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第17讲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第19讲 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第19讲 含解析

一、考情回顾1.全国卷近三年考题统计2.命题规律分析(1)选修一模块以考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为主,尤其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改革。

选修三模块以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联合国等内容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的内容也有涉及。

选修四模块的考查以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物为主,其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人物,世界史上的人物也有涉及。

(2)设问方式都是两问,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答题要求往往是要求考生概括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背景(原因)、特点、内容(措施)、影响(作用)、实质等,有的还要求比较异同或进行评价等。

(3)选考题多以当前社会热点隐性切入,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的问题情景,提出新的问题。

二、题型示例[例题1](2018·课标全国Ⅰ,4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

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

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

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9分)[例题2](2018·课标全国Ⅰ,4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

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3份】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3份】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3份】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突破大题高分瓶颈目录一、考情回顾1.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计年份·卷型模块考查主题设问2018·课标Ⅰ政治基层社会治理(1)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12分)(2)简述清末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9分)(3)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4分)2018·课标Ⅱ经济中美历史上大豆的种植利用(物种交流)(1)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12分)(2)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8分)(3)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5分)2018·课标Ⅲ经济上海和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比较(1)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9分)(2)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10分)(3)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6分)2017·课标Ⅰ政治近代中法两国的民族主义(1)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8分)(2)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7分)2017·课标Ⅱ经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矿业政策(1)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15分)(2)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0分)2017·课标Ⅲ政治郑成功收复台湾(1)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15分)(2)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10分)2016·课标Ⅰ经济清中期人口问题(1)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12分)(2)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13分)2016·课标Ⅱ经济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1)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五专题综合检测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五专题综合检测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广东东莞高三三调)“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材料主要说明( )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2.(2018东北三省三校高三联考)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

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 )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3.(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1932—1933年,乌克兰发生粮荒,斯大林动用警察、国家安全机构强行征粮,致使乌克兰地区约400万人因缺粮而死亡。

对此苏联政府不但不予以粮食援助,而是继续向该地区征粮。

斯大林此举旨在( )A.备战反法西斯战争B.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C.消除城乡之间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之路4.(2018安徽马鞍山高三质检)1970年苏联著名学者萨哈洛夫公开发表呼吁书,认为“(我们)所处的困境的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源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在斯大林时期已制定、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

”由此可知,该学者( )A.对斯大林持完全否定观点B.呼吁中央实行民主决策C.对困境根源没有清晰认识D.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5.(2018河南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突破大题高分瓶颈第19讲选考题15分题型突破教学案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突破大题高分瓶颈第19讲选考题15分题型突破教学案

(1) 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6 分) (2) 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9 分 )
邦”设想
(1) 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9
选修四
颜回
分)
(2) 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6 分 )
选修一
隋代法律制 度改革
(1) 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7 分 ) (2) 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8 分)
(8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7 分 )
三、做题步骤
第一步 ( 答什么 ) 审题,明确题目的答题要求。
有的题目要求比较,例如例题 1 中的第 (1) 问,例题 2 中的第 (1) 问;有的题目要求分析说明
背景,例如例题 2 中的第 (2) 问,例题 3 中的第 (2) 问;有的要求分析概括意义,例如例题 1
2.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看似“无用”的信息。 例如例题 1 中“诸多统一政策中”, 据此可概括
年号制改革的意义之一是“维护国家统一”。
3.注意依据设问的分值选定答题要点, 可适当多答 1~ 2 条。 例如例 3 第 (1) 题为 8 分, 要点
一般为 4 条,回答时至少要答 4 条,最好适当多答几条。
4.如果不会回答题目中有关意义影响等设问, 千万不要空白不答, 结合教材相关或类似改革
选修一
新中国 20 世 纪 80 年代的 工资改革
(1) 概括 20 世纪 80 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8 分 ) (2) 说明 20 世纪 80 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7 分 )
第二次世界 选修三 大战中的中
美首脑会晤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卷五 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卷五 新人教版

(综合卷五)1、秦代竹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的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2、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

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 )A.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B.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C.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D.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3、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

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

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B.人口压力过大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5、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

”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

”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共同主张的是( )A.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C.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D.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6、伯利克里认为,“不参与公共事务的人,有人称之为安静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

雅典人认为无须公民有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的目的。

这反映在古代雅典( )A.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B.对个人利益极不重视C.重视培养公民参政意识D.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7、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坎农所说,“贵族权力在1761年达到顶峰英国“从外观上看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总练习综合测试题:第十七单元 综合测试卷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总练习综合测试题:第十七单元 综合测试卷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总练习综合测试题:第十七单元综合测试卷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对应学生用书P379)【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7·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二模)学生子游对孔子前后言论不一提出批评,当时批评孔子的人不少,但是自汉代以后不断为孔子溢美,成为天下第一圣人。

对此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A、孔子时代人们不把他当圣人看B、被溢美的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C、孔子被不断溢美的过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D、自孔子诞生起就成了政治符号失去原有的真实【答案】D【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不受重视,到了汉代董仲舒进行改造,并且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2018·江西新余模拟)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假设此,那么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B、荀子的“性恶论”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墨家的“兼爱”思想【答案】D【解析】从“无父无君”和“尊卑无别”可知这是墨子的“兼爱”观点。

3、(2017·湖南永州模拟)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答案】B【解析】此题中的A、C、D三项均为荀子的观点,法家思想和荀子均主张实行法治,为什么要实行救治?因为人性本恶,人一旦有恶念,必须用法律加以约束,所以B项符合题意。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知能闯关-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知能闯关-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知能闯关-第17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2017·高考天津卷)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898~1900年B、1901~1911年C、1912~1927年D、1928~1937年解析:选C。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用公历。

在社会习俗上,正式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

从材料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可知该现象应当发生于1912~1927年。

其他三项均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

因此选C。

2、(2017·高考江苏卷)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解析:选B。

提取材料中关键词“男女同意,婚约始定”,可知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B项符合题意。

3、(2017·高考海南卷)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

这一现象说明()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解析:选D。

1925年前后,华商投资175家电影公司,上海占绝大多数,电影是经济文化发展的表达,因此选D项。

1925年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内政局并不稳定,排除A 项;材料所涉及内容是电影的发展,不是电影业的产生,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4、(2017·高考天津卷)“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那么沿河流,复次那么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那么沿电车道而发展。

【新】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五突破大题高分瓶颈专题十九全国卷12分大题突破学案

【新】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五突破大题高分瓶颈专题十九全国卷12分大题突破学案

专题十九全国卷12分大题突破一、考情分析1.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计2.命题规律分析(1)三个模块均有命题,很少进行跨模块命题。

政治、经济模块命题较多,文化模块命题较少。

(2)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部分命题较多,世界古代史部分至今尚未命题。

(3)设问方式一般是一问,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多种能力,尤其是突出考查发现问题的能力。

(4)答题要求往往是要求考生概括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材料已有观点或根据材料提出新观点,新角度进行说明、论证或评价。

(5)试题本身具有开放性,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解题方法思路典例(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

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富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

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

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题思路]提炼信息,摆明观点→揭示本质,表明观点→史论结合,客观评价。

第一步:提炼信息,摆明观点。

如本题:“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即材料所涉及史实,就是鲁滨逊在遇险漂流到的海岛上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第17讲 Word版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五 突破大题高分瓶颈 第17讲 Word版含解析

一、考情回顾1.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计2.命题规律分析(1)经济模块命题最多,其次是政治模块,文化模块命题最少。

(2)基本没有跨模块的题目。

(3)同一模块中古代史与近代史结合命题的情况较多,多是中外比较或古今(近)贯通。

(4)设问方式以两问的居多,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答题要求往往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信息概括特点、趋势。

说明原因(背景)、影响、作用等,有的还要求进行历史评价等。

(5)2018年考题出现了一个新变化,设问变为三问,最后一问紧扣考查主题或热点问题设问。

二、题型示例[例题](2018·课标全国Ⅲ,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

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

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

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

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

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

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

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

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五突破大题高分瓶颈专题十九全国卷12分大题突破学案word格式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五突破大题高分瓶颈专题十九全国卷12分大题突破学案word格式

专题十九全国卷12分大题突破一、考情分析1.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计2.命题规律分析(1)三个模块均有命题,很少进行跨模块命题。

政治、经济模块命题较多,文化模块命题较少。

(2)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部分命题较多,世界古代史部分至今尚未命题。

(3)设问方式一般是一问,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多种能力,尤其是突出考查发现问题的能力。

(4)答题要求往往是要求考生概括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材料已有观点或根据材料提出新观点,新角度进行说明、论证或评价。

(5)试题本身具有开放性,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解题方法思路典例(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

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富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

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

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题思路]提炼信息,摆明观点→揭示本质,表明观点→史论结合,客观评价。

第一步:提炼信息,摆明观点。

如本题:“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即材料所涉及史实,就是鲁滨逊在遇险漂流到的海岛上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攻破重难点:专题五 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试题)(中国史)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攻破重难点:专题五  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试题)(中国史)

专题五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鸦片战争前,英商代表在英国议院听证会上抱怨“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需要因通商限于广州一口而受到限制”,呼吁用武力来解决问题;1841年9月,英国外交大臣阿伯丁甚至提出放弃“占领”中国领土,而全力谋求“通过一项允许对中国东部沿海四、五个主要城市进行贸易的条约”。

材料说明当时( )A.英国对发动战争摇摆不定B.工业革命提升英国商品竞争力C.清朝锁国政策已名存实亡D.商品输出成为英国的迫切需求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时,《海国沿革图》各图均有古今地名对照,排序上先世界后中国;《地球正背面图》和世界各大洲分国地图排序上,先是东西两个半球图,然后是各大洲图,最后是各分国。

这说明魏源( )A.意在“师夷长技”B.突破了传统世界观念C.最早开眼看世界D.世界地理知识的丰富3.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在中国的西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总比让中国人管理更省心,这样清政府就轻易认可了“领事裁判权”。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传统治理模式影响近代外交B.统治阶层腐朽导致丧权辱国C.主权意识淡薄造成利益受损D.天朝上国观念误判民族危机4.据研究,开平煤矿面值100两的股票在1881年底投产时已涨至150两左右,上海电报局100两面额的股票在1882年突破了200两大关,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股票价格也溢出原价的15%左右。

这表明当时( )A.经营形式创新推动民族工业发展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春天C.洋务运动推行的阻力已完全消除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扩大5.张之洞是晚清重臣,在中国近代历史变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表中实践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6.在洋务派的支持下,1872年第一批赴美留学的30名幼童于上海启航。

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广东的贫困家庭,因为负责此事的官员根本找不到愿意让孩子去留学的富足家庭。

并且,所有孩子的父亲都要在写着“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签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课标Ⅰ
经济
清中期人口问题
(1)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2)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2016·课标Ⅱ
经济
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
(1)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2)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2)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2015·课标Ⅱ
文化
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1)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
(2)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2014·课标Ⅰ
文化
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比较
一、考情回顾
1.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计
年份·卷型
模块
考查主题
设问
2018·课标Ⅰ
政治
基层社会治理
(1)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
(2)简述清末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
(3)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2018·课标Ⅱ
经济
中美历史上大豆的种植利用(物种交流)
(1)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
(2)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
(3)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
2018·课标Ⅲ
经济
上海和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比较
(1)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
(2)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
(1)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
(2)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
2017·课标Ⅲ
政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
(1)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分)
(2)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10分)
(1)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2014·课标Ⅱ
经济
移民东北问题
(1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
2.命题规律分析
(1)经济模块命题最多,其次是政治模块,文化模块命题最少。
②“商业中心”“工业区”——“工商业城市”
③“古老的县城”“新的商业区”——“摆脱封建管理体制”
(2)上海有利发展条件
①(上海)“港口”——(曼彻斯特)“军事要塞”(下同,不再标注)②“华洋杂居”——“人口外迁”③“民族资本参与”——“日趋衰落”④“政府主导”“一直是”——“废弃”⑤“十一届三中全会”——“1961~1981年”
(2)基本没有跨模块的题目。
(3)同一模块中古代史与近代史结合命题的情况较多,多是中外比较或古今(近)贯通。
(4)设问方式以两问的居多,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答题要求往往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信息概括特点、趋势。说明原因(背景)、影响、作用等,有的还要求进行历史评价等。
(5)2018年考题出现了一个新变化,设问变为三问,最后一问紧扣考查主题或热点问题设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
三、做题步骤
第一步(答什么) 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
例如本题要求比较上海和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因素(条件),并分析城市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审题要仔细,具体要求是“概述”相同因素;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的“有利条件”;要“以曼彻斯特为例”进行分析。
第二步(答案来自何处) 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例如本题中:(1)相同因素
两段材料逐句对比读(即先读材料一的一句,再读材料二的一句),寻找有关共同点的关键词句:①(上海)“依港兴市”——(曼彻)“要塞城市”;“港口”——“铁路”“运河”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2016·课标Ⅲ
经济
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比较
(1)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2)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
2015·课标Ⅰ
文化
儒学发展
(1)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二、题型示例
[例题](2018·课标全国Ⅲ,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3)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
2017·课标Ⅰ
政治
近代中法两国的民族主义
(1)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2017·课标Ⅱ
经济
清政府与新中国的矿业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