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屈原(节选)郭沫若 课后作业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屈原(节选)》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屈原(节选)》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屈原(节选)》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满分:80分时间:6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43分)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2分)①婉曲比直截来得更美,这已成了中国人的共识,而处处充满曲线美的环境也影响、陶冶了中国人的心灵。

②楚怀王不像商纣,他没有将正直的屈原像________一般剖.心处死。

③但空有抱负的屈原正道直行,直言上谏.,最终落得个biǎnzhé蛮荒之地的下场。

④空有爱国之心的他,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______,用诗句表达了盼望美好环境的愿望。

⑤他没有像从前进谏般直来直往,而是先言他物,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君子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通过先言他物的曲折表达方式,《楚辞》将______的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⑦借此崇高的艺术成就,屈原的一片爱国之心才得以在这婉曲的文字中流芳百世。

(1)在②句横线上填写人名。

(1分)(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剖.心( ) 上谏.( ) biǎn zhé( )(3)“陶冶”一词在语段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流芳百世”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淋漓尽致B.直来直往C.曲线救国 D.陶冶心灵(5)根据上下文内容,在④⑥句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2分)(6)仿照⑤句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

(2分)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B.你们滚下船来,你们滚下云头来,我都要把你们烧毁!烧毁!烧毁!C.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顶多让你们哭出几笼湘妃竹吧!D.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新思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7.屈原(节选)》配套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7.屈原(节选)》配套练习题附答案

郑詹尹 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屈原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原 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 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 都不想再混了。 屈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原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C.“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 我要向你稽首。”(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 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D.“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 能?”(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有力抨击了 那些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反问的 运用,加强了抨击的语气。)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再见!
屈原 哦,是的,可是差不多一般的人都把这事情忘记了。 郑詹尹 也是应该的喽。她母亲早死,我又干着这占筮卜卦 的事体,对于她的教育没有做好。后来她进了宫廷,我更和她断 绝了父女的关系。她近来简直是愈闹愈不成体统,她把你这样忠 心耿耿的人都陷害成这个样子了。
屈原 太卜,请你相信我,我现在只恨张仪,对于南后倒并 不怨恨。南后她平常很喜欢我的诗,在国王面前也帮助过我。今 天的事情我起初不大明白,后来才知道是那张仪在作怪啦。一般 的人也使我很不高兴,成了张仪的应声虫。张仪说我是疯子,大 家也就说我是疯子。这简直是把凤凰当成鸡,把麒麟当成羊啦。 这叫我怎么能够忍受?所以别人愈要同情我,我便愈觉得恶心。 我要那无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以 达到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试举例说明。(说出两种即可)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屈原(节选)》(分层作业)解析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屈原(节选)》(分层作业)解析版

17《<屈原>节选》分层作业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1)—(3)题。

屈原手足已戴xíng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

因有脚liào,行步甚有限制,时而zhù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玄.( )衣徘徊..( ) 睥睨(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íng( )具脚liào( ) zhù( )立(3)选文作为舞台说明,采用描写和描写的方法,交代了事件的背景和屈原的处境。

【答案】 (1) xuán pái huái pì nì (2)刑镣伫 (3)外貌动作【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及描写方法的判别。

(1)注意拼音正确、声调规范,“徘徊”不要读半边。

(2)“镣”不要误写成“撩”,“伫”不要误写成“贮”或“住”。

(3)“已戴刑具”“系有长链”“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是外貌描写,“徘徊”“伫立”是动作描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伫立..在洪流边,看江河滚滚,惊涛拍岸,亦如听圣人教诲那样感怀深刻。

B.小龙躲在教室的墙角边睥睨..着王老师,生怕王老师一回头发现黑板上的奥秘。

C.据报道,终南山上的“隐士”已有上万人。

是真的看破红尘,还是哗众取宠....?D.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在春节贺岁档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思上的别具匠心。

【答案】B【解析】B项,睥睨: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

用在此处,不符合小龙当时的状态。

故选B。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蔡文姬》《棠棣之花》等。

B.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爱国诗人。

代表作有《离骚》等。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所写的名句。

苏教版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作业新人教版

苏教版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作业新人教版

17 屈原(节选)郭沫若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诡谲.(jué)瘦削.(xuē)非难.(nàn)伫.立(zhù)睥.睨(pì)咆.哮(páo)污秽.(huì)犀.利(xī)稽.首(qǐ)虐.待(nüè)迸.射(bèng)鞭挞.(tà)忏.悔(chàn)波lán(澜) 雷tíng(霆)驰chěng(骋) 罪niè(孽)哗众取chǒng(宠)2.形似字辨音组词。

(1)徘pái(徘徊) 诽fěi(诽谤)绯fēi(绯红)(2)镣liào(脚镣) 缭liáo(缭乱)燎liáo(燎原)(3)眩xuàn(眩晕) 舷xián(舷梯)炫xuàn(炫耀)(4)拢lǒng(合拢)胧lóng(朦胧) 珑lóng(玲珑)3.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只填选项)(1)景.仰(C)A.情况B.景致C.尊敬D.醒悟(2)挺.身而出(B)A.勉强支撑B.伸直C.支持D.杰出(3)非难.(D)A.灾难B.使感到困难C.不容易D.责备4.下面对各句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D)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B.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C.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分析:作者使用排比兼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污秽、自私自利、充满阴谋的社会的憎恶,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分析:作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热烈追求)【解析】应是表现了“屈原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课后练习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课后练习新人教版

17 屈原(节选),常用表现手法答题格式, 1.象征:用……象征……,含蓄深刻地表达了……的情感。

,2.衬托:通过写……,从侧面衬托了……的性格(思想、情感)。

,3.对比:把……和……相比较,突出……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4.欲扬先抑:文章先写……,然后写……,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

,5.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使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伫.立(zhù) 贮.存(zhù)睥.睨(bì)裨.益(bì)B.诡谲.(yù) 橘.子(jú) 驰骋.(chěnɡ) 招聘.(pìn)C.瘦削.(xuē) 刀削.(xiāo) 虐.待(nüè) 戏谑.(xuè)D.稽.首(qǐ) 滑稽.(jī) 脚镣.(liáo) 缭.绕(liáo)【解析】A.睥(pì);B.谲(jué);D.镣(liào)。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国殇污晦收览婵娟土偶木梗景抑鞠躬犀利雷霆指天划地“晦”改为“秽”“览”改为“揽”“抑”改为“仰”“划”改为“画”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A.有些同学写文章喜欢拖泥带水....,总以为越长越好。

B.小明有点感冒,老师叫他去校医务室拿点药,可他竟然要求住院治疗,真是小题大做....。

C.联欢晚会上,他一会儿是妙语连珠的主持人,一会儿是才艺精湛的表演者,他哗众取宠....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D.身为执法人员你应该大义灭亲....,如果不能公平公正,法律还有什么约束力呢?4.填入下列语段中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D)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______的一瞬的________,哦,那多么________的、多么________的光明呀!A.短暂出现绚烂耀眼B.暂时出现灿烂耀眼C.短暂显现绚烂炫目D.暂时显现灿烂炫目5.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A.上下几千年,浪漫主义诗人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屈原不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17课 屈原(节选) 重点练习课后习题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17课 屈原(节选) 重点练习课后习题课件

A.“屈原怒投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B主题 没什么关系。
C.“幸福小区家庭包粽子大赛”“五月五龙舟竞渡”的新闻报道
图片。
D.唐“九子粽”、宋“蜜饯粽”、元“箬叶粽”、明“芦叶粽”、
清“火腿粽”的介绍。
(1)如果要在上面四项中删除一项,你会删去哪一项?为什么?
的生活记忆。 句意是总结的意味,可作为末句。 ④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点出句子中心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体⑤现②了③分析B.过⑤程②语③意④衔①接紧C密.,④可①作②为⑤第③三句D。.②③④⑤①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了一副对联
17 屈原(节选)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A.咆哮• (xiào) 靳• 尚(jìn)
诡谲• (jué)
B.脚镣• (liào)
徘徊• (huí) huái 睥• 睨• (pì nì)
片段练笔
14.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请你在学过的诗词中找一 首运用借古讽今写作手法的诗词加以赏析,200字左右。
本题考查诗词鉴赏。从学过的诗词中找一首运用借古讽今写作 手法的诗词加以赏析。结合诗词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经历等方面分析。
例文:杜牧的《泊秦淮》,这首诗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首句写景, “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 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后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 “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整日花天酒地的 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 妙地联系在一起,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 景色与诗人心中的万千感慨和谐统一。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作业训练:17.屈原(节选)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作业训练:17.屈原(节选)

17屈原(节选)郭沫若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诡谲.(jué)瘦削.(xuē)非难.(nàn)伫.立(zhù) 睥.睨(pì) 咆.哮(páo)污秽.(huì) 犀.利(xī) 稽.首(qǐ)虐.待(nüè) 迸.射(bèng) 鞭挞.(tà)忏.悔(chàn) 波lán(澜) 雷tíng(霆)驰chěng(骋) 罪niè(孽)哗众取chǒng(宠)2.形似字辨音组词。

(1)徘pái(徘徊)诽fěi(诽谤)绯fēi(绯红)(2)镣liào(脚镣)缭liáo(缭乱)燎liáo(燎原)(3)眩xuàn(眩晕)舷xián(舷梯)炫xuàn(炫耀)(4)拢lǒng(合拢)胧lóng(朦胧)珑lóng(玲珑)3.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只填选项)(1)景.仰(C)A.情况B.景致C.尊敬D.醒悟(2)挺.身而出(B)A.勉强支撑B.伸直C.支持D.杰出(3)非难.(D)A.灾难B.使感到困难C.不容易D.责备4.下面对各句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D)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B.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C.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分析:作者使用排比兼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污秽、自私自利、充满阴谋的社会的憎恶,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分析:作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热烈追求)【解析】应是表现了“屈原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九年级语文下册-17 屈原(节选)(分层作业)(解析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17  屈原(节选)(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7课《屈原(节选)》分层作业▲字音字形达标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脚镣.(liào)眩.光(xuàn)木梗.(gěng)徘徊..(pái huái)B.脾腉..(pìnì)伫.立(chù)波澜.(lán)污秽.(huì)C.虐.待(nüè)玄.衣(xuán)稽.首(jī)播弄.(nòng)D.雷霆.(tíng)迸.射(bìng)驰骋.(chěng)犀.利(xī)【答案】A【解析】B.伫zhù;C.稽qǐ;D.迸bèng;故选A。

▲词语达标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木梗犀利指天划地B.驰骋俄倾愤愤不平C.虐待婵娟拖泥戴水D.雷霆污秽哗众取宠【答案】D【解析】A.“划”应为“画”;B.“倾”应为“顷”;C.“戴”应为“带”;故选D。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部电视剧不错,看了后没有哗众取宠....、矫揉造作的感觉。

B.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tāng tāng tàtà)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C.首先,得要求思想明确,这样,话才不会讲得拖泥带水....。

D.只有这神奇、美丽、和平的德高望重....的地方,才能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

【答案】D【解析】德高望重多称颂年纪高而且大多是有名望的人,不能指地方。

▲文学常识达标4.郭沫若(1892~1978):家、诗人、家、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

代表作有诗集《》,历史剧《》《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答案】作历史学剧作郭开贞女神屈原▲文体知识达标5.《屈原》一部剧,全剧分为“”“”“”“”“”五幕。

【答案】历史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6.阅读剧本和阅读一般文学作品不同,它不但梳理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品味主题,还要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7屈原节选课后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7屈原节选课后作业(含答案)

17屈原(节选)郭沫若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白测1.根据拼皆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诡诺(jm)瘦削(XU。

)非难(nMi)伫立(zhi!)睥睨⑹)咆(pdo)污秽(hul)犀利(XI)ffit(ql)虐待(nM)进射(bdng)鞭挞(tb)忏悔(chdn)波1如(润)Stlng(g)驰chtng(骋)罪niH孽)哗众取chOng(宠)2.形似字辨音组词。

(1)徘pdl(徘徊)诽f,(诽谤)绯fCi(绯红)⑵镣1场。

(脚镣)缭Mo(缭乱)燎1赤(燎原)(3)眩xudn(眩晕)舷xi如(一梯)炫xudn(炫耀)(4)拢long(合拢)胧16ng(朦胧)16ng(玲珑)3.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止确的义项・(只填选项)(1)景仰 (C)A.情况B.景致C.尊敬D.IW悟(2)挺身而出(B)A.勉强支撑B.伸宜C.支持D.杰出(3)非难(D)A.灾难B.使感到困难C.不容易D.贲备4.卜面对各句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D)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分析:作者反夏使用“咆哮吧”,强烈地&现了届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B.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C.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镣镖格昭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秒、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鸟上去呀!(分析:作者使用排比兼反红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村原对污秒、自私自利、充满附谋的甘会的憎恶,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迫求)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进射出光明了吗?(分析:作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发现了屈原对自由的热烈迫求)【解析】应姑表现『“树原对光明的热烈迫求”・5.本篇想象埋丽奇特,将屈原的情感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发挥你丰富的想象,结合你的情感体验,用适当的修辞完成卜面的句子.⑴在你失意:痛苦时,风在窗外呜咽,雨在风中哭泣・(2)在你得意欢欣时,风在指若纸片婿闹(或:在得意地荡始秋千).雨在欢乐地跳若二虹.6.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廿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挤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了一副对联:泪滴湘江流江海嗟叹嗥陶哽咽喉⑴“三闾大夫”指屈原.(2)试分析这副对联的特点,并说说这种特点对&送内容有何作用。

部编九下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部编九下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部编九下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第17课《屈原(节选)》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其作品想象大胆奇特,感情炽烈豪放,具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色。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二、故事背景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 年 1 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反动派又消极抗日,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大肆捕杀爱国抗战的军民,“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

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 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慨。

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

”剧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三、理解词义1.咆哮: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2.诡谲:狡作,狡。

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3.瘦削:形容非常瘦。

4.鞠躬:(1)小心谨慎的样子:~如也。

~尽瘁。

(2)弯身行礼:~道谢。

深深地鞠了个躬。

5.收揽:收买拉拢;广为招纳。

~人心。

6.非难:指摘和责问:遭到~。

他这样做是对的,是无可~的。

7.睥睨: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一切。

8.污秽:肮脏的;不洁净的。

9.犀利:坚固锐利。

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

10.景仰:意思是仰慕;佩服尊重:~先生的为人。

11.虐待: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人或动物。

12.雷霆:1.雷暴;霹雳。

2.比喻威力或怒气:~万钧。

大发~(大怒)。

这里指疾雷。

13.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哗:喧哗。

哗众:使众人兴奋激动。

四、问题归纳1.本剧开篇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

苏州市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作业新人教版

苏州市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作业新人教版

17 屈原(节选)郭沫若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诡谲.(jué)瘦削.(xuē)非难.(nàn)伫.立(zhù)睥.睨(pì)咆.哮(páo)污秽.(huì)犀.利(xī)稽.首(qǐ)虐.待(nüè)迸.射(bèng)鞭挞.(tà)忏.悔(chàn)波lán(澜) 雷tíng(霆)驰chěng(骋) 罪niè(孽)哗众取chǒng(宠)2.形似字辨音组词。

(1)徘pái(徘徊) 诽fěi(诽谤)绯fēi(绯红)(2)镣liào(脚镣) 缭liáo(缭乱)燎liáo(燎原)(3)眩xuàn(眩晕) 舷xián(舷梯)炫xuàn(炫耀)(4)拢lǒng(合拢)胧lóng(朦胧) 珑lóng(玲珑)3.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只填选项)(1)景.仰(C)A.情况B.景致C.尊敬D.醒悟(2)挺.身而出(B)A.勉强支撑B.伸直C.支持D.杰出(3)非难.(D)A.灾难B.使感到困难C.不容易D.责备4.下面对各句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D)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B.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C.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分析:作者使用排比兼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污秽、自私自利、充满阴谋的社会的憎恶,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分析:作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热烈追求)【解析】应是表现了“屈原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部编九下语文17 《屈原(节选)》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九下语文17 《屈原(节选)》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7 《屈原(节选)》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课文节选的这一场,靳尚和郑詹尹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参考答案:课文节选的这一场中,靳尚先出场,郑詹尹随后,二人展开对话,主要是商议如何处置屈原。

靳尚策划恶毒的主意,郑詹尹尚有一丝疑虑,但郑詹尹并不是不忍杀害屈原,而是觉得屈原无足轻重,然而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屈原随后出场,用独白的形式,对风、雷、电进行了一番热烈的颂歌。

屈原在独白中展示出的光明磊落、冲破黑暗、睥睨一切的胆识和勇气,与前面靳、郑二人的猥琐、阴暗、奸诈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人的密谋、对话,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顶点,既引出屈原的出场,也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奠下基础。

二、课文的主体是屈原的独白。

反复朗诵这段独白,体会“风”“雷”“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说说独白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三、阅读剧本,要注意舞台说明,这样有助于把握戏剧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性格等。

找出课文中的舞台说明文字,分类概括其不同作用。

参考答案:剧本中的舞台说明主要有如下几种作用。

第一,提示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道具、布景,有铺陈、渲染之效,既能推动剧情发展,又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如课文开头的“东皇太一庙之正殿……时有大风咆哮”一段,描述了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布景等信息。

第二,提示人物的上下场信息。

如“靳尚带卫士二人,各蒙面,诡谲地由右侧登场”“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这是提示人物的上下场;“郑詹尹立在神殿中,沉默有间……将屈原带出”“屈原手足已戴刑具……则拳曲于胸前”,这是屈原的上场,提示屈原的衣着、容貌、神态等。

第三,通过对人物在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推进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

郭沫若《屈原》阅读练习及答案

郭沫若《屈原》阅读练习及答案

郭沫若《屈原》阅读练习及答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屈原(节选)郭沫若郑詹尹注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屈原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屈原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

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

郑詹尹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原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原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郑詹尹复提着灯笼由原道下场。

][①大风渐息,雷电亦止,月光复出,斜照殿上。

]屈原啊,宇宙你也恬淡起来了。

真也奇怪,我现在的心境又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变换。

我想,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

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啦。

(复在殿中徘徊)啊,河伯!(徊徘有间之后,在河伯前伫立)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友,让我再和你谈谈心吧。

你知道么?现在我所最担心的是我的婵娟呀!她明明是被人家抓去了的。

她是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待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贵重。

(稍停)她最能够安慰我。

我也把她当成了我自己的女儿,当成了我自己最珍爱的弟子。

唉,我今天实在不应该抛撇了她,跑了出来。

她虽然在后园子里面看着那些人胡闹,她虽然把我的衣裳拿了一件出去,但我相信那一定是宋玉要她做的,宋玉那孩子,他是太阴柔了。

(将神案上的酒爵拿起将饮,复搁置)唉,这酒的气味,我终竟是不高兴。

河伯,你是不是喜欢喝酒的呢?你现在的情形又是怎样?我也明明看见,别人也把你抓去了。

你明明是为我而受难,为正义而受难呀。

啊,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的好呵!(复在神殿中徘徊)[此时卫士甲与婵娟由右首出场。

屈原瞥见人影,顿吃一惊。

]屈原是谁?婵娟啊,先生在这儿啦,我婵娟啦!(用尽全力,踉跄奔上神殿,跪于屈原前,拥抱其膝,仰头望之,似笑,又似干哭)屈原(呈极凄绝之态)啊,婵娟,你怎么来的?你脸上怎么有伤呀?你怎么这样的装束?婵娟(断续地)先生,我高兴得很。

部编九下语文《 屈原(节选)》课时作业

部编九下语文《 屈原(节选)》课时作业

屈原(节选)1.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A.宽宥(yòu)拾级(shí)荤菜(yūn)鲜为人知(xiǎn)B.发怔(zhèng)参杂(chān)蛮横(héng)忧心忡忡(chōng)C.瞭望(liáo)确凿(záo)鄙薄(bó)不知所错(cuò)D.贮蓄(zhù)翘首(qiáo)教诲(huì)名副其实(fù)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由于分工明确,目标明晰,他们的诈骗可谓“一出手就得手”。

B.在世界已进入电子货币时代的当下,电子货币对传统铸币税的冲击是不可理喻的。

C.父母不开电视,不玩手机,确保家里万籁俱寂,让我有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

D.自媒体时代,一些人通过博眼球的标题哗众取宠,我们要抵制这种行为。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B.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趣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她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家阎肃。

C.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D.屈原在诗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以美人自比,隐喻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外地,使他的才能没有施展之机,恰似“美人迟暮”。

4.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周末,妈妈让我给弟弟讲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B.小李把自己的作文交到老师手上说:“老师,请欣赏敝人的大作!”C.韩愈升职后,在去往潮州上任的路上,写下了有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D.端午将至,我班排演了郭沫若的独幕剧《屈原》来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屈原(节选)-郭沫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屈原(节选)-郭沫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屈原(节选)-郭沫若》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进修屈原或郭沫若的诗歌,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3. 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屈原或郭沫若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介绍;2. 选取屈原或郭沫若的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3. 诗歌鉴赏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2. 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方式;3. 学生对屈原或郭沫若的诗歌进行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室讲解,介绍屈原或郭沫若的生平及主要作品;2. 课外阅读法:推荐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古代文学的了解;3.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4. 诗歌朗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屈原或郭沫若的生平及主要作品,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选取一首代表作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三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第四课时:展开诗歌鉴赏和欣赏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五课时:总结本次进修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学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六、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朗诵活动;2. 作业完成情况: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屈原或郭沫若的诗歌作品的读后感;3. 课后反馈: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1. 屈原或郭沫若的诗歌选集;2. 相关历史文献和钻研资料;3. 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接受水平;2.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3. 学生的进修效果和提高空间。

通过本次《屈原(节选)/郭沫若》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置信学生将会在诗歌欣赏和文学鉴赏方面有所提高,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屈原(节选)-郭沫若作业设计方案》

《屈原(节选)-郭沫若作业设计方案》

《屈原(节选)-郭沫若》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和郭沫若两位文学巨匠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屈原和郭沫若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3.分析《屈原(节选)/郭沫若》的诗词文学特点和意义。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屈原生平及代表作品《离骚》、《天问》等。

2.郭沫若生平及代表作品《遥方的船》、《临江仙》等。

3.《屈原(节选)/郭沫若》的选取和解读。

4.文学批评与评判。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屈原及其代表作品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屈原的生平宁主要作品。

2.讲解《离骚》的背景和主题,指挥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悲壮和豪迈。

第二课时:介绍郭沫若及其代表作品1.通过PPT展示郭沫若的生平宁代表作品,引发学生对其文学成就的兴趣。

2.解读《遥方的船》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三课时:《屈原(节选)/郭沫若》选取与解读1.分析选取的《屈原(节选)/郭沫若》诗词,探讨两位文学家的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下对这两位文学巨匠的感悟和评判。

第四课时:文学批评与评判1.引导学生进修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要点,对《屈原(节选)/郭沫若》进行深入分析和评判。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作业评判:安置相关作业,如写读后感、撰写文学评论等,评判学生对《屈原(节选)/郭沫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考试评判:设置相关试题,考察学生对屈原和郭沫若的了解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教学资料:PPT、视频、图片等。

3.文学作品:《离骚》、《遥方的船》等。

4.评判标准:考核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设计《屈原(节选)/郭沫若》的作业方案,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屈原(节选)-郭沫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屈原(节选)-郭沫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屈原(节选)-郭沫若》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进修《屈原(节选)/郭沫若》,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屈原(节选):选择《离骚》等经典作品进行诵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宁作品特点。

2. 郭沫若:选取《将进酒》等代表作品,进行赏析和解读,让学生了解郭沫若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屈原(节选)/郭沫若》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导入式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 讲授式教学:老师讲解《屈原(节选)/郭沫若》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诵读、讨论和分组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实践式教学:安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写作、创作等实践活动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入《屈原(节选)/郭沫若》的话题。

2. 讲解环节(30分钟):老师讲解《屈原(节选)/郭沫若》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3. 诵读分析(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诵读和分析,讨论作品的主题、结构和意义。

4. 创作活动(30分钟):学生进行写作或创作活动,表达对《屈原(节选)/郭沫若》的感悟和理解。

5. 总结反思(1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进修体会和心得。

六、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诵读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作业评定:评判学生的写作水平、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期末考核:通过笔试或口试形式考核学生对《屈原(节选)/郭沫若》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屈原(节选)-郭沫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屈原(节选)-郭沫若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屈原(节选)-郭沫若》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本次作业设计以《屈原(节选)/郭沫若》为主题,通过进修屈原或郭沫若的诗歌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或郭沫若的生平宁创作背景,理解他们的诗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能够背诵并朗读屈原或郭沫若的经典诗歌,感受其中的美感和内涵。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写一篇关于屈原或郭沫若的感想或赏析文章。

三、教学内容1. 屈原或郭沫若简介2. 选读屈原或郭沫若的诗歌作品3. 诗歌赏析4. 诗歌背诵与朗读5. 创作文章四、教学流程第一课:介绍屈原或郭沫若的生平宁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他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课:选读屈原或郭沫若的经典诗歌,进行诗歌赏析,让学生领略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第三课:传授诗歌的背诵技巧,让学生背诵并朗读选定的诗歌作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

第四课: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关于屈原或郭沫若的感想或赏析文章,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五、作业要求1. 要求学生选择一位喜欢的诗人(屈原或郭沫若),写一篇1000字摆布的赏析文章,包括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代表作品的赏析等内容。

2. 要求学生背诵选定的诗歌作品,并在教室上进行朗读。

3.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注意语言的规范和表达的流畅性,避免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六、评分标准1. 赏析文章内容完备,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语言流畅,得分30分。

2. 诗歌背诵准确,朗读情感真挚,得分20分。

3. 作业语言规范,无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得分10分。

4. 总分:满分60分。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次作业设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屈原或郭沫若的诗歌作品,培养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作业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对待作业,提高他们的进修积极性和主动性。

希望学生在这次作业中能够有所收获,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时作业 第17课 屈原(节选)

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时作业 第17课 屈原(节选)

第17课屈原(节选)一、单选题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脚镣(liào) 污秽(huì) 虐待(nüè) 稽首(jī)B.迸射(bng) 诡谲(jué) 咆哮(xiào) 睥睨(pì)C.波澜(lán) 犀利(xī) 合拢(lŏng) 炸裂(zà)D.驰骋(chěng) 伫立(zhù) 徘徊(huí) 发泄(xiè)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木梗犀利收揽指天划地B.驰骋俄倾徘徊愤愤不平C.虐待景仰炫目拖泥戴水D.雷霆污秽脚镣哗众取宠3.在语段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内容,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①同愤,跟②同醉,与③同发少年狂。

A.①东坡②太白③屈原B.①东坡②屈原③太白C.①太白②东坡③屈原D.①屈原②太白③东坡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称呼中,“足下”可以用来称呼自己。

B.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象—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演变。

C.《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科举考试是每三年一次的乡试。

D.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

民间在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把风、雷、电说成是“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表现了他对风、雷、电的赞美。

B.“哼,还有你这河伯”和“你河伯!你,你是我最初的一个安慰者”中的“河伯”是指《九歌》中主宰大自然雨水的上仙。

C.本文想象瑰丽、奇特,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运用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让主人公和宇宙中伟大的自然力——风、雷、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

D.郭沫若在《屈原》写道:“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这句话和鲁迅说过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相似,暗示了黑暗之前的新生力最终要到来,腐朽没落的社会终将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17屈原(节选)郭沫若
学习关键词:人物形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主题思想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和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xuàn目的光明呀!
光明呀,我景仰
..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qǐ首。

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xuàn(炫)目qǐ(稽)首迸.(bèng)射
(2)第一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和拢”,正确写法是“合拢”。

(3)“景仰”在句子中的意思是:佩服尊敬。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能迸射出光明。

2.下列对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反复)
B.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排比)
C.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比喻)
D.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啊?(设问)
【解析】D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

3.文学常识填空。

(1)话剧是指以人物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

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话剧的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2)郭沫若,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开创了一代新诗风,是中国现代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创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巅峰之作。

(3)屈原因作《离骚》而被称为“骚人”。

后来用“骚人”泛指文人。

4.说说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1)洞庭湖、长江、东海:广大人民群众
(2)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3)土偶木梗:无德无能、欺名惑众的官僚统治阶级
(4)东皇太一:人世间昏庸腐朽、暴戾怯懦的当权者
5.每到传统佳节,人们会用特殊的方式表达纪念和祝福。

请在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

示例一:清明节,无论是燃香烛,还是踏青游,都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示例二:端午节,无论是赛龙舟,还是包粽子,都诉说着对故人永久的怀念。

示例三:中秋节,无论是赏明月,还是吃月饼,都表达出对家人团圆的渴望。

6.端午节来临之际,学校组织开展“端午季·家国情”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借以表达内心积聚的深挚悲痛和深切忧患。

屈原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甲】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乙】屈原,你永远滋养着我们这个诗歌的国度,你的精神永远烛照着我们这个奋进的民族!
①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拆分成两个短句。

屈原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

②【甲】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③【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在第一个“你”后面加上“的诗文”。

(2)校团委准备在展板上粘贴“端午”两个字,下面是三幅书法集字图。

请结合屈原这一人物生平选出一幅,说说是什么字体,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示例一:选图一,草书。

草书的特点是狂放不羁。

屈原在政治上满怀豪情,提倡“美政”,变法图强,草书恰恰能展现他追求的高远、内心的旷达与大气。

示例二:选图二,楷书。

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屈原忠贞正直,满腔忧国忧民之情,品性光明磊落,楷书恰能体现其特点。

示例三:选图三,行书。

行书的特点是洒脱自然,潇洒随性。

屈原做事顺其本心,当政时为国为民,国亡时从容赴死,行书可体现其特点。

【解析】第一幅是毛泽东的草书,第二幅是褚遂良的楷书,第三幅是米芾的行书。

完成此题关键是要找到书法字体的特点和屈原的性格、品质相契合的点。

(3)下面是某同学在活动中书写的一副对联,依次在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
上联:赛舟品粽,,博大精深扬中外
下联:,赞屈子,
A.展习俗吟诗作赋高洁伟岸传古今
B.展习俗吟诵诗句气魄雄浑传今朝
C.美习俗吟诵诗句高洁伟岸传古今
D.美习俗吟诗作赋气魄雄浑传今朝
【解析】根据对联常识,上联中“赛舟品粽”是动宾结构的并列短语,下联中“吟诗作赋”与之结构相同,排除B、C项;下联中“赞屈子”是动宾短语,上联中“展习俗”比“美习俗”更恰当;上联中“中外”与下联中“古今”相对应。

故选A项。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分值:16分建议用时:15分钟
橘颂
郭沫若
清晨的橘园,暮春,尚有若干残橘,剩在枝头。

园后为篱栅,有门在正中偏右,园外一片田畴。

左前别有园门一道通内室。

园中右侧有凉亭一,离园地可高数段。

亭中有琴桌石凳之类。

亭之阶段正向左,阶上各陈兰草一盆。

阶下置一竹帚。

园中除橘树外,可任意配置其他竹木。

屈原年四十左右,着白色便衣,巾帻,亦由左首出场。

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时复攀弄残橘,闻其香韵。

最后于不经意之间摘其一枚置于右手掌上把玩。

徐徐步上亭阶,坐在阶之最上段。

一时闻橘香韵,一时复举首四望。

有间置橘于阶上,展开帛书,乃用古体篆字所写之《橘颂》。

字系红色。

用朱写成。

屈原(徐徐地放声朗诵。

读时两手须一舒一卷)
辉煌的橘树呵,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呵,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
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雰霏。

赋性贞坚,类似仁人志士。

你看那些橘子树吧,那真是多好的教训呀!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

(稍停)是的,它们喜欢太阳,它们不怕霜雪。

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跟翡翠一样,太阳光愈强愈使它们高兴,霜雪愈猛烈,它们也丝毫不现些儿愁容。

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的香,多么的洁白呀。

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的果实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富于色彩的变换呀。

由青而黄,由黄而红,而它们的内部——你看却是这样的有条理,又纯粹而又清白呀。

(随手将劈开了的橘子分示其内部)它们开了花,结了实,任随你什么人都可以欣赏,香味又是怎样的适口而甜蜜呀。

有人欣赏,它们并不叫苦,没有人欣赏,它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

但你要说它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那你是错了。

它们不是那样的。

你先看它们的周身,那周身不都是有刺的吗?(又向橘树指示)它们是不容许你任意侵犯的。

它们生长在这南方,也就爱这南方,你要迁移它们,不是很容易的事。

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
(节选自《屈原》第一幕,有删改) 7.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写橘树?(4分)
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2分)由表及里的顺序。

(2分)
8.作者笔下的橘树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

(2分)象征。

(2分)
9.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排比、拟人。

(2分)从多个方面表达了对橘树美好精神品质的赞美。

(2分)
10.文章借橘树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