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边交通的变化折射改革开放成果.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出行方式的变革尤为显著。

从过去的步行、自行车到如今的汽车、高铁、飞机,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高效。

在改革开放初期,步行是大多数人的主要出行方式。

那时候,道路条件差,交通设施简陋,人们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

如果去稍远一点的地方,能骑上一辆自行车,那可是相当风光的事情。

自行车在当时是家庭中的重要财产,被精心呵护。

还记得“永久”“凤凰”这些知名的自行车品牌,承载着人们的出行梦想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摩托车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摩托车速度快、动力强,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新的选择。

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拥有摩托车的家庭还不是很多。

在那个年代,骑着摩托车在路上飞驰,是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

上世纪90 年代,公共交通有了一定的改善。

公交车线路逐渐增多,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然而,公交车往往比较拥挤,路线和时间也有限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出租车的出现则弥补了一部分不足,但在当时,出租车的费用较高,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常乘坐。

进入 21 世纪,汽车开始大规模普及。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汽车。

汽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出行的舒适度和自由度。

周末一家人开车去郊外游玩,节假日自驾长途旅行,都成为了常见的生活场景。

与此同时,城市的交通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高架桥、地下通道等的建设,让汽车出行更加顺畅。

除了陆地交通,航空运输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航事业迅速发展,航线不断增加,航班日益密集。

过去,坐飞机是一种奢侈的出行方式,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

如今,随着机票价格的逐渐亲民,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选择乘坐飞机出行。

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飞机都大大缩短了人们在路上的时间,让长途旅行变得不再漫长。

在长途出行方面,铁路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

从绿皮火车到快速列车,再到如今的高铁,中国铁路实现了一次次的跨越。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交通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交通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交通的变化今年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十年,在这40年中我国一步步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

我国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科技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一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景象。

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是一个国家把人与行业的发展和行业与行业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的关键。

中国的地图看起来像只雄壮的鸡,交通就像是鸡的血管,铁路高速公路是动脉,还有密密麻麻不可胜数的毛细血管。

生命体通过血管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器官执行生命活动,也通过血管把各个系统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生命体才能拥有磅礴的生命力。

交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就像血管对人一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的这40年是我国的交通不断发展完善创新的四十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各个方面提升。

交通行业的发展相当于我国改革开放这40年的一个缩影。

下面就我国的交通方式进行一一的概述,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几个交通工具和与之共同发展的路说起,从小型出行工具如: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再到大型出行工具如:火车、高铁、地铁等,路如:公路、铁路、高铁等。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自行车,三轮车的引进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方式,取代了较为古老的人力车(黄包车),马车,成为的人们出行和货运的首选。

父母也曾经和我们谈起过那个年代有一个“四大件”的称呼分别说的是:手表、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缝纫机,戏称为“三转一响”。

80年代,以“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国内自行车行业五大品牌企业为首,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70、80年代中国的自行车数量飞速上升,以至于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自行车作为那个年代的四大件之一充分反映了自行车在那个年代的重要性,所以自行车成为了这一时期交通工具的代表。

再到后来随着能源产业的发展,三轮车和自行车有了电作为能源提供能量进行工作,人力成了电能耗尽时的辅助。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方式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方式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方式的改变简介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交通方式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从封闭状态到与世界接轨,中国交通方式经历了巨大转变。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方式的改变,并深入分析其影响。

公路建设的发展1. 构建更完善的公路网络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公路网络相对较弱,交通不便。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公路建设。

一系列重要公路项目相继启动,如京哈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等。

通过改善公路条件,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快速。

2. 提升公路技术水平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公路技术。

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公路设计更加科学,道路质量得到提升。

同时,新材料和建设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公路的抗压能力和耐久性。

铁路建设的进步1. 建设高铁网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成为仅次于法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高铁运营商。

中国高铁网络快速发展,高铁线路覆盖城市,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

高铁的快速和便捷,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旅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 引进国外技术和合作中国在高铁建设方面,积极引进国外的技术和合作。

中国向日本购买了许多列车,同时也从德国引进了高铁技术。

通过与国外的合作,中国高铁行业得以迅速发展,提升了中国高铁的技术水平和运营能力。

航空交通的崛起1. 发展民航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中国民航业迅速发展。

首都机场、浦东机场等大型国际机场相继建成,为国内外的航班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民航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促进了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2. 增加国际航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航线大幅增加。

中国航空公司开通了许多包括欧洲、美洲、非洲等在内的国际航线。

这使得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

公共交通的发展1. 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起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中国开始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上海地铁、北京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陆续开通,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从上海交通的变化看祖国的发展

从上海交通的变化看祖国的发展

独轮车
黄包车
• 人力车应是日本的舶来品,故又称东洋车。1874年,一个叫米拉的法 人力车应是日本的舶来品,故又称东洋车。1874年 国人,从日本引进了这个新玩意儿,又从租界当局取得了营业执照, 国人,从日本引进了这个新玩意儿,又从租界当局取得了营业执照, 雇日人拉车营业。后因言语不通,拉车人才为华人顶替。为求醒目计, 雇日人拉车营业。后因言语不通,拉车人才为华人顶替。为求醒目计, 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开始的时候,黄包车车辆高大, 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开始的时候,黄包车车辆高大, 座位宽敞,轮为铁制,行驶时隆隆作响,震动很厉害。 座位宽敞,轮为铁制,行驶时隆隆作响,震动很厉害。后有人加以改 由双座改为单座,轮子改成类似现在的橡胶胎,行驶时悄然无声, 进,由双座改为单座,轮子改成类似现在的橡胶胎,行驶时悄然无声, 拉跑速度也明显加快。当年的许多商界和文化界人士, 拉跑速度也明显加快。当年的许多商界和文化界人士,最喜欢乘坐黄 包车,常常包租一辆供其使用,或为家人使用。 20世纪20至30年代 世纪20 年代, 包车,常常包租一辆供其使用,或为家人使用。在20世纪20至30年代, 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 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
电车
• 伴张爱玲入睡的电车铃声 1908年 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意味着上 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 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电车的起始点是静安寺,沿愚园路、 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电车的起始点是静安寺,沿愚园路、赫 德路(今常德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卡德路( )、爱文义路 )、卡德路 德路(今常德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卡德路(今石门二路 )、静安寺路 今南京西路)向东行驶,穿过南京路(今南京东路) 静安寺路( )、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向东行驶,穿过南京路(今南京东路) 并沿着外滩,抵达广东路外滩。从此,叮当叮当的电车铃声, ,并沿着外滩,抵达广东路外滩。从此,叮当叮当的电车铃声,是上 海繁华都市形象一道移动的风景, 海繁华都市形象一道移动的风景,是张爱玲每天晚上枕着入睡的伴奏 在她以写上海风情出名的小说中, 声。在她以写上海风情出名的小说中,电车也是上海的一座人生舞台 各不相干的人在此登场,但往往来不及表演,却要下场了。 ,各不相干的人在此登场,但往往来不及表演,却要下场了。当年那 封锁》 全是写电车上发生的故事,开头写得颇经典: 部《封锁》,全是写电车上发生的故事,开头写得颇经典:“开电车 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 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 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 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 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 —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

感慨于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果交通系统征文

感慨于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果交通系统征文

感慨于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果交通系统征文感慨于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果[交通系统征文]感慨于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果时光如梭、岁月如歌。

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走过了30个年头。

30年时光荏苒,30年春风化雨,30年沧海桑田,中国人们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指引之下,以前无古人的胆略和决心,用行动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每一个人都亲历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祖国翻天覆地般变化,国家、时代与个人的命运在这30年中紧紧交叠、互相印证、水乳交融。

忆往昔,看今朝。

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对比,有力地诉说着中国的巨变,中国人民用30年光景演绎了综合国力大飞跃、交通事业大发展、国民前途命运大改观的神话。

30年厚积薄发,所积蓄之变,是精彩之变、激情之变、宏伟之变,一个“变”字涵盖了祖国改革开放30年间方方面面的丰硕成果。

变,是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综合国力大飞跃最深切的描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间,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指引下,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轨迹。

经济迅速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00多亿元增长至近25万亿元,增长68倍,钢铁、家电等多个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以占世界9%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成功加入WTO,经济接轨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30年间,各项事业不断创新。

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成功飞天和顺利返回,嫦娥探月卫星升空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梦想奔月的美梦,中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从1984年中国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XX年雅典奥运中国代表团位列金牌榜第二位,再到XX年,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想得以实现。

30年间,党领导人民不断排除万难推进祖国伟大复兴,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1999年澳门胜利回归,1998年战胜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XX年战胜非典疫情,今年全国上下抗击南方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级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数不胜数。

从交通变迁看中国 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

从交通变迁看中国 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

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身边的故事从交通变迁看中国回望一个国家的历史,亦或是展望她的未来,交通出行始终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如同一面镜子,时时映射出社会与时代的变迁与进步。

回望我国建国70周年以来的交通变迁历史,我不禁为祖国发展如此之迅速而震撼,不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自豪。

建国初期,经过多年战乱,国内一片狼藉,百废待兴。

全国道路建设十分不健全,城市与城市之间没有便利的交通要道,坑洼不平的土路仍在各交通要道中占很大比例。

除了道路的不便外,交通工具的落后也是导致交通不便的重要原因。

那时大城市的交通也很不方便。

相比而言,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

在一般的中小城市,广大市民出行主要靠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

由于交通不便,办事效率也很低。

那时火车作为连接城市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并不像现在这样便捷。

不仅线路少,而且运载能力和速度也有限。

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和探亲、求学者经常挤在狭小的车厢内,席地而坐,抱着行李,孩子的哭声经常伴随着整个乘车过程。

城市自行车和黄包车只是少数有钱人的专利,很多人基本享受不到,为了出行他们还经常徒步上路。

因此,广大城乡居民的出行始终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

SummerSunshine70年代,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建国后,我国先后兴建了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也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虽然火车线路很少,火车上很拥挤,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远行的愿望。

而比起建国初期,这时的道路建设初获成果,城市居民的出行愿望有所提高,全国交通网初步建成。

在城市内部,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的自行车逐渐流行起来,其地位甚至无异于现在的私家车,街道上随处响着自行车铃铛“叮叮当当”的声音。

虽然当时购买自行车需要凭票,但“永久”、“凤凰”、“飞鹤”等品牌自行车仍然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一度供不应求,而此时的中国也因此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出行方式的变革尤为显著。

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大国,从绿皮火车到高铁飞驰,从乘船过渡到飞机出行日益普及,这些变化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更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格局。

在改革开放初期,自行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那时候,拥有一辆自行车是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象征。

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自行车的身影,清脆的车铃声此起彼伏。

人们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购物、走亲访友,自行车的后座上,或许载着孩子,或许驮着生活用品。

当时的自行车款式相对单一,以黑色的“永久”“凤凰”牌最为常见。

然而,自行车虽然方便,但速度较慢,行程也有限,遇到恶劣天气更是颇为不便。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摩托车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摩托车速度快、动力强,能够适应更复杂的路况。

它的出现,让人们的出行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农村,摩托车成为了运输农产品和农资的得力工具;在城市,年轻人骑着摩托车穿梭于街头巷尾,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但摩托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安全性相对较低,尾气排放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共交通开始崛起。

公交车线路不断增加,覆盖面越来越广。

虽然公交车在高峰时段常常拥挤不堪,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相对经济实惠的出行选择。

与此同时,出租车也逐渐多了起来,为有急事或者追求舒适出行的人们提供了便利。

不过,出租车的费用相对较高,在当时并不是大多数人日常出行的首选。

进入 21 世纪,家用汽车开始大规模普及。

汽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人们不再受限于公共交通的时间表和路线,可以自由安排行程。

汽车不仅提高了出行的效率和舒适度,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汽车制造、销售、维修、保险等。

然而,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停车难等。

铁路交通在改革开放以来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曾经的绿皮火车速度慢、车厢环境简陋,如今已被高速、舒适的高铁所取代。

改革开放30周年感言——我感受的南通交通变化

改革开放30周年感言——我感受的南通交通变化

---------------------------------------------------------------范文最新推荐------------------------------------------------------ 改革开放30周年感言——我感受的南通交通变化改革开放前,南通的交通不发达。

当时,人们对南通的印象是好进来,不好出去。

与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长江把南通阻隔在东方一角。

那时有公路,不好走,人们说汽车跳南通到,坐汽车到南京270多公里要走一天时间。

长江上水路发达,也是南通人和外地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不过很麻烦,一般情况下买轮船票的人太多,有时人山人海。

不是始发航班的轮船还有计划限制,有时还有可能买不到票,请熟人代买,有交情无交情的事后送包大白兔奶糖表示感谢是常事。

坐轮船时间长,到上海100多公里,要走一晚上,上游到武汉要走三天,到重庆要走六天,慢死人了。

这就是改革开放前南通的主要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

改革开放后,交通发展变化太快太大了,海陆空一齐上。

先说这空路,南通在地级市中领先修了飞机场,空中航线开通了好几条,现在坐飞机出行,已经惠民。

再说公路建设更是了不起,在宁通一级公路的基础上修建的宁通高速公路,把南通到南京的交通距离从一天时间缩短到三个多小时。

以后又修建了沿海高速、宁启高速。

从此,从东方到西方的公路通道畅通无阻。

为了解决长江的阻隔,从通沙汽渡、通常汽渡到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洋口港大海港的建设,天堑变通途。

使南通通往全中国,通往全世界,真正实现了桥港新时代。

南通铁路的建设,圆了南通人民百年的铁路梦,新长铁路通车的喜悦还未褪去,咣1 / 14当一声,二梦又醒,宁通铁路又通车了。

坐火车到北京一个晚上,到大西北的太原不到20小时,到大西南我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不要2天。

海陆空全齐了。

今天,交通的发展速度,让南通人民来不及做梦,来不及眨眼。

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的南通要改个名字了,叫“全通”。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此之前,中国的交通联系非常落后,公路等级低,通达里程短,深度十分有限。

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道路建设状况良好,但中国还没有高速公路。

南方水运系统发达,人们出行大多走水路,公路交通的建设就更加迟缓。

因此,人们出行的方式主要是步行。

然而,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交通工具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改革开放初期,公路和铁路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开始逐渐展开。

此外,中国还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交通技术和设备,如地铁、轻轨等。

这些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交通工具的多样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公交车和自行车,人们开始使用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

这些交通工具的使用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此外,高铁的兴起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高铁的快速、舒适、安全的特点,使得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远方的城市,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

三、交通工具的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交通工具也越来越智能化。

例如,智能公交车、无人驾驶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安全、环保。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如网约车、共享单车等。

这些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和智能化,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些变化也反映了中国在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80年代中期,摩托车开始流行起来,成为人们新的出行选择。

相比自行车,摩托车省时省力,骑起来也更有面子。

当时,一些国外品牌的摩托车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如日本的XXX、XXX等。

但由于价格昂贵,大多数人还是选择购买国产摩托车。

改革开放发生我身边的变化两篇

改革开放发生我身边的变化两篇

改革开放发生我身边的变化两篇改革开放40年·我身边的变化篇一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风云激荡,40年砥砺奋进,我们见证了祖国把无数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中国的腾飞,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是分享者。

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从潮流变迁到思想激荡,那些触动和感悟,你还记得吗?为传递网络正能量,反映社会发展,近期,“娄底高速”开展“改革开放40年我身边的变化”主题活动,分享自己与改革开放的小故事,讲述身边的变化。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关于高速公路的故事。

我叫彭民,是娄底高速公路大家庭的一份子,一个普通的收费员。

1996年参加工作,从国道收费站到如今高速公路收费站,已有23年。

作为一位参与者与受益者,高速公路的变化让我感受颇深。

出行改变记得是1986年,那时我还在湖南省公路局技校上学。

从益阳坐车到长沙需要2个多小时,期间有一段泥巴路特别不好走,每次都很颠簸,那时候我就想,如果能修一条水泥路该多好。

如今,不仅有水泥路,还有一条更好的路——高速公路,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路程,节省了出行时间。

在改革开放40间,湖南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疏到密,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利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

科技改变1998年,我来到长益高速公路金桥收费站工作。

那时候的收费站都是采用人工收费,撕手工票,票面额有5元、10元、15五……最大面额只有30元。

随着智慧高速的发展,从纯粹的人工收费到半自动人工收费,陆续再增加ETC电子不停车收费、湘通卡圈存、手机扫码支付等等,支付方式越来越便捷。

ETC、湘通卡、支付宝紧跟时代的步伐和人们出行方式的习惯,节约了通行时间,享受了优惠政策,免去了找零钱的烦恼,也为高速出行的司乘人员带来方便。

观念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高速公路收费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对收费站的“窗口”服务提高要求,于是有了笑由心出、服务为先的服务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交通对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交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出行方式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从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到如今的汽车普及、高铁飞驰、飞机便捷,出行方式的改变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自行车是大多数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那个时候,拥有一辆自行车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象征。

清晨的街道上,上班的人们骑着自行车,车铃声此起彼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自行车的优点显而易见,它灵活便捷,不需要燃料,维护成本低。

然而,自行车的速度较慢,出行范围也相对有限。

随着经济的发展,摩托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摩托车相较于自行车,速度更快,动力更强,能够适应更远的行程。

它成为了一些年轻人追求时尚和便捷的选择。

但摩托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安全性相对较低,尾气排放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公共汽车开始在城市中扮演重要角色。

公交线路不断增加,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公共汽车虽然能够搭载较多乘客,但在高峰时段往往十分拥挤,乘车体验并不总是舒适。

进入 21 世纪,家用汽车逐渐普及。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购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汽车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能够自由安排行程,不受公共交通时间和路线的限制。

家庭自驾游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

然而,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也在快速发展。

地铁和轻轨的建设,极大地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的压力。

它们运行速度快、准时、安全,成为了人们通勤和出行的重要选择。

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和城市的发展格局。

在长途出行方面,铁路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

从绿皮火车到快速列车,再到如今的高速动车组,中国铁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30年交通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30年交通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30年交通的变化第一篇:改革开放以来30年交通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30年交通的变化朱青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在交通方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变化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类电动车、摩托车、家用轿车也走进了普通百姓家,昔日的自行车、步行时代早已被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所替代。

2000年,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325万辆,成为世界五大汽车生产强国。

2011年中国汽车产量连续三年居全球榜首。

30年里,改革开路。

30愁了。

改革开放3030年。

在21到了很大的作用。

80公路一直是空白。

1988年10月31——上1995年末达到873320002001月底突破了31999年101214119981万公6万公里2004年83年多2007年新修通高速公路8300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的5.17万公里增长到2007年的854.7620多条时速200公里至35010年大提速到“贴地飞行”的动车组列车驰骋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国航空总周转量为2.982010年总周转量5382010年我国航空完成旅客运输量26769万人的1161978的1801978年2312010年我国航空完成货邮运输量5361978年6.4万吨的84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到20101601501532104个。

中国民航全行业拥有运输飞机1259或缺的新生代。

3.6通航里程已经达12.3550%1300量成倍增长。

我国船队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181600万载重吨。

我国船队的总规模由过去的世界排名40年达到了642010年的第42010特别是集装箱在去年年底超过了1亿TEU。

我国19731000万到50003达到了100万TEU6100万到1000万花了95000万到1模和运量是成倍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交通工具少得可怜,公交车常常挤得像沙丁鱼罐头。

现在,大家随时随地都能搭上高铁、共享单车,出门就像走进了未来的科技世界。

最初,大家出门多靠走路或骑自行车,慢悠悠的日子,真是让人怀念。

记得小时候,骑着单车在乡间小路上风驰电掣,那个感觉,简直是自由的代名词。

后来,汽车逐渐普及,街道上车水马龙。

开车出行的确方便了很多,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如今,堵车已经成为了大城市的“常态”,很多人一到高峰期就心情烦躁。

接下来,谈谈高铁。

高铁的出现,简直是交通史上的一次革命。

以往,长途旅行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现在坐上高铁,没一会儿就能到达目的地,真是效率满分!不再是那种“趁着大好时光,慢慢悠悠”的日子。

高铁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仿佛一下子拉近了各地的距离。

再加上车上的服务越来越贴心,简直是现代旅行的“VIP待遇”。

再说说共享单车。

这个模式简直是为城市生活注入了一股清流。

只需扫一扫二维码,便能骑上车子,随心所欲地畅游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想想当初租借单车的麻烦,现在一切都变得简单又快捷。

共享单车的普及,鼓励了大家多骑车,既环保又健康,真是一举两得。

再看看网约车的崛起。

以前打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雨天,司机总是“满载”。

现在,打开手机APP,轻松叫车,几分钟就能上车。

网约车不仅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还提升了出行的灵活性。

和朋友聚会,喝酒之后不再担心怎么回家,随叫随到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

当然,出行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比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美观。

有时候,看到街上满是随意停放的单车,心里难免会有点失落。

还有高铁、网约车等新兴出行方式,虽然方便,但乘客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保障出行安全,才能让大家放心出行。

最后,谈谈未来的出行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无人机送货,似乎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

未来的交通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

从交通工具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辉煌成就PPT优质课件

从交通工具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辉煌成就PPT优质课件
.
.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 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仅仅在交通工具这一方面, 其辉煌成就数不胜数!
.
.
.
.
越来越多的车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 。。。。。
.
最后 飞机来了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是在抗美援朝中诞生的,在当时的特殊形势下,国家决 定向苏联请求帮助,经过谈判,苏联同意了援助中国的航空工业建设。因 此,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基本上是仿制苏联设计的飞机。 1954年7月,由南昌飞机厂仿自雅克—18制造出的活塞式教练机初教—5 首次升空,标志着中国由飞机修理跨进到飞机制造。1956年7月,首架 国产米格—17首飞成功,即歼—5。这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能掌握喷气 式飞机制造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毛泽东主席当时十分高兴的说:“自盘 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汽车,现在开始能造了!”
改革开 放时期 的自行
车 来出行使用 更多的是当 做我们的爱 好
.
至 摩托车
1951年7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第六 汽车制配厂仿照德国迅达普K500型摩托车, 生产出了我国第一批定名为“井冈山”牌的 摩托车。(该车的命名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 代总参谋长聂荣臻颁布,为了永远记忆井冈 山的英勇斗争。)该车发动机为双缸对置型 四冲程风冷式,气缸容积498ml,发动机功 率11.8Kw,最高车速110km/h,自重195kg。 “井冈山”牌摩托车的问世,开创了我国摩 托车生产的历史。
越来越多的车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新中国的航空工业是在抗美援朝中诞生的在当时的特殊形势下国家决定向苏联请求帮助经过谈判苏联同意了援助中国的航空工业建设
从 交通工具
来看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
.
从自行车
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出现最多的就是色彩单调的自 行车,和为数不多的公交车, 每当风雨天气常常人 满为患,很少人能够坐上汽车,当然也很难去想象 着拥有一辆汽车。。。。。。

改革开放——交通变迁

改革开放——交通变迁

3.2政策与措施
• • 2000 年是新千年的开端, 也是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新的起点。在世纪 衔接之际, 要采取积极措施, 促进交通运输发展。 1、 深化交通运输改革。要在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融资体制 和运价形成机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并取得进展, 在运输市场准入、运输 市场规范管理、运输安全管理及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2、调整和优化结构。进一步优化客货运输结构, 积极推进现代化的运输方 式,调整车型结构, 发展集装箱运输、冷藏运输、散装运输和多式联运。优 化运输设施布局, 进一步优化民航机场布局, 发展支线机场, 调整港口结构, 加强老港区、老码头改造。 3、进一步扩大建设资金渠道。国家将继续加大交通建设的投入。积极推 进股份制等新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及经营机制, 鼓励交通运输企业与货主 等合资建设和经营港口码头等设施。继续利用外资, 扩大外商直接投资。 4、加大西部地区建设力度。按照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 把交 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西部开发的战略重点,国家在建设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 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西部地区在收费公路建设和运营上可采取与东部 地区的差别政策, 放松限制,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5、继续加强贫困地区交通设施建设。国家安排一定资金, 继续用于贫困县 公路建设, 重点改善贫困县对外交通条件。各省区市和各县要配套相应的 资金, 集中力量做好贫困县公路的建设, 并加强质量管理, 发挥投资效益。
• 2008 年 6 月 9 日 , 北 京 地铁进入自动售检票 时 代 , 使 用 了 38 年 的 纸质车票正式退出历 史舞台。在启动自动 售检票系统(AFC)的 一周时间内,北京地 铁全路网进站刷卡量 1153 万 次 , 出 站 刷 卡 量 1149 万 次 , 共 发 售 单程票卡268万张。

从身边交通的变化折射改革开放成果.

从身边交通的变化折射改革开放成果.

从身边交通的变化折射改革开放成果做为80后的我来说,其实真正开始体会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切变化都是从铁路上开始的……因为父母支内的原因,我比一般的孩子更早的接触到了叫“火车”的交通工具。

不知到底是几岁的时候,第一次坐上了火车——从上海开往贵州遵义的火车。

本该在对一切都不会留下太多记忆的年纪里,却深刻的记得当时的自己很反感车上的一切:脏乱,毫无次序,从上车到下车,一直持续着这样的感觉,火车每次过山洞时巨大的吵闹声和霎那间带来的黑暗的恐惧,这在当时我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天两夜的火车(近50个小时),回到陆地上时会连续好几天觉得地面都是晃动的。

遵义市是贵州省的第二大经济城市,刚到这座城市时觉得和上海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差距,但马路上很少有车辆,连自行车都很少看见,在我印象中基本上当时骑自行车的人都是会讲上海话的去那边支内的叔叔阿姨们,再稍微长大一点后,我学会了对比,发现遵义市最好的一条马路是“上海路”,爸爸说这条路都是上海人去了以后新修的,所以比市里其他的马路都要平整。

到了我小学四、五年级应该是96~97年左右,暑假开始回上海过,记得那时坐了一天两夜的火车(44个小时左右)回到了上海。

上海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小时候对曾经两座城市原本相差无几的印象瞬间被自己否定!最深刻的印象除了上海一幢一幢的高楼外,还有宽阔的大马路,无数的天桥,这是遵义无法与上海相比的最关键的因素。

改革开放的前20年,上海的变化是巨大的,而作为西部地区的贵州,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从1994年中国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利用8年时间使全国7000万人口脱离贫困),贵州省在国家帮助下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3亿元,实施了乡乡通公路、通电、通电话工程以及“坡改梯工程”,全省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昔日的缺粮大省基本实现了吃粮自给。

但对于“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来说,交通问题仍然一直是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因素。

然而短短的1年时间,到1998年,全省铁路通车里程达1639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通车里程达1068.4公里,居全国之冠。

改革开放30年城市交通的变迁

改革开放30年城市交通的变迁

3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交通工具已是花样繁多。

在繁华都市,知名品牌轿车会不经意间从人们身边驶过,出租车招手即停,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

回首交通工具的变迁,人们品味出了昔日清贫生活的苦涩,也品味出了今日改革开放成果的甘甜/《中国民商》记者 李雨蒙改革开放30年城市交通的变迁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这波澜壮阔的3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

日新月异的交通方式、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大家不再为出行发愁。

从悠长的胡同到静谧的小巷,从热闹的马路到繁华的街道,从宽阔的高速公路到封闭的环路,行走在路上的人,飞驰在路上的车,所有的这一切,每天都在改变。

自行车王国1980年代,以“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国内自行车行业五大品牌企业为首,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自此,自行车成为了老百姓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大街上随处可见庞大的自行车流。

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

那时每日上下班时壮观的自行车洪流,更是让中国成为外国人眼中的“自行车王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进入1990年代后,自行车变成不再具有象征意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在百姓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悄然改变。

伴随着中国城市里自行车洪流的消退,继续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对自行车使用有全新的认识的中国人正在不断增加。

随着中国人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一部分人还会重新选择这种没有噪音、污染和健康的交通工具。

就像如今在大街小巷飞驰的样式各异的共享单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休闲、时尚的绿色出行方式。

三轮车与摩托车1970年代,虽然满城穿街走巷“嘎咕,嘎咕”的三轮车是当时市民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

一般大家平时也消费不起。

只有家人病了、有产妇出院等特殊情况才能偶尔“奢侈”一回。

从交通工具的变革看改革开放ppt课件

从交通工具的变革看改革开放ppt课件

2.巨大的能源消耗
截止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 量达1.37亿辆,全国有31个城市 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其中 北京、天津、成都、深圳、上 海、广州、苏州、杭州等8个城 市汽车数量超过200万辆,北京 市汽车超过500万辆。如此巨大 的机动车数量,每年所消耗的 石油是一个天文数字
3.可怕的环境污染
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改革, 不可能 一帆风顺,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一 定能达成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
从交通工具的变革看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30年前后比较
内容
1978年
2007年
比较
人均纯收入
133.6元
4140元
增长30倍
恩格尔系数
67.71%
43.1%
减少24.6%
城乡居民消费指数
城市405元 农村138元
绝对贫困人口
2.5亿
城市11777元 农村3210元
1479万
减少2.3521亿
贫困发生率
30%
现代交通变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交通工具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难以根除的社会问题
4.公路建设的压力
1.残忍的交通事故
改革开放给人们的 出行带来很大便利 的同时,有些人为 了各种目的,不顾 自己和他人生命安 全而酿成了非常残 忍的交通事故
如今,自行车、摩托等交通工具正 被新的变化所取代,而且是翻天覆 地的变化。老百姓出门“打的”已 成家常便饭。大街小巷明显增多的 公交车,方便了百姓的出行。更大 的变化则是私家车的逐年增多,让 老百姓的生活“安”上了车轮。据 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13年底,仅 北京私家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00万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身边交通的变化折射改革开放成果做为80后的我来说,其实真正开始体会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切变化都是从铁路上开始的……
因为父母支内的原因,我比一般的孩子更早的接触到了叫“火车”的交通工具。

不知到底是几岁的时候,第一次坐上了火车——从上海开往贵州遵义的火车。

本该在对一切都不会留下太多记忆的年纪里,却深刻的记得当时的自己很反感车上的一切:脏乱,毫无次序,从上车到下车,一直持续着这样的感觉,火车每次过山洞时巨大的吵闹声和霎那间带来的黑暗的恐惧,这在当时我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天两夜的火车(近50个小时),回到陆地上时会连续好几天觉得地面都是晃动的。

遵义市是贵州省的第二大经济城市,刚到这座城市时觉得和上海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差距,但马路上很少有车辆,连自行车都很少看见,在我印象中基本上当时骑自行车的人都是会讲上海话的去那边支内的叔叔阿姨们,再稍微长大一点后,我学会了对比,发现遵义市最好的一条马路是“上海路”,爸爸说这条路都是上海人去了以后新修的,所以比市里其他的马路都要平整。

到了我小学四、五年级应该是96~97年左右,暑假开始回上海过,记得那时坐了一天两夜的火车(44个小时左右)回到了上海。

上海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小时候对曾经两座城市原本相差无几的印象瞬间被自己否定!最深刻的印象除了上海一幢一幢的高楼外,还有宽阔的大马路,无数的天桥,这是遵义无法与上海相比的最关键的因素。

改革开放的前20年,上海的变化是巨大的,而作为西部地区的贵州,虽然经
过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从1994年中国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利用8年时间使全国7000万人口脱离贫困),贵州省在国家帮助下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3亿元,实施了乡乡通公路、通电、通电话工程以及“坡改梯工程”,全省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昔日的缺粮大省基本实现了吃粮自给。

但对于“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来说,交通问题仍然一直是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因素。

然而短短的1年时间,到1998年,全省铁路通车里程达1639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通车里程达1068.4公里,居全国之冠。

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 33604万公里,以贵阳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络已延伸到各地、县、乡及边远乡村,并通过210、320、321、324、326国道线联接全国各地。

4D级的贵阳龙洞堡机场于1997年5月建成通航,使贵州的民用航空跃上了新的台阶。

乌江、赤水河等内河航道通过整治提高了等级标准,增加了通航能力。

1998年坐上了从遵义开往上海空调火车,那年和妈妈一起回的上海,同样也是一天两夜,但时间却缩短了很多(38个小时),妈妈说我们是第一批坐上空调火车的人,从她的脸上看到了无比的喜悦和自豪,不知是为了上海的变化还是遵义的……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一切都是中国改革开发所带来的改变。

2000年的上海,成为了国人为之骄傲的国际化的大都市,然而我却更为贵州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高兴: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700公里,到2002年底,已经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43662公里。

西部开发迈出步伐,“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启动,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开工建设。

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工程稳步展开。

下面这个表格是我在网上搜索到的贵州省在2000年同1999年的各类运输完
从这个表格中不难看出,贵州现在一年一年的发展都在逐步的增快。

2004年我考大学回到了上海,父母期盼了30年,他们终于能够回到繁华的大都市——上海,而我当时的心情是很复杂的,12年生活在贵州遵义,即将离开这座城市,却少了一份激动,多了一份留恋。

坐在火车上,车厢干净明亮,乘务员的服务也算细致,透过车窗外看到的风景一年比一年的现代化。

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号角。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为中国迎来向国内外展示其综合国力的最佳时机。

2008年,贵州将深入实施“交通引领经济”发展战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经
济一定能够建设得越来越好。

期待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年、第50年、第6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