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公开课

合集下载

高中选修课文大学节选教案

高中选修课文大学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领悟《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教学难点:1. 理解《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学》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二、讲授新课1. 介绍《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 作者:曾子-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内容: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2. 领悟《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 修身:个人修养,包括道德、品德、学识等方面。

- 齐家:家庭和睦,关爱家人,共同进步。

- 治国:国家治理,维护国家稳定,实现国家富强。

- 平天下:世界和平,人人平等,共同发展。

3. 分析《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 修身: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素质。

- 齐家:关注家庭和谐,传承优良家风。

- 治国:关注国家发展,为国家繁荣贡献力量。

- 平天下:倡导和平、平等、合作,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2.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大学》,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解。

- 撰写一篇关于《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的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领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大学》节选公开课PPT课件

《大学》节选公开课PPT课件
提倡个人修养和品德提升,追求高尚的道德境 界。
亲民
强调领导者对民众的关爱和责任,实现民本政 治。
止于至善
追求完美的道德境界和社会秩序,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影响
社会和谐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关系,对现代社会建设和谐社会
具有积极意义。
个人修养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道德 境界的提升,对现代社会培养高素 质人才具有启示作用。
《大学》对企业经营管理启示
倡导诚信经营
《大学》强调诚信是为人之本,也是企业经营之基。企业应该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遵守法律法规,诚信对 待消费者和合作伙伴。
注重人才培养
《大学》认为,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倡和谐管理
《大学》强调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企业应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加强员工之间 的沟通和协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逐句解读
要点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解读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 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要点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 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解读为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 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 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 修养自身的品性。
《大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
强调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 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 社会和谐发展。

《大学(节选)》公开课课件

《大学(节选)》公开课课件
《大学(节选)》公开 课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 • 《大学》的核心思想 • 《大学》的现代解读 • 《大学》的实践方法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大学》简介
01 儒家经典之一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与《中庸》、《论语 》、《孟子》并称为“四书”。
02 内容概述
《大学》主要讲述了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 的责任。
《大学》的未来发展与影响
学术研究
01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大学》的思想体系、历史地位和现代价
值。
社会应用
02
《大学》的思想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行为、价值观和组织管理。
跨文化交流
03
《大学》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促进国际文化
交流。
对个人的启示与建议
启示
理解《大学》的思想有助于培养个人品德、提高修养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实践和思考,增进对 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获取知识。
格物
致知
诚意
八条目
01 正心
端正心态,消除偏见和杂念。
02 修身
修养身心,提升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平。
03 齐家
管理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八条目
01
治国
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02
平天下
以天下为己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03
《大学》的现代解读
《大学》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如注 重品德修养、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等。
《大学》提倡的自我修养、自律和自我完善等品质,也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节选的教案

《大学》节选的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大学》节选中的主要内容,掌握其核心思想。

2.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大学》节选中的主要内容。

2. 《大学》的核心思想。

教学难点:1. 对《大学》中某些词语的理解。

2. 对《大学》核心思想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1. 朗读《大学》节选,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分析《大学》节选中的主要内容:a. 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观。

b. 强调“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c. 提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和途径。

3. 解释《大学》中的重点词语:a. “修身”:指个人修养,包括道德、品德、学问等方面。

b. “齐家”:指家庭和睦,子女孝顺,父母关爱。

c. “治国”:指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d. “平天下”:指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和谐。

4. 阐述《大学》的核心思想:a. 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个人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b. 提出“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关键,认为只有真诚、正直的心态才能实现个人修养。

c. 强调家庭和谐、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认为家庭和谐、国家治理是实现天下太平的基础。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大学》中的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个人修养,以及如何为家庭和国家做出贡献。

四、总结1. 总结《大学》节选的主要内容,强调其核心思想。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大学》中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搜集《大学》的相关资料,了解其作者、成书背景及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如何践行《大学》思想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大学》节选,让学生了解古代经典,提高文学素养。

《大学》节选pptPPT课件

《大学》节选pptPPT课件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举一反三
详细描述:这是《大学》中提出的学习的境界,表示通过学习一个知识点,能够触类旁通,掌握更多 相关的知识。
论为人处世
01 总结词
君子和而不同
02
详细描述
这是《大学》中提出的为人处 世的准则,表示有德行的人与 人相处应该和谐友善,但在原 则问题上要有自己的立场和主 张,不随波逐流。
提高自我修养
引导个人不断自我反省、 修正行为,提升自身修养 水平,成为更好的自己。
激发内在潜力
鼓励个人发掘自身潜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现个人价值。
对教育观念的转变
重视德育教育
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 观念,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才。
提倡人文教育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注重 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详细描述
这句话是《大学》中提出的对待学习的态度,表示学习要不断进取,不能满足于现状,同时也要时刻 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避免因为自满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详细描述
这是《大学》中提出的学习方法,强 调学习要广泛涉猎,深入探究,认真 思考,明辨是非,以达到全面、深入 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节选三:论儒家教育观
总结词
探讨了儒家教育观的理念和实践。
详细描述
该节选选取了《大学》中关于儒家教育观的论述,深入探讨了儒家教育观的理念和实践,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 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儒家教育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大学》节选的意义与影响
03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01

大学节选教案公开课教案

大学节选教案公开课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大学》节选教学目标:1. 理解《大学》节选中的核心思想,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2. 培养学生对儒家经典文化的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从经典中汲取智慧。

教学重点:1. 理解《大学》节选中的核心思想。

2.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大学》节选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将《大学》中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学》节选文本、教学PPT、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大学》节选文本,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PPT展示《大学》的背景介绍,激发学生对儒家经典文化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大学》?它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大学》节选文本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2. 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如“明德”、“正心”、“诚意”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社会?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大学》全文,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大学》节选文本的理解程度。

2. 提问:你从《大学》中获得了哪些启示?二、深入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学》节选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个与《大学》思想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儒家思想的论文。

《大学》节选教案实录及反思

《大学》节选教案实录及反思

《大学》节选教案实录及反思《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大学》节选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节选教案一、导入新课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于20xx年9月27日至29日在孔子的故里曲阜举办。

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逾160位专家学者参会。

儒学在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走进儒学经典作品《大学》,领略其中的奥义。

二、知识积累1.了解文化背景《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

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

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 .课题释疑《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A.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B.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大学》节选__教案

《大学》节选__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 理解节选内容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献的能力。

-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节选内容的中心思想。

2. 分析节选内容中的主要观点。

三、教学难点1. 跨越时代背景,理解古文中的抽象概念。

2. 分析古文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阅读与理解1. 学生阅读节选内容,注意理解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节选内容的结构,归纳出中心思想。

(三)讨论与交流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节选内容中的主要观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

(四)拓展与延伸1. 结合《大学》的整体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大学》中的智慧。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节选内容的读书笔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节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课堂讨论: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六、教学资源1. 《大学》原文及节选内容。

2. 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介绍、历史背景等。

3. 课堂教学PPT。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文中的抽象概念,避免生硬的翻译和解释。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024版《大学》节选上课版ppt课件

2024版《大学》节选上课版ppt课件

2024/1/29
5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9
6
原文朗读与注释
2024/1/29
原文朗读
播放或现场朗读《大学》节选部分的原文,使学生熟悉文本内 容。
字词注释
对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义词等进行注释,帮助学生 理解文本。
7
逐句解读及意义阐释
句子解析
对每一句话进行详细的解析,包括句 子的结构、语法现象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节选中所学的知识和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经验和故事,促进彼此之间的 交流和启发。
2024/1/29
通过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探讨如 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应对挑战。
21
06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024/1/29
11
道德伦理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道德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以实现个人和社 会的和谐。
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道德伦理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促 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同时,道德伦理观念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社会公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拓展阅读视野,关注相 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实 践案例
2024/1/29
25
2024/1/29
谢谢聆听
26
2024/1/29
22
回顾本次课程内容要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学》概述
作者、成书背景、主要 内容及影响
节选文本解读
重点段落、名句赏析、 思想内涵

《大学》节选(公开课课件)

《大学》节选(公开课课件)
• 即使在无人之时,杨震也能坚持内心的 良好品行————这就是修身
• 你觉得在今天“修身”还有意 义吗?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1
• “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 • “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
关系。
•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归纳:
• “三纲八目” • 三纲:指大学的宗旨和原则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八目:指从八个方面阐述实现“三纲”的
方法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文本探究:
• “八条目”的内在关系是怎样的呢?
拓展延伸
•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 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 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 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 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 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 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文本探究
• 1、 “大学之道”是什么? • 2、怎样才能达到“至善”呢?
文本探究:


最 高



目 标


志 向
静 心

安 处
思想上

思 虑


收获

行动上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大学》节选_教案

《大学》节选_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掌握《大学》节选中的核心观点和论述方法。

(3)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大学》节选的内容。

(2)运用文献资料、历史背景等,分析《大学》节选的内涵和价值。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表达交流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树立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大学》节选中的核心观点。

(2)掌握《大学》节选的论述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大学》节选中的深层次内涵。

(2)分析《大学》节选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学》的了解和认识。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大学》节选,了解其核心观点和论述方法。

2. 学生归纳总结《大学》节选中的主要观点。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学》节选中的论述方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讨论交流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大学》节选的内涵和价值。

2. 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探讨《大学》节选的启示。

(五)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大学》节选的核心观点和论述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六)拓展延伸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大学》节选的读书笔记。

2. 教师推荐与《大学》相关的经典著作,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分享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撰写读书笔记的质量。

3. 学习成果:学生对《大学》节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学(节选)》公开课课件

《大学(节选)》公开课课件
《大学》节选
授课人:王维
导入
• 为天地立心:给人们认识天地的真理确立一个 切实的体系 • 为生民立命:给百姓在世上的安身立命建立 一套切实的思想和方法 • ——宋.张载
教学目标
• 1、简单了解《大学》及其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 。 • 2、结合写作探讨《大学》的现代意义。
一、吟诵入境 营造氛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 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 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 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 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四、鼓励学生质疑
1. “三纲”之间是什么关系? 2. “三纲”与“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 3.从原文对八条目的陈述来看,“格物”是最先的, 应该是基础,可是为什么后面说“壹是皆以修身为 本”?
五、领会精髓
• 明明德 •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 “赤子”:孩童、初生的婴儿;纯真之子。 • 小典故:古人是以尺数论年龄大小,“赤子”源于孩儿身高。 • 古代的“尺”和“赤”通用,初生之幼儿不过一尺高,故称尺 • 子(即赤子)。所谓“三尺孩童”“七尺男儿”。一般两岁半为 1尺,十五岁为6尺。而10尺为1丈,故成人称为“大丈夫”。 • ——(清)杭Add your title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明德格物 明德任责

《大学》说课PPT课件(2024)

《大学》说课PPT课件(2024)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32
02
03
3. 专题研讨
围绕核心议题展开讨论, 如“明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等。
2024/1/28
4. 现代应用
将《大学》智慧与现实生 活相结合,探讨其在当代 社会的实践意义。
5. 总结与回顾
梳理课程内容,巩固学习 成果。
8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教师对《大学》的基本思想、篇章结 构进行讲解。
倡导慎独精神
在个人独处时也能保持谨慎不苟,自觉遵守道德 规范,不做有违道德的事。
2024/1/28
21
《大学》中的齐家治国理念
家庭伦理观念
强调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家庭伦理观念,为治国平 天下奠定基础。
以德治国思想
主张以德治国,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民本思想
强调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疾苦,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18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2024/1/28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01
古代那些想要彰显光明品德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
国家。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联系。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02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这句话告诉
我们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5
课程内容与结构
2024/1/28
01
内容概述
02
《大学》的篇章结构、核心思想、重要概念。
03
选取代表性段落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现代意义。
6
课程内容与结构

2024版《大学》教学讲解课件

2024版《大学》教学讲解课件

提升个人修养
《大学》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 学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和品德, 使我更加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与 人相处。
拓展知识视野
《大学》提倡博学多闻,使我意 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拓展自 己的知识视野和认知范围。
培养实践能力
《大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使 我更加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 际生活和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 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学于文
《大学》提倡广泛学习各种知识,以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在当代教育中,这一理念体现为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多 元化、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慎思笃行 《大学》强调思考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行动能力。在当代教育中,这一理念 体现为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结合自身实际谈《大学》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大学》教学讲解课 件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 实践应用与拓展延伸 • 总结回顾与课程考核
01
引言
课程背景与目的
弘扬传统文化
本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通过讲解《大学》这 部经典著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
其中的思想精髓和道德规范。
提交方式
请将论文以电子版形式 提交至指定邮箱,文件 名请注明“姓名+《大 学》课后作业”。
THANKS
感谢观看
拓展阅读:相关经典文献推荐
《论语》
《孟子》
《荀子》
《中庸》
孔子的言行录,阐述儒 家思想和教育理念。
孟子的著作,探讨人性、 道德和教育等问题。
荀子的著作,阐述礼法 并举、性恶论等思想。
儒家经典之一,阐述中 庸之道和人生哲学。
06

《大学》节选上课版教学讲义课件

《大学》节选上课版教学讲义课件
规则。 18 (10) 此:乃,才。
【读解】 这是《大学》的最后一章,具有结尾的性质。
全章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 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君子有絜矩之道。 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末。
19
深入探究
“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要达到身修,需经过 哪些步骤?
(1) 悌(tì): 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 (2) 慈:指父母爱子女。
(3) 机:作用。(4) 偾 (fèn): 败坏。 (5) 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两位 领袖,即尧帝和舜帝, 历来被认为是圣君的代表。 (6) 帅:同“率”,率领,统帅。 (7)桀 (jié):夏最后一位君主。 纣:即殷纣王,商最
从反面来说,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自欺欺 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在市场经济时代,金钱诱惑滚滚而来,政府反腐倡廉, “慎其独”是不是也应该作为公务员们必修的一课呢?
真诚做人,立身之本。
13
第三段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①者, 身②有所忿懥
③,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 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 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八目中,修身是根本
9
小结第一段 开宗明义,提出儒学三纲八目。
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 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 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 进修阶梯。
10
课文解读 第二段
所谓诚其意者(1), 毋 (2)自欺也。如恶恶臭 慎 其独也(6)。
无所不至①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

《大学》节选教案

《大学》节选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大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3. 帮助学生理解《大学》中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1. 《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大学》中的思想观念。

教学难点:1. 理解《大学》中的文言文。

2.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为什么会被列为儒家经典?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大学》节选,圈点勾画生字词,查阅工具书。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大学》的主要思想。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问:在《大学》中,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大学》的主要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学》的主要思想,谁能简要概括一下?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阅读1. 学生自读《大学》节选,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在《大学》中提出了哪些关于修身的方法?(2)作者在《大学》中强调了哪些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2.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问:在《大学》中,作者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是怎样的?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大学》中的思想观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中的思想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五、课后作业1. 学生阅读《大学》全文,深入了解其思想内涵。

2. 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大学》的主要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大学节选教案公开课

大学节选教案公开课

教学目标:1. 理解《大学》节选中的核心思想,把握儒家文化的精髓。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大学》节选中的核心思想。

2. 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难句、难词。

2. 深入挖掘《大学》节选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学》节选文本、PPT课件、文言文词典。

2. 学生准备:《大学》节选文本、笔、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背景及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对《大学》的了解和感受。

二、文本解读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大学》节选,要求学生用文言文词典解释难句、难词。

2. 教师分析《大学》节选中的核心思想,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大学》节选的理解和感受。

三、文言文阅读技巧1. 教师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如断句、翻译、理解词义等。

2. 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师点评。

四、文化内涵挖掘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大学》节选中的文化内涵,如儒家思想、孝道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大学》节选中的核心思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 阅读全文《大学》,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

2. 写一篇关于《大学》节选的读书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文本解读、文言文阅读技巧讲解、文化内涵挖掘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大学》节选的核心思想,提高文言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
厦门大学
Add your title
香港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节 选
一、《大学》来源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 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 作品。
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 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 《孟子》相提并论。
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 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 合称为“四书”。
第五段:
治国必先齐家。
“国家” ,仅从语词关系来看,国和家 的关系就是如此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尤其 是在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时代,家是 一个小小的王国,家长就是它的国王;国是 一个大大的家,国王就是它的家长。
第四段: 齐家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
正因为家与自身密切,所以才有如何克服感情 偏私的问题。 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 美国人说,“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 儿童的乐园。” 德国人说:“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和平,便是最幸 福的人。” 法国人说得更好:“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 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 天堂。” 如果不排除偏私之见,修身正己以正人,就 不能管理好这个你所拥有的天堂和乐园。”
格物 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


外王
平天下 治国 天子 诸侯 大夫 士 庶人
齐家
修身

修 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
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论语· 泰伯》)

西周春秋,士是贵族的最低 等级
战国时代,士是一个流动的 阶层 凡有一德一艺者皆 可称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
一切
根本
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
枝末、枝节
所重视的反而薄弱
薄者厚,未之有也!
即“未有之也”。 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上自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一 律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根 本问题没有抓好,而把其他枝 节问题解决了,那是不可能的。 他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 视的反而厚重,从来没有这样 的事情!
第二段: 通过“慎独”来谈“诚意”。
越是没外人 监督,越能 严格要求自 己谨慎行事 。
要想人不知, 除非己莫为。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 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 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 亦如此;明显处如此,隐微处亦 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 不慎之,方谓‘诚其意’。‛ 南宋 朱熹
【译文】 所说的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指的是要做 到不欺骗自己。就像厌恶臭味,就像喜爱美 丽的容貌,[一样自然真实],这叫自我满足。 所以君子独处时,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 丝不苟。小人在独处时,没有什么坏事做不 出来。一看见君子就躲躲闪闪,掩饰自己的 不善而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其实,人家看 我们,就像是洞察我们的五脏六腑一样。掩 饰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 的真实,总是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所以君 子必定要谨慎对待独处的情况。
前一个“明”, “使……显明”。 后一个“明” ,美好。 “亲”应为“新”,使天 下人去旧更新。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 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善 的最高境界。
“亲民”
程颐:‚亲,当作新。 ‛
亲民是在明晓
朱熹:‚新者, 革其旧之谓也。 言既自明字‘明 德’,又当推以 及人,使之亦有 以去其旧染之污
第五段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 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
悌,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 父母爱子女
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 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
作用
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
败,坏 率领,统帅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 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 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 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 枝叶,世间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 该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
青春是一场无知的奔忙, 总会留下颠沛流离的伤。 我多么希望明天有太阳, 灼烧我那腐烂的梦想。 不懂这大学之道的,不懂得独善其 身的,代价将会是我们的梦想
自身本性的善 德之后,帮助 自己及他人去 除污染心灵的 东西,使他们 同样能够达到 与自己同样心 灵纯洁的境界 。
明德 美好的德行
亲民 使天下人去旧更新
至善 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收获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定→静→安→虑→得
平天下 治国 齐家 修身 正心 诚意 致知 格物
使天下归于太平 治理国家 整治家庭 修养自身 端正内心 使心意诚实 获得知识 探究事物原理


内圣
修身 吾日三省吾身—曾子
正心 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心—吴兢《贞观政要》
诚意
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
致知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董仲舒
第三段:
修身的关键在于正心。
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正其心——
淡泊宁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戒子书》
第四段
偏颇,偏向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
即“于”,对于 同情,怜悯
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 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
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
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 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
Add your title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明德格物 明德任责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慎独”经典材料: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 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棵梨树 ,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 不为所动。于是,有人问他:“为什么 你不摘梨吃?”许衡说:“不是自己的 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便笑 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 。”许衡答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
骄傲;怠慢
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
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
大,茂盛
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译文: 之所以说整治家庭的关键在于修 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他们亲近相爱的 人会有偏爱;对于鄙视讨厌的人多有偏见; 对于自己畏惧敬重的人多有偏爱;对于他们 怜悯同情的人多有偏私;对于他们认为怠慢 失礼的人多有偏见。所以,在喜好某个人的 同时,能知道他的不足,在厌恶某个人的同 时,能够了解他的长处,这种人普天之下实 在少见!因此有谚语说:“没有一个人知道 自己子女的毛病,(贪得的人)不满足于已 经长势很旺的禾苗。”这就是说,不修养自 身就无法整治自己的家庭。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使家庭、家族和和美美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使自己获得知识 致知在格物。 探究事物原理
译文:
古代那些想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 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 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 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 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内心, 先要使自己的心意诚实;要想使自己的心意 诚实,先要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 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文化贵族之没落者
士 阶 层
平民之获得知识才艺者
总结第一段
止于至善
明德
新民
格 物
致 知
诚 意
正 心
修 身
齐 家
治 国
平 天 下
平天下
大 学
天下
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
世界
当“天下”遭遇“世界”
本段是《礼记》中的
《大学》篇的经文,共 205字;后面还有五段, 是后人的传文,即后人 对经文的解释。
应为“心” 愤怒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 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
美味令人多食; 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美色令人多欲; 美声令人多听; 美物令人多贪。
正位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 的内心,是因为,内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 内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喜好就不 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内心如 果不在正位,那么虽然在看,但看不见东西; 虽然在听,但却不见声音;虽然在吃食物, 但辨不出滋味。这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 正自己的内心。
【译文】 之所以说治理好国家必须先整治好自己的 家庭,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 人的事情,不曾有过,所以,君子不必越出自 己的家族,就可以推广教化于全国。对父母的 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 于侍奉尊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一家讲究仁义,整个国家都会崇尚仁义;一家 谦让相敬,整个国家都会谦让相敬;(统治者) 一人贪婪暴戾,全国都会群起作乱。它的作用 就是这样,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化事业, 一个人可以安定整个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