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

合集下载

隧道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工程是一种复杂的地下工程,其建设需要考虑到水文地质
条件。

水文地质是指与地下水相关的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
水文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特征等。

在隧道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
主要表现为沿线地下水位、岩体裂隙系统、水文地质环境等。

一、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与地表的接触面,隧道建设需要考虑到地
下水位及其变化规律。

如果地下水位过高,施工过程中会有大量
水涌入隧道,对施工造成很大困扰。

如果地下水位过低,则会影
响隧道周边地下水系统的平衡,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

二、岩体裂隙系统
岩体中的裂隙是隧道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地质条件。

裂隙的分布
特征对隧道的穿越有很大影响。

隧道建设时需要对周围岩体进行
调查,了解裂隙的分布,预测出其可能对隧道施工和运营的影响。

三、水文地质环境
隧道施工中,水文环境的变化会对隧道的实施产生影响。

隧道
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水文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施工提供
参考。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水文地质条件带
来的影响。

例如,在施工前尽可能清晰地了解隧道所在地的水文
地质条件,确定出应当采取的措施,如采用防渗措施、设置隔离
带等。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及隧道运营阶段,持续跟踪地下水位、岩体裂隙等水文地质变化,随时提供及时处理措施或应急预案。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条件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是隧道工程建设中应该重视和仔细处理的因素。

我们需要从各个
方面进行分析和治理,以保证隧道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持久运营。

浅谈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浅谈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浅谈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作者:胡成明谢其勇刘丽萍来源:《地球》2014年第03期[摘要]伴随遥感技术的发展,工程地质钻探、测绘及物探等诸多科学方案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实际运用。

基于此,本文结合隧道下部岩体所包含的页岩、石灰岩及泥岩,分别分析隧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接着结合隧道工程的地质评价,对该类工程的具体施工提出若干可靠对策。

[关键词]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质评价围岩类型[中图分类号] U452.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7-2现如今,伴随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完善,勘察时期和施工图阶段的勘察均为了解隧道工程的水文、地址条件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分析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接着通过探究水文地质条件就隧道工程的施工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1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分析1.1地层岩性隧道区域露出上放均为第四系的残破积土,土层厚度偏薄,仅分散地分布在山坡的冲沟及外表内部,下部为青灰色的页岩、白云质的石灰岩及含钙丰富的泥岩等。

1.2地质构造由于隧道工程常会受到山体物理运动的显著影响,其内部区域的平相挤压力度较大,次级极易发生褶皱弯曲,同时,该区域内的山体发育还带有扭压性的破碎带,然而,其规模相对较小,隧道的扭压性破碎带同隧道轴线条所形成的角度正好为45°,其发育中的方向大都为50°-70°,并朝着东南方向歪斜,这时的歪斜角度大致是60°。

隧道工程所在地的地表伸展距离并非固定的,其宽度的平均值为7米,能对20米范围内的地表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依照相关的地震运动参数划分图,总的来讲,通过对工程进行反复勘测得知,工程所在周边地方的地震峰值的物理加速度约是0.05g,依照隧道工程防震性能的规范标准,在对该工程进行施工作业时,其抗震的设计必须提升一级。

1.3岩体的结构及类型通常情况下,隧道下部岩体为青灰色的页岩、白云质的石灰岩及含钙丰富的泥岩等。

(整理)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整理)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Ⅳ号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概况**Ⅲ号隧道位于**省**县杨家庄乡**火车站西侧,为连拱隧道。

进口桩号K47+056,出口桩号K47+230;隧道长174m。

属短隧道。

隧道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明了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1。

表1勘察工作量汇总表二、自然地理概况(一)交通隧道东侧坡脚,约100m外为铁路及108国道,以东100m余为**火车站。

交通十分方便。

(二)气象隧道所处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山地的影响,湿度有所增高。

据地方县志统计资料,**县城多年平均气温为7.4o C,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9.1o C,极端最低气温-30.6o C(1966.2.22),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o C,极端最高气温38.3 o C(1961.6.20)。

地面温度,年平均9.8o C,一月最低,平均温度-9.4o C,6-7月份最高,平均温度26.1o C。

据杨家川站资料(1958年~198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636.3毫米,春季67.9mm,占全年11%,夏季457.1mm,占全年72%,秋季97.4mm,占全年15%,冬季13.9mm,占全年2%,因此,夏季多发生暴雨造成灾害,特别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是暴雨集中期,施工时应注意防洪。

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隧址区位于**山中山区,山脉走向为北东向,山体陡峭,隧道进出口端地形坡度为30°~45°,基岩裸露。

植被覆盖较差,多为杂草及零星灌木。

隧道中间发育浅冲沟,堆积3~6m碎石土。

地面海拔高程界于766~810m之间,相对高差近54m。

隧道最大埋深37.1m。

(二)地层岩性根据物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隧址区除洞顶冲沟及出口坡脚堆积碎石土(Q4dl+c),及进出口沟谷堆积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外,其余均基岩裸露,岩性单一,地质结构简单。

基岩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γδ53),岩性为浅肉红色,浅灰~深灰色,中粗粒~中细粒不等粒花岗结构,局部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分析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分析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分析隧道是连接山区、水域的重要交通通道,然而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可能会给工程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对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进行准确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隧道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一、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类型1. 地层塌陷:地层塌陷是地下水位升高、土层湿度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或土体失稳,引起隧道围岩塌陷的现象。

隧道施工中,我们常见的地层塌陷类型包括冒顶、破顶等。

2. 水文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下水涌入、渗流、渗漏等导致的隧道工程安全隐患。

高压地下水会导致隧道围岩泥石流、涌水等问题,严重威胁隧道整体的稳定性。

3. 水压地质灾害:隧道穿越山区时,山体地下水水头差可能较大,如果不及时降低水头,高水压会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岩石稳定性造成威胁,甚至引发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分析方法1. 前期勘察:在隧道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勘察工作,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地下水文与地质构造调查等,全面了解施工地段的地质环境情况,为灾害分析提供依据。

2. 实地观察: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条件进行实地观察与监测,包括隧道周围地表沉降情况、渗水量、地下水压力等参数的变化,以及围岩的裂缝、变位等现象。

3. 地质勘探:利用地质勘探技术获取地下围岩的详细信息,如地下钻探、地震勘探等,进一步了解地下岩层的稳定性,为地质灾害的分析和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充分加固:根据地质灾害分析的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如对弱层进行加固处理、设置锚杆、喷锚等,提高地质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2. 减轻水压:在水文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区域,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地下水压力,保证隧道的施工和运营安全。

3. 观测预警: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地质监测系统,实时观测隧道周围地质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措施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及其处理措施在隧道工程中,不良地质条件是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隧道施工中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处理方法

隧道施工中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处理方法

隧道施工中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处理方法一、地层水文地质特征介绍隧道施工中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地层结构、水文特征和地质特征。

地层水文地质特征对隧道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主要有地下水位、渗流、地层岩性以及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隧道施工的进展和施工工艺的选择。

渗流性地层在隧道施工中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渗流量的大小和渗流方向直接关系到隧道工程的安全性。

地层岩性的不均匀性在隧道施工中会导致相应的工程问题,如地层的坍塌和支护的困难。

此外,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对隧道施工和工程质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地层水文地质特征处理方法针对隧道施工中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处理方法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

1. 地下水位控制与排水地下水位的控制与排水是隧道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在施工前,需要对地下水的变化规律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确保隧道施工中的地下水位在可控范围内。

2. 渗流地层处理针对渗流地层,可以采取封闭和减小渗流通道的方法来降低渗流量。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灌浆封孔、注浆加固、加装隔水层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地层渗流通道的连通性,减小隧道内外渗流量,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3. 地层岩性处理针对地层岩性的不均匀性,可以采取加固支护措施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常用的加固支护方法包括钢支撑、混凝土衬砌、锚杆加固等。

通过这些加固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地层的坍塌和支护的困难,保障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4. 断层、褶皱处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和评估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针对断层,可以采用切断和加固的方法来降低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摘要】本文针对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首先对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区域的水文特点,接着对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对地质和水文条件对工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在我们提出了工程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对工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

【关键词】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地质背景、水文特点、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工程影响、工程建设、问题、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是连接昆明和昭通的重要交通通道。

隧道工程的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该地区地质复杂,水文条件特殊,给隧道工程的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对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地质和水文条件对隧道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质背景、区域水文特点、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翠屏隧道工程区的地质水文环境,为工程建设中的地质水文风险评估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深入分析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揭示该地区的地质背景、水文特点以及地质与水文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可以全面了解翠屏隧道工程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岩性分布、地下水系统情况,掌握区域水文特点和地质条件,并分析其对工程建设的潜在影响,为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分析地质与水文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完善工程设计方案,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工程风险和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

水利隧道工程

水利隧道工程

水利隧道工程水利隧道工程是指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利用与调配,改善水文环境等目的而进行的隧道建设工程。

它在水利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安全运输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

本文将介绍水利隧道工程的一般特点、设计与施工要点,以及对水利事业发展的影响。

一、水利隧道工程的特点1. 工程规模庞大:水利隧道工程通常需要穿越山脉、河流等复杂地质条件,因此工程长度较长,工程量较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2. 复杂的地质条件:水利隧道工程常常穿越多种地质条件,如岩石、软土、含水层等,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地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3. 狭小的施工空间:隧道施工空间通常较为狭小,对施工方案的精确设计和合理施工方法的选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 严格的安全要求: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空间狭小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二、设计与施工要点1. 地质勘察与分析:水利隧道工程的设计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性等的探测,通过地质分析确定施工方法与工程方案。

2. 施工方案的选择:根据地质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盾构法、钻爆法、钻机法等,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3. 地下水的处理:在隧道工程中,地下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需要通过降水井、地下排水等方式进行处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

4. 隧道支护与防水:为了保证隧道的持久稳定,需要对隧道进行支护工程和防水工程,如聚合物防水、边坡护面等。

5. 监测与维护:隧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与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隧道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与可靠性。

三、水利隧道工程对水利事业发展的影响1. 有效利用水资源:水利隧道工程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基础设施,通过引导、调配水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提高水文环境:通过隧道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善地区的水文环境,减少水灾、干旱等水文灾害的发生,提升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能力。

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

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

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被建造出来。

然而,隧道的建设和运营不仅会带来交通便利,还对周围的水文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隧道建设和运营对水文地质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动的改变。

隧道的开挖和排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周围地区的地下水补给和水文循环。

此外,隧道的开挖还会影响周围地区的地下水流动,导致地下水流速减小或改变流向,从而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产生影响。

其次,隧道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水生态和土壤生态。

隧道工程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周围水域的水质和水量的影响。

隧道建设和运营会导致周围水域的水质恶化,主要是由于施工排放物质对水环境的污染。

此外,隧道排水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还会改变水域的水量,进而影响水生态的平衡。

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隧道的开挖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泥土和废弃物。

这些物质的堆积和排放会导致土壤质量变差,对周围植被和土壤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评估隧道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需要对隧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动的影响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监测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速的变化,确定隧道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程度。

其次,需要对隧道建设和运营对水生态和土壤生态的影响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监测水质和水量的变化,了解隧道工程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可以通过监测土壤质量和植被变化,了解隧道工程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评估隧道建设和运营产生的废弃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可以通过对施工排放物质和废弃物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分析,评估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

最后,需要综合评估隧道建设和运营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可以通过建立生态模型,模拟隧道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预测可能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种群的变化。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困难与应对策略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困难与应对策略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困难与应对策略一、地质条件隧道施工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地质条件。

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对施工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在遇到高风险的地质情况时,如岩层不稳定、岩体开裂或倾倒等,施工进程将会受到重大影响。

应对策略:在隧道工程之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准确了解地质条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应对不同的地质环境。

此外,在施工期间及时监测地质变化,以便灵活应对。

二、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是隧道施工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地下水的泛滥可能导致施工现场被淹没,同时也会增加隧道开挖的风险和困难。

水文条件的变化也会对施工进度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策略: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水文勘测,并采取合适的防水措施。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水的变化,需要及时进行排水和加固工作,以确保施工进程不受干扰。

三、施工技术隧道工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复杂的施工技术和设备。

对于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例如爆破施工、大直径隧道盾构施工等,操作要求非常高,并且施工风险较大。

应对策略:在选择施工技术和设备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并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操作培训和安全管理,确保工人技术熟练,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四、环境保护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一项关注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尘土、废水等可能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应对策略: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计划,并执行严格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措施。

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和方法,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此外,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社区的沟通和合作,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五、安全风险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如地质灾害、瓦斯爆炸、火灾等。

这些风险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完好性都带来了严峻的威胁。

应对策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和操作程序,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水文地质环境与隧道工程

水文地质环境与隧道工程

水文地质环境与隧道工程作者:赵战斌来源:《地球》2013年第11期[摘要]在修建隧道工程过程中,由于隧道施工周期长,随着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隧道施工的环境亦随之变化。

反之隧道建成后亦改变原来的隧道工程范围内水文地质环境,很容易造成各类的地质灾害,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

为克服水文地质环境给隧道施工带来困难,降低隧道施工成本,避免或减少因修建隧道而导致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强隧道工程水文地质环境勘察是必要的。

本文初步分析了水文地质环境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影响和隧道建成后对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加强隧道水文地质勘察,隧道勘探深度应能查明地下水位,或进入相对隔水层3~5m为宜的建议。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面沉降砂土承载力隧道浅埋段浸没[中图分类号] P6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2-20前言地下水水位随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发生变化,其变化幅度是没有规律的。

地下水位频繁活动的部位对岩土层、对建筑工程是不利的。

在岩溶地带,地下水活动强烈可加强岩溶发展;在建筑工程基础压缩层内活动时,水位下降后新增加的自重应力引起土体本身产生压缩变形,上升则软化岩土、降低地基土强度,压缩性增大,若上升过程遇湿陷性黄土、膨胀岩土、盐渍土时,而更为严重,能导致建筑物严重变形甚至失稳。

地下室修建过程的上浮、游泳池空池时上浮,水库坍岸,地面沉降与塌陷,均与地下水位变化密切相关。

隧道工程相对其它工程而言,具有隐蔽性强,施工工期长,穿越地质环境复杂的特点。

尤其是长隧道,从勘察到施工完毕,往往历时四、五年,而水文地质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

工程地质勘察时揭露的水文地质条件往往和施工时的水文地质环境不同,尤其是受大气降水补给的含水层水位变化大,隧址区一般难于获得当地水位变化的准确资料。

勘察报告中一般都是引用当地区域水文资料,而区域水文资料大都是80年代做的工作。

大多隧道勘察过程都是强调隧道涌水量,用多种方法计算涌水量,并注重隧道疏排地下水后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但就地下水变化对隧道自身影响、隧道建筑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缺少重视。

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技术

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技术

技术发展展望
智能化勘察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的 智能化,提高勘察效率和准确性。
绿色勘察
在勘察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采用绿色勘察技术,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
国际化发展
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勘察 技术的国际化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性和可靠性。
加强地质调查和预测
在隧道工程设计阶段,应加强 对沿线地质条件的调查和预测 ,为水文地质勘察提供更准确 的基础资料。
优化勘察方案
根据隧道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地 质条件,优化勘察方案,提高 勘察效率和准确性。
加强成本控制
在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过程 中,应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经
济效益。
05
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 发展趋势与展望
方法
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等多种方 法进行综合勘察,同时结合室内 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分析 和评价。
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提供基础资料
提高经济效益
水文地质勘察为隧道工程提供基础的 水文地质资料,为设计、施工和运营 提供可靠的依据。
合理的水文地质勘察能够优化设计方 案和施工方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 经济效益。
目的
为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 靠的水文地质资料,确保隧道工程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
意义
水文地道工程的设计水平 和施工质量,减少工程风险。
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
包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隧 道围岩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地下 水动态观测、地层岩性及地质构 造调查等方面。
的情况。
土壤原位测试
利用原位测试设备测定土壤的物 理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评估隧

关口垭隧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关口垭隧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 0 )勘探 区地震 动峰值 加速 度为 0 0 g 地震动反 应谱特 征周 01, .5,
期为0 3 s根据《 .5 , 公路工 程抗震设 计规范 》 本隧道设计 建议 提高 ,

级采取 抗震措施 进行设 防。
0 7 m, 计纵坡均 为2 2 。 .5 设 .0
本隧道勘察 在工程可行 性 研究 阶段 采用 遥感 、 调绘 为主 , 初
I 5 岩 体 结 构 .
1 5 1 岩体结构 面 .. 右洞 张家界端洞 口段 由于受 F 1压扭 性破 碎带 影 响 , 岩芯破 碎, 泥质 胶结 。隧道 区地表 岩石节理 裂隙 、 理较发育 , 层 主要节 理 为: ①倾 向 S 0 , 角 7 。 8 。②倾 向 S 6。倾 角 7 。 5 . W4 。倾 0~ 5 ; E 0, 0~8 。 节理 裂隙面受 区域构造影 响 产生扭 曲变 形 , 裂隙 面闭合 , 受 且 仅 风 化影响而 开裂 , 隙间 问距一般 在 2 c 连通性 较好 , 身岩 ~3m, 洞 体 节理裂 隙不 甚发 育。 i 5 2 岩 体结构类 型 .. 由于受风化 及构造作用 的影 响 , 体埋 深不 同 , 洞 岩体 结构 也 不 同。有碎石状 压碎结构 , 碎石状 镶嵌结构 , 角砾 、 碎石状 结构及
I I 地 形 、 貌 . 地
拟建隧道 区域 为长期风 化剥 蚀 的丘 陵地 貌 区。区 内冲 沟发 育, 冲沟走 向以北 西 向为主。场地 内山体 总体延 向约 1 O, 3 。隧道 轴线 通过地段地 面标 高为 18 8  ̄2 8 8 m, 9 . 0 5 . 4 相对 高 差约 6 m, 0 地形坡 度约 1。 5 。山坡植 被发育 , 5~4 。 局部可 见基 岩 出露 。

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浅析

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浅析

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浅析曾志斌*,杨小双(河南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河南郑州450001)摘 要:通过采用遥感、工程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等方法,对茶园隧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对隧道围岩类别进行了合理划分,提出了隧道设计、施工方案。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围岩类别;施工建议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16(2013)01-0184-03 贵州省大兴(湘黔界)至思南高速公路是国家“7918”高速公路网中杭州至瑞丽国家高速公路在贵州境内的重要段落,同时也是贵州省规划的“3388”骨架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园隧道即位于拟建高速公路K111~K116段。

为给工程施工提供科学的方案及防治措施,本文特针对该段在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本隧道勘察通过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勘察阶段及施工图阶段的勘察,基本查明了隧道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在围岩类别划分的基础上,提供了隧道设计施工所需地质资料,并对支护措施、进出口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论述。

1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1.1 地形、地貌拟建隧道区域为可溶岩及非可溶岩低山丘陵地貌区。

区内冲沟发育,走向以北北东向为主。

场地内山体总体延向约210°,隧道轴线通过地段地面标高为1235~754m,相对高差约481m,地形坡度约15°~45°。

山坡植被发育,大部分基岩直接出露。

1.2 地层岩性隧道区出露地层上部为第四系残坡积土,层厚较薄,零星分布于山坡表面及冲沟内;下伏志留系青灰色页岩、钙质泥岩及奥陶系灰岩、寒武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1.3 地质构造1.3.1 区域地质构造本区处于红拗向斜东南翼,向斜走向为NNE向,倾向NW。

1.3.2 隧道区主要工程地质构造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区内水平挤压作用强烈,次级褶曲发育。

区内发育有压扭性破碎带,洞身K112+400、K113+950~K114+600处分布有3条断层,其中F61压扭性破碎带与隧道轴线夹角约19°,于K114十720地段相交,总体走向170°~180°,倾向南东,倾角约为30°。

隧道工程的特点、难点与施工方法

隧道工程的特点、难点与施工方法

一、隧道工程的特点1、整个工程埋于地下,因此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成败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2、公路隧道是一个形状扁平的建筑物;3、地下施工环境较差;4、施工工地一般都位于偏远的深山峡谷之中;5、公路隧道埋设于地下,一旦建成就难以更改;6、施工可以不受或少受昼夜更替。

二、隧道工程的难点新奥法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隧道施工方案,要考虑的因素有:1、工程的重要性一般由工程的规模、使用上的特殊要求、以及工期的缓急体现出来;2、隧道所处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施工技术条件和机械装备状况;4、施工中动力和原材料供应情况;5、工程投资与运营后的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6、施工安全状况;7、有关污染、地面沉降等环境方面的要求和限制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以控制爆破为开挖方法,以喷射混凝土和锚杆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检测控制围岩的变形,动态修正设计参数和变动施工方法的一种隧道施工法,其核心内容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三、隧道施工方法:1、山岭隧道施工方法(矿山法(传统矿山方法、新奥法)、掘进机法)2、浅埋隧道施工方法(明挖法、地下连续墙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3、水底隧道施工方法(沉管法、盾构法)全段面法适用于Ⅳ—Ⅵ类岩质较完整的硬岩中,这个长度不应小于1KM全断面法的优点是:工序少、相互干扰少,便于组织施工和管理;工作空间大,便于组织大型机械化施工,因此施工进度高、施工环境好台阶法分为长台阶法(适用于Ⅰ—Ⅲ级围岩、速度快)、短台阶法(特点:可以缩短支护结构闭合的时间Ⅱ—Ⅴ级围岩)、超短台阶法(特点:有利于控制围岩变形,适用于膨胀形围岩和土质围岩)在所有台阶法施工中,开外下半断面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下班断面的开挖应在上班断面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进行,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确保初期支护体系的稳定性;采用单侧落底或双侧交错落底,避免上部初期支护两侧同时悬空;又如,视围岩状况严格控制落底长度,一般采用1—3米,并不得大于6米2、下部边墙开挖后必须立即喷射混凝土,并按规定做初期支护3、量测工作必须及时,以观察拱顶、拱脚和边墙中部位移值,当发现速率增大,应立即进行底(仰)供封闭,或缩短进尺,加强支护,分割掌子面等分部开挖法可分为三种变化方案:台阶分部开挖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发。

隧道工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隧道工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隧道工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隧道工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如下:
一级风险:
1. 地质条件:隧道穿越的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层松散、
岩溶、断层等问题。

2. 水文条件:隧道穿越的地区存在地下水位较高、水压较
大等水文条件。

3. 施工条件:施工现场狭小、通风困难、作业空间受限等
施工条件。

二级风险:
1. 设计风险:设计方案不合理或存在缺陷,如隧道纵坡过大、曲线半径过小等。

2. 施工技术风险:施工技术不成熟或施工工艺不合理,如
爆破技术、涌水处理等。

3. 安全风险:施工现场安全措施不完善,存在高风险作业、施工人员不熟悉操作规程等。

三级风险:
1. 管理风险:施工管理不到位,如项目管理不规范、施工
计划变更频繁等。

2. 质量风险: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如材料不合格、
施工工艺不规范等。

3. 环境风险: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如噪音、振动、
土壤污染等。

四级风险:
1. 经济风险:工程造价超出预算,资金不足等经济风险。

2. 法律风险:施工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如无证施工、违规排污等。

3. 社会风险:施工对周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交通拥堵、噪音扰民等。

以上是隧道工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的一些常见风险,具体
的风险清单还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进行细化和补充。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隧道工程常见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常见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常见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1. 引言隧道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隧道建设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质量缺陷,给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风险。

本文将介绍隧道工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常见质量缺陷下面列举了隧道工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2.1 地质条件不稳定地质条件的不稳定是导致隧道工程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某些地质环境下,如软土层、断层带等,会出现地质灾害,如坍塌、滑坡等。

2.2 水文条件不良隧道工程在水文条件不良的地区施工时,可能出现涌水、渗水等问题,进而影响隧道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2.3 施工工艺不合理不合理的施工工艺也是隧道工程常见的质量缺陷之一。

例如,施工时对支护结构、排水系统等设计不合理,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2.4 材料质量不达标隧道工程材料质量不达标也会给工程带来质量缺陷。

例如,使用劣质混凝土、钢材等,会降低隧道的抗压能力和使用寿命。

3. 防治措施为了避免或减少隧道工程的质量缺陷,需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3.1 前期勘察在进行隧道工程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找出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根据勘察结果,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如加固地基、合理设计支护结构等。

3.2 水文治理在水文条件不良的地区,采取合理的水文治理措施,确保隧道的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隧道的防水处理,防止涌水和渗水。

3.3 合理施工工艺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艺不合理的问题。

3.4 严格把控材料质量采购和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优质材料,严格把控材料质量。

加强材料的检测和监控,确保材料的质量达标。

4. 结论隧道工程常见的质量缺陷包括地质条件不稳定、水文条件不良、施工工艺不合理和材料质量不达标。

为了避免这些质量缺陷,需要进行前期勘察、水文治理、合理施工工艺和严格把控材料质量等防治措施。

以上是针对隧道工程常见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隧道工程的建设和质量管理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
1与隧道工程相关的地质条件
1.1地下水和地表水。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隧道施工路
线中是否要经过某些河流,因为地表水的含量变化会对隧道后期的安
全造成影响,这就要求在施工之前,要尽可能获得该区域的降水量等
详细水文信息,以此为依据为隧道施工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以确保
隧道施工和建成后的安全性。

通常我们将地下水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孔隙承压水;第二,上层滞水;第三,基岩裂隙水。

这三种类
型的地下水受到不同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
要考虑的因素。

除此之外,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也影响隧道工程施工。

1.2地形和地貌。

地形和地貌影响隧道施工的主要原因是,根据地形
和地貌可以分析出该地区地下的岩石分布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

根据
初步的分析结果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施工方案以及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安全隐患给予及时预防。

1.3地质构造。

需要考虑到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施工区域的地质构造;区域地质构造和施工区域所处位置有关。

二是隧道区主要工程地质构造。

2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2.1地下水位变化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地下水位变化对地基承载力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砂土类上,特别是施工用的细砂和粉砂。

有研究表明,在实际的隧道施工中,细砂的饱和状态比潮湿状态的承载力有所
降低,粉砂在饱和状态下比潮湿状态还有所降低。

当粉砂和细砂由饱
和状态变为潮湿时,在表面上看起来承载力是增加了,但是在实际情
况中,这种状况会导致承载力的下降。

地下水位下降可能是由于地面
沉降、地面塌陷造成的。

位于饱和砂土中的建筑物在地下水大幅度下
降时不但会失去支撑力,同时在增加了自重应力,进而导致沉降更加
严重。

2.2地下水位变化对隧道工程使用材料的腐蚀性影响。

《岩土工程勘
察规范(GB50021-2009)》和《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GJC20-2011)》中均指出,Ⅰ、Ⅱ类环境无干湿交替作用时,根据环境类型
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腐蚀介质硫酸盐含量数值(界限指标)应乘以1.3。

从这个规定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干湿交替作用可以对建筑物造成影响,进而使混凝土结构对硫酸盐腐蚀的抵抗能力降低。

2.3地下水的冻胀作用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尤其是严寒地区的隧道施
工中,应该考虑到在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地下水,因为水的特殊性,在严寒时会因冻胀作用而发生迁移和重新分布,形成冰夹层或是冰锥等,进而导致隧道地基或是其他结构的冻胀、融沉,使得隧道发生变形,轻者出现裂缝,严重时则可以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

2.4地质构造对施工材料使用的影响。

在不同施工区域,因为会遇到
不同地质情况(岩石的成分、结构的紧密程度等),这或多或少的会
对施工中材料的使用产生影响,例如在地质构造较为疏松的结构中,
地下水和地表水会严重影响地质构造的坚固性,同时也会对建筑材料
产生腐蚀。

因此,应该选择优质的抗腐蚀性和抗冲击能力强的材料,
可以考虑采取在可能出现渗流溢出的部位铺设反滤层等措施。

3隧道施工实例分析
以山岭隧道为例,在山岭隧道通常是建立在天然的地层当中的。

因此,山岭隧道的位置选择和具体的施工设计等很多详细细节的决定,和水
文地质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尤其是地质条件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地质条件包括岩层、地质构造、岩层状态、风化程度以及岩石的
成分含量等。

除此之外,隧道所处深度以及深度和地形变化的关系,
地层的含水量、温度变化和所含气体成分等和山岭隧道的施工也有着
极为重要的联系。

基于上述因素,在隧道工程的前期勘查设计中,应
该特别重视工程地质工作。

尤其是对重点隧道工程的施工工程进行详
细的水文地质条件勘查,有必要详细的进行区域性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并加强地质勘探和试验工作。

而对于地下水相对丰富和年降水量
丰富的施工区域,应该进行地下水的动态观测,并依此计算出隧道的
涌水量。

水文地质条件和隧道工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相互作
用的。

在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区域,有利于隧道工程的施工,而
且也可以减少施工所需的成本;但是在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区域,会给隧道的施工带来很多的麻烦,包括前期的勘查和后期的施工需要
考虑的因素很多。

因此,应该加强隧道工程中的水文地质环境勘查工作,有利于隧道工程施工选取合理的截、堵、引、排水措施,避免隧
道建设和运营期间,发生各种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

隧道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