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闻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新闻自由
7.1本章知识点串讲
新闻自由、政治视野中的新闻自由、经济视野中的新闻自由、道德视野中的新闻自由、资产阶级新闻自由与无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区别、资本主义新闻体系的两难困境、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理论与实践的背离。
7.2本章重难点总结
7.2.1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对自由的理解:(1)自由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而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总是相对的。所以人在任何时候所获得的自由总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绝对的。(2)人改造客观世界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不断地认识、掌握、支配着必然性,所以,与必然性相联系的自由也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没有抽象的,超历史的自由。
新闻自由: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自由,它包括采访、编辑、传递、评论和收受等方面的自由。
对新闻自由的评价:(1)新闻自由具有历史进步性,因为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的历史进步性。(2)新闻自由是以新闻不自由为前提的。(3)新闻自由以法律为保障。(4)新闻自由与商品经济分不开。
政治视野中的新闻自由
首先,他们强调议论政府和批评政府的自由是“新闻自由的基础”,认为取消了这一点,新闻呢自由就会成为空话。
其次,为了论证新闻自由作为人的一种基本权利的现实合理性,一方面,他们一句基督教的原始平等观点提出了“天赋人权”的民主假说,把新闻自由尤其是批评政府自由说成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第三,当资产阶级思想家以“思想的自由市场”去扩展新闻自由的含义时,并没有忽视这种市场的建立,亦即新闻自由的实行还必须有法律作保证。
经济视野中的新闻自由
从政治角度看,新闻自由所显示着的主要是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新闻关系。
从经济角度来,它所显示着的主要是新闻传播者与政府的新闻关系,即新闻经济关系。
新闻传播者与垄断财阀之间的新闻经济关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有些垄断资本财团直接控制着新闻界,把新闻事业变成了一种垄断企业。
(2)有些垄断资本财团利用广告间接控制新闻媒介,广告是新闻传媒的血液。
(3)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观念早就为处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新闻自由注入了经济的因素,使这种新闻自由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了资本的自由。
道德视野中的新闻自由
从道德角度,新闻自由还显示着新闻传播者和公众之间的新闻道德关系。新闻传播者与公众之间在新闻活动的道德观念上存在显著分歧:
(1)当新闻传播者就是报刊所有者时,出于对利润追求和竞争的需要,他们假新闻自由之名,在报刊大量刊登煽情主义新闻和黄色新闻,以新奇,怪诞,低劣和虚假的新闻事实去刺激人心。
(2)从新闻传播者还没有和报刊所有者分离的时候起,“报纸的生存与广告直接相关”就成了“美国报刊的特征”,“新闻媒介的内容反映了广告商及其商业伙伴的思想观点”。
由于上述分歧,新闻自由不再被看作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绝对的自然权利,而是附有道德义务的有限制的道德权利,于是,新闻道德的概念得以产生,新闻道德义务的内容也就是新闻道德的基本含义。
新闻道德义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对自己的良心负有义务,就是“任何人只要有意见,就在道义上有义务说出来”
(2)对于他人和社会负有义务,就是有义务“把公民的重要观点在报刊中表达出来”
7.2.2本章重难点例题讲解
【例题1】资产阶级新闻自由与无产阶级新闻自由分别是怎么样的?
解析:资产阶级新闻自由:(1)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理论与实践相矛盾
(2)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理论的内在复杂性。(资产阶级未取得政权时,新闻自由范畴包含反映资产积极进步性;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新闻自由范畴包含反映资产阶级反动性。)无产阶级新闻自由:(1)无产阶级新闻自由主要观点:新闻自由以新闻不自由为存在条件;并赋予新闻自由以法律形式。(2)无产阶级新闻自由进步性:无产阶级新闻自由与公有制紧密相连。作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它真正具有资格代表人民或社会实践新闻自由,并用无产阶级的进步性取代资产阶级的反动性。
第十四章受众期待
14.1本章知识点串讲
受众期待、受众期待的心理内容、受众期待的类型、受众认知期待的二重性、受众情感期待的二重性
14.2本章重难点总结
14.2.1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受众期待:是新闻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那种主观愿望。
对受众期待心理内容的把握
(1)受众动机:是新闻受众之所以接受新闻事实的诱因,是新闻受众参与新闻实践活动之出发点。受众动机是受众需要的必然反映。
(2)受众心理直接反映人的行为动机,又通过行为动机间接反映人的认知需要;受众期待是新闻欲的组成要素,并间接反映受众认知需要。新闻欲是受众求知心理理应当做受众期待的心理内容。
结论:受众期待直接根基于受众求知心理,又反映受众求知心理,故受众求知心理理应当做受众期待的心理内容。
受众期待、新闻欲、受众求知心理、受众动机、受众认知需要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反映反映反映
受众——→新闻——→受众求知——→受众——→受众认知
期待←——欲←————心理←——动机←——需要
包含变现为表现为表现为
(3)受众求知心理:求知心理是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在告别动物界时,自我意识得到确立的标志,它几乎包含所有心理过程,存在于所有心理活动中。其特性就是探索性。
受众期待的类型
(1)受众认知期待
概念:是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以认知形式反映自己的意识指向。
认知预成结构:此结构会影响或制约受众认知期待,有时甚至决定受众的意识指向。当此结构一旦产生,它就会对新闻媒介、传播者及所传播的新闻事实表现出某种新闻动机,采取某种相应的选择性态度,凡适合自身预成结构的就予以接受,否则排斥。
受众认知期待的核心和基点:新闻定位观念
受众认知期待中的泛化倾向:指在受众认知预成结构中,因确信新闻事实而推及信任新闻媒介或新闻传播者与新闻源。
(2)受众情感期待
概念:是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过程中,以情感形式反映自己的意识指向。
受众情感期待也具泛化倾向
受众情感期待也包含情感预成结构,因受众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情感预成结构去框定对象、选择对象,故他在其接受新闻事实过程中,一般只会把那些合乎自己需要的新闻事实纳入视野。
受众情感期待的核心或基点:新闻道德感
受众期待的二重性
一、受众认知期待的二重性
1、受众认知预成结构的可容性和排斥性之间的矛盾A、可容性与排斥性的相对独立:当社会环境改变,或受众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受众需要就会随之改变,受众认知预成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此时,可容性与排斥性可能相互转化。B、可容性与排斥性绝对对立:受众认知预成结构模式化或凝固化后,并不随内外客观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这样它们必须绝对对立。
2、顺从认知期待与逆向认知期待的矛盾A、对立:顺从认知期待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新闻事实,在本质上与受众的“新闻定位”观念相符,受众认知期待的意识指向,就表现为“新闻定位”观念的指向。而“逆向认知期待”相反B、相互转化
二、受众情感期待中的二重性
肯定性情感与否定性情感的对立统一(情感对立性):
对立:二者是情感的两级
统一:1、肯定性情感与否定性情感是相对而言的,是相依共存的,当受众期待达到目标,受众直接体验到了某种肯定性情感的同时,也间接体验到了与之相反的否定性情感。
2、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肯定性情感包含否定性情感,并在一定时机向否定性情感转化,反之亦然,甚至有时候,肯定性情感以否定性情感出现(如爱之深恨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