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I-1龙潭港道路说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 号
1 2 3 4
指标名称
表 2-3 停车视距检验表
主线
地面层辅道
设计速度(km/h) 停车视距(m)
最小凸曲线半径(m) 停车视距检验值(m)
100 160 10000 200.68
60 75 2434.050 84.62
互通匝道
60 75 4500 136.84
上下匝道
40 40 1834.837 44.36
100
60
圆曲线最小半径 2
(m)
一般值 极限值 采用值
700 400 1650
300 150 1650
3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183.333
183.333
上下匝道 40 80 60 500 -
互通匝道 60 150 120 400 70
2.2 纵断面设计 本施工标段的主线纵断面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 地面道路净空要求; ② 满足最小排水纵坡 0.5%的要求; ③ 匝道衔接高程要求; ④ 考虑视觉景观效果,高架绿化光照等因素。 辅道系统纵断面设计控制条件如下: ① 老路利用段的现状标高; ② 新建路段满足最小排水纵坡 0.3%的要求; ③ 与相交道路标高的协调; ④ 沿线地块的规划地坪标高; ⑤ 避免较大填挖方; ⑥ 上跨京沪铁路净空要求; ⑦ 下穿沪宁城际铁路净空要求。 主线纵断面设计在满足辅道系统净空的前提下,力求线形平顺舒缓,尽量采取较高的指
标。 辅道系统纵断面设计以考虑老路加铺利用为原则,纵断面尽量拟合现状。在工程量影响
不大的情况下,竖曲线技术指标尽量选用一般值。 根据全线控制点以及平纵组合设计的要求,本标段快速系统共设置了 10 处凸型竖曲线,
最小半径为 6000m,9 处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为 3100m,最短坡长 250m,最大纵坡为 3.5%, 最小竖曲线长度 170.4m;辅道系统共设置 33 处竖曲线,最小凸形曲线半径 2434.050m,最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图表号:SⅡ-1
说 明 G312、G346(原 S338)南京龙潭港至绕越高速公路段改扩建工程第 I 施工标段(K0+150.000~K8+566.881)
第3页 共31页
小凹曲线半径 3221.327 m,最短坡长 150m,最大纵坡 2.966%(对应坡长 157m),最小竖曲
坡为 0.5
6
最大纵坡(%)
3.0
2.966
4.0
0.5 3.493
7
最小坡长(m)
250
150
25.867
210
2.3 平纵组合设计 道路线形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
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避免在凸型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型竖曲线的底部 插入急弯的平曲线或反向曲线;避免在一个长平曲线内设两个和两个以上的竖曲线,或在一 个长竖曲线内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曲线;避免在长直线段内,插入小于一般最小半径的 凹型竖曲线。
5、L2 匝道:L2K0+ 148.755~L2K0+ 474.960; 6、R2 匝道:R2K0+ 000.000~R2K0+ 311.038; 7、L3 匝道(预留):L3K0+000.000~L3K0+ 245.360; 8、R3 匝道(预留):R3K0+ 148.756~R3K0+ 402.959; 9、L4 匝道:L4K0+ 165.172~L4K0+ 245.360; 10、R4 匝道:R4K0+ 000.000~R4K0+ 402.959; 11、E 匝道:EK0+333.747~EK1+681.267; 12、F 匝道:FK0+228.066~FK1+774.472; 13、G 匝道:GK0+137.187~GK0+455.173; 14、H 匝道:HK0+130.000~HK0+451.438。 上跨京沪铁路涉铁工程单独成册,桩号范围为:EK0+572.167~EK0+677.167、FK1+445. 196~FK1+550.196。
3、快速路分流鼻端识别视距检验 (1)L1 匝道与主线的分流鼻处位于主线的直坡段,L1 匝道设计速度 40km/h,满足识 别视距要求。 (2)L2 匝道与主线的分流鼻处位于主线的凸形竖曲线上,半径为 28707.097m,识别视 距为 239.62m,满足识别视距要求。 (3)R3 匝道与主线的分流鼻处位于主线的凹形竖曲线上,半径为 16205.434m,RD3 匝道设计速度 40km/h,满足识别视距要求。 (4)L4 匝道与主线的分流鼻处位于主线的凹形竖曲线上,半径为 18000m,L4 匝道设 计速度 40km/h,满足识别视距要求。 (5)F 匝道与主线的分流鼻处位于主线的直坡段,满足识别视距要求。
南京龙潭港是江苏省、南京市重点打造长江港口之一。本项目是龙潭港乃至南京“水陆 联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交通载体,也是国省道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对 于响应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沿江产业发展,提高货流中转能力和效率,提升区域 国省道干线网络等有重大意义。
312 国道、346 国道南京龙潭港至绕越高速公路段改扩建工程路线起自龙潭港一期大门 东侧,沿栖霞大道自东向西高架,分别经过港区一期、四期、六期、五期、三期作业区及华 能电厂,跨越七乡河后折向南,沿规划城市三环路走廊带于七乡河西岸布线。路线向南跨越 京沪铁路,下穿沪宁城际铁路。之后路线折向西,设置高架桥沿 312 国道向西,在摄山星城 西北侧与科技南路相交,在乌龟山东侧跨越水泥厂铁路专线,路线止于绕越高速公路栖霞互 通。
采用公式如下,任一点处横坡值:
i
=
i1
+
2l (
L
−
3)
•
(i1
− i2) L2
•
l2
其中: i1—过渡起始点处的横坡度; i2—过渡终点处的横坡度; L—过渡段全长; l—计算位置至起始点处的距离。
2、加宽设计 本标段主辅道及互通范围内最小圆曲线半径均大于 400m,不加宽。
2.5 视距检验 1、平面停车视距检验 主线有 1 处平曲线,半径为 R=1650m,半径均>750m,满足平面视距要求。 三江河路互通、龙潭大道互通、沿江路互通及汤龙公路互通匝道最小圆曲线半径为 400m,
桥梁台后工后沉降:≤0.1m。 1.2.2 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规程: (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4)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 (5)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6)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7)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8)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9)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D50-2006); (10)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1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13)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TG/B07-01-2006); (14) 《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15)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其余路段及辅道系统路拱断面均采用正常 2%双向横坡设计,不设超高。 上下匝道 L1、R1、L2、R2、L3、R3、L4、R4 和互通匝道 G、H 路拱断面均采用 2%单 向横坡。
汤龙互通 E 匝道设置 2 处全超高,分别在半径 R=500m、R=750m 圆曲线范围内设置 4%、 3%超高;F 匝道设置 3 处全超高,分别在半径 R=400m、R=750m、R=900m 圆曲线范围内设 置 4%、3%、3%超高。超高过渡段设置在缓和曲线内,采用三次抛物线方式过渡。
说 明 G312、G346(原 S338)南京龙潭港至绕越高速公路段改扩建工程第 I 施工标段(K0+150.000~K8+566.881)
第1页 共31页
1 概述
1.1 概述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集疏运
体系建设,加快高等级公路与重要港区的连接线建设,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要 求加大普通国省道改造力度,消除瓶颈路段制约,提高技术等级和安全水平。
绘制视距包络图,满足设计车速规范要求。 2、纵断面停车视距检验 主线、辅道及匝道的停车视距根据车速应分别满足 160m、75m 和 40m 停车视距的要求。
经检验,主线、辅道及匝道的停车视距均大于规范值,满足要求。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图表号:SⅡ-1
说 明 G312、G346(原 S338)南京龙潭港至绕越高速公路段改扩建工程第 I 施工标段(K0+150.000~K8+566.881)
1.2 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和规程 1.2.1 设计标准
(1)设计速度 z 主线快速部分:100km/h z 地面层辅道: 60km/h z 互通匝道:定向、半定向匝道设计速度为 60km/h z 上下匝道:40km/h
(2)设计荷载标准 z 新建桥梁:汽车荷载等级按照公路 I 级; z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取用; z 路面计算荷载:BZZ-100 型标准车。 (3)抗震设防标准 本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裂度Ⅶ度,构造物抗震设防裂度 为Ⅷ度。 (4)坐标体系:1992 年南京坐标系。 (5)高程系统:吴淞高程基准。
第 I 施工标段的工程实施范围为: 1、主线:K0+150.000~K8+566.881; 2、地面辅道:FDK0+150.000~FDK7+280.000; 3、L1 匝道:L1K0+152.154~L1K0+477.523; 4、R1 匝道:R1K0+000.000~R1K0+ 325.369;
凹曲线最小 一般值
4500
3
半径
极限值
3000
(m)
采用值 8795.611
1500 1000 3221.327
900 450 1286.880
1500 1000 3800
4
竖曲线最小长度(m)
170.400
100
51.734
150
0.224
(老路拟合)
0.022
5
最小纵坡(%)
0.02
高架桥最小纵 (利用老路)
2 路线、互通设计
2.1 平面设计 本施工标段路线平面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利用栖霞大道老路;②避让沿线控制点
的影响,如两侧管线;③出入口间距。 本标段范围内共设有 1 处圆曲线,半径分别为 R=1650m。 本标段平面技术指标见下表:
序号
指标名称
表 2-1 平面技术指标表
主线
地面层辅道
1
设计速度(km/h)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图表号:SⅡ-1
说 明 G312、G346(原 S338)南京龙潭港至绕越高速公路段改扩建工程第 I 施工标段(K0+150.000~K8+566.881)
第2页 共31页
(6)设计年限: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 15 年。 (7)沉降控制: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15 年)一般路段的工后沉降:≤0.3m,
线长度 100m。
本标段纵断面技术指标见下表:
序号
指标名称
表 2-2 纵断面技术指标表
主线
辅道
wk.baidu.com
上下匝道
互通匝道
1
设计速度(km/h)
100
60
40
60
凸曲线最小 一般值
2
半径
极限值
(m)
采用值
10000 6500 10000
1800 1200 2434.050
900 450 1834.837
2000 1400 4500
本项目设计起点位于港区一期大门东侧 K0+150.000,终点位于绕越高速公路终点桩号 K 15+078.000,全长 14.928 公里。
本项目第 I 施工标段主线设计范围为 K0+150.000~K8+566.881, 全长 8.417 公里。主线 上跨港际路、龙潭大道、兴隆路、龙西路、府前路后落地,向西跨过汤龙公路、七乡河大道 转向南,上跨京沪铁路,在沪宁城际铁路前与第 II 标段相接。其中在港区一期大门西侧、龙 潭大道东侧、规划沿江路两侧设置上下匝道。本项目与汤龙公路、规划城市三环相交处设置 汤龙公路互通,采用菱型立交+定向匝道的型式分别与汤龙公路和规划城市三环沟通。
2.4 超高及加宽设计 1、超高设计 本施工标段主线共设 1 处平曲线,半径分别为 R=1650m,不满足规范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要求,采用超高值 i=2%。 由于栖霞大道段终点在七乡河大桥东侧,终点桩号为 K3+335.000,原栖霞大道在七乡河
大桥处设置 2%的超高,本段为顺接老路,在终点 K7+175.000 至 K7+280.000 设置超高渐变 段,在 K7+280.000 至 K7+335.000 段设置全超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