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xx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xx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259b43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5.png)
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尊敬的各位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为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本规划。
本文档以详细分析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以期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一、背景与目标1.1 背景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不平衡,加工水平相对低下,存在着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而农产品加工业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2 目标通过制定本规划,旨在全面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水平,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2)加大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力度,扩大加工规模,提高产业集聚效应;(3)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4)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紧密衔接,提高农民收入。
二、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2.1 发展方向(1)推进精深加工。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实现农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2)整合资源,实现产业集聚。
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
(3)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业化深度融合。
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业链的联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2.2 重点任务(1)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提高加工工艺和设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2)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产能和竞争力。
(3)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优惠融资政策和贷款担保措施。
(4)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的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
(5)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民合作组织、农户合作,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民收入的直接挂钩。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600f84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0.png)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和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区域布局规划。
一、规划背景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形多样,土壤肥沃,具备发展多种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自然条件。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和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加,为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浙江省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够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等。
因此,科学规划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对于推动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特色优势农产品的选择(一)茶叶浙江是我国的茶叶主产区之一,茶叶品种丰富,品质优良,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开化龙顶等。
茶叶产业在浙江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
(二)水果浙江省水果种类繁多,其中柑橘、杨梅、葡萄、草莓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水果产业已成为浙江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蔬菜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批特色蔬菜产区,如慈溪的西兰花、嘉善的番茄、临海的西兰花等。
蔬菜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丰富居民菜篮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中药材浙江省中药材资源丰富,如铁皮石斛、浙贝母、杭白菊等。
中药材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发展潜力,是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五)水产浙江省是我国的水产大省,拥有丰富的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如舟山的带鱼、黄鱼、梭子蟹,湖州的淡水鱼等。
水产产业在浙江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区域布局规划(一)浙北平原区1、重点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产业。
利用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优势,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fe98e55e518964bcf847c21.png)
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关键环节。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而且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为确保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和经济强省跨越,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我省农产品加工业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大力实施“强龙、增值、固基、惠民”工程,实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1.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不断壮大。
到2015年底,全省规模(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420家,比“十一五”末增加了920家;销售收入335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670亿元,年均增长18%。
涌现了一批大型加工企业,正邦集团、双胞胎集团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20亿元、386亿元,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
2.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逐步形成。
2013年以来,我省开展了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农产品加工由单个企业发展向集群发展转变。
到2015年底,全省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5个,如新干县赣中绿色粮油食品加工园、南丰县蜜桔加工产业园、丰城市富硒生态示范区等。
依托这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吸引了加工龙头企业向优势农产品产区集中,促进了加工企业集群集聚,缩短了生产者与加工者距离,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产品加工水平。
3.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逐步提升。
通过实施农产品加工项目,不断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储存、保鲜能力,将农产品即时市场需求变为长远市场需求和多元市场需求,将低廉的农副产品增值为高附加值的商品。
农产品加工业领域实现了由过去的少数特色产业,到覆盖我省所有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转变;水稻产业实现由稻谷输出到以品牌大米和大米深加工产品输出为主的转变;全省生猪加工企业已建成了近十条百万头屠宰加工线,加工能力达到千万头以上;水产品加工率和蔬菜、果品采后商品处理化率达都有了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加工、冷藏、包装一条龙。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精简版范文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精简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fc5e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d.png)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1. 引言特色农产品是指一定地区具有特色、具有品种溯源、具有优势的农产品,通过加工和包装等工艺提高其附加值,增加销售渠道,从而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 发展目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主要任务和措施优化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布局,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支持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加强特色农产品的研发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口感,满足市场需求。
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市场监管机制,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4. 支持政策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其负担。
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和人才支持,提高加工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
支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国内外展会和交流活动,扩大市场销售渠道。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形成产业链合作,提高整体竞争力。
5. 实施进度和预期效果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计划将分阶段实施,逐步推进。
预计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将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以上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措施,通过不断加强支持政策和完善管理机制,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1c8df5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2.png)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分析1.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概况1.1 市场需求分析1.2 产业发展态势分析1.3 基础设施情况分析2.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2.1 产品质量问题2.2 技术与设备落后问题2.3 市场拓展难题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目标与原则1. 发展目标1.1 提高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值1.2 增加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就业机会1.3 提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2. 发展原则2.1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2.2 加强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2.3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发展领域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与措施1. 产业发展重点任务1.1 增加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种1.2 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1.3 提升农产品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2. 政策支持措施2.1 推出优惠税收政策2.2 加大农产品加工技术支持力度2.3 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领域产学研合作机制五: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1. 加强行业监管与标准制定2. 建立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保障体系3.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知名度六:预期效果与评估指标1. 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值提升比例2.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新增就业岗位数量3.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提高情况七: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清单。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指以特色农产品为原料,通过加工、深加工等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生产活动。
九:全文结束。
农产品加工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农产品加工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a6f889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2.png)
农产品加工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汇报如下:一、工作总结(一)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过去,我们积极引导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_____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涵盖了粮食加工、果蔬加工、畜禽加工、水产加工等多个领域,年加工能力达到了_____万吨,实现了产值_____亿元。
(二)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为了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和效率,我们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
一些企业已经采用了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三)品牌建设初见成效注重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建设,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参加农产品博览会等方式,加大了对本地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目前,已经培育出了_____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四)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加强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和检测,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
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生产加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地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农民的增收。
通过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按照订单收购农产品,解决了农民卖难的问题。
同时,企业还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bdd06e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6.png)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连接农业生产和市场消费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二、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各类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加工能力逐步提升。
(二)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从传统的初级加工产品,如粮食粗加工、果蔬保鲜等,向精深加工产品拓展,如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三)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一些企业引进了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当前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仍面临一些问题。
(一)加工技术相对落后部分企业加工工艺简单,技术装备水平低,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附加值不高。
(二)产业布局分散企业分布较为零散,缺乏集聚效应,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三)品牌建设不足多数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低,市场竞争力弱。
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_____年,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转型升级,产业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具体目标1、产业规模目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_____亿元,年均增长_____%以上。
2、技术创新目标研发并推广一批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装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3、质量安全目标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_____%以上,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
4、品牌建设目标培育_____个全国知名品牌,_____个区域特色品牌。
四、重点任务(一)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重点突破精深加工、保鲜储运、质量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
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c055c3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7.png)
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连接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的重要产业,对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快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加工转化率低,农产品加工增值程度不高;二是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三是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是: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具体目标包括:到 2010 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5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 15:1;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 50 亿元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安全。
三、发展重点1、粮食加工重点发展专用面粉、营养强化面粉、专用米、营养强化米、玉米深加工等。
推广应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装备,提高粮食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2、油脂加工加强油料品种改良和种植基地建设,提高油料品质和产量。
发展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油料的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的油脂产品。
3、果蔬加工大力发展果蔬保鲜、速冻、脱水、罐头、果汁饮料等加工产品。
加强果蔬加工技术研发,提高果蔬加工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5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
![(5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7a5f4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a.png)
(5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方案一: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1. 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出特色产品。
2. 成立专业团队,负责市场调查、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拓展等工作,推广村级特色产品。
3. 加强与城市合作,拓宽销售渠道,将特色产品推向市场,增加经济效益。
4. 带动就业,吸收当地村民加入生产队伍,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
方案二:推广乡村旅游1. 创新农家乐模式,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既提供农事体验,也提供文化、景观、运动等多元化服务。
2. 加强宣传,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新媒体等传播渠道,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立旅游监管机制,引导乡村旅游发展。
4. 鼓励村民参与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切实增加村级经济收入。
方案三:发展生态畜牧1. 制定畜牧发展规划,统筹调配资源,营造良好环境,增加养殖效益。
2. 建立畜牧标准化管理体系,规范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确保畜产品安全放心。
3. 引进新技术,加强管理水平,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效益。
4. 加强对村民技术培训,提升其养殖技能,带动村级经济发展。
方案四:发展种植业1. 制定科学种植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加强农资管理,提高农产品的环保、安全等指标。
3. 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将特色产品推向更广泛的消费者。
4. 发展农业合作社,整合资源,提升农民种植经济效益。
方案五:建设智能农业示范园1. 采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建设智能化农业示范园区,推广先进的病虫害防治、种植技术等。
2. 利用智能化工具,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产出和效益。
3. 与城市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打造“无人”农业、绿色农业等品牌形象。
4. 加强对村民技术培训,传授新型农业技术,建立村级智能农业人才队伍,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财产和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主要由农业生产、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形成收入。
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上)
![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上)](https://img.taocdn.com/s3/m/f6bb8ae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7.png)
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上) 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上)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成都市对农产品加工产业进行了全面规划。
本文将详细阐述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布局规划,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指导意见。
二、总体目标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形成一批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和一批专业化、特色鲜明的加工区域,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布局原则1:以农产品资源丰富度为依据,合理划分加工区域,实现产业集聚效应;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的农产品特点和加工技术要求,确定相应的加工区域;3:以产业链延伸为目标,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物流、科研等领域的有机结合;4: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产业。
四、具体布局1:粮食加工区域:a)东郊粮食加工区:依托成都市东郊的大面积耕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高效、集约的粮食加工企业,提高粮食的加工品质和附加值。
b)西郊粮食加工区:利用成都市西郊的优质农田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打造粮食收储、加工、运输一体化的加工基地。
2:畜牧加工区域:a)北部畜牧加工区:依托成都市北部优质的草原资源和畜牧业基础,发展畜牧自产品的加工产业,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
b)南部畜牧加工区:利用成都市南部的优势畜牧行业发展基地,建设集畜牧、养殖、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园区。
3:水产加工区域:成都市拥有丰富的河流、湖泊等水产资源,建设水产加工园区,发展水产加工产业,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4:果蔬加工区域:a)东部果蔬加工区:依托成都市东部的果蔬生产基地和交通优势,发展果蔬加工产业,提高果蔬产品的加工品质和附加值。
b)西部果蔬加工区:利用成都市西部的果蔬资源和现代农机装备,打造果蔬加工专业园区,推动果蔬加工业的规模化发展。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d83949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e.png)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引言发展目标1. 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2. 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3. 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4. 推动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5. 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监管和服务体系。
优势和问题优势1. 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2. 优质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3. 农民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积极性高。
问题1. 加工工艺和设备落后;2.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3. 市场开拓不够主动和有效;4. 品牌建设不够突出;5. 监管和服务不够完善和规范。
发展策略技术创新1. 鼓励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2. 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工艺的研发和创新;3. 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中心,提高技术人才水平。
市场开拓1. 加强与大型超市、餐饮连锁企业等合作,拓宽销售渠道;2. 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3. 建立统一的特色农产品标志和认证机制,增强品牌竞争力。
支持政策1. 给予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和财政支持;2. 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监管,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3. 设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金,支持加工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
实施步骤1. 制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和政策;2. 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训和指导;3. 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4. 完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5. 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的合作,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风险和挑战1. 市场竞争激烈,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增大;2.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面临一定困难;3. 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
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下)
![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下)](https://img.taocdn.com/s3/m/afd239c5a1c7aa00b52acbbd.png)
果 蔬汁主剂 ;建立既与 国际接轨又适 合 中国国情的
条等脱水 产品 ,扩 大脱水马铃 薯 、洋 葱、胡萝
果 蔬汁加 工全程 质量安全控 制体 系 ,并进行 产业化 等大 品种生 产规模 。重点在东 南沿 海 出 口基 地进行 加 工业布局 ,同时发 展甘肃 、宁夏 、新疆 等西部地 示 范和 推广 。
宁 、山东 、陕西等地 发展浓缩 苹果汁 ;内蒙古 、新 专用 品种 ,并 对其加 工特性 进行研 究 ;研究快 速冻 疆 、甘 肃、宁夏等西 部地 区发展番茄酱 、浓缩 葡萄 结和快 速解冻新 技术 ,开发速冻果 蔬新型产 品 ,扩 汁 ;天津 、河 北 、安徽等地 发展 桃汁 、浓缩梨 汁 ; 大豌 豆 、甜玉 米 、草莓 、荔枝 、杨 梅等产 品生 产规 重庆 、湖北等地发展柑橘浓缩汁与 NF C柑橘汁 ;海 模 ;开发生产 能力高 的连续 螺旋式速 冻机 、超低温 南和云南 等地发展热 带果汁 ;北京 、上海 、广 州等 液氮和 二氧化碳 喷淋式速 冻机以及 配套的果蔬预冷 大城市 发展直 饮型果 蔬汁终端 产品 ;形成高端 产品 机 ,并 开展速冻 包装 材料 的研发 ;建立并推广速 冻 与低端产 品 、半成 品控 制体 系 。
共存 的产 品结构 布局 。 在 果蔬 主产 地及东 南沿 海地 区 ,河北 、辽宁 、
2.果蔬 罐头 加工 。选 育适 合罐 头加 工的专 用 江苏 、浙江 、福建 、 山东 、广东等地 发展速 冻果蔬 品种 ,并对 其加 工特性 进 行研 究 ;加 强去 皮 技术 、 产业 ,同时 向东北 及云 南 、新 疆 等边疆 省份 发展 ,
在加 工布局 上 ,原料主 产 区建立浓 缩加 工厂 , 区及东三省 的脱水果 蔬加 工 ,增强 向中亚 及俄 罗斯 发展浓 缩果蔬 汁、果蔬浆 等半 成 品 ,大 中城 市等消 等 欧洲 国家 的出 口能 力。
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方案
![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03817d9e314332396893fb.png)
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X〕93号)和《X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方案》(X政办发〔X〕148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我市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农民增收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发展目标。
到X年,全市主要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五县及X区、X区、X区、X区都有农产品加工园区、每个园区都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每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都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知名品牌,打造2~3个有竞争力的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任务(二)打造农业产业集群。
响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打造农业千亿元产业集群的重点任务,加强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实施质量兴农,加强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规模化经营,力争将我市水果、X粉、桑蚕丝、林业、水产畜禽产业打造成100亿元产业,将粮食、甘蔗、蔬菜、茶叶等打造成50亿元产业〔牵头单位:市农业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粮食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等〕(三)加快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建设。
做好农产品加工聚集区规划,加强其与城乡规划的衔接,合理布局农产品生产与研发设施。
根据规模需求,落实安排农产品加工聚集区、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用地。
围绕“三区三园”和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聚集区,推动农产品加工向工业园区集中。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范文精简版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范文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4a0c5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e.png)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1. 引言2. 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特色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特色农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加工能力和品质有待提升。
3. 发展目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扩大特色农产品加工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增加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 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化农业相结合,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4. 发展策略为实现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需采取以下策略:4.1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加工工艺和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4.2 完善加工业链条完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链条,包括从原料采集、运输、加工到销售服务等环节,提高产品的溯源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3 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通过品牌认证、参加农产品展览会以及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广告投放等方式,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4 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创新发展。
5. 发展措施为实施上述发展策略,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法规;- 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平台,推动研发成果转化;- 加强行业协会和组织建设,提供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 加强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拓宽销售渠道。
6. 发展前景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特色农产品将会有更大市场空间和潜力。
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规划
![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d5fcca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9.png)
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规划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加工行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规划,从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创新能力、政策支持等方面,为农产品加工行业提供发展方向。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农产品加工行业在我国的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需求不稳定、创新能力不强、政策支持不够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产品加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亟需解决。
二、基础设施建设1. 加强农产品加工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场所,提高加工工艺和设备水平,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信息化进程。
2.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加工行业需要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市场需求分析1. 加强市场调研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和了解,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精确定位产品和目标市场,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推动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塑造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提升创新能力1. 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 加强创新合作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行业整体的创新能力。
五、加强企业管理1.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产品质量监测和控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六、政策支持1.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的财政扶持,降低企业负担,提高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完善法律法规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更加规范的政策环境,为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1. 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和开拓,提高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品牌。
某市农产品加工业五年发展规划
![某市农产品加工业五年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9b089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e.png)
某市农产品加工业五年发展规划一、综述某市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加工业是农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农业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农产品加工业五年发展规划十分必要。
二、发展目标在未来五年内,某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是:1.增加加工产值,实现年均增长率8%以上;2.提高农产品加工品质,推出高端品牌;3.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扩大出口规模。
三、发展思路1.加强市场调研和产业分析,掌握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2.优化生产工艺与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3.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引入高科技手段提升产能和效率;4.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与品牌建设,打造高品质产品;5.加强全球营销网络建设,开拓国内外市场。
四、发展重点1.增加生产设备投入和工艺改进。
优化工艺,提高产品的外观、口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发展新兴技术,扩大生产规模。
2.加强开发新产品。
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加快新产品研发、试制、上市进程,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认可。
3.大力发展品牌。
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品牌国际化进程。
4.增加出口额度。
加强与国外市场的对接,提高产品售卖和贸易配额。
五、政策保障1.加强政策支持。
鼓励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益。
2.健全监管制度。
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和利益。
3.加强人才培训。
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和升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六、实施措施1.注重规划实施过程的可行性性,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保证规划能够兑现。
2.重视宣传和推广,打造形象宣传产品和企业品牌。
3.对重点企业、工业园区、优势农产品区实行重点扶持。
4.编制配套实施方案,由政府牵头,进一步明确实施措施。
七、总结某市农产品加工业五年发展规划是在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状况等积极因素的推动下出台的,将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有效规划和制度保障。
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业发展规划
![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5a91b2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1.png)
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业发展规划近年来,中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给农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然而,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业的发展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种植模式、技术创新、加工工艺、品牌打造、市场拓展、质量控制、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示范项目等十个方面展开回答,以期为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首先,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业的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规划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业发展时,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动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向种植和加工,以确保农产品的销售和附加值的提升。
同时,还应注重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如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等,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的需求。
其次,农产品种植的模式要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种植模式,还应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如温室种植、水培技术、飘蓝柑橘等新兴的种植模式,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可以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形式的组织,引导农民有序种植,提高生产效益。
第三,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种植和加工的科技含量。
可以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提高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的技术水平。
此外,还可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到农产品种植和加工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四,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创新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至关重要。
可以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的加工水平和品质。
同时,还可以培育品牌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第五,市场拓展是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业发展的关键。
除了开展传统的批发和零售渠道,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建设农村物流体系,推动农产品的物流和配送,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损耗,提高效率。
第六,质量控制是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业发展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待补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10-2012)第一章发展现状一、概况待补镇位于会泽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东邻鲁纳、上村乡,南接驾车乡,西靠大海乡,北连金钟镇,东北面是新街乡和雨碌乡,西南面与昆明市东川区接壤。
境内有国道“213”线、会曲路和嵩待、待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会泽南部重要的交通通道和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全镇辖15个村委会210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3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38亩,全部为旱地,主产玉米、马铃薯。
境内最高海拔4017米,最低海拔2277米,年平均气温11.3℃,平均降水量1074mm,森林覆盖率为43%。
2007年末,全镇有人口12068户47343人。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1367万元,人均有粮310公斤,人均纯收入1723.5元。
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44万元。
二、发展条件(一)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优势2009年,全镇农业增加值达到万元,年均递增7.8% ;现价农业总产值达到万元,年均递增8.5% ,全镇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万吨以上,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生猪出栏63 万头,家禽出栏980 万只,水产品产量6000 吨,农产品实现了总量平衡和丰年有余的发展目标。
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到2009年,已建成中药材基地0.5万亩,香料基地2.8 万亩,花卉基地0.3 万亩,出栏家畜达30万头。
通过“公司+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培育建成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 家。
建立了以蔬菜、水产为主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万亩,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2个、绿色食品品牌认证1 个。
注重产业扶贫,贫困人口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7100 人次,集中连片开发培育支柱产业,在贫困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种植、养殖基地,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同时,深化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个,综合服务社个,入社农户户,开通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全镇农业农村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机遇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面临六大发展机遇: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列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嵩待高速公路的开通,待补进入2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大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农产品加工业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农村城镇化,实现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有重要作用。
四是待补是会泽1小时经济圈南部承接昆明主城核心区产业转移条件最好的镇,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将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设。
五是待补经济总体上处于加快发展阶段,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将继续保持。
六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家更加重视作为发展稳定基础的农业,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地位和基础条件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这些新的机遇将有力地促进待补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农村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三)农产品加工业现有基础2009年待补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1.2%,农产品加工种类几乎涉及所有门类。
“十五”期间,在政府的引导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加工技术和设备上的投入近5000万元,加工规模年增长率达20%以上。
目前,待补已具有一定的农产品加工业基础,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有待补宏远农产品开放有限公司、待补镇兴烨果仁厂、会泽县大集电解铜厂、会泽县唐公酒厂等企业,开发出了一批特色产品,创立了2个著名品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为待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就加工总体技术水平和规模而言,目前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实施农产品加工工程,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快速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新产品开发,增强农产品加工制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是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面临挑战当前待补农产品加工业出现了多年期盼、十分难得的良好态势,形势令人振奋,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矛盾,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
主要表现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优势不强,科技含量较低,产业链条较短,支撑现代农业的骨干产业体系和龙头企业集群尚未形成,科技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贡献率不到33%。
待补的中药材、畜禽、蔬菜等品种优良,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在昆明和国内有比较优势,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与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产品加工业原料品多量少待补农产品种植尽管品种多,质量好,特色较为明显,但大规模成片种植基地建设滞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原料支撑,致使农产品加工业难以形成规模生产和品牌效应,难以做大做强。
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产加工品多为资源型初级加工品,精深加工产品不多,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产品之间形成完整产业链的不多。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已成为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待补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尚不健全,安全检测技术滞后。
(二)农产品加工业经营规模较小待补农产品加工企业,稍有规模的企业数量少,大多为小型手工作坊式企业,小酒坊、小米厂、小油坊、小面厂、豆腐作坊等“五小”企业几乎村村都有,其加工技术水平较低,距离现代加工企业发展要求很大,直接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从整体上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三)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不高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力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开发投入不足。
企业整体装备水平、工艺技术较为落后,新产品研发和升级严重滞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知名品牌欠缺。
同时,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产品成本较高。
国内发达地区利用率达到了40%~50%,而待补区的利用率不到10%。
加工企业中高素质科技管理人才缺乏。
综上所述,待补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较好的条件,农产品加工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尽管有一定的挑战,但面临发展机遇,待补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待补经济的“五大支撑产业”之一,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决策是正确的。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做好发展规划,以便理清发展思路、发展步骤和发展重点。
第二章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和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城乡统筹,带动农产品资源有效利用与开发,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中药材、畜禽笋,稳定发展优质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把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待补五大工业支柱产业之一,为发展待补农业、繁荣农村、增加城乡群众就业和收入,加快建设和谐待补,促进待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待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二、发展原则(一)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待补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实际,待补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中药材、竹笋、畜禽,稳定发展优质蔬菜产业。
(二)发展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原则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必须坚持首先发展龙头企业,才能推动农工结合,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产品加工企业必须实行规模经营,对待补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的龙头企业,应当予以全面扶持,才能带动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和发展中,要注重节约原料,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在企业布局过程中,注意防止周边环境对产品的污染,同时,更要防止加工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新建农产品加工项目,在具体建设中,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四)创建品牌的原则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坚持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技术引进支撑、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努力创建名牌产品。
鼓励和扶持具有自主知名品牌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宣传,扩大自主知名品牌的国内外影响,通过龙头企业和品牌作用辐射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大发展。
(五)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农产品加工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既要考虑国内市场,更要面向国际市场;既要瞄准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
要立足多样化、优质化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农产品。
三、发展战略(一)总体思路农产品加工业在发展方向上,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在发展重点上,主要发展中药材、竹笋、畜禽、优质蔬菜加工产业,其中,突出发展中药材、竹笋和畜禽特色产业,稳定发展优质蔬菜产业;在发展载体上,大力推进待补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的建设;在发展步骤上,分三步走,即2010年全面打基础,2011年提质扩能,20120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集群,把待补建设成为重庆市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二)发展定位努力把待补打造成为重庆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加工、畜禽肉类产品和无公害都市商品化蔬菜基地,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国家级竹笋和优质稻生产加工基地,成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集聚地区,经济增长的引领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镇。
四、发展目标到2011年,农产品加工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高地;到20115年,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到2012年,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辐射带动作用,建成农产品资源集散地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主轴,带动区域内其它农产品加工的全面发展,广开致富渠道。
(一)总量发展目标到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完成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7亿元、100亿元、189亿元,年均增长均为22%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0亿元、60亿元、80亿元,年均增长均为15%以上;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70亿元、90亿元,年均增长均为20%以上。
(二)工业投资目标到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累计完成农产品加工业总投资5亿元、25亿元、40亿元,年均增长均为20%以上。
(三)综合效益目标到2012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力争达到55%,二次加工转化率40%,农产品加工出口额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1年、2015年、2020年实现利税分别为5亿元、12亿元、23亿元。
(四)企业发展目标到2011年,规模以下企业达到20户以上,培育5户产值(或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培育10户产值(或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集团和产业,初步形成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