物学研究和临床放射治疗(1)。

等效剂量的概念和基于L-Q模式的数学推导公式,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生物剂量换算模型,使不同时间-剂量-次数或不同分割顺序的生物剂量标准化比较变得简便。

本文重点介绍2Gy分次放射等效剂量(EQD2)的计算和临床应用。

一、生物剂量与等效剂量的概念(2)根据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第30号报告定义,“生物剂量”是指对生物体辐射响应程度的测量。

“生物剂量”与“物理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每次照射剂量越大,生物效应越大,尤其是晚反应组织。

这种差别在物理剂量图上无法表现出来。

等效剂量(isoeffect dose)也称为标化总剂量(normalized total dose,NTD),这里指生物效应剂量(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 BED),以区分于物理范畴的概念“等效均匀剂量”(equivalent uniform dose,EUD)。

二、放射等效剂量(EQD2)(3)2Gy分次放射等效剂量(EQD2)即相当于常规2Gy分次放射的“等效生物剂量”(Equivalent Dose in 2 Gy/f,EQD2)。

以EQD2作为标准等效剂量,解决了不同分割放疗的等效剂量计算问题,如超分割、大分割放疗技术,或在常规放疗一定剂量后(如50Gy)改为一日2次的超分割放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DF=10-3× NSD 1.54 =Nd1.54(T/N) -0.17

在SI单位,d用Gy表示,T用“天”表示。
名义标准剂量 (NSD)


NSD的主要缺欠
NSD低估了大分次剂量照射后晚期损伤的发生 率。 不存在鉴别晚期损伤的时间因子 延长总治疗时间使肿瘤控制率下降,Bentzen 和Overgard归纳了在统一规划情况下头颈鳞癌 的三个治疗结果,肿瘤局控率损失了7-10%。 分次数的指数不是常数,即便对特定的指标也 是如此。支持这个结论的工作主要来自放射生 物的动物实验资料。。

前两个是经验性公式,后者是理论性公式
立方根规则(Strandqvist)
.
1944年由Strandqvist提出,是第一个对现代分次放疗 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时间剂量模型。
. 用皮肤和唇基底细胞癌及鳞癌的复发与皮肤损伤的
剂量与总治疗时间作图得到一条直线,斜率为0.22。
. Cohen(1949)在Strandqvist的工作基础上,分析了3
种皮肤损伤(轻度红斑、重度红斑和皮肤耐受性) 的资料,皮肤耐受总剂量与总治疗时间作图所得到 的直线的率是0.33。 等效剂量D与总治疗时间T的立方根成正比。
名义标准剂量 (NSD)



1969由英国放射肿瘤学家Franc Ellis提出以 三个假设为基础的数学关系式, 1)皮肤表皮损伤的愈合依赖于其下方结缔组 织间质的状况 2)除了骨和脑,全身其他部位的结缔组织是 相似的 3)在肿瘤内及周围,正常结缔组织成分构成 间质。
D2=83.33Gy 也就是说,在不增加晚期反应组织损 伤条件下,肿瘤处方剂量应该是83.33Gy 1.2Gy/70F。
示例2
肺癌胸4、5椎体转移瘤大分割方案为36Gy/3.0Gy/12F, 脊髓受照剂量相当于常规分割2Gy/F条件下的剂量是多 少? 解答:脊髓/=3Gy d+(/) EQD2 = D ---------2+(/) 3+3 D2= 36×------- = 43.2Gy 2+3
练习题
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超分割方案为:EP
方案+RT45Gy/1.5Gy/30F/3W,肿瘤组织和急性 反应组织相当于常规分割2Gy/F条件下的剂量是 多少?



昨天 今天 明天
学以致用
名义标准剂量 (NSD)


D=NSD×N 0.22 ×T 0.11 式中NSD为名义标准剂量,以“ret”表示。
根据这个关系式提出等效总剂量与分次数和总治疗时间 的关系。


式中NSD是指发生某一特定水平皮肤损伤的比例系数, 随皮肤反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增加NSD增加。代表生物效应的水平。 对两个不同方案的比较所要做的就是比较NSD值。 NSD可被认作是一个生物效应剂量。
NSD = D ×T - 0.11 × N -0.24

名义标准剂量 (NSD)

以ret表示的NSD未得到广泛接受,原因 是不能详细代表剂量分割中“剂量”的 含义,因此称为名义标准剂量
对NSD变形(等号两侧同乘1.54),使NSD 1.54 成为生物效应剂量单位,这就是TDF的基础。
NSD与TDF的关系:
组织或器官 肿瘤 头颈部 喉 声带 口咽 鼻咽 皮肤 黑色素瘤 脂肪肉瘤 胸部 食管、肺 乳腺
α/β值(Gy)
14.5 ~13 ~16 16 8.5 0.6 0.4
~10 4.6
α/β值范围
急性反应组织 6 ~14 Gy 估计判断 10 Gy 晚期反应组织 1.5 ~ 5 Gy 估计判断 3 Gy 肿瘤 75 %大于 8 Gy 多种因素影响α/β:乏氧,周期时相,增 敏剂,高LET等等。
设计放射治疗方案应注意三个因素: 改变常规治疗方案时应计算保持相等生物效应 的总剂量。 争取一个合理的分次方案。 比较不同分次剂量、分次数、和总治疗时间的 技术。


放射治疗中的生物剂量换算模型:
通观分次放疗历史,曾提出许多生物剂量换算的数学模型,只 有极少数有实用价值,主要是:


立方根规则(cube root rule)。 名义标准剂量(Nominal standard dose NSD) LQ模式(linear quadratic modle LQ)
线性二次模式 (Linear Quadratic model LQ)


LQ等效换算的基本公式:
主要的原则公式是 1982年Barendsen推荐的外推耐受剂量 (extrapolated tolerance dose ETD)。 1987年Thames和 Hendry的总效应(totaL effect TE) 1989年Fowler 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生物效应剂 量(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 BED)

在上述前提下:

单次剂量D的效应(如细胞杀灭)可写做: SF=exp(- D-D2 或 E= D+ D2
)
线性二次模式 (Linear Quadratic model LQ)

临床上应用 LQ等效公式的基本条件



组织的等效曲线是相应靶细胞等效存活率的表 达 放射损伤可分成两个主要类型(能修复及不能 修复),而分割照射的保护作用主要来自于可 修复的损伤 分次照射的间隔时间必须保证可修复损伤的完 全修复。 每次照射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必须相等。 全部照射期间不存在细胞的增殖。
线性二次模式 (Linear Quadratic model LQ)



BED代表了分次照射或低剂量率连续照射过程 中的生物效应。 当分次剂量趋向于0时,BED就相当于D。 在整个照射过程中,每一部分的BED可以相加, 这样可以得到总的生物效应剂量。 BED = nd[ 1+ d/(/)] 式中n为分次数,d为分次剂量,nd为总剂量D, /比值可查表。
细胞存活曲线
描述放射线照射剂量和细胞存活比之 间的关系。 关注的是:一定剂量照射以后对克隆源 细胞而不是细胞群任意细胞的杀灭。
细胞存活曲线
细胞形成克隆的能力被称为“细胞存活”, 辐射所致的细胞杀灭是指数性的, 指数关系的特点:增加一定剂量就有一定比例 的细胞而不是数量的细胞被杀死。

线性二次模式 (Linear Quadratic model LQ)
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 算的数学模型 --LQ模式
岳国军 遵义医学院肿瘤医院
概述
放射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放射治疗的增益比 如何将一个精心设计的物理剂量分布方案,转 化和对应于肿瘤或正常组织的生物效应使其具 有临床意义是生物数学家关注的目标。

对临床医生而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生 物剂量”的概念和相关数学模型是非常 必要的。
线性二次模式 (Linear Quadratic model LQ)



/比值是临床应用公式、细胞存活曲线或等 效分割公式中参数和 参数之比, 一个特定组织或细胞群体的/比值,意味着 在这个剂量值单击和双击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相 等。 它在数值上相当于一个特征性剂量,在该剂量 照射下DNA双链断裂和两个单链断裂组合发生 几率相等。 等效换算基本公式: N2d2[1+d2/(/)] = n1d1[1+d1/(/)]
等效换算基本公式
D2 ---D1
=
d1 +/ ----------------d2 + /
D2(d2 + /) = D1 (d1+/)
等效换算基本公式
D2(d2 + /) = D1 (d1+/)


d+(/) EQD2 = D ---------2+(/)
放射治疗方案之间时间剂量因子的变换
线性二次模式 (Linear Quadratic model LQ)



效应的严重程度与每个细胞发生并存留的DNA 双链断裂的均数成比例。 诱发的DNA双链断裂数依赖于能量沉积与转移 的物理、物化、及化学过程,也依赖于在照射 当时与DNA结构及环境有关的自由基竞争。 保持有效的DNA双链断裂数取决于DNA损伤的生 化修复,而这种修复的效率是受照射当时及照 射以后的代谢状态控制的。
示例1
中晚期鼻咽癌常规分割方案为70Gy/2.0Gy/35F 如果改为超分割1.2Gy/F,在不增加晚期反应组 织损伤条件下,肿瘤处方剂量应该是多少? 解答:晚期反应组织/=3Gy D2(d2 + /) = D1 (d1+/) D2(1.2 + 3) = 35×2 (2+3)
D2=?

插图
人体正常组织和肿瘤的α/β值
组织或器官 早期反应 皮肤 口腔粘膜 晚期反应 皮肤/血管 皮下组织 肌肉/血管/软骨 损伤 红斑 皮肤剥脱 粘膜炎
α/β值(Gy)
8.8~12.3 11.2 8~15
毛细血管扩张 纤维化 肩部运动障碍
2.6~2.8 1.7 3.5
人体正常组织和肿瘤的α/β值
公式 n1(αd1 + βd12) = n2(αd2 + βd22) 亦即 N2d2[1+d2/(/)] = n1d1[1+d1/(/)] d 确定求 n 的变换值 n2 = n1 (d1/d2) [(α/β+ d1)/(α/β+ d2)] n 确定求 d 的变换值 d2 = d1 (n1/n2) [(α/β+ d1)/(α/β+ d2)] n1 d1 d2 确定求 n2 n1 d1 n2 确定求 d2 亦可 D1/D2 = (α/β+ d2)/(α/β+ d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