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学概论
景观设计必读书目——(个人推荐)
景观设计必读书目——(个人推荐)曾有学生问我读什么景观书好呢?其实对于做园林设计来说,知道的东西越杂对设计越有帮助!但必竟大学几年时光有限,能认真的去看几本书定当会有所收获的。
所列书目全凭个人感觉,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学习而推荐!其实书目并不在多读精为好!有时读个几遍才会品出味道来!《园冶》计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园林人最为熟悉却又是最为陌生的一本书,能通读至尾的而又能读懂的没有多少人!)《从概念到形式》格兰特.w.里德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推荐初学园林者要好好研读的一本书!)《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保罗.拉索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徒手画草图图解技能辅助建筑设计思考的基础理论专著,园林者需要借鉴之)《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诺曼.布恩著中国林业出版社(每一个刚刚接触园林设计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从中能发现园林设计的乐趣与魅力!)《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编江苏科技出版社(一版再版证明这本书有多有用了!)《景观设计学》著:西蒙咨译:俞孔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每一段话每一个字都是为景观设计而写的,没有废话,只有精辟!)《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Clare Cooper Marcus; Carolyn Francis 主编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设计是为谁服务的呢?要关注于人的行为与活动,从而来引导和控制设计。
被列为做园林设计必研读的一本书)《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美)拉特利奇著王求是,高峰译(也是一本将人的行为习惯与设计相结全的经典著作,其对设计者的影响要远比人性场所要早,可惜没有再版!)《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谈空间的一些方法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简单而又实用!园林的空间组合其实并不比建筑少多少)《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有人说日式景观思想根源来源于此,120页的书包含的容量却是1200页)《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梳理最全的一本书!)《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曾有一个想法拿着这本书,对着照片去苏州园子里对照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图文价值套用俗语是五颗星)《园林美与园林艺术》余树勋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园林与艺术结合的体现)《交往与空间》扬.盖尔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他用了25年才写完,而你只用3个小时就能看完。
1行为和环境概论
课程内容 建筑环境心理学导论
讲课学时 4
上机/习题/实验
小计 4
学时分配表
关于环境知觉与认知的研 究(感觉、知觉、格式塔 知觉理论、认知理论等)
6
6
城市环境公共意向专(城 市意向、邻里意向、空间 指认、认知地图、 寻路等)
4
4
环境-行为关系理论
2
2
关于环境中的社会行为研 究专题(个人空间和人际 距离、拥挤感、压力和城 市生活、领域感和私密性 研究等)
四、环境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问题
建筑环境的文化变迁; 城市环境意识与环境认知 环境—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规划与环境评价 特殊群体的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视觉心理学与听觉心理学; 人体工程学; 环境评估标准; 空间与行为; 环境设计中的行为和心理问题
声音景观心理学; 灾害心理学; 仿型心理学及其应用; 门头、门面环境心理学; 高层建筑心理学; 室内环境设计心理学。
第二章
人和环境
主要介绍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 和过程 主要介绍行为与环境,即人的行为 表现、特征、和规律
第一节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Reciprocation of Person and Environment
一、人与自然环境 1、大自然诞生了人类
(1)我们生活 的自然环境, 是地球表面的 一部分。 生物圈
动物 植物
中国环境心理学的发展
1993年7月20日~25日中国在吉林市召开了“全 国建筑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倡导者有常怀 生、蒋孟厚、朱敬业、杨公侠、杨永生等。
现状及发现趋势:
20世纪60年代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 开始发展起来的理论(如拥挤、认知发展理论)
环境行为学概述
第1讲绪论NO.1Introduction一、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它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第1讲绪论NO.2Introduction环境行为学也有称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比环境心理学的范围似乎要窄一些,它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overt action)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可以观察得见)因此其应用性更强。
第1 讲绪论NO.3Introduction二、行为学科的发展•环境行为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部分在60年代兴起,而心理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环境心理学培植于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但重点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城市、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心理学在早期即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50年代,有所谓的“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等带有机械唯物论色彩的理论,偏于实验室研究。
在建筑与规划上也有“建筑决定论”、“规划决定论”。
•环境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于70年代形成高潮。
第1 讲绪论NO.4Introduction三、心理学原理在建筑中的运用•50年代中期城市规划家凯文。
林奇(kevin lynch)运用了心理学家有关“图式” 的理论,开始研究人们对三座不同城市的意象。
•《城市意向》(The Image of The City,1960)第1讲绪论NO.5Introduction•1。
建筑理论方面进入60年代后,环境行为科学蓬勃发展,挪威建筑学教授诺伯格•舒尔兹以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主要研究儿童对时间、空间、运动、物理因果性等的认识)为基础,研究了“空间”问题,写出了《存在,建筑与空间》一书。
在对”空间”问题的论述上比过去前进了一大步,在理论上作出了新贡献。
第1讲绪论NO.6Introduction1。
建筑理论方面文丘里(Venturi)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虽然较多的谈到建筑形式问题,但其中许多观点都与心理学有关。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课件
该理论强调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环境是影响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 主要因素之一。例如,不同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环境心理学理论
总结词
环境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类行 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VS
详细描述
该理论关注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互关系, 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和心理状 态,同时也探讨人类行为如何改变环境。 该理论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有广 泛应用。
城市环境与公共安全
环境行为心理学关注城市环境对公共安全的影响,例如,城市设计如何影响犯罪率和社 会治安。
城市环境与文化传承
环境行为心理学还研究城市环境如何影响文化传承,例如,城市的历史建筑和街区如何 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自然环境与人类行为
01
自然环境对人的心理 和行为的影响
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自然环境如何影 响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例如, 自然景观、气候变化等对人的情绪、 创造力和决策能力的影响。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
目 录
•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 •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应用与实践 •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参考文献
01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环境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人类行为与周围 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强调人 机交互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通过研 究人与室内环境的交互关系,可以优 化室内设计的细节和使用方式,提高 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例如,根 据人的行为习惯和使用需求,优化家 具的尺寸、形状和功能,提高人机交 互的效率和舒适度。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01
包括对环境知觉、环境认知、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 究。
02
探讨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如噪音、拥挤等环境因素
对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研究人对环境的认知和反应,如人对环境的感知、记忆、解释
03
和评价等心理过程。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01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环境问题开始 引起人们的关注,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
02
在70年代,环境心理学开始关注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03
到了80年代,环境心理学开始注重应用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 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2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物理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01
02
总结词:物理环境是指 个体周围的空间和物质 条件,如建筑物、自然 景观、气候等。这些环 境因素通过影响个体的 感知和认知,从而影响 其行为。
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 2 3
社会关系与文化
人类行为塑造社会关系和文化环境,通过交流、 互动和价值观的传递影响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
经济发展
人类行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和 改善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 等问题。
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改变社会环境,引发资源 竞争、环境压力和城市规划与治理问题。
环境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室环境
环境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关注教室环境的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调整教室的光线、温度和布局,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和激励学习的 环境。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环境行为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致力于探索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机制。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解析环境行为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其基本假设、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拓展与影响。
我们将深入探讨环境行为学的基本框架,分析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环境。
本文还将关注环境行为学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实践应用,探讨其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潜在价值和实际应用。
通过对环境行为学及其拓展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人类生活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深入理解之上的。
这一学科主张,人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体内在因素的结果,而且是由其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所塑造的。
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环境认知理论、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以及环境应激论等。
环境认知理论主张,人类通过感知、理解和解释环境来形成对环境的认知,这种认知进而指导我们的行为。
人类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验,对环境进行选择性注意、解释和记忆,从而决定如何与环境互动。
环境决定论则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处的物质环境所决定的。
例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这种理论强调了环境在塑造人的行为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环境可能论则提出,环境提供了行为的可能性,但并不一定决定行为。
换句话说,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但人是否利用这些机会以及如何利用,则取决于个人的动机、能力和选择。
环境应激论关注的是环境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压力源(如噪音、污染、拥挤等)会导致人的心理压力和不适,进而影响其行为和健康。
因此,环境行为学也关注如何通过环境设计和管理来减轻环境压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环境行为学概论 pdf
环境行为学概论
环境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如何感知、体验和影响他们的物理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的各个方面,如室内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评估和环境保护等。
以下是环境行为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领域:
1.环境感知: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官感知环境信息。
2.环境认知:探讨个体如何理解和解释环境信息,包括空间认知、环境记忆和地图使用等。
3.环境情绪:研究环境对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以及情绪如何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反应。
4.环境行为:分析个体在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如空间使用、运动、休息和社交互动等。
5.环境健康: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包括空气和水质量、噪音水平、温度和光照等。
6.环境设计和评估:探讨如何设计促进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以及如何评估环境的质量和效果。
7.环境心理学应用:将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教育和公共政策等。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
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环境设计和管理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环境行为学概论
环境行为学概论环境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环境认知、人类行为与环境、设计与环境、环境心理学、生态行为学、可持续环境行为、城市环境行为、环境行为的社会影响以及健康与环境行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环境行为学的整体框架。
1.环境认知环境认知是指人们认识和理解环境的过程,包括对环境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机制。
人们通过感官接收来自环境的刺激,进而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提高环境认知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环境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行动来保护和管理环境。
2.人类行为与环境人类行为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人类的行为方式对环境产生作用,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的互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引导人们采取合理的行动。
3.设计与环境设计与环境是连接人与环境的桥梁,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
良好的环境设计需要考虑人在其中的位置,并创造出舒适、安全、可持续的环境。
通过合理的设计,我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环境互动的学科,包括视觉环境心理学、听觉环境心理学、触觉环境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它主要探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了解人的感官机制和心理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在实践中做出合理的决策。
5.生态行为学生态行为学是研究人类生态与环境互动的学科,包括生态伦理、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等许多方面。
它主要关注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积极的态度来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研究和发展生态行为学,我们可以促进人类对环境的负责任行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可持续环境行为可持续环境行为是指能够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行为方式,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加强垃圾分类等许多方面。
推广可持续环境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环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行为心理学》课件
VS
寻求环境与行为的和谐
为了实现环境与行为的和谐,我们需要深 入了解环境和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采 取适当的措施来促进环境的改善和人类行 为的改变。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 同努力来实现。
PART 03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实践中 的应用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关系
01
环境行为心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
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文化、家庭、学校、社区等,也会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在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中, 人们更倾向于表现自我和追求个人目标;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塑造
人类的行为和活动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塑造着环境。例如,城市的布局和建筑风格是由人们 的行为和需求所塑造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由于人类的行为所导致的。
现状
目前,环境行为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研究领域,吸引了来自心理学、地 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者参与。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度不断提高,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PART 02
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物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物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颜色、布局等,都会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在高温环境下,人们 更倾向于选择凉爽的地方休息;在明亮的光线下,人们更容易保持清醒。
环境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学的学科。它探讨人们如 何感知、评价和理解环境,以及如何在环境中行动和与环境互动。
概念
环境行为心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如何受到他们所处环境的物理和社会特征的影 响,同时也研究这些环境特征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认知和情感。
环境行为学概论(推荐阅读)
环境行为学概论(推荐阅读)第一篇:环境行为学概论环境行为学概论李道曾环境行为学力图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这些环境的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去,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环境心理学根植于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但重点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城市、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偏重于知觉理论方面。
这一规律力求说明建筑中构图规律有生理及心理基础,但也有一定片面性。
但格式塔心理学只注重人的天生因素,而没有重视人先前的经验因素。
构造论不认为形象的构图规律是人们大脑中的天生因素在其作用,而认为是先前经验的记忆痕迹加到感觉中去,构造一个知觉形象。
对于同样的图形,不同的人可构造出不同的知觉。
构造论者认为,几乎所有的人在许多方面都是用相似的方法看待世界,许多感觉的机制都是相同的,但文化差别是人所共知,物体之间的关系与对被看到的世界的见解,往往是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见解各异的缘由。
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是:人的心理发展从婴儿到成人,都是他与外部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提出的一般发展原则是组织、平衡和适应。
其中组织:由于世界的一切体现在物与物的关系上,人的认识在于找出这种不同的关系。
某些不同的关系根据相似的原则又可概括为不同的模式。
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形象反应到人脑中,形成不同的图式。
图式是人们脑中的一种意象,意象与客观事物有区别,有的能正确反应客观事物,有的不能,而图式是人的心理生活的基本要素。
图式不断发展有简单到复杂,变成越来越大的体系,这就是认识发展的过程。
平衡:心理结构或图式实际上是在一种非常活跃的情况下变化发展,人们往往是被趋使,按已有的图式去做。
但每当行动时,人们又力争增加自己的行为与图式的适应性,这就是平衡。
适应:皮亚杰把肌体与环境的持续交往描述为适应,这种交往使心理结构不断发展而复杂化,以便有效的应付环境的要求。
环境越复杂,人的心理结构越复杂。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o 柏拉图两千年前曾说过:“世界上最困难的任务就 是了解人类自己”,而环境行为学恰恰就是研究、 探讨外界环境与人类自身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互 为影响关系的新学科。
o 英国的首相邱吉尔曾说过:“人们塑造了环境,环 境反过来塑造了人们”。也就是说人的行为与周围 环境同处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人是自觉 地、有目的地作用于他周围的环境,同时又受到客 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改变 了自己。
环境行为学导论(1)
2020/11/23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展战略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 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 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第一章 环境行为学导论
o 一、环境行为学的内涵 o 二、环境行为学的主要理论 o 三、以个人空间需要为例说明各种理论 o 四、讨论案例:城市地标 o 五、思考和作业题
环境学概论(PPT7)(正式完美版)
环境学概论(PPT7)(正式完美版)目录•环境学概述与重要性•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绿色低碳生活倡导与实践•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01环境学概述与重要性环境学定义及研究对象定义环境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环境(如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和人工环境(如城市、工业、交通等)。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相互依存人类依赖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如食物、水、空气)和服务(如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
相互影响人类活动通过污染和破坏影响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也通过自然灾害等方式影响人类。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当今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性01020304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和海平面上升。
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威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稳定性。
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导致自然资源迅速耗竭,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工业废水、废气排放以及城市垃圾等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与行动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规范人类活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发展环保技术和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教育宣传政策法规科技创新公众参与02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气候、土壤、水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030201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及功能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其价值生物多样性概念指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论
(5)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 (6)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7)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基础理论和内容都来源于实际研 究 (8)以现场研究为主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环境心理学开始时采用了从普通心理学和 实验心理学中借来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实验 研究。
1、被试者的选择 全部参与者 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 不经选择的被试
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 1. 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的学科。 2. 美国医院联合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了“环境 心理学”这一术语。 3. ①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 ② 1981年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 ③美国心理学会议(APA)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 与环境心理学分会。 4. 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 始发展起来(如有关拥挤、认知发展),到了80 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论
09/2014
书目
来自《环境心理学》,林玉莲、胡正凡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环境心理学》,徐磊青、杨公侠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环境行为学概论》,李道增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高桥鹰志+EBS组编著,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克莱尔· 库珀· 马 库斯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交往与空间 》,扬盖尔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实验现场的选择
大现场与小现场 模拟环境
3、方法的选择
直接审慎的观察 系统地观察环境行为 效能观察 直接提问 标准化问卷 间接法 游戏
方 法 对环 境的 看法 直接审慎的观察 系统地观察环境行 为 效能观察 对环境 的评价 对环境的 认知
《环境行为学概论》—李道增思维导图
人的基本需要
马斯洛(maslow)的层级论
学习与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基本需要
尊重的需要 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深入分析了现象环境、个人环境与文脉环境三方面的问题, 其中涉及关于密度、拥挤、西方强迫拆迁带来的负面效果。
第四章 美学与建筑环境
介绍了当今西方对建筑环境的一些美学探讨
<环境行为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行为 第三章 环境
环境行为学的定义
几种学派的论点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环境行为学力图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这些环境的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 划与建筑设计中去,以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
环境行为学植根于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但重点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城市、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与相互 作用。
环境忽然率论(environment probabilism)/相互渗透论
运用忽然率模型的概念去研究个人或者群组行为,个人的决定不能预测,但其做 出决定的幅度,以及选择其中那一种行为的忽然率是可以判断的。
相较于上面两者,更温和、不绝对化。
为理解人在城市中的行为,有必要对人的基本需要与内驱力做初步了解
心理学原理在建筑中的应用
感知理论
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行动是最主要的。(实践学习) 我们搜寻信息,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动机的作用) 对具体的物体与整体环境的感知是有区别的。
认知理论
是以皮亚杰的“图示”与“构造论”相结境图式构成要素
方向和途径 地区和领域
第五章
介绍了环境行为学研究方法之一“观察”方法
相关书籍
《心理学纲要》
《城市意向》
环境行为心理学通用课件
认知失调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当个体面临两种或多种相互矛盾 的认知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和紧 张感。
详细描述
认知失调理论是环境行为心理学的重要理论 之一,它关注当个体面临两种或多种相互矛 盾的认知或行为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反 应。当个体面临这种状态时,会产生心理上 的不适和紧张感,进而促使其采取行动来减 轻这种不适感。这种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很多 环境行为问题,例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政策与实践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将更多地应用于政策制定和 城市规划等领域,以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培养新人
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者加入到环境行为心理学领域,为该 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培养年轻一代的研究者 也是该领域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07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 要性
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和实践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例如,通过研究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 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02
环境与行为的关系
环境行为心理学通用课件
•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 • 环境与行为的关系 •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实践方法 •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01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概念
环境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心理学分支,它探讨的是人类 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环境行为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微观空间行为
1。个人空间的限定
每个人(包括动物)都积极的防伪着自己的身体和个人 空间,防卫与个性化是领域性的两项行为标准,每个人 的衣着打扮都不同,是个性化的表现。在微观、中观、 宏观三种空间层次中,个人空间是最个性化的。
2。个人空间的大小与分类
实验:
通过类似的方法作过多次试验,但通过观察,个人空间的大 小与分类与个人知觉的关系十分重要,可能比实验更重要。
心空间组织建筑群,也许是人类最早存在的建筑形式。
7。人因工程学
1)新学科的诞生 2)新学科的应用
环境 安全 操作 应用
中观空间行为
人是群居动物,中观空间行为包括家与邻里两个层次。
一、家 家比起一座住宅或公寓里的一套房子,寓意要深得多。对 于个人和家庭成员来说“家”是有感情色彩的。
1)个性化 人们对自己的家要求个性化并进行必要的防卫。个性化不 仅表现在室内陈设上,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也会想方设 法表现在住宅的外部。
人的基本需要
1。马斯洛人类需要分层理论 2。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安全,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选择与多样性,满足人们得以根据其自身的需要与意愿 进行选择的可能。 需要满足的因素: • 最大限度的接触(与自然、社会、人为设施、信息等) • 以最省时间、最省力、最省花费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 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需要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 人与其生活体系中各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 • 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 • 经济的、政治的种种条件,取得四个方面的最佳综合、 最佳平衡。在小尺度范围内,人为环境要适应人的需要 在大尺度范围内的人造物要适应自然条件。
心理学家的研究:
研究建筑与城市的物质功能、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从 而发展了环境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创造力与环境
基本需要的影响因素:
个人生理的子系统 文化子系统 社会子系统 个性子系统 物质环境
领域性定义与争论
定义包括以下几种: 单一个体,成对或群组控制着一块领地 领域是针对同种族的,其他种族可以自由进入。 有领域就有入侵,因此有防卫的问题 既是一个较弱的个体,在其领域内能强有力地唬住入侵者 站在领域边界以外。 领域可能与生育有关,虽然控制领域只是控制地区,而非 控制雌性 保卫领域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入侵。
2。环境可能论 视环境为一种介质,由此提供人们以机会,这些机会 可能被人所了解,也可能不被发现,重要因素是人的 选择与主观能动性。
3。环境忽然率论 环境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的关系,地理、 气候、与生理等并不主宰一切,任何地点都存在着大 量的潜在机会与供选择的可能性,可以发现肌体、行 为与环境之间的持久关系。
4。基本图示构成在不同空间层次上的体现。 层次是指地理、风镜、城市、建筑细部与部 件,不同层次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复杂 的结构。
5。大脑反应过程的模型化
• 刺激来自环境,为肌体感知。 • 知觉在大脑中得到释译,是来自过去积累的经验。 • 找到相关事物,即被理解,直觉变成认识。 • 根据认识,可能会做出反应,也可能没有外显行为。
设计方法方面
60年代是对近代建筑理论进行检讨的年代,批评来 自多方面:业主、建筑师、使用者、社会科学家。 空间缺乏生机,原因来自多方面。心理学家和建筑 师借助心理学的方法去对传统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1。从管理科学和系统论的角度去研究设计方法的正 确模式,使设计过程科学化。把社会科学数据、观 点综合到设计中去。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和卡罗琳·弗朗西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交往与空间》 [丹麦]扬·盖尔著 何人可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建筑理论》 刘先觉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模式语言》[美]C亚历山大著 王听度 周序鸿译 李道增 高亦兰 关肇业 刘鸿宾审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一、什么是环境行为学:
2。亚历山大把设计设想为多种模式的结合,每种模 式都是空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结合。模式可按层次 分类,也可以灵活结合,形成一个从规划到设计的 大体系,这种方法重视空间与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行为科学与建筑
70年代不少建筑师掌握和学习行为科学的理论,自己 做研究应用到设计中去。另一些建筑师开始请行为科 学顾问参与设计,对前期工作收集系统数据,建成后 进行调研,评价总结,积累经验。(电梯调查)
关系
60年代以来的研究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战后欧美逐步建立起完善的 研究系统,并致力于在设计中的运用。 1. Kevin Lynch 《城市意象》 2. Newman 《防卫空间》 3. 建立了公众参与设计的制度。多种参与方式,目的
从不同程度按公众自己的意愿完成建筑物的建造。 4. 建筑教育领域,环境行为学会(EDRA)年会,发
格式塔心理学只注重人的 先天因素,而没有重视人 的先前的经验因素
2. 构造论 构造论不认为形象的构图规律是人们大脑中天生因素 在起作用,而是认为先前经验的记忆痕迹加到感觉中 去,构造出一个直觉形象。对于同样的图形,不同的 人可以构造出不同的图形。
3. 皮亚杰学派 皮亚杰,瑞士人。研究人的思维和心理发展方面占 领先地位。其理论核心是:人的心理发展(或认识 发展)从婴儿开始直到成人,都是与外部世界相互 作用的结果,他提出的一般发展原则是组织、平衡 和适应。
四种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北美白人距离):
1)亲密距离 在亲密状态下,个人空间受到干扰。男女恋人的距离。 感觉到对方的呼吸、气味等。
2)个人空间的距离 近到45—76cm之间,是得以最好欣赏到对方面部细节 与细微表情。 远到76—122cm,达到个人距离的边沿,一臂之隔,声 音正好。
3)社交距离 122—214或366cm,双方均不扰乱对方的个人空间,往 往是工作、社交是保持的距离。366cm是更加正规的社 交场合。
微观空间行为
1。个人空间的限定
每个人(包括动物)都积极的防伪着自己的身体和个人 空间,防卫与个性化是领域性的两项行为标准,每个人 的衣着打扮都不同,是个性化的表现。在微观、中观、 宏观三种空间层次中,个人空间是最个性化的。
2。个人空间的大小与分类
实验:
通过类似的方法作过多次试验,但通过观察,个人空间的大 小与分类与个人知觉的关系十分重要,可能比实验更重要。
人、行为与环境关系的几点论点:
1。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论 人与环境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2。环境是行为模式不可分的部分 环境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人们活动于其中的一个容器 他还是行为模式一个不可分的部分。
3。“打招呼效应”
4。我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1。环境决定论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建筑方面:物质技术决定建筑 形式,形式追随功能。企图说明物质方面的因素是主 宰一切的因素,同时具有一种不变的因果关系。
表大量论文及研究成果。 5. Rapoport《住宅形式与文化》《城市形式的人文因
素》 需要指出的是:这场广泛持久的行为与环境研究运动 并没有在建筑设计界产生很大的反应,而主要是从理 论上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兴趣,重点表现在欧美及日本 的研究机构中。最大的不足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几种重要理论: 1. 格式塔心理学(gestait 德语 形式或形状) 人的大脑里生来就有一种法则,对图形的组合原则 有一套心里规律。格式塔心理学偏重于知觉理论方 面,这一理论力求说明建筑中构图规律有生理和心 理基础。
心理学家的研究:
研究建筑与城市的物质功能、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从 而发展了环境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与内容。
1。感知理论 放弃原有的刺激决定论。 环境中的刺激极多,人的感知有很大的选择性,同样 的环境,不同的人其 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方面。 三项重要贡献: 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行动是最主要的(实践学习) 我们搜寻信息,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动机的作用) 对具体的物体与整体环境的感知是有区别的
4)公共距离 366—762cm,说话声音大,用词正规,交往不属于私 人的。(动物界的这个距离相当于可以逃跑的距离。)
3。个人空间的变化因素
无论基于观察还是实验,都说明个人空间的习性随许多因 素而变化,这些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文化与种族 2)年龄与性别 3)亲近关系 4)社会地位 5)个性 6)环境 7)个人状况
心空间组织建筑群,也许是人类最早存在的建筑形式。
7。人因工程学
1)新学科的诞生 2)新学科的应用
环境 安全 操作 应用
中观空间行为
人是群居动物,中观空间行为包括家与邻里两个层次。
一、家 家比起一座住宅或公寓里的一套房子,寓意要深得多。对 于个人和家庭成员来说“家”是有感情色彩的。
1)个性化 人们对自己的家要求个性化并进行必要的防卫。个性化不 仅表现在室内陈设上,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也会想方设 法表现在住宅的外部。
环境行为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心理学原理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师与规划师的研究。
建筑理论 Christain Norberg-Schulz以皮亚杰的心理的理论为基 础,写出了《存在、建筑与空间》。
C.亚历山大 《城市并非树形》、《不受时代约束的 建筑》、《模式语言》、《俄勒冈试验》。
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二、环境行为科学研究发展过程:
行为科学和现代建筑运动 本世纪初到50年代(现代建筑的发生、成长与成熟 的阶段),行为科学曾对现代建筑产生影响,但影响 的分散性和自发性,还由于对现代建筑的批判思潮, 使人们没有引起重视。 1. 欧美的心理学研究 2. 包豪斯: 视觉知觉理论 ;人体工程学 3. 美国城市中的邻里单位 4. 建立了现代建筑中形式美学与心理学中视知觉的
环境行为学概论
课程教学纲要:
• 什么是环境行为学 • 环境行为学产生的历史及其发展 • 环境行为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 环境行为学研究的方法 • 研究实例
相关的参考书目:
《环境行为学概论》
李道增
清华大学出版社
《外部空间设计》 [日]芦原义信 尹陪桐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导则》
一般邻里要维持两方面的平衡:其一,住宅要有自己的 私密性;其二,居民在相互尊重各自私密性的前提下, 有相互的交往与接触。邻里中的各家各户相互认识、见 面彼此打招呼,相互尊重各自的权益。
三、邻居 邻居就是住在你隔壁或邻近的人。与亲戚朋友不同,亲 戚是有血缘关系的,朋友是可选择的,而邻居不能选择, 也没有什么既定关系。但在中国的农村当中,一个村子 只有一两个姓,许多居民间都有亲戚血缘关系。
人的基本需要
1。马斯洛人类需要分层理论 2。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安全,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选择与多样性,满足人们得以根据其自身的需要与意愿 进行选择的可能。 需要满足的因素: • 最大限度的接触(与自然、社会、人为设施、信息等) • 以最省时间、最省力、最省花费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 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需要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 人与其生活体系中各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 • 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 • 经济的、政治的种种条件,取得四个方面的最佳综合、 最佳平衡。在小尺度范围内,人为环境要适应人的需要 在大尺度范围内的人造物要适应自然条件。
1)小群人群中的数量: 两人居多,部分为3—5人,超过5人极少
2)两人面对面接触中的空间关系 进行交谈
合作做一件事
在一起各干各的事
竞赛
3)人愿意逗留的地点 在较大的公共空间中,人们愿意选择半公共、半私
密的空间中逗留。既有参与的可能,也有安全感。
6。中心与地点
中心与地点是人类空间“图式”的基本方面,围绕一个 中
建筑中的多义性:雅俗共赏,加以多种解释。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