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与美国高等教育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英美教育制度比较

英美教育制度比较

英国与美国高等教育的比较分析在比较教育学的课堂中,对于各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我首先接触了美国与英国,而且英美的高等教育都有着世界闻名的学术声誉与地位。

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既有其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

英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有很多相同点,因为他们有着同样起源,并且英国大学本身也是美国大学的设计雏形。

哈佛大学最初命名为剑桥学院也见一斑。

所以从现代美国大学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英国古典大学的影子。

英美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美国哈佛培养出了6位美国总统,3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英国首相都是牛津的毕业生。

很值得中国借鉴的英美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是通识教育。

英国剑桥的物理化学系,没有本系的学生,是给全校学生上课的。

全校只分两种学生,文科和理科。

毕业时只获得两种学位:文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因为它采取通识教育的体制。

MIT一年级的学生不分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分工学院、理学院、建筑学院、管理学院、设计学院、人文社科学院6个学院,课程随意选修。

二年级的学生才选择进入哪一个学院,才有自己的major(主修)。

如果还拿不定主意,可以拖到三年级开始再确定。

经过充分考虑和适应后,再确定所学专业。

在此以前是通识教育。

在哈佛,很少有人在四年级以前开始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是哈佛1945年提出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体制。

这一点美国做的是最好的。

另外,英美高等教育都着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都有着创造精神与实践精神,在入学的时候不完全依靠考试,还是要求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等。

当然,英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上也有很多不同点。

从宏观管理体制上来说,英国大学由各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而美国的公立大学由各州政府负责,私立大学自主自治管理;从学制上来说,英国实行学期制,缺乏弹性不能转学与转专业,而美国实行学分制,转学与转专业普遍与灵活,学校间学分互换;从校内管理模式上来看,英国实行学院制,各学院自治,独立与大学,学院权力大于大学,而美国实行院系制,系是美国大学最基本的学术单位,也是最重要的学术权力中心;从教育理念上来说,英国的通识教育差一点,更多的实行专识教育、学术金本位,而美国的则是普遍的通识教育;从培养目标上来看,英国培养的是学术人才,而美国培养的是领导者、开拓者与实干家;从培养方式来看,英国接近于我国,实行授课型教育,而美国实行自由选课、参与科研、研讨式教学;从专业角度来说,英国在高中阶段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专业指向性强,而美国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大学前两年为通识教育修习各领域课程,后两年修习专业主修课程。

各国高等教育制度比较分析

各国高等教育制度比较分析

各国高等教育制度比较分析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如果我们要对这些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就需要了解各个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各国高等教育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一、学制和结构学制和结构是各国高等教育制度中最基本的方面。

在这个方面,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在美国,学制通常是四年制学制,学生需要完成120个学分才能毕业。

而在欧洲一些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学制通常是三年制,需要完成180个学分。

在英国,学生需要完成三年至四年的学习才能获得学士学位。

在结构方面,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安排。

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通常是分为大学和学院两个部分。

大学通常规模较大,提供更广泛的课程,而学院则规模相对较小,更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教学和研究。

在欧洲,大学通常更为综合,同时提供文科和理科等不同领域的学位课程。

二、学费和奖学金学费和奖学金是各国高等教育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同的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学费非常昂贵,平均一年需要花费约25,000美元。

不过,美国政府设立了大量的助学金、奖学金、贷款等项目,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支付学费。

这也是美国高等教育能够实现普及的重要原因。

在欧洲,学费通常要低得多。

在瑞典和德国等国家,政府为所有学生提供免费的高等教育。

而在其他国家,如法国和英国,学费也相对较低,但政府也提供了一些奖学金和贷款等资助项目。

三、招生录取招生录取是各国高等教育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不同的国家在这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美国,高等教育的招生录取是非常严格和竞争的。

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都有自己的招生标准和录取要求。

而在中国,高等教育的招生录取则主要依据全国统一的高考成绩,考生通过高考可以选择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

在欧洲,高等教育的招生录取则非常灵活。

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个高等教育机构,最终选择自己最满意的学校。

国内外教育制度的差异与比较分析

国内外教育制度的差异与比较分析

国内外教育制度的差异与比较分析教育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作用不仅是培养人才、传递知识,更是塑造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然而,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却存在明显的差异,今天我们就来比较分析一下国内外教育制度的不同之处。

一、教育性质的不同国内教育制度中,教育被纳入国有财产,教育资金主要由政府投入,并为公民提供义务教育。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教育被视为一个产业,学生和家长必须支付高额学费来接受教育。

这也导致教育的特权化,富人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而穷人则往往被较高的门槛所拒之门外。

二、教育结构的不同国内教育制度中,学生必须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然后可以选择继续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最终通过高考来选择大学。

而在美国等国家,教育系统更加灵活,学生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学校或者教育机构接受教育,也可以选择不上大学而直接就业。

此外,发达国家的教育领域更容易出现私立或信仰主义学校,这是国内教育所不具备的特点。

三、教育课程的不同国内教育制度中,教育课程一般由政府制定,注重“共性”,如中学的政治、历史、地理等,以历史为主的人文科学作为核心。

而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中,课程更灵活,更加注重“个性”,如英国的课程中,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如传媒、艺术、制造业等等。

国内教育制度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其课程单一,没有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作出更好的引导和培养。

四、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同目前,国内教育制度的评价主要以参加高考为核心,采用公开透明的成绩来评判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发达国家中,除了成绩考核,学生的参与度、创造性思维、课堂表现等因素也在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也是国内教育制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才方面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的表现。

结语随着全球化不断加深,各国教育制度的差异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提升自身教育质量和水平,成为了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比较和借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单纯的照抄照搬,而要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教育政策和改革方案,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国和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美国和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美国和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学生们在美国和英国的学校接受的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通过深入研究这两种教育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美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美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由各个州和地区管理的,因此存在一定的差异。

然而,基本上,学生从5岁开始,在小学接受教育,然后在中学接受教育,毕业后可以选择去大学或者其他的职业学校继续学习。

在小学和中学,学生通常需要修读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体育等学科。

在高中,学生还有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来选择各种选修课程。

一些学生可以在高中结束时获得大学学分,这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大学开始学习时获得优势。

美国学校强调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价值观,这是美国教育制度的一个特点。

教师往往会着重教授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做出自己的决定和如何在社会中做出贡献。

然而,美国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地区的学校在基础设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备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会被更多的标准化测试所压迫,而这些测试并不能真正度量学生的成长和成功。

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也与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学生从5岁开始,在小学接受教育,并在11岁时转到中学。

在中学,学生需要修读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艺术和体育等学科。

在16岁时,学生可以选择是否继续上学,进入大学或职业学校,或者进入工作岗位。

英国学校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学术成就和传统知识的掌握。

具有标志性的“A-Level”考试是每个学生在高中生涯中必需的必修课程,考试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一知识领域是否全面和深刻理解,并且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和思考等。

此外,英国学校也强调学生的社会和文化成长,以及艺术和体育的重要性。

英国的一些学校也会有许多机会给学生发展特长,例如音乐、戏剧、辩论等活动。

但是,与美国一样,英国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高等教育的质量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保障教育质量,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至关重要。

不同国家在这方面有着各自的实践和经验,通过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呈现出多元化和市场化的特点。

在评估主体方面,美国既有政府主导的评估机构,如美国教育部,也有非政府的专业认证机构,如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等。

这些机构分工明确,相互协作。

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非政府机构则专注于具体的专业认证和院校评估。

评估标准上,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

不同类型的高校,如研究型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都有各自适应的评估标准。

对于学术研究,强调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影响力;对于教学质量,则关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数据收集方面,广泛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

通过收集学生的入学成绩、在校表现、毕业就业等多维度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评估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美国的高校还非常重视自我评估。

学校会定期对自身的教育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二、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以严谨和规范著称。

其评估主体主要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

QAA 独立于政府和高校,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它通过定期对高校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教育质量达到一定标准。

评估标准注重学术质量和学生体验。

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学生支持服务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满意度,将学生的反馈作为评估的重要依据。

在评估方法上,采用实地考察、文件审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评估人员深入高校,与师生交流,观察教学现场,获取真实的信息。

英国还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信息公开制度。

高校的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让公众能够了解高校的教育质量,促进高校之间的竞争和质量提升。

高等教育大众化演进国际比较分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演进国际比较分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演进的国际比较分析[摘要] 本文在对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外主要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进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明确了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比较一、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进特点(一)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启动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受到了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中等教育的普及的推动。

公立高等教育、两年制初级学院和研究生教育是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扩张的主体。

1930-1940年,美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6%上升到15%,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20世纪下半叶美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美国战后颁布的几项重要法案推进的:第一,1944年,《军人权利法案》颁布,退伍军人就学浪潮的推进,从1945到1956年,高等教育规模又扩大近一倍。

第二,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在教育科学化运动推动下,加快了以培养学术精英的“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第三,1964年,《民权法》颁布,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推动下,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社区学院,并且许多高校采取开放式入学政策,为妇女、贫穷家庭子女、少数民族子女进入高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高等教育规模又一次得到较大规模发展,197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6.1%,进入普及教育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时间制的成人大学生比例逐步上升,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向终身学习社会迈进。

(二)英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启动以1963年《罗宾斯报告》为标志。

1963年之前,在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建校至20世纪50年代的八百多年间里,英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处于精英教育阶段。

1963年,美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为9%。

1963年《罗宾斯报告》的出台,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正式启动。

英国政府通过采取体制内外的双重扩张、政府包揽高教的全部费用、制定规模发展目标、缩小入学机会阶层差异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高等教育迅速扩张。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分析与比较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分析与比较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分析与比较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各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和特点影响了全球人口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本文将对世界主要国家教育体制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教育体制的实践经验和教育发展路径,有助于促进全球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一、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教育体制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组成并负责管理的。

在初等教育期间,学生通常接受6年小学,3年初中和3年高中教育。

此外,中国的大学和研究生院培养学术科学和专业人才,并发挥重要的国防和劳动力培训作用。

在中国,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试制度,尤其是高考。

此外,中国的教育融合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强调学生对家庭、国家和其他社会实体的责任感。

二、美国的教育体制美国的教育体制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美国的基础教育通常包括小学和初中,通常持续12年。

中等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始,为期4年。

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中,教师、学生和学生家庭的角色十分重要。

美国的教育体制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让学生自己掌握到持久的知识,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记忆。

美国的教育体制还提倡社区服务、文化多样性及创造性思维,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

三、德国的教育体制德国的教育体制分为早期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早期教育专门针对3-6岁的儿童,其目的在于促进儿童身体、智力和心理的发展。

在德国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学生会接受包括科学、历史、语言、文化、体育和社交方面在内的全面教育。

在高等教育阶段,德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广泛的学科和专业领域,包括艺术、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工程学、医学、法律、科学和社会科学。

四、日本的教育体制日本的教育体制开创于明治时期,经过多次改革和创新。

日本教育提倡“敬业精神”,强调团队合作和学习社会责任。

在日本,小学为期6年,初中为期3年,而高中为期3年或4年。

在高等教育领域,日本有许多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这些大学通常会选择在教育和科研领域深入探索,并探索与其他国家的学术交流合作。

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高校自治管理
高校享有较大的自治权,自主设置课程、招聘教师、 筹集资金等。
学术团体参与
学术团体参与制定高等教育政策,监管高等教育质量。
德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联邦政府
负责制定高等教育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监管 高等教育质量。
州政府
负责审批和监管高等教育机构,制定本州高等 教育政策。
高校自主管理
高校享有较大的自治权,自主设置课程、招聘教师、筹集资金等。
政府主导
政府主导高等教育发展,制定高等教育政策, 提供资金支持,监管高等教育质量。
社会参与
社会各界参与高等教育管理,如校友会、家 长会等。
法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政府主导
政府制定高等教育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监管高等 教育质量。
高校自主管理
高校享有较大的自治权,自主设置课程、招聘教师、 筹集资金等。
学术团体参与
保障
管理体制也可以为学术自由提供保障,例如保障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的自主权和独 立性,保护学者的知识产权等。
管理体制对学术创新的影响
阻碍
管理体制可能对学术创新产生阻碍作用,例如僵化的评价标准和奖励机制可能抑制学者的创新动力。
促进
管理体制也可以通过提供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促进学术创新。例如,设立创新项目和孵化器,鼓励 跨学科合作和交流等。
学术权力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在 不同国家呈现出动态变化,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 的影响。
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与建议
完善学术权力的配置和行使机制
建立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明确学术权力的职责和权限,保障学术 人员的参与和决策权。
促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发展
平衡学术与行政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2024年英、美、德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范文

《2024年英、美、德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范文

《英、美、德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在各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师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对英国、美国和德国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制度、模式、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英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英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主要由高等教育机构承担,包括大学和学院。

其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师资培养过程中,英国强调教师的专业性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此外,英国还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三、美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美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采取多元化、开放式的模式。

其教育机构包括大学、社区学院、职业学校等,师资来源广泛。

在师资培养过程中,美国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实习、实践、研究等方式,使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美国还注重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四、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以“双元制”为特色,即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师的培养。

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师的选拔标准严格,要求候选人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培养过程中,德国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实习、实训、研究等方式,使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

此外,德国还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五、比较分析英、美、德三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在制度、模式、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英国注重教师的专业性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导向;美国则采取多元化、开放式的模式,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德国则以“双元制”为特色,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此外,三国的师资培养都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不同教育体系下的学前教育课程——以新西兰、美国、英国的学前教育课程为例

不同教育体系下的学前教育课程——以新西兰、美国、英国的学前教育课程为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 )从2000年开始,就成员国的学前教育发展、质量提升,连续发布一系列研究报告。

《强势开端》系列报告、2017年关键指标报告和2018年提升质量经验报告,总结了成员国在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上成功的政策措施,而课程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它是OECD 国家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部分。

一个国家的学前教育课程与这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以及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儿童学习目标、对儿童的评价方式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课程框架也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工作方向的指引,有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

因此,本文选择了OECD 中三个学前教育质量水平较高的国家———新西兰、美国及英国,根据它们与学前教育课程紧密相关的文件,分析这三个国家学前教育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儿童学习目标和儿童发展评价等方面的特点,研究学前教育课程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指向高质量的多元化学前教育课程理念对比新西兰、美国及英国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导性文件或学前教育课程框架,会发现由于社会———以新西兰、美国、英国的学前教育课程为例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刘萌然不同教育体系下的学前教育课程姻栈道、步行道、自行车道,亭阁、文化广场、题字景石、鲜花翠竹、野生植物应有尽有……幼儿每周都有机会背上画夹走进绿地和湿地公园写生,也可以就地取材,用树枝、石块等自然材料在沙地上随心创作,描描画画充满童趣。

此外,幼儿园涂鸦墙、沙池、泥土上都可以作画,手指、粉笔、树枝都是绘画材料。

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写生,不仅萌发创作兴趣,也能提高绘画表现力,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有艺术”的精神。

第四,游戏开放自主,促进表达。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美术活动中,教师也应积极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观察和提升经验。

如中班美术活动“篮球宝贝”中,师幼可以共玩篮球游戏:音乐起,大家跟随节奏运球、投篮、进攻、防守;音乐停,立即定格当前形态,正确描述出形态者胜出,反之失败。

对比分析中英教育的差异

对比分析中英教育的差异

对比分析中英教育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思想多年来一直都在强调“精英教育”和“应试模式”,不经意间忽略了个性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英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尽量发展个人才能,并将这些才能加以培训,进而贡献社会。

如何将我国的教育多一些娱乐性和实用性,更好的完善我们的教育体系值得我们不断研究。

1 中英教育领域的差异1.1 教育思想的差异英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尽量发展个人才能,并将这些才能加以培训,进而贡献社会。

其本质是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

这种教育思想鼓励学生不要盲从权威,而是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我国中小学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但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思想似乎都在强调“精英教育”和“应试模式”,忽略了个性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在中国学生不满意的应该是本国教育的死板性,认为中国教育所提倡学习的东西要求很高,作业量大。

一整个学期就是在学习,真正能有自己娱乐时间的人是非常少的,每个人都在拼命的读书,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的成绩下滑。

而学校的教育并不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在中国的学生群里,许多都是不会做家务事、不会灵活运用的学生。

当然,也有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具有个性化。

在英国的课堂上,学生普遍认为能尽情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容易接受,师生间关系平等、和谐。

1.2 教育侧重点的差异英国的教育重视过程,我们的教育重视结果。

英国中学生上课老师讲得少,学生动手多;中学阶段都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学校的生活教育、生产教育和技能培养面面俱到;优秀初高中毕业生也乐于选择职业院校深造。

而在我国,中学生上课老师讲得多,记忆背诵多;学校少有厨艺、木工等课程;优秀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技术院校。

英国学生讲起自己的爱好特长一串一串的,很带劲。

学校家庭善于发现、乐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与学习考试无关的“偏门”、“杂技”也大行其道。

我国学生除了会读书,其它特长不好说。

“五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分析

“五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分析

美国、 国、 国、 英 法 德国 、 日本 等五个发达 国家 虽未使 用
“ 思想政治教育” 这个统一名称 , 但各 国高校都有实质性 的思 想政治教育 。长期以来 , 国在加强 思想政治 教育方面创 造 五 了许多经验 , 可谓 目标明确 , 内容广泛 , 途径多样 , 果明显 。 效 下面着重对五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 目标 、 课程设 置和途径 等进行 比较分析 , 中发现经验与趋势 , 从 进而受到启示 。
摘 要: 文章对 美、 、 德 、 英 法、 日五 国高校思想政 治教 育的 目标 、 程设置和途 径等进行 了比较分 析 , 课 并指 出其基 本经验、 发
展 趋势及 对我 国的启 示。 关键词 : 思想政 治教 育 ; 道德教 育; 达 国家; 发 高校 ;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 6 G 4-09 3 5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3— 6 4 20 )4— 06— 5 10 2 1 (0 8 0 0 4 0
美 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 的国家 , 分重视思想 政治教 十
育, 且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变化 , 不断修 正思想政 治教育 目标 。 从 开始有学校 教育 到 1 纪 中叶 , 国学校教育 完全 宗教 8世 美 化, 宗教教育等同于思 想政 治教育 , 目标 就是 培养 学生 崇敬 上帝 的观念 , 之成 为效 忠上帝 的 臣民。从 1 使 9世纪 中 叶到 “ 二战” 随着资本 主义大工业对人 的发展 的要求 , , 以管理 、 训 练、 服从 、 纪律为主要 内容 的权威 灌输 型要求 成为 思想政 治 教育 的主要 目标 。2 0世纪 6 o年 代以后 , 国社 会伴 随着 物 美 质生产水平大大提 高 , 人们 的道德水 平却 在下 降 , 罪率 不 犯 断上升 。为了缓 和矛盾 , 培养 下个 世纪具有 国际竞争力 的人 才, 思想政治教育 目标新 的内涵是 : 使学 生热爱美 国 , 形成对 美 国政治制度的忠诚 , 遵纪守 法, 成为具 有健全人格 , 掌握 现 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进取的美 国公 民” 。 』

外国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外国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外国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首先,美国的教育方法强调个人发展和创造力。

他们追求全面的教育,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的教育系统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同时也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中有较大的自
由度,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

此外,美国的教育系统还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领导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其次,英国的教育方法强调纪律和学科知识的传授。

英国的教育系统
注重学生的学术成就和考试结果。

学生在学校中被要求遵守严格的纪律和
规则,并且被给予较高的期望。

英国的教育系统注重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学术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此外,英国的教
育系统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准备能力。

最后,芬兰的教育方法强调平等和个性化教育。

芬兰的教育系统以促
进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幸福为核心。

芬兰的教育系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
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芬兰的教育系统注重学
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术知识、创造力、社交技能和体育活动等方面。

此外,芬兰的教育系统强调学生的幸福感和自主性,追求学生的内在动力和
兴趣。

综上所述,外国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教育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美国注
重个人发展和创造力,英国注重纪律和学科知识的传授,芬兰注重平等和
个性化教育。

每个国家的教育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我们可以借鉴和
吸收外国的教育方法,来改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提升孩子的教育质量。

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及其启示

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及其启示

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及其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日益显著,发达国家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作为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成功经验与特色,以期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首先将概述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随后,本文将重点分析比较这些国家在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具体实践,包括学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学生参与管理的机制、学生心理健康支持、职业发展指导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将揭示不同国家学生事务管理的共性与特性,以及这些管理模式背后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差异。

本文将结合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现状,探讨从发达国家经验中提炼出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这不仅包括对现有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也涵盖了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应对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推动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提升学生服务质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二、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现状发达国家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实践,已经形成了各自独特而成熟的管理体系。

这些国家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发展,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生活、心理、职业等各个方面。

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以学生服务为核心,通过设立专门的学生事务处,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

学生事务处下设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住宿服务、健康服务等多个部门,以满足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需求。

美国高校还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自我管理,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学生会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

在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

学校通过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同时,英国高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通过志愿服务、社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社会事务中。

学科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及其政策影响美英中三国的比较研究

学科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及其政策影响美英中三国的比较研究

学科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及其政策影响美英中三国的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学科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及其政策影响,特别是在美国、英国和中国这三个全球教育大国中的实践与应用。

学科评估作为教育质量监控和提升的重要手段,对于指导教育资源分配、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术研究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三国在学科评估领域的理论框架、实践方法和政策导向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各国在学科评估体系构建和实施过程中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学科评估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方法论上,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全面梳理三国在学科评估方面的相关政策、研究报告和实践案例。

在指标体系方面,本文将重点关注评估标准、评估流程、评估结果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各国如何根据自身国情和教育发展需要,构建既科学又实用的学科评估体系。

在政策影响方面,本文将探讨学科评估如何与国家政策、教育规划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

通过对美、英、中三国在学科评估方面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各国在学科评估领域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为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在完善学科评估体系、提升学科竞争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指导。

本文也期望通过国际比较的视角,拓宽我国学科评估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路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学科评估的基本理论学科评估是对学科发展水平和质量进行的系统性评价,旨在提供对学科建设的指导和改进依据。

其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评估的目的、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等方面。

学科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学科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政策制定等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评估,可以促进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学科评估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公正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

公正性是评估的灵魂,要求评估过程公开、透明,避免主观偏见和利益冲突。

美国与英国“四大力学”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美国与英国“四大力学”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美国与英国“四大力学”课程的比较及启示张立彬(教育部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天津300071)刘学文(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天津300071)[内容摘要]根据英美高校物理学排名,笔者搜集了几所著名大学的四大力学课程及其教参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英美著名大学四大力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及参考书、教学方式、课程学时、考核方式、师资力量等。

通过比较发现两个物理学教育强国的四大力学教学的特点和国内教学的不足,本文可为国内四大力学课程教学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四大力学课程;英国大学、美国大学;教学方式;课程比较理论物理中的“四大力学”由《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组成,它是本科生在普通物理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将对物理的感性认知提高到理性认知而必须学习的基础理论课程,在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教学中占有核心的地位[1]。

理论物理本身具有概念抽象、数学工具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其中理论力学以分析力学为核心,以系统的理论体系描述了粒子的机械运动,同时它引入了全新的物理概念(如作用量、拉氏量等),这为学习其它理论课程提供了铺好了道路。

在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中,热力学总结了物质的宏观热现象(如压强、温度、体积的变化,系统间能量的转换等),而统计物理则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对宏观热现象作出了解释(微观粒子的统计表现)。

电动力学以麦克斯韦方程为核心,以完美的理论形式,高度概括了与电和磁相关的物理现象(如电磁波的传播)。

而量子力学则讲述了支配微观世界的规律,由于在21世纪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将更多、更深入地在微观的层次进行,量子力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通过讨论和比较英美两国著名大学的四大力学课程教学情况,分析它们的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及参考书、教学方式、课程学时、考核方式、师资力量等因素,旨在发现其教学特色,为国内四大力学课程教学的改善提供启示及思路。

一、英美两国四大力学课程的比较与分析1.培养目标——基础知识的积累我们知道,四大力学是大学本科物理学习的核心内容,课程的讲授便成了本科物理教育的重中之重。

美英两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英两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l 7期 第2 7卷 总第 4 1 7 期
职 业 技术 教 育 ( 学 版 ) 教
V0C 1 AL AND F I N C DUCA 1 A1 0N EC t I AL E 1 0N
No 1 2 0 . 7, 0 6 V0. 7 12 G n rl N . 7 e e a o 4 l
私 立高等教 育机构 4 . 24
l. 44 2】 . 06 .
88 .
公立高等教育机构 1 . 90
1 . 10 3 . 66 39 .
l9 9 6—1 9 9 9 71 9—2 0 变化 1 9 9 00 9 6—1 9 9 9—2)0 9 719 I 变化 0
1 . 85
1 . 08 3 . 58 38 .
:7 .
19 . 06 . 26 .
1. 04
4 . 30
1. 38 】9 . 07 .
91 .
14 .
43 . 】. O5 1. 43
33 .
私人赠予、 助荦全与合
同 款 项
捐 赠 收 入
43
0 国 的高 等 教 育 投 资 体 探
制 , 达 到 促 进 我 国高 等 教 育 良性 和可 持 续 发 展 以
的 目的 。


美 、 、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体 制 一 览 英 国
( )美 国 的 高等 教 育投 资 体 制 一 政 府 拨 款 、 -费 、 研 经 费 和 专 利 收 入 、 售 W - 科 销 与 服务收 入 、 赠 及 其 他 收入 等 , 美 国筹措 高等 捐 是 教 育 经 费 的 主 要 渠 道 。 表 l列 出 了 美 国 公 立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和 私 立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的 经 费 来 源 百 分 比 ,从这 里 可 以 看 出 19 ① 9 6—2 0 年 美 国 高 等 教 00 育 经 费的来 源结 构 。 表 l 美国高等教 育机构 经费来源构成 ( 位 : ) 单 %

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20世纪70年代初
时间 原有结构 直到1964 年
第二个层次学部的改革 设有四个学部:哲、神、法、医 学部纯粹由教授组成,具有平等的社团组织 的性质,每个教授代表其学科和研究所, 学部负责提议任命教授、组织博士学位考 试、任命讲师以及其他学术事宜 学部层次建立由学部主任、三个教学人员代 表和三个学生代表组成的常设教育委员会, 讨论课程设置和大纲、教科书等问题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工业化国家发生的大学危机 最普遍的因素:经济增长 特殊因素:1、师生人数的扩大 2、劳力市场的需求 3、机会均等的观念 4、知识爆炸 5、费用提高 6、政治化
第二章 联邦德国
时间 19世纪初德国大学低潮 期 1809年普鲁士创办柏林 大学 19世纪上半叶 德国高教的发展 由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统治 确立以研究为大学的首要使命
四、中央主持的结构改革



1968年11月通过《高等教育方向法》 ,改革目的:促进跨 学科的合作和多科性、扩大参与、分权化或加强大学的自 治权。 解散了当时的23所大学及其学部。 建立了大约600个教学和科研单位。 这些教学和科研单位又重新组成360多所新大学。 采用校长制。校长必须师大学理事会教授,由理事会选举, 任期五年不得连任。 削弱了学区长的权力 总的来说,法国高等教育正在慢慢增加对外部社会和经济 需要的适应性,开始摆脱19世纪拿破仑时代的传统。



第五级组织体制——州政府的影响通过在大学一级以 及负责一般事务管理的官员扩及作为公务人员和研究 所负责人的教授身上,以这种方式监督大学非学术性 事务的管理,包括各种经费预算、人员和一般性工作。 第六级也就是国家这一级,1949年宪法规定:联邦政 府除有权立法为科学研究提供资助外,不承担任何教 育职责。虽然联邦政府逐步增加了它们的作用,但是 高等教育仍旧主要是各州的领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州政府通过立法,以州政府部门起 主导作用的大学政体取代了教授起主导作用的空洞的 校长政体。

中美英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英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英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摘要:本文综述了中、美、英等国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态势,对比分析了其在墙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在修订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应充分考虑上速差异所体现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律;探讨了应遵循的有关原则。

关键词:工程管理;本科教育;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国际经验工程管理是一个横跨技术与管理的学科,相比于工程技术类专业与管理类专业,其最大的特征是复合型,其研究对象是探究专门技术(如土木、水利等)的管理规律。

广义的工程管理(Engineering Management)是指对有工程技术成分的活动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的艺术与科学,并不面向特定行业;狭义的工程管理(Project Management/Construction Management)则主要面向建设行业。

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定义的工程管理包括四个方面:重大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管理(包括规划、论证、勘设、施工、运行管理等)重要、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重大的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中的管理;涉及产业、工程、科技的重大布局、战略发展的研究管理。

但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情况而言,主要是建设工程管理,是一种狭义的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本科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主渠道。

随着工程管理生产组织方式的国际性及资源配置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在我国体现为“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及加入WTO之后建设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必然要求在全球化视野下深入探讨工程管理教育的国际经验,从而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管理教育模式。

一、中美英等国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综述1中国的工程管理本科教育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管理工程、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被整合为工程管理专业。

中国固定资产方面的巨大投资促进了工程管理专业迅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中国大陆有331所高校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

欧美国家高职院校的定位模式及其比较分析

欧美国家高职院校的定位模式及其比较分析

2009年9月第10卷 第3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 .2009Vol .10 No .3 欧美国家高职院校的定位模式及其比较分析3刘一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摘 要:通过对欧洲与美国两种不同的高职教育定位体制进行研究,提出欧洲的高职教育定位属于分立竞争型模式,而美国高等教育定位模式属于弥散选择型模式,并对这两种不同模式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期有助于对我国高职教育定位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欧美;高职院校;定位模式 英国教育家阿什比有句名言:“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

”英国在工业革命以前,社会所需要的主要是学术型人才,以牛津、剑桥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主要向学生进行文、史、哲方面的学术型教育。

工业革命后,工业产品日趋复杂,工厂需要有专门设计产品的人和研究产品制造的工程师,但传统大学无法培养这类人才。

于是通过“新大学运动”,在1926年新创立了第一所新大学———伦敦大学,接着又出现了如伯明翰大学、诺丁汉大学、利物普大学,……,这些大学与当时的工业发展息息相关,以便适用因生产不断增长而产生对劳动力的需求。

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不少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有关的职业岗位,加上原有的岗位产生了既分化又复合的现象,使得职业岗位教育层次,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中等层次转移到高等层次的趋势,这就产生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近年来,我国正逐渐成为制造业大国,社会大量需要既掌握较高技术技能、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这类人才的重任就落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身上。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参照国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经验,在定位、发展方向、办学模式上相对于原来有所突破和区分,对这类学院(校)的发展应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必然受到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产业结构、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但是在这种必然之中也包含偶然性,或者说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或然性,即在同一社会政治环境中有对多种高职教育的定位方案进行抉择的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与美国高等教育的比较分析
在比较教育学的课堂中,对于各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我首先接触了美国与英国,而且英美的高等教育都有着世界闻名的学术声誉与地位。

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既有其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

英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有很多相同点,因为他们有着同样起源,并且英国大学本身也是美国大学的设计雏形。

哈佛大学最初命名为剑桥学院也见一斑。

所以从现代美国大学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英国古典大学的影子。

英美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美国哈佛培养出了6位美国总统,3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英国首相都是牛津的毕业生。

很值得中国借鉴的英美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是通识教育。

英国剑桥的物理化学系,没有本系的学生,是给全校学生上课的。

全校只分两种学生,文科和理科。

毕业时只获得两种学位:文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因为它采取通识教育的体制。

MIT一年级的学生不分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分工学院、理学院、建筑学院、管理学院、设计学院、人文社科学院6个学院,课程随意选修。

二年级的学生才选择进入哪一个学院,才有自己的major(主修)。

如果还拿不定主意,可以拖到三年级开始再确定。

经过充分考虑和适应后,再确定所学专业。

在此以前是通识教育。

在哈佛,很少有人在四年级以前开始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是哈佛1945年提出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体制。

这一点美国做的是最好的。

另外,英美高等教育都着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都有着创造精神与实践精神,在入学的时候不完全依靠考试,还是要求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等。

当然,英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上也有很多不同点。

从宏观管理体制上来说,英国大学由各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而美国的公立大学由各州政府负责,私立大学自主自治管理;从学制上来说,英国实行学期制,缺乏弹性不能转学与转专业,而美国实行学分制,转学与转专业普遍与灵活,学校间学分互换;从校内管理模式上来看,英国实行学院制,各学院自治,独立与大学,学院权力大于大学,而美国实行院系制,系是美国大学最基本的学术单位,也是最重要的学术权力中心;从教育理念上来说,英国的通识教育差一点,更多的实行专识教育、学术金本位,而美国的则是普遍的通识教育;从培养目标上来看,英国培养的是学术人才,而美国培养的是领导者、开拓者与实干家;从培养方式来看,英国接近于我国,实行授课型教育,而美国实行自由选课、参与科研、研讨式教学;从专业角度来说,英国在高中阶段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专业指向性强,而美国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大学前两年为通识教育修习各领域课程,后两年修习专业主修课程。

文理学院不分专业,以培养精神领袖为目标学习;
综上,英国教育体制比美国的教育体制更为严谨与保守。

英国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学术氛围浓厚,而美国的高等教育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领导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

据统计,美国大学学生在本科期间平均每个转专业2-3次,更形象的反映出美国的教育体制特点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英国高等教育与大学显然在美国的竞争中,差距越拉越大。

仿效与趋同是各个领域竞争的普遍现象,在高等教育与大学的发展与竞争中同样存在。

目前可以看到,英国大学的各项改革与发展,在基本本国大学的特点基础上,都更加注意融合美国大学特征。

如从2009年9月份全面实行的学分制改革、大学毕业成绩分级制度改革等,英国将大学毕业生的成绩分为一等、二等一级、二等二级和三等成绩。

传统的成绩分级制度在英国沿用了200年,大学生毕业时只知道自己总体的成绩评级,校方不会告知学生在每一个科目的具体表现。

新方案提出,英国大学应为每个毕业生提供一份更详细的学业成绩报告,其中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义务工作经历、撰写报告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学生参加大学社团的表现,例如在校园电台的工作,也将列入毕业成绩报告。

这些方案多少都能看到美国大学的影子。

而中国现在正在实行的素质教育,也是在向美国的通识教育所靠拢。

我国公立的大学都是统一的,水平较齐,要求较高,其实我国也可以借鉴美国的公立私立大学并存的体质,这样可以激发高等教育发展的潜力,竞争中促进彼此的进步,更能使大学走近公民。

其次,我国高
等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改变现有的老师教书,同学听课的现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就是我国应该继续向通识教育靠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