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化学平衡题
高考化学平衡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平衡试题及答案A.3υ正N2=υ正H2B. υ正N2=υ逆NH3C.2υ正H2=3υ逆NH3D. υ正N2=3υ逆H2A.铷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故镁可置换铷B.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右移C.MgCl2的热稳定性不如Rb强D.铷的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B.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SO3gC.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O2gD.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Arg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① 化学平衡向——————移动;② 物质 A 的转化率————————;③ 物质 B 的质量分数————————,物质 B 的浓度————————填增,减小,不变④ 化学计量数 a 和 b 的大小关系为 a —————— b2若改变反应条件,在甲条件下wHI的变化如曲线Ⅰ 所示,在乙条件下wHI的变化如曲线Ⅲ 所示。
则甲条件可能是,则乙条件可能是。
填入下列条件的序号① 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②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② 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④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⑤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正催化剂。
3若保持温度不变,在另一个相同的2L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I2g、b mol H2g和c mol HIa、b、c均大于0,发生反应,达平衡时,HI的体积分数仍为0.6,则a、b、c的关系是。
⑴加入H2SO4,使K2Cr2O7溶液的pH降低,则溶液中cCr2O72-与cCrO42- 的比值将填“增大”“减少”或“不变”⑵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发生离子互换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且溶液的pH下降,生成的砖红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3重铬酸钾在酸性溶液中是强氧化剂。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化学复习历年真题好题专项(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计算)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化学复习历年真题好题专项(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计算)练习1.[2022ꞏ广东卷]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 4(s )+4H 2(g )⇌BaS (s )+4H 2O (g )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 <0B.a 为n (H 2O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 4,H 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2.[2022ꞏ海南卷]某温度下,反应CH 2===CH 2(g )+H 2O (g )⇌CH 3CH 2OH (g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v 正>v 逆,平衡常数增大B.加入催化剂,平衡时CH 3CH 2OH (g )的浓度增大C.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H 2O (g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CH 2===CH 2(g ), CH 2===CH 2(g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3.[2023ꞏ专题模块测试]K 、K a 、K w 分别表示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500 ℃、20 MPa 条件下,在5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后K 增大B.室温下K (HCN )<K (CH 3COOH ),说明CH 3COOH 的电离程度一定比HCN 的大 C.25 ℃时,pH 均为4的盐酸和NH 4I 溶液中K w 不相等D.2SO 2+O 2 催化剂△2SO 3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时K 不变,SO 2的转化率可能增大、减小或不变4.[2023ꞏ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N 2O 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2N 2O 5(g )⇌4NO 2(g )+O 2(g ) ΔH >0,T 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t /s 0 500 1 000 1 500c (N 2O 5)/(molꞏL -1) 5.00 3.52 2.50 2.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B .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125,1 000 s 时N 2O 5(g )转化率为50%C .其他条件不变时,T 2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 时测得N 2O 5(g )浓度为2.98 molꞏL -1,则T 1<T 2D .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T 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2,若T 1>T 2,则K 1<K 25.[2023ꞏ福建福州质检]在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 2和7 mol H 2,发生反应N 2+3H 2⇌2NH 3,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相同时间内测得NH 3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化学平衡高考真题
化学平衡高考真题在高考化学试卷中,化学平衡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考察内容。
掌握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就来看一些高考真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的知识。
题目一:(2019年全国卷Ⅰ)已知,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其浓度为 0.10 mol/L ,将氢氧化钠固体溶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铜(Ⅱ)氢氧化物,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 ,化学方程式为:CuSO4(aq) + 2NaOH(aq) ⇌ Cu(OH)2(s) + Na2SO4(aq) 。
实验中,平衡浓度数据如下:[Cu2+] = [OH-] = 1.67 × 10^-5 mol/L 。
问:硫酸铜溶液中的 Cu(OH)2 溶度积的数值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知,Cu(OH)2 的溶度积 Ksp = [Cu2+][OH-]^2。
根据已知条件和反应方程式可得:[Cu2+] = 1.67 × 10^-5 mol/L ,[OH-] = 1.67 × 10^-5 mol/L 。
代入 Ksp = [Cu2+][OH-]^2 即可求得 Cu(OH)2 的溶度积 Ksp 的数值。
题目二:(2018年全国卷Ⅰ)已知,取 10 mL 浓度为 0.10 mol/L 的硫酸铜溶液,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生成蓝色的铜(Ⅱ)氢氧化物沉淀。
实验后,测得溶液的 pH 值为12。
单用剩余浓度进行相似浓度的计算。
问:相似浓度的始末 pH 值相差多少?解题思路:首先根据反应方程式 CuSO4(aq) + 2NaOH(aq) ⇌Cu(OH)2(s) + Na2SO4(aq) 可知,在该反应中生成的铜(Ⅱ)氢氧化物是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pH 值为 12 说明在溶液中还有 OH- 离子,剩余的Cu2+ 浓度为 0.067 mol/L 。
根据 Cu(OH)2 溶解生成的 [Cu2+] 和 [OH-] 计算新的 pOH 值,再通过 pH = 14 - pOH 计算新的 pH 值。
高中化学平衡试题(详细答案)
化学平衡反应试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A (s )+2B (g )C (g )+D (g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 .混合气体的压强B .混合气体的密度C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 .B 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A【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所以选项D 可以说明。
分解反应式可知,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压强和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不变的,因此A 不正确;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但质量水变化的,所以选项B 可以说明;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比值,物质的量不变,但质量是变化的,所以选项C 也可以说明。
答案选A 。
2.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 2+3H 22NH 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3v (H 2) = 2v (NH 3)B .3v 正(H 2) = 2v 逆(NH 3)C .3v (N 2) = v (H 2)D .2v 正(N 2) = v 逆(NH 3)【答案】D【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所以如果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且满足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就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因此根据方程式可知,选项D正确。
3.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当C(g)+D(g),下列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2v(B)正=V(D)逆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C.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答案】B【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均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高考题型有答案版
化学平衡高考题型专项训练1. 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A、1 mol B。
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A(g)+B(g) xC(g);ΔH<0。
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0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不可能等于2B. 甲、乙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平衡常数K(甲)<K(乙)C. 将乙容器升温可使甲、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相同D. 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2 mol 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8 mol²L-1<c(A)<1.56 mol·L-12.光气(COCl 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H=+108 kJ·mol-1。
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图8所示(10~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10 min时,改变反应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前:v(正)<v(逆)B.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v(5~6)>v(15~16)C.第12 min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c(COCl2)≈0.03mol·L-1D.第14 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随着平衡的移动,COCl2的转化率减小3.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 Ni(CO)4(g),已知该反应在25℃和80℃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5×104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 、CO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v(正)<v(逆)C.恒温恒压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的Ar,上述平衡将正向移动D.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Ni(CO)4(g),达新平衡时,CO 的百分含量将增大4.已知2SO2(g)+O2(g) 2SO3 (g) △H =-a kJ·mol-1(a>0)。
(完整版)高考化学平衡大题训练
1.甲醇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甲醇及其可制得产品的沸点如下.名称甲醇二甲胺二甲基甲酰胺甲醚碳酸二甲酯结构简式CH3OH (CH3)2NH (CH3)2NCHO CH3OCH3(CH3O)2CO沸点(℃) 64.7 7.4 153℃﹣24.9 90℃(1)在425℃、A12O3作催化剂,甲醇与氨气反应可以制得二甲胺.二甲胺显弱碱性,与盐酸反应生成(CH3)2NH2Cl,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甲醇合成二甲基甲酰胺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NH3+CO(CH3)2NCHO+2H2O△H若该反应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H0 (填“>”、“<”或“=“).(3)甲醇制甲醚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 CH3OCH3+H2O△H.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容器编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CH3OH CH3OCH3H2OⅠ387 0.20 xⅡ387 0.40 yⅢ207 0.20 0.090 0.090①x/y=.②已知387℃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4.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0.1mol CH3OH、0.15mol CH3OCH3和0.10mol H2O,则反应将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③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要进一步提高甲醚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为.(4)以甲醇为主要原料,电化学合成碳酸二甲酯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源负极为(填“A”或“B“),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若参加反应的O2为 1.12m 3(标准状况),则制得碳酸二甲酯的质量为kg.2.(16分)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可用于炼铁,已知:Fe2O3(s)+3C(s)=2Fe (s)+3CO(g) ΔH 1=+489.0 kJ· mol-1,C(s) +CO2(g)=2CO(g) ΔH 2 =+172.5 kJ·mol-1,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历届高考中的化学平衡常数试题及其答案和详解
1.(1982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12分)将9.2克N 2O 4晶体放入容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升温到25℃时N 2O 4全部气化,由于N 2O 4发生如下分解反应:N 2O 42NO 2 △H=+56.848kJ/mol ,平衡后,在25℃时测得混和气体(N 2O 4和NO 2)的压强P 为同温下N 2O 4(g)尚未分解时压强的1.2倍,试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时容器内混和气体的压强P 是多少大气压? (2).平衡时容器内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3).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是多少?(4).如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压力、温度或浓度)时,试将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平衡常数K 的变化情况,选用增大、减小或不变等词句填下表:1.[答案] (1)1.47大气压;(2)21;(3)0.01; (4)[解析](1)。
先求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 :设n 1、P 1分别是纯N 2O 4(g)的物质的量和压强,n 、P 分别是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压强;则PP 1=112.1P P ⨯=nn 1=n922.9 ;n=0.12 mol (2分);再利用PV=nRT 求混和气体的压强P=VnRT =2298082.012.0⨯⨯=1.47大气压(1分)。
(2)设0.1摩尔N 2O 4中有x 摩尔分解,则有如下的对应关系是:N 2O 42NO 2 △H=+56.848kJ/mol起始物质的量:0.1mol 0 变化物质的量: xmol 2xmol 平衡物质的量:0.1-x 2x平衡后,在25℃时测得混和气体(N 2O 4和NO 2)的压强P 为同温下N 2O 4(气)尚未分解时压强的1.2倍,混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0.12mol ;则:0.1-x+2x=0.12;∴ x=0.02mol (2分);平衡时容器内NO 2同N 2O 4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数摩尔数422O N NO =02.01.0202.0-⨯=21(1分)(3)k=][][4222O N NO =]21.0[]22[2LX L x -]04.0[]02.0[2=0.01(3分)(平衡常数表示式、平衡时物质的浓度和计算结果各给1分)(4)(每一空格给0.5分,共3分);k 是温度的函数,改变压强和改变浓度都不会改变平衡常数;N 2O 42NO 2△H=+56.848kJ/mol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向移动,k 值增大;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NO 2物质的量减小,N 2O 4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减小;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N 2O 4物质的量减小,NO 2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增大;增加N 2O 4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移动N 2O 4物质的量减小,N 2O 4物质的量净增加值大,平衡移动NO 2物质的量增大,物质的量之比422O N NO 减小。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Na2CO3 在水中溶解生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B. NH4OH 是一元强碱C. 硝酸和盐酸反应生成亚硝酸和氯化物D. 醋酸为弱酸,常用于食品加工中答案:C2. 下列原子结构的填图中,哪种表示了高能电子?A. 1s2 2s2 2p4B. 1s2 2s2 2p3C. 1s2 2s2 2p6 3s2D. 1s2 2s2 2p6 3s2 3p6 4s1答案:A3. 已知反应方程式:2Mg + O2 → 2MgO在该反应中,Mg 的质量为 12g,则 MgO 的质量为:A. 16gB. 20gC. 24gD. 32g答案:B二、填空题1. 在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是________。
答案:柠檬汁2. 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的盐和水是__________。
答案:中性物质3. 氯气和钠金属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为________。
答案:氯化钠三、解答题1. 如下反应:2H2 + O2 → 2H2O根据该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关系,回答以下问题:(1) 如果提供 6mol 的 H2,需要多少 mol 的 O2 反应完全?答案:3mol 的 O2解析:根据化学计量关系,2mol 的 H2 需要 1mol 的 O2 反应完全,所以 6mol 的 H2 需要 3mol 的 O2 反应完全。
(2) 如果提供 5g 的 O2,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多少 g 的 H2O?答案:90g 的 H2O解析:根据 H2 和 O2 的摩尔质量比(2:32),计算出 5g 的 O2 对应的摩尔数为 0.15625mol,根据化学计量关系,1mol 的 O2 可以得到2mol 的 H2O,故 0.15625mol 的 O2 可以得到 0.3125mol 的 H2O,根据H2O 的摩尔质量计算,得到 0.3125mol 的 H2O 对应的质量为 90g。
2. 酸碱中和反应常用于酸洗金属制品等工业生产中,请短述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及相关原理。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学习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压力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动力学特性。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化学平衡的知识,以下是一些高三化学平衡的练习题及相应的答案。
练习题一:1. 下列反应哪个是属于平衡反应?A. HCl + NaOH → NaCl + H2OB. 2O3 → 3O2C. N2 + 3H2 → 2NH3D. CaCO3 → CaO + CO22. 对于下列反应,哪个条件能够增加产物的生成?A. 增加反应温度B. 减少反应物浓度C. 增加反应物浓度D. 增加反应体系的压力3. 在反应N2 + 3H2 ⇌ 2NH3中,正确描述下列哪项?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 正向反应速率等于反向反应速率C. 反应后体系中氨气的浓度将降低D. 反应后体系中氢气的浓度将增加4. 对于反应H2 + Br2 ⇌ 2HBr,以下哪个条件会偏向生成反应物(HBr)?A. 增加反应温度B. 减少反应物浓度C. 增加反应物浓度D. 增加反应体系的压力答案:1. C2. A3. C4. C练习题二:1. 环状反应A ⇌ B ⇌ C中,正向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反向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2。
那么下列哪个等式为真?A. K1 = K2B. K1 > K2C. K1 < K2D. 无法确定2.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反应平衡的位置?A. 反应物浓度B. 温度C. 压力D. 储存时间3. 什么情况下可以利用Le Chatelier原理来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A. 改变反应物的总量B. 改变反应温度C. 改变反应的催化剂D. 改变反应物的种类4.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体系中压力升高时,会对平衡位置产生怎样的影响?A. 偏向生成较少分子数的物质B. 偏向生成较多分子数的物质C. 不会对平衡位置产生影响D. 无法确定答案:1. A2. D3. A4. A以上是高三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假如下列量发生变更,其中肯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肯定时,变更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变更;变更压强时,颜色也会变更,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C.上升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变更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肯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肯定增加③反应物转化率肯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肯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肯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运用了合适的催化剂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肯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状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说明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上升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运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实行的措施是()A.升温B .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觉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化学平衡高考题集锦(近几年来高考题)
化学平衡高考题集锦(近几年来高考题)1.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3B(g) 2C(g); △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 .图I 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 .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 .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 .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2.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 和2mol B ,达平衡后A 的体积分数为a%。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 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A 、2 mol CB 、2 mol A 、1 mol B 和1 mol He(不参加反应)C 、1 mol B 和1 mol CD 、2 mol A 、3 mol B 和3 mol C1. 3.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 表示压强,T 表示温度,n 表示物质的量):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反应Ⅰ:△H >0,P 2>P 1B .反应Ⅱ:△H <0,T 1>T 2C .反应Ⅲ:△H >0,T 2>T 1;或△H <0,T 2<T 1D .反应Ⅳ:△H <0,T 2>T 14.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2(气)+ B 2(气)2AB (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生成 n mol 的A 2同时生成n mol 的ABB.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 的AB 同时生成n mol 的B 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 的A 2同时生成 n mol 的B 25. 反应2A(g)+B(g)2C(g);△H >0。
化学平衡试题类型及答案
化学平衡试题类型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B. 化学平衡是静态平衡C. 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D. 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答案:A、C、D2.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建立化学平衡的是()。
A. 可逆反应B. 不可逆反应C.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反应D.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反应答案:B3.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包括()。
A. 浓度B. 温度C. 压强D. 催化剂答案:A、B、C二、填空题1. 当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_____,各物质的浓度保持______。
答案:相等;不变2.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会向______方向移动,以减小浓度的变化。
答案:正反应3.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系统会自动调整以______原有的平衡状态。
答案:抵消三、简答题1. 描述化学平衡的特征。
答案:化学平衡具有以下特征:(1)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2)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3)平衡状态可以受到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2. 解释为什么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答案: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反应速率,但它对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影响是等同的,因此不会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从而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四、计算题1. 假设在一个封闭容器中,氮气(N2)和氢气(H2)反应生成氨气(NH3),反应方程式为:N2(g) + 3H2(g) ⇌ 2NH3(g)。
初始时,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和0.3 mol/L。
如果反应达到平衡时,氨气的浓度为0.2 mol/L,求平衡时氮气和氢气的浓度。
答案: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和初始浓度,可以计算出平衡时氮气的浓度为0.05 mol/L,氢气的浓度为0.15 mol/L。
高中化学平衡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平衡试题及答案1. 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2A(g) + B(g) ⇌ 3C(g) + D(g),如果开始时A、B、C、D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1 mol/L、0.1 mol/L,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0.05 mol/L,求平衡时B、C、D的浓度。
答案:根据化学平衡的等效平衡原理,起始时A的浓度减少0.05mol/L,因此B的浓度减少0.025 mol/L,C的浓度增加0.075 mol/L,D的浓度增加0.025 mol/L。
所以平衡时B的浓度为0.275 mol/L,C的浓度为0.175 mol/L,D的浓度为0.125 mol/L。
2. 已知一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c为100,反应物A和B的初始浓度分别为1 mol/L和2 mol/L,求平衡时A和B的浓度。
答案:设A和B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x mol/L,则平衡时A的浓度为(1-x) mol/L,B的浓度为(2-x) mol/L。
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有Kc = [C]/[A][B],代入数值得到100 = [1-x]/(1)(2-x),解得x = 0.6 mol/L。
因此,平衡时A的浓度为0.4 mol/L,B的浓度为1.4 mol/L。
3. 某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 = k[A]^2[B],其中k为速率常数,[A]和[B]分别为反应物A和B的浓度。
若初始时[A] = 0.1 mol/L,[B] = 0.2 mol/L,且反应速率为0.01 mol/(L·s),求速率常数k。
答案:将初始浓度和反应速率代入速率方程,得到0.01 =k(0.1)^2(0.2),解得k = 50 L^2/(mol^2·s)。
4. 一个化学反应的活化能Ea为50 kJ/mol,温度T为300 K,求该反应的速率常数k。
答案:根据阿累尼乌斯方程,k = Ae^(-Ea/RT),其中A为指前因子,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化学平衡复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的是:A.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B.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C. 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D.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答案:D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包括:A. 温度B. 压力C. 浓度D. 以上都是答案:D3. 勒夏特列原理描述的是:A. 反应速率的变化B. 化学平衡的移动C. 反应物的转化率D. 催化剂的作用答案:B二、填空题4. 当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此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____。
答案:相等5. 如果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将向____方向移动。
答案:生成物6. 温度升高通常会使放热反应的平衡向____方向移动。
答案:逆反应三、简答题7. 请简述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答案: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改变温度、改变压力或加入催化剂来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会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减少反应物浓度会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提高温度会使吸热反应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放热反应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对于涉及气体的反应,增加压力会使平衡向气体分子数较少的方向移动,而减少压力则会使平衡向气体分子数较多的方向移动。
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但不会影响平衡的位置。
8. 描述勒夏特列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勒夏特列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应用,例如在工业生产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优化产率;在环境科学中,通过调节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在医学领域,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来达到治疗效果等。
这些应用都体现了通过改变条件来影响化学平衡,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原理。
化学平衡高考真题附解析
化学平衡高考真题集训1.[2015·重庆高考]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 COS(g)+H 2(g)K=0.1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 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 molD.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2.[2015·四川高考]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 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50 ℃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650 ℃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925 ℃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24.0p总3.[2015·上海高考]对于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4.[2015·天津高考]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和2 mol Y(g)发生反应:X(g)+m 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
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m=2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5.[2015·福建高考]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
高考化学平衡真题
高考化学平衡真题1.(13分)在容积为 1.00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42O N ,发生反应()242N O g 2NO g (),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H ① 0(填“大于”或“小于”);100 ℃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 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
在0~60s 时段,反应速率)O N (42υ为 ② 11s L m o l --⋅⋅; 反应的平衡常数1K 为 ③ 。
(2)100 ℃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 ,24(N O )c 以0.0020 11s L mol --⋅⋅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 s 又达到平衡。
a :T ④ 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 ⑤ 。
b :列式计算温度T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2K ⑥ 。
(3)温度T 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
平衡向 ⑦ (填 “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⑧ 。
2.(14分)工业制造硫酸的过程中利用反应2232()()2()SO g O g SO g ∆+催化剂0H ∆<,将2SO 转换为3SO ,尾气2SO 可用溶液进行吸收。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2molSO 和21molO 发生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若反应速率23()()v SO v SO =,则可以说明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平衡时,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22molN ,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仅增大反应物浓度,则平衡一定右移,各反NaOH 应物的转化率一定都增大D.平衡时,移动活塞压缩气体,22SO O 和的体积分数将减小,3SO 的体积分数将增大E.平衡时,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32molSO ,各组分浓度均比原平衡是的浓度大F.平衡时,升高温度,平衡常量将增大(2)将一定量的2()SO g 和2()O g 分别通入到容积为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得到如下表中的两组数据:①实验1从开始到平衡时,2SO 的平均反应速率2()v SO =_______________。
化学平衡高考题大全
化学平衡高考题大全一、选择题1.(’03上海)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3V逆(H2)2.('03综合新课程)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lmol D.均减少lmol3.('02天津)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影响的是(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00全国)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 5.('00上海)对于反应2SO2+O2==2SO3,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2体积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3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C.平衡时,SO2消耗速度必定等于O2生成速率的两倍D.平衡时,SO2浓度必定等于O2浓度的两倍6.('00全国)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H2(g)+I2(g)== 2HI(g) B.3H2(g)+N2(g)== 2NH3(S) C.2SO2(g)+O2(g) ==2SO3(g) D.C(s)+CO2(g)== 2CO(g) 7.('00广东)反应:L(s)+aG(g) ==bR(g)达到平衡,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 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C的体积分数。
化学平衡计算高考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计算高考题及答案常考点高考题——化学平衡计算一般化学平衡问题的计算1.某体积气门的密封容器,器皿适度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反应: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有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l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l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2.在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气体和1mol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2c(g),超过均衡时,在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应力就是反应前的掌控可逆反应中各种物质的起始量、变化量及均衡量,以及它们间的关系,就能够答疑通常化学平衡的计算题。
只不过对于特定的均衡存有其特定的规律,可以展开特定数学分析或技巧解题。
+b(g)5,则6a的转化率为()a.67%b.50%c.25%d.5%(99广东)3.在一密封溶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出现如下反应:2b(g)2c(g)反应达至均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a.40%b.50%c.60%d.70%4.在373k时,把0.5moln2o4气灌入体积为5l的真空密封容器中,立即发生棕色。
反应展开至2s时,no2的浓度为0.02mol/l。
在60s时,体系已超过均衡,此时容器内应力为已经开始时的1.6倍。
以下观点恰当的就是()a.前2s,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s)b.在2s时体系内的应力为已经开始时的1.1倍c.在平衡时体系内含n2o40.25mold.均衡时,如果放大容器体积,则可以提升n2o4的转化率(90mce)5.mmolc2h2跟nmolh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当其达到平衡时,生成pmolc2h4,将平衡混和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是()a.3m+nmolb.c.3m+n+2pmold.2y5m+2n-3pmol1m+nmol6.x、y、z为三种气体,把amolx与bmoly压入一密封容器中,出现反应x+2z,达至均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用户:n(x)+n(y)=n(z),则y的转化率为()a.c.2(a+b)a+b×100%b.×100%5b52(a+b)a+b×100%d.×100%55a7.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搭和,出现如下反应:aa+bbcc(s)+dd1当反应展开一定时间后,测出a增加了nmol,b增加了nmol,c减少了2nmol,d增加了n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a=、b=、c=d=(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度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3)若只增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同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至成正比,则该反应为反应(填上“吸热”或“放热”)8.1体积so2和3体积空气混合后,在450℃以上通过v2o5催化剂,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___________%。
化学平衡历年高考题
化学平衡历年高考题(96全国)13.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Ca(OH)2(固)Ca2++2OH-度加入以下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
(A)Na2S溶液(B)AlCl3溶液(C)NaOH溶液(D)CaCl2溶液(96全国)26.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气)+2B(气)2C(气),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A)40%(B)50%(C)60%(D)70%(96上海)9.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B)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度(C)增大正反应速度,减小逆反应速度(D)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97全国)19.反应2X(气)+Y(气)===2Z(气) △H<0,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2,P1<2 (B)T1<2,P1>P2(C)T1>T2,P1>P2 (D)T1>T2,P1<2(98全国)8、反应4NH3(气)+5O2(气) 4NO(气)+6H2O(气)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 分钟后,NH3减少了0.12摩尔,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A、NO:0.001摩/升B、H2O:0.002摩/升C、NH3:0.002摩/升D、O2:0.00125摩/升(98全国)19、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
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A、等于p%B、大于p%C、小于p%D、无法判断(98全国)2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气体R和5升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气)+5Q(气)== 4X(气)+nY(气)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2B、3C、4D、5(98上海)7、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2(g)N2O4(g) △H<0 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A 温度130℃、压强3.03×105PaB 温度25℃、压强1.01×105PaC 温度130℃、压强5.05×104PaD 温度0℃、压强5.05×104Pa(99上海)19.可逆反应:3A(气)==3B(?)+C(?) △H>0,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B和C可能都是固体(B) B和C一定都是气体(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D) B和C可能都是气体(99全国)19.X、Y、Z为三种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
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甲醇合成反应:(ⅰ)CO (g)+ 2H2 (g) = CH3OH(g) △H1 = -90.1 kJ·mol -1(ⅱ)CO2 (g)+ 3H2 (g) = CH3OH(g) + H2O (g) △H2 = -49.0 kJ·mol -1水煤气变换反应:(ⅲ)CO (g)+ H2O (g) = CO2 (g)+ H2 (g) △H3 = -41.1 kJ·mol -1二甲醚合成反应:(ⅳ)2CH3OH(g) = CH3OCH3(g) + H2O (g) △H4 = -24.5 kJ·mol -1回答下列问题:(1)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 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ⅳ)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
(3)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种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
(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Zn-Al-O和Al2O3)、压强为5.0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右图所示。
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kW·h·kg-1)。
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V,能量密度E= (列式计算。
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kW·h=3.6×106J(1)1. Al2O3+2NaOH=2NaAlO2+H2O2. NaAlO2+CO2+2H2O=Al(OH)3↓ (沉淀符号)+NaHCO33. 2Al(OH)3Al2O3+3H2O(2)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ⅰ)平衡右移,CO转化率变大;生成的水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ⅲ)消耗部分CO(3)4H2(g)+2CO(g)==CH3OCH3(g)+H2O(g);△H=-204.7kJ/mol,该反应分子数减少,压强升高使平衡右移,CO和H2转化率增大,CH3OCH3产率增加。
压强升高使CO和H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4)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降低。
(5)3H2O+CH3OCH3-12e-==2CO2+12H+ 122、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各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 kJ/mol、-285.8kJ/mol和-283.0 kJ/mol,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__;(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 Cl2(g) + CO(g) △H = +108 kJ/mol。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来示出):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 = __________②比较第 2 min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____T(8)(填“<”、“>”或“=”);③若12 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 = ______mol/L;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υ(2—3)、υ(5—6)、υ(l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____;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υ(5-6) >υ(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由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甲醇工艺学》介绍,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
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温度℃500 700 800①2H2(g)+CO(g)CH3OH(g)ΔH1②H2(g)+CO2(g)H2O(g)+CO(g)ΔH2③3H2(g)+CO2(g)CH3OH(g)+H2O(g)ΔH3K1K2K32.51.00.341.70.152.52(1)反应①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上述三个反应中ΔH1、ΔH2、ΔH3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
(3)判断反应③的ΔH-ΔS________0。
(4) 反应③是在恒容密闭等温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然后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H2,待反应再一次达到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
则是c1________c2的关系。
(填>、<、=)。
(5)CO2(g)+3H2(g)=CH3OH(g)+H2O(g)ΔH3=-a kJ/mol。
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升高温度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d.再充入1 mol CH3OH(g)(6) 500 ℃,反应CO2(g)+3H2(g)===CH3OH(g)+H2O(g),ΔH3=-a kJ/mol。
在1 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3 mol H2,平衡后热量变化为Q kJ,CO2的转化率为(1)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平衡左移,则反应①是放热反应。
(2)由盖斯定律推导。
(3)反应③是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是一个熵减反应。
(4)若是恒容密闭容器、反应后整个体系的压强比之前来说减小了,加入氢气虽然正向移动,但是CO2(g)浓度较小、CH 3OH(g) 浓度增大、H 2O(g)浓度增大,且平衡常数不变达到平衡时H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增大,故c 1<c 2 Q 1/a 。
(5)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只能减弱其变化趋势,所以加入CH 3OH ,平衡虽然逆向移动,但只是减弱了甲醇的增大趋势,最后还是增大了。
(6)500 ℃,反应CO 2(g)+3H 2(g)===CH 3OH(g)+H 2O(g),ΔH 3=-a kJ/mol ,表示1 mol CO 2、3 mol H 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是a kJ ,实际情况是平衡后热量变化为Q 1 kJ ,也就是反应进行到Q /a 程度。
答案:(1)放热(2分) (2)ΔH 1=ΔH 3-ΔH 2(3分) (3)<(2分) (4)<(2分) (5)cd(3分) (6)Q /a (3分)4、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1) 间接水合法是指先将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C 2H 5OSO 3H)。
再水解生成乙醇。
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已知:甲醇脱水反应 2CH 3OH(g)=CH 3OCH 3(g)+H 2O(g) ∆H 1=-23.9kJ ·mol -1甲醇制烯烃反应 2CH 3OH(g)=C 2H 4 (g)+2H 2O(g) ∆H 2=-29.1 kJ ·mol -1乙醇异构化反应 C 2H 5OH(g)=CH 3OCH 3(g) ∆H 3= +50..7 kJ ·mol -1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 2H 4(g)+H 2O(g )=C 2H 5OH(g)的∆H = kJ ·mol -1与间接水合法相比,气相直接水合法的优点是: 。
(3) 下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其中n (H 2O):n (C 2H 4)=1:1)① 列式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A 点的平衡常数K p =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② 图中压强p 1、p 2、p 3、p 4的大小顺序为: ,理由是: 。
③ 气相直接水合法常采用的工艺条件为:磷酸/硅藻土为催化剂,反应温度290℃、压强6.9MPa ,n (H 2O):n (C 2H 4)=0.6:1。
乙烯的转化率为5%。
若要进一步提高乙烯的转化率,除了可以适当改变反应温度和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1) C 2H 4+H 2SO 4 ══C 2H 5OSO 3H 、C 2H 5OSO 3H+H 2O ══C 2H 5OH+H 2SO 4 (2) −45.5;污染小、腐蚀性小等(3)①1252224220%(C H OH)20180220%0.07(MPa)80%(C H )(H O)807.85MPa()220%-⨯-====⨯-g p npp n n K np p p n n②p1<p2<p3<p4;反应分子数减少,相同温度下,压强升高乙烯转化率提高③将产物乙醇液化移去;增加n(H2O):n(C2H4)比5、6、I. 下图是在101 kPa,298K条件下1mol NO2(g)和1mol CO(g)反应生成1mol CO2(g)和1mol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已知:①N2(g) +O2(g) ===2NO(g) ΔH =+179.5 kJ/mol②2NO(g) +O2(g) ===2NO2(g) ΔH =-112.3 kJ/mol请写出NO与CO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Ⅱ. 一种光化学电池的结构如上图,当光照在表面涂有氯化银的银片上时,AgCl(s)=====光Ag(s)+Cl(AgCl),[Cl(AgCl)]表示生成的氯原子吸附在氯化银表面,接着Cl(AgCl)+e -→ Cl -(aq),Pt 电极周围溶液变蓝。
若将光源移除,电池会立即回复至初始状态。
①光照时,电流由 极流向 极(填X 或Y ) ②光照时,电池总反应为 。
Ⅲ. 在一定的温度下,把2体积N 2和6体积H 2分别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 2(g)+3H 2(g)2NH 3(g) △H <0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为7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