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精讲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卷轶事
• 《隋唐生活掠影》(毕宝魁著)中的 《唐代纪事》卷四十 翻己载这样一件事:元和年间及第的李播到新州做官,有一 个姓李的举子拿着一卷诗来向他行卷。 李播打开一看,原 来是自己当年用来行卷的诗。便说:“这是我未及第时为行 卷他的诗啊!”李举子见状,也不敢隐瞒,便实话实说道: “顷于京师书肆百钱得此,游江淮间二十余年矣,欲幸见 惠。”意思是说这些诗是我以前在京师书肆上花百钱买的, 拿着在江淮一带行卷已经二十多年。请您就把它赐给我吧! 李播见他可怜兮兮的,就答应了。顺便问他还准备到哪里去 行卷,回答说:“江陵谒卢尚书。”李播一听,说道:“公 又错矣!卢是某表亲。”那举子一听,满面绯红,拜谢而去。 这个举子挺倒霉,拿着买来的文章行卷,结果碰到枪口上, 行到文章作者的家;不过,他已经拿着这诗文在江淮一带招 摇撞骗了二十多年、后来这个举子是否骗来进士文凭不得而 知。
( 三)封建社会初期选举制度的变化
1.“任人唯贤,因功受禄” 2.各家学派人才观 “举贤才”、“尚贤”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 3.战国军功爵制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4.战国养士、秦国客卿制度
(四)两汉时期的“察举”和“征 辟”
• 1.察举定义 • 2.自然灾害--天人感应 • 3.贤良方正、贤良文学、孝悌力田、茂材异
思考题
•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与科举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
• 名落孙山、金榜题名、榜上有名、蟾宫折桂、 • 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
,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 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 连中三元: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 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 • 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 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 沆瀣一气、范进中举《儒林外史》

独占鳖头

鳌,是神话中的海中的大龟(一说为淡水中的大鳖。
传说上古时天塌地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把天补好后,
又砍下鳌的四条腿把天支撑起来,使天和地重新稳固(见
《淮南子.览冥训》及《列子.汤问》)。《列子.汤问》中
还记载了一个神话:渤海中有条大海沟,深得没底,全世
界的水都汇聚到这里,打着漩涡往下泄。渤海中的蓬莱、
方丈等五座仙山,也都随着下泄的波浪上下颠簸。上帝派
15只大鳌举起头来把大山顶住,这五座仙山从此才安然耸
立。

唐宋时期的宫殿建筑者们把上述神话巧妙地与建筑艺
术结合起来,在皇宫前面的石阶的正中,铺上一大块雕刻
着巨鳌的长方形巨石,象征皇帝的宫殿如同被巨鳌支撑着
,永远巍然屹立,而且有如神仙世界。在科举考试最高级
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但一言不发。顾
况打开诗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赋得古原 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 不尽,春风吹又生……”刚读完前四句,顾况就不 由得高声赞叹说:“好诗!”又想起刚才自己挖 苦的话,就反过来赞许地对白居易说:“能写出 这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 也可以‘居易’了!”
等、直言极谏 • 4.试任——策问 • 5.东汉光武帝“四科取士”
任子制度
• 据《汉官仪》所载,汉政府规定:“吏二千 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 郎。”意思是,两千石以上官员,只要任满 三年,即可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官。
赀选——卖官鬻爵
东汉的乡闾评议
(五)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 1.曹丕称帝后,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 中正制。通过品评,将人分为上上、上中、 上下、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 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地方主持品评;被 评为上等人才的将被推荐到各级政府做官。
(一)原始氏族社会:民主选举和“禅 让”
• 1.民主选举原则(部落事务的管理者) • 2.王权的萌芽 • 生产力的提高——剩余财富的支配 • 部落首领继承人问题上的争权夺利(父死
子继和暴力夺权)
(二)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
• 1.夏商王朝的权力世袭 • 2.西周的选举特点 • (1)任用殷商旧臣 • (2)先亲亲后尊贤 • “立嫡以长不以贤”,三年大比 • (3)地方选士(乡举里选) • 3.世袭制下的破格提拔 • 伊尹、姜尚
指名列第一或居于首位。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 一、科举制以前的选官制度 • 二、科举考试的程序与内容 • 三、有关考官、考生与考场的各种规定 • 四、科举考试的内容与考题 • 五、科举考试中的作弊现象 • 六、试帖诗、八股文举例 • 七、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简评
人生四大喜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科举制度
• 科举制度是指历代朝廷允许普通士人和官 员都可以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 依照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和授给官职的一种 制度。
•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 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是通过逐级的考试选拔
人才,不必依据名士或中正对人物的评品。
一、科举制以前的选官制度
1.原始氏族社会:民主选举和“禅让” 2.封建世袭制度(宗族对国家的贡献) 3.汉代实行察举制 4.魏晋南北朝是九品中正制(看的是门第)
别的考试——殿试结束后宣布名次时,及第者都要站在皇
百度文库
宫前石阶下面的两侧恭候。名次宣布完毕后,主持仪式的
官员引领着分别站在东西两边最前面的状元(殿试第一名
)和榜眼(殿试第二名)向前走到雕有巨鳌的石阶的下面
,而状元还要再向前跨,站在雕有巨鳌的石阶上,迎接殿
试榜。因此,把中状元称为"独占鳌头"。现在,该成语泛
• 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 • 3.九品中正制的流弊
科举制度在唐朝的确立
• 1.产生的社会条件 • 隋末大起义摧垮魏晋以来的豪门世族势力 • 物质条件:手工造纸和雕版印刷术,使的书籍能
大量抄写和印行。 • 2.考生的来源和考试科目 • 生徒、乡贡 • 3.科目 • 白衣卿相 • 4.考试过程 • 省试、殿试 • 5.社会效果和局限
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将自
己的诗集投给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很有才气, 但脾气高傲,瞧不起后辈的文章。顾况一见白居 易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 了。等到接过诗集一看,上写着“太原白居易诗 稿”,心里认为这个年轻人毫不谦逊,便取笑他 说:“名居易,只恐长安米价太贵,居之不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