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3.提高挑战题:设置2-3道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乘方及其他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这些题目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4.小组合作作业:安排一个小组合作项目,要求学生共同探讨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并撰写一个小报告。这个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乘方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举例、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乘方的概念和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乘方的运算法则。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共同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
-鼓励学生在报告中包含实际调查、数据分析和解决方案等元素。
5.自主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书籍,自主学习与乘方相关的数学历史或趣味数学知识,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自主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作业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作业量适中,避免过多增加学生负担。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难点:
-理解乘方的意义,尤其是负数的乘方和零的乘方的实际意义。
-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特别是不同符号之间的乘方运算。
-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设置运算步骤,避免运算错误。
(二)教学设想
1.引入阶段:
-利用生活实例或数学故事引入乘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观察、思考乘方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乘方的性质。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优秀5篇
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底数、指数和幂三个概念,并能进行求幂的运算。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在小学里我们学过一个数的平方和立方是如何定义的?怎样表示?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2次方),即a2=a·a;a·a·a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3次方),即a3=a·a·a.(分别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与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多媒体演示细胞分裂过程)其中一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1个细胞30分钟分裂成2个,1个小时后分裂成2某2个,1.5小时后分裂成2某2某2个,…,5小时后要分裂10次,分裂成个,为了简便可将记作210.(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n 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
说明:(1)举例94来说明概念及读法。
(2)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通常省略指数1不写。
(3)因为an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4)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1)(-4)3;(2)(-2)4;(3)-24.点拨:(1)计算时仍然是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
(2)注意(-2)4与-24的区别。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例2】计算:(1)(3; (2)(-)3;(3)(-)4;(4)-;(5)-22某(-3)2;(6)-22+(-3)2.(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引导学生作知识小结: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运用有理数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熟知底数、指数和幂三个基本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1.5.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能明确底数、指数、幂这几个概念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仔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及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设计(一)有效导入,明确目标提出问题:(1)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2)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怎么计算?(3)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对折一次的厚度怎样计算?那么连续对折2次的厚度又怎样计算呢?连续对折3次,4次,...,30次又怎样计算呢? 依次引导学生完成三个问题。
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41页,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叫做乘方?什么叫做幂?2、 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请说出 的读法。
3、什么叫做底数?什么叫做指数?n a n a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活动,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活动时,深入学生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帮助各别有困难的小组分析问题,提出思考方向。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1、什么是乘方?什么叫做幂?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对回答问题的小组进行评价,板书。
2、 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请说出 的读法。
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 ,记作 ,读作“a 的n 次方”,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
对回答问题的小组进行评价,板书。
3、什么是底数?什么叫做指数?在 n a 中, 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
对回答问题的小组进行评价,板书。
教师补充提出问题:在教材,你还发现哪些其他的知识,请你提出来有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教师鼓励学生发现知识,对发现知识的同学所在的小组进行评价。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一)》教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一)》教学设计分)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随时调节教学进程。
教学程序问题与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应用分析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1:把一张纸对折2次可裁成几张?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对3次呢?若对折10次可裁成几张?怎样用一个算式表示(不用算出结果)?若对折100次,算式中有几个2相乘?问题2:对折100次裁成的张数,可用算式表示,在这个积中有100个2相乘。
这么长的算式有简单的记法吗?【教师活动】(1)用一张纸边演示操作,边用课件出示问题1;(2)鼓励学生操作并猜测,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关注并适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对折2次可以裁成2×2张;对折3次可以裁成2×2×2张;对折10次可以裁成2×2×2×2×2×2×2×2×2×2;对折100次的裁成的张数就是100个2相乘,黑板上能写下吗?有没有简单的记法呢?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揭示并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1)动手操作感知问题,大胆提出猜想。
(2)将自己的猜想在小组内交流探讨,(1)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求知欲。
(2)学生自己动手折纸是为了获得亲身体验和感知问题,激发探索欲。
(3)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同伴讨论交流、代表发言让学生感受多种情感体验,并进一步理解问题。
【媒体应用分析】PPT课件出示问题1、2,引导学生理解建构乘方意义的必要性,为进一步探究乘方意义及运算打下伏笔。
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1)》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为后续学习幂的运算、指数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方的规律,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较为熟悉。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乘方运算涉及到多个有理数的乘积,运算规则相对复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探究有理数乘方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方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2.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2.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规律,有理数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导入: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发现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
4.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有理数乘方的例子和知识点。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掌握。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黑板等,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方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如:2的3次方表示2乘以自己3次,即2×2×2=8。
让学生初步认识有理数乘方。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个有理数乘方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4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概念后的进一步学习。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数学中的抽象概念,但对于有理数的乘方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并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2.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例如,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下对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和收获,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例如,在批改作业时,注意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以计算利息、折纸等问题为背景,让学生思考并解答有理数乘方的问题,从而引出乘方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通过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例如,讲解负数乘方和零的乘方的特殊性质,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法则。
2.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乘方的过程。例如,利用动画展示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乘方的变化。
3.设计一些例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例如,给出一些有理数乘方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解答,教师进行讲解和指,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通过自主反思,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例如,在每节课结束后,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5.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结合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理数乘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本课为正确理解有理数既然如此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会成功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以下是整理的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爱戴大家借鉴与参考!有理数的乘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2)会或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精神,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2.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3.关键: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注意区别-an与(-a)n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数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蓬塔县的符号是怎样确定的?答:几个不没有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值观:体验小组交流,协作学习的重要性。
《1.5有理数的乘方》同步练习(含答案)11.[2021·舟山]13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的《计算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罗马有7位老妇人,每人赶着7头毛驴,每头驴驮着7只口袋,每只口袋里装着7个面包,每个面包附有7把餐刀,每把餐刀有7只刀鞘”,则刀鞘数为( )A.42B.49C.76D.7712.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均,每半个小时分裂一次(由1个分裂成2个).若经过4小时,100个这样的细菌可分裂成____个.13.拉面师傅制作拉面时,按对折、拉伸的步骤,重复多次.(1)先用乘法计算拉面12次得到的面条数,再改用文字处理计算,这两种方法什么样算得快?(2)如果拉面师傅每次拉伸面条的长度为0.8 m,那么他拉12次后,得到的面条的总长度是多少米?《1.5有理数的乘方》同步精要练习含答案1.式子(-2)5表示( )A.5乘以(-2)的积B.5个(-2)连乘的积C.2个-5相乘的积D.5个(-2)相加的和2.(-2)5的底数、指数分别是( )A.5,-2B.-2,5C.-2,-2D.5,5实数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案、教学设计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引导学生发现乘方的性质和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5.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乘方概念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平方土地面积、立方体体积等,引导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乘方的产生过程,从而加深对乘方概念的理解。
2.分层教学,突破难点
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例题和练习题。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乘方的基本运算;对中等程度的学生,引导他们发现乘方的性质,提高解题能力;对优秀学生,设置拓展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学生回答:“边长乘以边长,即a×a。”
(3)教师继续提问:“如果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怎么计算呢?如果边长为a,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呢?”
(4)学生回答:“边长的三次方,即a×a×a。”
通过这个实例,引出乘方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乘方是表示几个相同因数相乘的运算。( Nhomakorabea)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运算方法以及乘方的性质。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乘方是指数运算的一种形式,表示几个相同因数相乘。
(2)教师举例说明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如:2^3=2×2×2,(-3)^2=(-3)×(-3)。
(3)引导学生发现乘方的性质,如: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偶数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零。
(4)教师通过例题,演示乘方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如符号的处理、计算的准确性等。
人教新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2.3.1 乘方(教案)
2.3.1乘方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了解幂、底数、指数等相关概念.2.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及相关性质,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3.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进一步探索乘方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及其计算.难点:有理数乘方符号法则及相关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 848.86米.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是真的吗?生:不可能吧?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计算对折30次后的高度是多少,看一看能不能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2.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a·a·a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那么,a·a·a·a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a·a·a·a·a呢?a ·a ·a …a ⏟ n 个(n 是正整数)呢?二、探究归纳探究点1:乘方的意义问题1:某种细胞每30分钟便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经过3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提示:这个细胞分裂一次可得多少个细胞?分裂两次呢?分裂三次呢?四次呢?那么,3小时共分裂了多少次?有多少个细胞?要点归纳:一般地,n 个相同的乘数a 相乘,即a ·a ·a …a ⏟ n 个,记作a n .例如,2×2×2=23;(-2)(-2)(-2)(-2)=(-2)4.这种求n 个相同乘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involution),乘方的结果叫作幂(power).在a n 中,a 叫作底数,n 叫作指数,a n 读作a 的n 次方,a n 看作是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8就是8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问题2:23和32一样吗?(-2)4与-24一样吗?为什么?追问:(23)2与223结果相等吗? 温馨提示:①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符号)用小括号括起来,这样便于辨认底数;②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探究点2: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例1:计算:)3.(1)(-4)3. (2)(-2)4. (3)(-23思考:根据例1的计算,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与指数有什么关系?再看下面的问题:问题3:不计算下列各式,你能确定其结果的符号吗?从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规律?(1)(-2)51;(2)(-2)50;(3)250;(4)251;(5)(-1)2 022;(6)(-1)2 023;(7)02 022;(8)12 022.要点归纳: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1的任何次幂都是1.-1的偶次幂是1,-1的奇次幂是-1.例2:教材P52【例2】用计算器计算(-8)5和(-3)6.【问题解决】0.1×230=(mm)≈(m).计算器计算:230=1 073 741 8240.1×230=107 374 182.4(mm)≈107 374(m).现在同学们相信老师开始说的是真的了吧.探究点3:乘方的运算例3:计算:).(1)(-3)2×(-23(2)-23×(-32).(3)64÷(-2)5.(4)(-4)3÷(-1)200+2×(-3)4.思考:通过以上计算,对于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你觉得有怎样的运算顺序?要点归纳:先算乘方,后算乘除;如果遇到括号就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三、检测反馈1.在-|-3|3,-(-3)3,(-3)3,-33中,最大的数是 ( )A.-|-3|3B.-(-3)3C.(-3)3D.-332.对任意实数a ,下列各式一定不成立的是 ( )A.a 2=(-a )2B.a 3=(-a )3C.|a |=|-a |D.a 2≥0 3.填空:(1)(-3)2的底数是 ,指数是 ,结果是 .(2)-(-3)2的底数是 ,指数是 ,结果是 .(3)-33的底数是 ,指数是 ,结果是 .4.填空:(1)(-2)3= ;(-12)3= ;(-213)3= ;03= . (2)(-1)2n = ;(-1)2n +1= ;(-10)2n = ;(-10)2n +1= .(3)-12= ;-143= ;-324= ;-(-23)3= .四、本课小结1.求几个相同乘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3)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2.注意:(-a)n与-a n二者的区别及联系.(b a )n与b na之间的区别.五、布置作业P52练习、P56习题2.3T1,2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出发,具体地阐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点拨”的作用.学生在小结时,对容易出现的错误概括得非常全面,甚至把课堂上没出现的错误也进行了举例,如:62不能写成2×6.可见,本节课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较好,教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第2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有理数的乘方进行运算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能利用运算律的情况下灵活运用运算律,体会简便运算和提高计算能力.2.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发展计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应用. 难点:应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规律探究和实际应用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复习巩固:求n 个相同乘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3)零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零.(4)(-a )n 与-a n 二者有什么区别及联系?(b a )n 与b n a 的意义相同吗? 2.情境导入:有一块蛋糕,一只小猴子第一天吃了一半,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第三天又吃了剩下的一半,这样继续下去,则第五天这只小猴子吃了这块蛋糕的 ( )A.125B.1-125C.124D.1-124 【解析】选A .因为小猴子第一天吃了12;第二天吃了(1-12)×12=14=122;第三天又吃了14×12=18=123;…;所以第五天这只小猴子吃了这块蛋糕的125.二、探究归纳探究点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思考:下面的式子含有哪几种运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30+5÷22×(-15)-1 要点归纳: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4.如有绝对值,先算绝对值.【典例剖析】 例1:教材P53【例3】师生活动:教师给学生两个完整的板书示范,边讲解边解释法则和运算顺序,让学生感受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法则,加深对有理数的运算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让学生养成运算每一步都说出依据的习惯.注意提示学生的易错点:①由于对乘方运算不熟练而出现的错误,如33=9,-42=(-4)2等;②运算顺序上的错误;③计算的熟练程度,有些学生常将自己计算出错归结为马虎、大意等,其实这是一个熟练程度的问题. 例2:计算:(-3)2×[-23+(-59) ].方法1:原式=9×(-119)=-11. 方法2:原式=9×(-23)+9×(-59)=-6+(-5)=-11.【解题反思】对比两种方法,感受运算律的应用.【针对性训练】P54练习探究点2:数字规律探究【典例剖析】例3:观察下面三行数:-2,4,-8,16,-32,64,…;①0,6,-6,18,-30,66,…;②-1,2,-4,8,-16,32,…③(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解题导引】1.观察①中各数与2存在什么关系?2.第②行的数字与第①行相同位置的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3.你能看出第③行与第①行相同位置的数字之间的关系吗?教师引导学生时注意观察方法要点:本题是以第①行为标准进行探讨的,因此应当先观察第①行的特征,如果不考虑符号的话,第①行的数都是2的正整数次幂,由此再进行下一步的讨论.【针对性训练】1.观察下列各式:1=21-11+2=22-11+2+22=23-1猜想:1+2+22+23+…+263=?若n 是正整数,那么1+2+22+…+2n =? 思考2:若a 为有理数,则a 2是什么数? 若(a +3)2+|b -2|=0.则a b +1= .三、检测反馈1.计算:(1)3×(-2)3-4×(-3)2+8.(2)(-1)10×22+(-2)3÷2.2.计算:(1)-32-(-2)2.(2)-14-16×[2-(-3)2]. (3)(-10)2+[(-4)2-(3+32)×2].(4)(-1)4-(1-0.5)×13×[2-(-2)2]. (5)-0.52+14-|-22-4|-(-112)3×49. (6)(-2)3-3×[(-4)2+2]-(-3)2÷(-2).(7)(-1)10×2+(-2)3÷4.(8)(-5)3-3×(-12)4. 四、本课小结1.复习乘方的有关概念;2.乘方运算的规律等;3.乘方与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五、布置作业P56习题2.3T3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关键要把握两点:第一,运算问题;第二,符号问题.如果这两点弄清楚了,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也就基本掌握了.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有优点,也有不足.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特对这节课做了以下反思总结: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是第三级运算;以及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给同学们几个混合运算,并提出:你能快速说出它的运算顺序吗?然后让学生在组内采取你答我评的方式,使学生既掌握了运算顺序,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再进行运算,比一比谁的计算更快更准确.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并且板演,让学生互阅互评,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5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难点应用:将乘方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和公式的运用。
举例解释:
-难点理解:解释为什么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偶数次幂是正数,通过图示或具体计算帮助学生理解。
-难点计算:对于复杂的乘方运算,如(-3)^4 ÷ (-3)^2,指导学生先处理指数的关系,再进行计算。
(3)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法则: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3)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4.有理数乘方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有理数乘方的学习,使学生在数的运算中增强对数的符号、大小、顺序的认识,提高数感。
2.发展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性质和计算法则,培养其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空间观念:借助有理数乘方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乘方在描述几何图形面积、体积等方面的作用,增强空间观念。
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方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有理数乘方的定义: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底数和指数的关系,明确乘方的意义。
-有理数乘方的性质:掌握正数、负数和0的乘方规律,以及指数对乘方结果的影响。
-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法则:熟练运用同底数幂相乘、相除的法则,以及幂的乘方法则。
七年级有理数乘方教案
七年级有理数乘方教案【篇一: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刘永洪一、内容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的一个内容,是小学生升入初中学习遇过的第一种新运算,且乘方运算的运用却贯穿初中数学学习的始终,可以说乘方运算在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
虽然它的意义与计算都比较简单,但学生学起来有很多地方易出错。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并向学生渗透细心的重要性,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重点:乘方的意义及用乘方的定义正确地进行乘方运算;难点:能准确无误地说出乘方中的底数以及进行乘方运算;教学关健:乘方的意义及幂的结果的符号确定的规律探索和运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进初中,在前面已学过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这四种运算在小学就已熟悉了,而乘方是到初中学的第一种全新的运算,因此本课引入时要让学生觉得本课内容虽是新知识但其实也很简单,只是旧知识的引伸得来的。
从思想方法上说,可以通过学生动脑动手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辩别、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通过实际有趣的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乘方运算。
(2)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例的讲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乘方义意义的引入及幂的符号法则的探索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观察分析的能力2、通过对乘方的运算及实际问题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有理数的乘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有理数乘方的概念;2.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计算过程中的符号运算与应用。
教学过程1. 有理数的乘法回顾复习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2. 有理数的乘方1.定义有理数的乘方,引入正整数指数、负整数指数、零指数的概念;2.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方法,包括同底数乘方、异底数乘方与化简、加减混合运算;3.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的解决1.通过有理数乘方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让学生看到有理数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让学生通过练习将有理数乘方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建议1.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计算方法与应用;2.强调符号运算: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符号运算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计算过程中的符号运算;3.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且富有趣味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程度和学习兴趣等;2.组织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掌握程度;3.布置作业,巩固学生掌握的有理数乘方计算方法与应用。
注意事项1.本节课的授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有理数乘方的应用;2.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尽量让学生在掌握简单计算方法后再进一步学习高级计算方法;3.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计算方法的符号运算与应用,需要协调学生的左右脑发展,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有理数的乘方》。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性质及运算法则,旨在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基本概念,理解乘方的性质,能够熟练运用乘方法则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性质。
2. 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方法则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法则。
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性质,熟练运用乘方法则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米,求它的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此类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称为乘方。
(2)讲解有理数乘方的性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计算(2)^3 + (3)^2 + 2^0。
引导学生按照乘方法则进行计算,解答过程中强调负数的奇数次幂为负数,偶数次幂为正数;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为1。
4.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计算(5)^4 (2)^2 + 3^0。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
有理数乘方的性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等。
乘方法则:负数的奇数次幂为负数,偶数次幂为正数;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为1。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计算下列各题:(1)(3)^5 (2)^3 + 4^2(2)5^0 (1)^4 + 2^3答案:(1)243 (8) + 16 = 229(2)1 1 + 8 = 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利息、折现等问题。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精选多篇)】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人教版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比拟、归纳、概括的才能,浸透转化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勇于探究的精神,并联络实际,加强理解,体会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法那么,进展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教材分析^p :本节内容从小学所学过的一个数的平方与立方出发,介绍了乘方的概念,容有关联的是后面“科学计数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等局部内容。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探究法、尝试指导法,充分表达学生主体地位;学法:学生观察考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板书设计:有理数的乘方底数a幂规律: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n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形式。
整个教学过程从考虑问题到问题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贯穿始终,中间围绕“自学-交流、更正-点拨、归纳”三个环节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考虑、交流归纳的才能。
缺乏之处:在练习的讲评上,应给学生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交流。
第二篇:第一章有理数乘方(2)教案第周第节§1.5.1有理数乘方〔2〕教案备课人:李冶学习目的: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的进展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猜测,推理的才能。
重点:能正确的进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灵敏的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单。
教学过程:一课前提问: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有理数的运算?2、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是什么?3、以下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应按照怎样的顺序运算?3+50÷22×〔-15〕-1二、新课探究: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展;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展;三、例题精析:例1 、计算:〔1〕2?(?3)34(3)15〔2〕(?2)3(3)[(?4)22]?(?3)2(2)例2、观察下面三行数:-2 ,4 ,-8,16,-32,64,…;0,6,-6,18,-30,66,…;-1 ,2,-4, 8,-16,3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之有理数的乘方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3、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4、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5、培养并提高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运算顺序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教学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看下面的故事:从前,有个“聪明的乞丐”他要到了一块面包.他想,天天要饭太辛苦,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学生交流讨论并计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那第十天他将吃到面包.2、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次后,就可以拉出32根面条?二、合作探究我们学过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知道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为a•a;我们还知道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a•a可简记为a2,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a•a•a可简记为a3,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接下来引入乘方的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 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当指数是1时,通常省略不写.三、新知应用1、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1)(−2.3)×(−2.3)×(−2.3)×(−2.3)×(−2.3)=.(−2.3)52)(−)×(−)×(−)×(−)=.(−)43)x•x•x•……•x(2008个)=.x20082、计算:1)(−3)42)(−)33)(−5)34)()2解答:1)(−3)4= (−3)×(−3)×(−3)×(−3) = 812) (−)3= (−)×(−)×(−) =−3)(−5)3= (−5)×(−5)×(−5) =−1254) ()2 =×=从上题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归纳: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3、思考:(−2)4和−24意义一样吗?为什么?4、混合运算:在2+32×(−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种运算.(三种,加、乘、乘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上面这个式子应该先算、再算、最后算.教师总结,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四、小结1、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有理数的乘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利用10的乘方,进行科学记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2、能力目标:会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表现出一丝不苟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教学过程:一、科学记数法用乘方的形式,有时可方便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较大的数,如:太阳的半径约696000千米富士山可能爆发,这将造成至少25000亿日元的损失光的速度大约是300000000米/秒;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6100000000.这样的大数,读、写都不方便,考虑到10的乘方有如下特点:102 = 100,103 = 1000,104 = 10000,…一般地,10的n次幂,在1的后面有n个0,这样就可用10的幂表示一些大数,如,6100000000=6.1×1000000000=6.1×109.[读作6.1乘10的9次方(幂)]象上面这样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也就是把一个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的绝对值<10的数,n的值等于整数部分的位数减1.二、例题例1、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1)1000000;(2)57000000;(3)123000000000解:(1)1000000 = 1×106(2)57000000 = 5.7×107(3)123000000000 = 1.23×101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首先要确定这个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注意:一个数的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如原数有6位整数,指数就是5.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非常大的数,同样也有非常小的数.本节课强调的是大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实际上非常小的数也同样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如本章引言中有1纳米=10-9米1,意思是1米是1纳米的10亿倍,也就是说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一.用表达式表示为1米=10-9纳米,或者1纳米=米=米.三、课堂练习1.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1)30060;(2)15400000;(3)123000.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1)2×105;(2)7.12×103;(3)8.5×106.3.已知长方形的长为7×105mm,宽为5×104mm,求长方形的面积.4.把199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写成1.99×10n-3的形式,求n的值.课堂练习答案1.(1)3.006×104;(2)1.54×107;(3)1.23×105.2.(1)100000;(2)7120;(3)8500000.3.3.5×1010mm.4.n的值为11.四、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纸折叠的过程,提问学生:“如果将这张纸折叠10次,它的厚度会是多少?”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感受到乘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利用问题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需要用到乘方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乘方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乘方的兴趣。
5.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采用了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探索乘方运算规律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乘方的运算律。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同时也容易注意力分散,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较难。因此,我决定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入乘方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乘方的意义。同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乘方运算的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乘方的运算方法,如a^n表示a连乘n次,引导学生掌握乘方的运算技巧。
3.乘方运算律的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方的运算律,如a^m * a^n = a^(m+n),让学生理解乘方运算的规律。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
人教版有理数乘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2. 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积,叫做有理数的乘方。
2. 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3)零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2.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的法则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法则。
2. 采用例题解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题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3.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有理数的乘法,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法的扩展。
2. 讲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3. 讲解有理数乘方的法则,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4. 举例解析,让学生通过实际例题应用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5. 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乘方的知识。
六、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七、教学内容:1.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1)同号有理数相乘,乘方结果为正;(2)异号有理数相乘,乘方结果为负;(3)零的乘方为零。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九、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
2. 采用例题解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题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
3.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课题:有理数的乘方课型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乘方第二课时,是包含乘方的有理数混合运算,是在学习有理数加减乘除及乘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理数的各运算的认识,同时起到复习全章的作用。
有理数混合运算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运算模型,在数式的计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好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基于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含有乘方的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学习者分析从知识储备方面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有理数加减乘除及乘方第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从学习经验来看,学生已经具备足够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尤其计算能力不怎么熟练,所以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真正的学懂学会。
从认知心理来看,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基于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熟悉有理数混合运算能力。
学习目标确定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利用有理数的乘方进行运算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能利用运算律的情况下灵活运用运算律,体会简便运算和提高计算能力.(2)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发展计算能力.(3)保持学习兴趣,养成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学习评价设计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优秀良好一般自评互评师评知识技能1、能够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应用知识技能一般2、能够进行有理数乘方的混合运算3、能够进行规律题的总结学习态度1、听讲状态积极、热情、主动,学习兴趣浓厚积极热情但欠主动,学习兴趣较浓态度不积极,兴趣一般2、回答问题情况3、学习目标明确,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过1、认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能发现问题,但解决问题能力2、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程 3、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题,表达能力强决问题 一般能 力 表 现1、初步的计算能力,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能够深刻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理解所学知识并简单运用对所学知识比较模糊2、善于质疑、善与反思、有创新意识3、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综合评价小组等级评价教师评价等级教师寄语: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引入教师活动1问题1 请计算下列式子: (1)2×(−3)3-4×(-3)+15;(2)(−2)3+(−3)×[(−4)2+2]−(−3)2÷(-2).追问 1 第一小题与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追问 2 那添加了乘方后,运算顺序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追问3 第二小题与第一小题有什么区别? 追问 4 那括号内的运算顺序应该是什么呢?追问 5 大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吗?学生活动1这两道小题里面含有乘方运算.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然后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活动意图说明:意图:仿照小学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自然引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明确一级运算、二级运算、三级运算的概念,先算高级运算,后算低级运算.预设:要先识别运算,然后一步一个运算的计算,学生容易把运算混合在一起。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案设计(附课堂小结和板书设计)
课题:《有 理 数 的 乘 方》第一课时(教案)授课教师: XXX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素质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难点:透彻理解乘方、幂、底数、指数这几个概念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学法指导上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来研究规律性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例题和练习,采取如下教法:1、用情景导入法让学生感受引入概念的必要性。
2、用讲授法讲清概念的形成过程,剖析概念的实质。
3、用讨论法激起学生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4、用练习法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小学,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有这样一种特殊加法,它的每个加数都相同,例如:3333+++,我们用一种新的运算——乘法,把它简单地表示为43⨯,3333+++的运算结果叫做“和”,当我们把它用乘法简单地表示为43⨯时,它的运算结果叫做“积”。
现在,在有理数计算中,也有这样一种特殊乘法,它的每个因数都相同,例如:3333⨯⨯⨯,怎样用一种新的运算来简单地表示?这种新运算的结果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通过实例,引出乘方的概念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 a ⋅,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 a a ⋅⋅a a ⋅简记作2a ,读作a 的二次方(或a 的平方);a a a ⋅⋅简记作3a ,读作a 的三次方(或a 的立方).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个naaa⋅⋅⋅...,记作n a,读作a的n次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1.5 有理数的乘方【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乘方;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 3. 掌握科学记数法.【要点梳理】一、有理数的乘方1.有理数的乘方:求n 个相同因数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记作n a ..2.符号确定①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②负数的奇次幂都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奇负偶正)【典型例题】【例1】 填空.(1)在10(3)-中,底数是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 在103-中,底数是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 它们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指数幂底数个(2)计算223⎛⎫-= ⎪⎝⎭___________; 223⎛⎫= ⎪⎝⎭_____________; 223-=___________; 223⎛⎫--= ⎪⎝⎭_________; 223⎛⎫-=⎪⎝⎭_____________;()223-=___________; 323⎛⎫-= ⎪⎝⎭ __________; 323-= _____________; 423⎛⎫-= ⎪⎝⎭__________; 【巩固】填空.(1) ()62--中指数为________,底数为________.62-中指数为______,底数为______.(2) 计算:34=_________ 42-=__________ ()42-=__________312⎛⎫-= ⎪⎝⎭________ ()52-=__________ ()20171-=___________ 225⎛⎫--= ⎪⎝⎭_________ ()21n -= _________ ()99421-÷-= _______ (3) 计算:()()()()899102015201620162017-⨯-⨯⨯-⨯-=_______________(4)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的绝对值,那么这个数是( ) A. 1- B. 0 C. 1 D. 1-,0,1二、有理数的运算 1. 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加减法属于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属于第三级运算.【例2】 计算下列各式.(1)()111160.1251234⎧⎫⎡⎤⎛⎫⎛⎫+--⨯-÷--⎨⎬ ⎪ ⎪⎢⎥⎝⎭⎝⎭⎣⎦⎩⎭(2)()()()()42371112322222⎡⎤⎛⎫-⨯-+----⨯-⨯- ⎪⎢⎥⎣⎦⎝⎭【巩固】计算下列各式.(1) ()23130.145⎛⎫--⨯- ⎪⎝⎭ (2)()31221110.251282⎛⎫⎛⎫-÷-+-⨯- ⎪ ⎪⎝⎭⎝⎭(3)22323243⎛⎫⎛⎫-⨯-⨯-- ⎪ ⎪ ⎪⎝⎭⎝⎭(4)()31221110.251282⎛⎫⎛⎫-÷-+-⨯- ⎪ ⎪⎝⎭⎝⎭(5)()()32017111 2.75241238⎛⎫+-⨯-+--- ⎪⎝⎭ (6) ()()3321120.12-+---(7) []224)3(2711--⨯-- (8) 322)52()54(10-⨯-÷-三、科学记数法1.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实数记为10n a ⨯的形式 (110a ≤<,n 为整数)※注意a 的取值范围 ※注意小于0的数的表示2. 精确数位一个数最后一个数字所表达的实际数位就是这个数的精确数位※注意科学记数法的精确数位判断 ※注意“3.60万,5.79亿”等的判断【例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870000000;(2)3000亿;(3)287.6-【巩固】据宁波市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本市常住人口760.57万人,其中760.57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7.605 7×105人 B .7.605 7×106人 C .7.605 7×107人 D . 0.760 57×107人【例4】把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转化成原数.(1)33.1410⨯; (2)71.73210-⨯; (3)61.39210⨯千米【例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把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198 (精确到0.001); (2)0.34082(精确到千分位); (3)64.49 (精确到个位);(4)53(精确到0.01);【巩固】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把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27.15万(精确到千位);(2)12 341 000(精确到万位).【例6】(1)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它们精确到哪一位. ①1.20 ②1.49亿; ③50.3010-⨯(2)去年某地区生产总值约为2958.85亿元,数据2958.85亿精确到( ).A. 百亿位B. 亿位C. 百万位D. 百分位【巩固】(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人口为1370536875人,将这个总人口数(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91.3710⨯B. 91.37110⨯C. 813.710⨯D. 100.13710⨯(2)测得某同学的身高约是1.66米,那么意味着他身高的精确值x 所在范围是___________. (3)近似数2.0的准确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学力检测1. 某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1490000000000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120.14910⨯元B. 121.4910⨯元C. 111.4910⨯D. 1214.910⨯2. 预计虚拟货币“比特币”将产生2000万个,2000万用科学记数法(保留2位小数)表示为( )A. 80.210⨯个B. 32.010⨯个C. 72.010⨯个D. 7210⨯个3在3222(1),(1),2,(3)----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的和等于( )A.5 B. 8 C. 5- D. 6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近似数1.60和近似数1.6的精确度一样 ②近似数6百和600精确度是相同的 ③2.46万精确到万位④317 500精确到千位可以表示为31.8万,也可表示为3.18×105⑤0.050 2精确到万分位⑥近似数8.4和0.8的精确度一样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5. 0.3989精确到百分位,约等于 ( ).A. 0.39B. 0.40C. 0.4D. 0.400 6.下列各近似数,精确到万位的是 ( ).A. 3500B. 4亿5千万C. 3.5×104D. 4×1047. 计算(1)()()2201735177815⎡⎤⎛⎫-⨯--⨯÷+- ⎪⎢⎥⎝⎭⎣⎦(2)()()()223213931520.25⎡⎤---÷----⨯-÷⎣⎦(3)()()2201735177815⎡⎤⎛⎫-⨯--⨯÷+- ⎪⎢⎥⎝⎭⎣⎦(4) ()()23711155639126⎡⎤⎛⎫--+⨯-÷-⎪⎢⎥⎝⎭⎣⎦(5) ()()2354124121522⎛⎫-÷-⨯-⨯-+ ⎪⎝⎭(6) 2017251(5)()|0.81|3-÷--+-⨯(7) ()()223201711124111252⎛⎫⎛⎫⨯-÷---⨯- ⎪ ⎪⎝⎭⎝⎭(8) ()()2231352404113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正确区分幂的底数与指数.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3.掌握含有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根很细的面条,你知道捏合几次后可以拉出128根细面条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主学习教材第41至44页,完成下列问题:1.求n个__相同因数的积__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2.在式子a n(n为正整数)中,__a__叫底数,__n__叫指数,__a n__叫幂.读作__a的n次方__或__a的n次幂__.3.在94中,底数是__9__,指数是__4__,读作__9的4次方__,或9的4次幂.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__5的一次方__.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4.负数的奇次幂是__负__数,负数的偶次幂是__正__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正__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__0__.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探究点一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活动一:例 1把下列乘法式子写成乘方的形式,然后指出其底数、指数并读出:(1)1×1×1×1×1×1×1=________; (2)3×3×3×3×3=________; (3)(-3)×(-3)×(-3)×(-3)×(-3)=________; (4)(-56)×(-56)×(-56)×(-56)×(-56)=________. 【展示点评】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读作a 的n 次方.【小组讨论】题(2)和(3)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负数和分数的乘方书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反思小结】负数和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要把底数(负数和分数)用括号括起来.【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探究点二 乘方的运算活动二:例2计算:(1)(-4)3; (2)(-2)4; (3)(-23)3. 从例2中,可以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规律是:当指数是________数时,负数的幂是________数;当指数是________数时,负数的幂是________数;【展示点评】(-4)3表示3个-4相乘,(-2)4表示4个-2相乘,(-23)3表示3个-23相乘,由此发现进行乘方运算,可以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乘方.【小组讨论】负数的奇次幂和偶次幂在结果的正负上有什么区别?正数的奇次幂和偶次幂在结果的正负上有区别吗?0的正整数次幂的结果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反思小结】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其依据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探究点三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活动三:例3 计算:(1)2×(-3)3-4×(-3)+15; (2)(-2)3+(-3)×[(-4)2+2]-(-3)2÷(-2).【展示点评】(1)先算乘方,后算乘法,最后算加减.(2)先乘方,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小组讨论】: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反思小结】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计算;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除遵守以上原则外,还需注意灵活使用运算律,使运算快捷、准确.【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乘方的意义. 2.有理数乘方的幂的符号规律. 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实际问题―→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乘方乘除加减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下列各式,说出它的底数和指数,并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 (1)(-1)10; (2)83; (3)-54; (4)m n .解:(1)-1是底数,10是指数,表示10个-1相乘(2)8是底数,3是指数,表示3个8相乘 (3)5是底数,4是指数,表示54的相反数(4)m 是底数,n 是指数,表示n 个m 相乘 2.下列算式的结果是正数的是( D ) A .-[-(-3)]2 B .-(-3)2 C .-54 D .-32×(-3)3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C ) A .4×4×4=3×4 B .53=35 C .(-3)(-3)(-3)(-3)=34 D .(-23)3=23×23×23 4.(-34)3=__-2764__;-32=__-9__; (-112)3=__-278__;-233=__-83__. 5.一根长1 m 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剪后剩下的绳子长度为( C ) A .(12)3 m B .(12)5 m C .(12)6 m D .(12)12 m 6.计算: (1)-18×16÷(-2)3; (2)-24+(3-7)2-2; (3)(-10)2+[(-4)2-(3+32)×2];(4)112×⎣⎢⎡⎦⎥⎤3×(-23)2-1+124×(-2)3. 解:(1)2 (2)-2 (3)92 (4)0 六、布置作业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第2课时 科学记数法教学目标1.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和特征,能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或小于-10的数.2.能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或小于-10的数.教学难点理解底数是10的指数的规律.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许多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如全世界人口大约是6100000000,光速大约是300000000 m/s,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km2等等,我们如何能简单明了表示它们呢?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44至45页,完成下列问题:1.把下面各数写成幂的形式,并观察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1)100=__102__;(2)1000=__103__;(3)10000=__104__;(4)100000=__105__.2.一个大于10的数都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的取值范围是__大于等于1且小于10的数__,n是__正整数__,用这种方法表示数叫做科学记数法.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时,整数的位数与10的指数的关系是__整数位数-1=指数__.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活动一:例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1000000; (2)57000000;(3)-123000000000. 【展示点评】科学记数法的关键是找出a 和n ,其中a 与原数符号相同,它是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后的结果,n 是比原数整数位数少1的正整数.【小组讨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有什么要求? 【反思小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要先看这个数的整数部分有几位,再写成a ×10n 或-a ×10n 的形式,确定a 时要注意它是只有一位整数的数,确定n 时,它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符号要注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关键是确定a 与10的指数n ,其中1≤a <10,n 为正整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探究点二 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活动二:例2 把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3.24×107=________,5×106=________,5.3×105=________,-8.7×104=________.【展示点评】本题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是一个互逆过程,如3.24×107在――→a ×10n 中,n =7原数有8位整数32400000. 【小组讨论】说一说把一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的方法.【反思小结】a ×10n 或-a ×10n 的原数的整数位数等于n +1,原数等于把a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n 位所得的数,若向右移动位数不够则用0补上,注意符号.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1.概念:科学记数法、底数、指数. 2.科学记数法的基本形式及要求. 3.把一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实际问题―→科学记数法―→实际运用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全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3740亿元,比2010年增长24.8%,创下历史新高.那么103740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D )A.1.0374×1010B.10.374×1012C.1.0374×1012 D.1.0374×1013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写出的数,原来分别是什么数?(1)1×106=__1000000__;(2)1.5×103=__1500__;(3)2.012×103=__2012__;(4)-1.324×106=__-1324000__.3.一个废旧电池能够污染60 L水,某市每年报废的电池有近100000000个,如果废旧电池不回收,一年报废的电池所污染的水大约有__6×109__L.(用科学记数法表示)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70000;(2)-868000;27(3)201200;(4)300万;(5)57000000;(6)-123000000000.解:(1)7×104(2)-8.68×105(3)2.012×105(4)3×106 (5)5.7×107(6)-1.23×10115.某小区要建一种房屋,每幢房屋大约需要12万块砖,而每块砖的体积约为1728 cm3,(1)建一幢房屋的砖的总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米?(2)如果一个小区要建造40幢这样的房屋,则建设用砖的总体积约为多少立方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解:(1)207.36 m3(2)8.2944×103 m3六、布置作业巩固目标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第3课时近似数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意义,给出一个近似数,能准确说出它的精确度.2.能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确定一个数的近似值,并体验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理解近似数的意义,能按精确度要求对一个数取近似数.教学难点能按精确度要求对一个数取近似数.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 km2,长江长为6300 km2,宇宙现在的年龄约为200亿年,圆周率3.14159,世界上有61亿人,地球储水总量为1.42×1018 m3.以上这些数有特点是什么?它们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45至46页,完成下列问题:1.用四舍五入法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1)0.058(精确到百分位)__0.06__;(2)5.699(精确到0.01)__5.70__.2.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__精确度__表示.3.误差越小,精确度越__高__,误差越大,精确度越__低__.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按要求取近似数活动一:例1 按括号中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8(精确到0.001);(2)304.35(精确到个位);(3)1.804(精确到0.1);(4)1.804(精确到0.01).0.016.有时【展示点评】以(1)为例,0.158――→精确到小数点后第3位从第4位的8进行“入”两个近似数的大小一样,但表示的意义却完全不一样,当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时,近似数末位数字0不能省略.【小组讨论】按要求取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反思小结】精确到哪一位,在四舍五入时看它的后一位;对较大的数取近似值,通过先将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再按要求取近似值.【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探究点二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活动二:例2 下列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1)0.0210;(2)523;(3)5.4万;(4)2.82×105.【展示点评】(1)小数点后有4位,精确到万分位;(2)个位;(5)5.4万即54000,4在千位上,故精确到千位.(2)2.82×105=282000,数字2在千位上,故精确到千位.【小组讨论】如何确定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数字后面有单位的和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如何确定其精确度?【反思小结】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必须看清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所在的数位,当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带有单位时,该数的最后一位整数即是该单位所表示的数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判断其精确度时要将该数写出原数后确定.【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确定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3.近似数在实际生活的运用.实际问题―→近似数―→实际运用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下面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1)1.32精确到__百分__位;(2)2000精确到__个__位;(3)1.53万精确到__百__位;(4)3.2×105精确到__万__位.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近似数3.20和近似数3.2相等B.近似数3.20和近似数3.2都精确到十分位C.近似数2千万和近似数2000万的精确度一样D.近似数32.0和近似数3.2的精确度一样3.近似数2.60所表示的精确值x的取值范围是( A )A.2.595≤x<2.605 B.2.50≤x<2.70C.2.595<x≤2.605 D.2.600<x≤2.6054.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按括号中的要求取近似数.(1)4.0056(精确到百分位);(2)9.23456(精确到0.0001);(3)5678999(精确到万位);(4)0.02076(精确到千分位).解:(1)4.01(2)9.2346(3)5.68×106(4)0.0215.某学生在进行体检时,量得身高约为1.60 m,他在登记时写成1.6 m,从近似数的意义上去理解,测量结果与登记数是否一致?为什么?解:不一致.因为近似数 1.60 m所表示的精确值x m的范围是1.595≤x<1.605,而近似数1.6 m所表示的精确值y m的范围是1.55≤y<1.65.六、布置作业巩固目标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