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1》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整式的加减1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整式的加减1

整式的加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进行整式加减运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经历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会进行整式加减法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教学难点:灵活地列出算式和去括号。

教学方法:教师利用活动游戏或根据情况创设情景,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进行表示,再利用所学的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法则验证自己的发现,从而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参考例习题:求第三边倍比第一边少第二边长的第一边长三角形的周边长的值求代数式已知化简如图所示已知有理数的值求时当已知和值求代数式已知,b a b ,a ,、yxy x yxy x y x xy 、a c b a c b a 、。

C B ,x X X C A x x b :a 、。

ba b a b a b a ,b :(a、222234853353,24|||| (325)32,153263)(41)(210411)121222+-+-+-+-=+--++=-+=-+-=+--++++-=+++。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名校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名校教案
4.若括号前有数字因数时,应利用分配律去括号,特别要注意符号。
课堂
小结
归纳总结去括号法则
练习

作业
课内练习+作业题P104
如右图,要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
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3 3
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应当相你X3
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代数式,感受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
二、观察思考、揭示实质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得到3(x+3)=3x+9
问题1:观察这条式子,等边从左边到右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2:根据已有知识,你能明白运算的依据吗?
这一法则可编成一句顺口溜:
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三、步步深入,掌握法则(投影显示)
例1:将下列各式去括号:
(1)+(2a-3b)(2)-()(3)-3( )
对此题进行ppt演示,引导学生利用去括号法则
例2:化简并求值:2(a2-ab)-3( a2-ab),其中a= -2,b=3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思考,明白运算的依据:运算的分配律,并进一步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根据分配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你能去括号吗?
①+(a-b+c)②-(a-b+c)
如果把+(a-b+c)看做1x(a-b+c),-(a-b+c)看做(-1)x(a-b+c),运用分配律就可以去括号+(a-b+c)=a-b+c,-(a-b+c)= -a+b-c.
问题1: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代数式4.6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代数式4.6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代数式4.6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代数式4.6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去括号法则。

去括号法则是整式加减中的一个重要法则,它涉及到分配律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掌握整式加减法非常重要,是后续学习更复杂代数式的运算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整式的基本概念。

他们对于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于代数式中的括号处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去括号法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去括号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对于复杂代数式的去括号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去括号法则,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去括号法则的讲解和练习题。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示例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例如,给出一个整式 (2x + 3) + (4x - 1),让学生尝试去括号并合并同类项。

通过这个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去括号法则。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详细讲解去括号法则的步骤和规则。

去括号法则:对于一个整式 (a + b) + c,去括号后得到 a + b + c;对于一个整式 (a - b) + c,去括号后得到 a - b + c。

同时,讲解如何处理带有负号的括号,例如 (-a) + b = -a + b。

七级数学上册第4章代数式4.6整式的加减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级数学上册第4章代数式4.6整式的加减教案(新版)浙教版

4.6整式的加减1教课目的1、借助实质背景认识代数式, 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理解代数式的观点,会列代数式 , 会求代数式的值; 认识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的观点, 会鉴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 多项式的项、项的系数、多项式的次数 ; 3、掌握归并同类项的法例 , 会经过归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 ;4、掌握去括号法例, 会经过去括号、归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5、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并能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2学情剖析用字母来表示数是学生从详细的数到抽象的数 ( 用字母代表的数 ) 的一次巨大的数感变化 , 学生的抽象思想比较短缺。

数学源于生活 , 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 学生的生活经历限制了他们在这个方面的认知。

所以 , 在情形引入方面要尽可能地波及到更多的生活情形。

3要点难点要点 : 依据实质背景列代数式; 利用去括号法例和归并同类项法例对整式进行化简。

难点 : 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4 教课过程活动 1【活动】课前导学依据实质背景列代数式1、有三个连续的整数 , 设中间的那个数为x, 则此外两个数分别为、。

2、一个两位数 , 个位数字是 a, 十位数字是b, 这个数可表示为。

3、有一本 1200 页的推理小说 , 小强每日看 x 页 , 他用天能看完。

4、清晨 6:30 分小强从家里出发上学 , 速度为 a 米 / 分钟 , 走了 12分钟 , 发现 7:00以前到不了学校 , 于是他加迅速度 , 以 b 米/ 秒的速度前行 , 正好 7:00 赶到。

问小强家离学校米。

5、一个长为 4cm,宽为 acm,高为 bcm 的长方体 , 它的体积是 cm3 ,把它铸造成一个底面半径为 Rcm,高为 hcm 的圆柱体 , 此圆柱体的体积又可表示为cm3 。

6、某商品的原价是 a 元 , 若按八折销售 , 售价是元。

7、小强把 600 元的压岁钱存入银行, 一年按期的年利率为a, 一年到期后 , 他能获得利息元,本息和为元。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整式的加减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练习题:完成课本第25页的练习题1、2、3,重点加强对整式的概念、系数和次数的理解,以及对整式加减法则的应用。
-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时,仔细审题,规范书写,注重细节。
-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2.教学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涵盖整式的加减各个知识点。
2.教学方法:
-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挑战,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整式的加减方面还未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了简单的代数运算,对于整式的概念和加减法则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巩固。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整式的加减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与示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地展示整式的加减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整式的加减法规则及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整式的加减法。

2.实际问题的转化为整式加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1.把文字信息或规律转化为整式进行加减运算。

2.不同次数的整式相加减。

四、教学方法1.归纳法与举例法相结合。

2.讲授与实例讲解相结合。

3.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1)整式的概念和性质•整式是指含有字母的常数与它们的积以及幂的有理数乘积的和。

•一个整式的次数是它各项中最高次数的项的次数。

•相同次数的各项系数可以合并。

(2)整式的加减法规则和方法•算法:对应相加减。

•注意事项:先合并同类项再合并不同次项。

(3)实际问题的转化为整式加减运算•找规律或描述中的数量关系转为整式。

•利用相应的文字语言或语句进行转化。

2. 合作学习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以下练习:(1)求解下列整式的和差:1.2x2+3x−1,−x2+5x+32.4a2+3ab−b2,2ab+3b2−a23.3y4+2y2+1,−4y4+3y+2(2)将以下实际问题进行转化求解:1.某商店共有商品x万元,其中有 A、B 两种商品,A 产品的价值为y1元/万,B 产品的价值为y2元/万,若 A、B 两种商品的价值总和为3000元,求 A、B 两种商品分别占多少万元。

2.一辆车的前轮是大型轮,每转一圈可以行进 $2\\pi$ 米。

后轮是小型轮,每转一圈可以行进 $1\\pi$ 米。

经过一段时间后,车的前轮转了a圈,车的后轮转了b圈,求这段时间内车行驶的总路程。

3. 老师辅导老师检查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纠正操作错误,解答疑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完成下列题目:1.计算(3a2−2ab+5b2)−(a2−3b2)。

2.用一个代数式表示表格中几何点的和(下图为直角坐标系,A,B,C,D分别为点坐标):| x | y |-----|-----|-----|A | 1 | 2 |-----|-----|-----|B | -3 | 4 |-----|-----|-----|C | 5 | -5 |-----|-----|-----|D | -2 | 3 |-----|-----|-----|3.李先生购买了x个苹果、y个梨和z个桃子,共花费120元。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如整式的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给予及时反馈。
2.教学方法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问、分享经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
-小组讨论整式加减运算的技巧,总结规律,互相学习。
2.整式加减运算的规则,包括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操作。
3.在实际问题中,能够正确运用整式加减运算解决具体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商品总价,引出整式的概念。
-结合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探讨如何将整式加减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涵盖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
-及时批改和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讲解,提高解题正确率。
-设计一道涉及整式加减运算规律的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规律。
-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可以查阅资料、请教同学,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5.预习作业:布置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提供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预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规则。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加减》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加减》教案、教学设计
3.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整式加减知识进行解决。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树立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决心。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建立能力。
3.能够运用整式加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如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等。
-掌握几何图形与整式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几何问题中运用代数知识的能力。
-通过几何问题的解决,加深对整式加减运算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整式的概念,包括单项式、多项式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
2.通过具体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3.介绍整式加减的运算规则,如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举例说明。
4.演示整式加减的计算过程,强调符号运算和步骤的准确性。
在讲授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给每个小组发放讨论题目,如:
1.请找出以下整式中的同类项,并合并同类项。
2.运用整式加减运算,计算以下问题的答案。
我会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6整式的加减-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6整式的加减-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6 整式的加减-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整式的概念。

2.掌握整式的加减法的原则。

3.能够应用整式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整式的概念和特点。

2.整式的加减法原则及其应用。

3.教学案例的合理设计和讲解。

三、教学过程1. 整式的概念和特点1.请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对整式的定义和特点的介绍,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整式?–整式的特点是什么?2.教师讲解并澄清教材中不易理解的概念和语言。

3.练习:完成教材中P58页的练习1、2。

2. 整式的加减法原则及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简单的练习,总结整式的加减法原则,明确加减法的性质。

2.教材中提供了四种情形的加减法,学生可以通过认真思考和分析举一反三,掌握整式加减的规则。

3.整理纪要:请学生记录下整式加减法的原则和性质,并举例说明。

4.练习:完成教材中P59页的例题1、2,并自主完成P60页的练习1。

3. 教学案例的合理设计和讲解1.教师选择一些实用的例子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并加以详细讲解。

2.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感受实际问题与数学的联系,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完成教材中P60页的练习2、3,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P61页的练习4、5。

2.常识性问题: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的加减法原则计算,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后通过教学案例加以加深认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整式的特点和应用加减法的原则。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下一步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整式加减》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整式加减》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家长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作业质量。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发现并纠正错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5.个性化作业: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以下分层作业:
a.基础层次:完成课本第25页的练习题,要求正确率在90%以上。
b.提高层次:完成课本第26页的练习题,要求正确率在80%以上。
c.挑战层次:自主设计一道整式加减的实际应用题,并给出解答。
6.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整式的乘除法则,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整式加减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完成课本第25页的练习题1、2、3,帮助学生巩固整式加减的基本运算规则。
2.提高拓展题:完成课本第26页的练习题4、5、6,锻炼学生解决综合整式加减问题的能力。
3.实际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以下两道题目:
4.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与练习,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
5.注重课后反思,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自信心。
2.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1》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1》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4.6整式的加减(1)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发现去括号的规律。

2.理解去括号就是将分配律用于代数式运算。

3.掌握去括号法则。

4.会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

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去括号法则。

例1的代数式比较复杂,化简的步骤较多,并涉及求代数式的值,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设计思路通过实际情境,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思考下,明白去括号的依据,归纳出法则,通过练习促进对法则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投影显示)如图4-7,要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请计算结果。

3 3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应当相当。

你X3发现了什么?图4-7(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代数式,感受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

)二、观察思考、揭示实质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得到3(x+3)=3x+9问题1:观察这条式子,等边从左边到右边发生了什么变化?问题2:根据已有知识,你能明白运算的依据吗?(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思考,明白运算的依据:运算的分配律,并进一步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问题3:根据分配律,你能去括号吗?①+(a-b+c)②-(a-b+c)如果把+(a-b+c)看做1x(a-b+c),-(a-b+c)看做(-1)x(a-b+c),运用分配律就可以去括号+(a-b+c)=a-b+c ,-(a-b+c)= -a+b-c. 问题1: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交流和归纳,关注学生对法则的表述,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

)通过上述讨论,归纳出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这一法则可编成一句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6《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6《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6《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整式的加减》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6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整式的加减运算,包括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以及整式的加减法则。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为后续的代数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对整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同类项的定义和整式的加减法则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同类项的定义,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能够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同类项的定义和判断。

2.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3.整式的加减法则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合作交流法”,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结合“示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定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同类项的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整式的加减运算的例子。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同类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同类项的定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同类项的判断和合并同类项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关于整式的加减运算的题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应用该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多项式的同类项,会应用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其中的“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1、运用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

①6×20+3×20= ②6×(-20)+3×(-20)=2、口答。

8个人+5个人= 8只羊+5只羊=8个人+5只羊=[意图:①复习乘法分配律;②感受“同类”。

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口答(1)→分配律:ab+ac=a(b+c)→口答(2)→解释]二、探究新知探究一:一只蜗牛在爬一根竖立的竹竿,每节竹竿是a厘米,第1小时向上爬了6节,第2小时向上爬了2节,问这个蜗牛在竹竿上向上爬了多少厘米?(1)请列式表示:,你能对上式进行化简计算吗?(2)说说化简计算的`依据。

[意图:联系生活情境,探究新知。

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师生小结方法]探究二:根据以上式子的运算,化简下列式子。

①100t-252t ②3x2+2x2②3ab2-4ab2 ④2m2n3-5m2n3(1)上述各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2)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何规律?[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观察、猜想、归纳的学习过程,从而探究出新知。

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动手计算→回答并解释→观察(交流)→猜想→引导学生归纳新知]三、例题精炼例1、合并同类项。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6整式的加减(1) 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6整式的加减(1) 教案
(3)若括号前面是数字因数时,.应乘以括号里的每一项,不要漏乘.
7:练一练
(三)作业
教学
反思
教学
重点
去括号法则。
教学
难点
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减少运算中的符号错误。
教学
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集体备课稿
个案补充
(一)、情景引入
1、多媒体展示游戏:把我的出生月份数乘2,加10,再把和乘5,加上我家的人口数,结果为133
你出生于8月份,你家有3口人
2、猜数游戏的数学原理常常与代数式的运算有关
3、代数式运算的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4、顺口溜
去括号,看符号
是“+”号,不变号
是“-”号,全变号
5、辩一辩:指出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指出原因.
(1)a-(b-c+d) = a-b+c+d
(2)-(a-b)+(-c+d)= a+b-c-d
(3)a-3(b-2c)=a-3b+2c
(4) x-2(-y-3z+1)=x-2y+6z
6.注意:(1)去括号时应将括号前面的符号连同括号一起去掉.
(2)要注意括号前面是“-“号时,去掉括号后,括号里各项都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某几项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
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
课题:4.6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掌握去括号法则。

七年级上《整式的加减》教案

七年级上《整式的加减》教案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有关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整式的加减运算.课本首先通过实例列式表示数量关系,介绍了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整式等有关概念,然后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类比有理数的运算律,明确了同类项可以合并的道理,明确整式加减的法则以及去括号和添活号法则.这些内容也是对前一章内容的进一步认识.本章在呈现形式上突出了整式及整式加减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力求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法则的掌握.三维目标1.知识与目标(1)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掌握单项式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3)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4)掌握去括号、添括号法则,能准确地去括号和添括号.(5)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实例、经历观察、分析、交流、概括出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有关概念;经历类比有理数的运算律,探索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地运用数的运算,使学生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过程.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2.难点:正确区别单项式的次数与多项式的次数,•括号前是负号时去括号或添活号易搞错符号.3.关键:正确理解整式有关概念及明确运算步骤的依据.课时划分2.1 整式 2课时2.2 整式的加减 4课时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复习) 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整式的有关概念,并能灵活进行整式的加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浙江省慈溪市横河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4.6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案 浙教版

浙江省慈溪市横河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4.6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案 浙教版
我们能帮助这几个单项式找朋友吗?(在表2中找)
3x4
4mn2
20a2bc
-a2bc-mn28x45x3
6xy2ca2b -abc2x4
7a2bca2bc-5mn2
学生观察各式,分组讨论他们的共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教师把写有式子的卡片给学生,让学生把卡片贴到“好朋友”处。
(3)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我们是怎样合并同类项的?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注意:1.若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则两项的和等于零,如:-3ab2+3ab2=(-3+3)ab2=0×ab2=0。
2.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4.6《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正确辨别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并化简后求值。
3、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通过活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1)3a+ 2b=5ab
(2) 5y2 -2y2=3
(3) 2ab-2ba=0
(4) 3x2y–5xy2 =-2x2y
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代表将得到问题(1)结果的方法在班内交流,再根据上述方法去探究问题(2)的括号内的结果。
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探究。
学生能够自己去表述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然后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同类项的含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应用作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发现去括号的规律。

2.理解去括号就是将分配律用于代数式运算。

3.掌握去括号法则。

4.会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

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去括号法则。

例1的代数式比较复杂,化简的步骤较多,并涉及求代数式的值,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设计思路
通过实际情境,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思考下,明白去括号的依据,归纳出法则,通过练习促进对法则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投影显示)
如图4-7,要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
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请计算结果。

3 3 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应当相当。

你X3
发现了什么?图4-7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代数式,感受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


二、观察思考、揭示实质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得到3(x+3)=3x+9
问题1:观察这条式子,等边从左边到右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2:根据已有知识,你能明白运算的依据吗?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思考,明白运算的依据:运算的分配律,并进一步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问题3:根据分配律,你能去括号吗?
① +(a-b+c)② -(a-b+c)
如果把+(a-b+c)看做1x(a-b+c),-(a-b+c)看做(-1)x(a-b+c),运用分配律就可以去
括号 +(a-b+c)=a-b+c ,-(a-b+c)= -a+b-c.
问题1: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交流和归纳,关注学生对法则的表述,培
养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


通过上述讨论,归纳出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
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这一法则可编成一句顺口溜:
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三、步步深入,掌握法则(投影显示)
1.练习
(1)去括号:a+(b-c)= a-(b-c)= a+(-b+c)= a-(-b+c)= (2)判断正误:
a-(b+c)= a-b+c ()
a-(b-c)= a-b-c ()
2b+(-3a+1)=2b-3a-1 ()
-2(b-c)= -2b-2c ( )
直接利用法则口答解决(1),围绕(2)要求学生在判断过程中,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
改正,使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法则的使用。

(3)找朋友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 –(-b+c) a+b-c
自主尝试
例1将下列各式去括号:
(1)+(2a-3b)=
(2)-(-3x+2)=
(3)-3(2x 2-x )=
(学生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由学生评判板演情况,共同归纳去括号时的典型错误,查明原因,强调法则的正确使用,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法则。


例2:化简并求值:2(a 2-ab )-3(23
a 2-a
b ),其中a= -2,b=3 注意先运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化简,最后代入求值。

师生共同分析去括号的注意点(幻灯投影):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1.化简并求值: (其中a= -2,b=3)
2.教材第104页 课内练习 五、课堂小结
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 1.去括号时应将括号前的符号连同括号一起去掉。

2.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特别括号前面是“-”号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括号内第一项或者某几项的符号。

3.当括号里第一项是省略“+”号的正数时,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后,要补上原先省
略的“+”号。

4.若括号前有数字因数时,应利用分配律去括号,特别要注意符号。

应用提高:已知, 计算: 注意:整体代入时要加括号。

六、布置作业
xy
x N y xy x M +-=+-=2222,23N
M N M 2)2()1(-+())(323222ab ab a ab a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