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感知与控制技术复习
物联网技术-复习要点

第1章_物联网概述内容提要:◆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三个重要特征◆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标志性事件◆物联网的四层体系结构模型:◆典型的应用示例:如何布局物联网?练习题:1、物联网分为、、和四个层次。
2、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物理世界信息化、网络化,对传统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实现互联和整合。
3、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的战略构想。
A、未来之路B、感知中国C、感知环境D、智慧地球4、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的三个重要特征是什么?5、物联网可分为哪四层?并简要介绍各层的基本功能。
6、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7、判断题自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让人与计算机对话,让计算机与计算机对话,在第三阶段中尝试与物理世界对话。
()8、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第2章_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各种自动识别技术:光学符号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
◆IC卡系统的构成及分类方法。
◆条形码技术:二维条形码与一维条形码的比较,常见的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编码。
◆RFID的概念与现状。
◆RFID系统的组成,RFID标签的优点,RFID标签的存储方式及分类,RFID系统的常见频率及其优缺点。
练习题:1、RFID系统可分为()、()和()三大组件。
2、 RFID的标签根据是否内置电源,可分为三种类型:()、()和()。
3、射频识别系统中真正的数据载体是()。
A. 读写器B.电子标签C. 天线D.中间件4、二维码目前不能表示的数据类型()。
A、文字B、数字C、二进制D、视频5、下列属于矩阵式二维条码是()。
A、UPC码B、EAN 码C、Code49码D、QR CodeA.存储量大B.安全性高C.穿透性强D.印刷多样性7、下列哪个不是RFID标签的特点。
()A.环境适应性强B.可重复使用C.穿透性强D.印刷多样性8、判断题:➢射频识别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标签发出无线电波,阅读器接受无线电波读取数据。
物联网控制技术(复习)

2.简述什么是伺服电动机
答: 依靠电枢电流与气隙磁通的作用产生电磁转矩,是伺服电动机转动。通常采用电枢控制方式,
即在保持励磁电压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电枢电压来调节转速。电枢电压越小,则转速越低;电
枢电压为零时,电动机停转。由于电枢电压为零时电枢电流也为零,电动机不产生电磁转矩,不会
即
,
' = ℰ*ℇ
min =
-./
因为
= −
所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硬气的系统动态性能下降,可以提高系统稳定性③比例微分控制在提高了系统动态性能
2.针对某连续被控对象,简述其经典 PID 控制器的微分方程与对应的传递函数。
答: (把公式中变量的定义写出来)
微分方程:
u = > +
1
/
+ B
()
传递函数:
D =
四、看图填空
5.模糊集合中每一个元素被赋予一个表征该元素属于模糊集合的隶属度。
6.引入隶属度之后,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模糊性转化为语义解释确定的主观性。
7.模糊控制以模糊数学为基础,运用语言规则表示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由模糊推理进行决策
的一种高级计算机控制策略。
二、判断题
1.从控制原理的角度,PID 调节器是参数可以调整的 PID 控制器。(对)
5.伺服电动机和步进电动机是最常用的控制电机。
物联网复习资料doc

物联网复习资料doc物联网复习资料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的一种技术体系。
物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物联网的定义、应用领域、技术原理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复习。
一、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的一种技术体系。
这些物理设备可以是传感器、执行器、智能设备等,它们通过各种通信方式(如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与互联网相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物联网的核心思想是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二、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和领域。
在农业领域,物联网可以用于监测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参数,实现智能化的农业生产。
在工业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维护,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医疗领域,物联网可以用于远程医疗、健康监测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交通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物联网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物流等领域。
三、物联网的技术原理物联网的实现离不开一些关键技术。
首先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和采集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其次是通信技术,物联网需要各种通信方式来实现设备之间的连接,如无线通信(如Wi-Fi、蓝牙、NB-IoT等)和有线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
另外,还需要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物联网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存储和分析。
最后是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物联网涉及大量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四、物联网的发展前景物联网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物联网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物联网技术复习提纲_整理版1.0

复习提纲物联网概述1.物联网的四层体系架构,各层的主要功能、主要技术、典型设备。
对象感控层、数据传输层、信息整合层、应用服务层对象感控层的作用是获取物理对象(人、机器、物品)的各种行为和状态数据。
通过控制器实现对物理对象的控制。
感知层的主要技术是:频射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二维码。
典型的设备包括:手机摄像头、各种传感器、扫码枪等。
数据传输层在物联网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纽带作用。
它不仅向上负责将感知层感知到的信息传输到信息整合层,还负责感知层传递命令。
数据传输层的主要技术:WiFi、蓝牙、ZigBee、NFC、NB-IOT。
典型的设备包括:集成蓝牙功能、NFC功能的各种设备。
信息整合层的作用是对网络获取的不确定信息完成重组、清洗、融合等处理,整合为相对准确的结论。
信息整合层的主要技术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应用服务层的作用是使用信息整合层整合的各种有用的数据。
典型的应用包括:智能安防、智能电网、环境检测等。
2.物联网中典型的感知技术及其对应的典型应用系统。
二维码:手机摄像头扫描、购物软件、社交交友软件RFID:基于RFID的“二代身份证”的多用途系统构想传感器:医疗健康、城市建设、交通监控图像/视频:中国电信全球眼系统3.物联网中典型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短距离传输技术和长距离传输技术。
短距离传输技术:WiFi、蓝牙、低功耗蓝牙技术BLE、ZigBee、UltraWideBand-UWB、NFC长距离传输技术:NB-IOT、LORA、5G4. 边缘计算和雾计算的概念,对物联网系统的影响。
边缘计算是一种在物理上靠近数据生成的位置处理数据的方法。
因为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普及,如果源源不断的数据全部传输到云端,云端服务器将面临巨大的存储压力,为此边缘计算提供了解决办法,边缘计算更适合物联网应用。
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数据不用再传到遥远的云端,在边缘测就能解决,更适合实时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处理,也更加高效而且安全。
物联网期末复习资料

2.1物联网概念,2.2.1,2.2.2,物联网体系结构3.3传感器技术原理,传感器特性和分类4.1条形码,4.2.1和4.2.2RFID,标识与定位5.1.1WiFi,5.1.2蓝牙,5.1.3ZigBee6.1大数据特征,6.2.1数据库存储,6.2.2云架构,云计算、边缘计算7.2安全体系一.物联网1.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是通过使用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采集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流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特征:①全面感知:嵌入式设备微型化,为每个物品、动物或人安装感知装置成为可能。
②可靠传递:遵守统一的通信协议。
③智能处理:智能信息处理平台通过智能处理技术针对不同应用需求对物品实时智能化控制。
④深度应用:物联网的应用正向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发展3.物联网体系结构Ⅰ概念:描述物联网部件组成和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框架和方法。
Ⅱ设计原则:①以用户为中心②时空性原则③互联互通原则④开放性原则⑤安全性原则⑥鲁棒性原则⑦可管理性原则Ⅲ体系结构:②四层物联网体系结构:第一层:感知控制层(简称感知层,是对客观事物的信息直接获取并进行认证和理解的过程,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第二层:数据传输层(主要用于信息的传送,是物理感知世界的延伸,可以更好地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是物联网信息传递和服务支撑的基础设施)第三层:数据处理层(具体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平台为感知数据的存储、分析提供支持)第四层:应用决策层(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用户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如检索、计算和推理等)二.传感器1.传感器作用:把各种物理量转变成可识别的信号量2.传感器特性:①线性度: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线性程度②灵敏度:单位输入量的变化所引起传感器的输出量的变化③迟滞:在正反行程期间其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④重复性: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4.传感器分类:①按测试对象分类: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②按原理分类:电学式传感器、磁学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电势型传感器、电荷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谐振式传感器、电化学式传感器③按输出信号分类: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④按能量分类: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⑤其他分类:集成、晶体、半导体等传感器三.标识与定位技术1.条形码Ⅰ定义:条形码技术是集条码理论、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条形码印制技术与一体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复习知识点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复习知识点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 IoT)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对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进行复习时,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一、物联网的概念与特点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设备、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其特点包括:1、全面感知:通过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获取物理世界的信息。
2、可靠传输:利用多种通信技术,如蓝牙、Zigbee、WiFi、移动网络等,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3、智能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组件,能够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
常见的传感器有光电传感器、霍尔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2、射频识别技术(RFID)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直接接触。
RFID 标签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等领域。
3、无线通信技术(1)蓝牙: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手机、耳机等设备之间的连接。
(2)Zigbee:低功耗、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常用于智能家居等场景。
(3)WiFi: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无线网络连接。
(4)移动网络:如 4G、5G 等,为物联网设备提供广域覆盖的通信支持。
4、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依靠云计算平台进行存储和处理,大数据技术则用于挖掘数据中的价值。
三、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物联网通常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1、感知层负责采集物理世界的信息,包括传感器、RFID 标签、摄像头等设备。
2、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和互联网。
3、应用层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农业等。
四、物联网的应用领域1、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如智能灯光、智能家电、智能安防等。
《物联网技术》复习

《物联网技术》复习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网络连接和通信技术,将实体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网络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全面复习,包括概念、技术架构、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通信设备、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将各种物体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交互和智能化的管理。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物体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感知和交互,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
二、物联网技术架构物联网技术的实现需要依赖于以下几个要素:感知层、传输层、云平台和应用层。
1. 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它包括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可以采集物体的状态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等。
执行器则可以根据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如开关、控制等。
感知层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对物联网技术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2. 传输层:传输层是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云平台的媒介。
传输层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以太网等。
传输层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 云平台:云平台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它可以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提供各种服务和功能。
云平台可以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价值。
云平台也可以提供开放的接口,供开发者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化服务。
4. 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技术的最终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工厂、智慧城市等。
应用层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和功能,实现对物体的远程监控、控制和管理。
应用层的目标是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提供更便捷、舒适、安全的服务。
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1. 工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被称为工业物联网。
物联网控制技术知识点总结

物联网控制技术知识点总结一、物联网及其应用1. 物联网的定义和特点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使物品相互连接的技术,可以实现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使之获得智能化、自动化和互联互通的能力。
物联网具有以下特点:(1)智能感知:物联网设备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并获取数据;(2)互联互通:各种物联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3)智能决策:物联网设备可以根据获取的数据进行智能决策;(4)实时数据: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获取和传输数据。
2.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技术通过连接各种设备和物品,实现了许多领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智能家居:通过连接家用电器和设备,实现远程控制、智能调节和自动化管理;(2)智能健康:通过连接健康监测设备和医疗设备,实现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3)智能交通:通过连接车辆和交通设施,实现智能导航、交通管控和车辆无人驾驶;(4)智能工业:通过连接工业设备和传感器,实现智能生产、设备监测和自动化控制;(5)智能农业:通过连接农业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农作物监测、灌溉控制和精准农业。
二、物联网控制技术1. 传感器和执行器传感器是物联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于采集各种环境和物品的数据,例如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
执行器则是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远程控制的设备,例如电动阀门、电机、灯光等。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和使用对于物联网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 通信技术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的基础。
常用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WiFi、蓝牙、ZigBee、LoRa、NB-IoT等。
不同的通信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
3. 远程监控与控制远程监控与控制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和系统的远程监测、远程控制和远程维护。
远程监控与控制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管理便利性,并且可以实现无人化运行。
《物联网技术》复习

《物联网技术》复习物联网技术复习1.物联网概述1.1 物联网的定义1.2 物联网的特点1.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1.4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2.物联网体系结构2.1 传感器节点2.1.1 传感器2.1.2 无线通信模块2.1.3 数据处理单元2.2 网络传输层2.2.1 网络拓扑结构2.2.2 网络通信协议2.3 云平台2.3.1 数据存储与管理 2.3.2 数据分析与处理 2.4 应用层2.4.1 物联网应用案例2.4.2 应用开发和部署3.传感器技术3.1 传感器概述3.1.1 传感器定义和分类 3.1.2 传感器特性和参数 3.2 常见传感器类型3.2.1 温度传感器3.2.2 湿度传感器3.2.3 光敏传感器3.2.4 加速度传感器3.3 传感器接口技术3.3.1 模拟信号接口3.3.2 数字信号接口4.无线通信技术4.1 无线通信原理4.1.1 传输介质4.1.2 信号调制与解调 4.2 无线通信标准4.2.1 ZigBee4.2.2 WiFi4.2.3 LoRa4.3 无线通信协议4.3.1 TCP/IP协议4.3.2 MQTT协议5.数据处理与存储5.1 数据采集与处理5.1.1 数据采集方式 5.1.2 数据预处理5.2 数据存储与管理5.2.1 数据库技术5.2.2 云存储技术6.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6.1 数据安全概述6.1.1 数据加密与解密6.1.2 认证与授权6.2 物联网隐私保护6.2.1 隐私数据收集与使用6.2.2 隐私保护技术附件:提供相关物联网技术的案例和代码样例。
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联网:指通过互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将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连接起来并实现信息交互的系统。
2.传感器:能够感知和测量物理量并输出对应电信号的器件。
3.无线通信:通过无线电波等无线电磁波来传输和接收信息的通信方式。
4.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
5.数据存储:将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以供后续使用,如数据库、云存储等。
《物联网技术》复习题

《物联网技术》复习题物联网技术复习题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各类传感器、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络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物体的感知、交互、通信和智能控制的一种技术。
它将人、设备和物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
本篇文章将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复习。
一、物联网技术特点1. 广泛连接: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各种设备和物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通过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等终端,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感知和控制,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互。
2. 大规模:物联网技术可以连接大量的设备和物体,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从家庭、办公室到城市、工厂,都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 实时性: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物体状态的实时感知和控制。
通过传感器的采集和网络的传输,可以及时获取到物体的数据,并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
4. 多样性:物联网技术可以连接各种类型的设备和物体,包括传感器、智能手机、家电、车辆等。
通过不同类型的设备和物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更多的应用和功能。
5. 开放性:物联网技术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兼容各种不同的设备和平台。
不同厂商和开发者可以自由选择和组合各种技术和设备,实现更多的应用和创新。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1. 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和物体连接在一起,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家庭中的电器设备、安防系统、照明系统等。
2. 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城市中的各种设备和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通过传感器和互联网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管控城市中的交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信息。
3. 工业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工厂和生产线的自动化管理。
通过物体的感知和控制,可以实现对设备和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农业监测:物联网技术可以用于农田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气象信息等,为农民提供农田的管理和决策支持。
《物联网技术》复习

《物联网技术》复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家居到智能交通,从工业自动化到医疗健康领域,物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
对于学习物联网技术的我们来说,复习这门课程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重要环节。
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在物联网技术中,传感器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感器就像是物联网的“眼睛”和“耳朵”,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并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后续的处理系统。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比如在智能家居中,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传感器可以控制加湿器的工作;在工业生产中,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光电传感器可以用于产品的计数和检测。
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使得各种设备能够在无需连线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传输。
蓝牙、WiFi、Zigbee 等是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
蓝牙适用于短距离、低功耗的设备连接,比如蓝牙耳机、蓝牙音箱;WiFi 则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办公场所的网络连接;Zigbee 则在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等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其特点是低功耗、自组网能力强。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它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RFID 系统由标签、阅读器和天线组成。
标签存储着物品的相关信息,阅读器用于读取标签中的信息,天线则负责在两者之间传输信号。
RFID 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库存控制、门禁系统等领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在物联网的架构中,感知层负责采集数据,网络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应用层则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应用。
物联网技术导论_总复习

物联网技术导论_总复习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了引领变革的重要力量。
从智能家居到工业自动化,从智能交通到医疗健康,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接下来,让我们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一次全面的总复习。
一、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设备、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这些设备可以是小到一个传感器,大到一辆汽车、一座工厂,它们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和通信模块,收集和传输数据,与其他设备和系统进行交互。
物联网的核心要素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负责采集物理世界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压力等;网络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通信,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层则是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具体的服务和应用。
二、感知层技术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它由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能够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执行器则可以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动作,如电机、阀门等。
除了传感器和执行器,感知层还包括一些短距离通信技术,如蓝牙、ZigBee、RFID 等。
蓝牙技术常用于手机、耳机等设备之间的通信;ZigBee 则适用于低功耗、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组网;RFID 则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等领域的物品识别和跟踪。
三、网络层技术网络层是物联网的桥梁,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
网络层的技术种类繁多,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如 4G、5G)、卫星通信网络、WiFi 网络、有线以太网等。
其中,移动通信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移动性好的优点,能够满足物联网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卫星通信网络则适用于偏远地区和海洋等特殊场景;WiFi 网络则在家庭和办公场所等室内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有线以太网则在工业控制等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为了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还需要用到一些网络协议和技术,如 IP 协议、MQTT 协议、CoAP 协议等。
《物联网技术》复习

《物联网技术》复习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当我们准备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复习时,需要对其众多的概念、原理、应用等方面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物联网技术。
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将各种设备、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这些设备可以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设备,也可以是工业生产中的机器、传感器等等。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要素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就像是物联网的“感官”,通过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收集物理世界的信息。
这些传感器能够将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为后续的处理和传输做好准备。
网络层则负责将感知层收集到的信息传输到目的地。
这其中涉及到多种通信技术,比如蓝牙、Zigbee、WiFi 以及移动网络等。
不同的通信技术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比如蓝牙适用于短距离、低功耗的设备连接,而移动网络则能够实现大范围的覆盖和高速的数据传输。
应用层是物联网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部分。
它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和决策支持。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通过对室内环境数据的分析,自动调节灯光、温度和湿度,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工业领域,通过对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和分析,实现预测性维护,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了解了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架构后,我们再来看看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物联网中常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RFID 标签可以被贴在物品上,无需接触就能实现快速、准确的识别和追踪。
还有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
由于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量巨大,需要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来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云计算提供了弹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服务,能够满足物联网系统的需求。
物联网感知与控制技术复习

物联⽹感知与控制技术复习物联⽹感知与控制技术复习1、2009年10⽉(IBM)提出了“智慧地球”。
2、智慧地球是(美国)提出来的。
3、2003年11⽉4⽇,沃尔玛宣布:他将采⽤RFID技术追踪其供应链系统中的商品,并要求其前100⼤供应商从(2005年1⽉)起将所有发送到沃尔玛的货盘和外包装箱贴上电⼦标签。
4、我国开始传感⽹的研究是在(1999)年。
5、2009年8⽉7⽇,温家宝考察中科院⽆锡⾼新微纳传感⽹⼯程技术研发中⼼。
强调“在传感⽹发展中,要早⼀点谋划未来,早⼀点攻破核⼼技术,把传感系统和3G 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
6、2010年1⽉,传感(物联)⽹技术产业联盟在⽆锡成⽴。
7、感知中国中⼼设在(⽆锡)。
8、物联⽹已被明确列⼊《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
9、物联⽹的中国标准组织有那些(电⼦标签国家标准⼯作组、传感⽹络标准⼯作组、泛在⽹技术⼯作委员会、中国物联⽹标准联合⼯作组)。
10、物联⽹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感知延伸层技术、⽹络层技术、应⽤层技术)。
11、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不包括(会话层)。
12、物联⽹⽹络层技术主要⽤于实现物联⽹信息的双向传递和控制,重点在于适应物物通信需求的⽆线接⼊⽹和核⼼⽹的⽹络改造和优化,以及满⾜低功耗、低速率等物物通信特点的感知层通信和组⽹技术。
13、物联⽹应⽤层主要包含应⽤⽀撑⼦层和应⽤服务⼦层,在技术⽅⾯主要⽤于⽀撑信息的智能处理和开放的业务环境,以及各种⾏业和公众的具体应⽤。
14、物联⽹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统⼀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服务。
15、物联⽹中间件平台:⽤于⽀撑泛在应⽤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络和业务能⼒,向应⽤提供统⼀开放的接⼝等。
16、物联⽹服务可以划分为⾏业服务和公众服务。
17、物联⽹⾏业服务通常是⾯向⾏业⾃⾝特有的需求,由⾏业系统内企业提供的服务。
物联网感知技术复习题

物联网感知技术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物联网的核心是物与物或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其基本特征有四个,(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和综合应用。
2、无线传感网的关键技术有拓扑控制、时间同步和(数据融合)。
3、无线传感网的组网模式有网状模式、簇树模式和(星型模式)。
4、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组件有射频标签、(识读器)、中间件和应用系统等。
5、无线传感网由无线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管理节点)三部分组成。
6、无线传感网的协议体系结构从上到下可分为五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7、物联网的三层模型,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传感器: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2.无线传感网:无线传感网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或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目的是协调地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3.射频识别: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双向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4.物联网:通过利用条码、射频识别、传感器、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庞大网络系统。
5.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当今世界,著名的四大定位系统(我国、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答:我国的北斗系统(2.5分),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2.5分),欧洲的伽利略系统(2.5分),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2.5分)。
2、传感器的构成?答:传感器由敏感元件(2.5分)、转换与元件(2.5分)、转换电路(2.5分)和辅助电源(2.5分)四部分组成。
物联网复习1

第1章 概述
第2章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 2.1概述 • 2.2传感器的特性 • 2.3传感器的标定
知识结构图
2.1 概述
2.2 特性
h H
R
Rm a x YFS
100 %
2.3 标定
第3章电阻式传感器
• 3.1电阻应变式Biblioteka 感器• 3.2压阻式传感器
知识结构图
电阻应变式
电阻应变式 测量电路
电阻应变式
压阻式
第4章电感式传感器
• 4.1概述 • 4.2自感式传感器 • 4.3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 4.4电涡流式传感器
知识结构图
4.1 概述
4.2 自感式
无法辨别位移方向 通过相敏整流器辨别位移方向
4.3 变压器式
4.4 电涡流式
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
• 5.1工作原理及分类 • 5.2测量电路 • 5.3特点及设计改善措施 • 5.4应用
知识结构图
5.1 原理和分类
x C C C0 C0 h0
C
2C0
x h0
C C0
C C - C0 C0Bx
5.2 测量电路
利用对传感器电容的充放电使电路输出脉 冲的宽度随传感器电容量的变化而变化
5.3 特点及改善措施
5.4 应用
物联网感控技术与应用考试

物联网感控技术与应用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什么是物联网感控技术?它包括哪些方面的技术?A. 物联网感控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B. 物联网感控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C. 物联网感控技术包括感知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D. 物联网感控技术包括检测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2. 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感控中起什么作用?A. 传感器技术用于收集数据B. 传感器技术用于处理数据C. 传感器技术用于控制设备D. 传感器技术用于连接网络3. 常见的物联网感控传感器有哪些?A. 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传感器B. 压力传感器、磁力传感器和热传感器C. 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D. 语音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生物识别传感器4. 如何利用物联网感控技术实现智能家居?A. 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数据,控制家电设备B. 将传感器数据上传到云端,由云端处理和分析C. 利用云计算技术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D. 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5. 在物联网感控系统中,控制器的作用是什么?A. 接收传感器数据并将其上传到云端B. 处理传感器数据并做出决策C. 连接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实现自动化控制D. 存储传感器数据以供后续分析6. 什么是物联网感控系统中的“物联网边缘计算”?A. 物联网边缘计算是将数据处理放在本地完成,减少数据传输延迟B. 物联网边缘计算是将数据处理放在云端完成,减少数据传输延迟C. 物联网边缘计算是将数据处理放在本地服务器上完成D. 物联网边缘计算是将数据处理放在云服务器上完成7. 哪种物联网感控技术可以实现对工业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A. 传感器技术B. 通信技术C. 控制技术D. 人工智能技术8. 物联网感控系统中,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A. 使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B. 使用认证技术确保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C. 使用防火墙技术防止非法访问D. 使用匿名化技术保护个人隐私9. 在物联网感控系统中,如何优化系统的性能和功耗?A. 采用低功耗设备和传感器B. 使用无线通信技术降低能耗C. 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减少数据处理所需的能量D.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设备优化和能源管理10. 物联网感控技术的应用领域有哪些?A. 智能家居B. 工业自动化C. 医疗健康D. 交通物流11. 以下哪种类型的传感器可以在黑暗环境下工作?A. 红外传感器B. 紫外传感器C. 可见光传感器D. 激光传感器12. 哪种物联网感控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A. 传感器融合技术B. 通信技术C. 控制技术D. 人工智能技术13. 在物联网感控系统中,如何避免多个传感器同时产生冲突?A. 时间为基础,按照时间顺序优先录取B. 随机录取C. 采用冲突解决算法进行处理D. 以上都不正确14. 物联网感控系统可以应用于哪些行业?A. 农业B. 制造业C. 交通运输业D. 娱乐业15. 以下哪项不属于物联网感控技术的应用?A. 智能门锁B. 智能灯光系统C. 智能空调系统D. 智能窗帘系统16. 在物联网感控系统中,如何实现对移动设备的定位?A. 通过GPS定位B. 通过Wi-Fi定位C. 通过蓝牙定位D. 通过基站定位17. 以下哪种物联网感控技术可以实现对动物的追踪和管理?A. RFID技术B. GPS技术C. 红外线技术D. 超声波技术18. 物联网感控系统中,如何实现对环境的智能化管理?A. 利用传感器收集数据B. 利用数据分析算法进行数据处理C.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决策D. 以上都是19. 物联网感控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城市的哪些方面?A. 交通管理B. 城市照明C. 环境监测D. 所有上述方面20. 以下哪种物联网感控技术可以实现对家庭的健康管理?A. 智能体重秤B. 智能血压计C. 智能血糖仪D. 智能心电图仪21. 物联网感控技术中,哪种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节能管理和环保监测?A. 传感器技术B. 通信技术C. 控制技术D. 人工智能技术22. 物联网感控技术可以用于智能农业的哪些方面?A. 土壤监测B. 水分管理C. 作物生长监测D. 农资配送23. 以下哪种物联网感控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洋资源的监测和管理?A. 声纳技术B. 遥感技术C. 通信技术D. 人工智能技术24. 物联网感控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的哪些方面?A. 车辆导航B. 道路安全监测C. 公共交通管理D. 停车场管理25. 物联网感控技术可以用于智能医疗的哪些方面?A. 生命体征监测B. 医学影像诊断C. 药物配送D. 患者管理等26. 物联网感控技术可以用于智能家居的哪些方面?A. 环境控制B. 家电控制C. 家庭安防D. 智能门锁等27. 以下哪种物联网感控技术可以实现对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管理?A. 传感器技术B. 通信技术C. 控制技术D. 人工智能技术28. 物联网感控技术可以用于智能城市的哪些方面?A. 智慧交通B. 智慧能源C. 智慧照明D. 智慧安防29. 物联网感控技术可以用于野生动物保护和研究的哪些方面?A. 迁徙路线监测B. 种群数量监测C. 栖息地监测D. 全部以上二、问答题1. 什么是物联网感控技术?2. 常见的物联网传感器有哪些?3. 如何实现物联网感控技术的应用?4. 物联网感控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有哪些?5. 物联网感控技术在智能健康领域有哪些应用?6. 物联网感控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哪些应用?7. 物联网感控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有哪些应用?8. 物联网感控技术面临哪些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参考答案选择题:1. C2. A3. C4. A5. B6. A7. B8. ABD9. ABD 10. ABD11. A 12. A 13. C 14. AB 15. D 16. A 17. A 18. D 19. D 20. B21. D 22. ABC 23. A 24. ABD 25. ABD 26. ABD 27. C 28. ABD 29. D问答题:1. 什么是物联网感控技术?物联网感控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硬件设备对物体的各种物理量进行实时感知和控制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感知与控制技术复习1、2009年10月(IBM)提出了“智慧地球”。
2、智慧地球是(美国)提出来的。
3、2003年11月4日,沃尔玛宣布:他将采用RFID技术追踪其供应链系统中的商品,并要求其前100大供应商从(2005年1月)起将所有发送到沃尔玛的货盘和外包装箱贴上电子标签。
4、我国开始传感网的研究是在(1999)年。
5、2009年8月7日,温家宝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强调“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把传感系统和3G 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
6、2010年1月,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在无锡成立。
7、感知中国中心设在(无锡)。
8、物联网已被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
9、物联网的中国标准组织有那些(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传感网络标准工作组、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
10、物联网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感知延伸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
11、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不包括(会话层)。
12、物联网网络层技术主要用于实现物联网信息的双向传递和控制,重点在于适应物物通信需求的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的网络改造和优化,以及满足低功耗、低速率等物物通信特点的感知层通信和组网技术。
13、物联网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在技术方面主要用于支撑信息的智能处理和开放的业务环境,以及各种行业和公众的具体应用。
14、物联网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用服务。
15、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用于支撑泛在应用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网络和业务能力,向应用提供统一开放的接口等。
16、物联网服务可以划分为行业服务和公众服务。
17、物联网行业服务通常是面向行业自身特有的需求,由行业系统内企业提供的服务。
如智能电力、智能交通、智能环境等。
18、物联网公共服务则是面向公众的普遍需求,由跨行业的企业主体提供的综合性服务,如智能家居等。
19、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是不属于网络某个特定的层面,而是与网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网络架构、标识解析、网络管理、安全、QoS等。
20、物联网的主要特征(全面感知、功能强大、可靠传送)。
21、物联网的工作原理。
①、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静态、动态),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要先由传感网实时进行探测②、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③、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④、处理中心完成对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22、运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指的是(可靠传递)。
23、物联网的核心是(应用)。
24、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被称为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性创新,成为国内外IT 业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它可以分为标识、感知、处理、信息传送四个环节。
25、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层主要功能:信息处理、应用集成、云计算、解析服务、网络管理、智能控制和Web服务等。
原理部分1、IBM智能地球战略的主要构成部分(RFID标签、实时信息处理软件、传感器)。
2、数据采集和感知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主要包括(传感器、RFID 、二维码、多媒体信息采集)。
3、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变换元件和其他辅助元件组成。
4、按转换原理分类: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5、自动识别技术根据识别对象的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数据采集技术和特征提取技术。
6、传感器(Sensor / Transducer)是指能把物理、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和输出的电信号,用于获取被测信息,完成信号的检测和转换的器件。
7、力敏传感器接受力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10、声敏传感器接受声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11、OCR的三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办公室自动化中的文本输入、邮件自动处理、与自动获取文本过程相关的其他领域。
12、二维码目前不能表示的数据类型(视频)。
13、(二维条码)抗损性强、可折叠、可局部穿孔、可局部切割。
14、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15、根据标签的数据调制方式分为主动式、被动式和半主动式16、(读写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译码然后送到后台软件系统处理。
17、低频RFID卡的作用距离(小于10cm )。
18、高频RFID卡的作用距离(1 ~ 20cm)。
19、RFID相关标准有(空中接口技术标准、数据结构技术标准、一致性测试标准等)。
20、在RFID系统中,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能量与数据的传递都是利用耦合元件实现的,RFID系统中的耦合方式有两种:电感耦合式、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式。
21、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也可以划分为两种,分别是负载调制、反向散射调制。
22、RFID系统中有两种类型的通信碰撞存在,一种是阅读器碰撞,另一种是电子标签碰撞。
23、未来的电子标签将有以下的发展趋势:成本低,体积小,容量大,工作距离远。
24、ZigBee(自愈功能):增加或者删除一个节点,节点位置发生变动,节点发生故障等等,网络都能够自我修复,并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无需人工干预,保证整个系统仍然能正常工作。
25、ZigBee(自组织功能):无需人工干预,网络节点能够感知其他节点的存在,并确定连结关系,组成结构化的网络。
26、短距离无线通信相关标准包括(基于NFC技术的接口和协议标准、低速物理层和MAC层增强技术标准、基于ZigBee的网络层、应用层标准等)。
27、延伸网指附属于传统电信网的用户接入点的网络,主要包括(传感器网、家庭网、个域网、车域网等)。
28、传感器网:由各种传感器和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29、车域网:用户在基于汽车环境的背景下使用的网络。
30、应用支撑平台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主要包括(环境支撑平台、服务支撑平台、中间件平台)。
31、感知延伸层技术是保证物联网络感知和获取物理世界信息的首要环节,并将现有网络接入能力向物进行延伸。
32、无线传输用于补充和延伸接入网络,使得网络能够把各种物体接入到网络,主要包括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33、IEEE802.15.4是一种经济、高效、低数据速率(<250kbps)、工作在2.4GHz和868/928MHz的无线技术,用于个人区域网和对等网络。
34、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USB、WLAN、以太网接口、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
35、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主要有检错重发、前向纠错、混合纠错。
35、常见的密码算法体制有对称密码体系和非对称密码体系两种。
36、检测技术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它涉及到半导体技术、激光技术、光纤技术、声控技术、遥感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数理统计、信息论等近代新技术和新理论。
37、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①分辨率②转换速度③转换误差④满量程输入范围38、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是将输入模拟电压与不同的基准电压多次比较,比较时从DAC输入数字量的高位到低位逐次进行,依次确定各位数码的“0”、“1”状态,使转换所得的数字量在数值上逐次逼近输入模拟量的对应值。
4位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原理图。
39、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转换过程•(1)转换启动转换开始前逐次逼近寄存器输出清零,4位DAC输出V0=0。
转换控制信号VL=1时开始转换。
•(2)第一个时钟在CLK第一个时钟脉冲作用下,控制逐次逼近寄存器最高位输出为1,其余位输出0,即逐次逼近寄存器输出1000。
(3)进入D/A转换器进入D/A转换器,经D/A转换器转换为与之对应的模拟电压V0,送入比较器与模拟输入信号Vi进行比较。
◆若V0>Vi,说明数字量1000太大,高位的1应去掉◆若Vi>V0,说明数字量1000不够大,高位的1应保留。
在第二个时钟脉冲作用下,按同样的方法将次高位置1,使寄存器输出1100(最高位的1保留时)或0100(最高位的1丢掉时),并送入比较器与输入信号Vi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次高位的1是否应该保留。
按此方法逐次比较,直至最低位比较完后,转换结束。
40、视觉检测系统中的成像系统有光学成像系统、红外成像系统和过程分析成像系统等。
41、对系统的测量数据进行数值处理时,常用软件数值处理技术,与常规的模拟电路处理数值技术相比,软件数据处理具有如下优点:(1)可用程序代替硬件电路,完成多种运算。
(2)能自动修正误差。
(3)能对被测参数进行较复杂的计算和处理。
(4)能进行逻辑判断。
(5)智能仪器不但精度高,而且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
42、数据融合的基本方法(1) 信号处理与估计理论。
包括小波变换、加权平均、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等线性估计技术,以及扩展卡尔曼滤波、高斯和滤波等非线性滤波技术。
此外,还有基于随机采样的粒子滤波、马尔可夫链等非线性估计技术也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
(2) 统计推断方法。
包括经典推理、Bayes推理、证据推理、随机集理论、支持向量机理论等。
(3) 信息论方法。
包括信息熵方法、最小描述长度方法等。
(4) 决策论方法。
多用于高级别的决策融合。
(5) 人工智能方法。
包括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专家系统等43、嵌入式系统的特点(1)系统功耗低、体积小、具有专用性。
(2)实时性强,系统内核小。
(3)创新性和高可靠性。
(4)高效率地设计。
(5)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开发工具和环境。
44、SOC (System On Chip)是一种固件化的系统集成技术。
45、触摸屏是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46、信息传输方式(1)同步传输(2)中断传输(3)批量传输(4)控制传输47、I2C总线接口有4种操作模式:主传送模式、主接收模式、从传送模式、从接收模式。
48、网络生成及节点工作原理(1)组成网络的传感器节点根据一定的路由算法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数据通讯,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和发送。
(2)节点工作过程:传感器节点在生成网络后,一直处于监听状态,当未收到外界命令的时候,节点为了节能处于睡眠状态;一旦接收到中心的唤醒命令,节点自身进行初始化,等待进一步命令;接收到采集指令后,节点初始化各种采集参数,对监测对象进行数据采集、预处理,然后将数据打包,发送给基站。
49、模拟量输出信号: 直流电流信号、直流电压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