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血管生成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肿瘤的血管生成》课件

《肿瘤的血管生成》课件
瘤血管生成的程度。
病理组织学检查
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观 察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密度 、形态和结构,判断肿瘤
血管生成的情况。
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策略
抑制血管生成
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 达或抑制其受体,阻止肿瘤血管 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 扩散。
抗血管生成药物
研发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特异性 药物,直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 和功能,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管腔形成
内皮细胞重新排列形成管腔结构,完成新 血管的构建。
04
肿瘤血管生成的诊断与治疗
肿瘤血管生成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MRI和PET等影 像学检查,观察肿瘤内部 的血管形态和血流情况, 判断肿瘤的血管生成状态

生物标志物检测
检测血液或组织中的生物 标志物,如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VEGF)等,评估肿
肿瘤细胞旁分泌机制还涉及到一些细胞因子的释放,如白细 胞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这些 细胞因子可以吸引免疫细胞和内皮细胞等,促进血管生成和 肿瘤生长。
肿瘤细胞诱导血管生成因子
肿瘤细胞通过诱导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如VEGF、bFGF 、PDGF和TGF-β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 化,进而诱导新血管的形成。
Ras/Raf/MEK/ERK信号转导途径
涉及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血管生成的细胞生物学过程
内皮细胞增殖
在肿瘤组织中,内皮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 ,形成新的血管。
基质降解
内皮细胞通过分泌蛋白水解酶降解细胞外 基质,为新血管的形成创造空间。
细胞迁移
内皮细胞从原有血管向肿瘤组织迁移,形 成新的血管。

肿瘤的生长与播散 ppt课件

肿瘤的生长与播散  ppt课件

淋巴结
PPT课件 31
淋巴道转移
PPT课件
32
淋 巴 管 内 癌 栓
淋巴结转移
转 移 的 肿 瘤 组 织
PPT课件
33
血道转移:
瘤细胞 静脉 肺和肝等(最多 见),形成边缘整齐、散在、多发 的球形结节,中央常发生坏死,近 脏器表面形成“癌脐”。

PPT课件
34
肝血道转移癌
PPT课件
35
PPT课件

PPT课件 19
三、肿瘤的演进与异质性
肿瘤的演进 肿瘤的异质性

PPT课件
20
肿瘤的演进
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和 获得更大恶性潜能的现象,称之为肿瘤的演进 (progression) 包括生长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 这些生物学特性的出现与肿瘤的异质性 (heterogeneity)有关。
PPT课件
12
2、生长分数(growth fraction,GF)
增殖细胞群在肿瘤细胞中的比率。
生长迅速的肿瘤中,其生长分数增大,对抗肿瘤 药物较为敏感。 肿瘤早期,绝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生长 分数较高; 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处于G0期的肿瘤细胞越 来越多,生长分数降低。
PPT课件 13
3、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
PPT课件 38
1、早期原发瘤的生长
主要包括原位癌与早期浸润癌阶段。 原位癌未发生局部浸润,更没有发生远处转移。 原位癌的肿瘤细胞增殖非常缓慢。 肿瘤的大小没有明显改变,处于休眠状态。 早期浸润癌是指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下 发生较浅的浸润,不伴有淋巴道与血道转移。 早期浸润癌的形成不仅仅是肿瘤细胞数量的改变, 而且是质的变化。

病理学——肿瘤ppt课件

病理学——肿瘤ppt课件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 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 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 的肿瘤,这一过程称为转移
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种植性转移
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最常见的器官是肺,肝 转移部位与血流方向有关 转移瘤的特点:边界清楚,多个散
在,多接近器官表面
种植性转移(播种)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肿瘤
Tumor, Neoplasm
概述
肿瘤的概念
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 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 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 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性增殖
非肿瘤性增殖
单克隆性增生
多克隆性增生
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 失去分化成熟能力
正常的形态代谢功能 能分化成熟
生长旺盛,失去控制,自 受控制,有限度 主性,致瘤因素去除仍持 原因消除不再生长 续生长 与机体不协调,有害 细胞更新、防御、修复反应,
有利
肿瘤的形态
大体形态(肉眼) 组织形态(镜下)
大体形态
数目
通常一个 多发性
肿瘤的大体形态
大小
大小不一
( 性质、生长时间、发生部位有关)
肿瘤的大体形态
形状
肿瘤的形状多样 与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良
恶性有关
肿瘤的大体形态
颜色
与组织来源相关
血管瘤:红色、暗红色 脂肪瘤:黄色 纤维瘤:白色 软骨瘤:浅蓝色 嗜铬细胞瘤:棕色
膜下,核膜增厚 核仁肥大,数目增多 核分裂象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肿瘤的命名原则
良性肿瘤 起源组织 +

部位
组织来源
直肠 腺上皮
直肠腺瘤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恶性肿瘤中的治疗现状 ppt课件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恶性肿瘤中的治疗现状 ppt课件

莫芦 mFOLFOX6+安
45% 46%
P=0.83
6.44月 6.74月
N.S
11.7月 11.5月
慰剂
XELOX+帕唑帕 尼
57.6%
NA
6.5月
NA
10.5月
P=0.1 P=0.557
N.S NA
阴性 阴性 阴性
贝伐珠单抗
2014 ASCOGI 摘要115
XP+贝伐
N.S
NA 8.9月 NA 14.3月 NA
REGARD/RAINBOW研究设计:
REGARD研究1: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研究
• 经一线含铂类和/或氟嘧啶化疗后
进展的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腺癌
• 一线治疗转移性病灶后4个月内或
R
辅助治疗后6个月内疾病进展
• (N=355)
主要终点:OS 次要终点:PFS,12周PFS率,ORR和安全性
Fuchs C, et al. 2016 ASCO GI,Poster, abs TPS178.
分层因素: ECOG PS(0 vs. 1), 原发 肿瘤部位(胃 vs. 胃食管结合部),疾病 可测量性 (可测量 vs. 不可测量),地理 位置
主要终点:PFS
次 要 终 点 : OS, PFS2, ORR, DCR, TTP, DOR, QOL, PK, 安全性,免疫原 性
Gyorgy Bodoky, et al. 2016 ASCO GI, Poster, Abs 45
REGARD:特殊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 出血 鼻紐 高血压 蛋白尿
胃肠道反应 肾功能 感染 静脉栓塞 心脏毒性 动脉栓塞 胃肠穿孔
RAM+PTX(N=327)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耐药机制课件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耐药机制课件
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临床试验的结果分析
多数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肿瘤抗 血管生成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 的生存期、降低肿瘤负荷和改善
生活质量。
然而,也存在一些临床试验结果 不理想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患者 选择、药物剂量和联合治疗策略
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不同肿瘤类型和患者群体, 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以 明确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和适
例如,某些肿瘤细胞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抵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抑制作用。该通路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 增殖和存活,从而降低药物的疗效。另外,一些肿瘤细胞可能通过激活其他信号通路,如Src/FAK信号通路或NF-κB信号通路等, 来抵抗药物的抑制作用。
03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 联合治疗策略
耐药细胞的产生也可能与肿瘤异质性有关。由于肿瘤内部不 同细胞之间的基因表达和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一些细胞可 能对血管生成抑制剂更敏感,而另一些细胞则可能具有抗药 性。
耐药基因的表达
耐药基因的表达是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耐药性的另一个重 要机制。这些基因可能编码药物代谢酶、药物靶点或药物 转运蛋白等,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化疗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联合
化疗药物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同时作用于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提 高治疗效果。
化疗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而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阻断肿瘤血管的形成, 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供给,进一步抑制肿瘤的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化疗药物可能会增加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副作用,因此需要谨慎选择 药物和剂量,并进行严密的临床监测。
放疗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联合
放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应用, 可以通过放疗杀灭肿瘤细胞,并抑制 肿瘤血管的形成,进一步阻断肿瘤的 营养供给。

《肿瘤的微环境》课件

《肿瘤的微环境》课件

基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治疗策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抑制信号,激 活免疫细胞的攻击能力。
细胞免疫治疗
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扩增 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以攻击肿瘤细胞。
肿瘤疫苗
通过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 预防或延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细胞学方法
细胞培养
将肿瘤细胞从组织中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培养,用于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 殖和分化等特性。
细胞共培养
将肿瘤细胞与其他类型的细胞共同培养,模拟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环境,研究 肿瘤细胞与周围细胞的相互作用。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因表达分析
利用基因芯片或测序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水平,了解肿瘤细胞的基因组学特 征。
肿瘤微环境的信号转导途径
01
MAPK信号转导途径
MAPK信号转导途径是肿瘤微环境中 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它可以影 响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02
PI3K/Akt信号转导 途径
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是肿瘤微环境 中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它可以 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03
JAK/STAT信号转导 途径
营养物质供应与代谢产物排除
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为肿瘤提供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对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具有重要影响。
肿瘤发展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袭与重塑
肿瘤细胞通过分泌酶类等物质对周围组织进行侵袭,同时重塑微环境以利于自 身的生长和扩散。
血管生成与血液供应
肿瘤在生长过程中诱导新血管生成,以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影响肿瘤微 环境的血液供应。

2024年度信号通路和肿瘤ppt课件pptx

2024年度信号通路和肿瘤ppt课件pptx
MAPK信号通路与肿瘤恶性表型的关系
MAP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与肿瘤的恶性表型密切相关,如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等。
2024/3/23
1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肿瘤中表现及机制
PI3K/AKT/mTOR信号通路简介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生长和代谢调控通路,参与细胞周期、蛋白
2024/3/23
15
靶向药物设计原理及实践举例
靶向药物设计原理
基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生物学差异,设计能够特异性结 合肿瘤细胞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药物,阻断异常信号传导, 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2024/3/23
实践举例
针对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设计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 剂(EGFR-TKI),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通过抑制 EGFR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 转移。
质合成、自噬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异常激活
在多种肿瘤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关键成员如PI3K、AKT、mTOR等常常发 生突变或异常表达,导致通路持续激活,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
2024/3/23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肿瘤治疗的关系
研究信号通路的互作关系
3
利用CRISPR/Cas9技术同时敲除或敲入多个基因 ,可以研究信号通路中不同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 。
2024/3/23
20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信号通路研究中的应用
2024/3/23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可以了解单个细胞中基因表 达的情况,从而研究信号通路在单个细胞中的调控机制。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第四章 肿瘤1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第四章  肿瘤1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继发改变 转移 复发 对机体 影响
良性肿瘤 很少见 不转移 很少复发 较小 局部压迫 阻塞
恶性肿瘤 常见出血、坏死等
常有转移 较多复发 较大 坏死、出血 恶病质
交界性:(borderline tumor)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相对性:基底细胞癌很少转移 可变性:良性→恶性。
不对称性 多极性 顿挫性等 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
(3) 细胞质的改变:
核蛋白↑→嗜碱性。 一些肿瘤细胞可产生异常分泌物或代谢产物 而具有不同特点,如激素、粘液、糖原、脂质、 角质和色素等,有助于对其进行区别。
淋巴结转移性腺癌(黏液腺癌)
黑色素瘤
二、肿瘤的生长和播散
(一)肿瘤的生长速度 各种肿瘤的生长速度有较大差别,取
肠腺癌
(一)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指肿瘤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包括极 向、器官结构及其与间质的排列等方面) 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的差异。
良性肿瘤的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诊断的 主要依据是其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恶性肿瘤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瘤细胞排 列更为紊乱,失去正常的排列结构、层次 或极向。
绒毛状腺瘤
上为肠腺瘤 下为肠腺癌
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 良性肿瘤可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 如短期内生长突然加快,应考虑有恶
变的可能。
1.肿瘤生长的动力学
(1)肿瘤细胞倍增时间:恶性转化 细胞的生长周期与正常细胞一样分。 多数恶性肿瘤的倍增时间并不比正 常细胞更快,而是与正常细胞相似 或比正常细胞更慢。
(2)生长分数:指肿瘤群体细胞中处于增殖阶段 (S期+G2期)的细胞比例。 生长分数越大,肿瘤生长越迅速;反之,则生长 缓慢。在细胞恶性转化初期,绝大多数细胞处于 复制期,所以生长分数很高。但随着肿瘤的持续 生长,不断有瘤细胞发生分化而离开增殖阶段, 使得大多数肿瘤细胞处于G0期。 例:放疗+手术→化疗

肿瘤微环境ppt课件

肿瘤微环境ppt课件
• 前体细胞:从骨髓募集而来的EPC为angiogenic switch所必需
• 已经知道的关键分子:
• VEGF、MMP-9: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 PDGF:周细胞的招募和增殖 • SDF-1:EPC的招募 • 其他分子
48
肿瘤新生血管的特点
• 多种形式血管发育:
• 血管形成 • 血管发生 • Intussusception (Splitting angiogenesis) • 血管拟态(mimicry,由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转分化
• 基底膜:基底膜与EC结合疏松、厚度异常、间断形成孔洞和突 起、含有其他细胞外基质成分。有些位置无基底膜。
• 基因表达谱:基因表达谱混乱;正常EC、尤其是组织特异性EC 的特异基因表达丧失。
50
肿瘤血管的结构异常
51
肿瘤血管结构异常的功能后果
血管结构异常
血管分布不均匀,部 分区域血流停滞,加
重缺氧
6
第一节、发育中的细胞间相互作用 第二节、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 第三节、肿瘤的免疫微环境 第四节、肿瘤的基质微环境
7
第一节、发育中的细胞间相互作用 一、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意义 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8

肝细胞:完成

肝脏功能的主

要细胞


血管、淋巴管 相关细胞:营

养、代谢

免疫细胞:

Kupffer细胞
1a
线粒体呼吸链(H2O2) ……
2a
41
VEGFVEGFR; Notch; CXCR4;
……
VEGF信号在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 基因敲除结果:
• VEGF:杂合子突变即血管发育异常,E11.5胚胎致死 • R1:E8.5~E9.5死亡,angioblast过度增殖,不能形成血

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血管生成(ppt)

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血管生成(ppt)

抗血管生成VS细胞毒药物
毒性低 肿瘤内血管不成熟,对药物敏感 放大效应 内皮细胞遗传性状稳定,耐药机会少 200余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在研究,40
MVD成为预测肿瘤转移、复发和判断预 后的重要指标
Normal Tumor
Tumor microvasculature is inefficient, chaotic and leaky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机制
肿 癌基因活化和/或

抑癌基因失活
肿瘤 生长
新 血
缺氧
HIF-1

VEGF


内皮细胞活化增殖 血管通透性
血管抑素 内皮抑素 其他:TIMP、PF-4、IL-12、
TSP-1等
血管抑素 angiostatin
纤溶酶原水解产物 38kD ,350个氨基酸 Kringle 区是关键结构
Structure of human plasminogen
Structure of angiostiostatin4: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155个氨基酸,18Kd 诱导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内皮细胞迁移,促进管腔形成 刺激内皮细胞分泌胶原酶 脑肿瘤患者脑脊液bFGF水平是判断预后的
有效指标
血管生成素 Ang
4个成员:Ang1-4 2种受体:Tie-1和Tie-2(TEK) 在血管重建和稳定中起关键作用
VEGF、Ang-1、Ang-2 决定血管形成方向
➢高水平VEGF,Ang-1、Ang-2作用平衡 血管增生 ➢高水平VEGF、Ang-1,低水平Ang-2 血管成熟 ➢低水平VEGF和Ang-1,高水平Ang-2 血管退化
proliferation and formation of primitive venous plexus

肿瘤治疗的新思路抗血管生成与肿瘤血管正常化课件PPT示范课件

肿瘤治疗的新思路抗血管生成与肿瘤血管正常化课件PPT示范课件
• 肿瘤微环境趋向正常化后,肿瘤间质压力下降, 驱使肿瘤细胞淋巴转移的动力因素解除
肿瘤血管结构正常化
----------Winkler F ,Cancer Cell [J].2004;6: 553-563.
肿瘤血管结构正常化
血管周细胞覆盖率增加(α-SMA)
Cancer Cell 19, 31–44, January 18, 2011
康莱特注射液+健择组)撤回知情同意,没有进行治疗。
Avastin 联合靶向 EGFR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获SFDA批准(2005)
KLT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机制抑制体内及体外肿瘤生长。
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
Cetuximab )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 恩度血管结构和基底膜正常化
Huang G, C结hen L直. 肠癌患者,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2004,美国FDA
恩度治疗后能产生一个特定的“时间窗”,这时肿瘤血管出现短暂的正常化,与放化疗联合治疗能产生协同作用。
) 2010年6月30日为止所入组能进行分析的35位患者的详细情况:35位患者中有2人在随机后(患者0006-1014和患者0011-1033,均分入
肿瘤血管正常化
• 肿瘤的血管分布存在异质性,肿瘤细胞的供血必 然不均匀,部分肿瘤细胞处于缺氧状态,对化疗 药物敏感性下降,这一特点限制了抗肿瘤化疗药 物的疗效
• 最有效的抗肿瘤化疗要使得每一个肿瘤细胞都能 充分接触细胞毒性药物并且产生最大的细胞毒效 应。
• 肿瘤血管正常化,可以改善肿瘤血管壁的结构及 其外周细胞的功能,有能力抵御肿瘤细胞的侵袭
抗恩血度管 血治流 疗和促血抗进管血表V管面E正通G常透F化性的机实理验人源化抗体(IgG1)
跨血管NO梯度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血管生成的基本过程
血管生成(平衡被打破)
(1)微血管周围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ECM)的局部降解, 产生基底膜缝隙;
(2)内皮细胞通过基底膜缝隙侵入周围基质; (3)内皮细胞的朝向肿瘤细胞迁移和增殖; (4)毛细血管的成熟器官化构建。
肿瘤血管形成的特征
⑴ 失控性 肿瘤新生血管出现迅速,生长快,并呈持续性,10 %~20 %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始终处于DNA合成状态,这种持续的血 管生成是由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生长因子持续高水平释放造成 的。
肿瘤无血供,仅靠弥 散获取营养时,体积 不超过2mm3,处于 静息期
肿瘤细胞分泌大量 VEGF,促使供应 肿瘤的血管生成
拥有血供的肿瘤 迅速生长并可发 生侵袭、转移
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肿 瘤血管形成在肿瘤发展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全新的 领域。血管生成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抗肿瘤的 主要药物,并为最终治愈肿瘤提供有效手段 。
VEGF的作用
⑴ 增加肿瘤血管通透性 VEGF增加局部血循环大分子的通透性,血浆蛋白在组织中的
沉积,为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长入提供临时性基质。 VEGF主要靶器官是毛细血管后静脉和小静脉,因这些血管的
血管生成拟态特点为: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和 基质重塑产生血管样通道,通道内无内皮细胞衬覆, 通道外基底膜PAS染色为阳性。
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
肿瘤血管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受多种因子调 节,是刺激因素和抑制因素失衡的结果。
已经报道的有30多种血管生成因子: VEGF、bFGF、 pDGF 、HGF 、TNF、IL-8等。其中bFGF、pDGF 、 HGF 等通过刺激VEGF的表达或募集相关的细胞而间接发挥 促血管生成,而 VEGF及受体家族成员、Ang及受体家族成 员(主要为Tie-2)及Notch信号途径对血管生成起直接作 用。
2、VEGF的mRNA经过不同的剪接可形成5种VEGF 异构体,即VEGF121、VEGF145、VEGF165、 VEGF189、VEGF206。
VEGF的受体(VEGFR)家族
VEGF和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生物学功能,迄今为 止人类已发现5种VEGF-R:VEGFR-1(Flt-1)、VEGFR2(Flk-1)、VEGFR-3(Flt-4)、Neuropilin-1、 Neuropilin-2,其中,VEGFR-2(Flk-1)是介导相应生 物学功能的主要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少量分 布在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等。
⑷ 肿瘤中血供与血流速度不同
肿瘤中有细胞丰富区、边缘区、半坏死区和坏死区,各 区血供不尽相同,半坏死区与坏死区血流明显减少减慢,非 坏死区血流速度可以快于正常组织。大肿瘤血流速度的均值 低于小肿瘤,在大肿瘤内血管内皮细胞的营养供给少,肿瘤 中实际增加的效应血管管径小,血流慢。

⑸ 癌细胞更新速度快于内皮细胞发生乏氧性坏死 在肿瘤周围内皮细胞增生指数为2.2%,肿瘤细胞增
⑵ 不成熟性
不规则、窦状壁薄、断裂、碎片或缺乏。内皮细胞超微 结构中管样小体明显增多,细胞之间连接松散。部分毛细 血管壁缺乏内皮细胞。很少进化为成熟的小动脉或小静脉, 不具收缩功能,不受神经体液调节。对正常血管有活性的 物质对该血管不起作用(乙酰胆碱、血管紧张素Ⅱ、温度)。
⑶ 血管异常生长
肿瘤不同区域的血管有不同的形态,反映了肿瘤生长不 同时间内微血管变化状态与癌细胞生长、增殖不均匀有关。 新生的Cap网直接进入肿瘤中央,呈树状向外分支,随肿瘤 长大血管不断地向外延伸,并与外围Cap网相连。
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血管生成过程是受严密调控的过程,该过程处于促血管生 成活性的内源性分子与抗血管生成分子的共同调控之下, 这些分子之间的动态平衡构成了血管生成“开关”,决定 着肿瘤的血管生成。当促血管生成因子与抗血管生成因子 活性达到平衡时,此开关处于“关”的状态;若促血管生 成的活性占优势,此开关处于“开”的状态。
⑺拟血管生成
研究人的黑色素瘤微循环发现了一种与经典的肿瘤血管 生成途径完全不同的、不依赖内皮细胞的全新的肿瘤血管生 成模式。黑色素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并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 用模仿血管壁结构形成可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从而重建肿 瘤的微循环,并在某个环节与宿主血管相连使肿瘤获得血液 供应,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生指数为7.3%。同样小鼠瘤细胞22小时更新一代,血管 内皮细胞的增殖是50小时更新一代。
瘤细胞无氧酵解产生大量H+,使肿瘤中存在着不同程 度的低营养、低PH值、低氧的三低细胞群。
肿瘤微循环较肿瘤生长表现出低效和相对不足,肿瘤 组织特别是中心部位常常因为缺血、缺氧而坏死。
⑹ 血管内皮细胞的异质性
异质性是其突出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内皮细 胞的结构、功能、抗原成分与代谢特点上。在某些器官 的肿瘤组织中,其血管内皮细胞仍保留着该器官的抗原 性,说明内皮细胞表面抗原来源的部位可能在肿瘤转移 时的选择性粘附、体液因子的区域性释放中发挥作用或 由这些肿瘤细胞演化为内皮细胞。
肿瘤的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
是指活体组织在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芽生出新 的以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的过程。血管生成可 发生在伤口愈合、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肿瘤、心 肌梗塞后和糖尿病。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中最基本的因素
肿瘤内部血管的形成对肿瘤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肿瘤血 管为肿瘤组织提供新陈代谢所必需的氧气和营养,从而使肿瘤 得以迅速的生长并同时为肿瘤的远端转移提供转运。
促肿瘤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
㈠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一种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和血管发生的促有丝分裂 因子 。
VEGF家族的简介
1、VEGF家族包括6大成员:VEGF-A、VEGF-B、 VEGF-C、VEGF-D、 VEGF-E和PIGF,其全部为 二聚体糖蛋白,其中VEGF-A是发现最早,通常文 献中的VEGF即指的是VEGF-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