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学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创造力与环境
基本需要的影响因素:
个人生理的子系统 文化子系统 社会子系统 个性子系统 物质环境
领域性定义与争论
定义包括以下几种: 单一个体,成对或群组控制着一块领地 领域是针对同种族的,其他种族可以自由进入。 有领域就有入侵,因此有防卫的问题 既是一个较弱的个体,在其领域内能强有力地唬住入侵者 站在领域边界以外。 领域可能与生育有关,虽然控制领域只是控制地区,而非 控制雌性 保卫领域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入侵。
环境行为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心理学原理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师与规划师的研究。
建筑理论 Christain Norberg-Schulz以皮亚杰的心理的理论为基 础,写出了《存在、建筑与空间》。
C.亚历山大 《城市并非树形》、《不受时代约束的 建筑》、《模式语言》、《俄勒冈试验》。
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四种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北美白人距离):
1)亲密距离 在亲密状态下,个人空间受到干扰。男女恋人的距离。 感觉到对方的呼吸、气味等。
2)个人空间的距离 近到45—76cm之间,是得以最好欣赏到对方面部细节 与细微表情。 远到76—122cm,达到个人距离的边沿,一臂之隔,声 音正好。
3)社交距离 122—214或366cm,双方均不扰乱对方的个人空间,往 往是工作、社交是保持的距离。366cm是更加正规的社 交场合。
领域性的争论 领域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被教知的? 对动物研究的结论,对人类有多大适应性?
领域性的作用 1。安全 2。相互刺激 3。自我认同 4。管辖范围
控制领域的机制 1。防卫 2。个性化
领域的组织
1。领域类型(主要、次要、公共性)
2。领域行为的层次
最大行程
公共领域
领域

中心
交往空间

个人身体
3。领域行为的空间层次 微观环境 中观环境 宏观环境
人的基本需要
1。马斯洛人类需要分层理论 2。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安全,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选择与多样性,满足人们得以根据其自身的需要与意愿 进行选择的可能。 需要满足的因素: • 最大限度的接触(与自然、社会、人为设施、信息等) • 以最省时间、最省力、最省花费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 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需要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 人与其生活体系中各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 • 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 • 经济的、政治的种种条件,取得四个方面的最佳综合、 最佳平衡。在小尺度范围内,人为环境要适应人的需要 在大尺度范围内的人造物要适应自然条件。
格式塔心理学只注重人的 先天因素,而没有重视人 的先前的经验因素
2. 构造论 构造论不认为形象的构图规律是人们大脑中天生因素 在起作用,而是认为先前经验的记忆痕迹加到感觉中 去,构造出一个直觉形象。对于同样的图形,不同的 人可以构造出不同的图形。
3. 皮亚杰学派 皮亚杰,瑞士人。研究人的思维和心理发展方面占 领先地位。其理论核心是:人的心理发展(或认识 发展)从婴儿开始直到成人,都是与外部世界相互 作用的结果,他提出的一般发展原则是组织、平衡 和适应。
1)小群人群中的数量: 两人居多,部分为3—5人,超过5人极少
2)两人面对面接触中的空间关系 进行交谈
合作做一件事
在一起各干各的事
竞赛
3)人愿意逗留的地点 在较大的公共空间中,人们愿意选择半公共、半私
密的空间中逗留。既有参与的可能,也有安全感。
6。中心与地点
中心与地点是人类空间“图式”的基本方面,围绕一个 中
二、环境行为科学研究发展过程:
行为科学和现代建筑运动 本世纪初到50年代(现代建筑的发生、成长与成熟 的阶段),行为科学曾对现代建筑产生影响,但影响 的分散性和自发性,还由于对现代建筑的批判思潮, 使人们没有引起重视。 1. 欧美的心理学研究 2. 包豪斯: 视觉知觉理论 ;人体工程学 3. 美国城市中的邻里单位 4. 建立了现代建筑中形式美学与心理学中视知觉的
源自文库关系
60年代以来的研究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战后欧美逐步建立起完善的 研究系统,并致力于在设计中的运用。 1. Kevin Lynch 《城市意象》 2. Newman 《防卫空间》 3. 建立了公众参与设计的制度。多种参与方式,目的
从不同程度按公众自己的意愿完成建筑物的建造。 4. 建筑教育领域,环境行为学会(EDRA)年会,发
一般邻里要维持两方面的平衡:其一,住宅要有自己的 私密性;其二,居民在相互尊重各自私密性的前提下, 有相互的交往与接触。邻里中的各家各户相互认识、见 面彼此打招呼,相互尊重各自的权益。
三、邻居 邻居就是住在你隔壁或邻近的人。与亲戚朋友不同,亲 戚是有血缘关系的,朋友是可选择的,而邻居不能选择, 也没有什么既定关系。但在中国的农村当中,一个村子 只有一两个姓,许多居民间都有亲戚血缘关系。
微观空间行为
1。个人空间的限定
每个人(包括动物)都积极的防伪着自己的身体和个人 空间,防卫与个性化是领域性的两项行为标准,每个人 的衣着打扮都不同,是个性化的表现。在微观、中观、 宏观三种空间层次中,个人空间是最个性化的。
2。个人空间的大小与分类
实验:
通过类似的方法作过多次试验,但通过观察,个人空间的大 小与分类与个人知觉的关系十分重要,可能比实验更重要。
设计方法方面
60年代是对近代建筑理论进行检讨的年代,批评来 自多方面:业主、建筑师、使用者、社会科学家。 空间缺乏生机,原因来自多方面。心理学家和建筑 师借助心理学的方法去对传统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1。从管理科学和系统论的角度去研究设计方法的正 确模式,使设计过程科学化。把社会科学数据、观 点综合到设计中去。
2。环境可能论 视环境为一种介质,由此提供人们以机会,这些机会 可能被人所了解,也可能不被发现,重要因素是人的 选择与主观能动性。
3。环境忽然率论 环境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的关系,地理、 气候、与生理等并不主宰一切,任何地点都存在着大 量的潜在机会与供选择的可能性,可以发现肌体、行 为与环境之间的持久关系。
心空间组织建筑群,也许是人类最早存在的建筑形式。
7。人因工程学
1)新学科的诞生 2)新学科的应用
环境 安全 操作 应用
中观空间行为
人是群居动物,中观空间行为包括家与邻里两个层次。
一、家 家比起一座住宅或公寓里的一套房子,寓意要深得多。对 于个人和家庭成员来说“家”是有感情色彩的。
1)个性化 人们对自己的家要求个性化并进行必要的防卫。个性化不 仅表现在室内陈设上,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也会想方设 法表现在住宅的外部。
4)公共距离 366—762cm,说话声音大,用词正规,交往不属于私 人的。(动物界的这个距离相当于可以逃跑的距离。)
3。个人空间的变化因素
无论基于观察还是实验,都说明个人空间的习性随许多因 素而变化,这些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文化与种族 2)年龄与性别 3)亲近关系 4)社会地位 5)个性 6)环境 7)个人状况
4。个人空间与环境
人类既需要私密性也需要相互接触交往,过分的基础和 完全没有接触都是对个性的破坏。环境设计的一个基本 点就是创造条件求得两者的平衡,满足两方面的要求。 任何设计都应该包含有私密性与公共性以及半私密性与 半公共性的空间。
5。小群生态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无论是广场、街道、绿地、休息厅、 门厅、直至一些交通空间如过道等,如果空间设计符合 这些小群生态的特点,那末空间模式就和行为模式很好 的结合起来,反之则结合不好。这就取决于设计构思时 是否对小群生态的活动模式有充分的了解。
环境行为学概论
课程教学纲要:
• 什么是环境行为学 • 环境行为学产生的历史及其发展 • 环境行为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 环境行为学研究的方法 • 研究实例
相关的参考书目:
《环境行为学概论》
李道增
清华大学出版社
《外部空间设计》 [日]芦原义信 尹陪桐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导则》
4。基本图示构成在不同空间层次上的体现。 层次是指地理、风镜、城市、建筑细部与部 件,不同层次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复杂 的结构。
5。大脑反应过程的模型化
• 刺激来自环境,为肌体感知。 • 知觉在大脑中得到释译,是来自过去积累的经验。 • 找到相关事物,即被理解,直觉变成认识。 • 根据认识,可能会做出反应,也可能没有外显行为。
心理学家的研究:
研究建筑与城市的物质功能、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从 而发展了环境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内容。
1。感知理论 放弃原有的刺激决定论。 环境中的刺激极多,人的感知有很大的选择性,同样 的环境,不同的人其 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方面。 三项重要贡献: 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行动是最主要的(实践学习) 我们搜寻信息,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动机的作用) 对具体的物体与整体环境的感知是有区别的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和卡罗琳·弗朗西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交往与空间》 [丹麦]扬·盖尔著 何人可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建筑理论》 刘先觉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模式语言》[美]C亚历山大著 王听度 周序鸿译 李道增 高亦兰 关肇业 刘鸿宾审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一、什么是环境行为学:
2)安全防卫 家要有安全感、要有私密性。不同文化的住宅对安全与私 密性程度的要求是很不相同的。
3)特色 心理学家认为家是个人意象中世界的重要参考点。
4)刺激 在房子的边界上有刺激,包括防卫和邻居间的比较、 竞争等。
二、邻里
邻里指的是带有集体性的家庭基地,是一种地理上的空 间。进入邻里人们会有到了家的感觉。作为个人来说家 是邻里的中心。邻里植根于过去,古代欧洲城市以商业、 手工业为基础被划为不同地区及住宅里坊。中国古代城 市居住以唐代长安为代表,实行严格的里坊制。近代北 京的胡同、天津上海的里弄。
表大量论文及研究成果。 5. Rapoport《住宅形式与文化》《城市形式的人文因
素》 需要指出的是:这场广泛持久的行为与环境研究运动 并没有在建筑设计界产生很大的反应,而主要是从理 论上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兴趣,重点表现在欧美及日本 的研究机构中。最大的不足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几种重要理论: 1. 格式塔心理学(gestait 德语 形式或形状) 人的大脑里生来就有一种法则,对图形的组合原则 有一套心里规律。格式塔心理学偏重于知觉理论方 面,这一理论力求说明建筑中构图规律有生理和心 理基础。
2。亚历山大把设计设想为多种模式的结合,每种模 式都是空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结合。模式可按层次 分类,也可以灵活结合,形成一个从规划到设计的 大体系,这种方法重视空间与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行为科学与建筑
70年代不少建筑师掌握和学习行为科学的理论,自己 做研究应用到设计中去。另一些建筑师开始请行为科 学顾问参与设计,对前期工作收集系统数据,建成后 进行调研,评价总结,积累经验。(电梯调查)
人、行为与环境关系的几点论点:
1。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论 人与环境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2。环境是行为模式不可分的部分 环境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人们活动于其中的一个容器 他还是行为模式一个不可分的部分。
3。“打招呼效应”
4。我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1。环境决定论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建筑方面:物质技术决定建筑 形式,形式追随功能。企图说明物质方面的因素是主 宰一切的因素,同时具有一种不变的因果关系。
环境行为学和环境心理学 (心理学的一部分)
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与其相应的环境(物 质、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环 境行为学力图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 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这些环境的 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当中去,改善 人类生存环境。
建筑中的多义性:雅俗共赏,加以多种解释。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2。认知理论 研究人对环境认识的发展机制。 要素与物、物与人的关系。物是具象的,关系是抽
象 的。 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关系。从独立到相互建立联系, 是一种拓扑的关系。
3。环境图示构成要素 中心和地点 方向与路径 地区与领域 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地点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