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PPT
合集下载
实验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件
![实验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4bded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9.png)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 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 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
是力________.
答案:(1)F′
(2)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代替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1)本实验用的弹簧 测力计示数的单位 为N,图中A的示数 为________N
(2)下列不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 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
静止在同一位置
(2)B
(3)实验中不能减小误差的措施是( )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 些 C.拉橡皮筋时,弹簧测力计、橡皮筋、 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 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答案: (3)B
例.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 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 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 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 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 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 线的方向.
例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 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 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
是力________.
答案:(1)F′
(2)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代替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1)本实验用的弹簧 测力计示数的单位 为N,图中A的示数 为________N
(2)下列不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 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
静止在同一位置
(2)B
(3)实验中不能减小误差的措施是( )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 些 C.拉橡皮筋时,弹簧测力计、橡皮筋、 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 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答案: (3)B
例.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 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 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 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 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 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 线的方向.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PT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f2f0dade80d4d8d05a4f7f.png)
(2)画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橡皮筋的拉力 F 与手的拉力 F 手的合力 F 合总 与重力 G 平衡,故 Fcos θ=G,两次实验中的 θ 角相同,故 Fa=Fb。
规律方法总结 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水平互钩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可选;若不 同,应另换或调校,直至相同为止。 (2)使用时,读数应尽量大些,但不能超出范围。 (3)被测力的方向应与轴线方向一致。 (4)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验证力的平 行四边 形定则 PPT【P PT实用 课件】
(3)用铅笔描下结点 O 的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 数,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
(4)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 置 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和细绳的方向。
(5)比较 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 F,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 范围内是否相等。
(2)因为钉子的位置已固定,为了继续进行实验,可改变重物的质量再次进 行验证。
【答案】 (1)b、c、d (2)见解析
例 3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 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 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 绳拉橡皮条。
例 1 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 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 O 点,以下操作正确 的是( )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 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 计的刻度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验证力的平 行四边 形定则 PPT【P PT实用 课件】
2015届一轮课件: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42张ppt)
![2015届一轮课件: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200552312b3169a551a406.png)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提 考 能 · 考 题 细 研
2. 实 验 中 的 两 个 细 绳 套 不 要 太 短 . 3. 在 同 一 次 实 验 中 , 使 橡 皮 条 拉 长 时 结 点 的 位 置 一 定 要 相同.
菜
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固 考 基 · 实 验 探 究
4. 用 两 只 弹 簧 测 力 计 钩 住 绳 套 互 成 角 度 地 拉 橡 皮 条 时 , 夹 角 不 宜 太 大 也 不 宜 太 小 , 在 6 0 ° ~1 0 0 ° 之间为宜.
菜
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固 考 基 · 实 验 探 究
实验步骤
2 (0 1 4 · 行 四 边 形 定 则 扬州中学检测 )某 同 学 在 做 “验 证 力 的 平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的 实 验 中 , 主 要 步 骤 是 :
提 考 能 · 考 题 细 研
A. 在 水 平 桌 面 上 放 一 块 方 木 板 , 在 方 木 板 上 铺 一 张 白 纸 , 用 图 钉 把 白 纸 钉 在 方 木 板 上 ; B. 用 图 钉 把 橡 皮 条 的 一 端 固 定 在 板 上 的 条 的 另 一 端 拴 上 两 条 细 绳 , 细 绳 的 另 一 端 系 着 绳 套 ; A 点,在橡皮
提 考 能 · 考 题 细 研
图 2- 5- 1
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固 考 基 · 实 验 探 究
3. 用 两 只 弹 簧 测 力 计 分 别 钩 住 细 绳 套 , 互 成 角 度 地 拉 橡 皮 条 , 使 橡 皮 条 伸 长 到 某 一 位 置 O.用 铅 笔 描 下 O点 的 位 置 和
提 考 能 · 考 题 细 研
2. 实 验 中 的 两 个 细 绳 套 不 要 太 短 . 3. 在 同 一 次 实 验 中 , 使 橡 皮 条 拉 长 时 结 点 的 位 置 一 定 要 相同.
菜
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固 考 基 · 实 验 探 究
4. 用 两 只 弹 簧 测 力 计 钩 住 绳 套 互 成 角 度 地 拉 橡 皮 条 时 , 夹 角 不 宜 太 大 也 不 宜 太 小 , 在 6 0 ° ~1 0 0 ° 之间为宜.
菜
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固 考 基 · 实 验 探 究
实验步骤
2 (0 1 4 · 行 四 边 形 定 则 扬州中学检测 )某 同 学 在 做 “验 证 力 的 平
明 考 向 · 两 级 集 训
”的 实 验 中 , 主 要 步 骤 是 :
提 考 能 · 考 题 细 研
A. 在 水 平 桌 面 上 放 一 块 方 木 板 , 在 方 木 板 上 铺 一 张 白 纸 , 用 图 钉 把 白 纸 钉 在 方 木 板 上 ; B. 用 图 钉 把 橡 皮 条 的 一 端 固 定 在 板 上 的 条 的 另 一 端 拴 上 两 条 细 绳 , 细 绳 的 另 一 端 系 着 绳 套 ; A 点,在橡皮
提 考 能 · 考 题 细 研
图 2- 5- 1
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固 考 基 · 实 验 探 究
3. 用 两 只 弹 簧 测 力 计 分 别 钩 住 细 绳 套 , 互 成 角 度 地 拉 橡 皮 条 , 使 橡 皮 条 伸 长 到 某 一 位 置 O.用 铅 笔 描 下 O点 的 位 置 和
【创新教程】2015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件 新人教版
![【创新教程】2015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93ae207375a417866f8fb7.png)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 生变化?答:________.(选填“变”或“不变”).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解析] (1)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到的是合力的理论值,即F; 直接测量得到的是合力的实际测量值,即 F′. (2)细绳的作用是对结点O施加不同方向的拉力F1、F2,换用橡皮 筋拉结果是一样的. (3)力的合成与分解使用的是等效替代法,B正确. [答案] (1)F F′ (2)不变 (3)B
实验典例突破
[例 1] “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线的结点,OB 和 OC 为 细绳.图乙所示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________是力 F1 和 F2 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 力 F1 和 F2 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过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图钉把橡皮 条的一端固定在 A 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一短绳,细绳的另一端 拴上两个细绳套. 2.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 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 数,用铅笔描下 O 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1 和 F2 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 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套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 F′的图示; F.比较 F′与 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 述 步 骤 中 : (1) 有 重 要 遗 漏 的 步 骤 的 序 号 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 (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件
![20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8b1e262e3f5727a4e96222.png)
1 N 的力,以 O 为作用点,在图 (a)中画出力 F1、F2 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 们的合力 F 合;
②F 合的大小为________N,F 合与拉力 F 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________. 若 F 合与拉力 F 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 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2018·内蒙古集宁一中月考)在“探究力的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首先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 套,在保证弹簧秤与木板平行的条件下,互成角度地拉长橡 皮条,使结点到达 O 点,用铅笔记下 O 点位置及两细绳的 方向,如图中的 OA、OB 方向,读出两弹簧秤的示数 FOA =2.7 N、FOB=3.3 N.
对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考查 1.数据处理 (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 O 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 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1 和 F2 的图示,并 以 F1 和 F2 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 过 O 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 F 的图示. (2)用刻度尺从 O 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 骤 4 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的图示. (3)比较 F 与 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 行四边形定则.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实验目的 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培养应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 F1、F2 与另外一个力 F′产生相同的效果, 看 F1、F2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 F 与 F′在实验误差 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
C.将图甲中钩码取下一个,并将细线用一光滑铁钉 B(可随 时固定)支开,在另一细线上挂上弹簧测力计,使两细线成 一定角度,拉弹簧测力计,如图乙所示,图中 α、β 可测定, 当ccooss αβ=34时,橡皮筋正好位于竖直方向且橡皮筋与细线结 点的位置与步骤 B 中结点的位置 O 重合,此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应为_____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 g=10 m/s2).
②F 合的大小为________N,F 合与拉力 F 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________. 若 F 合与拉力 F 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 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2018·内蒙古集宁一中月考)在“探究力的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首先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 套,在保证弹簧秤与木板平行的条件下,互成角度地拉长橡 皮条,使结点到达 O 点,用铅笔记下 O 点位置及两细绳的 方向,如图中的 OA、OB 方向,读出两弹簧秤的示数 FOA =2.7 N、FOB=3.3 N.
对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考查 1.数据处理 (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 O 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 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1 和 F2 的图示,并 以 F1 和 F2 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 过 O 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 F 的图示. (2)用刻度尺从 O 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 骤 4 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的图示. (3)比较 F 与 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 行四边形定则.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实验目的 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培养应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 F1、F2 与另外一个力 F′产生相同的效果, 看 F1、F2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 F 与 F′在实验误差 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
C.将图甲中钩码取下一个,并将细线用一光滑铁钉 B(可随 时固定)支开,在另一细线上挂上弹簧测力计,使两细线成 一定角度,拉弹簧测力计,如图乙所示,图中 α、β 可测定, 当ccooss αβ=34时,橡皮筋正好位于竖直方向且橡皮筋与细线结 点的位置与步骤 B 中结点的位置 O 重合,此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应为_____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 g=10 m/s2).
第2章_4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2章_4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https://img.taocdn.com/s3/m/fb1b0cef9b89680203d8258f.png)
(2009· 山东)请完成以下两小题. 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 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 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两条 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
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
图2-4-3
(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 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 .
(5)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 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 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 否相同. (6)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 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答案:(4)(3)(1)(2)(5)(6)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方法的拓 展和迁移
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 是 . (1)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 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2)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 样的位置. (3)记下两测力计读数,描出两细绳的方向.
(4)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用图钉固 定,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 连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 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连 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第二章
相互作用
4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正确操作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其中 的三个实验步骤如下: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用图钉固定, 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 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 下O点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
图2-4-3
(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 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 .
(5)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 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 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 否相同. (6)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 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答案:(4)(3)(1)(2)(5)(6)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方法的拓 展和迁移
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 是 . (1)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 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2)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 样的位置. (3)记下两测力计读数,描出两细绳的方向.
(4)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用图钉固 定,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 连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 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连 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第二章
相互作用
4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正确操作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其中 的三个实验步骤如下: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用图钉固定, 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 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 下O点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2-4实验(一)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4实验(一)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https://img.taocdn.com/s3/m/e33225785acfa1c7aa00cc81.png)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2章
第4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本实验最终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在误 差范围内有 F=kx,其中 F 为弹力,x 是弹簧伸长量,k 是 一个由弹簧决定的物理量.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2章
第4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注意拉力不要超过弹簧弹性限度.测 量弹簧长度时,不要用手拉弹簧,在弹簧自然竖直状态去 测量.
高考物理总复习
数据处理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 后,需用铅笔记录下 O 点的位置,记录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及对应的两个弹簧秤 的示数,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向两个方向拉橡皮条时,必须 保证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 O 点沿着两条细绳的方向画直线,并按一定的标度作出两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2章
第4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3.做出直线之后,要用初中学过的正比例函数(一次 函数)的知识写出直线所代表函数解析式,即写出 F=kx. 然后选定一组 F 和 x,从而确定 k 的值.但这个实验的重 点在于它的探索性,比例系数的精确度不是重点. 4.要认识系数 k 的物理意义,即在伸长量一定时 k 越 大弹力也越大,它反映了弹簧的“劲度”.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2章
第4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6.比较 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 F,在实 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7.改变两个分力 F1 和 F2 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 两次,比较每次的 F 与 F′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相等.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
第2章
第4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本实验最终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在误 差范围内有 F=kx,其中 F 为弹力,x 是弹簧伸长量,k 是 一个由弹簧决定的物理量.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2章
第4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注意拉力不要超过弹簧弹性限度.测 量弹簧长度时,不要用手拉弹簧,在弹簧自然竖直状态去 测量.
高考物理总复习
数据处理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 后,需用铅笔记录下 O 点的位置,记录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及对应的两个弹簧秤 的示数,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向两个方向拉橡皮条时,必须 保证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 O 点沿着两条细绳的方向画直线,并按一定的标度作出两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2章
第4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3.做出直线之后,要用初中学过的正比例函数(一次 函数)的知识写出直线所代表函数解析式,即写出 F=kx. 然后选定一组 F 和 x,从而确定 k 的值.但这个实验的重 点在于它的探索性,比例系数的精确度不是重点. 4.要认识系数 k 的物理意义,即在伸长量一定时 k 越 大弹力也越大,它反映了弹簧的“劲度”.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第2章
第4讲
高考物理总复习
6.比较 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 F,在实 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7.改变两个分力 F1 和 F2 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 两次,比较每次的 F 与 F′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相等.
人 教 实 验 版
必考内容
新课标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配套课件实验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新课标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配套课件实验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https://img.taocdn.com/s3/m/6c4f642e7375a417866f8f78.png)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人教版· 物理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 刻度尺,图钉几个,铅笔. 刻度尺,图钉几个,铅笔.
高三总复习图 所示,在桌上平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 .如图1所示 在桌上平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 所示, 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人教版· 物理
4.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 . 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 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 5.画力的图示时 , 应选定恰当的单位长度作为标度 ; 作力的合 . 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单位长度作为标度; 成图时,应尽量将图画得大一些, 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 成图时,应尽量将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 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合力. 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合力. 6.由作图法得到的 和实际测量得到的 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 .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际测量得到的 不可能完全符合, 和实际测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 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认为F与 符合即可 符合即可. 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认为 与F′符合即可.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人教版· 物理
题后反思 本实验的所有规定都是为了更有利于操作, 本实验的所有规定都是为了更有利于操作 , 有利于减小测量误 合力一定的前提下,一个力大小或方向的改变, 差 .合力一定的前提下,一个力大小或方向的改变 ,都可导致另一个 力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 夹角太大或太小、拉力太大或太小 、拉力 力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夹角太大或太小、拉力太大或太小、 与木板不平行均会带来较大误差. 与木板不平行均会带来较大误差.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相互作用——力-PPT标准课件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相互作用——力-PPT标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5847c0650e52ea551898f2.png)
解析:(1)以 F1、F2 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合力为 F=1×7 N=7 N。 (2)合力 F′与 F 的大小、方向略有偏差,如果此偏差仅由 F1 引 起,由图可知 F1 与 F′的夹角比 F1 与 F 的大,故 F1 的大小比 真实值偏大。 答案:7 大
考点三 实验创新考查
[解析] (1)对 O 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OA、OB、 OC 分别表示 FTOA、FTOB、FTOC 的大小,由于三个共 点力处于平衡,所以 FTOA、FTOB 的合力大小等于 FTOC, 且 FTOC<FTOA+FTOB,即|FTOA-FTOB|<FTOC<FTOA+ FTOB,故 B、C、D 能完成实验。
6.比较力 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 F 在大小和方向 上是否相同。
7.改变两个力 F1 和 F2 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误差分析
1.使用中,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和外壳之间、指针和外壳之间或弹 簧测力计的外壳和白纸之间有摩擦力存在会引起系统误差。
2.两次测量拉力时,橡皮条的结点不可能做到完全拉到同一点 从而会造成偶然误差。
伸长量x/(×10-2 m) 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
用作图法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________N/m。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 _______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 2.50 N, 请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F 合。
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 O 点沿两个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 的标度作出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1 和 F2 的图示,并以 F1 和 F2 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 O 点画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 F 的图示,如图乙所示。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PT精品课件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0dd82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9.png)
长到O点,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1;放回橡 皮条,再将弹簧秤连接到另一根细线,再
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再伸长到O 点,读出秤的示数F2。
C. 用弹簧秤连接一条细线拉橡皮条, 使它的一端伸长到O点,读出F1;再换用 另一细线与弹簧秤连接橡皮条,使它的一
端仍然伸长到O点,读出F2。
D. 把两根细线中的一条细线与弹簧 秤连接,然后同时拉这两天细线,使橡皮 条的一端伸长到O点,记下两细线的方向 及秤的示数F1;放回橡皮条后,将弹簧秤 连接到另一根细线上,再同时拉这两条细 线,使橡皮条一端伸长到O点,并使两条 细线位于记录下来的方向上,读出弹簧秤 的读数F2。
龙门万佛洞正壁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北 朝的贾思勰(xi6),是我 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龙门 摩崖 三佛 龛全 景
云岗石窟第20窟露坐大佛
《洛 神赋 图》 卷
承上启下的文学
三国两晋时文学 成就综述
(点击)
嵇康
玄学的代 表人物, “竹林七 贤”之一
祖冲之
他最突出的贡献,是 继刘徽的成就之后,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 周率的数值,精确地 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 第七位数字,也就是 在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这 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
[变式练习]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 序排列应是__________。
(1)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 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 力F。
(2)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 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3)记下两测力计读数,描出两细绳 的方向。
(4)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 纸,用图钉固定,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 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条的 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 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 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再伸长到O 点,读出秤的示数F2。
C. 用弹簧秤连接一条细线拉橡皮条, 使它的一端伸长到O点,读出F1;再换用 另一细线与弹簧秤连接橡皮条,使它的一
端仍然伸长到O点,读出F2。
D. 把两根细线中的一条细线与弹簧 秤连接,然后同时拉这两天细线,使橡皮 条的一端伸长到O点,记下两细线的方向 及秤的示数F1;放回橡皮条后,将弹簧秤 连接到另一根细线上,再同时拉这两条细 线,使橡皮条一端伸长到O点,并使两条 细线位于记录下来的方向上,读出弹簧秤 的读数F2。
龙门万佛洞正壁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北 朝的贾思勰(xi6),是我 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龙门 摩崖 三佛 龛全 景
云岗石窟第20窟露坐大佛
《洛 神赋 图》 卷
承上启下的文学
三国两晋时文学 成就综述
(点击)
嵇康
玄学的代 表人物, “竹林七 贤”之一
祖冲之
他最突出的贡献,是 继刘徽的成就之后,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 周率的数值,精确地 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 第七位数字,也就是 在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这 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
[变式练习]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 序排列应是__________。
(1)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 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 力F。
(2)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 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3)记下两测力计读数,描出两细绳 的方向。
(4)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 纸,用图钉固定,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 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条的 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 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 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完整(22张)ppt课件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完整(22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686903551810a6f424864a.png)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在具体实验时,两分力间夹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以 60°~120°之 间为宜.
5.读数时应正视、平视刻度. 6.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读数应尽量大些,但不能超出它的测量范围.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实验探究 1 实验原理的理解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用图钉把白纸固定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 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
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
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图乙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 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 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答: (4)在以上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 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 答: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1)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即以 F1、F2 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就表示合力 F.(标上箭头表明方向)
(2)两分力可以同时大于合力,故 A 正确;结点受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其中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橡皮筋拉力等大、反向,是一 对平衡力,而橡皮筋的拉力不是合力,故 B 错;只有保证结点在同一位置才能 说明作用效果相同,故 C 对;在此实验中,若两个分力的大小变化而方向都不 变,则合力必定变化,故 D 错.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三、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 度尺、图钉(若干)、铅笔.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件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98ad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6.png)
减小误差的方法
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操作等方式减小 误差。
实验结果和结论
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理论预测,可以分析力的平行四边形定 则是否成立。
得出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那么可以认为力的平行四边 形定则成立。如果不一致,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实验过程或 重新审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定则验证的实验过程
用量角器测量两个分力之间的 夹角。
02
计算合力
01
测量角度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计比较实验测量得到的合力与计算得到的合力是否一致。
结论
如果实验测量得到的合力与计算得到的合力一致,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了验证。
05
实验总结和展望
数据收集和处理
收集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准确地记录各个方向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使用测力 计和角度测量仪来获取这些数据。
处理数据
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将数据转化为图表或表格,以便更好地分 析和解释。
误差分析和减小方法
识别误差来源
误差可能来源于测力计的精度、角度测量仪的误差、实验操作中的随机误差等。
固定木板
将木板固定在桌子上,用 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木板上 。
画坐标轴
在白纸上画出坐标轴,并 标出原点O。
定则验证的实验过程
03
固定分力
施加分力
记录数据
将细线一端固定在坐标轴上的O点,另一 端分别与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
分别在两个弹簧测力计上施加不同大小和 方向的力,使橡皮筋产生形变。
记录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橡皮筋 的形变量。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指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 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
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操作等方式减小 误差。
实验结果和结论
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理论预测,可以分析力的平行四边形定 则是否成立。
得出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那么可以认为力的平行四边 形定则成立。如果不一致,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实验过程或 重新审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定则验证的实验过程
用量角器测量两个分力之间的 夹角。
02
计算合力
01
测量角度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计比较实验测量得到的合力与计算得到的合力是否一致。
结论
如果实验测量得到的合力与计算得到的合力一致,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了验证。
05
实验总结和展望
数据收集和处理
收集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准确地记录各个方向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使用测力 计和角度测量仪来获取这些数据。
处理数据
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将数据转化为图表或表格,以便更好地分 析和解释。
误差分析和减小方法
识别误差来源
误差可能来源于测力计的精度、角度测量仪的误差、实验操作中的随机误差等。
固定木板
将木板固定在桌子上,用 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木板上 。
画坐标轴
在白纸上画出坐标轴,并 标出原点O。
定则验证的实验过程
03
固定分力
施加分力
记录数据
将细线一端固定在坐标轴上的O点,另一 端分别与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
分别在两个弹簧测力计上施加不同大小和 方向的力,使橡皮筋产生形变。
记录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橡皮筋 的形变量。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指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 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验证力 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 若用F表示两个分力F1、F2的合力,用F′表示F1和F2 的等效力,则可以判断________(选填“甲”或 “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尊重事实的.
解析:由题设可知,F为F1和F2的合力,通过平行四边 形定则所得,而F′是F1和F2的等效力,即用一只弹簧 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的拉力,显然F′的方向应在细线的 方向上,因甲同学F′的方向与细绳在同一直线上,故 甲同学是尊重事实的. 答案:甲 本题解答的重点在F′的方向的确定上.两位同学的实 验结果都有误差,这是正常的,但乙同学很明显在F′ 的方向的确定上违背了实验的要求,作图是错误的.
(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 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验中,结点O受三个 拉力处于静止状态,三力彼此平衡,任意两个力 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只要以两橡皮筋的伸 长量代表两个拉力的大小,沿OA、OB方向为邻边 作平行四边形,只要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悬 挂重物的橡皮筋在一条直线上,与表示其拉力的 线段相等,即验证了平行四边形定则,故实验要
(3)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 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4)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两 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A E O
F1 示数
F2 示数
(5)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着两条细绳的方 向画直线,按着一定的标度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感谢您的聆听!
【解题指导】实验中要记录橡皮条拉伸后O点的位置、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及力的方向. 答案: (1)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一根、铅笔一支 (2) O点位置 细绳所指方向 相应弹簧测力计读数 同一位置O点 弹簧测力计读数
3.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 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 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 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 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 上,另一端与第二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 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
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先用两 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 皮条,两次须使橡皮条的结点达到同一位置,这样 做是为了( BC ) A.便于测量力的大小 B.使两个分力和它的合力产生相同的效果 C.使两个分力和它的合力有相同的作用点 D.便于画出分力与合力的方向
2.(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 需要的器材有:方木板、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 板、刻度尺、图钉几个,还需要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做上述实验时,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 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结两个 细绳套,通过细绳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测力计拉 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记下: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然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 _______,再记下______.
【交流与思考】
1.实验时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和单个弹簧测力 计测量的实际合力F′忘记标注而造成错乱,你如 何加以区分? 提示:由弹簧测力计测量合力时必须使橡皮筋伸直, 所以与AO共线的合力表示由单个测力计测量得 到的实际合力F′,不共线的合力表示由作图法得 到的合力F.
2.如何设计实验探究两力合力随角度的变化规律? 如何观察合力的变化规律? 提示:保持两力的大小不变,改变两力之间的夹 角,使两力的合力发生变化,可以通过观察结点的 位置变化,判断合力大小的变化情况,结点离固定 点越远,说明两力的合力越大.
解析: (1)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4.0N和2.5N. (2)作出合力如下图所示.
1.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 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 以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
2.力的合成: 作出力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 和F2 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 相同,若相同,则说明互成角度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 行四边形定则。
(4)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 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 铅笔画一个点,取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 连一直线确定力的方向. (5)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 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 一些. (6)两拉力F1和F2夹角不宜过小。
o F1
F2
F
(6)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 点拉到同样位置O。读出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 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E O
F1 F2
F/
F
F/
(7)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的大小和 方向,看它们是否相等。
o
F1 F2
F
F/
F/是理论值, F是实验值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理论值和实验值大小相等方向相 同。验证了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正确性。
【典例2】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 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 0.1 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 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 如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
(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 _____N和______N. (2)在下图所示的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 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
【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 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 个)、细芯铅笔.
【实验步骤】
(1)在桌上平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 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 橡皮条的另一端栓上两条细绳套。
A E
注意:请设计好伸长结点的位置,以便作图。
实验过程展示
【误差分析】
1.用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测力 计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两个测力计的水平分力 的实际合力比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小. 2.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测力计的方向画得不准,造 成作图的误差.
3.两个分力的起始夹角α太大,如大于120°,再重 做两次实验,为保证结点O位置不变(即保证合力不 变),则α变化范围不大,因而测力计示数变化不显 著,读数误差大. 4.作图比例不恰当造成作图误差.
【解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 作图,即以F1、F2为两邻边作平行 四边形,对角线就表示合力F. (标上箭头表明方向) (2)合力F为底、高分别为3 N、 2 N的三角形的斜边的长,故
F 3 2 2 2N 1 3 N 答案:(1)图见解析 (2) 1 3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 却能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物理量其中体积、质量、 时间、长度的运算所遵循的是代数的加减法则,为 什么力的合成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呢?这种运算法 则是否正确呢?
有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1.合力的大小只在分力夹角为锐角时遵循平行四边 形法则。 2.夹角为直角时,用勾股定理计算,不遵循平行四 边形法则。 同学们,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说说你的猜想。
【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 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水平对拉过程中,读 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或调校, 直至相同为止.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读数应尽量大些, 但不能超出它的测量范围.
(3)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否 则应校正零位(无法校正的要记录下零误差).还 需用钩码检查是否存在示值误差,若存在,应加 以校正. (4)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 拉动时弹簧及挂钩不可与外壳相碰以避免产生摩 擦. (5)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2.规范实验操作 (1)不要直接以橡皮条端点为结点,可用一段细 绳连两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结点,应使结点小 些,以便准确地记录结点O的位置. (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的位 置一定要相同. (3)不要用老化的橡皮条,检查方法是用一个弹 簧测力计拉橡皮条,要反复做几次,使橡皮条拉 到相同的长度看弹簧测力计读数有无变化.
1.掌握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根据实验的要求,会对给定的实验步骤排序、 纠错。 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用作图法处理 问题的能力。(重点)
【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 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 以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 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 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相 同,则说明互成角度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 定则.
3.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的位置保持不变,这体 现了怎样的物理思想方法?若两次橡皮条的伸长 长度相同,能否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提示:每次实验保证结点位置保持不变,是为了使合 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 是物理学中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由于力不仅有大 小,还有方向,若两次橡皮条的伸长长度相同但结 点位置不同,说明两次效果不同,不满足合力与分 力的关系,不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测量橡皮筋的原长、悬挂重物后的长度,才能算出 橡皮筋受力后的伸长量,为了确定拉力的方向,每 次必须记录结点O的位置.因此必需的是b、c、d. (2)由于钉子位置固定,可改变的条件只能是所悬 挂的重物的质量. 答案:(1)b、c、d (2)所悬挂的重物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