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史料解读:明清的徽商与晋商
明清的徽商与晋商1.明代中后期的徽商与晋商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①,江北则推山右②。
新安大贾③,鱼盐为业,藏镪④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解读】《五杂俎》十六卷,明谢肇淛撰。
本书分天、地、人、物、事五部,内容十分广泛。
尤其对于明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风土人情等有比较多的记载。
其中有不少关于草、木、鸟、兽、虫、鱼以及药用植物的记述,对于自然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段史料叙述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情况。
1.明代中后期,在全国出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称作商帮。
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晋商。
2.徽商的经营范围很广,首推鱼、盐业。
3.晋商主要从事盐、丝绸、粮食的贩卖。
4.徽商、晋商的财力都十分雄厚,资产达百万者甚多。
5.徽商奢侈,晋商节俭,晋商所在的山西比徽商所在的安徽更加富有,山西商人在明代是全国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商人集团。
徽商与晋商的出现,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的结果。
他们很多人是从农村中分化出来的,而地主与弃农经商,往往兼有商人和地主的双重身份。
明清商帮的兴盛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
【注释】①新安:指徽州,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包括今安徽徽州地区大部及江西婺源。
隋代在此设置新安郡,故称新安。
②山右:指山西。
③贾:商人。
④镪:钱。
2.徽商〔材料一〕新都①,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
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
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
其人皆铢②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
他日计子母息③,大羡④,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
故大贾非一人一手足之力也。
他俗习懒习赚,有贾无副,则贾不行。
其数奇败折,宁终身漂泊死,羞归乡对人也。
男子冠⑤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
明清时期 古代徽商兴盛的原因和其主要特点
明清时期古代徽商兴盛的原因和其主要特点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成“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成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明喜靖以降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
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
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徽州素称“东南邹鲁”,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一个显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徽商的本质是儒商。
徽商研究是徽州文化研究中的不配课题,向为海内外学者所关注。
徽商作为一支重要的商帮,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
徽商不仅以自己的杰出实践实现了雄踞中国三百余年事业的辉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日俱增的人口和山多地少的客观环境压力,这正如明嘉靖年间微州一村妇所说的:"吾郡在山谷,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
";2、丰富的物产、便捷的水路交通刺激徽人经商;3、徽人思变精神的内地动力加上当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外部契机。
而其三者,最主要的也是最本质的是徽人的思变精神。
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打“重农抑?quot;,冲破世俗偏见,才使许多徽民变为徽商,与正是这种转变才产生了徽商的鼎盛。
当然,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中之翘楚之一,是与它的贾而好儒的本质特点分不开的。
徽商的贾而好儒首先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
如在黟县古民居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徽从对儒与商的看重。
徽商经商的原因
徽商经商的原因
徽商经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徽州地处山区,土地贫瘠,自然条件相对较差。
为了生存和发展,徽州人必须寻找其他途径来谋生。
因此,经商成为了一种选择。
2.家族观念和传统:徽州人具有强烈的家族观念和传统,他们认为经商可以光耀门楣,为家族带来荣誉。
因此,很多徽州人都会选择经商,并将这一传统传承下去。
3.商业氛围和传统:徽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商业历史和传统,人们普遍具有经商的意识。
这种氛围为徽州人提供了良好的经商环境和机会。
4.灵活的经营策略:徽商在经商过程中,善于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
这种灵活的经营策略使得徽商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
5.诚信经营和良好的口碑:徽商注重诚信经营,以良好的口碑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这种信任使得徽商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徽商经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位置、家族观念、商业氛围、灵活的经营策略以及诚信经营等。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徽商的发展和繁荣。
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
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徽商是徽籍人的商帮,它崛起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清末,历史达六、七百年,其中鼎盛期领中国商界之风骚达三、四百年,影响至深至大。
一、徽商的兴起徽商当年是被逼出来的。
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地少土瘠人稠,所谓“即富者无可耕之田”;即使是有限的田地,也正如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说的,是“土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独宜菽责红虾灿,不宜稻梁。
壮夫健牛,曰不过数亩,粪龚缉栉,视他郡家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
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之一。
”本土经济长期以来都是赖以山林的山戍经济。
粮食从来不能自给,所需粮食皆“仰四方之米”。
特别是到了唐宋以后,“黄巢之乱”和“靖康南渡”连续两次的外地移民于徽州的高峰,使徽州人口大增,人多地少的矛盾更为尖锐,民众的生存空间更小。
于是,徽人“非经营于四方,绝无治生之繁矣。
”拓展生存空间,找寻徽州的再向外移民,就成了徽州人当时的当务之急。
同时,又由于徽州本土的主体经济结构是山林经济,它本身是盈缺待补和不平衡的,如,徽州山出美材,而美材于林只为柴;境内多茶叶,但茶叶过多也只为草,因此需要输出去,通过商业贸易,方才能换取徽民的所需。
于是为治生计,徽民们多选择了经商作为自己的一大治生之道。
除一方面他们感慨自己“生在徽州”是“前世不休”外,另一方面,又总是毫不犹豫把自己在“十二、三岁”时“往外一丢”。
“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徽人经商就这样千呼万唤要出来了。
而正在徽民要外出经商之时,恰好又碰上了“靖康南渡”,宋王室偏安江南,迁都临安(今杭州),从而带来了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向南转移,江南经济开始充分活跃。
这一历史契机,被徽州人牢牢地把握住了。
徽民们充分利用了自己紧靠临安,有横贯徽州全境地的新安江水路直通临安的极大交通便利,极尽本土物产丰富、名产特产多的优势,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使徽商在南宋后全面崛起,走进历史大舞台,并获得极大的成功。
最新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
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摘要:徽商,又称徽州商帮,即古徽州所辖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黟县六县商人的总称。
徽商经营范围普遍,“其货无所不居”,且经营方式多样。
纵观历史徽商的兴衰轨迹与明清时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有着同一性,具体说来,徽商的发展经历了兴起、暂时性衰落、中兴及衰落解体四个阶段,其兴起于衰败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并应该从中吸取该有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徽商兴起衰败原因探析一、徽商兴起与兴盛的原因分析徽人从商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徽商萌芽于东晋,生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具体说来,先有徽人从贾之风兴起于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又因徽州商人经营有道,资本得以迅速积累,并在当时各种条件的推动下结成徽帮,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一。
(一)徽人从贾之风兴起的原因徽州,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皖南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多山多水,耕地面积较少,且土壤多呈酸性,决定其地质不适应粮食作物的生长,反而适于茶叶、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并且距离全国大市场较近的地理优势也为徽人从事商业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此外,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迅速增长的人口使得徽人不得不以经商以谋求生计。
从主观上来说,徽人从商之风的兴起,还有着深刻的人文和社会缘由。
徽民向来勤劳,不辞劳苦,经商容易致富。
自宋朝之后,有着“东南邹鲁”、“理学之邦”之称的徽州倍受人们关注;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勃发,这也导致了徽人对仕途的渴望。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徽人唯有从事经商这一厚利之“末”业才能支撑其“本”业,为了“业儒”需要,徽民也往往选择经商之路。
此外,徽州耕地有限,地价极贵,单靠兼并土地这一手段很难满足豪门大族的奢侈生活之需,经营商业便成为他们扩大财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除了有经商的动机,当时的政策也为其事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例如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地租大多由实物转为货币,这就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及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国长途贩运业的发展。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明清徽商是清朝时期,位于安徽省徽州市的一群商人,他们深耕民众手中,以贸易和财务技能换取荣华富贵,从而改变了徽州的命运,极大地推动了安徽经济的发展。
徽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其发展历史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明清六朝的变迁。
当时,徽商以其独特的文化气质、高超的生意技巧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业机构,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流,成为安徽的文化中心。
徽商的基本民族特征是宁夏文化。
宁夏文化是安徽地区普遍存在的文化,他们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字、信仰、性格等。
徽商特有的民族特性为他们提供了优势,使他们能够融入当地文化,也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
明清时期,徽商把宁夏文化融入社会各个领域,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在商业活动、娱乐活动以及经济学、政治学、文学等各种领域都发掘出了宝贵的价值。
明清徽商走向巅峰,也促进了安徽经济的发展,他们把新的生产技术引入安徽,推动了当地的商业活动,拓宽了安徽经济的垂直和水平发展。
在安徽各地兴起了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徽商也开始涉足当地的农村经济,促进了安徽农村的发展。
此外,徽商还参与安徽和贵州的贸易,把贵州的黑金和桃花子引入安徽,增加了安徽的收入,推动了安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徽商以其丰富的文化传统和高超的商业技能,谱写了安徽经济发展史上传奇性的篇章,也为安徽经济发展未来创造了巨大的机遇与希望。
明清晋商与徽商兴起的原因及其商业伦理
者在 国家各级公署 中专 门设立阴阳学 ,大清会典》 “ 《 日:凡阴阳家 , 由直省有 司官择明习术数者, 申督抚
咨部 给札 为 阴 阳学 , 州县 各一 人 , 日正术 H 府 府 日典 术 , 日 训术 , 县 以辖 日者形 家之 属 , 其幻 妄 惑 民 , 禁 郡 邑有大 典礼 , 兴作 ,卜日候 时用 之 。 所谓 “ 大 ” 日者形 家 之属 ” 即天文 地理 、 , 风水 堪舆 之学 , 明清各 地
合一思维 的影响 , 追求天地人三才合一 ,道德经》 《 所谓“ 人法地 , 地法天” 《 ,易经》 所谓“ 仰观天文 , 俯察
地理 ”,观乎 天文 , “ 以察 时变 ”讲 的就是 天 文地 理对 地域 文化 的影 响 , 《 官》 , 故 周 有保 章 氏“ 以星 土辨 九 州之 地 , 所封 封域 皆有 分 星 。 … 《 ” 史记 》 因此 首创 “ 天官 书 ”,汉 书》 为 “ 文 志 ” 并 创 “ 《 改 天 , 地理 志 ” 此 ,
强多豪杰” , 大同府“ 民鄙朴 ,- Lc 好射猎 , 其 O ̄3 , ' 士人劲直” , 绛州 “ 人性 刚一 , t 多勇敢 ” , 8 - [ 代州
“ 野勇 悍 ” “ 武少文 ”2 等 。 质 、多 [1 4
高等 学校省级教 学团队《 中国历 史与 文化》 建设项 目阶段性成 果。 作者简介 :丁希 勤(9 4一) 男, 徽怀宁人 , 17 , 安 副教授 , 博士 , 安徽大学历 史学在读博 士后 , 合肥 ,30 9 20 3 。
15 5
明 清 晋 商 与 徽 商 兴 起 的 原 因及 其 商 业 伦理
白虎 , 朱 雀 , 玄武 , 南 北 山西为 白虎 , 为将 军 , 《 书》 “ 故 汉 谓 秦汉 以来 , 山东 出相 , 山西 出将 。 东 方 于五 行 ” 为木 , 于五脏 为肝 , 通 于 目, 、 肝 木 目为相 , 日山东 出相 。 故 白虎为 武神 , 山西 民俗 多强 悍 。如 太 原 府 民俗 “ 故 不甚 机 巧 , 颇 劲 悍 , 于戎 马 ” , 阳府 “ 然 习 平 刚
徽商
徽商之所以"贾而好儒",一则因为商业自身发展 的需要,二则因为商人自我完善人性品格的追求。 徽商之好儒,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经商过 程中,二是因商富裕后。在经商过程中,他们的好 儒表现于自觉地用儒家思想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 的商业行动,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讲求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不义之财不取也。 (二)讲求诚信的商业道德。重承诺,守信用,以 诚待人,以信接物。 (三)有较敏锐的商业眼光,善把握时机,低收进 高售出以获得高利润。
徽 商 简 介
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 人集团的总称,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商又称 “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到清 代中期,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 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 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 位。清乾隆末年,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课税、捐 输日益加重,徽商开始走向衰落。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 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 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 西婺源县,徽州六县指歙(shè)、黟(yī )、休宁、 绩溪、婺(wù)源(1949建国后,被划入江西)、 祁门。
二、经 营 行 业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 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
婺(wù)源 人: 歙(shè)县人:
绩 溪 人: 休 宁 人: 祁门、黟县人:
多经营茶、木商
多经营盐商 多经营菜馆业
多经营典当商 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苏浙地带
大运河两岸
长江两岸
闽粤外洋
徽商的兴起与地理环境
正因如此,从东汉末年到唐宋时期,中原士民或 避战乱,或躲祸患,纷纷南下徽州,安家定居繁 衍子孙,成批迁到这里来定居的大致有三次:一 次是西晋永嘉年间(307—313),由于中原战乱 频繁,人们纷纷避乱南迁,史称“永嘉南渡”, 大约有十万人来到这个地区。第二次是唐中叶的 “安史之乱”和唐末的黄巢起义,在此期间,不 少士族豪强率领家族乡党和佃客、部曲等迁入徽 州成为这里的“史迁祖”,第三次是北宋末年的 “靖康之乱”,又有一部分官员、地主、黎民到 此驻足。
(三) 自然地理环境为徽商的兴起提供了客观机遇 南宋王朝迁都江南的契机,为徽商的兴起提供了历 史性的机遇。中国历史上,随着战乱,大批劳动 人民的南迁,江南得到充分发展,我国的经济中 心逐渐南移,特别是在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后 宋王室南迁,1132年,宋王室南迁至临安(杭 州),1368年,明朝把南京作为都城,从而也最终 促成了中华民族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的南移,江南的经济也开始迅猛发展。而徽州紧邻 杭州、南京,对于徽州的经济和商业活动的繁荣 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徽州又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乡,宋元以来,
这里书院兴起,文风特盛,有称“文献之 帮”所谓“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并非夸 张,教育发达,人文昌盛,既提高了徽州 人的整体素质,又使徽州社会积淀了深厚 的文化底蕴,因徽商大力捐资兴学,徽州 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在各个领域独领风 骚的“新安学派”、“.新安画派”、“新 安医派”等。
一路上经常看到一个个村子,光从外观就知道有数百年历史,而这些村子被宏村、 西递等明星村所掩盖不为人知,从另一个角度保留了原样的风貌。
好一幅春耕图
风姿万千
油菜花开
粉 墙 青 瓦 马 头 墙
“徽州三雕”——砖雕
明清徽商兴起原因分析
明清徽商兴起原因分析经济学一班苏文烽 11204080137【摘要】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这里没有成片的耕地,即使有,“也非善耕作之地也”,粮食产量普遍较底,因此,这里素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人们的生存条件非常差。
又因地处在崇山峻岭之中,每当战乱,难民纷纷逃来此地,以避战祸,人口急剧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应的矛盾,生存条件更加恶劣。
地少人多的矛盾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粮食严重不足,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史料称:徽州一年所产的粮食,只能养活全境10%的人口,百姓为粮食所迫,外出谋生的人竟有十之八九。
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
万山丛中盛产竹木,所产杉木,质地坚硬,可为栋梁之才;竹子满山遍野皆是;茶可称一绝,尤其是祁门茶和松萝茶;陶土也是徽州的一大财富,瓷都景德镇的制陶原料白土,就产于徽州;手工业更具特色,文房四宝闻明全国。
纸:“自首至尾,匀薄如一”;毛笔倍受人们喜爱;墨:“坚如玉,纹如犀”;砚:因石取势,雕琢成颇具艺术价值的图案,至今盛名于世;漆器:被当时人称为“绝古未有”的珍品。
异常丰富的土特产品向徽州人展现了一条现实的出路,走出大山,以商代耕。
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的。
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经商的道路,但这里的水陆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丰富的物产加上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关键字】徽商兴起原因启示徽商即徽州商帮。
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宋唐,兴盛于明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衰落。
徽商以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兴盛时间长且崇尚文化为特点,成为过去最大的最有影响的商帮之一。
其商业活动遍布全国,主要经营盐,米,丝,茶,墨,木材等,其中典当商最为出名,颇具垄断之势。
徽商往往引具宗族以扩大经营,建宗祠,筑书院,培养士子,亦儒亦商。
一徽商兴起之原因探析《一》自然环境的制约群山环绕,山高坡陡,使徽州可耕土地非常之少,故徽州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
试论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原因与作用
试论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原因与作用摘要: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是我国商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徽商的成功既是因为客观环境造成的长久的经商历史,也有着主观上的原因,徽人“以儒入商”使得徽籍官员为徽商撑起了保护伞,也使得其获得社会上的认同,使得徽人在共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众帮众”的大商帮。
关键词:徽商环境儒商庇佑明清时期,徽商的强势兴起是商业经济史上令人瞩目的现象,本文所知的徽商是指谓以徽州本土为联结纽带的庞大的商帮集团。
这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商帮,曾雄踞华夏商界达三百年之久。
徽商在明清时期的兴盛是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的。
1、客观环境地域的影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的人”,徽商的形成发展是与徽州商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
徽州多商贾的直接动因就是由于人地矛盾所引发的生存危机。
徽州地处万山丛中,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不利,明代顾炎武认为:“徽郡保界山谷,土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独宜菽麦红虾籼,不宜稻粱。
壮夫健牛,日不过数亩,粪壅缉栉,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
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多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之一。
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
郡者,常十九。
⋯⋯中家而下,皆无田可业。
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1土地贫瘠,依靠土地不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人地矛盾刺激着人们不能靠着土地过活,被迫出外谋求出路,外出经商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有必然性。
徽人“出贾风习已久”,据相关史料记载,东晋时期,徽州商人就应运而生。
《知新录》上说,“盖新安居万山之中,土少人稠,非经营四方,绝无治生之策”,早在东晋时代,就有不少徽州人因“居万山之中,地少人稠”,而不得不“经营四方”,开始商业活动了。
到了明代嘉靖至清代乾隆末年的三百多年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时,徽商营业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经营资本之厚,皆在当时各地商人集团之列。
据徽州地方志记载,“农十之三,贾七焉”,“以货殖为恒产”;甚至说“田少民稠,商贾十之九2”。
徽商的兴起的和衰败
徽商的兴起的和衰败徽人经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但徽商的历史应该是从明代中叶开始的,徽州商人自形成至解体的400余年中,其经营形态没有明显变化,但就其势力的兴衰消长而论,则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阶段一:从成化、弘治之际到万历(1573~1620)中叶的100余年间是徽州商帮的的发展阶段。
我们可以从它发展的主要表现来究其原因。
(1)表现一:徽人从商风习之盛。
这与徽州的自然环境有关,徽州山多田少、耕地贫瘠、粮食不足、人民生活困难,加之赋役繁重、社会动乱、荒灾迭起,无不加深了徽人的灾难,而明中叶以来徽州邻近地区,如苏浙等处商品经济的发展,又恰恰为徽人开辟了一条经商谋生之路,所以徽人之所以汲汲于求富,说到底就是因为他们太穷了,他们是借经商以求富。
(2)表现二:经营行业多、活动范围广。
徽商经营的范围极广,“其货无所不居”。
如“盐、茶、木、棉、布、丝绸、瓷器等等”,以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事货币经营的人也随之增多。
在上述行业里面,尤其是盐、典当、茶、木四大行业之盛更是为其他商帮所望尘莫及。
同时由于商运路线的增辟和延长,市场网络的进一步,徽商活动范围也随之增大,为了从事商品贩运活动,其“足迹几遍天下”,从侧面反映出徽商兴起的另一个原因——经营内容、方式的灵活性。
(3)表现三:财力雄厚。
在商业活动中最基础的就是商业资本。
徽商中出自地主缙绅之门者只是少数人,而出自贫下之家者则占绝大多数,他们虽然资本不少,但却能以小本成家,并在商业活动中逐渐发财致富,使得资本越积越多,形成了最初的徽商资本。
(4)从这第三点中我们还可以引申出一个原因,徽商中大多数人出自寒微,他们之所以发展兴起与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和经营策略有着很大的关系。
阶段二:万历后期到康熙初年的近百年是其遭受挫折的阶段,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封建政权的横征暴敛。
万历时,矿监税使四处搜刮,徽商成为其主要勒索对象。
天启时,魏忠贤又发起“黄山旧案,在这场狱案中徽商财力消耗是难以估量的。
徽商兴起与衰败的探析
徽商的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摘要:徽商的兴起与发展与徽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同时徽州商人也是徽州商人不怕吃苦,敢于冒险的结果。
然而徽商的繁荣并没有维持下去,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混乱,外国资本的入侵,另一方面是因为徽州商人不懂得把自己的财富转化为资本,而是用于购买田地,兴建房屋,未能扩大自己的产业。
徽商的兴起与衰败也给现代的企业很多启示。
关键词:徽商,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一、徽州的地理坏境是徽商出现的前提徽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准确的说应该开始于明中叶。
徽商的兴起与徽州的自然环境有关,徽州地区山多田少,耕地贫瘠,不利于拓展农耕,人口剧增导致人地关系高度紧张,产出的粮食不多,使得人民生活困难,又由于当时的政府服役繁重,社会动荡,这些都加剧了徽州人们的灾难。
而明中叶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徽州人开辟了一条谋生之路。
大量的徽州人都开始从商。
徽州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为徽商互通有无提供了物质基础。
他们经营项目广泛,除盐典茶木外,还有布匹、丝绸、粮油、陶瓷、漆器、药材、茶馆、钱庄,以及南北杂货、京广百货等。
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徽商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商运路线不断延长。
为了从事商品贩卖活动,徽州商人的足迹几乎遍天下。
这种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的灵活性也是徽商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徽州商人大多出身平穷,没有什么商业资本,但是他们却能以小本成家,他们注重商业道德,不怕吃苦,艰苦创业,不辞山高路远,并在商业活动中逐渐积累财富。
同时徽州人宗族、同乡观念重,徽商所雇佣的伙计大多为族人,由于宗族势力在资金和人力的支持,使得徽商积累的资本越来越多,形成了最初的徽商资本。
这些为徽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徽商的兴盛离不开当地有力的地理环境。
在离徽商不远处就是全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长江三角洲。
在当时的条件下,水运是最便利的运输手段,从徽州出发的路线非常方便,便于将徽州的产品外运。
走进徽州:徽商是怎么炼成的?
走进徽州:徽商是怎么炼成的?因为有徽州文化作为土壤,才养育了“左儒右商”的徽商,才奠定了其四百年的辉煌根基。
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徽州,既是一个徽民“以贾代耕”、“寄命于商”的商贾活跃之区,又是一个“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文风昌盛之乡。
在历史上,贾与儒密切联结,成为徽州商帮的一大特色。
传统世代的儒化徽商,一方面促进了徽州故地的儒学繁荣,另一方面反过来又借助于儒学对徽商的商业经营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徽商之所以“贾而好儒”,一则因为商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商品与货币的运动错综交织,商品供求关系变化万端,作为商品经营者须有相关的商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正确分析和把握市场形势,当机立断以获厚利。
同时,随着商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同行业之间以及各行业之间的交往关系日益密切,这又需要商人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才干,方能在商海中大显身手。
如此从贾就要与业儒结下不解之缘。
二则因为商人自我完善人性品格的追求。
徽州素称“礼让之国”,尤其在宋代新安理学兴盛之后,崇儒重学的风气日益炽烈,这样的社会环境致使徽商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染和影响,加上徽商中许多人自幼就接受比较良好的儒学教育,孔孟儒家的思想说教、伦理道德,自然就成为他们立身行事、从商业贾奉守不渝的指南。
明代歙商郑孔曼,出门必携书籍,供做生意间隙时阅读。
他每到一个地方,商务余暇当即拜会该地文人学士,与其结伴游山玩水、唱和应对,留下了大量篇章。
同乡人郑作,也嗜书成癖,他在四处经商时,人们时常见他“挟束书,而弄舟”。
所以认识郑作的人,背后议论说:他虽然是个商人,但实在不象商人的样子。
还有歙县西溪南的吴养春,是明代万历年间雄资两淮的显赫巨贾,祖宗三代书香袅袅,家筑藏书阁,终岁苦读。
日本侵入高丽(朝鲜)时,朝廷出兵援助,其祖父吴守礼输银三十万两,皇赐“徵任郎光禄寺署正”;其父吴时俸,皇赐“文华殿中书舍人”;他和兄弟三人也同被赐赠,史书曾有“一日五中书”之称。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
一、地理环境因素
徽商兴起与安徽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安徽位于长江中游的交通枢纽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交通便利,使得安徽成为商贾云集之地。
同时,安徽地区富饶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也为商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二、政治经济条件
明清时期,徽商兴起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明朝实行的官僚制度,使得地方官员一般不能经商,因此商人在地方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同时,明朝后期由于战乱频繁,使得官员的岗位不稳定,而商人在商业上则更加稳定,所以有更多的投资和经商机会。
三、金融制度
徽商兴起还与徽商自身的金融制度有关。
徽商以其先进的金融手段而闻名,例如“五亏法”和“三单攻坚法”等。
这些金融手段使得徽商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往徽商集聚的地区经商。
四、徽商文化和商业道德
徽商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商业道德也是其兴起的原因之一、徽商重视家族观念和家族企业的传承,世袭经营的制度使得徽商在商业上有着长久的竞争力。
徽商注重商业诚信和信誉,讲究道德操守,尊重契约精神,这种商业道德使得徽商能够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从而扩大商业网络。
五、对外贸易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徽商兴起的原因有地理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条件、金融制度、徽商文化和商业道德以及对外贸易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
素相互作用,使得徽商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当时中国商业最为发达的
商人群体之一。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明代成化以前,徽商经营的行业,主要是“文房四宝”、漆、扣和茶叶.成化以后,因明王朝改变“开中法”,把商人输粮边区,换取食盐,在一定区域贩卖的方法,改为商人在产盐地区纳粮给盐,听其贩卖.这样一来,重要产盐地区一一两淮、两浙,成为盐商集聚中心,徽商占人地之利,逐渐以发展盐业经营而雄飞商界.徽商产生条件1、古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
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给皖南徽州送来了大量人口,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怎么办?出外经商是一条出路。
2、丰富资源促进了商业发展。
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
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
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3、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
4、明清是我国商品经济较发展的时期,明清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徽商鼎盛之时。
徽商发展时期的特点1、遍布全国,与晋商齐名,到处有徽商足迹。
2、经营品种广泛,盐、棉(布)、粮食、典当、文具笔墨(文房四宝)。
3、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本经营、由小到大。
4、资本雄厚。
如休宁人任福光在江淮从事贩盐,拥有船等4艘,所销之盐占淮盐的1/2以上。
清乾隆末年,关税盈余每年85万两银子,而出口商品中徽商的茶叶为第一位。
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拥有资本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朝的国库存银仅7000万两。
5、经营之道。
信守的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在市场上取得良好信誉。
6、获利致富后回报家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
1805年黄河淮河大水,扬州徽商捐大米6万石,200万两银子。
徽商_精品文档
徽商徽商简介及其历史背景徽商是指中国安徽地区的商人群体。
徽商始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徽商以其睿智、勤劳和商业头脑著称,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徽商的兴起要从安徽省的地理位置说起。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是一个交通要道,连接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
这使得安徽成为了重要的商贸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商人聚集在这里。
徽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中国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时期,徽商成为了许多人谋生的途径。
他们通过经商积累财富,同时也提升了安徽的经济地位。
徽商的商业模式以“协会经济”为主要特征。
在徽商联合会的组织下,商人们共同合作,分享资源和信息,共同发展。
徽商联合会的成立也为徽商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他们可以在这里互相帮助、交流经验,并共同应对外部挑战。
在清代,徽商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清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外贸易受到了极大的鼓励。
徽商们利用自身的商业网络和经验,在对外贸易方面占尽优势,将中国的商品贩卖到了世界各地。
徽商在这个时期的繁荣也让徽州成为了中国最富有的地区。
徽商的经营领域多样,主要涉及丝绸、茶叶、纺织品、工艺品和银行等行业。
徽商们在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使他们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徽商参与到国内贸易以及对外贸易中,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徽商的地位逐渐衰落。
徽商联合会的功能逐渐减弱,对徽商的支持不再像过去那样强大。
同时,国内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徽商的优势也随之削弱。
然而,徽商的商业精神和价值观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商业文化。
徽商注重求实、勤劳和诚信,他们的商业道德为后来的商人们树立了榜样。
徽商的成功教会了我们许多经商的智慧,例如合作、创新和风险管理。
这些经验和价值观一直延续至今,使中国的商业界充满活力。
总结一下,徽商是中国安徽地区的商人群体,以其智慧、勤劳和商业头脑闻名。
徽商的兴起始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徽商的兴起与衰落
徽商的兴起与衰落一、徽商的兴起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所属(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组成商人集团的总称。
据史料记载:徽商起源于东晋,脱颖于唐宋,发展于元末明初,鼎盛于清代前期和中期,衰败于清代晚期,前后长达600余年,在中国商界称雄300余年。
徽州人为什么外出经商成风,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条:一是徽州山多田少,人口众多,外出经商是生活所迫。
二是作为山区,徽州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如竹、木、茶叶等,文房四宝闻名天下,经商有着天然的优势资源。
三是水路发达,新安江各支流上达徽州各地,下通杭州,水路交通方便,在古代,水系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徽州人正是利用了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踏上了经商之路。
四是徽州人聪明至极,善于大胆利用朝廷的“开中制”“折色开中”等政策,可以说对朝廷政策的把握,也伴随着徽商的兴起与衰落。
从经营的心里角度探寻徽商兴起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逆境中的积极心态。
尊儒重仕,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色国策。
在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影响下,商业被认为是市井小人之事,为人所不削。
因此,这种商贱、商轻的传统价值观念,给徽州商人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在创业之初产生了一种从商的自卑心理。
经商是徽州人因为客观环境而作出的生存选择,在封建社会只有公民利禄才是正途思想的影响下,徽州商人是想去极力改变这种心理上的不平等的。
于是,自卑和满腔报复的心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积极的价值观念,入仕成为了他们最高的价值取向。
为徽商的生存与发展,开拓出一片较为宽松的心理空间,使得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贾儒结合,儒政相同,以宗亲为纽带,以勤奋敬业精神闯荡市场的徽商特点。
这种在他们经营过程中否认仕贵商贱,批判农本商末,又极力与儒结合的经营心理,作为一种价值观,减轻了徽州商人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使他们有了一种改变命运和歧视的积极心态。
第二,渴望尊重与贾仕结合。
当徽商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而不能获得与其财力相适应得社会尊重合与其财力相匹配的政治地位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再一次失去了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代成化以前,徽商经营的行业,主要是“文房四宝”、漆、扣和茶叶.成化以后,因明王朝改变“开中法”,把商人输粮边区,换取食盐,在一定区域贩卖的方法,改为商人在产盐地区纳粮给盐,听其贩卖.这样一来,重要产盐地区一一两淮、两浙,成为盐商集聚中心,徽商占人地之利,逐渐以发展盐业经营而雄飞商界.
徽商产生条件
1、古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
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给皖南徽州送来了大量人口,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怎么办?出外经商是一条出路。
2、丰富资源促进了商业发展。
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
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
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3、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
4、明清是我国商品经济较发展的时期,明清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徽商鼎盛之时。
徽商发展时期的特点
1、遍布全国,与晋商齐名,到处有徽商足迹。
2、经营品种广泛,盐、棉(布)、粮食、典当、文具笔墨(文房四宝)。
3、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本经营、由小到大。
4、资本雄厚。
如休宁人任福光在江淮从事贩盐,拥有船等4艘,所销之盐占淮盐的1/2以上。
清乾隆末年,关税盈余每年85万两银子,而出口商品中徽商的茶叶为第一位。
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拥有资本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朝的国库存银仅7000万两。
5、经营之道。
信守的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在市场上取得良好信誉。
6、获利致富后回报家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
1805年黄河淮河大水,扬州徽商捐大米6万石,200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