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经洞文物流失对当今文物保护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藏经洞文物流失对当今文物保护的启示
摘要:简述敦煌藏经洞文物流散情况。简析藏经洞文物流散过程中中外各界人士的态度与应对措施中体现的文物保护观,以及此事件对当今文物保护的启示。
关键词:敦煌藏经洞;文物保护;伯希和
一:现今藏经洞文物分布简况
藏经洞文物共计约五万余件,以下为各国分布情况。[1]
1、英国:分布于英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博物馆、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有汉文写本、印本、娟画、纸本画、木版画、染织品等,共13000余件。
2、法国:分布于法国国立图书馆、法国集美博物馆,有汉文写本、藏文写本、回鹘文写本、西夏文写本、梵文写本、各类绘画品、木雕造像、丝织品、画幡、经帙等,共6800余件。
3、俄罗斯:分布于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有汉文残件、藏文写本、梵文及其他文字写本、壁画残片、壁画断片、娟画、麻布画、纸本画、雕塑品、丝织品等,共20500余件。
4、德国:分布于德国国家博物馆、印度艺术博物馆、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人种学博物馆、不莱梅海外博物馆,除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有佛经三件以外,其余收藏地具体情况不详。
5、丹麦:哥本哈根丹麦皇家图书馆,有汉文写本,14件。
6、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国立人种学博物馆,数量不详。
7、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具体不详。
8、韩国:汉城国立中央图书馆,数量不详。
9、印度:分布于印度国立博物馆、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有美术品、各类写本等,2000余件。
10、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图书馆,具体不详。
11、美国:分布于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塞克勒博物馆、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华盛顿史密斯学会弗利尔美术馆、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自然史博物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有彩塑、壁画、写本及残卷、纸本画、雕塑品、刻本、娟纸绘画残片,108件。
12、日本:分布于龙谷大学图书馆、东京国立博物馆、藤井有邻馆、京都国立博物馆、书道博物馆、静嘉堂文库、三井文库、国立国会图书馆、宁乐美术馆、唐招提寺、天理大学图书馆、九州大学文学部、法隆寺、武田科学振兴财团、大东纪念文库、药师寺、五岛美术馆、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白鹤美术馆、李木斋氏鉴藏敦煌写本(现不知所藏地),有写本、娟画、纸本画、佛经、各类残片等,超过1300件。
13、中国:分布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敦煌市博物馆、酒泉市博物馆、高台县博物馆、张掖市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永登县博物馆、定西县博物馆、甘肃中医学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旅顺博物馆、辽宁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
安徽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馆、苏州戒幢律寺、南京图书馆、金陵刻经处、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玉佛寺、上海龙华寺、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图书馆、杭州灵隐寺、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台北中央图书馆、台北“历史博物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民间散藏,有佛经写卷、汉文写本、藏文写本、于阗文写本、回鹘文写本、娟画、书法作品等,20000余件。
藏经洞文物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我国仅有三分之一左右藏品。从各国分布状况看,欧洲各国,文物分布相对集中,且收藏地多为国家级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所,有利于对藏品进行集中保护和研究;这些国家的文物种类更为多样,研究价值较高的精品也比较多。美国的敦煌文物则多分布于顶尖大学附属机构,种类较多,分布情况也更利于研究。日本藏品除国家级藏馆外还有一些寺庙以及财团这样的私人机构,寺庙藏品多与佛教有关,总体种类相对要少一些。国内敦煌文物分布情况复杂,国家级藏馆拥有一半左右藏品,其余藏品分散于各地方藏馆(包括寺庙),高校收藏很少,还有一些散落于民间;令人疑惑地是,一些省级县级藏馆如山东省博物馆的收藏情况是不详的,这说明这些藏馆对于文物的重视程度可能过高(进行保密)或过低(未加统计);总体来说,这样的收藏模式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保护研究,展示性更高一些。
二、藏经洞文物流散过程概况
藏经洞文物有收藏记录的约有五万余件,但在流散过程中许多文物下落不明,在藏经洞现世初流散的文物在如今更是缺少资料,所以藏经洞文物的真正数量难以考证。
公元1900年6月22日,藏经洞由莫高窟主持王圆禄(箓)发现。发现伊始,王圆禄就陆续将一部分文物零散地赠6送给地区官员,藏经洞文物的流失是从它被发现时就开始的。
有明确记载的流散事件:
1908年8月,英籍探险家斯坦因运走包括写本、娟画和丝织品等共29箱文物;9月25日又运走230捆手稿和3000余卷写本。英国国家图书馆和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3600余件文物即来源于此。
1908年,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运走6000余件写本。
1914年,斯坦因再次运走570余件写本。
1915年,俄国鄂登堡考察团带走幡画66件、娟画137件、纸本画43件、壁画14幅、彩塑28尊、织物58件、佛经约20000件。
有记载的其他流散事件:
1903年,俄国奥勃鲁切夫带走两包写本。
1909年,藏品由敦煌运至北京途中,被各级官员占为己有,有记载的有押运官何彦升、其子何震彝、岳父李盛铎、刘廷琛、方尔谦等。
1912年,日本吉川小一郎、菊瑞超带走部分写本。
文物流散情况从王圆禄发现藏经洞时开始,至少持续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建国后国家政局稳定,对藏经洞文物的保护工作也走上正轨,文物流散情况有所改观,但民间流散文物并未完全收回,其保存流传的具体情况无法考证。
三、国内人士对藏经洞文物的态度及处理方式简析
王圆禄发现藏经洞后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曾求助官方希望予以重视,且逐级上报,但无人过问。他将部分文物赠送给当地官员,但这些官员大多只将这些文物当做玩物,未发现其价值。时任甘肃学政的叶昌炽建议将文物运往省城保管,无奈藩台衙门不发运资(约需五六千两),只命令王圆禄将藏经洞重新封闭。
伯希和在北京展示部分文物后,蒋斧、罗振玉等人向官府上书,请求杜绝外国人劫掠敦煌文物的事件,至此清政府下令封存洞内剩余文物。
1910年,清政府下令将残卷转移至北京,起运前王圆禄多有私藏,运输过程中监守自盗的情况也极其严重。其中何震彝等人私藏文书后恐官府点数,竟将一部分卷书一分为二来凑数,造成了很大破坏。何家藏品部分转卖入日本。
张大千在临摹古代壁画的同时也对这些脆弱的文物造成了很大伤害,如在壁画上标号题字或随意涂抹,;剥去表面壁画以查看更早期的壁画;将一部分壁画剥离带走私藏。
国内对藏经洞文物的态度从伯希和在北京展示部分文物时开始发生变化,这之前这批珍贵文物一直没有引起重视。但在这之后,国内虽然开始认识到这批文物的价值,却依然没有对它进行更好的保护,反倒遭到了破坏性的劫掠。虽有罗振玉这样的人竭力保护藏经洞文物,然而杯水车薪,收效甚微。从张大千对文物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国内认识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连他这样的文化大师都缺乏,何况普通民众,以及那些贪婪的视文物为变相黄金的官僚。
四、藏经洞文物流散对当今文物保护的启示
如今的研究者对王圆禄的看法不一,有人视他为倒卖文物的卖国贼,有人认为他只是在用他的方式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不得不说我们本来是可以杜绝这场文物流失的灾难的,在藏经洞现世的头七年间,王圆禄一直在寻求官方帮助,但官府不予理会。他想修缮莫高窟,需要资金,于是才有了向斯坦因出卖文物的行为,此后官府也并未引起重视,导致文物倒卖行为越发猖狂,甚至连敦煌的普通民众都沿街向外国人倒卖藏经洞写本。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文物在斯坦因、伯希和这等外国人手中,才能受到应有的保护和重视。
在声讨外国劫掠者之前我们不得不反思自身的作为,那些监守自盗、肆意破坏如今听来都让人心寒。那么在我们无法保护好这些文物的情况下,外国人将文物劫走,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省级藏馆的文物收藏记录不详、赎回的十二生肖雕塑被人乱涂乱画、古建筑为高楼大厦让地被拆……拥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物应该被认真对待,然而我国在文物保护方便显然是做得不够的。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像外国研究者一样虔诚,那么也许,待在识货的人手里,才是对这些文物最好的交待。
在夺回这些流失的文化遗产之前,所有人都应该记住:藏经洞遗书首先是“文物”,其次才是“我国的”。
注释:
[1] 数据来源:沙武田.藏经洞史话.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130-138
参考文献:
[1]沙武田.藏经洞史话.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