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4讲生物的进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4讲生物的进化训练新人教
第24讲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D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决定了群落演替的方向B.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才产生抗药性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C.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可以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只是青霉素对其起了选择作用;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
2.(2018·山东日照高三一模)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
研究人员合成的新型万古霉素,能以新方式阻止细菌细胞壁的构建,还能导致细胞膜渗漏,让致病细菌死亡。
该药物进行耐药性细菌测试时,50轮后也没有耐药性个体产生,这表明新型万古霉素可能比目前的抗生素更耐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新型万古霉素不会诱导细菌发生基因突变B.新型万古霉素可能抑制细菌高尔基体的活动C.新型万古霉素使用后细菌将不再发生进化D.若出现抗新型万古霉素的个体,说明产生了新物种解析:细菌无高尔基体;新型万古霉素的选择会使细菌发生进化;只有产生了生殖隔离,才会形成新物种。
3.(2019·山西大同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解析: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实现的。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自然选择的对象是个体即个体的表现型。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的比例发生了改变,表现为共同进化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的两个Abert松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解析:“狮虎兽”高度不育,说明了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黑色与灰色桦尺蠖是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比例的改变不属于共同进化;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但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表明豌豆没有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 育种和进化 第24讲 生物的进化
□28 生态系统 □29 化石 □30 中性突变 □31 自然选择
[识图析图] 1.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 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 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物种 1 与新物种 2 的基因库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哪种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 X、Y、Z 分别表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吗?
□ (2)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 14 ___。
□ (3)生物的变异是 15 ________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
□ □ 16 _______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 17 ________。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变异是 18 ________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 □ 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19 ________―导―致→生物朝一定
□ 多样性和 28 ________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29 ________。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
□ □ 向的是 30 ________的逐渐积累,而不是 31 ________。
第24讲 生物的进化(练习)-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第24讲生物的进化1.(2023春·四川南充·高一统考期末)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A.脊椎动物器官结构的比较B.胚胎发育过程的比较C.地层中化石的分析D.组成细胞的物质和结构分析2.(2023春·四川绵阳·高一统考期末)通过测定并比较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化学结构,发现其序列很相似,但也有差别。
下表所示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的差别,这种结构上的差异程度又恰好与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相对应。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差异和生物的亲缘关系呈正相关C.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远的是酵母菌D.哺乳动物中黑猩猩、猕猴、兔可能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3.(2023春·辽宁辽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支持生物进化论的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A.解剖学、胚胎学的证据都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人和鱼的胚胎都经历了有尾阶段是支持生物进化论的胚胎学证据C.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支持了共同由来学说D.人的上肢和猫的前肢骨骼相似是支持生物进化论的解剖学证据4.(2023春·四川南充·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B.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C.生物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D.有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5.(2023春·广西河池·高一统考期末)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后有利于保水,但光合作用减弱。
该实例说明()A.适应的普遍性B.适应的相对性C.适应的绝对性D.生物的变异性6.(2023春·云南昆明·高二统考期末)某研究小组为比较甲、乙两种抗生素对某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抑制能力,分别将含有两种抗生素的纸片放在布满某细菌的培养基上,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含抗生素的纸片周围的细菌也可能具有耐药性B.抗生素甲比抗生素乙的抑菌效果好C.抗生素诱导细菌产生的耐药性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D.也可用此方法来比较两种抗生素对病毒的抑制能力7.(2023春·广东湛江·高一湛江市第二中学校考期末)某山地的蜗牛被突然隆起的山丘分隔成两个种群,若干年后,两个种群发生了明显的进化,而后山丘障碍消失,进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跟踪练(含解析)
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①生物的多样性②新物种产生③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④变异的不定向性和选择的定向性⑤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⑥生物的生存斗争A.①②B.④⑥C.④⑤D.③⑤2.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3.下列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种群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②种群之间的双向迁移,会引起种群间遗传差异减小,种群内变异量增大③生物的各种变异均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④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间在存活率上出现了差异,能够体现发生了自然选择⑤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相互影响能改变该地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⑥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⑦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⑧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A.①②④⑤B.②④⑤⑥C.③⑤⑥⑦D.②③⑥⑧4.马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典范,其现存品种约有200多个。
北美洲是马的起源和演化中心,然而,最晚到大约两万年前,马却在北美洲彻底灭绝了。
下列相关推测或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丰富的马化石是研究马进化最直接的证据B.北美洲的马不会因为捕食者的捕食而彻底灭绝C.若达尔文研究马的进化,则他会认为种群是马进化的基本单位D.现存的200多个品种马的所有基因并未构成一个种群基因库5.下表为某种群的遗传学测量数据。
关于其中的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年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份0.996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B的频率基因b0.01 0.19 0.36 0.51 0.64 0.73 0.84 0.90 的频率A.1900年显性个体数量远远大于隐性个体B.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数量最为接近C.70年中该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隐性纯种能适应这一时期中的环境变化6.100万年前,刚果河将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共同祖先隔离成两个种群,在刚果河北岸的种群要与大猩猩争夺食物,南岸的种群生活安逸轻松。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24讲 生物的进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案
第24讲生物的进化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②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①隔离②物种形成a.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b.标志:产生生殖隔离。
(5)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共同进化的类型和实例共同进化类型相互关系实例生物与生物之间种间互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与细长花距的兰花种间斗争捕食猎豹与斑马寄生粘液瘤病毒与兔子竞争农作物与杂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氧气→好氧生物出现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内容: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c.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2)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纠误诊断](1)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提示:自然选择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的进化。
( ×)提示:可遗传的变异中的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地理隔离的根本原因。
( ×)提示: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第7单元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含解析
必修2第7单元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不属于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作用的是()A.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之一B.自然选择可诱导生物发生定向变异C.自然选择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自然选择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答案B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A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变异性状,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D正确。
2.(2019·江苏苏州高三期末调研)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加快本地物种的进化速度B.自然选择可能导致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C.个体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则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变异是不定向的,故生物进化与变异的方向不可能一致答案B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导致本地某些物种的灭绝,A错误;自然选择导致不适应的个体被淘汰,适应的个体大量繁殖,使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B 正确;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生物进化与变异的方向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D错误。
3.(2019·山东济宁一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化C.同一环境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D.隔离的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答案C解析不可遗传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未改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错误;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如果种群个体发生基因突变、种群个体的迁入迁出等都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错误;隔离可以阻断基因交流,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产生生殖隔离才意味着新物种形成,D错误。
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24讲
(1) 新基因 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 根本来源 。
(3)生物进化的 原始材料 。
答案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 √ ) 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不遗传给后代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 ) 染色体变异 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3)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1突变为B2可能是由于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三种情况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题组二 基因突变的特点分析 3.(2014· 江苏,13)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X射线处理 初筛 复筛 X射线处理 出发菌株― ― ― ― ― →挑取200个单细胞菌株――→选出50株――→ 选出5株― ― ― ― ― → 多轮重复筛选 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 图示育种过程为诱变育种, 因未进行酶活性检测等,故该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不一定符合生产要求
小
增添或缺失
3个碱基
增添或缺失位置增加或缺失一个氨基酸对应
的序列
答案
4.从两个关系分析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1)从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分析: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 相同的氨基酸 。 (2)从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分析: 由纯合子的显性基因突变成杂合子中的
隐性基因 。
答案
返回
和位置并未改变( √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二十四)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19·绍兴9月选考诊断)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的相互比较,可以说明( )A.生物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B.生物在细胞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C.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D.真核生物之间存在统一性C[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的相互比较,发现这些器官的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属于同源器官,因此可以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
] 2.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D[基因频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都不能代表一个种群,两者无法比较基因频率的大小;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而非基因型频率的变化;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相等;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C[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不能表现为共同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环境只是对其起选择作用;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人教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解析:选 B。A1、A2、A3 是由同一物种 A 分隔而来,但它们又 分别进化为 B、C、D 三个物种,故它们应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空 间,A 项错误;B 与 C 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 后代, 只是后代不育, B 项正确; A2 中一部分个体进入 A3 群体, 两者间能进行基因交流,C 项错误;A1、A2、A3 的生存环境相 似,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发生的基因突变不一定相似, D 项错误。
A.b 和 d 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 和 d 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若 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 b 和 d 是同一物种 D.若 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 a2 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 c 和 d 是不同物种
解析:选 B。题图所示是物种形成的常见模式,经过长期的地 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a 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 a1 和 a2, 又分别演化出 b、c、d 三个种群,b、d 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 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 故 A 项错误; 由于 d 是由 a1 演变而来, c 是由 a2 演变而来,c 与 d 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故 B 项正 确;即使 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 由于 b 和 d 两个种群之间有地理隔离, 有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 故二者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故 C 项错误;同理,即使 a1 中的 外迁群体与当时 a2 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 c 和 d 之间不存 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故 D 项错误。
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标志 变化后生物与 原生物的关系 物种形成 生殖隔离出现 新物种形成,质变 生物进化 基因频率改变 生物进化,量变
(1)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 二者联系 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 (2)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 存在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4讲 生物的进化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第24讲生物的进化考纲解读考情播报最新考纲核心内容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生物进化的实质、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基因频率相关计算、生物的多样性1.考查方式:通过材料分析判断生物是否发生进化,通过物种形成示意图考查物种形成的环节。
2.考查题型: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属中档题。
知识点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异同点知识点二物种形成(1)物种形成三个环节的关系图(2)地理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的过程知识点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变异是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吗?提示:不是,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1. 判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叙述的正误(1) (2014·海南卷)判断某只鸟的一窝灰壳蛋中的一枚绿壳蛋是否是另一种鸟的蛋,可以绿壳蛋蛋清与该鸟血浆蛋白为材料做亲子鉴定 (×)(2)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3)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4)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5)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6)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7)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8)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常说的内容(连线)一、选择题1.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①②③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物种就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一个物种可以有多个种群,①错误,②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正确;物种形成标志着形成了生殖隔离,但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比如同地物种的形成(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④错误。
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10分钟)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建网络练考题1.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答案 D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具有竞争关系的生物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A项正确;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证据是古生物学证据,是以化石为依据的,B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当地生物的生存机会,进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项正确;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项不正确。
答案 D3.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解析图中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
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A项错误;①~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项错误。
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项错误。
答案 B4.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24讲生物的进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24讲生物的进化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②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①隔离②物种形成a.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b.标志:产生生殖隔离。
(5)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共同进化的类型和实例共同进化类型相互关系实例生物与生物之间种间互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与细长花距的兰花种间斗争捕食猎豹与斑马寄生粘液瘤病毒与兔子竞争农作物与杂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氧气→好氧生物出现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内容: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c.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2)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纠误诊断](1)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提示:自然选择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的进化。
( ×)提示:可遗传的变异中的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地理隔离的根本原因。
( ×)提示: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第24讲 生物的进化
【答案】(1)都能。染色体数目变异必然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变 化,进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也会引起种群基 因频率的变化
(2)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对控制某特定性状的基因的选择。自然选择的 结果: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体生存或死亡;从基因角度看, 导致控制某特定性状的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
【答案】(1)提示:特定昆虫给特定植物传粉,这样可以提高传粉效 率,并且昆虫也可以得到较多的食物或保护,是互利的过程 (2)提示: 多 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 (3)提示: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单细胞生 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
重难探究· 素养达标
生物的进化
[深度讲解] 1.教材中能说明生物有共同祖先的事例 (1)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地球上目前存在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 是核酸,其中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极个别的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4)提示:分子水平:DNA多样性(根本)→蛋白质多样性(直接) →生 物性状多样性;进化角度:生物生存的不同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 自然选择
知识点四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协同进化
[自主学习]
【答案】不同物种 厌氧 好氧 选择 影响
2.生物多样性 【答案】遗传 物种 生态系统 基因重组
[自主检测]
1.思考判断
(1)生物的遗体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
()
(2)“沧海桑田”观点形成的依据是陆地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
(3)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高。
()
(4)人和猴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小,由此说明人和猴的亲缘关系最
近。
()
(5)有共同祖先的生物个体在形态结构上没有差异。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4讲 生物的进化
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进化遗传与人类健康第24讲生物的进化1.(2011·温州质检)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2.有关物种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B.野生物种灭绝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的多样性降低C.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3.(2010·广州质检)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4.(2011·宁波调研)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④⑤⑥ D.①③④⑤5.2010·常德调研)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6.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频率TT为20%、Tt为60%、tt为20%,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24讲生物的进化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第24讲生物的进化知识点题号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2,4,5,11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63.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7,9,12,154.综合考查8,10,13,14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D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决定了群落演替的方向B.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才产生抗药性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C.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可以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只是青霉素对其起了选择作用;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
2.(2018·山东日照高三一模)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
研究人员合成的新型万古霉素,能以新方式阻止细菌细胞壁的构建,还能导致细胞膜渗漏,让致病细菌死亡。
该药物进行耐药性细菌测试时,50轮后也没有耐药性个体产生,这表明新型万古霉素可能比目前的抗生素更耐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新型万古霉素不会诱导细菌发生基因突变B.新型万古霉素可能抑制细菌高尔基体的活动C.新型万古霉素使用后细菌将不再发生进化D.若出现抗新型万古霉素的个体,说明产生了新物种解析:细菌无高尔基体;新型万古霉素的选择会使细菌发生进化;只有产生了生殖隔离,才会形成新物种。
3.(2019·山西大同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解析: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实现的。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自然选择的对象是个体即个体的表现型。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的比例发生了改变,表现为共同进化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的两个Abert松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解析:“狮虎兽”高度不育,说明了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黑色与灰色桦尺蠖是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比例的改变不属于共同进化;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但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表明豌豆没有进化。
5.(2018·河北张家口高三月考)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天蛾和7月中旬将开始陆续迁徙离开的蜂鸟。
下图表示7月30日至8月15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A.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升高B.该植物的花色变化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C.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D.开红花时的该植物需要蜂鸟传粉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控制花色的基因没有改变,只是开白花的数量增多,因此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不变。
6.(2018·吉林长春高三检测)关于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生物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自然选择D.共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解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共同进化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或者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7.设某种群中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两个种群甲和乙,如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可能相同B.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为0.5C.甲、乙种群从T时刻开始出现生殖隔离D.环境直接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解析:T时刻甲种群中A的频率为0.8,a的频率为0.2,乙种群中A的频率为0.2,a的频率为0.8,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都是0.8×0.2×2=0.32;由于甲和乙这两个种群的大小不知,因此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无法计算;T时刻无法确定甲、乙种群是否出现生殖隔离;环境直接通过对表现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
8.(2018·湖北联考)在17世纪,鸣禽A和鸣禽B的喙大小相仿,均捕食树枝头上的昆虫,在21世纪,鸣禽A依然捕食树枝头上的昆虫,而鸣禽B的喙发生显著变化,捕食树干上的昆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鸣禽B通过自然选择导致遗传物质发生相应的改变B.进化过程中,鸣禽A和鸣禽B的种间关系未发生改变C.21世纪两种鸣禽呈现垂直分布,有利于资源的利用D.进化过程中控制喙的基因频率只在鸣禽B中发生改变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会导致遗传物质发生相应的改变;17世纪两种鸣禽竞争食物和空间,到21世纪基本不发生竞争;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有利于资源的利用;进化过程中,两种鸣禽控制喙的基因频率都会发生改变。
9.(2018·山东德州高三期末)玉米的白化基因a纯合时出现白化苗,白化苗在幼苗期死亡。
在一个非常大的、处于成熟期的玉米种群中,AA占1/3,随机交配两代,发现两代中AA所占比例均小于理论值。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A.亲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1/3B.理论上,子一代成熟植株中,AA和Aa基因型频率相等C.理论上,a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AA所占比例不变D.AA所占比例均小于理论值的原因可能是Aa具有杂种优势解析:由题意可知在亲代成熟的种群中AA占1/3,Aa占2/3,此时a的基因频率为1/3。
因为是随机交配,理论上子一代成熟植株中,AA和Aa都占1/2,它们的基因型频率相等。
理论上a基因频率逐代下降,AA所占比例升高。
Aa具有杂种优势,则Aa个体数量会多于AA的个体可导致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小于理论值。
10.(2018·山东潍坊高三二模)下列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会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解析:染色体变异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隔离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
11.某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原为分趾型,以后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
如图表示这两种性状与基因型比例变化的过程。
对此图解释正确的是( D )A.小岛环境诱导蜥蜴基因发生定向突变B.上图两种性状比例变化表明两个物种的兴盛与衰退C.小岛上蜥蜴的基因库就是全部W和w基因之和D.①至④中基因w频率定向增大体现了进化的方向解析:小岛环境对蜥蜴基因突变后的性状进行选择,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图示两种性状属于同一个物种的性状;小岛上蜥蜴的基因库指的是其含有的所有的基因之和,并非全部W和w基因之和;①至④中基因w频率定向增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2.(2018·广东佛山高三模拟)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 B的基因频率为80%,X 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该群体男性中的X b的基因频率高于20%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C.在这一人群中,X b X b、X b 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解析:基因频率在男性和女性中相等,因此该群体男性中的X b的基因频率等于20%;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女性可能是携带者,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按照遗传平衡定律计算,X b X b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4%,但男女比例为1∶1,则X b X b在这一人群中的频率为4%×1/2=2%。
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 性染色体,则X的基因频率就是基因型频率,则X b Y在这一人群中的频率为20%×1/2=10%;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可以降低色盲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不会越来越高。
二、非选择题13.20世纪时,人们在对某地区一湖泊中蚊子进行了如下有关研究。
(1)在对蚊子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
(2)人们用DDT(双对氨苯基三氯乙烷,一种高效杀虫剂,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来防治蚊子在某湖泊中大量繁殖(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
人们在1949年至1954年间反复使用DDT,在如图的b点至c点之间,蚊子幼虫的数量出现了增加。
从遗传与进化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解析:(1)根据第一年的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及Dd占20%计算出D基因频率为20%;根据第二年的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及Dd占32%计算出D基因频率为20%,基因频率没有变化,表明该种群没有进化。
(2)DDT的使用,抗药性蚊子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逐代积累,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
答案:(1)否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2)DDT的使用将蚊子种群中抗DDT的基因选择下来,逐代积累,使得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高14.(2018·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研究化石时发现,某地区在距今10 000年前生活着长尾山鸡和中长尾山鸡。
距今5 000年前,该区域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河,将该地区分割为甲、乙两区域。
距今约30年前,统计发现甲区域山鸡仍为长尾和中长尾山鸡,乙区域全部为短尾山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