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故事
文言文小故事(优秀7篇)
![文言文小故事(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f158a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3.png)
文言文小故事(优秀7篇)文言文小故事篇一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文言文小故事篇二NO.1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NO.2 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NO.3 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NO.4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
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盐已口爽,返为其患。
NO.5 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文言小故事
![文言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5f92d2ca300a6c30c229fc4.png)
历代文言小故事(先秦·两汉)1.晋平公①七十欲学晋平公问于②师旷③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④乎?”平公曰:“安⑤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⑥闻之:少而⑦好学,如日出之阳⑧;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⑨;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⑩?”平公曰:“善哉!”(节选自《说苑》)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于:向。
③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④炳烛:把烛灯点燃。
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
炳:点燃。
⑤安:怎么⑥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⑦而:表并列,并且。
⑧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⑨日中之光:正午的太阳光。
⑩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行走比起直接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文言知识:析“孰与”。
“孰与”是个固定词组,表比较,相当于“与……比,哪个……。
”上文“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意为点燃蜡烛行走,与在黑暗中行走比,哪个好呢。
又,“吾之威孰与李将军”,意为我的威势跟李将军比,哪个大。
又,“余年四十,孰与君长”,意为我今年四十岁,跟你比哪个大。
又,“植松孰与栽果利”,意为种松树与栽果树相比哪个有利。
练习1.解释加点词语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③臣闻之.④善.哉2.翻译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②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2.颜回好学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
孔子哭之恸③,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④。
”鲁哀公⑤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⑥怒,不贰⑦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节选自《史记》)注释①回:颜回,又称颜渊。
2蚤:同“早”。
③恸(tòng):哀痛之至。
④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
⑤鲁哀公:鲁国国君。
⑥迁:转移。
⑦贰:重复。
启发不贰过。
人一生中往往难免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所以哲人说过,只有没出生的人才不犯过错。
关键是有了错误怎么办。
文言文小故事汇集
![文言文小故事汇集](https://img.taocdn.com/s3/m/305b10b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6.png)
文言文小故事汇集本文旨在介绍一些文言文小故事,这些故事多为古人口传心授之佳作,既有优美动人的风景小品,也有幽默诙谐的笑话趣闻,更有传世经典的寓言故事,经过漫长岁月,千年年轮的洗礼,这些文言文小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我们赏心悦目的文学珍品。
第一篇《白蛇传》说到文言文小故事,首先想到的便是《白蛇传》。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风靡世界的神话爱情故事,故事中的白娘子是国粹中最为知名的形象之一。
故事讲述白娘子化身为美丽的少女白素贞,与杭州富家少爷许仙相识相恋,但由于白素贞身份不符,被法海封印于雷峰塔下。
白素贞之妹小青以及法海与许仙之间的转折和波折,让人想起恐怖片。
故事深受现代读者的欢迎,也成为公认的经典。
第二篇《荔枝精》《荔枝精》讲述的是姜太公钓鱼的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荔枝精,她扮作美丽少女,引得姜太公反复地来钓鱼,最终琢磨出姜太公的钓鱼之艺,并教姜太公预测天下大事,成为伟大的预言家。
姜太公卸任回家之后,荔枝精因思念姜太公而悲愤成灰,故事荡气回肠,给人以惆怅之感。
第三篇《木兰辞》《木兰辞》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诗歌之一,讲述的是北魏年间,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风靡千年。
这首诗浓缩了中华大地上民族英雄精神、读书人对英雄形象的不竭称颂和追思,并将中国的爱国情感传递到世界各地。
第四篇《蟹营盘》《蟹营盘》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吴楚之争,伍子胥奉命攻打楚国蟹营,众人觉得蟹营坚不可摧,伍子胥则用陷阵营来迷惑蟹营,最终摧毁了蟹营。
这篇小故事语言生动有趣,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让人看到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第五篇《孔融让梨》《孔融让梨》讲述的是孔融的义举,孔融在寒食节与一个粗鄙之人比肩走路,粗鄙之人甚至抢夺小孩们的梨果,孔融以自己为弁告诉人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人们明白善良和人格更加重要。
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孔融超人的道德风貌和卓越的才华,对后来的人格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上是几篇较为经典的文言文小故事,它们有着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不同文化地域的烙印,但却产生了同样的美好回响。
小故事大道理的文言文
![小故事大道理的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ad2d8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b.png)
小故事大道理的文言文
吾尝与友戏于庭中,友忽曰:“吾有一妙思,汝等欲闻乎?”吾与诸人皆曰:“愿闻其详。
”友乃曰:“昔有一兔,性甚懒。
每晨皆迟起,其母屡诫之,兔皆不以为意。
一日,兔母曰:‘汝若再不早起,将失一佳机也。
’兔曰:‘何佳机也?吾不以为然。
’
次日,兔仍迟起。
适有一狐过其门,见兔未起,遂心生一计。
狐伪为一商,于门外大呼:‘有佳果出售,鲜美无比,先到先得!’兔闻之,心动,急起而出。
然未见佳果,唯见狐笑曰:‘汝果中计矣!’兔方知悔,然已晚矣。
”吾等闻之,皆大笑,曰:“此兔何其愚也!”
友曰:“然此故事有大道理存焉。
汝等思之,兔之懒,致其失机,而轻信狐言,又致其陷困。
吾等岂不引以为戒乎?”吾等皆点头称是。
吾思之,吾等亦常有懒之时,或因贪玩而忘学,或因懈怠而误事。
若不警醒,岂不若此兔乎?且吾等亦不可轻信他人之言,须慎思而后行,否则亦易陷困境也。
又思及吾之生活,亦有类此之事。
如吾尝因贪睡而迟起,致上学迟到,受师之责。
又如吾尝轻信他人之言,而做错事,悔之莫及。
此皆吾之教训也。
今闻友之故事,更知当勤勉自律,不可懒惰。
且当有主见,不可轻信他人。
如此,方能免蹈兔之覆辙也。
此真乃小故事大道理也!吾等当谨记之。
文言文故事大全_文言文的小故事及道理
![文言文故事大全_文言文的小故事及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b3faf507240c844768eaee71.png)
文言文故事大全_文言文的小故事及道理好的故事有教育的意义,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文言文的小故事及道理,欢迎各位阅读哦!文言文的小故事及道理1、何岳拾金不昧原文: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译文: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
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
”,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
(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道理: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文中叙述了穷秀才何岳两次还金的故事,表现了何岳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文言文的小故事及道理2、守株待兔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1、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宋人有耕者)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体现优秀品质的文言文小故事
![体现优秀品质的文言文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65337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e.png)
体现优秀品质的文言文小故事以下是体现优秀品质的文言文小故事:一、《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居其父杭知永州,素以图书为友,因累巨木为枕,名曰“警枕”,其莱根伟硕,名“迂叟”,视书枕根,随枕警醒。
及觉,已皓首穷经者,垂老不衰矣。
这个故事讲述了司马光为了时刻提醒自己读书学习,用一根巨木制作了一个枕头,称为“警枕”,并且将这个枕头放在自己的床头。
每当夜晚睡觉时,他就会把头枕在这个枕头上,以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勤奋的学习态度。
这个故事体现了司马光的勤奋好学和自律精神。
二、《祁黄羊举荐贤才》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何焉?”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也,何焉?”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这个故事讲述了祁黄羊两次推荐合适的人才担任合适的官职,不论是被推荐的人是否与自己有仇或与自己有关联。
祁黄羊的公正无私和为国家着想的品质得到了人们的赞扬和尊重。
这个故事展示了祁黄羊的公正无私、大公无私和有远见的优秀品质。
三、《杨震暮夜却金》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教授于州郡,学者皆称其为“关西夫子”。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这个故事讲述了杨震在夜晚收到别人送来的十斤黄金,但是他拒绝了这份礼物。
文言文的小故事100字(大全9篇)
![文言文的小故事100字(大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09f04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b.png)
文言文的小故事100字(大全9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言文的小故事100字(大全9篇)传记是以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叙述一个人一生经历和成就的一种文学形式。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与翻译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156356f647d27284a735127.png)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小学必背小古文文言文故事
![小学必背小古文文言文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63e086ba0116c175e0e48cf.png)
小学必背小古文文言文故事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2、田忌赛马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3、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4、当机立断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
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
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
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
”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
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
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5、包拯断牛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埋鄢作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知而又告之。
”盗惊服。
(《宋史•包拯传》)古代成语故事1、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15篇
![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96ca3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5.png)
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15篇1. 月下问答曹操和诸葛亮在月下相遇,曹操问:「夜色之下,谁更能洞察人心?」诸葛亮回答:「望眼欲穿,百无聊赖。
」曹操不解,诸葛亮解释:「夜色黑暗,望得再多也看不清楚,百无聊赖。
而洞察人心,则需用心调查,即使黑夜也无碍。
」2. 狼与羊一只羊在山林里吃草,突然看到一只狼走来。
羊慌忙逃跑,狼紧随其后。
羊想到一棵大树上爬,狼却脚踏实地,稳步走过来,一抬头,看到了羊。
狼大叫:「你在树上,我在地上,这是我们第十次见面了。
」3. 跳楼的大妇人有一个女人上吊后想下来,于是她爬到了楼顶,在那里想要跳下来。
一个人问她是否需要帮忙,这个女人回答说:「我没上去的时候,你就问我是否需要帮忙吗?」4.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古代一个传说故事。
牛郎和织女相爱,但他们不能在一起。
每年七月七日,他们在银河之上相遇,这一天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牛郎是一位好人,他为了迎娶织女,竟然前往天界,但后来两人被玉帝发现,他们被分开,并且牛郎的老母亲被杀,他流着泪泪涕交流。
5. 兔子的助走一只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只乌龟。
乌龟说:「你跑得真快啊,小兔子。
」兔子很骄傲,但周围的动物都嘲笑他,说他只是一只跑得快的兔子。
于是兔子要一边走一边嘲笑其他动物。
但他没有注意到乌龟,以致跑到泥地上摔了一跤。
当他扶着树干站起来时,发现乌龟在他后面一路助走。
兔子感激地对乌龟说:「我才注意到,令人无可奈何的反应,你一定真的很懂得体贴。
」6. 打狗棒有一个人和他的朋友走在路上,突然,一只狗向他们扑来了。
那个人用他的手指让狗停下,并抽出了一根打狗棒。
这只狗听到了声音,到处乱跑。
突然狗停住了,那个人扔掉了打狗棒。
狗跑开了。
7. 面对猛妻周瑜因绝症将赴阴间,劝孙权定储,说:“江东大姑娘多如牛毛,不如把我绑了嫁给你吧”。
至于如何面对他猛妻,见神明后再说吧。
Cao Cao听到了这个故事,深入思考:「我如果也像周瑜那样,能给自己找个有钱的猛妻嫁吗?」8. 李白的忠诚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作诗常有不当之处,所以被贬为庶民。
文言文小故事(常用15篇)
![文言文小故事(常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1a7eb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1.png)
文言文小故事(常用15篇)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
嫌淡无味。
主人闻之,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注释】食:食物。
闻已:听罢。
益:增加。
更:改变。
空:空口。
口爽:口味败坏。
返:同“反”,反而的意思。
义士赵良「原文」赵良者,燕人也。
漂泊江湖,疾恶如仇。
一日,途经谢庄,闻有哭声,遂疾步入茅舍,见一少女蓬头垢面,哀甚。
义士询之,乃知为某村二恶少所凌也,痛不欲生。
义士怒不可遏(è,控制),径自诣(yì)某村,索二恶少,责之曰:“汝等何故凌无辜少女?”一恶少虎视眈眈曰:“何预尔事?”义士瞋(chēn)目(瞪大眼睛)斥之:“汝非人也,但(只是)禽兽耳!”未及恶少出剑,义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
一恶少伏地求恕,义士斩其耳以示众,儆(jǐng,警告)其不得为非作歹也。
「翻译」赵良,是河北一带的人。
在江湖上漂泊,疾恶如仇。
一天,路过谢庄,听到哭声,就快步进入茅草屋里,看见一个女孩蓬头垢面,看起来非常悲伤。
赵良问她怎么了,得知她是被某村两个恶少欺负侮辱,痛不欲生。
赵良怒不可遏,径直到了那个村庄,寻找到了那两个恶少,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欺凌、侮辱没有过错的女孩?”一个恶少虎视眈眈地说:“关你什么事啊?”赵良瞪大眼睛骂道:"你不是人,只是只禽兽。
”还没等恶少把剑拔出来,赵良的白剑已经插进了他的心脏,立刻倒地了。
另一个恶少跪地求饶。
赵良就割下恶少的'耳朵以警戒众人,并警告他以后不能再为非作歹了!张佐治遇蛙「原文」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
佐治异之,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
至田间,三尸叠焉。
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以汤灌之,未几复苏。
文言文小故事20篇(荐)
![文言文小故事20篇(荐)](https://img.taocdn.com/s3/m/6870f09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9.png)
文言文小故事20篇(荐)文言文小故事1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李存审出生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说:“你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到乡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达到将军宰相,这当中脱离危难,险境,得以生存(的情况)不只一次,拔出箭头的也有数百次.”因此将拔出的箭头交给儿子,命令他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当知道你父辈是像这样起家的.”孙膑脱险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孙膑曾经跟庞涓一起学习兵法。
庞涓在魏国做官,成为魏惠王的将军,自己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暗中派人把孙膑叫到魏国来。
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才能超过自己,嫉妒他,就用办法惩罚(他),弄残了他两条腿,并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埋没不被发现。
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孙膑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见(使者),说服齐国使者。
齐国使者认为(他)才能出众,偷偷的用车把他带到齐国。
齐国的将军田忌对(孙膑)很友好,以宾客的待遇来接待他。
陶母责子退鲊陶公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坩鮓饷母。
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
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画鬼最易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日:“画孰最难者?”日:“犬马最难。
”“ 孰易者?”日:“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
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文言文实词120个小故事
![文言文实词120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60e4ec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a.png)
文言文实词120个小故事
【引言】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实词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部文言文实词小故事集,通过生动的故事,使实词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易懂。
【故事篇】
一、爱情故事
1.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司马相如如何凭借才华吸引卓文君,两人共同谱写一段爱情佳话。
2.庄子与田氏的爱情:庄子因梦见蝴蝶而感慨人生无常,最终与田氏共度一生。
二、友情故事
1.管鲍之交:讲述了管仲与鲍叔牙深厚的友谊,互相扶持,共图国家大业。
2.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共同谋求天下大业。
三、寓言故事
1.塞翁失马:讲述了塞翁因丢失一匹马而意外获得好运的故事,寓意福祸相依。
2.刻舟求剑:讽刺了那些不顾变化,拘泥于事物表面的人。
四、历史故事
1.秦始皇统一六国:描述了秦始皇如何凭借智谋和武力,统一天下,开创
中国封建社会。
2.楚汉争霸:讲述了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天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五、神话故事
1.盘古开天:讲述了盘古如何用斧头开辟天地,创造世界。
2.女娲造人:描述了女娲用泥土捏造人类,赋予生命,孕育万物。
【实词解析】
本文将不再针对每个故事中的实词进行解析,读者可自行阅读故事,结合语境理解实词的意义。
【结尾】
通过这部文言文实词小故事集,我们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实词的用法,激发学习兴趣。
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熟练掌握实词,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76c50e7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b.png)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欢迎阅读。
1、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2、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
”便返回家中取尺码。
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非常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文言文 小故事
![文言文 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c81f36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c.png)
文言文小故事以下是 7 条文言文小故事:1. 《愚人买履》昔有愚人,欲市履而忘持度。
及市,乃曰:“吾忘持度。
”遂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愚人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愚人岂不是太可笑了?结论:做事情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懂得灵活变通。
2.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难道就想着不劳而获能行得通?结论:我们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果。
3.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自欺欺人的人,不觉得可笑吗?结论:不要自欺欺人,要正视现实。
4.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这人真是多此一举啊!结论:做事要适可而止,不要做多余的事情。
5.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行,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不是太愚蠢了吗?结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僵化呆板。
6. 《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文言文历史故事20篇
![文言文历史故事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53b6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3.png)
文言文历史故事2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日: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日:“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日:“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硏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日:“小子安知壮士志哉!”4、宗悫(que)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日:“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日:“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日:“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精华)文言文小故事15篇
![(精华)文言文小故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d189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1.png)
(精华)文言文小故事15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小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续文:某日,虎遇狐于径,怒其绐己而哂于百兽,擒而得之。
狐曰:“子欲何为?”虎曰:“若,蕞尔兽哉,吾,万兽尊也,安能见欺于女?今必偿旧怨以噬之。
”狐曰:“吾非欺君,天帝使者然也。
非是,请入谷中以明吾言。
”虎从之谷,道狭塞尻骨,不得首尾相顾,而狐以躯区入虎腹下,尽食其脏腑以杀之。
虎为天下笑。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续写:某日道中遇钱囊,收而还家,启之数百金也,喜于形色。
妻曰:“妾闻君子守操明志,无义之财一毫莫取。
孔子故事纯文言文简短
![孔子故事纯文言文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7467e956b0717fd5370cdc94.png)
孔子故事纯文言文简短1.小故事孔丘六岁时的一天,正和隔壁的阿牛一起玩“礼容”的游戏,这是妈妈徵在教给他的。
孔丘扮演相国,阿牛扮演国君。
在街上摆出各种陶制的豆、盘等东西——这还是妈妈托临巷的陶匠伍浮子专门给做的,为此妈妈还给他织了半匹布表示感谢。
阳光照在孔丘的脸上,胖乎乎的有点像苹果,但却很严肃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对着阿牛鞠躬。
忽然阿牛从国君的位置上跳了起来,指着孔丘的背后笑了起来,他正想说话,孔丘抬起头来,严厉地瞪了他一眼,说:“国君怎么可以在祭祀的时候不守礼节,随便离座呢?并且还嘻嘻哈哈的,成何体统!”阿牛却也不管他,仍在笑着,说:“好怪的一个人呐。
”孔丘正待再说什么,却感到一双手放在了自己的肩上,他不禁回过头去。
就在他回过头的瞬间,孔丘看到了一个今生今世再也没有忘记的脸孔,这脸孔是这样的:头发一绺一绺地没有绾在一起,额头上满是皱纹但下半边脸很平滑,只是左颊有一道五厘米左右的刀疤,没有胡子,眉毛却很长,一张大圆脸象脸盆一样,嘴巴楞大。
这是脸,再看看他的身上:衣服非常破烂,左袖子干脆就没有了。
肩上斜背着一个干瘪的袋子。
头上、脸上、衣服上沾满了土,象刚刚从土堆里打过滚又爬了出来一样。
孔丘当即小脸一呆但马上又镇定下来,抚着那人的头说:“叔叔,你一定走了很远的路吧?不然你的头发怎么这么乱呢?你一定是从蛮夷地区过来的,不然你怎么会这么穷困呢?”那人微微一笑,两颗七零八落的门牙凄惨地露了出来,说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孔丘不答话,却反问道:“叔叔,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这是不合礼节的。
”那人当即一楞,转而一笑回答说:“叔叔确实走了很远的路,但并不是从蛮夷地区来的,叔叔这么贫困只是因为叔叔不会理财罢了。
好了,叔叔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你说你的名字吧。
”孔丘说:“我叫孔丘。
今年六岁。
”那人又转向阿牛,说:“你呢?”阿牛往后退了一步,说:“我叫阿牛。
”那人说:“你们刚才在玩什么呢?”“礼容,”孔丘露出了笑容,“还是我妈妈教的呢。
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15篇
![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16057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a.png)
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15篇1. 《钓鱼愿》从前有个人叫张纤纤,他非常喜欢钓鱼。
一天,他到了河边,准备开钓。
可是他等了很久也没有鱼上钩。
他心里非常失望,于是他想:“要是能有一条鱼上钩,我就生出一百只小鱼来,让它们到处游泳。
”话音刚落,一条大鱼上了钩。
看到这一幕,张纤纤非常高兴,但又觉得不太可思议。
于是他再次许愿:“要是这条鱼能变成一百只小鱼,我就把它们放到河里。
”结果,大鱼立刻变成了一百只小鱼,它们游向河水,消失不见了。
张纤纤非常开心,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
2. 《捉蝴蝶》很久以前,有个小女孩叫小妹妹,她非常喜欢蝴蝶,总是想要捉住它们。
一天,她看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她追了起来。
可是无论她怎么跑,蝴蝶总是飞得更快。
小妹妹很着急,于是她想了个主意:“如果我能变成一只蝴蝶,那么我就能和它们一起飞了。
”刚想完,她就变成了一只蝴蝶。
于是,小妹妹和蝴蝶一起飞翔在天空中,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
3. 《卖木匠》从前有个人叫李老板,他是个木匠。
一天,他走到村子外面,看到一块很大的木头,非常欣喜。
他马上拿回了自己的店里。
到了店里,他把木头制作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花架。
当村民们看到这个花架后,都想要买一个。
于是,李老板把花架摆在门口,标上了价格。
结果,很快就有人来买。
李老板非常高兴,他发现自己不仅当了个木匠,还成了个商人。
4. 《找猫咪》有个人养了一只猫咪,非常喜欢它。
有一天,他发现猫咪不见了。
他非常着急,四处寻找。
可是他找了很久也找不到猫咪。
于是他想:“要是我能找到猫咪,我愿意给它一千条鱼。
”话音刚落,他好像听到猫咪的声音,他追着声音找过去。
最终,他找到了猫咪,非常高兴。
于是,他履行了他的承诺,给了猫咪一千条鱼。
5. 《贪吃的熊猫》山中有只熊猫非常贪吃,它喜欢吃竹子和果子。
一天,它吃竹子吃得太饱,再也爬不动了。
它躺在地上,对天发誓:“要是我能变得轻盈,我就好好运动,让自己更健康。
”结果,熊猫变得腿脚灵活,愈发喜欢运动。
从那以后,它不再是贪吃的熊猫,而是健康活泼的熊猫。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9d637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2.png)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 虽爱(吝惜)钱财, 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 有陶氏之风, 独爱(喜爱)菊, 众人爱(爱慕)其高洁, 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 爱(隐藏)而不见。
译文: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 即使他吝惜钱财, 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 有陶渊明的风范, 只喜爱菊花, 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 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 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战国间, 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 得旦夕安(安逸)寝, 常与邻国相安(安抚), 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 而能安(安稳)如泰山, 所求衣食所安(养),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 败矣。
逝者如斯, 而今安(哪里)在哉?译文:战国时期, 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 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 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 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 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 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 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 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 现如今又在哪里呢?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 既黜, 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 身被(遭受)十余创, 尤不为苦也。
译文: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 已经被罢黜, 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 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 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 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 他也不觉得凄苦。
4、倍苏武陷匈奴, 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 每逢佳节, 犹倍(加倍)思亲。
译文:苏武被困在匈奴, 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 还要超过百倍, 十年间, 每遇到佳节, 就更加思念亲人。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 而谪柳州;近自然, 植木本(草木的根), 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 书册的计量单位), 即今日所见本(版本), 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40则寓言故事1、傅马栈最难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
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注释:①厩:马房。
②夷吾:管仲的表字。
③圉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②傅马栈最难()③曲木又求曲木()(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2、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 ) ②稷之马将败( ) ③公密而不应()(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4、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C、渔者黯然而退。
(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D、舟薄于石又覆。
(介词,在)(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②向许百金③舟薄于石又覆④盍救诸?(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5、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②诸()③弗()④以()⑤丧()⑥不若()(3)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简析。
6、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注:讴,唱歌。
翻译下面句子。
①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②薛谭乃谢求反。
7、郢人燕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夜书,火不明②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③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④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⑤云而过书"举烛"⑥燕相白王8、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
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注解: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
祭祀需使用乐器。
②窾:同"款",款式。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工之侨得良桐焉()作断纹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②工之侨以归()抱以适市()赐之以百金()不以物喜()9、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
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百喻经·欲食半饼欲》)(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唐自捐弃()②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10、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注:刍(chú),柴草。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②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11、魏文侯期猎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②是日,饮酒乐,天雨()③公将焉之()④乃往,身自罢之()(2)翻译。
岂可不一会期哉?1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惟其所以不得()②则狗恶也()③则家贫无以()④于是还疾耕()⑤田猎之获()⑥常过人矣()(2)翻译下面句子。
①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3、宋贾买璞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因佯失而毁()②负其百金()③而理其毁瑕( ) ④而理其毁瑕()14、千金求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
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请求之()②君遣之三月()③反以报君()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⑤于是不能期年()⑥千里之马至者三()(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5、熊渠子射石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
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刘向《新序·杂事四》(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寝石以为伏虎()②关弓射之()③却复射之()④矢摧无迹()(2)翻译下面句子。
关弓射之,灭矢饮羽。
16、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②然而不听()(2)翻译: 唯其言之时也。
17、校人欺子产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
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 ǔ),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反命曰()②始舍之()③少则洋洋焉()④悠然而逝()⑤孰谓子产智()⑥得其所哉()(2)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则洋洋焉。
②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18、晏子逐高缭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①仕,旧时做官为仕。
②仄陋,卑贱,低贱。
③四,四周,周围,身边的人。
④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帮助。
⑤弼,本义是矫正弓弩的工具,引申为纠正。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晏子逐之()②高缭之事夫子()③三年曾无以爵位()④其义可乎()(2)翻译下面句子。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19、弓与矢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
"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
"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 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非弓何以往矢()②非弓何以往矢()③非矢何以中的()④令合弓矢()20、管庄子刺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战国策·秦策二》)(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管与止之曰()②虎者戾虫()③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④而有刺两虎之名()(2)翻译下面句子。
①有两虎争人而斗者②人者,甘饵也(3)从这个寓言中,可以形象地概括成为" "这样一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