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六卷本光盘中自带的资料和题-整理打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大发现与商业革命·教材解析
本节导论:
1500年左右完成的地理大发现,开辟了通往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新航路,从而结束了新旧大陆互相隔绝的封闭状态,使五大洲连为一体。新航路的开辟不是偶然的,它是西欧向东方寻求黄金、发展对外贸易和进行海外掠夺的产物,同时西欧人已具备开辟新航路的技术、精神和政治的条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各国进行了早期的殖民征服和掠夺,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在东方和新大陆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帝国。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发生的商业革命和殖民扩张的后果,便是资本势力的增长,新兴资产阶级在西方登上历史舞台,促进西欧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
学习目标:
本节内容主要叙述地理大发现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揭示了地理大发现与商业革命、早期殖民征服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地理大发现及早期殖民征服的性质,正确认识和评价开辟的新航路中几个代表人物的作用,并对地理大发现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科学的研究。
重点和难点:
这节主要是介绍地理大发现及其具有的伟大历史意义;随后引发的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学习时要从地理大发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三个方面入手,但又以背景和意义为重点。
(一)地理大发现的背景
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认识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其中主观条件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重点。正是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西欧成为当时世界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的大本营。西欧首先是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思潮流行。资产阶级是货币和金钱的最大拥有者。同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国际贸易的扩大。西欧与亚洲间的贸易产生了巨额利润,这使得西欧的资产阶级(主要是商人)羽毛丰满,他们迫切要求得到更多的黄金,使市场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正在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和躁动于腹中的宗教改革的萌芽也使资产阶级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人文主义促成了个人进取、海外冒险的精神。通过向海外扩张市场可以使基督教弘扬于世界各地。总之,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客观条件有:科学技术的进步、航海技术和武器的改进、商业上的进步、西班牙和葡萄牙专制政府的支持。以上的主客观条件以主观条件为主。
(二)地理大发现的经过
只要使学生掌握三条航线即可。一是指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经印度洋到达印度的航线;二是哥伦布从西班牙向西、穿越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线;还有一条航线,即麦哲伦绕过南美洲南部的麦哲伦海峡进人太平洋,再经印度洋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返回西班牙的环球航线。这三条航线各有其特色和意义。达·伽马开辟了东西方最短的航线;哥伦布第一个发现了美洲大陆;而麦哲伦则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三)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地理大发现的意义是具有世界性的,因为它实现了东西两半球的碰撞。这一碰撞最直接的后果有两个方面:
第一,引起了世界性的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
1.世界市场扩大了,从原来的各大洲地区性市场变成了全球性的真正的世界市场。
2.世界范围内的商品大交流。各大洲的特有产品随着世界市场的开辟而流通。尤其是美洲特有的农产品随着地理障碍的打破而传到亚、欧、非洲,大大丰富了全球食品的种类,并引起亚、非人口的急骤增加。这些农产品主要有玉米、马铃薯、番茄、甘薯、烟草和可可等。也可以说引起了“食品革命”。
3.世界贸易中心(主要是欧洲)已从地中海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这为日后英国、荷兰等的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4.引起了价格革命,物价上涨使经商的资产阶级经济实力膨胀,而封建贵族的经济实力日益衰落。由此引发了对近代史有重大影响的“圈地运动”和“再版农奴制”。
第二,引起了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扩张。西欧资产阶级要发展资本主义,必须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内容即资本的积累,正是借助殖民扩张而完成的。西方殖民者以暴力为手段,通过开发新大陆的殖民地,为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供应地。殖民扩张作为手段,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
本节主要内容:
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的壮举;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商业革命。
宗教改革·教材解析
本节导论:
16世纪爆发于德国,继而波及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其历史任务是在思想上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神学思想体系,在组织上摆脱罗马教廷控制,在政治和经济上摆脱教廷压迫和掠夺,实现民族教会自主。欧洲宗教改革首起于德意志,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引起了德国农民战争的爆发。欧洲宗教改革影响最大的是瑞士加尔文改革、尼德兰革命和英国清教运动,都是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的。面对宗教改革,天主教会进行反改革,组成耶稣会,企图复兴罗马教会,重树教皇权威。耶稣会曾在明末清初进入中国,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深刻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路德教派、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揭示宗教改革的实质,并对闵采尔的人民宗教改革思想以及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影响给予科学的分析和探讨。
重点和难点:
应讲明以下三个问题:宗教改革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运动发生的三个中心地区德国、瑞士和英国的特点是什么?运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
对于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重点应讲明:
1.15世纪西欧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出现是运动的必备条件。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开始推动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这些民族国家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意识,政治上王权日益强化,中央集权的趋势明显加强。但受罗马教廷控制的天主教会成为各大国中央集权的一大障碍。各王权迫切要控制各国的天主教会。随着15世纪初教皇权力的衰落,西欧各国教会开始摆脱教廷的控制,逐步走向民族化,这有利于同罗马教廷开展斗争。宗教改革运动在一些国家就是由王权推动的。另外,应讲明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之间的密切关系。
2.人文主义者用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提高了广大人民对天主教会本质的深刻认识,并为宗教改革者提供了攻击天主教会的炮弹。
(二)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德国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这是由于德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迫害三者之间交织在一起,是整个欧洲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德国的宗教改革由马丁·路德首先发难。他提出的《九十五条论纲》否定了教皇和神学的权威,肯定了两个原则:
1.人要得救全靠个人信仰而非教职人员干预。
2.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而非天主教神学。并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的原则。他的学说由于得到人民群众、世俗君主的支持而广为传播。路德的局限是他不敢发动人民,而寄希望于德国的封建贵族。闵采尔比路德进了一步,不但反对教会而且还反对封建贵族。他要求实现尘世上的平等,取消压迫和剥削。他认为信仰的根据是“人的理性”而非《圣经》。他号召人民起来革命。在他的影响下,德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纲领《十二条款》、《海尔布琅纲领》表达了反封建剥削的意愿,后者带有资产阶级性质。起义分三个中心,即士瓦本、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图林根。农民战争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顶点。失败原因是缺乏一个先进阶级的领导,市民阶级背叛了农民,与贵族妥协。但运动打击了天主教会,促使了路德教派的正式确立,也加剧了德国政治上的分裂和宗教上的分裂。
(三)瑞士的宗教改革
瑞士的宗教改革产生了两位领袖:慈温利和加尔文。前者引发了瑞士的宗教改革运动,后者在前者和路德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理论,其核心为“预定论”,宣称资产阶级是上帝的“选民”。这两点构成了在宗教旗号掩护下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加尔文教义很快传到西欧主要国家和北美。
(四)英国的宗教改革
英国的宗教改革是国王在市民、贵族支持下进行的。英国彻底断绝了教会与教廷的关系,建立了英国国教。国王是教会首脑,教会组织清除了某些天主教的腐败和教条,符合资产阶级的某些要求。因此英国宗教改革也可看作是资产阶级不彻底的胜利。
(五)对宗教改革运动的评价
以上三个地区的宗教改革,以德国规模最大、最激进,以瑞士加尔文教为最成熟和系统,以英国最为保守。三地宗教改革均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各教派教义均有资本主义的政治、社会内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教会组织结构上,均有共和主义色彩,其中某些激进教派甚至超出资产阶级的思想范畴,提出了新社会的理想,成为近代共产主义的先驱。
本节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