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基础培训课件.pptx
合集下载
2024版移动通信技术基础教程ppt课件
![2024版移动通信技术基础教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1d87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0.png)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 教程ppt课件
目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与系统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0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的定义与发展
移动通信定义
利用无线电波在移动体之间或移动 体与固定体之间传递信息的通信方 式。
移动增值业务及应用
手机支付
通过手机完成支付操作,包括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方 式。
位置服务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GPS等技术,提供位置定位、导航和 位置相关信息服务。
移动社交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社交应用,如微信、微博、QQ等。
行业应用案例
智慧城市
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城市信息化,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 能安防等应用。
卫星传输
网络接口设备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数据传输,适用于 跨地区、跨国界的通信需求。
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负责将传输系统与 其他网络进行连接和互通。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成及功能
动力监控
对基站内的电源设备、空调设备等动力设施进行 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视频监控
通过摄像头对基站内外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确 保基站安全。
工业物联网
将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数据采 集和分析等应用。
医疗健康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提供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健康管理等应用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WCDMA、CDMA2000和TDSCDMA等技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和多媒体业务支持。
4G/5G网络架构与协议
4G/5G网络架构
包括用户设备(UE)、演进型无线接入网(E-UTRAN)和核心网(EPC/5GC)等部分。
目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协议 •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与系统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0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的定义与发展
移动通信定义
利用无线电波在移动体之间或移动 体与固定体之间传递信息的通信方 式。
移动增值业务及应用
手机支付
通过手机完成支付操作,包括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方 式。
位置服务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GPS等技术,提供位置定位、导航和 位置相关信息服务。
移动社交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社交应用,如微信、微博、QQ等。
行业应用案例
智慧城市
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城市信息化,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 能安防等应用。
卫星传输
网络接口设备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数据传输,适用于 跨地区、跨国界的通信需求。
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负责将传输系统与 其他网络进行连接和互通。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成及功能
动力监控
对基站内的电源设备、空调设备等动力设施进行 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视频监控
通过摄像头对基站内外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确 保基站安全。
工业物联网
将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数据采 集和分析等应用。
医疗健康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提供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健康管理等应用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WCDMA、CDMA2000和TDSCDMA等技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和多媒体业务支持。
4G/5G网络架构与协议
4G/5G网络架构
包括用户设备(UE)、演进型无线接入网(E-UTRAN)和核心网(EPC/5GC)等部分。
通讯行业:通信技术与网络传输培训ppt
![通讯行业:通信技术与网络传输培训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5695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8.png)
光传输技术是指通过光信号进行数据 传输的技术。
光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骨干网、城域 网等领域。
光传输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距 离远、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 现代通信网络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网络传输协议
01
网络传输协议是指在网 络中传输数据时遵循的 规则和标准。
02
常见的网络传输协议包 括TCP/IP协议族、 HTTP协议、FTP协议等 。
。
有线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 政府、学校等机构的数据中心、
局域网等场景。
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是指通过电磁波 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具有无需铺设线 路、灵活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但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可能受 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无线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 通信、无线网络、物联网等领 域。
光传输技术
网络安全重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 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3
网络安全法规与标准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法规 和标准,以规范网络安全行为,提高网络安全防 护能力。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病毒与恶意软件
病毒和恶意软件通过网络传播,破坏 系统文件、窃取用户信息、干扰系统 正常运行。
03
网络传输协议对于保障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 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04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 体内容可能会因培训需 求和目标而有所不同。
03
CHAPTER
现代通信技术
5G通信技术
5G技术概述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数等优势, 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持。
5G技术的应用场景
传输设备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c977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1.png)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应用逐渐普及,涵盖了智 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等多个领域。
05 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威胁
恶意软件攻击
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等, 通过感染移动设备或网络进行传 播,窃取用户信息或破坏系统。
网络钓鱼
利用伪造的网站或服务诱骗用户 输入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
移动通者应明确告知用户收集、使用、 存储和保护个人信息的方式和范围。
法规要求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 确保用户隐私得到合法保护。
用户权利
用户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拥有知情权、同意权、查询权、更正权、删 除权以及投诉权等基本权利。
移动互联网应用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 网技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互联网访 问和服务使用。
特点
发展历程
移动互联网应用具有便携性、实时性和个 性化等特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 网,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等。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 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涌现,涵盖 了社交、购物、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
基站设备
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负责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
网络覆盖与容量
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和容量是衡量移 动通信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受到 基站设备性能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无线通信协议
无线通信协议标准
无线通信协议标准规定了 不同设备之间通信的规则 和规范,如GSM、CDMA、 LTE等。
5G时代
目前正在发展,将带来更高的 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多的设 备连接。
移动通信的应用场景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ppt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f6b5dff3f111f18583d05ad4.png)
、路由器等 ◆数据处理系统:主要是指计算机。
●通信基本过程—包含两项内容: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
建立物理连接→建立逻辑连接→数据传送→断开逻辑 连接→断开物理连接(对比:打电话的过程)
4/11/40 page 12
2.2 信道及其主要特征
1.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
?数字信道:以数字脉冲形式(离散信号)传输 数据的信道。 ?模拟信道:以连续模拟信号形式传输数据的信 道。
4/11/40 page 7
? 波特率(Baud):每秒传送的码元数 (即信号传送速率)。 1 Baud = (log2M) bps
其中M是信号的编码级数。也可以写成 Rbit = Rbaud log2M
例如: 4级编码( p23 图2.3b )
一个信号往往可以携带多个二进制位,所以在固定的 信息传输速率下,比特率往往大于波特率。
4/11/40 page 5
1.具有自动补偿能力,可通过软件对传感器的非线性、温 漂、时漂等进行自动补偿。 可自诊断,通电后可对传感 器进行自检,以检查传感器各部分是否正常,并作出判 断。 数据处理方便准确,可根据内部程序自动处理数据 ,如进行统计处理、去除异常数值等。 2.具有双向通信功能。微处理器不但可以接收和处理传感 器数据,还可将信息反馈至传感器,从而对测量过程进 行调节和控制。可进行信息存储和记忆,能存储传感器 的特征数据、组态信息和补偿特性等。 3.具有数字量接口输出功能,可将输出的数字信号方便地 和计算机或现场总线等连接。
? 信号(Signal):数据的物理量编码(通常为电子 或电磁编码),数据以信号的形式传播。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基带( Base band ) 与宽带( Broadband )信号
4/11/40 page 2
●通信基本过程—包含两项内容: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
建立物理连接→建立逻辑连接→数据传送→断开逻辑 连接→断开物理连接(对比:打电话的过程)
4/11/40 page 12
2.2 信道及其主要特征
1.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
?数字信道:以数字脉冲形式(离散信号)传输 数据的信道。 ?模拟信道:以连续模拟信号形式传输数据的信 道。
4/11/40 page 7
? 波特率(Baud):每秒传送的码元数 (即信号传送速率)。 1 Baud = (log2M) bps
其中M是信号的编码级数。也可以写成 Rbit = Rbaud log2M
例如: 4级编码( p23 图2.3b )
一个信号往往可以携带多个二进制位,所以在固定的 信息传输速率下,比特率往往大于波特率。
4/11/40 page 5
1.具有自动补偿能力,可通过软件对传感器的非线性、温 漂、时漂等进行自动补偿。 可自诊断,通电后可对传感 器进行自检,以检查传感器各部分是否正常,并作出判 断。 数据处理方便准确,可根据内部程序自动处理数据 ,如进行统计处理、去除异常数值等。 2.具有双向通信功能。微处理器不但可以接收和处理传感 器数据,还可将信息反馈至传感器,从而对测量过程进 行调节和控制。可进行信息存储和记忆,能存储传感器 的特征数据、组态信息和补偿特性等。 3.具有数字量接口输出功能,可将输出的数字信号方便地 和计算机或现场总线等连接。
? 信号(Signal):数据的物理量编码(通常为电子 或电磁编码),数据以信号的形式传播。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基带( Base band ) 与宽带( Broadband )信号
4/11/40 page 2
《通信基础知识》课件
![《通信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8379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f.png)
通信协议的标准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OSI模型:定义 了七层通信协议, 包括物理层、数 据链路层、网络 层、传输层、会 话层、表示层和
应用层
TCP/IP协议: 定义了互联网通
信协议,包括 TCP、IP、
UDP、ICMP等
IEEE 802系列 标准:定义了局 域网通信协议, 包括802.3(以
报文交换网络:通 过存储转发方式进 行数据传输
分组交换网络:将 数据分成多个分组 进行传输
混合交换网络:结 合电路交换、报文 交换和分组交换的 优点进行数据传输
通信协议与标准
通信协议的概述
通信协议是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 定
通信协议包括传输协议、网络协议和应用 协议
传输协议负责数据传输,如TCP/IP协议
数字信号传输
数字信号:由0和1组 成的信号
传输方式:有线传输和 无线传输
有线传输:如电话线、 光纤等
无线传输:如无线电波、 微波等
传输速度:取决于传输 介质和传输技术
传输质量:受干扰、噪 声等因素影响
数据压缩技术
定义:通过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降低数据传输的带宽需求 目的: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传输成本 常见方法:Huffman编码、LZW编码、JPEG压缩等 应用领域: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传输
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
核心网:负责处理和转发数据,包括基站、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 接入网:负责将用户终端连接到核心网,包括基站、无线接入点等设备 传输网:负责将核心网和接入网连接起来,包括光纤、电缆、微波等传输介质 用户终端:包括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通过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
通信基础PPT课件
![通信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d58b1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d.png)
26
数字通信的缺点
占用的频带宽
例: 一路模拟电话占用4kHz信道带宽 一路数字电话占用 ?信道带宽
27
带宽
信号是时间的函数,也可以表示为频率的函数。 根据傅立叶信号分析理论,任何信号都是由各
种频率的成分组成,其中每一成分都是正弦波 (或余弦波)。
例如某信号按傅立叶变换后为:
s(t)=sin2πft+1/3 sin3(2πft)+1/5 sin5(2πft)
数字数据编码成数字信号 数字数据编码成模拟信号 模拟数据编码成数字信号 模拟数据编码成模拟信号
35
信号的传输方向
单工方式 半双工方式 全双工方式
36
数字数据编码成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是一系列离散的不连续的电压脉冲, 每一脉冲称为一个信号码元。编码技术就是从 数据比特到信号码元的变换。
线路利用率高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
缺点:
节点存储/转发的延时较大 不适合交互式通信
报文长度没有限制
62
分组交换
是针对报文交换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 进方式
仍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但以更短的、标准的报文即分组
按传输信号分类
模拟信道:传输模拟信号 数字信道:传输数字信号
11
双绞线
12
同轴电缆
13
光纤
14
微波传播
15
通信卫星
16
蜂窝传输
17
两类通信
模拟通信 数字通信
18
模拟通信
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数据的过程称为模 拟通信,普通电话、广播、电视等都属 于模拟通信
模拟通信系统一般由信源、调制器、信 道、解调器、信宿以及噪声源组成
24
数字通信的优点
数字通信的缺点
占用的频带宽
例: 一路模拟电话占用4kHz信道带宽 一路数字电话占用 ?信道带宽
27
带宽
信号是时间的函数,也可以表示为频率的函数。 根据傅立叶信号分析理论,任何信号都是由各
种频率的成分组成,其中每一成分都是正弦波 (或余弦波)。
例如某信号按傅立叶变换后为:
s(t)=sin2πft+1/3 sin3(2πft)+1/5 sin5(2πft)
数字数据编码成数字信号 数字数据编码成模拟信号 模拟数据编码成数字信号 模拟数据编码成模拟信号
35
信号的传输方向
单工方式 半双工方式 全双工方式
36
数字数据编码成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是一系列离散的不连续的电压脉冲, 每一脉冲称为一个信号码元。编码技术就是从 数据比特到信号码元的变换。
线路利用率高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
缺点:
节点存储/转发的延时较大 不适合交互式通信
报文长度没有限制
62
分组交换
是针对报文交换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 进方式
仍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但以更短的、标准的报文即分组
按传输信号分类
模拟信道:传输模拟信号 数字信道:传输数字信号
11
双绞线
12
同轴电缆
13
光纤
14
微波传播
15
通信卫星
16
蜂窝传输
17
两类通信
模拟通信 数字通信
18
模拟通信
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数据的过程称为模 拟通信,普通电话、广播、电视等都属 于模拟通信
模拟通信系统一般由信源、调制器、信 道、解调器、信宿以及噪声源组成
24
数字通信的优点
通信技术应用.pptx
![通信技术应用.pptx](https://img.taocdn.com/s3/m/f03846c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2.png)
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支持语音、视频和数据 传输。
光纤传输技术及应用
光纤通信原理
利用光波在光纤中传输信息的 通信方式。
光纤接入网技术
将光纤直接引入用户家庭或企 业,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
。
光纤传感技术
利用光纤的特性,实现温度、 压力、位移等物理量的测量和
传输。
宽带接入网技术
Cable Modem电缆调制解调器
发送设备负责将信源产生的信 号进行调制、放大等处理,以 便在信道中传输;接收设备负 责接收信道中的信号,并进行 解调、放大等处理,以便信宿 识别。
噪声与干扰是影响信息传输质 量的重要因素,通信系统需要 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信息传输基本原理
调制与解调
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 原始信号的过程。
05
网络安全与加密技术
网络安全威胁类型及防范措施
网络威胁类型
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勒索软件、钓鱼攻击 等。
防范措施
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补丁,使用强密码策略,限制不 必要的网络访问,备份重要数据等。
加密算法分类及原理介绍
01
02
03
对称加密算法
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 钥,如AES、DES等。
波分复用( WDM)
在光通信领域中,将不同波 长的光信号复用到同一根光 纤中进行传输。各路光信号 在波长上互不干扰,从而实 现了多路光信号的同时传输 。
码分复用( CDM)
通过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独 特的码序列,使得各个用户 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 上进行传输而不会相互干扰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 通信领域中的CDMA系统。
应用接口
提供应用程序访问PKI服务的接口。
光纤传输技术及应用
光纤通信原理
利用光波在光纤中传输信息的 通信方式。
光纤接入网技术
将光纤直接引入用户家庭或企 业,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
。
光纤传感技术
利用光纤的特性,实现温度、 压力、位移等物理量的测量和
传输。
宽带接入网技术
Cable Modem电缆调制解调器
发送设备负责将信源产生的信 号进行调制、放大等处理,以 便在信道中传输;接收设备负 责接收信道中的信号,并进行 解调、放大等处理,以便信宿 识别。
噪声与干扰是影响信息传输质 量的重要因素,通信系统需要 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信息传输基本原理
调制与解调
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的过程;解调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 原始信号的过程。
05
网络安全与加密技术
网络安全威胁类型及防范措施
网络威胁类型
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勒索软件、钓鱼攻击 等。
防范措施
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补丁,使用强密码策略,限制不 必要的网络访问,备份重要数据等。
加密算法分类及原理介绍
01
02
03
对称加密算法
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 钥,如AES、DES等。
波分复用( WDM)
在光通信领域中,将不同波 长的光信号复用到同一根光 纤中进行传输。各路光信号 在波长上互不干扰,从而实 现了多路光信号的同时传输 。
码分复用( CDM)
通过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独 特的码序列,使得各个用户 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 上进行传输而不会相互干扰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 通信领域中的CDMA系统。
应用接口
提供应用程序访问PKI服务的接口。
通信技术基础PPT课件
![通信技术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167b40aaea998fcd220e29.png)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信息量与事件发生的概率(Probability)有关。
事件出现的概率越小,信息量就越大;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则它传递 的信息量就为0。据此,我们得到信息量与事件概率之间的关系式为
I
log a
1 P
式中,P表示某事件发生的概率,I为从该事件发生的信息中得到的信息量。 另外,如果消息由若干个互相独立的事件构成,则该消息所含信息量等于 各独立事件所含信息量之和。
课程介绍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通信的概念 1.2 通信系统
通信技术基础
1.3 通信方式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王钧铭
1.5 信号与噪声
1.6 信号频谱与信道通频带
课程介绍
1. 课程性质 2.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3. 教学重点 4. 教学要求 5. 考核方式 6. 参考书目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或被机器设备检测到; ➢ 信号如果不可变,则无法携带丰富多彩的信息; ➢ 信号必须能够通过物理方法产生或实现。
按信号外在表现的特征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两大类。
第一章 通信技术概论
1.1 信号 1.1.1模拟信号(Analogue Signal)
➢ 时间和状态均连续的信号叫模拟信号,如图 (a)所示。 ➢ 主要的特征是:时间上连续、状态连续。 ➢ 常见的模拟信号有:话音信号、电视图像信号等。
课程介绍
5. 考核方式
本课分配课时64学时,考核方式是理论课考试(期中及期末)成 绩、实验实习成绩与平时成绩并重的方式,最后的总评为:平时成绩 ×系数1+期中考试×系数2+期末×系数3 +实验×系数4组成。其中 授课过程中的各种竞赛活动表现将计入平时成绩。
课程介绍
通信技术基础培训课件
![通信技术基础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1807a2aa00b52acec7ca38.png)
2、CDMA的特点 ❖ 系统容量大:GSM系统4~5倍 ❖ 软容量:以误码为代价,增大系统容量。 ❖ 软切换:先接通后切断 ❖ 可进行多址通信、安全保密性好 ❖ 抗干扰能力强、抗多径干扰 ❖ 高通话质量和低发射功率:功率控制技术 ❖ 话音激活技术:不讲话时降低数据速率
三、查看呼叫流程
四、移动智能网 对移动呼叫智能控制。
固定电话网
一、网络结构 1、本地电话网(电话发展) 2、长途电话网(DC1、DC2) 现有的是两级网络结构。是省级交换中心和本 地网交换中心。 3、国际长话网
二智能网
1、智能网的组成 智能网由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
信令转接点(ST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 统(SMS)和业务生成环境(SCE)等组成
(预付费业务、亲情号业务,分区分时计费等)
五、网络演进 1、第三代移动通信概念 FPLMTS-----------IMT-2000(3G) 2、WCDMA、CDMA2000、TD-SCDMA、WiMAX 3、发展
数据通信
一、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 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
❖ 2、BSS(基站子系统 ❖ BSC(基站控制器) ❖ BTS(基站收发信台)
❖ 3、NSS(网络交换分系统) ❖ 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 HLR(归属位置寄存器) ❖ VLR(拜访位置寄存器) ❖ AUC
❖ 技术发展 ❖1G(模拟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 ❖2G(风靡全球十几年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 ) ❖ 2.5G(2.5G在2G基础上提供增强业务,如
❖除了这些技术上的难题,最新消息称,在广电、电 信等利益方博弈结局未果的情况下,制造商也将加 入三网融合核心博弈区域,地方政府、民间资本也 相继加入,各方博弈不断升级,导致三网融合这辆 车更难在行进中找好平衡。这些都是三网融合发展 面临的难题,首先要先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专家 和学者普遍认为,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第三方监管 机构。对于向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某些职能部门, 也许这个问题国务院也不一定能搞定,但只有真正 的融合才能给老百姓带来便利,有了更多的用户, 各方的长远利益才有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付费业务、亲情号业务,分区分时计费等)
五、网络演进 1、第三代移动通信概念 FPLMTS-----------IMT-2000(3G) 2、WCDMA、CDMA2000、TD-SCDMA、WiMAX 3、发展
数据通信
一、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 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
——消息
二、现代通信网的构成 1、传送网 2、业务网 3、支撑网 (1)同步网 (2)信令网 (3)网管网
三、三网融合 1、什么是“三网”? 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有线电视网 业务层相互融合、统一的TCP/IP协议 2、意义是什么? 资源共享 3、如何做?(关键技术)
❖ Ip技术 ❖ 光通信技术 ❖ 数字化技术 ❖ 接入网技术 ❖ 软件技术
❖三网融合除了在监管、在体制、在业务等层面上还 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另外在网络和技术上也遭 遇掣肘。首先,视频会议,宽带互联网、3维高清 电视、标清电视、在线游戏等,多业务并发,带来 高带宽需求;其次,面向融合的用户体验急需完善, 网络、终端和业务的综合接入、多屏同现、多终端 互操作,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涉及跨网、 跨平台和跨终端的协作,带宽、资费,用户体验等 方面都需要完善;第三,跨行业的技术业务标准化 任务艰巨;第四,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尚未确立。
二、基础数据通信网 1、分组交换网 2、数字数据网(DDN) 3、帧中继网(FR) 4、ATM网
三、 IP网络技术
1、 IP网络及其类型
采用TCP\TP协议,有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构 成,以WDM 、SDH设备为物理传输通道连接起来的 网络。
2、 IP协议
TCP/IP采用分层体系结构,它分为4层:应用层、 传送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 3、 NGN的九大支撑技术: ❖ 1)IPv6 ❖ 2)光纤高速传输 ❖ 3)光交换与智能光网 ❖ 4)宽带接入 ❖ 5)城域网 ❖ 6)软交换 ❖ 7)3G和后3G移动通信系统 ❖ 8)IP终端 ❖ 9)网络安全
一、GSM网络结构
移动通信
❖ 1、移动台(MS) ❖ SIM(用户识别模块) ❖ IMSI(国际用户识别码) ❖ I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 PIN、PUK
❖除了这些技术上的难题,最新消息称,在广电、电 信等利益方博弈结局未果的情况下,制造商也将加 入三网融合核心博弈区域,地方政府、民间资本也 相继加入,各方博弈不断升级,导致三网融合这辆 车更难在行进中找好平衡。这些都是三网融合发展 面临的难题,首先要先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专家 和学者普遍认为,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第三方监管 机构。对于向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某些职能部门, 也许这个问题国务院也不一定能搞定,但只有真正 的融合才能给老百姓带来便利,有了更多的用户, 各方的长远利益才有保证。
固定电话网
一、网络结构 1、本地电话网(电话发展) 2、长途电话网(DC1、DC2) 现有的是两级网络结构。是省级交换中心和本 地网交换中心。 3、国际长话网
二、智能网
1、智能网的组成 智能网由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
信令转接点(ST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 统(SMS)和业务生成环境(SCE)等组成
WAP。 ) ❖ 3G(3G是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 4G(真正意义的高速移动通信系统,用户速率
20MBPS )
二、CDMA技术
❖ 1、概念
码分多址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实际上包含两个基 本技术,即码分多址技术和扩频通信技术。所谓扩 频,简单地讲就是用某种技术将信号的频谱进行扩 展,工程中常用直接序列对信号进行扩频,即用一 个高速码序列码去调制低速原始数据信息。码分多 址(CDMA)与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 (TDMA)一样,是多址技术的一种。
通信技术知识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
❖通信概述 ❖固定电话网 ❖移动通信网 ❖数据通信网 ❖接入网技术 ❖安全生产
概述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通信?
2、通信是什么?
3、怎么样来通信?
4、ITU—国际电信联盟 1865年国际电报联盟
目前的两种种通信方式: 1、有线传输 2、无线传输
思考: 什么是信息?
2、 NGN意义
从意义上讲,NGN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 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 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 了可能。是可以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 种业务的综合性的、全开放的宽频网络平台体系, 至少可实现千兆光纤到户。NGN能在目前的网络基 础上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服务,还 能把现在用于长途电话的低资费IP电话引入本地市 话,有望大大降低本地通话费的成本和价格。
3、 IP地址 ❖ IPv4
IPv6
❖ 4、IP网络主流技术 ❖ 以太网技术
❖ 2、BSS(基站子系统 ❖ BSC(基站控制器) ❖ BTS(基站收发信台)
❖ 3、NSS(网络交换分系统) ❖ 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 HLR(归属位置寄存器) ❖ VLR(拜访位置寄存器) ❖ AUC
❖ 技术发展 ❖1G(模拟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 ❖2G(风靡全球十几年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 ) ❖ 2.5G(2.5G在2G基础上提供增强业务,如
2、CDMA的特点 ❖ 系统容量大:GSM系统4~5倍 ❖ 软容量:以误码为代价,增大系统容量。 ❖ 软切换:先接通后切断 ❖ 可进行多址通信、安全保密性好 ❖ 抗干扰能力强、抗多径干扰 ❖ 高通话质量和低发射功率:功率控制技术 ❖ 话音激活技术:不讲话时降低数据速率
三、查看呼叫流程
四、移动智能网 对移动呼叫智能控制。
交换功能和控基本业务:承载业务 和 用户终端业务
补充业务:增强了基本业务
3、固网智能化
三、网络演进
1、NGN的含义
下一代网络
网络的下一个发展目标。目前一般认为下一代 网 络基于IP,支持多种业务,能够实现业务与传 送分离,控制功能独立,接口开放,具有服务质量 (QoS)保证和支持通用移动性的分组网。
五、网络演进 1、第三代移动通信概念 FPLMTS-----------IMT-2000(3G) 2、WCDMA、CDMA2000、TD-SCDMA、WiMAX 3、发展
数据通信
一、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 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
——消息
二、现代通信网的构成 1、传送网 2、业务网 3、支撑网 (1)同步网 (2)信令网 (3)网管网
三、三网融合 1、什么是“三网”? 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有线电视网 业务层相互融合、统一的TCP/IP协议 2、意义是什么? 资源共享 3、如何做?(关键技术)
❖ Ip技术 ❖ 光通信技术 ❖ 数字化技术 ❖ 接入网技术 ❖ 软件技术
❖三网融合除了在监管、在体制、在业务等层面上还 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另外在网络和技术上也遭 遇掣肘。首先,视频会议,宽带互联网、3维高清 电视、标清电视、在线游戏等,多业务并发,带来 高带宽需求;其次,面向融合的用户体验急需完善, 网络、终端和业务的综合接入、多屏同现、多终端 互操作,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涉及跨网、 跨平台和跨终端的协作,带宽、资费,用户体验等 方面都需要完善;第三,跨行业的技术业务标准化 任务艰巨;第四,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尚未确立。
二、基础数据通信网 1、分组交换网 2、数字数据网(DDN) 3、帧中继网(FR) 4、ATM网
三、 IP网络技术
1、 IP网络及其类型
采用TCP\TP协议,有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构 成,以WDM 、SDH设备为物理传输通道连接起来的 网络。
2、 IP协议
TCP/IP采用分层体系结构,它分为4层:应用层、 传送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 3、 NGN的九大支撑技术: ❖ 1)IPv6 ❖ 2)光纤高速传输 ❖ 3)光交换与智能光网 ❖ 4)宽带接入 ❖ 5)城域网 ❖ 6)软交换 ❖ 7)3G和后3G移动通信系统 ❖ 8)IP终端 ❖ 9)网络安全
一、GSM网络结构
移动通信
❖ 1、移动台(MS) ❖ SIM(用户识别模块) ❖ IMSI(国际用户识别码) ❖ I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 PIN、PUK
❖除了这些技术上的难题,最新消息称,在广电、电 信等利益方博弈结局未果的情况下,制造商也将加 入三网融合核心博弈区域,地方政府、民间资本也 相继加入,各方博弈不断升级,导致三网融合这辆 车更难在行进中找好平衡。这些都是三网融合发展 面临的难题,首先要先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专家 和学者普遍认为,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第三方监管 机构。对于向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某些职能部门, 也许这个问题国务院也不一定能搞定,但只有真正 的融合才能给老百姓带来便利,有了更多的用户, 各方的长远利益才有保证。
固定电话网
一、网络结构 1、本地电话网(电话发展) 2、长途电话网(DC1、DC2) 现有的是两级网络结构。是省级交换中心和本 地网交换中心。 3、国际长话网
二、智能网
1、智能网的组成 智能网由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
信令转接点(ST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 统(SMS)和业务生成环境(SCE)等组成
WAP。 ) ❖ 3G(3G是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 ❖ 4G(真正意义的高速移动通信系统,用户速率
20MBPS )
二、CDMA技术
❖ 1、概念
码分多址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实际上包含两个基 本技术,即码分多址技术和扩频通信技术。所谓扩 频,简单地讲就是用某种技术将信号的频谱进行扩 展,工程中常用直接序列对信号进行扩频,即用一 个高速码序列码去调制低速原始数据信息。码分多 址(CDMA)与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 (TDMA)一样,是多址技术的一种。
通信技术知识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
❖通信概述 ❖固定电话网 ❖移动通信网 ❖数据通信网 ❖接入网技术 ❖安全生产
概述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通信?
2、通信是什么?
3、怎么样来通信?
4、ITU—国际电信联盟 1865年国际电报联盟
目前的两种种通信方式: 1、有线传输 2、无线传输
思考: 什么是信息?
2、 NGN意义
从意义上讲,NGN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 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 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 了可能。是可以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 种业务的综合性的、全开放的宽频网络平台体系, 至少可实现千兆光纤到户。NGN能在目前的网络基 础上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服务,还 能把现在用于长途电话的低资费IP电话引入本地市 话,有望大大降低本地通话费的成本和价格。
3、 IP地址 ❖ IPv4
IPv6
❖ 4、IP网络主流技术 ❖ 以太网技术
❖ 2、BSS(基站子系统 ❖ BSC(基站控制器) ❖ BTS(基站收发信台)
❖ 3、NSS(网络交换分系统) ❖ 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 HLR(归属位置寄存器) ❖ VLR(拜访位置寄存器) ❖ AUC
❖ 技术发展 ❖1G(模拟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 ❖2G(风靡全球十几年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 ) ❖ 2.5G(2.5G在2G基础上提供增强业务,如
2、CDMA的特点 ❖ 系统容量大:GSM系统4~5倍 ❖ 软容量:以误码为代价,增大系统容量。 ❖ 软切换:先接通后切断 ❖ 可进行多址通信、安全保密性好 ❖ 抗干扰能力强、抗多径干扰 ❖ 高通话质量和低发射功率:功率控制技术 ❖ 话音激活技术:不讲话时降低数据速率
三、查看呼叫流程
四、移动智能网 对移动呼叫智能控制。
交换功能和控基本业务:承载业务 和 用户终端业务
补充业务:增强了基本业务
3、固网智能化
三、网络演进
1、NGN的含义
下一代网络
网络的下一个发展目标。目前一般认为下一代 网 络基于IP,支持多种业务,能够实现业务与传 送分离,控制功能独立,接口开放,具有服务质量 (QoS)保证和支持通用移动性的分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