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综合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鸭病防治技术

鸭病防治技术

鸭病防治技术作者:农技大师专家组时间:2015年1、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点是高热、脚软、步行困难,拉绿色稀便,流泪。

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

?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鸭对该病毒都有很高的易感性。

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通常在春、夏、秋季流行最严重。

?症状:潜伏期2-5天,体温42℃,精神、食欲较差,体温高达44℃时,拒食,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行动迟缓。

严重时伏地不能行走。

排绿色或灰绿色稀便。

眼脸肿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粘液。

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常见头颈部肿胀。

?病程一般3-4天,最后衰竭而死,死亡率90%以上。

?防治:本病无特效药,主要是搞好预防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

?(1)注射鸭瘟鸡胚弱毒苗,2月龄以上鸭200倍稀释液胸肌注射1ml;初生雏鸭用50倍稀释液腿部肌注0.25ml。

?(2)加强饲养管理,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不到疫区放牧。

?2、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

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

?病原体是一种肠病毒。

感染后潜伏期1-4天。

突然发病,迅速传播。

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

上述症状出现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

?剖检:肝脏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

胆囊肿大,充满胆汁。

肾、脾有时肿大。

?防治:利用高免血清和康复鸭血清肌肉注射0.5ml,进行预防。

也可用免疫过母鸭产的蛋,制成免疫蛋黄,给病鸭每只注射1-1.5ml。

?雏鸭增喂适量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如鹏程药业的金维他?营养源均可,以增强体质。

不同日龄雏鸭严格实行隔离分开饲养。

?3、鸭副粘病毒病?病原是鸭副粘病毒,以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

?症状:病初病鸭食欲减少,羽毛松乱,饮水增加,缩颈,两腿无力,孤立一旁或瘫痪。

鸭黄病毒病的诊断与综合防制措施

鸭黄病毒病的诊断与综合防制措施

病死禽和粪便统一无 害化处理。②加强饲养管理 , 改善
养殖环境 。如降低饲养密度 , 冬春季节注意通风和保温 ,
保证鸭舍的温度和湿度。陈仕 龙等 (0 2 1 )和傅光华等 1 (0 1也从产蛋下降 的蛋鸡中分离到了黄病毒 , 21) 因此应 杜绝鸡、 、 鸭 鹅混养。
( 作者联 系地 址 :杭 柏 林 河 南科技 学院动 物 科 学 学院 ; 李 杰 河 南省 新 乡市 畜产 品质 量 监 测检 验 中心 邮 编 :
搞 好 养 殖 场 周 围 的环 境 卫 生 , 除污 水 、 清 垃圾 和 卫 生 死 角, 减少 蚊 子 的 孳生 , 好 驱 蚊 和灭 蚊 ; 殖 场 选址 时 远 做 养
、 c土
上 工
上 上

土 上

_ 工


土 上

— 土
. 一 上 上
传播 ,呼吸道感染是本病 的重要传播途 径。滕 巧泱等 (O O认为番鸭不感染本病 。主要的传播媒介可能是蚊 2L) 子, 因为在适合蚊子活动的季节该病就会发生。据报道 , 该病在 2 1 年的 4 00 个季度都曾造成大面积流行。蛋鸭的 发病率可高达 10 死亡率在 5 1%之间。肉鸭死亡 0%, %~0 率在 3 % 0 左右 , 个别达 5%。 5 免疫鸭发病迟, 死亡率降低 。
430 ) 50 3
期死亡率 5 2 % %~ 8 不等 。病程为 2~ 8 。该病可持续 12 天 2 ~4周 ,此后产蛋量逐步回升 ,刚开产种鸭一般恢复稍
快, 经过 1 1 个月可达到原有水平 , . 5 而老龄种鸭恢复慢 ,
田:
拳拿 砷
蛋 鸭康 复 4~ 0 后 常复 发 。鸭 群 淘 汰率 在 1%~ 0 56 天 0 3 %, 严 重 的高达 8%。 0

简析鸭主要疾病防治技术

简析鸭主要疾病防治技术
性分泌物。有的头颈部肿大,被称为“大头瘟”。病鸭排出绿色或
. A灰l白l色R的i稀g便ht。s染病R的es后e期r,v病e鸭d的. 体温降低,急性的病程一般
为 2-5 天,慢性的为 7 天以上,病鸭生长发育不良,变得消瘦。鸭 病死后可发现腔咽喉头周围有坏死灶、食道内有溃疡、肛门内侧
有溃疡或出血、心脏有出血点、肝脏出现微肿、瘀血及出血斑点
等。 3、防治 应首先做好检疫和防疫,对购入的鸭雏应先单独饲养,在经
过检验确保无病毒感染后,进行鸭瘟弱毒苗注射,达到免疫的目 的。单独饲养 1 个月后可混入鸭群饲养。对 20 日龄的雏鸭,疫苗 安全有效,可达到 6 个月的免疫期。而经注射疫苗后的成年鸭, 可达到 1 年的免疫期。母鸭经过免疫注射后,可以通过鸭蛋使雏 鸭产生抗体,但雏鸭达到 13 日龄以后抗体会消失,失去免疫力。 1 日龄的雏鸭应及时进行疫苗注射,可获得 1 个月的免疫期。雏 鸭 7 日龄时,利用鸡胚亿弱毒苗进行肌肉注射,抗体在 7 天后产 生,可保护肉鸭直到上市。
Xumushouyi
畜牧兽医
简析鸭主要疾病防治技术
卜秋实
பைடு நூலகம்
在鸭养殖过程中,由于受到养殖环境和饲料质量差、管理不
善等因素的影响,鸭经常会发生各种疾病,使养殖者遭受不同程
度的经济损失。为确保养鸭成功,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做好鸭病
的防治。本文就鸭主要疾病防治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鸭病毒性肠炎
此病也被称为鸭瘟,是一种急性、高死亡率的传染性疾病,
可发生在各年龄和品种的鸭上,是对养鸭业危害最大的一种疾
病,此病为养鸭业的大敌。 1、病因 在购入鸭雏时,由于没有进行认真检疫,使病鸭或带有病毒
的鸭进入了养殖场,其在排出病毒后在鸭群中造成了大范围传

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

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

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鸭子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时,鸭子的蛋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之一。

然而,在养殖鸭子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鸭病。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介绍一些养鸭技术以及鸭病的防治方法。

一、养鸭技术1. 圈舍建设鸭子的圈舍建设是养殖鸭子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鸭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情况。

圈舍应建在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离污染源远一些,同时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保持圈舍的干燥和卫生。

鸭子的圈舍应该有足够的空间,每只鸭子的空间应在0.2-0.3平方米之间。

2. 饲料管理鸭子的饲料管理是养殖的关键之一,不同阶段的鸭子需要不同的饲料。

在鸭子出生后的头两周,应该给予高营养的饲料,如蛋黄、奶粉等,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

之后,可以逐渐转换成鸭饲料,同时还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

在饲喂过程中,要保持饮水器的清洁和水源的新鲜,以防止饮水污染而引起疾病。

3. 疫病防治鸭子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首先要对鸭子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的疾病,如禽流感、鸭霍乱等。

同时,要定期对鸭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症状,防止疾病的扩散。

在鸭病出现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如隔离患病鸭子、消毒圈舍等,以控制疫情的发展。

二、鸭病的防治1. 鸭霍乱鸭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不振、腹泻等。

预防鸭霍乱的方法是定期接种疫苗,同时保持圈舍的清洁和卫生,避免饮水污染。

一旦发现鸭子患有鸭霍乱,要立即隔离患病鸭子,并进行消毒处理。

2. 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症状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等。

预防禽流感的方法是定期接种疫苗,同时保持圈舍的清洁和卫生,避免饮水污染。

一旦发现鸭子患有禽流感,要立即隔离患病鸭子,并进行消毒处理。

3. 鸭瘟病鸭瘟病是一种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症状包括发热、呼吸困难、眼部肿胀等。

第三章鸭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第三章鸭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鸭常见疾病防治技术鸭传染性浆膜炎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侵害雏鸭而引起的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

本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死亡、体重减轻和淘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临床症状潜伏期为1~3天,有时可达1周。

最急性病例常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病例的临床表现有精神沉郁,缩颈、嗜眠、嘴拱地,腿软,不愿走动,行动迟缓,共济失调,食欲减退或不思饮食。

眼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常使两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

鼻孔中也有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部分雏鸭腹胀。

死前有痉挛、摇头、背脖和伸腿呈角弓反张,抽搐而死。

病程一般为1~2天。

而4~7周龄的雏鸭,病程可达1周以上,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肢软卧地,不原走动,常呈犬坐姿势,进而出现共济失调,痉挛性点头或摇头摆尾,前仰后翻,呈仰卧姿态,有的可见头颈歪斜,转圈,后退行走,病鸭消瘦,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

二、剖检变化特征性病变是浆膜上面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的炎症为主。

心包膜被覆着淡黄色或干酪样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囊内充满黄色絮状物和淡黄色渗出液。

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性膜。

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脾脏肿大或肿大不明显,表面附有纤维素性薄膜,有的病例脾脏明显肿大,呈红灰色斑驳状。

脑膜及脑实质血管扩张、淤血。

慢性病例常见胫跖关节及跗关节肿胀,切开见关节液增多。

少数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三、诊断方法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可以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时还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四、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鸭舍的通风、环境干燥、清洁卫生,经常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采用药物保健,预防本病的发生。

做好免疫接种。

用于预防接种本病的疫苗,目前国内外主要有灭活油乳剂苗和弱毒活苗两种。

现代化养鸭场鸭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现代化养鸭场鸭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现代化养鸭场鸭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现代化养鸭场的鸭病防控措施对于鸭的养殖和生产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应加强对鸭病的防治,全方位了解鸭病的种类和产生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加强对鸭舍日常卫生环境的管理
鸭舍是鸭生长的环境,直接影响到鸭病的发生,所以必须加强对鸭舍的日常管理。

鸭舍的卫生环境是导致鸭病产生的关键,传染病、寄生虫病都是由此产生,因此,要确保鸭舍环境和卫生能够符合标准。

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对鸭舍进行清理、打扫、消毒等,每天进行通风换气,确保舍内空气流通,以避免滋生病菌。

在杀毒时要掌握好杀毒剂的搭配和剂量,对食槽和粪尿沟等要仔细进行杀毒。

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机制
饲料是鸭获取营养最主要的来源,因此要注重对饲料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机制可增强鸭的抵抗力。

在日常饲料的选择上,要结合鸭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饲料,对于饲料质量也要严格把关,
在搭配上要科学合理,不能只使用单一的饲料,必要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营养素、有机饲料等。

此外还要注重鸭的放养管理,鸭在自由活动中极易接触到带细菌或寄生虫的食物,因此在日常放养过程中要选择一个干净广阔的环境,这样不仅便于管理,还能够及时观察鸭的取食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鸭病防治解决方案
出现鸭病时,要及时找出鸭病的种类,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决。

制定科学合理的鸭病防控方案就是为了降低鸭病的发生率,以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鸭病造成的危害,避免病情的扩大和传染。

当鸭的养殖过程中出现传染病时,要及时找出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还要及时隔离和处理病鸭;如果是寄生虫病,就需要及时对鸭进行消毒和治疗,必要时还要给鸭服用抗菌药物等。

鸭的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鸭的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鸭的常见疾病防治方法鸭是常见的家禽,富有营养价值且易于饲养。

然而,鸭子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扰。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鸭病,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鸭霍乱鸭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病毒可通过水源、食物或粪便传播。

鸭子感染鸭霍乱后,会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严重时,还可导致鸭子的死亡。

鸭霍乱的防治方法包括:1.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鸭舍的清洁干燥,及时清理鸭舍内的粪便和污水,减少霍乱弧菌的滋生和传播。

2. 饲料与饮水管理: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使用有污染的饲料或水源。

3. 疫苗接种:及时给鸭子接种鸭霍乱疫苗,增强其免疫力,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

二、鸭秧苗烧伤病鸭秧苗烧伤病是由感染鸭白痢变异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高温季节更容易发生,患病鸭子表现为悲鸣、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鸭秧苗烧伤病的防治方法包括:1. 饲料与饮水管理: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使用有污染的饲料或水源。

2. 环境卫生管理: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拥挤。

3. 处理患病鸭子:对于发现患病鸭子,应及时将其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三、鸭鹅病毒性肝坏死鸭鹅病毒性肝坏死是一种由黄痢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受伤的皮肤进入鸭体内。

患病鸭子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生长迟缓等症状,重症时可造成鸭子的死亡。

鸭鹅病毒性肝坏死的防治方法包括:1. 饲料与饮水管理: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使用有污染的饲料或水源。

2. 疫苗接种:及时给鸭子接种鸭鹅病毒性肝坏死疫苗,增强其免疫力,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

3.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鸭舍的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减少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四、鸭新城疫鸭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鸟类和污染的物品传播,鸭子一旦患病,会出现神经症状、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死亡。

鸭鹅病综合预防措施

鸭鹅病综合预防措施

鸭鹅病综合预防措施鸭鹅常见病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使疾病少发生或不发生。

鸭鹅发病后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尽量减少损失。

一、科学饲养管理,增强抗病力这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鸭鹅疾病发生都有一定的外因,如果鸭体鹅体健壮,抵抗力强,外因就不容易起作用,疾病就会少发生。

除了选择优良、健壮的鸭、鹅作种外,平时还要精心喂养,加强管理(如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做好防寒、防暑工作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坚持消毒制度,杜绝传染源保持鸭鹅棚舍和运动场排水良好,地面干爽,并要求天天打扫,垫料经常更换。

食槽、饮水器经常洗刷消毒,饲料与饮水保持新鲜、清洁。

鸭鹅生活的场地、用具坚持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发生传染病时要迅速隔离病鸭病鹅,病死的鸭鹅不要到处乱丢。

对被污染的地方应进行紧急消毒。

1?自然消毒:用太阳光照射,这是一种最普遍、最经济的消毒方法。

鸭舍鹅舍保持通风干燥,用具与工具常放在阳光下曝晒,能将一部分病原菌杀死。

2?煮沸消毒:把要消毒的器具物品如注射器、针头、衣帽等,放在开水里煮沸15分钟以上。

3?火焰消毒:将被病鸭病鹅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杂物等用火烧掉,用具、笼舍、墙壁等用火焰(如喷灯的火焰)烘烤,杀死病原菌。

4?药物消毒:(1)生石灰:用新鲜生石灰1公斤,加水1公斤调成浆状,然后再加水4公斤配成石灰乳。

一般用来喷洒消毒鸭舍鹅舍的墙壁、地面等。

(2)草木灰:用玉米秆、麦秆、稻草、杂草、树枝等烧成灰。

取10公斤水,2~3公斤草灰,一起放入锅里煮1小时,不断搅拌,最后再加热水补足已蒸发的水量。

待灰沉下,滤出灰液,就可用于喷洒或洗刷消毒栏舍、食槽、饮水器、用具等。

草灰吸水力比木灰强,煮时多加一些水。

(3)来苏儿:常用3%~5%的溶液(即50公斤水加1.5~2.5公斤来苏儿),用来洗手、洗刷消毒用具或喷刷消毒栏舍。

(4)烧碱(氢氧化钠):用市售品配成1%~2%的热水溶液(50公斤热水加入0.5~1公斤烧碱),用来喷洒消毒棚舍地面、墙壁、食槽、运动场地等。

鸭病诊断与防治

鸭病诊断与防治

鸭病诊断与防治随着养鸭业的规模化、高密度集约化饲养,以及近年来从域外引种增加,国内禽类品种交流频繁,各类疫苗的广泛使用等原因,使各种禽类传染病不断扩散。

鸭病己成为鸭业生产的最大障碍。

鸭是小型经济动物,生命周期短,一旦发病,传播快、死亡率高,经济损失也很惨重。

所以,养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现在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鸭病的诊断与防治,和鸭病的综合预防等技术措施。

一、鸭传染性浆膜炎病1、病原: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危害幼龄鸭为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

鸭传染性浆膜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感染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达10-75%左右,急性型病例l-2天内死亡,病程较长的8-10天死亡。

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

2-3周龄雏鸭最易感染,8周龄以上的鸭和成年鸭很少发病,但可带菌成为传染源。

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等都是重要的传染途径,育雏舍密度过大、换气不畅、潮湿、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过低等,都是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生的诱因。

2、临床症状:患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症状基本一致。

临床表现为病鸭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下降。

呼吸困难,站立不稳,咳嗽,打喷嚏,呈“犬坐”或“企鹅”状。

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常使两眼周围羽毛粘连脱落。

腹泻,拉黄白色或淡绿色稀粪便,患病后期有神经症状,运动失调,典型症状表现为,病鸭缩颈或头颈歪曲,转圈运动,双脚麻痹,行走不稳,栽跟头等。

3、防治措施: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要从改善育雏室的卫生条件开始,特别是要注意通风、干燥防寒及控制饲养密度,地面育雏时要勤换垫草,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定期对场地、用具及饲槽等进行彻底消毒。

做好药物防治是控制发病和死亡的一项重要措施。

但要注意,在使用药物预防治疗前应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蛋鸭科学饲养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蛋鸭科学饲养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蛋鸭科学饲养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蛋鸭是人类常见的家禽之一,其美味的蛋和肉让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与其他家禽一样,它的正确科学饲养、疾病综合防治技术对于养殖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首先,科学饲养是蛋鸭养殖的基础。

在护理方面,应控制蛋鸭的食量,确保其以适当
的体重成长,定期给予营养调理、营养均衡、圈养或自由放养,使它们得到适当的运动量。

此外,饲养时也要注意环境卫生,比如保持鸡舍、饮用水和饲料的清洁,以免受到病毒、
细菌和真菌的感染。

同时,为了预防疾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定期检测血清和粪便,使用少量多抗毒素,配合各种复合疫苗和特殊疫苗,继而采用局部针法并加以消毒,以防止蛋鸭的感染;
另外,清除家禽之间的接触,以及强制鸡舍的局部消毒,可减少鸡舍病毒的传播,确保健
康的蛋鸭带来的收益。

此外,蛋鸭的科学饲养还包括病害预防、生物安全管理、用药安全、饲料、水质和环
境控制等。

为此,每年定期给予蛋鸭体检,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

此外,养殖户也要注意使用正确的饲料,以确保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稳定。

综上所述,科学饲养与疾病综合防治是蛋鸭养殖的成功所必备的条件。

为了更好地保
护蛋鸭,养殖户应该做好日常饲养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对抗一切潜在危险,按照专家指导
的常规方法,在早期就及早发现并处理问题,使蛋鸭持续生长且饲养可持续发展。

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

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

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
想要在养鸭时兼顾防治鸭病,我们就要注意饲养密度、饲料配方、饲养方式和定期消毒等。

每平方米养殖鸭子的密度不宜过大,根据不同阶段和时间调整不同的饲料,采用网养的方式饲养仔鸭,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

鸭病的防治和养鸭技术
1、降低密度
想要防止鸭群发病的同时又养好鸭子,我们就要注意鸭群的饲养密度问题。

如果每平方米容纳的鸭群密度过大,鸭子数量过多,就会造成拥挤、堆压和积温闷圈,会很容易滋生疾病,因此要降低圈内的数量,增加水盆食槽。

2、调整配方
不同生育发展阶段的亚子需要的饲料配方不是相同的,我们需要根据仔鸭的年龄和状态来调整使用的饲料的配方比例等,并且在夏季时,满足仔鸭的氨基酸需求的情况下,减少蛋白质的供应,降低鸭群的体温防止病害。

3、改变养殖方式
想要养殖好仔鸭,最好采用网养的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减少仔鸭和粪便的接触次数,减少仔鸭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并且还能减少鸭群的营养消耗和产热量,有利于鸭群的健康茁壮成长,是一种能够防止鸭病产生和传播的好方法。

4、定期消毒
防治鸭病,最重要的步骤终究还是及时的、定期的、彻底的进行消毒工作,及时铲去粪便,冲刷养殖场地,驱赶野生动物,填埋不必要的水坑等用以防止苍蝇、蚊子的滋生,使鸭群能够健康的生长,不受虫害骚扰。

鸭子养殖中的疫病防控与治疗

鸭子养殖中的疫病防控与治疗

鸭子养殖中的疫病防控与治疗鸭子养殖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然而,鸭子疫病的爆发对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疫病的防控与治疗成为了鸭子养殖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疫病的种类、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疫病种类在鸭子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疫病主要有禽流感、新城疫、鸭瘟热等。

禽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疾病,可导致鸭子出现呼吸道症状、食欲减退等。

新城疫是一种由紧急情况对新城疫病毒感染的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引起鸭子发热、神经症状等。

鸭瘟热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以及消化道症状等。

二、疫病的预防措施1. 环境卫生管理鸭子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保持场地清洁、消毒场地、定期清理鸭舍等措施是防止病原菌滋生和传播的关键。

2.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疫病的基础。

饲喂高质量饲料、定时定量喂养、避免饥饱交替等措施有助于提高鸭子的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3. 疫苗接种针对不同的疫病,合理接种疫苗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及当地的疫情,合理选择疫苗种类,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接种。

三、疫病的治疗方法1. 综合治疗对于多种疫病综合发生的情况,可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此时需要结合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以及营养治疗等综合手段,以增强鸭子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2.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疫病的病原体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禽流感,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新城疫,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饮水、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等方式,帮助鸭子抵抗病原体的侵害,促进康复。

四、疫病的防控经验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鸭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帮助预防疫病的发生。

同时,定期检查养殖场的环境,确保其卫生状况良好,也是预防疫病的关键。

2. 抗病毒免疫策略病毒性疾病是鸭子养殖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鸭场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鸭场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果。
・1 5 q ・
中 国 畜牧 罟 医文 捅 2 0 1 5 年
3 1 巷
弟8 别
设 俩
鸭场疫病 综合 防治措施
刘依 平
( 湖南 常德澧 县农产 品质量 安全检 测中心 ,湖 南常德
禽 畜 疾 病 防控 的原 则 上 应 以预 防为 主 ,遏 制 致病 源 引进 ,切 断可 传 染途 径 ,增 强 禽 畜体 质 ,有 效抵 御 病 害侵 蚀 。 与其 他家 禽 疫病 流行 一样 ,鸭病传 染 同样 具备 3 个 基本 环节— — 传染 源 、 传 播 途 径 、易感 鸭 群 。而 具 体 防控 工作 的开展 ,必须 要 针 对这 三个 环
[ 2 ] 李 亮 ,张 闯. 蛋鸭 霍 乱与 流感 混 合感 染 的诊 治 … . 山 区开发 ,
2 0 0 3 , ( 6):4 6 .
养舍 内用 具 ,饮水 槽 、饮 食槽 等等 ,一 律 清 洁一 遍 ,待 阴 干后 , 用 消 毒 药 水 喷 施 消 毒 ,避 免 有 致 病 菌 感 染 下 批 鸭 群 。严 格 意 义 上 ,规模 鸭场 仅 限养鸭 ,禁 止混 养鸡 群 、鹅群 等 等 。 鸭 苗 引 进 过 程 中 ,做 好 引源 地 疾 病 监 测 工 作 ,确 保 皆 出 自
[ 3 ] 张 华.“ 鸭 会 长” 为何 辞 职 了[ J ] . 农 家顾 问 ,2 0 0 3 , ( 1 2):
1 3 一】 4
( 2) 消 毒走 过场 。养 殖场 消毒 流于 形式 ,根 本不 注重 消毒 效 禽药 ,造 成耐 药性 增强 。 ( 5) 不 注重 轮换用 药 。养 殖场 过分 依赖 同一 种抗 球虫 药 ,造 ( 3) 粪 便堆 放距 离鸡 舍太 成鸡 群耐 药性 增强 ,治 疗效 果不 明 显 。 播途 径 。 以 上 问 题 应 当引 起 中小 型 养 殖 场 的重 视 ,注 重 养 殖 管 理 环 ( 4) 药 物乱 用 。每 当鸡群 精神 不佳 ,饲 养 人员 随意 添加 各种 节 , 从管 理 细节着 手 ,提高 养殖 效 益 。

最新流行鸭病防与治【动植物养殖】

最新流行鸭病防与治【动植物养殖】

流行鸭病防与治一、鸭瘟。

春、夏、秋三季多发,发病率、死亡率均高。

预防:在10-15日龄注射鸭瘟疫苗。

治疗:每100只成鸭用川芎、党参各15克,滑石、肉桂、甘草各20克,双花10克,郁金12克,花椒8克,煎水取汁,加入50度白酒200克调匀,给鸭饮服,每只4-5毫升,连用2剂可治愈。

二、肝炎病。

1-3周龄易感,5周龄以内多发,发病急、传播快。

预防:给种母鸭每年免疫两次。

治疗:每100只鸭用茵陈100克,香薷、大黄、龙胆草、栀子、黄芩、黄柏、板蓝根各40克,煎水取汁加白糖500克给鸭饮水或拌料,每天一剂,连用3天。

同时每50公斤饲料加禽用多维素50克、酵母片100片(捣碎)拌匀。

三、传染性浆膜炎。

预防:平时在饮水中加入2%-4%新诺明。

治疗:每公斤体重用庆大霉素7500国际单位,加入饮水中,连用2-3天,并在饲料里添加适量禽用多维素,以提高疗效。

四、巴氏秆菌病。

最急性型的病鸭往往无任何症状,突然拍动几下翅膀倒地死亡。

病程1-2天,病鸭体温上升到43℃以上,尾翅下垂,饮水增多,口、鼻流泡沫样液体,常甩头。

对于常常发生此病的鸭场可每10天用喹乙醇拌料饲喂2天,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治疗:对病鸭用青、链霉素按每公斤体重各5万单位肌肉注射,1天两次,连用2天,见效较快,磺胺类药,如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等,按0.5%-0.1%拌料饲喂,连喂3-5天,效果良好。

五、大肠秆菌病。

病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饮欲增强,严重的出现呼吸困难。

产蛋母鸭患此病时,粪便中常含有蛋清,凝固蛋白、蛋黄,公鸭阴茎肿大,部分外露。

鸭舍及用具等,平时每2周消毒一次。

治疗:氯霉素按0.1%的浓度拌料,连用3-4天,庆大霉素按每公斤体重1万单位肌肉注射,1天一次,连用3天,或按每公斤体重2万单位加入饮水中服用,连用3天,氟哌酸预混剂,按药品使用说明用药,连用3天,中药禽菌灵、复方穿心莲对该病有较好的疗效。

肉鸭疫病综合防制

肉鸭疫病综合防制

(二)重视做好消毒工作
• 减少外人入场(舍),必须时要经手 脚消毒、更衣换鞋等处理;车辆尽量 不进场,进前须经喷雾消毒。 • 消毒池(盆)中消毒液多种、轮流使 用,每周更换2~3次。 • 定期清洗、消毒饮水器,每周1~2次 对鸭舍、用具、排污沟、路面等轮流 喷洒消毒。 • 经常进行带鸭消毒。
(三)注意减少应激产生
绿色饲料添加剂:益生素
分解粪中亚硝酸盐、氨气、硫化氢等,除 臭,减轻呼吸道疾病,改善饲养环境。 促进动物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增 重率提高5~10%,生长周期缩短5~10%。 抑制动物体内有害菌生长,改善动物肠道 微生态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抗生 素的使用。
减少动物体内的脂肪含量,提高瘦肉率。
发病鸭采用药物治疗或紧急接种,同群健 康鸭也需使用药物或疫苗预防。
后续处理
无治疗价值鸭尽早淘汰或杀灭,尸 体深埋或焚烧,粪便发酵,垫料焚烧或堆肥。
鸭舍空圈消毒程序
清扫→冲洗→干燥→喷洒烧碱或石灰水 →喷洒杀虫剂→空舍→搬入水洗后晒干 的用具→消毒药喷雾消毒→干燥→甲醛 等熏蒸消毒→通风→空舍→进鸭



30天后:中草药(禽菌灵)或微生态酶制剂(益生素)等抗 菌促生长药物。
(三)疫病扑灭
隔离 诊断
将步态、排便、精神、羽毛等可疑鸭迅速 隔离于偏僻安全的地方单独饲养观察。
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作出初步诊 断,病料尽早送兽医部门检验做出确诊。
消毒
治疗
对已被污染的鸭舍、场地、用具以及鸭群 进行紧急消毒,空舍1月以上。
3、消毒:场门口设消毒池(宽度等同场门大 小,长度2米以上)或消毒间(洗澡更衣、紫 外线灯 照射); 鸭舍入 口摆放 消毒盆。
(三)建筑要求

鸭病防治

鸭病防治

鸭病防治雏鸭养殖常见病其及防治一、维生素缺乏症1. 症状:出现多发性神经炎,痉挛,贫血,消瘦,生长缓慢,关节肿大,站立不稳,病鸭相继死亡。

2. 防治:在日粮中添加青绿饲料和多种维生素粉,对维生素缺乏严重的雏鸭,按鸭体重每公斤用维生素B11毫克,每日分3次喂服。

二、流行性感冒. 症状:雏鸭精神不振,食欲降低,羽毛松乱,鼻流清液,缩颈,咳嗽,伴有支气管炎、下痢等,可见粘膜发绀,死亡率高达60%以上。

防治:硕宇百毒清+混感肠康每100g兑水200-300斤,连用3天1、鸭瘟鸭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不佳,病鸭卧地不起,不愿下水。

流泪,眼角有分泌物。

部分鸭头肿大。

拉绿色或灰白色稀粪。

剖检咽喉有坏死状,食道有条纹状溃疡,小肠出血,泄殖腔沾膜有出血点。

肝肿大,肝、心有出血点。

主要预防方法为注射疫苗。

成年鸭注射疫苗后,免疫期达1年。

发病时,病鸭注射抗血清,有一定效果。

发病早期,可对鸭群用鸭瘟疫苗进行紧急接种,禽毒净+杆菌孢杀每100g兑水200-300斤,连用3天。

2、小鸭病毒性肝炎3周内小鸭易发此病发病越早,死亡率越高,甚至达100%。

病鸭精神萎顿,有神经症状,病鸭大多侧卧,头向后背,蹬腿而死。

主要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发脆,呈暗色或黄色,有出血点。

雏鸭如无母源抗体,则雏鸭1日龄用弱毒苗免疫。

发病时,皮下注射本病抗血清0.5-1ml。

3、小鸭传染性浆膜炎1-4周龄的小鸭易发此病。

病鸭精神萎顿,有神经症状,流泪,眼角有分泌物,拉绿色或黄色绿色稀粪。

剖检发现心包增厚,肝表面有一层纤维素膜,易剥离。

气囊混浊增厚。

发病时,可用扩生素治疗,如浆炎特号、杆菌孢杀、鸭浆杆清等。

4、鸭大肠杆菌病2-6周的小鸭最易感。

发病症状与传染性浆膜炎相似,但无神经症状。

剖检肝肿大,心包、肝脏和气囊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可用杆菌孢杀,菌立清等。

也可用粘杆菌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等治疗。

5、鸭霍乱成年鸭易发此病。

鸭发病时,与之相接触的其它家禽易发病。

鸭病综合防治技术

鸭病综合防治技术

鸭病综合防治技术分类:动物医学(兽医学)/动物检疫适用范围:不限一、精心选择鸭场场址,合理布局1.鸭场选址条件。

1.1养鸭场地要远离居民点,远离屠宰场、市场和交通要道。

1.2地势较高而不要位于低洼积水的地方。

1.3有充足和卫生的水源。

2.鸭场布局。

2.1鸭场要合理布局,生产区、行政管理区、生活区要分开。

2.2鸭舍应建在地势较高处,舍门朝南向阳,舍内宽敞,通风透光。

2.3有充足活动场所。

2.4有保温防暑和安全措施。

2.5有消毒管理设施。

2.6有供鸭游泳的池水且便于更换。

2.7有兽医室、解剖室、密封的尸池、粪池并与生产区有一定的距离。

二、建立健康鸭群1.实行自孵自养。

1.1孵化过程中,要严格按卫生防疫的要求,种禽要健康并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

1.2孵化用种蛋要尽早消毒,消毒后要防止重复污染。

1.3做好孵化室或孵化厂的卫生工作,室内空气保持新鲜,蛋盘不外借,用后消毒。

1.4不同来源的种蛋要分别孵化,以减少传染机会和便于查清疫源。

2.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即一栋鸭舍只养同一日龄的鸭。

因为不同日龄的鸭有不同易感或易发的疾病,如果一栋鸭舍内饲养着不同日龄的鸭,则日龄较大的患病鸭或已病愈的鸭可能带菌或带病毒,易传染给易感的小鸭,使疾病长期传播,造成经济损失。

采用“全进全出”制则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提高鸭的成活率。

3.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免疫程序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有无疫情和鸭群情况具体制定。

一般来说,疫区每年应给鸭群接种弱病毒疫苗至少两次为妥。

4.防止由场外或外地引入菌、病毒或疾病。

即贯彻自繁自养原则,尽量避免引进苗鸭、种鸭或种蛋。

如须引进,应从非疫区引入,并做好严格检疫,隔离观察两周后,证明健康方可混入鸭群。

三、加强科学饲养管理1.选好苗禽,精心育雏,适时开食和饮水。

养好禽类的关键是选择优质健壮的苗禽。

精心育雏要做到:第1天饮5%糖水及0.5%电解多维水和0.1%氯霉素或0.02%病必宁,第2天饮0.02%高锰酸钾水,0.2%四环素或红霉素水。

鸭病防控三大关键措施

鸭病防控三大关键措施
鸭病防控三大关键措施
2023-11-04
contents
目录
• 科学饲养管理 • 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 • 选择合适的饲料和饮水 • 加强疫病监测和诊断 • 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 • 人员管理和培训
01
科学饲养管理
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要点一
温度
鸭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鸭子的生长和健康。适宜 的温度范围应根据鸭子品种、年龄和季节来确定。一般 来说,鸭子在10-20℃的环境下生长最为适宜。在炎热 天气,应采取措施降低鸭舍温度,如喷水、加强通风等 ;在寒冷天气,应提高室温,保持鸭舍干燥和温暖。
水源多样化
在饮水来源单一的情况下 ,应考虑使用不同水源的 水进行混合,以增加水质 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定期检查饲料和饮水质量
1 2 3
定期抽样检测
定期对饲料和饮水进行抽样检测,检查其中的 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含量,确保其符合标准要 求。
检测仪器和方法
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等,对饲料和饮水进行准确的检测 和分析。
02
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地区疫情和鸭 场实际情况,制定 合理的免疫程序。
选用高质量的疫苗 ,确保疫苗质量和 有效性。
定期检测鸭群的抗 体水平,确保疫苗 接种效果。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保持养殖 场内外环境卫生。
对鸭舍、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 ,防止细菌和病毒传播。
对进出鸭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 消毒,防止带入病菌。
02
03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寄 生虫药,避免滥用。
定期轮换药物,避免耐 药性的产生。
严格执行停药期,避免 药物残留对食品安全的

蛋鸭科学饲养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蛋鸭科学饲养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蛋鸭科学饲养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蛋鸭是我国重要的禽类养殖品种,其产蛋量高、肉质鲜美,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蛋鸭饲养与疾病防治成为了养殖户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蛋鸭的生产性能,降低疾病发生率,科学饲养和疾病综合防治技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下文将针对蛋鸭科学饲养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科学饲养技术(一)合理饲料配比蛋鸭的饲料配比应根据蛋鸭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产性能要求进行合理搭配,保证蛋鸭获得适当的营养。

蛋鸭的初生期至20周龄为生长期,此阶段应注重提高蛋鸭的生长速度和体质素质,应给予高蛋白、高能饲料,以支持蛋鸭的快速生长。

20周龄后为产蛋期,此阶段应给予高钙、高磷、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饲料,以提高蛋鸭的产蛋率和蛋质量。

合理的饲料配比能够提高蛋鸭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同时促进蛋鸭的健康生长。

(二)创新饲养方式在蛋鸭的养殖中,饲养方式对蛋鸭的生长效率和疾病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蛋鸭饲养方式主要是散养,这种方式存在着占地面积大、鸭舍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等缺点。

应引进现代化的饲养方式,如网箱饲养、密度养殖等,不仅可以节约饲料,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减轻养殖场的疾病压力,减少养殖环境对蛋鸭的不利影响。

(三)定期消毒蛋鸭的饲养环境是蛋鸭生长的重要环节,养殖场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蛋鸭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定期对蛋鸭舍、喂料器具等养殖设施进行彻底消毒是非常重要的。

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提高蛋鸭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二、疾病综合防治技术(一)加强疾病监测对蛋鸭的疾病进行监测是疾病综合防治的基础。

养殖户应定期对蛋鸭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应留意饲料和饮水的质量,防止疾病通过饲料和饮水传播。

养殖户还可以委托专业兽医对蛋鸭进行定期的疾病检测,以及时掌握蛋鸭的健康状况,隐患。

(二)合理饲养密度蛋鸭的饲养密度是影响蛋鸭健康状况和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疥螨等
目前,传染性致病为主要原因,发病死 亡率高,防治困难
鸭的病毒性肝炎
常 见
传染性多发性浆膜炎(鸭疫巴

氏杆菌病)
传 曲霉菌病
染 性
鸭瘟
疾 禽霍乱
病 鸭流感
流行特点:

病原为小RNA病毒科,鸭肝炎病毒

接种9-10日龄鸭胚绒尿腔5-6天死亡

易感3周龄内雏鸭,年龄小死亡率高

症状:精神不振、咳嗽、流泪、羽毛粘
连,流鼻,绿或黄白稀粪,运动失调、阵

发性痉挛,病程1-3天,慢性关节肿大,

精神症状,生长受阻


病变:

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

气囊增厚、纤维素渗出物

肝脾肿大、关节肿大

脑膜血管充血

腹腔积液、黄色清亮液体
防治:

减少应激(温度均恒、拥挤、换

培养液,每3-4周接种一次

雏鸭高免血清或卵抗注射治疗或预防

卫生消毒
传 染
流行特点:
病原菌-鸭疫巴氏杆菌G-两极着 色

多发于2-7周龄雏鸭,以2-3周龄多

发,8周龄以上发病较少

感染率:90%,发病率:60%,死亡20%

左右

阴雨、潮湿季节多发

种蛋传播,呼吸道及损伤感染
症状:一侧或两侧眶下窦肿,流鼻

液,呼吸困难、叫声嘶哑;头部两
侧羽毛污染,眶下窦充满粘液或干

酪样物; 鼻、气管粘膜充血;气体
浑浊、水肿,肝脾肾肿胀
防治:
成鸭及不同日龄鸭分开饲养

幼鸭保湿,通风,合理密度
防止野水禽污染水源

尚无有效防治方法
病毒唑,干扰素,抗菌素

养:饲养管理是基础,全价优质饲 料等
鱼腥苯60g,蒲公英30g,桔梗15g,黄连 18g熬水饮用
流行特点:
病原为疱疹病毒科,接种9-12鸭胚5-9 天死亡
易感不同品种、年龄的鸭,不分季节

症状:体温升高达43℃,食欲下降、渴
欲上升,两腿无力、不愿活动 、运动失
调,重者驱赶拍翅行走,流泪、流涕,眼

睑水肿,重者波及整个头部(大头瘟), 绿色或灰白色稀粪,肛周污染,角膜浑浊
防:合理防疫程序,防疫密度,药

物预防

隔:病鸭隔离,防传染

消毒:消毒观念,消毒误区
处:病死动物处理,粪处理

灭鼠防蝇,建筑,药物预防
治疗:特异治疗,合理用药
或溃疡,后期体温下降,神经症状.急性
2-5天、亚急性6-19天死亡.死亡率90%
病变:
皮肤散在出血点
头颈部水肿,皮下组织黄色胶样浸润,眼
睑粘连

喉、口腔、食道淡黄色假膜或溃疡
腺胃出血,肠粘膜、十二指肠、直肠
出血

泄殖腔充血、水肿,灰褐或灰绿结痂
肝、脾大小不等,灰黄或灰白色坏死 点,周围环状出血。

料、亮度、风雨)


环境及鸭家菌免疫
浆 膜 炎
药敏选药:庆大霉素、红霉素、阿 莫西林、百病消、蒽诺、环丙等
流行特点:
易感:4-15日龄雏禽,死亡率达10-50%

来源于发霉的饲料、垫料(麦草)污
染空气、地面

病原:烟曲霉、麦曲霉、土曲霉、黑

曲霉

症状:食欲减退、消瘦,呼吸困难、张
口呼吸、无咯音,下痢,腿肿胀,侵蚀脑,
共济失调,角弓反张,麻痹,污染种蛋、
卵孵化率下降.病程11周左右
病变:
肺黄白、灰白结节

气囊、气管、肺有霉菌斑

防治:

不用发霉垫料、霉变饲料 通风,防积水,保持环境及用具的卫生

制霉菌素、两性霉素、克霉唑1g/100只
1:3000CuSO4 饮水3-5天或KI 5-10g/L水

程0.5-3天。慢性者消瘦、贫血,胃
肠、呼吸道、关节炎。
病变:
喙、蹼暗紫
心脏出血,脂肪出血

肝肿大、有坏死点

肺、十二指肠出血
防治:
加强管理,减少应激,卫生,消毒

自家苗预防
氯霉素、喹乙醇、恩诺沙星等
流行特点:
病原为A型禽流感病毒
多发于3-30日龄幼鸭

发病率高,死亡率低,2-4周多康复
毒 性 肝 炎
症状:突病、昏迷、腹泻、运动失调、
双腮痉挛、头颈后仰、翅下垂、3-4天,1 周内死亡率90%.3周内死亡<40%,4周龄以
上较少死亡
病变: 两腿伸直、头颈后仰、肝肿大有出血斑点、
胆囊扩张、脾肿大、肾充血肿胀

防治:

雏鸭隔离饲养,应用全价饲料,严禁

饮用野生水及栖息水塘水

产蛋种鸭接种疫苗,产前2-4周0.5ml鸡
防治:综合防治措施
自繁自养、防病原侵入

消毒卫生
种鸭预防:鸭瘟鸡胚化弱毒苗,
雏鸭用弱毒苗

发病后隔离病鸭,消毒,紧急接

流行特点:
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G-
易感多种家禽,鸡、鸭、鹅等

常为内源感染,条件应激促发
症状:突然死亡,剧烈腹泻,黄白

或绿色稀粪,呼吸困难、口鼻分泌
物多,摇头,昏迷,痉挛死亡。病
山东六和集团养殖技术讲座
鸭病综合防治技术
信得药业(集团)公司 李峰
发病原因
简 常见鸭传染性疾病
介 综合防治
理化因素:气候、通风、氨气等
中毒性因素:药物、饲料霉变、
食物中毒等

代谢性因素:营养不全、维生素缺乏、

微量元素的缺乏
传染性因素:细菌、病毒、霉形体、

衣原体等

寄生虫性因素:球虫、蛔虫、绦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