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新城市主义的起源与发展1991年秋天,美国记者费尔·朗顿(London)在《时代》(Tim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人的梦想》(The American Dream)的文章,文章提出了三大观点:1、当今的社会是人的社会还是汽车的社会2、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城市3、我们是否遗弃了我们居住地的过去民间团体委员会组成了名为“新城市者”的小组,开始对朗顿的观点予以实证,由此引发了覆盖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新城市主义思潮。
1993年10月,美国6位建筑师在佛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召开了第一届“新城市主义大会”(the Congress for the New Urbanism)。
与会代表有170多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发商。
标志着新城市主义思想经过多年孵化终于破壳而出,新城市主义组织的集结成型以及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正式来临。
什么是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领域内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
1、新城市主义并不“新”,而是对城市中心化的回归和提升。
2、新城市主义既是现代主义批判的产物,同时又集中了60—70年代各种建筑和城市研究的成果,如:混合利用、步行尺度、公共空间、密集社区等。
3、新城市主义的“新”的更大意义是媒体和众人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关注,对城市问题的关注,它的“新”表现在对过去优秀成果的集成。
4、新城市主义的基本理念针对现行政策法规和规划条例奉行功能分离、汽车占主导、忽视公共领域、漠视人文精神和自然环境的倾向,新城市主义强调:⊙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审视和解决问题⊙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步行生活的支持⊙公共价值重于私有价值⊙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新城市主义的核心思想解析——推行两种模式和把握三个尺度推行两种模式—TND、TOD1、TND(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传统邻里开发模式,偏重于社区邻里层面的规划设计,同时强调历史感。
新城市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新城市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新城市主义是一个关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思潮运动,于上世纪80年代初始于美国。
其目标是使城市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并创造宜居和休闲式的街区环境,密集有序地安排住房、工作和商业场所。
新城市主义还有助于推进恢复传统城市规划,如查尔斯顿市区、南卡罗来纳州和华盛顿的乔治敦所实施的规划。
这些区域对新城市主义者而言都很理想,因为每个区域都拥有一条方便步行的主要街道、一个中心公园、购物区和一个网格街道系统。
新城市主义的历史在19世纪初,美国城市发展往往采用紧凑、混合使用的形式,让人想起弗吉尼亚亚历山大老城区。
然而随着有轨电车和可负担的快速交通网路的发展,城市开始扩展并布设了有轨电车郊区。
后来汽车的发明进一步加速了这种中心城市的分散化,这种分散化后来导致了分散的土地使用和城市扩张。
新城市主义是对城市扩展的一个回应。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这些思想开始流传开来,在欧洲之后,美国的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也开始拿出计划为城市建模。
1991年,当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市的一个非营利组织——本地政府委员会邀请了几位建筑师(包括彼得·卡索普、迈克尔·科贝特、安德烈斯·杜安伊和伊丽莎白·普拉特·兹伊贝克等)到优诗美地国家公园开发一套设计规划原则,即针对着重于社区及其宜居性的土地使用规划之时,新城市主义发展得更加强大了。
这些原则以会议召开地优诗美地的阿瓦尼酒店命名,被称为《阿瓦尼原则》。
它包括15条社区规划原则、4条地区原则和4条实施原则。
然而每一条原则都包括过去和当前的一些观点,旨在使城市尽可能干净、适宜步行和宜居。
1991年底,在优诗美地会议上,这些原则被提交给地方民选官员。
此后不久,参与制定阿瓦尼原则的一些建筑师在1993年组成了新城市主义联盟(CNU)。
今天,CNU已经成为了新城市主义理念的首要推动者,并已拥有了超过3000个成员。
每年它都会在美国各地举行会议,以进一步推动新城市主义设计原则的实施。
新城市主义运动
1987 Allan Jacobs and Donald Appleyard, "Toward An Urban Design Manifesto," 1987 Remaking Cities Conference, Pittsburgh: 1988 Joel Garreau, Edge City. 1988 William H Whyte, City: Rediscovering the Center. 1988 First session on the new urbanism at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 annual convention. 1989 Berkeley Symposium -- André s Duany, Peter Calthorpe, Dan Solomon, Jonathan Rose and Christopher Alexander meet. 1989 James Holston, The Modernist City: An Anthropological Critique of Brasilia. 1989 Laguna West breaks ground near Sacramento, Calif. Design by Calthorpe Associates. 1989 Kentlands in Gaithersburg, Md., breaks ground. Design by DPZ for Joseph Alfandre. 1990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guidelines adopted by Sacramento County, California. 1991 Alex Krieger, William Lennertz; Towns and Town-Making Principles, afterword by Lé on Krier. 1991 he Ahwahnee Principles are written collaboratively by Judy and Michael Corbett, Peter Katz, Steve Weissman, Peter Calthorpe, André s Duany, Elizabeth Plater-Zyberk, Elizabeth Moule and Stefanos Polyzoides. 1991 LUTRAC (Land Use Transportation Air Quality Connection) study for 1000 Friends of Oregon.
城市建设之“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在中国的提出据课题组专家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北美地区城市面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思想,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的、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称之为“新城市主义”(NewUrban ism)。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有关房地产的命题,但实际上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人与社区———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否平衡时,就会发展这一问题,联系着城市发展观是否科学的大问题。
中国的城市社会并没有走过完全类似西方的“郊迁”往返的过程,但是,同样涌动着追求新城市、追求新生活的思潮。
房地产、建筑本体特质是什么,我们在与环境争空间时,是否能平衡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如何重视人居文化、打造优美的社区环境、完善的社区配套,使人们能享受到良好的空气、便捷的交通、繁华的商业、高雅的文化、优美的环境。
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人们借鉴西方城市发展的理念,从而扯起这面“新城市主义”的大旗。
城市建设中存在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思路的确立,我国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最好的发展时期。
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政府启动内需的政策,都加速了我国城市的建设发展。
但是这种快速发展必定会带来各种问题,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犯罪增加、水源短缺、污染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几乎在所有城市爆发出来。
(1)城市交通压力大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城市的空前发展伴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加重。
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海等城市中心区50%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平均车速下降到10km/h。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设计的城市以不规则的格网式道路为骨架,为减少车流量和增加社区的可步行性,社区内街道设计狭小,容许路边停车,沿街步行道平均宽度为1英尺,平均车行速度为15-20哩/小时。新城市主义把简朴自律和可居性强的特点注入其城市里,减少房屋周围的草地面积,停车场地面积控制到最小,并规定停车库不能露在沿街路面。这些社区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它有许多维持这种简朴自律的魅力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新城市主义不仅只在外观上反射新传统主义城镇之光,在氛围上也极力给予体现。设计上以人和环境为本,力求营造一个生活便捷、步行为主、俭朴、自律、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怡人的社区,重创二战前极受小城镇青睐的社区牢固的联结纽带。通过巧妙布局各种社会、文化、宗教场所、商店、公交中心、学校和城镇行政机构,为居民提供聚居场所;四通八达的步行道,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减少了对小汽车的依赖程度和相关开支;高效率的土地使用模式有助于保护开敞空间、减少空气污染;别具匠心的邻里特征和个性,避免景观像复制品似的到处出现。新城市主义成功地把多样性、社区感、俭朴性和人性尺度等传统价值标准与当今的现实生活环境结合起来。
街区,街道和建筑
(1)所有城市建筑和景观设计的最基本任务是在物质上定义街道和公共空间,多种用途的地方。 (2)单独的建筑项目应该完美地与它的周围相连接,这比独特风格更重要。 (3)城市地方的复苏依赖于安全保卫。街道和建筑的设计应加强安全的环境,能牺牲开放性和方便使用性。作为但不 (4)在当代的大都市,开发必须要充分地适应机动车交通。它只能以尊重步行和公共空间形态的方式完成。 (5)街道和广场应该对步行者安全、舒适和有吸引力。合理的布局鼓励步行并使邻居相识和保卫他们的社区。 (6)建筑和景观设计应植根于当地的气候、地形、历史和建筑实践。 (7)市政建筑和公共集散地要求重要的地点以加强社区标志和民主文化。他们应得到与众不同的形式,因为它们对形成城市网络的作用与其他建筑和地点不同。 (8)所有建筑应该提供给它的居住者以清晰的地点、气候和时间感。 自然方式的采暖通风比机械系统有更高的资源效率。 (9)历史建筑、城区和景观的保护和更新兵保持城市社会的连续和演变。
新城市主义
城市触媒
城市触媒是“能够促使城市发生变化,并 能加快或改变城市发展建设速度的新元 素”,即通过某一特定触媒元素的介入, 引发某种“链式反应”,促成城市建设客观 条件的成熟,从而推动城市按照人们的 意志持续地、渐进地发展。
6.规划与管理模式的启示
2) 在邻里尺度,DPZ通过其实践形成了一套较 为成熟的管理法规 从1981年,滨海城,逐步形成一套标准设 计规划模式 《城镇和城市设计规划规则》 如:滨海城的设计法则包括5种规划法规: 管理规划;城镇规划;建筑规划;街 道的种类,景观规划
借鉴与启发
1、尽管有人批评这种做法过于严格,限 制了建筑师的充分发挥,但从另 一方面来说,它是城镇形态得以实 现的基础 2、我国在控制性详规对各地块的规 定性指标远远没有做到这个深度
郊区蔓延带来的问题
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公共建筑散置各处、 大都市地区边缘的农业用地和自然开敞 空间被吞噬、拉大了通勤距离和时间、 加大对小汽车交通方式的依赖、加剧能 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甚至导致城市与郊 区发展的失衡、城市税源减少和种族隔 离等。
核心
以区域性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 离为半径,设计从城镇中心到城镇边缘仅四 分之一英里或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取代汽车 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在这个半径范围内建 设中高密度住宅,提高社区居住密度,使每 英亩1个居住单元增加到6个单元;混合住 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 多种功能设施,以此有效地达成复合功能的 目的,从区域宏观的视角整合公共交通与土 地使用模式的关系。
6.规划与管理模式的启示
新 城 市 主 义
新城市主义与我们的规划思想深圳市高科技园区第五区占地56.6 公顷,规划人口约 3 万,其规模与位置足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城镇。
这使得我们在进行规化构思之初就自然地倾向于对我们几位设计人影响较深的“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以它做为我们规划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
“新城市主义”是近年来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城市设计流派,其代表作品美国佛州的小镇Seaside 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并引起世界范围的注意。
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我们在设计中的应用。
新城市主义也被称之为“新传统主义”(Neo-traditlonal)。
顾名思义,新城市主义做为对现代城市运动的非人性化问题的一种反省,企图从传统的欧美城镇的格局发掘出一些运用当今人们生活方式的形态。
它主张看重从生活的角度去设计城市,特别是那些温情、近人尺度的、给人以家和家乡概念的城市形象。
以下分几个层面分别予以简述:一、区域观念新城市主义兼顾整体和局部。
也就是说,城市主义以其多元化、步行街道的尺度、公共空间和围合的居民区的结构为出发点,力求在都会之中全面应用。
整个区域应当是在一个接近的城市设计原则指导下“设计”出来的。
城市就像一个邻里一样是由公共空间构架来,交通系统应支持人行系统,它应当是既多样化的又有等级上的差别。
城市主义(URBANlSM) 在城市之应用较为成熟,但在郊区的实践则少之又少,新城市主义就是将城市主义原则应用在城市的外围地区。
它应当适用于各种城市密度,包括体量和尺度。
空间的分级和联系也不应受土地使用的密度限制。
在郊外居住区运用城市主义的美学空间和城市文脉关系。
此外,新城市主义主张把城市、郊区和自然环境从社会的、经济的和生态的角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城市的设计应当象邻里一样去设计:它应有确切的边界;交通系统应当为步行者服务;公共空间应当是主要的而非次要的因素;公共和私人的领域应当有清晰的层次。
而人口构成和土地使用应当尽量多元化,比如低收入住宅与豪华型住宅的兼容,任何一个城市面对快速成长的要求的对策不外乎有以下几种:1) 试图限制总体的增长,如人口的增长。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私人轿车的普及和社区商业的郊区化等原因造成了美国城市蔓延的加倍。
为了解决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大城市边缘的农业用地减少,通勤时间和距离加大、能源消耗增多等诸多问题,“新城市主义”的规划思想应运而生。
新城市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彼得·卡尔索普指出“新城市主义”的价值在于为阻止城市蔓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1993年第一届城市规划大会,标志着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正式确立。
1996年在第四届新城市规划大会上形成了《新城市主义宪章》,此宪章完整的介绍了新城市主义的规划理念。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城市的发展以不破坏自然资源位基本原则,提倡构建街道网络系统,以步行的距离为出发点,规划各种活动空间,使自然环境和社区有效的结合,强调以人的尺度建设宜居的城市街区。
杜安尼和普雷特兹夫妇提出的“传统邻里开发模式(tnd)“和卡尔索普提出的”交通引导开发模式“(tod)是新城市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
这两种模式在美国有很多设计实践,并且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两者虽有不同,但是在实践当中的目的相同,都是通过紧凑的布局、多样化的空间、有效的资源利用,来共同建造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城市街区。
案例新城市主义
感谢观看
汇报人:
06
新城市主义的未来 发展
新城市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
全球城市化趋势 与挑战
新城市主义理念 与实践
跨国公司与新城 市主义合作案例
国际组织对新城 市主义的认可与 推广
新城市主义在更多城市的应用
城市规划与设计:新城市主义理念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注 重公共空间、步行友好、绿色建筑等方面。
社区建设
案例城市:新加坡 社区建设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居民需求 社区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公园、图书馆、医疗中心等 公共空间: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促进社区交流与互动
05
新城市主义对案例 城市的改变
交通状况改善
公共交通设施改善:新城市主义注重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提高公共交通 的便利性和效率,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改善交通状况。
新城市主义案例
单击此处添添加目录项标题
新城市主义案例背景 新城市主义对案例城市的 改变
新城市主义概述
新城市主义在案例城市的 应用
新城市主义的未来发展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新城市主义概述
新城市主义定义
定义:新城市主义 是一种城市规划和 设计理念,强调以 人为本、可持续发 展和社区参与
创新交通方式:新城市主义理念 提倡采用新型交通方式,如步行、 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减少私家 车的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 污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创新城市规划:新城市主义理念 在城市规划方面不断创新,采用 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
创新能源利用:新城市主义理念 注重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可 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降低碳排 放,保护环境。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陈渝摘要:新城市主义是美国90年代在规划与建筑界掀起的创造和复兴城镇社区,力图改变当时快速、低密度、蔓延式的郊区发展方式的运动。
本文主要介绍新城市主义产生背景,和来源,分析该思潮的核心、理念及其局限性。
关键字:新城市主义邻里紧凑“新城市主义”是指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在建筑和规划上的一种新思潮,它的设计思想和作品对当今美国新型社区的建立和城市肌理的重构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1]不仅美洲,大洋洲,欧洲,亚洲的许多国家的建筑师和规划设计师都在追随“新城市主义”的潮流。
[2]1.新城市主义的定义“New Urbanism”,国内已有的文献将其译为“新城市主义”,或“新都市主义”,又称“新传统主义”。
Urbanism,《美国传统词典》“双解”将其译为:城市居民文化或生活方式。
《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将Urbanism译为城市规划、都市建筑规划、都市生活方式,《英汉简明词典》将Urbanism 译为:都市生活、都市社会物质需求的研究、都市化。
但就词义来看,New Urbanism所要传达和造就的,是一种“都市型”的物质和生活形态。
[3]新城市主义的主要奠基人物Andres Duany和Elzabeth Plater-Zyberk夫妇这样描述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指的是对传统区域规划模式的复兴,以及将现有环境改造重修成完整城镇的一种城市规划方式。
即提倡创造和复兴多样化的、适宜步行的、混合使用的、紧凑型邻里、城镇和都市。
这样会创造一个精心设计的公共开放空间,恰好与郊区蔓延模式形成对比。
[4]2.新城市主义产生的的环境和背景2.1.郊区化的浪潮伴随着郊区化的白热化,美国渐渐的步入了“边缘城市”的概念。
二战后,美国就开始逐步进入了城市扩散的过程。
郊区化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1.1郊区化的阶段(1).居住郊区化在50-60年代形成了第一阶段的人口居住郊区化: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的环境急剧下降,人口膨胀、地价飞涨、伴随着挥之不去的工业污染,白人和中产阶级开始成批的从城里的公寓和连排住宅搬出,并搬入带私家花园的郊区独立别墅,引发了一股“郊迁的热潮”。
新城市主义
• 影响: • 当前,中国正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 新城建设、旧城更新等城市建设工程量巨 大。一方面,不仅要解决大规模的小城镇 的建设问题,也要面对大城市的无序蔓延 和郊区化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我 国资源短缺、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 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是当务 之急。
•
在这种前提下,虽然“新城市主义”是美国高 响。
• • 1.从自然生态系统容量的角度确定城市规模和等级体系
• 2 发展有机的公共快速交通系统,促进城市的紧凑发展
• 3 继承和发扬地方文化与历史传统,保持城市特色与发展活 • 4 在城市规划中坚持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原则
新城市主义
•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 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 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 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新城市 主义是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 • 这场运动始于1990年初。基于市郊不断蔓延、 社区日趋瓦解,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 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 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设计思想
• 新城市主义从区域、城市和社区三个层面对未来城市展开了丰富的构 想,其中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主义思想深深地贯彻在其设计思 想中。 • 其设计思想内涵和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
•
1.尊重自然——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2.尊重社会与个人——建设充满人情味的生态社区
•
•
3 保持“多样性”——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一、新城市主义的定义新城市主义是指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在建筑和规划上的一种新思潮,它的设计思想和作品对当今美国新型社区的建立和城市肌理的重构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新城市主义指的是对传统区域规划模式的复兴,以及将现有环境改造重修成完整城镇的一种城市规划方式。
即提倡创造和复兴多样化的、适宜步行的、混合使用的、紧凑型邻里、城镇和都市。
这样会创造一个精心设计的公共开放空间,恰好与郊区蔓延模式形成对比。
二、新城市主义的主要主张1.限制城市边界,建设紧凑型城市新城市主义认为,限定城市规模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生态环境,它主张城镇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边界,这一边界是由自然环境容量所限定的,人们不能模糊和消除这一边界的存在。
从生态学角度看,实际上是承认城市发展以及城市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是有极限的,亦即城市的发展存在着生态极限。
新城市主义坚持城市要紧凑发展的原则。
它批判了美国“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郊区化模式,主张应该有限制地使用小汽车。
新城市主义认为城市应该拥有多种交通运转系统:不仅要有大运量的、快速的、节约能源消耗的公共交通系统,而且更要有无须消耗能源的、宜人的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等,以满足人和社会的多种需求。
并且各交通系统之间必须要有便捷的衔接和转换,共同构成有机的、便捷的交通网络,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运转。
2.以人为本,建设充满人情味的新社区新城市主义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手法,表示了对社会和个人的充分关心。
这一点在它所倡导的“社区”设计理念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邻里、分区和走廊是“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
他们所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和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有机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
同时,新城市主义认为邻里、分区和走廊也是大都会地区的发展和再发展的基本元素,这三者的有机组合共同形成了市民认可的、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充满人情味的生态社区,并且促使居民形成对保持社区活力、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所必需的责任感。
新城市主义八大主张
新城市主义的八大主张主张之一:限制城市边界,建设紧凑型城市新城市主义认为,限定城市规模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生态环境,它主张城镇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这一边界是由自然环境容量所限定的,人们不能模糊和消除这一边界的存在。
从生态学角度看,实际上是承认城市发展以及城市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是有极限的,亦即城市的发展存在着生态极限。
新城市主义坚持城市要紧凑发展的原则。
它批判了美国“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郊区化模式,主张应该有限制地使用小汽车。
新城市主义认为城市应该拥有多种交通运转系统:不仅要有大运量的、快速的、节约能源消耗的公共交通系统,而且更要有无须消耗能源的、宜人的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等,以满足人和社会的多种需求。
并且各交通系统之间必须要有便捷的衔接和转换,共同构成有机的、便捷的交通网络,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运转。
主张之二:继承传统,复兴传统开发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新城市运动被称为“新传统主义开发”。
然而,这个词语并不恰当。
新城市主义的倡导者认为:各种类型的建筑风格、城镇规划和社区密度都能够整合成一流的新城市主义社区。
因此,新城市主义开发并不完全是“新传统主义开发”,它一方面从以前的规划建设中寻找灵感,另一方面着眼于人们的现代生活,如果完全是传统主义的开发,那么新城市主义就是一种倒退。
新城市主义并不仅仅是一种复兴,它还必须面对现代社会中的实际情况:汽车,“大盒子”般的商店,这些还只是实际情况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提倡回归社区,不是让我们拒绝现代生活的种种便利,而是让我们更好地利用新技术,现在人们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办公就是应该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继续发扬光大的。
主张之三:以人为本,建设充满人情味的新社区新城市主义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手法,表示了对社会和个人的充分关心。
这一点在它所倡导的“社区”设计理念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邻里、分区和走廊是“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
美国新城市主义
美国新城市主义美国新城市主义(New Urbansism)首先是由于城市中心区过于密集和环境恶化产生的。
美国城市不仅是工业化初期遗留的问题,更多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急剧膨胀的现代主义城市。
美国没有中世纪老城的束缚,所有大城市便迅速建成一批“国际式”的高层建筑。
60年代以后,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和简·雅各布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掀起了对现代主义城市的批判,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推崇功能分区的同时,消灭了高密度、小尺度街坊和开放空间的混合使用,从而破坏了城市的多样性。
而功能纯化的地区如中心商业区、市郊住宅区和文化密集区,实际都是机能不良的地区。
挽救现代城市的首要措施是必须认识到城市的多样性与传统空间的混合利用之间的相互支持。
新城市主义的另一个对立面是美国在大都会衰落过程中产生的郊区化住宅,这些住宅都是一些低密度的独户住宅,他们沿着树枝状道路蔓延开去,极其浪费土地,并且没有公共交往空间,缺乏人情味。
新城市主义是人类对于城市的一种新梦想,其理论来源仍旧是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新城市主义的奠基人是安德雷斯·杜安伊(Andres Duany)与伊莉莎白·普拉特(Elizabeth Plater-Zyberk)夫妇。
两人常一起发表作品简称DPZ.新城市主义最引人注目的理论就是传统邻里区开发(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简称TND)和注重使用公交的邻里区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nment简称TOD)。
虽然设计中侧重有所不同,但出发点是一致的,即建立公共中心形成以步行距离为尺度的居住社区。
TND模式的重点在城市设计:社区规模是半径约400米(即5分钟的步行距离),街道间距是70-100米,邻里内有多类型的住宅和居民土地使用多样化;公建布置在人流集散地;住房的后巷作为邻里间社交活动的场所,是设计的重点之一。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思想的产生(思想基础)
对现代主义规划思想的修正
– 简.雅各布 – 威廉.怀特
以往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理论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的代表人物
彼得.卡尔索谱(Peter Calthorpe) 安杜勒斯.杜安尼(Andres Duany) 伊丽莎白.莫尔(Elizabeth Moule) 伊丽莎白.普拉特(Elizabeth Plater-Zyberk) 斯帝芬诺斯.波利佐迪斯(Stefanos Polyzoides) 丹尼尔.所罗门(Daniel Solomon)
新城市主义的启示
设计方法论的启示
–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 – 避免城市规划中的合成谬误
设计原则的启示
新城市主义的检验标准
关于新城序蔓延 – 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背离(国民 经济评价的要素不全面) 新城市主义 – 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统一 合成谬误
关于新城市主义的讨论评说
——对“新”的评说
新城市主义的区域规划构想似乎与一百年前霍华 德的“花园城市”构想颇为相象;其邻里社区的 格局与空间氛围,则与二战之前的传统小镇相仿; 而Seaside等新城市主义社区中那种古典的对称轴 线、街道对景、后现代殖民式的建筑风格,令人 难免会联想起法国宫殿、欧洲老城的建筑风貌; 尊重与保护环境的观点,也不是新城市主义的发 明首创。 如把目光转向那些早已存在的、历经时间考验而 生命力依旧的东西,去探究蕴藏在其中的持久不 变的特质。
新城市主义的主要实践活动
新城市主义的主要实践活动
新城市主义的主要实践活动
新城市主义的主要实践活动
新城市主义的主要实践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城市主义宪章的产生
1993 年10 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亚历山大市, 第一届“新城市主义代表大会”(the Congress for the New Urbanism(CNU))召开。这次大会标 志着新城市主义思想经过多年孵化而终于破壳。 1996年在第四届新城市主义代表大会上, 到会的 266名委员共同签署了大会的纲领性文件:《新城 市主义宪章》(The Charter of the New Urbanism),成为新城市主义的宣言与指南。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把包括区域设计、城市设计、 建筑和景观设计在内的形体设计,看作是决定社 区未来的一个关键因素。新城市主义承认经济、 社会和政治问题是未来社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但 新城市主义提倡把注意力放在设计上。新城市主 义相信当政府的政策规定和金钱不能单独解决问 题时,形体设计能起关键作用试图让传统的城市 景观、多样性、街头生活、人的尺度重返21世纪 的郊区解决传统城市的精华与当代社会建制和技 术之间的矛盾更新传统城市观,使之适应现代生 活方式和日益复杂的经济
新城市主义思想的产生(物质现状)
郊区化
–二战结束时,在美国有大批复员军人回家,大城 市人口拥挤、犯罪率高,城市不能提供太多的住 房。此时,汽车的大批生产和贷款解决了美国人 的车的费用。联邦及各州由于战略等原因而对 高速公路的投资,偏远的郊区和小城镇可以与现 有的工作中心相连通, 它们为城市地区的劳动 者提供了低价土地和可以买得起的住房,零售业、 服务业、娱乐业和城市化的需求由于住房的需 求而成比例的带动了
亲朋好友之间的空间距离加大,打破了以前的空间联系纽带、邻里关 系恶化。
新城市主义思想的产生(思想基础)
对现代主义规划思想的修正
–简.雅各布 –威廉.怀特
以往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理论
城市主义
——新
新城市主义的代表人物
彼得.卡尔索谱(Peter Calthorpe) 安杜勒斯.杜安尼(Andres Duany) 伊丽莎白.莫尔(Elizabeth Moule) 伊丽莎白.普拉特(Elizabeth PlaterZyberk) 斯帝芬诺斯.波利佐迪斯(Stefanos Polyzoides) 丹尼尔.所罗门(Daniel Solomon)
新城市主义宪章的基本内容
导言 前言(新城市主义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情况) 新城市主义的“新”
– 整体考虑综合解决、新的设计概念、规划和实践、组织
正文(27节)
– 区域:大都会、城市和城镇(1~9) – 邻里、街区与廊道(10~18) – 街快、街道和建筑(19~27)
后记(新城市主义将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修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新城市主义思想的产生(物质现状)
1993年J.康斯特勒在《无地的地理学》中,指出美国城市 蔓延(松散而不受节制的城市发展模式造成城市沿高速公 路无序向外蔓延)的恶果,并由此引发了的环境问题和社会 问题。 –增长危机
高成本、低效率 生态环境不可持续
–非都市化
内城衰退 城市结构瓦解 侵蚀社会生活 – 离散化
新城市主义的关键词
Main Street
–是大多数美国城市中心区主要干道的名 称,代表历史的、温情的、具有人情味 的新城市主义规划模式
Highway66
–贯穿美国东西的主要干道,代表当年由 东向西推动形成的城市扩张、蔓延精神, 是美国现代主义城市的代名词
新城市主义的关键词
多样性
–目标:创造一个在使用和人口构成上具有多样 性的社区
新城市主义的的主要思想
新城市主义认为,发生在大城市内城、郊区及自然环境中 的一系列困扰当今城市的社会问题,例如城市效率低下、 内城衰退、社会生活质量退化、日益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 贫富分化与种族隔离、环境恶化、农田与原野的消失、建 筑遗产损毁等,都是内在相互联系着的。这些问题的产生 固然有着更广阔复杂的背景因素,但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 归咎到二战之后几十年来郊区化无序蔓延这种增长方式, 而错误的政策及不合理的规划设计思维是导致无序蔓延的 症结所在。基于现代主义思想的现行政策法规和规划条例, 奉行功能分隔、汽车主导、忽视公共领域、漠视人文精神 和自然环境,必然会导致蔓延的后果以及上述种种问题的 出现,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革。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SUCCESS
THANK YOU
2020/2/3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 多样性、人性化尺度和高品质公共空间 – 新城市主义准则(环境保护、城市复兴、历史保护)
附记
–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新城市主义历史地位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一旦我们与昔日伟大的思想 家之间的联系纽带被割断,纵使我 们沉醉与哲学的冥思苦想中,也无 济于事。
——罗素
新城市主义 New-urbanism
主要内容
新城市主义思想的产生 新城市主义宪章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关键词 新城市主义的主要思想 新城市主义的主要实践活动 关于新城市主义的讨论评说 新城市主义的启示
–功能多样性 –形体多样性 –社会多样性 –自然多样性
新城市主义的关键词
人的尺度
–对人的简单愿望的反映 –经济:支持个体企业和地方企业运行的
尺度 –社区:以街区为中心和鼓励日常交流的
氛围 –建筑:
新城市主义的的主要思想
起源于建筑设计师群体,因而就决定了新 城市主义的视角与基本思维逻辑:分析社 会发展现实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城市决 策、规划、设计之间的联系,而后通过改 进城市决策、规划、设计去解决所存在的 问题。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