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观念 变革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法——中学历史课教学改革的尝试眉底中学李云昭中学历史课具有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功能。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发挥历史课的育人功能,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探索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以史为鉴,为现实服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必须探索和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合作,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近几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几年,也是我们教师在各学段实施新课程教学不断探索的几年。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配合新课程改革,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我感触颇多。
1、充分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构筑起情景教学模式。
我们所倡导的课程改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或支架式教学的模式,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2、注重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培养。
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历史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
诚然,在历史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
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1)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
坚持启发式教学,是历史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
特别是在实施历史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作为历史课教学的总方法,是历史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学方式追求高效课堂 提升育人水平——学习洋思经验交流材料在市、区教研组室的组织下,我校派教师参加了赴洋思中学的学习考察活动,同时也成为汉滨区第一批学习洋思经验的试点学校。
通过参观考察、观摩学习,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
洋思中学的发展是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它的成功关键在于它有系统、科学、层层落实的管理模式,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促进师生发展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学习洋思的实践中,我校在教研室的引领下,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服务;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和谐、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做好“效益课堂”的探索和实践。
下面,谈谈我校学习、借鉴、实践洋思经验的一些做法及学后反思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认真组织学习洋思经验,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为了使洋思经验在我校得到很好的借鉴与实践,结合我校实际,细化学习实施方案,以学习、消化、借鉴、创新为原则,对全校老师进行培训,通过讲座、观摩课堂实录等方式进行学习。
在实践中反思、总结,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方式,真正把学习推广活动从源头上推向高潮,在行动上落到实处。
1、深刻领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一理念,从学校的规范管理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及生活课程的人文关怀无不体现着充满着盼你成长的拳拳爱生之心,我们有时只怪学生难教,学生不会学习,我们有没有树立这样的意识:一是每位学生都愿意学好;二是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三是适当的方法能使每一位学生学好。
我们通过培训学习,教师逐渐认同这种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学习借鉴。
2、细化制度管理,强化过程教育洋思的养成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管理细节,从早晨起床到用餐,从早操到上课,方方面面切实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是洋思成功的一个“过程保障”。
在学习过程中,我校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层层落实。
新课改中教育理念转变的几种有效做法
新课改中教育理念转变的几种有效做法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改教育理念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探究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自主选修课、开展科技竞赛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授课、课堂互动问答、实践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3. 促进师生互动,建立平等的教育关系:新课改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学,教育关系从一种传授者与被传授者的单向关系转变为一种师生互动的平等关系。
学校可以开展教育沙龙、师生交流活动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4.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新课改教育理念要求学生需要探究和实践,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引导学生多元化的思考方式:新课改教育理念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多元、开放的思考方式,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讨论会、辩论赛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与教学方法改进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与教学方法改进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已经成为共识,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育理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表现的基本观念、信仰、目的、原则等。
传统的教育理念大多基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在2023年,我们需要重新定位教育的目标和意义,更新教育理念,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首先,应当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和实践能力。
教师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其次,教育应该是一种跨域和跨文化的体验,涉及到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融合不同学科、不同文化和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智慧,让学生在跨文化和跨领域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最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方法的改进除了理念更新,教育教学的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在2023年,教师们需要更加注重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智能白板、多媒体教室等,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采用项目制学习,让学生在项目中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和兴趣等设置教学方案和内容。
最后,教师需要更加注重课外辅导和个性化晋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让他们在兴趣和热情的驱动下不断进步。
新课改中教育理念转变的几种有效做法
新课改中教育理念转变的几种有效做法引言随着新课改的推出,教育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课程标准在知识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变化。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教育理念转变做法,帮助教师适应新课改的教育模式。
教育理念转变做法1: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出现对传统教育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精确地掌握知识。
在新课改中,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和作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以及兴趣自由探究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在线教育资源,以及使用在线辅导系统、智能化评估系统等工具,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教育理念转变做法2:建立个性化学习体系新课改中,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
建立个性化学习体系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教学的效果。
建立个性化学习体系需要教师进行个性化评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等个性化特点。
通过建立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个性化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
教育理念转变做法3:采用合作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中,采用合作式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和探究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同时要具有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和批评,及时纠正错误和补充知识。
教育理念转变做法4:推崇探究与实践教学法新课改中,实践教学成为了教育的重点。
更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更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遵循正确的教学理念,认真地传授知识,切实落实政治教学计划和相应的教学标准,而且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更新课程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学中要自觉运用新课标、新理念、新思路、新教法,想尽——切办法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一、正确解读课程标准,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新课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规定了高中学生政治学习要达成的目标。
政治教师要始终将“做…—个有政治觉悟的人、做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人、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做一个有理论思维的人”作为能力目标,让学生具有基本的经济常识、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基本的经济判断能力、基本的经济活动能力。
教师要全面地认识课程目标的内涵,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课程标准的内容,而应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拓展一定的教学内容,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合理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确立与实现的要求上是不同的,这——价值观目标是课程教学中优先考虑设置的目标,它不但反映了课程性质,也反映了政治学科的特点。
但是在具体实现方面,就不能光考虑目标的设置,而忽略能力的培养,追求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并不是说要直接给学生灌输这种思想,而是通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支撑才能实现,要使学生在能力上达到一定水平与境界。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
《新课标》指出:政治课程“不仅要考虑政治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政治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政治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教师要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新课程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而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向学生的,所以老师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教师实质上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课程改革也必将流于形式。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该如何做呢?做到“五个重新认识”、“四个注重”、“四个改变”1、重新认识教材:会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近几年教材的格局和内容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少教师在感觉新鲜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教材的迷茫和对教法的不知所措,不时地还在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把教材当“圣经”来教,甚至连自己也觉得教得很别扭;另一方面还不时地诱导学生采用陈旧的学习方法,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来听,使学生觉得学习很乏味。
新教材究竟怎么用?怎样教才算用好了教材?怎样学才能体现用活了教材?确立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用好、用活教材?用旧教材如何体现新理念?教育不应该是空中楼阁,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我们要用活教材,也就是创造性的使用它。
创造性使用教材并不是任意改动,数学学科在使用时注意和身边的事物相联系,挖掘教学资源,为我所用。
如《连减两步应用题》的引入,把例题有30张彩色纸,做红花用了9张,做小旗用了11张,还剩多少张?改为发本子,变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分数大小比较”中,教材的例子是1/3和2/3,如果让学生操作,着实不易;其实只要改为1/4和3/4,学生就可以能过折纸等方法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也就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因地制宜(倒数)------数学作用于生活调整教学顺序(如元、角、分的教学——“教学进度”有时约束了我们)2、重新认识课程。
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组成),而更是“体验课程”(能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长时间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了解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合作与实践解决问题。
这种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获得全面发展。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需要进行改进,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改进方式:1. 引入互动式教学: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创造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并提供足够的机会和资源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实践。
例如,可以提供项目学习、科学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注重综合素养培养:将单一的学科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与社区进行交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4. 鼓励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问题、提供参考资料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5. 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考试成绩,容易产生功利性学习。
新的评价方式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能的发掘,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如作品展示、报告演讲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应对挑战和困难推动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和学校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其次,学校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包括培训机会、教育技术设备等,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
更新理念,改变教学方式
更新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当前,在实际课堂操作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仍存在很大问题。
我们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
具体表观为:以教师灌输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教学已异变为一种“分数”的教学,即用分数将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等生,用“分数”来遮蔽鲜活的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种教学往往把学生困在课本里,锁在课堂里,其弊端是把学生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有意义的生活体验完全被湮灭,这正是侵蚀和剥夺学生创造性的主要根源。
广大教师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创性地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健康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一、正视问题,实现教学理念更新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五不”问题,课改存在“五化”现象。
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照搬教参不创新教法。
不少教师把教参当“圣书”,不灵活处理教材,照本宣科,唯书至上;采用同样的方法,做着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导致迟钝的学生跟不上,聪明的学生不满足,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
问题之二:埋头教书不注重育人。
一些教师认为,教书就是单纯地完成课本任务,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不教学生如何做人;学生课堂上不遵守纪律,有的教师无力纠正,有的教师懒得去纠正,全然忘记了教书育人的多重身份和自己神圣职责。
问题之三:备教脱节不研究学法。
这类教师备课本上写的是一套,上课讲的是另一套,写教案纯粹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在课堂上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让学生吃教师“嚼烂的馍”;做个体面的“南郭先生”,大量机械的重复训练、发讲义、搞题海战术。
问题之四:课堂封闭不走向开放。
一些教师高压管理课堂,上课不注重师生互动,更没有身体语言的辅助表达;课堂提问封闭,对学生回答的反馈不恰当,极少鼓励学生超越书本,走向社会,参与实践。
问题之五:满堂灌输不以生为本。
这类教师双手支撑讲台,一讲到底,搞“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只管自己声嘶力竭,不管学生昏昏欲睡。
教育理念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教育理念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措施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教学
方法也需要相应地进行改革。
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教育理念更新的必要性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理念的变革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
然要求。
传统的教育理念主要以灌输为主,强调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而当代社会需要培
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教育理念必须向多元化、个
性化发展转变。
二、教育理念更新的内涵
教育理念的更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注重学生的
发展全面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其次,要关注学生的
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再次,要
倡导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三、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理念的更新,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改革。
教
育方法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首先,要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
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探索中建构知识;其次,要实行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再次,要推行多元评价制
度,摒弃传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四、结语
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只有不断调整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引领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培养出更多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少部分学生甚至成为“ 围观” 课堂教学的旁观者 。 这种主体角色错位的课堂教学 , 学生 没有被置于教
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核心位置 。 教 师 很 、 认 知规律 以及应如何 形成 自己的 学习策 略 、 构建 自己 的知识 框架 , 也更不 会去考 虑学生 怎样 才能更好 地形 成地理意识 、 地理能力 和创 新精神等 新课 程所 追求的课程 目标。
3 . 教 学方 式 陈 旧 。 重“ 传授” 轻“ 建构” 。
二、 原 因分 析
希 望学生能够按照 自己设计好 的方案去开展教学 活动 , 每当学生的思路与预设不 吻合 时 , 教师往往会 千方百计
地把 学生的思路“ 拽” 回来 。 教 师 期 望 的是 学 生 按 教 案 预
1 . 职 业理 解的窄化 。
一
些教师对 自身职业角色 的定 位狭隘化 , 将其等 同
知识 的“ 容器 ” 。在 这 样 的 教 学 过 程 中 , 学 生 完 全 被 动 地
多数情 况下都 不会重 视对学 生态 度 的感 知和学 生价值
观 的 塑 造 。而 被 教 师 们 所 忽 视 的 是 , 前 两 者 不 过 是 高 中
地理新课 程所追 求 的“ 基础 目标 ” 与“ 关键 目标 ” , 而“ 情
接受 老师单 向传递 的信 息 , 没有机会去 自主建 构知识体 系。 而新课 程提倡通过 自主 、 学习和合作等方式 , 让学生
感态度与价值观 ” 却是课程 追求 的“ 终极 目标” 。在高 中
地理课 程 目标 构成 中 , “ 智能 ” 是基 础 , 使 学生形 成正确 的人生观是最终 、 最 高的 目标 。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而要实现《标准》中的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下面是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一、教师要改观念,建立同学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实现《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
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栏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回答出许多令人意外的答案,也会对老师的答案提出异议。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不能象以前那样就课本教课本,不要认为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而应该建立起共同学习的观念和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
这无论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情感享受,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
二、课堂应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小结”五个环节一个环节也不能少。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也常把一堂课是否完整作为评课的重要指标。
但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也为更多有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发有效的途径。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麻城三中金涛作为教学改革前沿阵地的《课程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等新的历史课程理念。
为历史学科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广大历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人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明确新课标要求,更新教学观念1 理清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标准》差异传统的课堂观和教学观以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它规定教师“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教与学表现为两方面:以教为中心。
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给,生收;使课堂上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么教,怎么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生的独立性“丧失”,最终遏制了学生学的“力量”。
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历史新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传统教学大量地灌输权威性地事实,教科书记载了一系列地科学结论,学生的学习就是了解这些科学事实和结论,至于这些科学事实与结论是怎样产生的,则往往被忽略。
而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过程和方法”培养,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注意对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判断、决策的机会。
这种既重结论又重方法、过程的教学方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3 新《课程标准》既要关注学科,又要关注人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求我们去关注具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语文课是积累型学科,有着许多精彩,也存在着许多无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有许多时候依赖着沿袭了传统语文的教学模式,大量地按照字、词、句、段、篇的步骤给学生“灌”知识;或是照搬某某“先进”“优秀”的教学设计,走过场地运用现代多媒体,很难最大限度地让语文自由驰骋,“活”而飘起来。
具体说,语文虽是一词,却是多个概念。
要实现其内涵的充实,目标的完成,迫使我们深入地研究和反思、探究、激活语文教学,使具有时代感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过程具有生命的美丽与灿烂,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这就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
教师不要做学生的权威,不要强加给学生观点,不要统一学生的认识,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创造性的思维。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然而,在大多数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仍然还只是“学生”,他们仍一味地苦读圣贤书,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实际上,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演员、老师、节目主持人、嘉宾,这样,多样的课堂角色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才能成为知识的实践者、探索者。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走出传统的落后的桎梏,克服新旧交替产生的误区,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其目的,使之自由地驰骋于学科教学之林,实现教学目标的圆满达成。
一、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
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
课前可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可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要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
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教育理念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教育理念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措施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关键,而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是推动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本文将就教育理念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措施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
在当前知识爆炸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终身学习意识。
为此,有以下几点改革措施:1. 个性化教育: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并因材施教。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选修课程、开展兴趣社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 探究式学习: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现代教育更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引入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自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 教育评价改革: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分数评价过于注重结果,容易导致应试教育,缺乏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我们应当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表现、个人项目、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改革措施基于更新的教育理念,我们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方式。
以下是几个改革措施:1. 综合教学法: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我们可以采用综合教学法,结合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学习和多方位发展。
2. 科技教育手段:现代技术给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等科技教育手段,提供更生动、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分组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理念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教育理念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措施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领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革。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更新教育理念和改革教学方法。
一、教育理念更新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
传统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重要素质。
因此,教育理念需要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教育理念的更新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素质、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才。
二、教育理念更新的实施措施1. 强化教师培训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他们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教育理念的更新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开展教育研讨会等方式来增强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更新。
2. 推动课程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推动课程改革,将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课程设计中加入更多实践性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倡导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传统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个性化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学校与社会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可以为教育的改革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开展社区教育等方式来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更新教育理念和改革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手段和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改变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方法
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为了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养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过分强度接受、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究。
新课程要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学过程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所以,教师必须由原来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提高素质为主,以知识结果为主转向探究过程为主,把教学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
化学学科具有生活性、科技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新课程在知识内容上也充分体现了化学在社会、生活、生产、技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突出关注社会现象。
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除了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外,还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教师只有具备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优化教材,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能力尽管教师的教或主导作用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这只是外因,教学只有在激发学生自身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时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1)化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实验操作是相对独立的,而化学新教材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对实验课和理论课进行有机的融合,将教学的空间延伸到教室和实验室以外,进而提高化学课堂学习效率。
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获得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最新教育文档
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随着新教改的深入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自由、灵活了,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教学要想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或者一门艺术,其基础在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入迷才能叩开兴趣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数学课堂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美,去追求数学无穷的魅力。
一、熟悉课程标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价值取向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予以体现的。
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作出了阐述,教师应该主动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
要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和活泼好动的特点。
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变抽象为具体,充分利用课件的动画形式一步一步的让学生感知,这样较之以前的只在黑板上画图,写推导过程生动了很多,这样新方法就填补了以前老教法的死角和空白,让学生在愉悦中顺利的掌握了知识。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那么当学到《圆的面积》时将会是易如反掌。
学生自信心提升,以后就乐于学习数学。
二、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做好教学设计把握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重点和难点,要做到“心中有书”;“知人才能善教,”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备课必须备学生。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动手实践是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古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
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建构高效课堂工作心得
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建构高效课堂工作心得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建构高效课堂海口市龙泉中学吴仁杰我于11月8日在龙泉中学参加了龙华区第五学区组织的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研修活动。
有效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感到获得成功的满足,而且在情感、思想、态度等方面有所触动或提升。
怎样才能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建构高效的教学理念“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高效课堂应关注两个度:精力流失度和目标达成度,即尽量减少精力流失度,提高课堂效率,尽量提高目标达成度。
其目的就是做到两个减轻,两个提高。
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最终到达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在具体的实施中强化高效的形成要素作为老师,应积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工作中要求自己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懂得如何理性地对待教育事业,从本质上领悟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明白自主、有效的课堂是一种具有灵动的课堂,就是学生必须动起来,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教师要努力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启迪思维。
三、在不断地推进中提升高效的应用管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
教育事业,教学方法,海口市,龙华区,情感。
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数学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样的角色定位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取向之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毫无疑问,今天的数学课堂,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强调不仅必要而且必需。
这里需要正确认识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主导性的削弱,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教师从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种角色转变是对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和素养的要求,也应该成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尽管每堂数学课有每堂课的既定目标,也有各自的重心所在,但就整体来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应该下工夫的”点”在什么地方呢?什么是最需要去做的事呢?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好玩”曾经是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对数学的赞美。
但为什么数学所特有的魅力对好多学生生来说常常难以感受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特别在义务教育的数学课常上,教师要更多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工夫,要通过自已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使学生对数学由厌学到乐学,最终达到会学。
二是“引发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题型模仿,类型强化,技能操练固然在教学中需要去做,但如果这些惜施离开了数学思考,也只能是无效行为。
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能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
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指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新养成的、较稳固的学习行为、倾向和习性,之所以提出数学学习习惯,①是因为在长达九年的义务教育学习阶段,一个人在学习上的习惯总是处于不断的养成过程中,它是与学习行为相伴而行的,客观存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今天,“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随着这一崭新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逐步实施,昔曰的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那么,面对“活”起来的课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与学生应对合作,共同推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
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以往“填鸭”式的教学,让枯燥的数字变为跳动的音符。
由于学生富有活泼、好奇、好玩的儿童特征,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被普遍认为难管难教,因为教育者要抓住这一特性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
例如:一年级在教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其中6-10的加减法是孩子不易掌握的内容。
因此,教师可创造一些具体情景(如拿6-10个糖果或孩子感兴趣的物品,让孩子数一数,分一分,算一算),也可设计些游戏(如与孩子一起玩,比比看谁算得快,算的准),让孩子轻松掌握这些知识。
其次,课堂教学首先思考的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组织与管理。
这就要求在教学时,要打破过去按章、按节的“按部就班”式的分配方案,而是根据学科的性质来分配、来组织、来管理。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脱离书本,而是以书本知识为学习的主要载体并充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生活,学生经验世界的沟通。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长短”一课时,教师问到“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侯用到‘比长短’知识?”学生回答:“比身高”、“比门与窗”,教师应抓住此契机,引领学生将“长比短”两课的知识加以衔接,达到拓展学生认知领域的目的,并很自然的将学生注意力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学生生活经验和发展状态的需要。
再次,要让孩子对老师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老师、爱老师。
有不少老师一味把自己纳入管理者的角色意识,把师生关系纳入管与被管的单一关系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一切行为活动的主宰者,误认为课堂管理就是管束和控制。
学生成为教师监控下的“机器人”,逐渐一个个生龙活虎,精神饱满的儿童,
却被训为顺从乖巧的“好儿童”,也让他们对老师逐渐“惧怕”、“厌烦”。
因此,课堂教学呼唤人性的管理。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要让孩子参与教学,让孩子“活”起来,“动”起来,教师要用语言通过激励,鼓舞等多种手段来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受其教”。
因此,一节好的数学课不只体现在教学成绩的高低上,更重要的是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够轻松、快活掌握这些知识,并受到各方面的启发、诱导。
总之,新课程教学它系统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场地,也给师生交往提供了条件。
让我们这些着手于教学教研中的青年教师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