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何教育问题学生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

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

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

“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只要你在平日的学习中做到课前预习找出重难疑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问题注意归纳,主动发言收集激励因子,那么你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厚,你一定会更加喜欢文化课程的学习的。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是:耳、眼、脑、口、手并用,勤练习、多质疑、勤思考、重归纳、多应用,要注意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

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

课前预习就是每节课前把本次课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自己的困惑之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解决。

2、课堂学习。

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尽可能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对于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要认真思考,通过听讲来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听课检查和锻炼自己的思维。

并且不要满足于老师的思路,应多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可能。

课堂的学习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面老师讲你听,另一方面通过把你的反应反馈给老师,使老师知道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被你理解。

因此你要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老师了解你现有的思维水平。

《论语》——孔子论学习教案

《论语》——孔子论学习教案

课题《论语》——孔子论学习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内容,熟能成诵。

2、比较学习有关“学习”的论述,理解孔子对于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3、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激发养成好读书、好学习的习惯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能成诵《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句。

难点:理解孔子对于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通读《论语》,在摘抄本上整理孔子有关学习的论述。

一、温故导入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诵读《论语》,你们还记得论语开篇的内容吗?[课件出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学生齐诵。

3 孔子在学而篇第一则中,表明了他的哪些态度?预设:对学习的态度、对朋友的态度、对做人的态度。

4 孔子被尊为圣人,他不但具有贤明的美德,还在于他善于学习。

那么《论语》中孔子对于学习的论述有哪些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快速回忆预习内容,自己稍加整理。

二、归纳整理1 学生把预习摘抄本拿出来,整理一下自己摘抄的孔子有关学习的论述。

2 集体交流,归纳出以下内容:[课件出示]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之‘文’也。

”7、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11、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2、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论教学原则及方法

孔子论教学原则及方法
-
孔子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为了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孔子在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的同时, 积极探索,在教学方法论上颇有建树,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教学规律的原则和方法, 为中国古代教学理论的开展揭开了新篇章。 孔子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根底上,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历。 首先,关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他的经历是: 1.[启发诱导]; 2.[因材施教] 其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孔子在长期指导学生自学的根底上,积累了 珍贵而又丰富的经历: 1.[立志有恒,锲而不舍]; 2.[虚心笃实,不耻下问]; 3.[学思结合,学思并重]; 4.[学行结合,学行并重]。 孔子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如何教——启发诱导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最成功的经历之一就是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 提倡并运用启发诱导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教育家,孔子的启发诱导要比苏格拉底的 “产婆术〞早几十年。 在孔子看来,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和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 过程中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其至理名言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由此可见,孔子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正确时机,
.
z

孔子与学生问答记录

孔子与学生问答记录

孔子与学生问答记录孔子:吾问学生,为何学习?学生A:学习可以获取知识,增长见识。

孔子:知识有何用?学生B:知识可以指导行为,提升能力。

孔子:那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C:学习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品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言而有信,行而有果,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

你们如何理解这句话?学生A:言而有信,就是说话要有担当,讲到的话要做到。

行而有果,就是行动要有结果,不能只说不做。

孔子:非常好,你理解得很透彻。

那你们现在身边是否有人言而无信,行而无果的呢?学生B:是的,有些人嘴上说得天花乱坠,但实际行动起来却只是一纸空文。

孔子:那么你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的人呢?学生C: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同时也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人,让他们意识到言而有信,行而有果的重要性。

孔子:吾问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们如何理解这句话?学生A:修身,就是要修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齐家,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维护家庭的和谐。

治国,就是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平天下,就是要追求社会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

孔子:非常好,你们的理解很到位。

那你们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学生B:首先,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其次,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逐渐扩大到家庭和社会。

最后,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吾问学生,你们有什么困惑和疑问?学生A:老师,我想问您,为什么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修身齐家,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只有每个家庭都能够齐家,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只有每个社会都能够治国,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国家;只有每个国家都能够平天下,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和目标。

孔子对话教学视野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孔子对话教学视野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孔子对话教学视野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教学视野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有着独特的思考和新思路。

下面我们将从孔子的对话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以及注重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来阐述孔子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孔子提出了对话教学的方法,他重视师生之间的真诚对话。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孔子的对话教学方法,营造师生之间平等、尊重、信任和合作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这样的对话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提倡的“学而不思则罔”,也给了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启示。

孔子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思考,而不是仅仅记忆和死记硬背。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加法运算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孔子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反思和总结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复盘教学,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使他们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孔子教育教学方法

孔子教育教学方法

《孔子教育教学方法》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孔子教育教学方法”。

孔子呀,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位非常厉害的老师。

他有好多特别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呢。

孔子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

比如说,他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想。

就像有一次,孔子问学生:“如果有人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是不去做,那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就开始动脑筋想呀想,最后明白了很多道理。

孔子还主张因材施教。

他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教他们。

比如子路很勇敢,但是有时候有点冲动,孔子就教他做事要多想想。

而颜回很聪明,也很勤奋,孔子就给他更难的问题,让他不断进步。

小朋友们,你们说孔子是不是很聪明呀?《孔子教育教学方法》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孔子教育教学方法”。

孔子还特别强调学习要勤奋。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告诉学生们,学了知识要经常复习,这样才会很快乐。

有个叫子夏的学生,他一开始学习不太认真,总是学了就忘。

孔子就告诉他要勤奋,后来子夏变得很努力,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孔子还鼓励学生们互相学习。

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就是说,和别人在一起,总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孔子的学生们一样,努力学习哦。

《孔子教育教学方法》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讲讲“孔子教育教学方法”。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孔子的那些教学方法吗?比如说,孔子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

他告诉学生们要善良、诚实、有礼貌。

就像有个学生偷了别人的东西,孔子没有打骂他,而是给他讲了一个关于诚实的故事,让他知道偷东西是不对的,后来这个学生再也不偷东西了,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孔子还让学生们多观察、多思考生活中的事情。

比如春天到了,花开了,草绿了,孔子就会问学生:“你们从春天里能学到什么呀?”小朋友们,孔子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不是很有趣呀?。

用孔子的智慧让“后进生”消失-后进生转化

用孔子的智慧让“后进生”消失-后进生转化

用孔子的智慧让“后进生”消失-后进生转化第一篇:用孔子的智慧让“后进生”消失-后进生转化用孔子的智慧让“后进生”消失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鼻祖。

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他的智慧集中体现在整部《论语》中,《论语》,国学经典之一,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誉。

1988年,75位若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成,必须汲取2000多年前孔子的智慧。

”由此可见,孔子思想的伟大。

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他倡导的“因材施教”、“循序暂进”、“温故知新”、“诲人不绝”、“举一反三”等教育理念,至今仍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新课改最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如何使用孔子的智慧让“后进生”消失呢?一、用孔子的智慧善待每一位学生在孔子的眼里是没有“后进生”这个词的。

毋庸纬言,“后进生”一词,是由应试教育的“差生”蜕化而来的。

辨证的说,“后进生”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慨念。

除了第一,第二与之相对而为后进。

后进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会随着学生成长过程的转变而转变。

由此可见,有后进,才有先进;没有后进,就没有先进。

它们是互相对立、互相依承、互相转化的矛盾统一体。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无论富贵贫贱,天资优劣愚钝、等级地位高低,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2000多年前,孔子就主张全民教育,并且身体力行,创办私学,使许多如子路、颜回般家境贫寒的的人也有机会学习,这就铸就了孔子伟大教育家的地位。

孔子认为人的智商是有差异的,他把人分为上智、中人、下愚。

孔子说,不学而为上智者,是没有的,通过学习下愚可成为中人、上智。

颜回是孔子弟子中家境最贫穷的一个。

按孔子的说法,颜回是下愚者,因为他从不回答老师的问题,也不反驳老师的见解,在众弟子中,颜回是最没出息的,孔子也曾说颜回是“朽木不可雕也”。

但是,颜回后来竟成为儒家学派最具影响的核心人物之一。

在众弟子中,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也是最高的。

由此可见,所谓的智者与愚者是相对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孔子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

孔子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

孔子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孔子教育弟子勤学好问。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勤学好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勤学好问,才能不断进步,成为有德有才的人才。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勤学好问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孔子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孔子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而好问则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方式。

通过不断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深入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勤学好问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孔子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方法主要包括榜样示范、启发引导和激励激励。

孔子自己就是勤学好问的榜样,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敢于质疑。

因此,孔子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激励着他的弟子。

同时,孔子也善于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讲述故事、引用典故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此外,孔子还善于激励学生,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勤学好问,不断进步。

最后,孔子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和家庭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讲解知识、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勤学好问。

在课外辅导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交流、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之,孔子教育弟子勤学好问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勤学好问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更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重视勤学好问的教育,通过榜样示范、启发引导和激励激励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和探究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孔子:孩子学不好,不是老师没教好家长没管好,而是不会这一招!

孔子:孩子学不好,不是老师没教好家长没管好,而是不会这一招!

孔子:孩子学不好,不是老师没教好家长没管好,而是不会这
一招!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论语》这本书,记录了许多孔子这位中国第一名师和他众多学生之间的各种故事,其中有许多孔子怎么教育学生的故事。

我们来看看孔子和学生之间是怎么解决学不会这个问题的。

孔子有一个得意门生,颜渊。

这个颜渊也叫颜回,因为他太出色了,在孔子的学生中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被后人尊称为“颜子”。

孔子怎么教育颜回的呢?用颜回自己的话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颜回夸自己的老师教学井然有序,重在引导学生学习。

多人性化的教学啊!既不强迫学生,也不靠题海战术,关键就靠“引导”!
不过,颜渊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没有说出来。

这一半,就是颜渊自己是怎么做的。

颜渊是个看上去笨的不能行的人,但心里伶俐过人,孔子给他讲什么,他都只用耳朵,不说话,不知道的人以为他什么也没学会。

其实呢,都被他骗了。

颜渊的功夫是在课下,孔子夸他:“退而省其私”。

看着他呆呆的听课,不举手发言、不参与讨论,其实颜渊是最用心的那个学生。

虽然听课的时候有的懂有的不懂,但听讲完课自己回去再复习一遍,解决疑问,这不是典型的学霸吗?
孔子教颜渊,这种教育方法是不可复制的。

两个学霸之间的事我们怎么能学的来呢?颜渊这个小学霸聪明伶俐,一点就通。

孔子这个大学霸智慧过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多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非人人是孔子,也并非人人是颜子。

可能我们不具有他们那样的天赋,但是,他们用功的程度,还是可以学得会的。

看一段孔子教学的故事,得一点自己进步的心得,这也是一种小收获吧!。

孔子如何教育问题学生

孔子如何教育问题学生

主持人:余柯班级经韩•观点IE-mail:980461252@ |孔子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李佳瑜似乎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位问题学生,让老师头 疼不已。

初为教师,我的内心是喜悦的。

孩子们稚嫩 的脸庞和回答问题时高髙举起的小手都让我对这份 职业的喜爱更加坚定。

可渐渐地,当最初的喜悦与热 情散去,班上层出不穷的问题,又让我开始怀疑。

该 如何处理班里的问题学生?闲时翻看《论语》,觉得颇有启发。

在我看来,《论语》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学术著作,更是一个千古 名师工作生活的侧写。

孔子也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历史 人物,《论语》中时常能看到他作为师者的智慧。

毋庸置疑,孔子的学生中,有不少问题学生——而孔子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能将问题学生培养成君 子。

孔子为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技巧。

比如,面对爱钻牛角尖的宰我,他是严格的;面对有 些鲁莽的子路,他会更注重引导;面对如“瑚琏”的 子贡则更强调“行”的培养……又一次重读《论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并从中总结出处理问题学生之 道:一为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二为避其戾气,因势 利导;三为抓住机会,适时惩戒;四为宽容以待,促 其自省。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论语》中,孔子这样评价他的学生:“柴也愚,2019-4A-33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唼。

”意思是说: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不能说孔子的这四位学生都是问题学生,但可以 肯定地说,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

在《论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对于学生的了解非常深人。

他 形容子路是“片言可以折狱”,即子路这个人是相对 单纯,甚至鲁莽的,听到一方的证词就可以直接断案。

孔子对学生的品行和习性更是了如指掌。

如子 贡,利口巧辞,善于雄辩。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论语•宪问》)子贡议论别人。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很贤 良吗?要是我就没有这种闲工夫去议论别人。

”子贡 的口才极佳,但他有时说话不大注意,有招惹口舌是 非之嫌。

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六大方法

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六大方法

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六大方法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教导对于后世的教育影响深远。

孔子对于学习的方法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总结了六大方法,来帮助弟子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第一,学而时习之。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的循环过程,通过反复的复习和练习,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才能真正将知识变为自己的财富。

第二,悉听则明。

孔子强调学生要善于倾听,尤其是对于有经验和智慧的长者的教诲,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只有静下心来倾听,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观点,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第三,不耻下问。

孔子主张学生要善于发问,不懂就要勇于请教,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留下疑问。

他认为只有通过提问才能够追求真理,只有敢于发问才能够深入思考和理解。

第四,固执己见。

虽然孔子主张虚心向他人学习,但他也强调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坚持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只有在自己经过思考和理解之后,才能真正接受和应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

第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孔子强调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交往对象,和有才华、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交往,借鉴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学习方法。

他认为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和不良的人在一起则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第六,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主张学生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掘他人的优点并进行学习借鉴。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够从他人身上找到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智慧。

孔子的这六大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首先,学而时习之的方法告诉我们学习需要不断地复习和巩固,要注重实践和运用。

其次,悉听则明的方法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教导和建议,广泛接触各种观点和思维方式。

再次,不耻下问的方法教会我们要敢于发问和求助,永远保持学习的谦逊和虚心。

然后,固执己见的方法告诉我们要有独立思考和坚持自我的能力,不盲从和妄下结论。

此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方法教会我们要选择合适的交往对象,并从他们身上学习,获得积极的影响。

孔子教育高考知识点

孔子教育高考知识点

孔子教育高考知识点孔子,又称孔子老师、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体系的形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高考中,孔子及其教育思想的相关知识点也成为考生需要了解的内容之一。

一、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他的官职常常在不同政权中起伏,但他对于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却被广泛认可。

孔子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仁、礼、忠、信等诸多要素,强调了人的修养和道德的培养。

他的教育方法也以“以道贯之”、“因材施教”等为核心,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他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孔子提出的“以教育治国”观念,强调了教育的力量以及教育对于培养人才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他对于文化传承和道德修养的重视,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三、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现代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强调了人的修养和道德的培养,对于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他提倡的“因材施教”原则也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强调了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四、孔子教育思想在高考中的涉及在中国高考中,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相关了解也是必要的一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对于他的教育方法、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等有一定的了解。

考生还需要掌握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了解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价值。

五、如何学习和理解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和理解孔子教育思想是一项复杂而深入的过程。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体系。

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讲座、听取专家的讲解以及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等方式,加深对孔子及其教育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六、总结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六大方法

孔子教导弟子学习的六大方法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在长期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对如何好好学习这一问题有深切的体会,对学习的规律有较为科学的把握,对学习的辩证法也有相当精到的总结。

一、学而时习“学”就是接受教育,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习”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反复地学,如鸟之反复练翅。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学的同时及时地、时常地进行温习、练习,是令人高兴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学而时习”,才能对所学内容不断加深理解,熟练掌握,产生“说”的效果。

这是孔子从学习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

二、学思并重孔子认为学习必须与思考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学,也要重视思,二者不可偏废。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练习,而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如果只是一味地学而不加以思考,就会迷惘不解。

但思考又不能是离开学的冥思空想,而要以学为基础。

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只是冥思空想而不学习,那是“无益”的。

只有把学与思辩证地结合起来,在学的同时积极地进行思考,把思考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甚至升华所学内容。

所以孔子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倡导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独立地积极地进行思考,能做到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

四、下学上达孔子主张博学,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学习。

学习文献、书本知识,善于“温故而知新”;多闻多见,“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多问,有疑则“疑思问”,不懂则“每事问”,还要“不耻下问”;多行,则“敏于行”或“敏于事”是“好学”的表现,并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总之,要多方面求知以达到博学。

但博学又不能漫无目标、漫无条理地学,而要学有主旨、学有所归,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以“礼”作为主旨和要领来引导博学,使博学归约于礼。

其弟子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孔子教育思想答题技巧总结

孔子教育思想答题技巧总结

孔子教育思想答题技巧总结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答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总结:首先,要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

孔子强调“教育重在德育”,他认为“君子务本”,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答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孔子的名言警句,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来突出这一观点。

其次,要掌握孔子对教育方法的思考。

孔子注重“学以致用”,他主张通过让学生实践学习来增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他还提出“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在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举例说明孔子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或因材施教来达到教育目的。

第三,要了解孔子的教育目标。

孔子的教育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如礼仪规范、道德品质等;二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孔子对于学生品质的要求以及对于社会角色的思考,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来回答与教育目标相关的问题。

此外,还要了解孔子对于师道的看法。

孔子认为教育的关键在于师道,他提倡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并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品质和深厚的学识。

在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举例说明孔子如何通过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学生,以及他对教师要求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最后,要关注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现代教育问题来突出孔子教育思想的优点,如注重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等。

在答题时,可以结合当今教育问题,分析孔子教育思想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启示和指导。

综上所述,答题时应该全面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教育方法、教育目标和师道要求,并能够将其与现代教育问题相结合,以及阐述其现代意义。

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点,我们才能够全面、准确地回答与孔子教育思想相关的问题。

孔子教学思想口诀方法总结

孔子教学思想口诀方法总结

孔子教学思想口诀方法总结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学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孔子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口诀方法,其理念和实践对当今教育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下面将对孔子教学思想中的口诀方法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首先,孔子的口诀方法注重概括和提炼知识要点。

他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教育思想和要点。

这种概括和提炼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也方便他们记忆和应用。

例如,孔子在教学《论语》时总结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口诀。

这句话简洁地表达了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让学生能够牢记并深刻理解。

其次,孔子的口诀方法鼓励学生反复背诵和复述知识内容。

他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

通过反复背诵和复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这种口诀方法可以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应用和发展。

孔子在教学《易经》时提出了“学文如点卯,传授如愆忌”的口诀。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复性和传播的谨慎性,要求学生反复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再次,孔子的口诀方法注重学生思考和互动。

他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问和回答问题。

通过互动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孔子在教学《论语》时提出了“学而时问之”的口诀。

这句话强调了学生不能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思考和提问,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此外,孔子的口诀方法注重知识的实践和应用。

他认为知识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需要付诸于实践和行动中。

孔子在教学《论语》时提出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口诀。

这句话强调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是幸福和快乐的来源,激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孔子的口诀方法注重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

他提出了“君子慎独”的口诀,强调了一个人在独自时应该保持慎重和谨慎的品德。

这种口诀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思维和行为中保持道德标准,塑造高尚的人格。

总之,孔子的教学口诀方法在中国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素质培养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素质培养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素质培养孔子,古代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教育。

《论语》是记录了孔子的言行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记载了他的教育方法和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思考。

本文将从孔子在《论语》中的言行入手,探讨他的教育方法以及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视。

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他认为,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不断的实践和重复。

这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知行合一”相呼应。

孔子还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借鉴和交流的重要性。

他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希望学生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因此,他的教育方法中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学习,通过问题解答和思想碰撞获得更全面的教育效果。

孔子对学生素质培养的看重在《论语》中也有所体现。

他认为,“君子务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责任对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此外,孔子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

他倡导君子之道,强调孝道、忠诚和诚信等美德的养成。

他的教育方法中,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仁义道德的力量。

孔子还重视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培养,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和判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情况。

另外,孔子的教育方法也强调教育个体差异的尊重。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他的教育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在《论语》中,有一段孔子与学生颜回的对话:“子曰:‘吾有乡者问耻。

不知耻者,无以为也。

’”这表明孔子注重个体的自尊心和尊重对方的尊严。

他鼓励学生树立健康的自尊心,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同时也要敬重他人的观点和地位。

这种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社交能力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孔子在《论语》中的教育方法体现了学而时习、互相启发和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他强调学生的品德培养、个性差异尊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些理念和方法在《论语》中展现出来,成为中国教育理念中重要的一部分。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孔子和学生》学习方法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孔子和学生》学习方法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孔子和学生》学习方法-四年级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和积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

2、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大胆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孔子,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1、学会写摘录笔记。

知道人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孔子画像挂图教法学法:导读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绍棠的《师恩难忘》,孩子们上学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还记得吗?对,是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学生们拜孔夫子呢?过渡:这么伟大的一位思想家,万世之师,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呢?它的魅力何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和学生》。

(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做摘录笔记。

3、检查生字词。

三、默读课文,学会质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标画或是记录下来。

2、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孔子,这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1、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2、什么是有教无类?什么是因材施教?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你能不能用这里面的某一个学生为例子,说一说孔子的因材施教。

3、再来读读孔子和子夏的对话,读的时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什么是和颜悦色?4、听了孔子的这番话,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他明白了什么?5、孔子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呢?想一想,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进步?6、小结:在孔子的眼里,颜回的守信用、子贡的聪明、子路的勇敢、子张的严谨庄重,都值得自己学习;作为老师,看到这里我也深有感触。

简论孔子的教育方法

简论孔子的教育方法

简论
孔子的教育方法对当今教育的作用
论文框架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有教无类以身作则123
4
每个人都有梦想
也都渴望实现梦想
这是谁的梦想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子路和冉有:“闻斯行诸?”
如何因材施教?
孔子:谈话和观察
现今:谈话、观察
与家长交流
因材施教
孔子:
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指导
顺应学生的各种爱好
发展其特殊才能
因材施教
现今:
发展学生特殊才能
针对学生的缺点,补偏救弊
孔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启发诱导
现今:
事实性或记忆性知识
——直接讲授操作性或理解性知识
——启发诱导
是为了因材施教?还是。

因为分类教育?
孔子:
不分民族、种族、贫富不问阶级出身
妇女?
现今:
全民化(老人、妇女)贫困山区
双亲是外来务工的孩子残疾的学生
好学和实事求是
孔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实事求是
现今:
以身作则
以教师为学习榜样
一、因材施教
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补偏救弊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启发诱导
直接教授与启发诱导相结合
三、有教无类
不歧视残疾人,
不受父母的地位、工作影响
四、以身作则
好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教师自身的言行引导学生。

《论语》笔记:孔子如何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学生?

《论语》笔记:孔子如何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学生?

《论语》笔记:孔子如何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学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同学,再次登场了。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一个比较核心的学生之一。

子贡善辩,是一位很优秀的外交家和商人,当时从商之财富,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也是儒商的鼻祖。

有一天,子贡问孔子:“虽然身处贫穷,却能做到不谄媚;虽然身处富贵,却能做到不骄横,老师您觉得这样的状态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却不如虽然身处贫穷,却十分安乐;虽身处富贵,却崇尚礼教,这样的状态。

”子贡接了一句:“《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讲的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呢?”孔子内心非常高兴,说到:“赐呀!现在开始,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因为我告诉你一个道理,你能将它推广到我还未曾教授你的领域。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这不是特指某类人或某个人,而是如果没有学习先贤圣哲的善知识前,很容易处于的状态。

当身处贫穷时,见到他人,或是在社交场合,由于内心的缺失感,很容易产生一些巴结奉承、谄媚逢迎的做法。

当身处富有时,见到他人,或是在社交场合,由于自满,很容易产生一些吾我贡高、骄傲自大的做法。

或许不一定完全表现在行为上,在意念上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同理。

另外,这里的贫富,不仅是钱财上贫富,也可以拓展理解为权利上的贫富、知识上的贫富等等。

反思下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贫而谄,富而骄的事情也没少干过。

见到感觉很厉害的人,就不自觉的会谄媚;见到在某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也会潜意识中认为对方各种不完美。

即使是嘴上不说,心里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后来竟然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性的思考方式。

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能不断改进自己,做到子贡所讲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也是很不错的。

但子贡与孔子的对话,也让我们领略了高手之间的对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如何教育问题学生孔子如何教育问题学生作者:李佳瑜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9年第04期似乎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位问题学生,让老师头疼不已。

初为教师,我的内心是喜悦的。

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和回答问题时高高举起的小手都让我对这份职业的喜爱更加坚定。

可渐渐地,当最初的喜悦与热情散去,班上层出不穷的问题,又让我开始怀疑。

该如何处理班里的问题学生?闲时翻看《论语》,觉得颇有启发。

在我看来,《论语》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学术著作,更是一个千古名师工作生活的侧写。

孔子也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历史人物,《论语》中时常能看到他作为师者的智慧。

毋庸置疑,孔子的学生中,有不少问题学生——而孔子的偉大之处正在于他能将问题学生培养成君子。

孔子为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技巧。

比如,面对爱钻牛角尖的宰我,他是严格的;面对有些鲁莽的子路,他会更注重引导;面对如“瑚琏”的子贡则更强调“行”的培养……又一次重读《论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并从中总结出处理问题学生之道:一为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二为避其戾气,因势利导;三为抓住机会,适时惩戒;四为宽容以待,促其自省。

《论语》中,孔子这样评价他的学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意思是说: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不能说孔子的这四位学生都是问题学生,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

在《论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对于学生的了解非常深入。

他形容子路是“片言可以折狱”,即子路这个人是相对单纯,甚至鲁莽的,听到一方的证词就可以直接断案。

孔子对学生的品行和习性更是了如指掌。

如子贡,利口巧辞,善于雄辩。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论语·宪问》)子贡议论别人。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很贤良吗?要是我就没有这种闲工夫去议论别人。

”子贡的口才极佳,但他有时说话不大注意,有招惹口舌是非之嫌。

所以孔子才对他提出批评,希望他改进。

曾子的父亲对他很严苛,甚至有“暴力倾向”,有时会将他揍得遍体鳞伤。

孔子对曾子又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小杖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他对于学生的要求并不是一言以概之,而是认真思考过每个学生不同的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导。

在德润园小学,我发现不仅班主任细心对待学生,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对于不同情况的孩子,可以进行不同的心理咨询,着重于对孩子个性的保护和培养。

每个班都设置属于自己的家委会,增强家校互联。

尤其是在节假日,还会开展家校互联的班级活动。

比如今年的元宵节,我所在的三·二班就进行了有趣的元宵喜乐会活动。

首先通过玩“飞花令”游戏,引导孩子们进行古诗词学习。

然后是猜灯谜,每个孩子都能拿到奖品,回答问题,还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内向的孩子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也能勇于举手发言。

最后是美食品鉴会,有的带了奶奶家的泡菜,有的带了妈妈做的雪花酥。

其实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流活动,更可以看出学生的个性,看出他们对于外界的交流欲望。

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之后就变得外向了些。

遇到老师也不再是躲避的眼神,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也是爱笑爱闹的。

同时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们也可以更好地达到了解、沟通的效果。

我认为解决问题学生,首先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细微处发现学生的特质、个性,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无疑,当前社会充斥着浮躁之气。

就拿走红的“抖音”APP来说,重复几句歌词,几个动作,十几秒钟就可以很快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孩子们很容易受其影响。

在课间,我时常能听到各种“抖音”歌曲,在孩子们稚嫩的口中传唱。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歌词是什么意思,但却被洗脑。

除了抖音,现在有些孩子还喜欢玩一个叫“第五人格”的游戏。

它原是一个手机游戏,却被孩子们“发动脑筋”改成了一个你追我赶、撞来撞去的实体危险游戏。

老师常规的劝导并不能起作用,只有在他们摔伤了、哭哭啼啼跑来告状时,才能勉强听进去一两句。

除此之外,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甚至能见到打群架、偷窃等现象。

有的孩子受电视剧的影响,从小就有一个“江湖大哥”梦;有的孩子被父母影响,自暴自弃认为读书无用;还有的干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不交作业,还每天迟到早退。

那么,孔子有这样的学生吗?答案是,有的。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焉?”对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

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有益乎?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益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孔子家语》)子路这个问题学生一开始问题大着呢!孔子初见他时,他就是一喜欢动粗的“古惑仔”,和孔子的对话充满了火药味。

对于这样的学生,孔子能怎么样?因势利导!孔子发现他崇尚武力,就将学习巧妙地比喻为南山之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引导他爱上学习。

我们并非圣人,但又何妨效法古人!比如在和学生沟通的时候实在不应该采取过于简单粗暴的办法。

在看完这个故事后,我深受启发,班上其实也有不写作文的“潜能生”。

但我之前的处理手段,都只是在课间叫来补上,小惩大戒一番,无法根治。

那天下了课,我叫来了孩子,轻言细语地问他:“你平时都爱干啥呀?”“画画……”他小声极了,也知道自己不写作文有些心虚。

“除了画画呢?”我尽量和蔼地与他说。

“散步。

”他更小声了。

“你看,写作文是不是和画画很像呀……”我润了润嗓子,“写作就是在描述你心中眼中的东西,比如我们昨天的作业,是要你写植物对不对?就是叫你动笔去描述植物,画画的第一笔和写作文的第一句是不是特别像呢?”他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我摸了摸他的小手:“你先回去吧,老师期待明天看到你的作品好不好?”“好。

”他轻轻走出办公室。

第二天我拿到的作业虽然字迹有些歪歪扭扭,但终究是交了上来。

细细读来,其实文章也是极有意思的。

在这样的鼓励下,其实不止孩子的信心增强了,我们的教育也省力了许多。

许多人或许都会疑惑,孔子会骂人吗?其实是骂的。

孔子骂人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厉害。

你看——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 (《论语·雍也》)宰我这个学生,在《论语》中时常展现他顽劣的一面。

而孔子作为一个老师,惩戒、处罚也是很及时的。

在宰我大白天睡觉的时候,孔子居然骂出了“烂泥扶不上墙”这样的千古名句。

孔子是有大爱的老师,但此爱不是溺爱是严爱,他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而不是一味地放纵和赏识。

夸美纽斯曾经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专章论述过纪律问题,他说:“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开始,就是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

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

”新加坡的学校(尤其是中学)都有惩戒制度,教室里放着一把戒尺,对于严重违纪的男生还可能被打屁股。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一味的赏识赏识再赏识,许多时候单纯的赏识解决不了问题。

他们或许应该从小就培养规则意识,明白犯错就要被惩戒的道理。

这样到了社会上,才能避免更多的犯错甚至犯法。

当然,所谓惩罚也不是一棒子打死,而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孔子教育之道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非常注重对批评对象的心灵维护。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论语·先进》)爱乱弹琴的子路,居然一大早跑到孔子的家门口去弹“杀伐之声”。

大概孔子的老婆孩子都受到了惊吓。

孔子当然不高兴了,他倡导的乐可是尽美更尽善的。

所以他就带着批评与质问的语气说:“子路怎么跑到我的家门口乱弹琴?”同学们听了孔子这话,就对子路不尊重了——你不是老師的大弟子吗?你不是会武功吗?老师都说你没文化、乱弹琴。

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反思自己,觉得话说重了,所以又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了,只是还不是很深入。

”这算是扶了子路一把!教育不是万能的,静待花开是常态。

作为教育者,更多的是需要宽容以待你的学生。

问题学生肯定存在问题,但我们要相信,花终究会绽放,只是“他”可能是这样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因此,对于问题学生来说,在努力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给孩子留下时间和空间,让他反省。

要知道,儒家教育是非常注重“内省”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我反省才是真的教育!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 《论语·颜渊》子贡问如何对待朋友。

孔子给的答案是:尽心尽力地劝告,好好地引导,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这是一种宽容。

要知道,不只是对朋友,其实对你的学生和家长也是一样的。

不论何时,都不应该用偏执的方式将孩子或家长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

要知道,在他们的人生里,我们只是一道风景。

我们能陪伴他们的日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或许我们能改变他们,或许他们能自己改变自己。

你看孔子如何对待令他头痛的问题学生。

宰我除了爱上课睡大觉,其实还喜欢抬杠,有时让孔子下不了台。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在这里,宰我和孔子争论的是三年守孝这样的礼是不是太久了、要不要改一改。

这对于终身倡导礼乐的孔子来说,简直是离经叛道。

孔子已经忍无可忍了,但又能怎么样呢?他说的是:“你要是觉得心安,你就这样子做吧。

”保留各自的意见,留待时间去改变。

这就是宽容。

唯有宽容,才能更好地引起反思。

《论语》这部经典中关于教书育人的道理实在太多了,文中所列不过冰山一角。

教育好问题学生,亦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

除了学习前人经验,我们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总结提升,才能找到解决不同问题学生的最佳方式。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