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统编教材的“教学工具箱”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材也是不断更新、完善的。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统编,这无疑是教育事业中的一件大事。
那么,如何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统编教材的重要性。
统编教材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对全国的教材进行整合、更新、完善,旨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授课,不可随意跳过或篡改教材内容。
其次,我们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媒介之一,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将决定着我们的教学成效。
同时,教材也需要人为地进行课堂应用,即将教材内涵与实际教学场景有机结合,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第三,我们要用好教材的强大功能。
统编教材不仅内容全面、版式美观,还有其强大的功能,如丰富的教学资源、标志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真实有效的评价手段等。
学习如何使用和利用教材的功能,有助于增加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开启教育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我们要借助先进的学习手段,让教学更加高效。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互联网资源、虚拟仿真实验、在线作业等方式对教学进行支持,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如教学设计平台、教学评估系统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效率,充分发挥统编教材的教学效果。
总之,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广泛地学习、思考、实践。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实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牵线搭桥,助力课堂融合——谈部编教材《语文作业本》的配套使用
牵线搭桥,助力课堂融合——谈部编教材《语文作业本》的配套使用[摘要]新编写的《语文作业本》编排灵活、题型新颖。
基于学情有效使用作业本,让课堂教学更具效率,进而构建实效课堂。
本文从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学方式的融合、拓展学练的结合三个维度展开实践操作,构建小学语文实效课堂的新路径,落实《语文作业本》在课堂中的有效使用,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统编教材支架语文作业本2019年09月,随着统编本教材在全国学校的全面落地,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语文作业本》的全新改编,立足教材,对语文要素的把控更加精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改进,更好地呈现课堂教学。
笔者认为,《语文作业本》作为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明确其编排特点,紧紧配合教材的编排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研读教材,明确编写意图1.凸显教材编排特点统编教材的编写是以螺旋式的方式加以呈现,每个单元都明确了语文要素,每册课文之间的语文要素也是以层层深入式呈现。
以三四年级“阅读训练要素”为例:不难发现,教材在对于“阅读要素”的安排上,逐渐深化,每一册教材安排的“策略单元”“习作单元”,都是如此贯穿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之中。
从单元导语、自学提示、课后练习,到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再到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层层相连,将语文要素凸显在教材的篇章段落安排之中。
2.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明确了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和“写作要素”。
而语文要素的落实,光靠教材的学习是不够的,根据《语文作业本》的编写特点和思路,从课文到园地,层层递进;从学习到巩固,强化迁移,凸显了语文要素在学习交互中的落实。
1.借用支架,融合教学统一《语文作业本》的题型多种,支架多样。
除去字词书写、填空选择等基础题型之外,还增加了生活连线、综合性学习活动等贴近生活的题型,而且还配有思维导图、示意图、表格等知识型支架,也有范文学习等示范型支架和解决问题方法的策略支架,可谓“多样”“灵活”“语用”。
用好统编本教材 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使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六条建议
5、语言文字运用,注重实际应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注重语言文字运用能 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鼓励他们在日常 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讲、辩 论等语言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6、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校 教育的任务,也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及时反馈学生 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为家长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 孩子的语文学习过程,与孩子一起阅读、写作、交流,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教学建议
根据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理念,以下是六条教学建议:
1、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取舍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 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对于低龄 段学生,重点培养其识字、认字和简单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高年级段学生,可 以适当增加阅读量,拓展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结语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当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教材,其编写理念、体例和 特点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把握统编本教 材的特点和理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语 文素养。教师也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适应教育发展的 新要求和变化,为培养未来的人才贡献力量。
教材分析
找准点,夯落实,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
找准点,夯落实,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语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统编教材逐渐普及,为提高统编教材的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找准关键点,夯实教学实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一、找准关键点,明确教材定位统编教材的制定经过了严格的论证和实践,具有统一的编排结构和内容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需要找准统编教材的关键点,明确其定位,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教师们需要深入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宗旨和内容特点,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线,清晰教材的主题和核心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需要依托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教师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使学生在教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建立起自信和兴趣。
二、夯实教学实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在找准关键点之后,教育工作者需要夯实教学实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
针对统编教材的特点,教师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实验、课外拓展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们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教材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运用能力。
通过夯实教学实施,可以使统编教材更好地发挥教学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价为了提高统编教材的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教育工作者还需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价。
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参观考察、小组合作等方式,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们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统编教材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中小学课堂的主要教材。
统编教材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对于教学的统一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如何正确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成为了每个中小学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准确理解统编教材的定位和要求统编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论证、经过全国协同研发、经过试用推广的教材,具有国家权威性。
教师要从全面透彻的角度理解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依据和理念,准确把握教材的定位和要求。
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实现高效课堂。
二、善用教材的结构和资源统编教材通常包括课本、教师用书以及配套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材的结构和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
教师要对教材的章节和单元进行合理划分,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学习资源,包括课文、语法、词汇、听力、阅读、写作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教材中的学习资源,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情境式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材,提高学业水平。
四、灵活运用教材的评价方式统编教材给出了相应的测试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评价方式,设计相应的评价工具,进行全面而针对性的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笔试、口试、听力测试等,帮助学生全面检测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是每个中小学教师的追求。
教师要准确理解教材的定位和要求,善用教材的结构和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灵活运用教材的评价方式。
通过这些努力,教师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基础,统编教材是指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编写的统一教学教材。
统编教材具有规范性、全面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它为教师提供了统一的教学参考和教案,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
如何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全面了解教材内容。
教材作为教学工具,在我们进行教学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确定课程目标、安排学习内容和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
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要求,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进行个性化教学。
虽然教材是统一的,但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水平是不同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运用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资源,创设有效的教学环节。
教材是一个知识体系,其中包括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有效的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课文、练习题、实例等内容进行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外部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实物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发现一个教学环节不够生动、具有挑战性,可以尝试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要关注教材的更新和改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研读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整合教材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再谈学习主题引领下的教材单元任务设计
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再谈学习主题引
领下的教材单元任务设计
窦桂梅
【期刊名称】《小学语文》
【年(卷),期】2024()1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对语文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从教材出发,找准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关联,提炼学习主题、确定学习目标、重组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提供学习资源与支架、研制学习评价量规,处理好“课标—教材—课堂”三者的内在关系。
【总页数】6页(P10-15)
【作者】窦桂梅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国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学习任务群”辐射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新样态——以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六下第二单元为例
2.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
3.学习主题引领下的学习任务设计
与实施——依据新课程标准,用好现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4.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5.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落实新课标,用好统编教材简报
落实新课标,用好统编教材简报
教育部于2021年秋季学期正式实施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统编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实施工具之一,也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用好统编教材,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
只有深入了解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的要求和内容,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
二、注重教学设计。
要根据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的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
三、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统编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资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材,结合实际情况加入适当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根据统编教材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不断反思和改进。
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教师应该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落实新课标,用好统编教材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只有认真贯彻新课标和用好统编教材,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1 -。
落实语文要素用好统编教材——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谈怎样落实语文要素用好统编教材
落实语文要素用好统编教材——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谈怎样落实语文要素用好统编教材发布时间:2021-05-13T12:44:58.2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4期作者:张丽[导读] 陈先云老师在《用好统编教材需要树立六个意识》中说:“要大胆地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要做到一课一得。
这个一课一得说的主要是语文要素。
张丽湖北省孝感市实验小学湖北省孝感市 432000陈先云老师在《用好统编教材需要树立六个意识》中说:“要大胆地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要做到一课一得。
这个一课一得说的主要是语文要素。
统编版语文课堂实践真正将每一单元语文要素落实到位,学生能有一课一得,必须是小语人深入学习,扎进文本,不断研习才能做到师者心中有目标,课堂培养有方向,学生课后有收获。
一、理清编排体系,找准语文要素明方向我们先来看看五年级上册的双线结构:四单元人文主题是“爱国情怀”,这是本单元编排。
每篇选文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但每篇诗文的创作背景、具体内容材料等各不相同,深入的阅读理解既要依托文本内容和表达本身,还需要借助有关的背景资料,才能真切的让学生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
“查找资料”是准确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思想主题的一种读书方法。
在查找资料的方法指导上,我们可以借助教材,循序渐渐分层落实,如《少年中国说》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教给学生查找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并结合资料做批注,然后借助资料深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圆明园的毁灭》能在前一课学习搜集运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资料读懂文字,并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那如何来体会情感呢?在统编教材四年级就开始安排了,到了六年级是运用五年级学到的结合资料体会情感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这是对前面阅读方法的巩固、迁移运用,使得学生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本组课文在单元内训练侧重点如下:二、树立问题导向,落实语文要素有步骤明确感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第三学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单元四篇课文、交流平台、习作之间梳理的关系如下: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上,一是要设计前置性预习单,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指导学生做资料收集提纲卡或搜集资料卡。
统编版教材中“工具箱”运用策略浅谈
统编版教材中“工具箱”运用策略浅谈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助学系统,这个助学系统可谓是语文教材的一个工具,他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大力的支持,帮助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
这个教学“工具箱”的特点鲜明,其系统在设计上不仅类型丰富,而且活泼生动。
教师应该把“工具箱”给教学所带来的优势转化成教学的效能。
这个“工具箱”可以从多元的视角进行运用,充分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功能,帮助语文教学落实育人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助学系统;教学工具箱这套功能强大的助学系统,将教材中课文与课文之间,课文与单元之间以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知识进行了关联,依托教材架构起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之所以说他就像是语文教学的“工具箱”,是因为它以其独特的、丰富的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确保了课程目标得以落实。
那么这个“工具箱”到底有什么特点?教师又该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箱”,帮助其提高教学效率呢?一、统编教材“教学工具箱”的特点分析统编版教材中的“工具箱”他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实用。
内容的形式既生动又活泼,十分适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学辅助。
(一)整体建构系统框架这个“工具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而整合在一起的知识集合,各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他们都是为了辅助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而服务,呈现出一定的结构特性。
从统编版教材来看,他的每个单元都有对应的导语,而把这些个导语整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张课程教学的地图。
从每个单元上来看,单元的导语就是本单元的教学核心,而课上提示、课后习题等都是围绕该核心的具体要要素。
如果单以一篇课文来看的话,课后习题就是围绕着单元导语而设计的,他的编排思路就是先整体把握,然后落实要素,最后进行迁移拓展,不仅兼顾了单元的核心还突出了单片的个性。
(二)整体考量助学过程统编版教材中的“工具箱”其作用渗透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在一个单元教学刚开始之时,首先通过单元导语为学生指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建立语文课堂学习“工具箱”
帮助学生建立语文课堂学习“工具箱”
语文课堂学习的“工具箱”是指一整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理解语文文本,并提高语文能力。
以下是建立语文学习工具箱的几个关键要素:
1. 学习笔记。
学生在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讲,并将老师讲解的重
点内容、示例句子、关键词语等用笔记本或者电子设备记录下来,
便于后续复习和记忆。
2. 阅读技巧。
语文学习需要从大量阅读开始,因此学生需要掌
握一些阅读技巧,例如快速阅读、扫读、逐句逐段理解等,能够准
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图。
3. 写作技巧。
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写作。
学生需要学习
如何提炼写作思路、构建文章框架、确定重点、排版等基础写作技巧,以提高写作水平。
4. 参考书目。
学生需要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语文参考书目,可
以有助于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5. 学习交流。
语文学习需要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可以通过小组
讨论、班级讨论等方式,与同学分享学习笔记和思考做法,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以上这些要素可以作为学生建立语文课堂学习“工具箱”的几
个关键点,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慢慢形成自己的“工具箱”,
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用好统编教材:前提是忠实,关键是落实
用好统编教材:前提是忠实,关键是落实丁建华第七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语文专场)以“用好统编教材,改进阅读教学”为主题。
活动请来了台湾的老师作课观摩,使我们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统编教材的使用,为我们用好统编教材提供了讨论的课例和参照。
活动也因此更具现实意义。
具体到洪琬喻老师《古人谈读书》的教学,本文有两个思考。
一、从教学层面看,本课值得学习、借鉴1.教学设计很用心。
本课教学结构简约而有层次。
这节课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导入—展开—推进—总结,简约但又层次分明,而且,教学聚焦于“读书”。
导入环节,通过组字游戏,激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读书的美好;接着要求学生反省自己读书的困扰,过渡到古人对读书的重视,导入课题。
看似简单的一个导入,其作用是不简单的。
展开环节,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自学,引导学生运用读文言文的策略、方法理解词文意思,读好文章。
一般教学,似乎可以停留于此。
可贵的是,执教者接着又把课往前推进,通过摘录关键词完成练习卡的方式,进一步领悟文章要旨;然后,学以致用,用文章里的话解决课始的困扰,引导学生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这样,文章学习从内容理解提升到进一步意旨领悟,学习方式实现个体学习到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融合,学习手段从读、思、说到读、思、说、写的扩展,学习有层次,有推进,实现了有发展的学习。
总结环节,通过分组思考,互换答案的方式,对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这个总结也是两个方面的,一个是指向有现成答案的(学文言文的方法),一个是指向多元理解的(读书方面的启示)。
再通过孔子、苏轼的话,引导学生多读书。
课从引导学生认识读书的美好与重要始,进而学课文体悟古人的读书态度、方法,学习掌握读文言文的策略、方法,以希望学生多读书、勤读书终,首尾相连,前后贯通;再则以了解他人的读书困扰反省自己读书的困扰张本,最后用学习的内容来解决他人和自己的读书困扰,又构成结构上的呼应。
显然,这是独运匠心的。
找准点,夯落实,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
找准点,夯落实,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载体,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于统编教材的使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认为统编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如何找准点,夯落实,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找准点:深入理解统编教材要提高统编教材的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首先需要对统编教材本身有深入的理解。
统编教材是国家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资源,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在使用统编教材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其编写目的和理念,找准统编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语文素养。
找准点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统编教材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都有所不同。
我们在使用统编教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找准点,确保统编教材的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夯落实: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要提高统编教材的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不仅需要找准点,更需要夯落实,而夯落实的重点就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我们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不断提升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夯实教师的教学基础,提高统编教材的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
在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素养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适应统编教材的教学要求。
用好统编本教材,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用好统编本教材,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作者:温儒敏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第08期统编本语文教材已经全面投入使用,老师们可能会面对一些问题。
下面,我对于统编本教材(主要是小学四、五、六年级)的使用,特别是如何备课,提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厘清教材的结构框架,让教学目标更明晰拿到新教材,第一件事可能就是看看有哪些新课文。
统编本教材的新课文大概占41%,变动是比较大的,有些老师感觉比较难,于是就把主要精力花在如何准备好新课文的教学上。
这可以理解,但最重要、先着手去做的,是对新教材要有通盘的了解。
备课时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对课程的内容目标缺少通盘把握,备一课算一课,很少考虑这一课或这一单元在整个课程中的位置与功能。
这也不能全怪老师。
推行课程改革十多年来,为了防止应试式的反复操练,提出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
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今的语文教学又出现另一趋向——知识体系被弱化。
很多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教学中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
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把握得住的“干货”。
比如分析一种写作方式是“情景交融”,或者一种修辞手段是“比喻”(甚至还有明喻、暗喻等),在小学中年段就讲过,到了高年级还要讲,并非螺旋式上升,而是同义反复,学生会觉得很烦。
对每个学段乃至每一学年的教学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要达到什么水平,很多老师并没有做到心中有数,备课只能是一课一课往前蹭,教到哪儿算哪儿。
这种对课程系统缺少整体把握的备课,必然是随意的,甚至是杂乱的,低效的。
针对这种偏向,统编本教材作了一些改进。
一是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内容目标更清晰,教学的要点也更明确,要让老师备课时了解应当有哪些“干货”,做到“一课一得”。
二是统编本教材已经在努力重建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这是“隐在”的体系,不是“显在”的,不刻意强调体系化,防止过度操练,但还是要有体系,教学才不至于凌乱無序。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教育行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其中一项最主要的变革之一就是实施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统一了全国的教学大纲,减少了教材质量差异以及内容重复的情况,同时提高了教学的标准。
如何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策略。
为学生承担更多主体职责在以前,教学过程被看作是教师讲课的过程,而学生的角色仅仅是听课、记笔记和完成作业。
但是在今天,随着统编教材的实施,教育的方式开始发生转变,学习变得更多元化并且学生可以充当更多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开始变成引导者和协同者。
因此,在授课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他们在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承担起学习任务的责任。
创新教学方式统编教材的实施,同时也引入了一些更创新的教学模式。
比如,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教学被广泛采用,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技能和知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课外活动和社区教育也被引入课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社会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选择和组合教学资源和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等创新的教学方式来实现课程目标。
使用有效的教具和工具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教材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适合于探究式和沟通式的学习环境,这需要相关的教具和工具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掌握如何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工具,比如互动白板、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等,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经验。
在使用教具的过程中,需要评估其质量和效果,以确保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持久、印象深刻的学习体验。
总体来说,要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教师需要积极投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中,并将其转化成行动。
教师还需要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实施课堂教育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资源,使学生如鱼得水,轻松愉快的接受教育。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和重视。
教育教学的质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教材对于教育教学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把握好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把握好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
一、教材的选用统编教材是一种较为权威和全面的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所必备的工具。
为了把握好统编教材,教师首先应该认真阅读教材,了解其内容和教学目标。
只有充分了解教材,教师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教材,注重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材只是教学的基础,只有教师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渊博和广度。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中的技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在把握好统编教材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讲解、讨论、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应该注意控制教学的节奏,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成为他们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指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还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统编版教材中“工具箱”运用策略浅谈——以课后习题的教学为例
统编版教材中“工具箱”运用策略浅谈——以课后习题的教学为例作者:吴梅娟来源:《新教育(中旬)》 2021年第5期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吴梅娟一、关联语文要素,遴选适切策略统编版教材编写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用语文要素设置了语文训练的主线,将小学阶段必备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学习方法,融入到语文要素之中。
教师要准确揣摩编者设置练习的用意,为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奠基。
比如部编版四上《麻雀》一文所在的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将一件事情写清楚的。
作为一篇叙事性文本,向学生直接讲授作者将事情写清楚的原因相对抽象,学生也无从下手,语文要素的教学容易落空。
鉴于此,编者在课后练习中设置了这样的题目: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围绕着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很显然,这一道题要求学生概括内容,其用意就是要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为落实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写清楚一件事情”奠定基础,同时这道题也明确了学习的策略,要求学生从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不同的维度,对整件事情进行解构。
这就让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有了抓手,概括提炼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然后再相继关注文本的经过和结果,感受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既把握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梳理了事情的发展趋势,为写清楚一件事情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案例中,课后习题就与单元语文要素息息相关,同时更也明确了方法,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编者的用意,顺应而下,巧妙地将语文要素落到了实处。
二、呈现难易顺序,设置练习层级部编版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一般都由三道题组成,呈现出从浅入深、从易到难的顺序,梯度鲜明、逻辑严谨,契合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顺序。
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学情基础和课后练习之间的联系,合理而科学地运用课后习题,切忌揠苗助长,这样不仅不能发挥课后习题的作用,而且有可能打破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节奏,起到适得其反的恶果。
比如部编版三上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编者所设置的语文要素是感受具有新鲜感的词语。
用好统编教材实现读写转向
用好统编教材实现读写转向统编教材作为新时代基础教育的核心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
如何利用好统编教材实现读写转向,培养学生的中文能力,成为了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要真正用好统编教材,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材的目标和要求。
统编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
在进行读写转向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阅读理解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文本材料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可以选取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本,如新闻报道、故事、科普文章等,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文本,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技巧和理解方法。
还可以进行阅读理解的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写作表达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范文和写作指导,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写作结构。
然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写日记、写作文等。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项目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发挥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要实现读写转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统编教材资源,通过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和创新思维培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中文能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教材,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读写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中文学习也将更加顺利和有效。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
把握统编教材,实现高效课堂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统编教材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统编教材,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要想真正发挥统编教材的优势,实现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把握统编教材,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
二、统编教材的特点1. 统一标准:统编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统一标准编写的,内容丰富、覆盖全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材质量优秀:统编教材经过多方专家的审查和修改,内容科学、合理、观点公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 规范统一:统编教材的内容和布局都十分规范统一,方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
4. 与课程标准紧密结合:统编教材与课程标准高度契合,能够保证教学过程中的条理清晰,达到精准教学的目的。
三、把握统编教材的关键1. 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应该充分理解统编教材的内容,包括每一章每一节的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而不是简单地依靠教材本身的文字。
2. 灵活运用教材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统编教材提供的优秀资源,包括课本、配套教辅、多媒体资源等,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3. 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统编教材提供了许多案例、练习题等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4.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统编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如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1. 积极开展课前准备: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2. 灵活调控教学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控教学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教知识。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提高教学实效
灵活运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提高教学实效发布时间:2021-05-13T11:35:01.9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作者:钟华香[导读] 灵活运用统编教材,提高教学实效的责任。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钟华香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东联镇靖和小学校盐井村校摘要:灵活运用统编教材,提高教学实效的责任。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知晓统编教材编写理念,准确把握教育方向。
二、着眼统编教材整体,注重细节,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行走在阅读的路上。
关键词:统编教材;教学实效;培养能力;小学语文随着各种现代科学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出现,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怎样做到与时俱进呢?那就要灵活运用咱们手中的统编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去引导、培养学生的探求知识的兴趣。
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根基,更有不可推卸地承担起灵活运用统编教材,提高教学实效的责任。
那么如何灵活运用咱们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提高教学实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知晓统编教材编写理念,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小学语文阶段的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是: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
这编写理念正吻合了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的目标的教育模式,它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江泽民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我们教师更要肩负起用教育振兴中华的责任。
我们要振兴中华,就得努力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不得不说,现在的教育正在经历一场革命的洗礼,教育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而且日益明显。
大城市里的学生由于受家庭以及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教育观念变得更符合我们语文统编教材的理念。
但是在某些局部地区,教育的实际也不尽人意。
一些教师,甚至一些教育管理层人员仍然在片面追求分数以及升学率,实施的根本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应试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好统编教材的“教学工具箱”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一套清晰的助学系统,将课文与课文、课文与单元、单元与单元关联起来,架构起脉络通畅的教材体系。
这套系统就像一个功能强大的“教学工具箱”,为教与学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落实课程目标提供了基本保障。
那么,“教学工具箱”有什么特點?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用足、用好“教学工具箱”,提高教学效率?一、统编教材“教学工具箱”的特点分析统编教材中的“教学工具箱”是一个完整的工具系统,内容丰富实用,形式生动活泼,十分适合在教学中使用。
(一)工具系统:整体设计1.整体建构系统框架。
所谓“系统”,指的是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事物整体。
统编教材助学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紧密,合力指向课程实施目标,呈现出清晰的组织结构。
从整套教材来看,把每一单元的导语整合起来,就是一张课程实施地图。
从单元小系统来看,单元导语是核心,课中提示、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等呈现的是单元核心要素的具体分解点。
就一篇课文来看,课后习题聚焦单元要素,按照“整体把握—落实要素—迁移拓展”的思路编排,兼顾单元共性和单篇个性,科学辩证地落实语文要素。
2.整体考量助学过程。
统编教材的助学提示渗透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
单元学习伊始,教材通过单元导语页指明单元学习目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有学习任务布置,有泡泡图、批注、注释等“工具”支架助力,有迁移运用类习题用以巩固提升,有“资料袋”“阅读链接”、整本书阅读导引等拓展学习空间;单元学习结束,“交流平台”帮助学生进行结构化梳理,形成知识组块,助力学生把握语用规律。
可以说“工具箱”全程赋能,助力学生学力增长。
3.整体观照育人目标。
教材助学系统鲜明地体现了语文课程全面育人的实施理念。
单元导语明确了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两条主线。
在具体的助学设计中,这两条主线融为一体,人文元素润物无声地渗透在语文学习活动中。
语文要素的呈现则体现了全素养发展观。
系统中设计了许多认知工具,凸显了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
仔细研读习题,可以发现教材特别重视学习过程的展开,关注“语言建构和运用”背后诸多隐性素养的相融共生关系。
教材中细节的设计也颇具匠心,如精美的配图、经典的名言等,都指向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二)工具类型:丰富实用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教学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任务驱动类。
这类工具主要出现在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略读课文的课前导读中,提示学习的大方向、主任务,是教学的“牛鼻子”。
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活动设计都应以此为重要依据。
这一类工具还非常适用于前置性学习,教师可以把它转化为任务情境,作为预习要求,促进学生阅读、思考,发展其自主读书的能力。
2.助学提示类。
这是助学系统的主体部分,着力于学习支架的搭建。
这类工具在学习关键处、疑难处、忽略处及时提供点拨引导,或以榜样示范,或提示方法,或指出路径,促进学习向纵深处发展。
它通常以泡泡图、思维导图、表格、批注等形式出现,十分贴心实用。
3.拓展延伸类。
重阅读积累是统编教材的基本理念之一,系统时时处处营造着阅读氛围。
如结合课文内容链接阅读材料,形成类文本阅读;根据节选型课文特点,开展整本书阅读导引,鼓励从一篇走向一本。
语文学习的空间是开放的,教材以“链接”“选做”的形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语文之窗。
4.迁移运用类。
统编教材重视表达系统的编排,在课后习题中设计了许多随文练笔题。
有的指向语言形式的迁移运用,有的侧重主题内容拓展,有的关注表达生活感受……充分体现了读写融合的思想。
这样的读写迁移有“短平快”的特点,即学即用,易于掌握,是对习作内容的有机补充。
5.知识补充类。
教材通过注释、脚注、资料袋等形式,适当补充和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填补认知空白,从而准确、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
(三)工具形式:活泼生动除了文字表述型助学提示,统编教材精心开发出了多种形式的助学工具,既生动活泼,又便于使用。
比较常见的有:泡泡图——话语言简意赅,直击重点;表格——在归纳梳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思维导图——延伸思维的触角,让语言和思维同时抵达学习深处;各类框架图、示意图——形象直观,推动深度学习;小贴士——提供友情提醒,亲切自然;“资料袋”——多辅以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图文并茂;人物情境对话搭——建伙伴交流的平台,促进思维碰撞,经验分享。
二、统编教材“教学工具箱”的使用策略承上所述,统编教材的助学系统编排理念先进,课程资源丰富,呈现方式灵活。
教师要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效能,充分发挥“教学工具箱”导教导学的作用。
(一)以关联思维透视“工具箱”,明确“学什么”1.从“工具箱”看课程实施布局。
如果把全册各单元导语页中表述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梳理成一张图表,就能清晰地看到课程目标在教材中细化、落实的轨迹,把握小学阶段课程实施的整体布局。
头脑中有了整套教材的语文要素全息图,厘清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了要素发展的序列,就能抓住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在教材体系中的坐标,进而在课时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课程化设计。
以“想象和联想”要素的编排为例,如下表。
[册次单元要素表述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显然,教材在不同年段呈现出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要求,中年段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侧重于根据语言文字还原画面,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而六年级第一单元要求“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学习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因果联想等策略,丰富对文学形象的感受。
第七单元要求学生除了借助文字想象,还要根据音乐等艺术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旨在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同时,使其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2.从“工具箱”看要素穿插勾连。
把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经历长期积累、巩固、内化的过程。
教材的课后习题非常注重要素的前后穿插,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巩固运用知识。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领悟教材意图,注意前后勾连,把握好单元核心要素和巩固性要素之间的关系。
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第七单元《带刺的朋友》一课的课后习题要求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这道题中明显包含了“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表达”的语文要素。
3.从“工具箱”看教材结构呼应。
单元导语中概述的语文要素不是知识标签,教师要以专业的眼光在教材中挖掘出鲜活的、有价值的内容作为载体,将要素具体化。
课后习题及“交流平台”会根据课文特点,提示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找到要素落点。
因此,教师要以关联思维研读导语和习题,看懂课文对单元要素的呼应以及篇与篇之间的合力。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四篇课文的习题所指引的联想策略各有侧重。
《草原》一课侧重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丁香结》一课侧重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中的人与事,以此深化对作品主题思想的领悟;《古诗词三首》要求学生联系诗人生平、创作背景、同类诗词等,准确把握意象内涵、作品思想;《花之歌》是略读课文,课前导读时要求学生迁移运用联想策略自主阅读,表达感受。
4.从“工具箱”看统编教学新思维。
“工具箱”里有内容、策略,更重要的是,“工具箱”还蕴藏着统编教学新思维。
双线并进,是对全面育人目标的确认;表现型练习,凸显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特性;认识性工具的设计,引导教师要动态呈现语文要素,通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积极建构个体语文经验;“阅读链接”,指引教师重视课内外一体化学习;整本书阅读指导,是对“读书为要”的应答……教材呈现的内容是有限的,只有透过教材表层深刻理解隐含在背后的教学思维,才能衍生出更多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二)以多元视角运用“工具箱”,研究“怎么学”1.用好助学工具,构建学习活动。
助学系统不仅明确地告诉教师“教什么”,还提示教师该“怎么教”。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遵循课后习题、课前导读中显示的设计思路,组织教学板块,精准指导,扎实落实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应该用足、用好教材中提供的认知工具或助学提示,站在学生的角度搭建学习支架,支持学生经历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表达过程,唤醒学生内在的经验,让静态的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用得起来”的个体经验。
以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然后聚焦单元语文要素“感受童话的奇妙”,以课后第二题为依据,组织创编故事的活动。
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王葆的人物形象。
最后,教师根据课文开放式结尾的特点,让学生在预测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产生阅读期待,并适时引出“选做题”,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加深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2.借鉴助学工具,设计学习活动。
多元运用的要义之一是“借鉴—转化”。
教材中出现了多样态的认知工具,教师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根据教学需要,模仿设计形式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让“要素活动式”教学成为课堂常态。
比如,运用表格,训练学生抓要点概括的能力;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运用情境图,引发具身体验,让学生沉浸到语文情境中,感受語文学科的灵动与丰盈;借鉴人物情境对话,重视建设同伴交流场,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
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带刺的朋友》一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张简笔情境图,以此图撬动教学板块。
课堂上,学生始终在情境中品读语言,学用语言,体会情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交流中,该教师介绍此设计的灵感就来自低年级教材中许多生动有趣又隐含思维路径的情境图。
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插图也十分有趣,非常适合用来设计情境类学习支架。
3.融通助学工具,提升学习效能。
“教学工具箱”按一定的体例编排,板块相对固定。
但固定不等于固化,教师应以融通的思维科学地使用“工具”,根据需要合理调整使用时机。
比如,“交流平台”编排在单元末尾,操作中应以单元整体的视角来安排,可以用在单元学习初始,也可以渗透在每一课的学习中。
有些节选型课文后安排了拓展阅读题。
学生可以在学完后拓展阅读,也可以在学前阅读,为学习新知储备必要的背景知识。
“工具”的功能也可以融通,一种“工具”可以发挥多重功能,也可以几种“工具”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比如,有些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资料袋”。
作为阅读材料,它们有补充知识、丰富阅读积累的功能。
换一种角度看,教师也可以用它们组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等学习活动。
总之,对于“工具”,应从实际出发,不囿于教材编排,灵活应用,发挥其最大价值。
(三)以学情视角优化“工具箱”,关注“学习者”1.根据真实情境对助学工具进行加工,帮助学生展开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