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分析

合集下载

冲锋舟03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三次转型(明清时期)

冲锋舟03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三次转型(明清时期)

1.(2014· 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相关材料。第一小问根据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 材料一 宋应星 (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 技术 ”“ 牛顿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应星和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 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 第二小问“背景”结合二人各自生活的时代及个人经历分析。 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 “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 答案 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 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 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 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 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 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 2)解析 从社会氛围、经济发展情况、科技著作与社会转型的联系等角度分析。 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 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 答案 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 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摘编自詹姆斯· 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25版《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历史课题10

2025版《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历史课题10

课题10从明朝建立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知识点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知识点二清朝前中期统治3.统治危机的初显(1)内部危机——农民起义①背景:清朝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

②表现: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2)外部危机——闭关锁国①背景: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概况: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________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________”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③评价: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知识延伸——中国古代宰相制的兴废历程(1)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皇帝裁决前,一般由三公九卿进行朝议,宰相制度形成。

(2)汉武帝时启用布衣为相,同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3)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并相互制约和监督。

(4)北宋时期由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

(5)明太祖时期,罢中书省,废丞相,宰相制度遂废。

2.学术情境——明太祖加强皇权皇帝与宰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

皇帝和宰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项运动并没有裁判,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

这个规则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实践划定的……而朱元璋不守规则,改变了这一切。

思考:怎样看待朱元璋的“不守规则”行为?试答:3.图说历史——明朝内阁地位的演变4.概念阐释——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2020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2.明末清初

2020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2.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16~18世纪) 时的社会转型一、总体特征: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近代文明的前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二、具体表现:(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反君主专制的出现。

封建制度逐渐衰落,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2)经济:①农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美洲农作物传入;人口激增,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步废除(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②手工业:私营超过官营;制瓷业种类增多并融入外来文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府抑制工商业(重农抑商)。

③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长途贸易发达;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3)思想文化科技:文化专制、理学统治禁锢思想(儒学极端化);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早期民主思潮;文学艺术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明显,呈现出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传统科技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出现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没有产生近代科技。

〖承古萌新。

“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

“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4)外交: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5)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三、转型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

四、真题训练1.(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

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高中历史一轮通史: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社会转型与社会停滞【复习课件】(共31张PPT)

高中历史一轮通史: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社会转型与社会停滞【复习课件】(共31张PPT)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四、明清时期经济政策
(四)评价
积极:防御手段,一定程度阻止西方殖民势力入侵; 消极: (1)消极防御,不能从根本上抵抗殖民势力 (2)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先进科学技术 (3)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专家论坛】
(一)原因
清初闭关锁国政策再讨论
(1)政治方面: 清政权建立之初, 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 内忧:“三藩”势力和“台湾郑氏”集团; 外患: 东南沿海荷兰冒
【研究纲领】 课标解读
时空观念
1.明清时期时空定位; 2.明清时期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3.明清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概况。
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
1. 理解经济活动与政治、社会、科技与
唯物史观
1. 明清时期生产方式的变 具有的革命性的意义; 2. 明清时期政府如何调适
家国情怀
1.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
4.意义:
【核心突破】
1. 时间:雍正时期
摊丁入亩
2. 背景:社会动荡,土地兼并严重,人民逃亡普遍,丁额无法得到落实,权贵
赋,阶级冲突一触即发。
3. 内容:延续了一条鞭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税赋,称为“地
4.意义:
(1)取消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较为彻底地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赋役合并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621.9.605:44:5005:44:50September 6,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上午5时44分50秒05:44:5021.9.6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上午5时44分21.9.605:44September 6, 2021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9月6日星期一5时44分50秒05:44:506 September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5时44分50秒上午5时44分05:44:5021.9.6

明清时代的经济变革与社会转型

明清时代的经济变革与社会转型

明清时代的经济变革与社会转型明清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经济变革和社会转型。

在明朝时期,中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而清朝则继续了这种趋势并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改革。

本文将从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角度来探讨明清时代的经济变革和社会转型。

首先,农业在明清时代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明朝时期,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农业政策的改革,农民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明代,种植业和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大量的农产品被生产出来,并通过市场进行销售。

这一变化使得农业成为明朝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在清朝时期,农业变革进一步加速。

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农业技术的引进。

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得土地更加集中,大规模的农田整理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得到了推动。

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清朝还引进了一些外来的农业技术,如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进一步丰富了农业生产的品种。

其次,商业在明清时代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明朝时期,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内外市场的联系,商业活动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许多商人开始涉足海外贸易,带来了大量的商品和财富。

同时,明朝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商业政策,如开设市场和商业税收的调整,以促进商业的发展。

在清朝时期,商业变得更加繁荣。

清朝政府鼓励商业活动,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商业的发展。

清朝统治者开放了一些港口城市,如广州和福州,以便更好地进行海外贸易。

此外,清朝政府还推行了一些商业政策,如降低商业税收和简化商业手续,以吸引更多的商人参与商业活动。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商业在清朝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最后,手工业也在明清时代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明朝时期,手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手工业工坊和作坊开始兴起。

手工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成为了明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清朝时期,手工业进一步发展,许多手工业工坊被改造成了规模更大的工厂。

同时,清朝还引进了一些新的手工业技术,如纺织和陶瓷技术,使得手工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了提高。

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解析版)

专题04 明清社会转型(解析版)

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
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
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
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
【答案】C
【详解】
依据材料“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可知,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传统
文化墨学的复兴,C 项正确;“科技转型”表述错误,排除 A 项;“一脉相承”表述错误,排除 B 项;中国古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书房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和象征,地方官员敬畏皇权而敬畏南书房行走周兴岱,
他才以此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A 项正确;材料没有官员俸禄入不敷出的信息,排除 B 项;雍正设立
军机处后,南书房地位下降,“嘉庆七年”与此不符,排除 C 项;“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是地方不是中央吏
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反映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B 项正确;与道家无为而治无关,排除 A
项;再续《春秋》与务实无关,排除 C 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指导思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2022·6 浙江·高考真题)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能“保卫沿海沿 江”。1979 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真正现代化”的海军。21 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 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2019 年, 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 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

明清之际的社会转型

明清之际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明朝宗族制十分发达,它不同于魏晋至隋唐的士族宗族制,主要意义不在
于区别门第,而是广泛的向社会基层发展,形成具有一定独立、自治色彩的农业社
会群体。传统上庶民之家不得建祠堂,祭祖也有世代限制。自明朝中叶,朝廷允许
一般百姓建立祠堂,追祭远祖,因而大大推动了宗族制的发展。除了祠堂,宗族制
还包含如下要素:族长,即宗族领袖,一般选择贤而贵者担任;族谱,注重睦邻收
五、社会变迁问题探析
(三)、白银内流与海外贸易
明后期的全国市场
15世纪的世界海上商路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示例:①海外贸易带来的大量白银推动国内商品经济发展。 ②明朝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密切。
五、社会变迁问题探析
明清之际的社会转型
一、时空定位 明清时期(1368--1840)






中华 民国
1368
1550
新航路开辟
1636 1644
1840
1912
鸦片战争
二、知识定位1
太祖废丞相, 成祖设内阁;
中央 官制
监察 制度
中央设都察院, 地方设按察使
君主大权独揽 中央集权强化
政治 制度
服务君主专制
废行省, 设三司;
理学思想渗透民间;阳明心学蓬勃发展;“异端”思想出现;活跃的儒家思想; 传统科技总结:《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徐霞客游记》 市民文化——小说;戏曲艺术——昆曲;文人画;园林; 西学东渐;中学西传;
四、高考考向
依托教材,高于教材; 明中后期的社会变化;

唐宋元明清的社会变迁与发展

唐宋元明清的社会变迁与发展

唐宋元明清的社会变迁与发展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五个朝代,它们横跨了几个世纪,因此在社会变迁和发展方面,有非常多的话题值得探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些朝代的变革和发展。

1. 科技唐宋元明清是中国科技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它们在农业、医学、物理、数学、天文和军事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非常显著的成果和贡献。

唐朝时期,李约瑟提出“大一统”理论,认为科学和技术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标志。

在宋代,科技的发展更为迅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造纸术、火药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

宋代的千里之堤,不但能够抵御江河洪水,还有能够输送水源的灌溉机械,这些都展现了宋代在水利工程领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到了元代,他们借鉴了西方科技文化,学习了更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计算方法,催生了汉字及拼音发明、气象学、天文学、医学等一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明清时期,科技的发展更加全面,不仅在军事和海洋方面有所创新,同时研究儒家经典、植物学、动物学和光学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

明朝的冯穆,创造了可蒸汽驱动的船只,清朝的姚文元,研究出了蒸汽锅炉和造船技术。

这些科技的发展,将社会生产力推向了更高一个层次。

2. 经济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在经济发展方面,各有特点。

唐代经济繁荣,农业经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同时也有显著的商业活动以及对外贸易和使者的往来。

宋代则以大规模人口迁移、经济集中发展为主,而且取得了快速增长的成就。

从农业到手工业,从商品到工业,从地方到全国,宋代经济呈现了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征。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动,让宋代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赢得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力。

到了元明清时期,经济依然是发展的重点,但发展的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和均衡。

不仅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有了庞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还推动了对外贸易的扩大以及工业化的进程。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由于海禁和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对外贸易规模较小,但其工业发展却是十分强劲。

这种不同的经济模式,反映了不同朝代在经济发展上的特点和重点。

明清社会转型繁盛与危机

明清社会转型繁盛与危机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 标志。从内容上看,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 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及文化 教育、军事、外交、社会生活、思维方式等的变革。
目前,中国学术界认为明清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
会转型的早期阶段。
2、转型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的衰落;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场化趋势; 文化:批判君主专制的思 想出现;文艺世俗化。

观点三:明清社会以经济变动为核 心,以及政治结构、文化等层面已
经开始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论证:
农业方面,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
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手工业方面,私营手工 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 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手工业产品 种类更加丰富。商业方面,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 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白银)作用越来越大;区域间长
办事大臣提名推荐,中央直接任命,品级最高之阿奇木伯克行驶职权时须经稍低的伊沙克伯克同意认可,
当地人不得担任当地伯克。在西藏地区,清政府通过梳理藏传佛教格鲁派达赖、班禅两活佛系统实现地
方政教合一管理体制,并设立驻藏大臣直接管辖,乾隆时期,确立金瓶掣签制。雍正初年,平定罗卜藏 丹津叛乱后,在青海设立办事大臣。西南民族地区,雍正时期开始强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实现了对西 南地区的直接管辖。
手工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家庭手工业发展。商业方面,城镇商业繁
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白银)作用越来越大;区 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商品经济发展
推动早期手工工场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

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

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导读】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转型,尤其是文化方面的转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两个方面,全面地探讨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和影响。

一、社会变革1. 土地制度的变革明朝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封建土地制度。

土地归属权、开发权、收益权全部掌握在地主手中,而农民只是被动地为地主劳动。

土地制度的不合理,不仅导致了农民的困苦,也抑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清朝政府在统治初期采取了“三严三厚”的土地改革政策,通过取消买卖典礼、限制恩地以及设置土地徭役等措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同时,清朝政府采取了限制献地、收缩土地、建立“三七制”耕作制度等方式,来削弱地主对土地的掌控,使得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土地。

2. ةراجتلا和手艺的发展清朝统治初期,对商人、手艺人采取了积极的支持政策。

清朝政府对商人实行了“一利一禁”政策,即允许商人使用货币交易,禁止出售贵重物品;对手艺人实行了“官督民用”的政策,即在保证手艺人自由发展的同时,也要确保手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使得商业、手工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 社会阶级的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阶级的变化也随之发生,封建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开始被商人阶级所代替。

在经济方面,商人阶级的财富开始大幅增长,甚至有些人成为了新的富贾。

而在政治方面,商人阶级也开始成为了新兴的政治力量,在地方上逐渐走向权力中心。

这种情况也使得土地贵族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二、文化转型1. 书法、绘画的发展明清时期,绘画、书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名家如文徵明、唐伯虎、石涛等人在此时期也相继出现。

文徵明作为明朝后期的重要画家,在山水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而唐伯虎则是一个全才式的人物,在书法、绘画、戏剧、诗歌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

2. 文化思想的变革明清时期,与封建、纷乱的明朝相比,清朝的社会秩序、文化优雅更受当时人们的追捧。

明清时期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变革

明清时期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变革

明清时期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变革在中国历史上,明清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社会变革,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明清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到后来的历史。

一、社会矛盾的加剧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矛盾的加剧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方面,由于内忧外患的影响,社会的稳定性严重受到威胁,加上天灾人祸的不断发生,民生的根本需求未得到满足,使得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愈发激化。

另一方面,由于明清政府的整体性弱化,官僚文化愈发僵化,致使地方官员间的利益纠纷不断,使得贪污腐化的问题日益严峻,也让士绅、富商阶层的利益冲突变得愈发尖锐。

此外,在明清时期,中外贸易也愈发繁荣,海外航海也愈发勇敢,海上私掠和对外贸易的盛行进一步削弱了中央政府的统治能力,加大了各地的混乱和割据。

二、陆续出现的社会变革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历史的深刻变迁。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明末清初”的较大型革命性事件-“北伐”。

除此之外,北方边界的战争,广东农民起义等众多事件也反映了这个时期社会变化的方方面面。

而无论是哪个事件,背后都透露出一定程度的社会矛盾。

“北伐”是明末清初一次规模较大的革命行动,由李自成、张献忠等带领的农民起义武装实施的。

这个时期的农民和地主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东江之战、盐商抗捐等竞争现象也越发频繁。

而在这样一个时期中,李自成等起义领袖也依靠了地方豪强的反肘作用。

一方面,豪强为了维护利益,不希望地方发生大规模动荡,于是投靠了民变;另一方面,为了控制农民和历史上例行的盐商,会对李自成等提供有限的支持。

广东农民起义,则源自于士绅、豪强侵吞农民土地所引起的愤慨,以及财政折衷政策所导致的物价上涨。

这个时期,士绅阶层是最为垄断的,并且一定程度上掌控了地方政权,并凭借着劣势实力剥夺贫富间的公平竞争机会。

总体上,这两次社会革命的发生,也间接反映出了明清时期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的积聚。

2020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2.明末清初(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2.明末清初(解析版)

明末清初(16~18世纪) 时的社会转型一、总体特征: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近代文明的前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二、具体表现:(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反君主专制的出现。

封建制度逐渐衰落,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2)经济:①农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美洲农作物传入;人口激增,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步废除(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②手工业:私营超过官营;制瓷业种类增多并融入外来文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府抑制工商业(重农抑商)。

③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长途贸易发达;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3)思想文化科技:文化专制、理学统治禁锢思想(儒学极端化);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早期民主思潮;文学艺术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明显,呈现出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传统科技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出现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没有产生近代科技。

〖承古萌新。

“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

“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4)外交: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5)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三、转型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

四、真题训练1.(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

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3.思想文化 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价值观,不利于近代 文化、科技的产生与发展。
4.对外关系 封建政府执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人为割断了中国与世界的交 流,使中国丧失了融入世界潮流的契机。
2
思考:明清时期是“繁荣”还是“悲歌”?
(1)观点一:繁荣
理由: ①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仍属世界强国; ②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1 知识链接
三、明清时期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1.经济上 自然经济占绝对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非常脆弱,商业资本尚 未从传统经济中彻底分化出来。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经 济因素的成长。 2.政治上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最主要因素。
1 知识链接
三、明清时期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1 知识链接
二、中国近代化的曙光——挑战
1.经济上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了全国性市 场,大批商业性市镇出现,在此基础上,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 2.思想上 具有民主色彩的反封建思想产生,以黄宗羲、顾炎武等为代表,反映 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
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
A.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B.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3 针对训练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 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明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三、寄望中兴的张居正改革 四、鼎革之际的危机与困局 第三节 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二、海禁与“倭寇” ……… 四、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 ——《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的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 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教材研究作者:高三历史备课组肖明发来源:发布时间:2013年12月30日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

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所谓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持“社会结构变动”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持“社会形态变迁”观点的学者则认为,古今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中国古代两大社会转型时期简介1、春秋战国(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①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②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④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⑤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中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

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2、明末清初(17~18世纪)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明清时期的市井文化与社会转型研究

明清时期的市井文化与社会转型研究

明清时期的市井文化与社会转型研究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方面。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变革。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市井文化的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明清时期的市井文化与社会转型的研究。

明清时期的市井文化是指在城市的小街巷、集市和酒楼等地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有着鲜明的民俗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实。

市井文化包括了民间的艺术表演、市井商贾的交易和社会闲散人员的聚集等。

这些场景通常充满了喧闹、欢笑和繁忙的氛围。

市井文化的出现与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背景密切相关。

在明朝之前,中国社会的经济主要以农耕为基础,社会地位以土地和家族的归属为准则。

然而,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了经济活动的中心。

在这个背景下,市井文化的兴起成为了对这种社会转型的一种反映和表达。

市井文化中的艺术表演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

明清时期,剧场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戏曲、曲艺等形式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而大量的演员和剧本的创作也成为了市井文化的标志之一。

这些艺术表演以浓厚的地方民俗为背景,通过戏剧化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冲突和矛盾,传递了人们对社会转型的思考与希冀。

市井商贾的交易活动也是明清时期市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的酒楼、集市和街巷,商贾们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易。

这些交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买卖,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变革。

商贾们通过交流和合作,将各地的特色商品带到大众面前,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也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此外,明清时期的市井文化还吸引了大量的闲散人员。

这些人们通常是社会底层的边缘群体,包括无业游民、艺人和流浪汉等。

他们聚集在城市的角落,通过卖艺、诗词和杂耍等方式维持生计。

市井文化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表达和沟通的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市井文化不仅仅是他们生存的一种手段,更是他们自我价值认同和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

解读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解读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解读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湖北省荆州市西门中学杨枫434020一、阶段特征从中国自身看,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是中心内容;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走向封闭,由领先转为落后,拉大了和世界的差距,开始脱离世界历史的主潮流。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表明依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难以维持统治了。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没有发展到危及封建统治的地步,但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从经济基础上表明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从农民起义的口号看,“均田免粮”的提出,表明农民起义已发展到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水平。

从赋税制度看,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表明封建政府不得不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也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从思想文化上看,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市民文学和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这是封建制度衰落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

从对外关系上看,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由开放到保守,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入。

二、知识归纳(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

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农业方面:(1)耕地面积扩大。

明初耕地面积为8.5亿亩,清代高达10亿亩。

(2)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南方的水稻亩产量提高。

(3)从国外引进了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等,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

(4)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

(5)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施标志着农耕社会赋役制度的成熟。

手工业方面: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厂、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生产工具进步和生产技术提高(纱绸机、双色套印技术、彩色印刷品),分工也日益细密。

商业和城市方面:(1)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2)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明中后期有30多个,到清代增长到204个。

《明清文学中的社会风貌与时代变革》

《明清文学中的社会风貌与时代变革》

明清文学中的社会风貌与时代变革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经历都在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

本篇文档将重点讨论明清文学中所描绘出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革,并探讨这些元素在当代的意义。

明清社会风貌的描绘农村生活在明清时期,大部分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地区。

农民们勤劳耕耘,努力谋生。

相关作品如《牡丹亭》、《红楼梦》等描绘了农村的自然景色、田园生活及农民与土地相互依存的关系。

都市生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成为了商业、政治和文化交汇之地。

明清文学中一些作品如《金瓶梅》、《聊斋志异》等描绘了鲜活而多彩的都市生活场景,如商业繁华、朝堂宫廷纷争以及人们追求财富和权力的故事。

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明清时期社会分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受到官僚体制和家族传统的影响。

一些文学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等通过描绘英雄豪杰和众多角色之间的斗争、牺牲和友谊,展示了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

明清时代变革与文学反映思想观念变化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变革较为剧烈的时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薪火相传的儒家思想受到了其他思潮(如佛教、基督教)和新兴思潮(如理学)的挑战。

明清文学作品中体现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与新思潮崛起。

社会变迁与政治动荡明朝灭亡后,崇祯政权倒台,清朝建立,这段历史带来了巨大社会转型。

作家们将这一时期所发生的社会和政治动荡,以及人们面对挑战和变革的困境表现在作品中。

明清文学作品中普遍描绘了混乱、冲突、矛盾等社会现象。

文学风格的演变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迁,文学风格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明代诗歌以宋辽元继承为主,清代则有了更多自主性的发展。

明清小说蓬勃发展,而且题材和构思也呈现多样化。

这些文学风格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精神和文化变革。

明清文学对当代意义的启示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时代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并对当前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农村与都市的差异和矛盾,尤其是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全国新课标卷,26)明朝后期松江人 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 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 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 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 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材料4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清代有学者 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 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 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 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 广也。”这表明
二、阻碍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因素
材料1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 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 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 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 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4—19世纪上半期,中英 双方在对“绝对权力”的处理上有何差异?影响有 何不同?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有利因素:
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 发展; ②思想文化:出现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 ③阶级关系:市民阶层壮大;传统的四民等级秩序 受到冲击; ④社会观念:原有规制、思想观念、社会习俗受到 商业发展的挑战 ……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出现了 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一、有利于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因素
材料1 十四、十五世纪,东西方不少国家进入封 建社会晚期,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封建母 体中孕育。在欧洲……在中国,自宋元以来商品 经济迅速发展,到明代中叶,东南沿海一些城市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表明世界历史正在开始由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明清时期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有何积极影响?
阻碍社会转型的因素: 缺乏制度、政策以及法律保障; 缺乏物质基础和必要的市场动力; 缺乏充分的思想基础; 缺乏相应的科技条件;
……
材料 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 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 约型增长,从投资推动型增长转向创新推动和消费 投资协调型增长,从外向主导型转向内需主导型, 实现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环保的科学发展和 包容性增长,目的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2013江苏单科,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到: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 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2015江苏)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 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 “机杼彻黄 昏”是因为:
材料2(2014福建)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 祭祀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2015广东文综)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 “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 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 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材料3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 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 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 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 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 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 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4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 发生了所谓的“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外藩 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之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 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结果是马噶尔尼行单膝下跪 礼。英使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商在宁波等处贸易等 要求,遭到清廷的全部拒绝。乾隆说:“天朝物产 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 中英“礼仪之争”反映的本质问题。
明末清初的“新民本”思想有何新特点?
材料3 明清之际,受“重商主义”思潮的影响, 在经济发生转向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 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处于商”……一些 地区出现了“儒商”……在中国“士农工商”的 缝隙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绅商群体, 他们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又有相对的经济实力, 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大、中城市乃 至部分乡镇之中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据材料分析明清之际社会结构有何新的变化?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二轮复习专题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二轮复习专题
考纲要求: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农 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 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 策;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中国古代科技 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 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材料5 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 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绣衣不服”,大
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阅世篇》卷八)。
……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 “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 耳……”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据材料分析,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 发生怎样的变化?
材料2 明清时期,我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承古萌新 的转折时代。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 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潮之一,它与尊君论相反又 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基 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氛 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 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现的政治 理念称之为‘新民本’”。 ——冯天瑜《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 想研究》
材料5 (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 40题节选)材料 宋 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 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 “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 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 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又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康熙帝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 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 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 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 间取得的成就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 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 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 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据材料,说明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推 动中国社会的转型?
(2015广东文综)《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 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 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 ‘四书’一 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 的结论是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理学)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 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 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 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 的范围之内。”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二轮复习专题
必修1 单元一 第4课
时间范围:(1368—1840) 社会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性质的变 必修2 单元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化;社会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的变迁。 必修 3 单元一 第 3 、 4 课 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 课程链接: (如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 跃的儒家思想 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 单元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社会转型的内涵: 迁和发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