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自主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给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太仓市浮桥中学顾佩英邮编:215434

【摘要】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在施行新课程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认识到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光靠老师的“教”(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从学生的“学”(接受知识)的层面着力,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既要指导学生学懂、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即培养自能学习(自己能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究,通过合作,自己解决问题。可以说,自能学习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人适应现代社会必备的能力。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当立足课堂、转变教学思想,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一片蓝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原来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重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以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能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然而,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必须解放思想,从课堂教学入手,采用多种方法,由培养学生学会知识以应付考试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在知识海洋里获取知识营养。

一、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利用

初中历史,以前因为是副科而不被学生重视,现在虽然作为苏州市的初三中考科目,但比分仅为50分,仍没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学生普遍认为,只要临考前抱一下佛教,临时突击背诵,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平时要钻研数理化,哪来的时间去看历史书呢?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外去预复习工作不太现实。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围着教师的讲、问、练团团转。教师面对没有准备的学生,看似学生的回答很热闹,课堂气氛也很活跃,然而如果合上书本让学生来回答问题或反思本堂课的内容,那么大部分的学生就会现出一脸茫然。也就是说,学生对这些内容是相当陌生的,根本来不及记住老师连珠炮似的灌输给他们的知识。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严重的压制和损害,教学效果又怎么能提高呢?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的本身,这是一个主动发现的过程。”为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就必须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利用。

1、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预习探究。要使学生善于预习,提高预习效果,就应当引导学生讲究读书的方法。如指导学生在预习时认真做好笔记,可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在课文中做出各种记号,课文旁写评论、写感悟等。我一般要在课前花几分钟,用这些预习方法,来熟悉、预习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再抽查一部分学生,只要发现学生做得好,就当场给予鼓励,或树为榜样让大家学习。上新课时,还要通过课堂提问等方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预习效果,促使学生认真预习。预习是一种能起增效和放大作用的自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起到重要的作用。

2、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质疑提问。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敢于大胆地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疑问,说明学生在预习时已动了一番脑筋,并由此会产生一种主动探究历史真实的欲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错的要注意正确引导,正确的要给予表扬和鼓励,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合作讨论,积极地寻找答案。例如在讲大汶口文化时,学生发现:“大汶口居民之前社会没有贫富差别,而大汶口居民出现了贫富分化。”随后就有学生提出“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贫富分化?”我首先表扬了提出疑问的同学,然后组织学生去讨论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得异常热烈。这种学生自己质疑→教师指导下探疑→学生讨论释疑的过程,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并逐步学会用独立的见解来思考和判断问题。

给学生一些时间,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唤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提高其内在学习的动机,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二、给学生一些难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我国北宋的大学问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也就是说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要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用一定的理论知识

来分析、概括历史事件的内在本质的东西,向学生提问,指引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

1、给学生一些综合分析题,让学生自己归纳解决。在众多的历史题目中,学生最喜欢做的是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因为这类题目比较简单,容易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而综合分析题就不怎么喜欢了,往往在答题时三言两语敷衍了事,根本就不去进行综合分析。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些综合分析题。如在教学“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一内容时,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影响?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整个章节的内容;然后又让学生用表格归纳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样由整体到局部,逐步具体细化地落实到教学内容,既有高屋建瓴的总体把握,又有春风化雨的细节掌握,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断得到体现。最后再顺理成章地提出下面的问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和中国明朝时代也进行了什么样的航海创举?这样就使学生将世界史与中国史有机地联系了起来。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对台湾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2、给学生一些反向延伸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历史是已成的事实,但在教学中如果用一些假设来思考有关历史问题,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理解的更深刻、更透彻,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有“鉴古知今、经世致用”的功能。我在讲《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节后,曾反向设问:假如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胜利了,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

讨论时畅所欲言,出现了很多奇思异想。通过探究,学生最终还是认为“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激发起了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斗志。

如果没有这些难题,单凭老师的分析,即使是条分缕析、思路清晰,学生很可能也会听得如坠云里雾里,甚至当作耳旁风,也扼杀了学生最重要的探索、创造能力。当然,给学生难题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所给的难题要循序渐进,使学生能通过认真看书,自己的思考、前后联系,能够解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在教师的指引下逐渐地把握问题的本质,达到“内化”的目的。

三、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自己展示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实学生自身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只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师或多或少地忽视了他们的能力。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要“负起历史责任”,在课程改革的潮流中,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因为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展示的过程中,不仅会促进学习,还会促进学习者整个人的自我发展。

1、给学生一个表演的平台,让学生自己表现。在历史课堂中,如果能够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进行一些历史剧表演,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能力。例如在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前,我让学生查阅有关巴黎和会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模拟巴黎和会的情况,请出几位同学分别扮演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意大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