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以城市的"绅士化"为代表的当前城市中心区更新(复兴),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空间现象。当代城市在朝着现代主义的都市意识形态道路上不断高歌猛进。绅士化已经变成了一种现代性的代言语,也不知不觉成为了时尚空间的工具。所谓绅士化就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将原有的落后、老旧、日渐衰弱的城市空间通过空间的改造、功能的变换、人群的替代来突生一个高尚的、崭新的、符合当下潮流的空间变迁的过程。这种空间变迁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都风起云涌般成为了一种都市更新的教条。我们都被吞噬于这种巨大的绅士化现象之中。然本质确还是世俗的,甚或是不一般的庸俗。

中国城市的空间绅士化改造始于步行街,辉煌于新天地,终于高尚楼盘。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步行街建设呈出现过大跃进时代的气息。最少当时每个大城市都开建了步行街。后来蔓延到中小城市也一一在商业中心地带改造建设了商业步行街。中国最著名的几条步行街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东路、广州的北京路、南京的湖南路、武汉的汉正街等等,都成为了一种城市中心商业街的标签。步行街当然是一个城市的门廊,需要被规划、被改造、被美化和绅士化。后面连中部城市南昌、郑州,中等城市的连云港、常熟等各级各类城市都出新了商业步行街。把原有的街区通过某种城市治理的方式打造成为了各自的商业步行街。虽然各个城市的商业步行街的命运不同,但其绅士化的理念确深入人心。

绅士化辉煌时期的代表作便是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1912、天津的劝业场个案。这些地方在不完全颠覆原有城市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艺术般的翻新与创造,在继承原有街区文脉中展现了一种复古型的绅士化,更加显得具有贵族气。上海的新天地是将上海的典型石库门风格的建筑实践应用到了现代都市商业休闲空间。成功地完成了一种建筑艺术的跳跃,在保持建筑文化形态的同时引领了都市消费主义的一种朝圣文化。竟然一个华丽转身变成了一种城市夜生活的地标空间,吸引了外国人、白领、华人、青年人士的广泛的目光,更吸引了很多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地产界、时尚界人士的朝圣般体验。

请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

这种城市绅士化从城市化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与现代社会相伴的城市贫困群体贫困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城市贫富悬殊问题的突出,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和谐的因素和不安定的隐患之一,社会利益分化冲突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和多发期。由此,城市中贫困现象和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由此引申的城市社会利益分化冲突的严重性,越来越受到中国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城市人口膨胀与贫困现象

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之一,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量人口的涌入,中国城市中贫困人口也在迅速增加,逐渐对社会形成了新的压力,潜在的各种隐患也随之而来。

目前,中国城市中贫困群体的构成大多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扩展不断向周边农村延伸,城市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农村耕种面积逐渐缩小,一部分农民失去了耕地,开始向城市迁移,并形成了庞大的民工潮。来自农村的民工为中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贡献难以估量。然而,农民打工者们却往往成为城市居民的流动人口,一方面在市场中没有稳定的工作,往往从事的是季节性或是短期工作,收入得不到保障,一旦失去工作就会沦为城市贫困人口;另一方面,农民工大多是从事没有技能

的低廉劳动,不仅收入较低,而且没有相应的医疗、养老、失业、住房等社会福利保障,自然是中国城市中底层的贫困阶层。

据初步统计,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13亿)的45%以上,并正在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2020年将超过60%或接近70%。其中,目前中国城市低保对象约2500万,如果包括流动人口的贫困人口数超过了3000万,预计今后每年新增城市贫困人口不少于70万。由此。中国面临着城市人口膨胀、贫困群体扩大、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社会利益分化冲突的多种矛盾。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膨胀和城市贫困现象以及社会利益分化冲突问题带来的社会风险日益突出,各种新旧矛盾并存、相互交织,形成了种种复杂的社会效应。从目前中国社会状况看,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客观存在着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城市贫富差距的拉大愈发明显,社会阶层发生了重要变化,普遍存在的社会贫困现象使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警觉。请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

我国的城市贫困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贫困现象?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受“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等分散化的农村工业化政策的影响,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发达农村地区,普遍发育和形成了一种城乡土地利用混杂交错、社会经济结构急剧变化的过渡性地域类型——国际学术界称之为半城市化地区。该地区的特征是:产业结构和就业构成的非农化水平已相当高,但产业、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仍比较低,并呈现出“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的独特区域景观。

半城市化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早在20世纪50年代,戈特曼在大都市带理论中就提到了这一类型地区:“处于城市之间的非城市用地也并非传统意义上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乡村地区,而是以与城市完全不同的景观和产品同城市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为城市人口提供游憩场所,同时获得来自于中心城市的各种服务的所在。”但是各国发展机制是不同的。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是以综合型企业和研发实体等在城市边缘地区的成长为基本驱动力,推动了所在地区的半城市化过程。在发展中国家如非洲等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外商直接投资都很有限,半城市化过程往往是受依赖私人企业、生存于城市外围地区的流动人口所驱动。1987年,McGee 在研究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时,发现了一类分布在大城市之间的交通走廊地带,与城市相互作用强烈、劳动密集型的工业、服务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增长迅速的原乡村地区——他借用印尼语将其称作“Desakota”(desa即乡村,kota即城镇)。McGee 认为,许多亚洲国家并未重复西方国家通过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向城市集中,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显著差别,并以城市为基础的城市化过程(city-basedurban ization )。而是通过乡村地区逐步向“Desakota”转化,非农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在“Desakota”集中,从而实现以区域为基础的城市化过程(regional basicurbanization)。

请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

我国的半城市化现象和西方的半城市化现象之间有什么差异?导致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城中村是中国大陆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间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城市的建成面积迅速扩张,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为了“都市里的村庄”。比较著名的城市如北京、天津、重庆、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城中村问题较为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