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合集下载

对柳宗元教育思想的解读

对柳宗元教育思想的解读

对柳宗元教育思想的解读作者:王一茜来源:《学习导刊》2017年第05期摘要:柳宗元一生热心教育,虽多次被贬,仍不改初心。

天即自然的唯物论;培养“济世安民”君子的教育目的;五经为本,辅以诸子百家的学习内容;经权结合的道德实践原则;顺天致性的自然主义教育法;交以为师的师道主张。

这些无不产生过较大的社会影响,对后世起到了積极的影响,成为宝贵的教育思想遗产。

关键词:柳宗元;唯物主义;教育思想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和进步倾向的政治理论家。

贞元九年他考中进士,十四年考中博学鸿词。

先后任集贤殿正字、京兆府蓝田蔚、监察御史里行、礼部员外郎等。

在长安时,柳宗元已开始教育活动,曾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过着十年拘囚式的生活。

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文以明道的文学思想。

元和十年改任柳州刺史,他把教育活动扩展到岭南地区,主持修复了文庙和州学,还修复了大云寺,促使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政绩辉煌,受到人们的拥戴。

一、哲学思想柳宗元继承荀子以来天即自然的唯物论,以唯物主义观点阐明自己对天的看法。

针对韩愈认为天有意志,能主赏罚这个唯心观点,提出了唯物主义见解。

他认为天和地都是自然物,同果瓜草木一样的性质,只是体积较大而已。

因此,在《天说》中他说:“天地大果瓜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既然天地、果瓜、草木都是自然物,那天又怎么能主宰赏罚呢?由此他得出了唯物主义的结论:“功者自功,祸者自祸。

”有人以为天能赏功罚祸是谬误,是不可信的。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对天的看法问题,历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天有意志说,一种是天即自然说。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就是唯心论与唯物论思想的一个分水岭。

韩愈主张天有意志、能赏罚;柳宗元则相反,主张天即自然、无赏罚的意志和功能,且深入探讨了宇宙天地的形成问题,阐明宇宙天地并非由神创造出来的。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师大版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教育教案教学笔记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师大版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教育教案教学笔记
②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隋唐的教育管理体制上确立了两种模式:
I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长官长史负责;
II统一管理与对口管理并举,以统一管理为主:国子监统一管理教育事业,一些专科学校由对口部门去管理,比如医科由太医署管理,音乐由太卜署管理等。
二、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
3、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韩愈认为“师古圣贤人”,要“师其意不师其辞”。以古人为师,不必拘泥于章句,而要学习其思想、方法,要活学。
第五节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一、文以明道
柳宗元认为文章是为阐明道理服务的,不能片面地追求形式漂亮、文采华丽、音节动听。这就是他的思想内容重于艺术形式的“文以明道”的思想,也是他的教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学习、教育、写作的目的在于明“道”。
唐科举对教育的影响:
六、隋唐科举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利:
科举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第一,因为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名位,一般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都强烈要求进学读书。科举制度的产生在客观上推动了封建教育的发展。第二,科举考试主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结束魏晋以来学校教育所流行的清淡学风和玄虚思想,这对于学校教育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这对于造成当时出现的所谓“五尺童子耻于不闻文墨”的风气,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第三,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这对于当时社会教育上出现的重文轻武、重经轻算、重成人轻儿童的陈规,或多或少进行了冲击,这也是具有积极意义。
弊:
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儒家的几部经典章句和华丽的诗赋,考试方法又注重死记硬背,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就重文辞少实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第二,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 事紧密联系起来了。科举成了封建知识分子进入官场的阶梯,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科举考试的最后取舍权是由主考官、礼部、吏部、宰相、皇帝决定的,录取标准又多以权势门第为转移。一般知识分子如果没有靠山、门路,就很难有被录取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名利贪贿之风就公开泛滥起来,这严重地毒害着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败坏着学校和社会的风气。

试论柳宗元的主要思想.

试论柳宗元的主要思想.

试论柳宗元的主要思想柳宗元作为中唐时期的进步思想家、优秀丈学家和革新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融合了先秦以来各家政治学说其中儒家“圣人之道”是其政治思想的主色调,同时兼融合了当时的佛道学说,是传统政治道德中不可多得的宝责遗产。

一、儒家“圣人之道”的主色调柳宗元从小受到的是儒家传统教育.在柳宗元的信念和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的精神,正如他在《寄许京兆盂容书》中写说的那样:“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

在柳宗元看来,“兴尧、舜、孔子之道”就是行“圣人之道”,就是要以“利安元元为务”——进民生,以民为本。

柳宗元在儒家“圣人之道”的基础上,提出了“圣且贤”的主张。

在这里,“圣”指的足德性方面,“贤”则指个人的才能。

“圣且贤”要求每个行“圣人之道”的人不仅应当既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正直无私、心存国家与人民,而且又要具备较好地为国为民服务的才能和本领,做到德才兼备。

正是柳宗元心中对儒家“圣人之道”的无限憧憬与执着,才使得柳宗元积极地入世,努力实践“励才能,兴功力,敛太康干民,垂不灭之声”的报负。

二“统合儒释”思想中的释家色彩柳宗元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以行“圣人之道”为己任的儒学名士,在他的思想中,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同时,他又是一位思想开阔,具有开放精神、能够兼收并蓄的大方之家。

柳宗元并不把儒学看成唯一的思想源泉,他主张吸取其他各种学派、宗教的思想为儒学所用,从而达到“皆有以佐世”的目的。

因此,在此基础上,柳宗元提出了“统合儒释”的思想。

柳宗元认为儒、释并非人们所想像那样截然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点,能够互相辅助。

,宗元认为佛教也讲求孝道,在性善论上,柳宗元认为儒与释也是相同的。

正是因为佛教也提倡性善论,才有了禅宗所说的人性即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之说。

柳宗元的“统合儒释”思想不但对中唐时期儒学的复兴起了积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宋明理学家从“统合儒释”出发,提出了“援佛入儒”的阳号。

唐朝教育名人韩愈柳宗元等文人学士

唐朝教育名人韩愈柳宗元等文人学士

唐朝教育名人韩愈柳宗元等文人学士唐朝教育名人韩愈、柳宗元等文人学士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阶段。

在唐朝,许多杰出的文人学士通过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贡献,成为了当时的教育名人。

其中,韩愈和柳宗元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位。

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至关重要。

韩愈主张“择贤与能”的人才选拔理念,他认为只有通过择优选拔,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韩愈强调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是品德修养。

他坚持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观念。

他提出的“经世致用”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有用之才,培养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

这一理念对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散文的开山之作。

柳宗元提出了“存心戒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

在他看来,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他反对功利主义的教育观,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柳宗元注重实践教学,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他的教育理念还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

韩愈和柳宗元在唐代的教育领域均有重要的贡献,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教育观念都强调了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实践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们都主张培养有用之才,追求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和谐。

正是由于这些优秀的文人学士的努力和贡献,唐朝的教育事业达到了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

总结而言,唐朝教育名人韩愈和柳宗元等文人学士在教育领域展现出了他们独特的理念和贡献。

他们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对中国教育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韩愈和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中获取启示,不断探索适应时代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更多有用之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柳宗元知识点总结

柳宗元知识点总结

柳宗元知识点总结柳宗元的生平柳宗元是晚唐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当时京畿重地具备学醇资深的贵族。

他自幼酷爱文学,勤学好问,擅长书法,深得母亲的喜爱。

柳宗元16岁中进士,进入朝廷,曾任职于各级官员,并且有过辅佐李建成的经历。

后来由于受到时人排挤和贬谪,柳宗元被迫离开政治舞台,他沉浸在书院,重提孜孝,或奋笔冥思,成其名篇。

柳宗元在控诉杂政与兴学之间颓然而立,曲折离奇的命运道路,表显了自由的个性与忧国儆俗的志向,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光辉的文学家。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诗、词和政论文学上。

首先,柳宗元的散文写作成就突出。

他的散文以“平淡、率直、质朴”为主要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他的散文作品以政论为主,嘉言澄亮,笔锋直截,文思敏捷。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有《柳河东集》、《集留馀》、《保德集》等。

其中《柳河东集》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柳河东作为主人公,主要写柳河东在政事上的忧国忧民之情,表现了柳宗元峻刻热厉的风格。

其次,柳宗元的诗歌成就也颇为突出。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现出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作品有《江雪》、《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二首》等。

其中《江雪》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通过雪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沉思。

再次,柳宗元的词也有一定的成就。

他的词作以婉约清丽、情意绵绵而著称。

他的词作品有《柳宗元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其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词的抒情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柳宗元的政论文学也是他的文学成就之一。

他在政论文章中直言快语,刚正不阿,对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柳宗元的政论文学作品有《论留客》、《述异闻》、《告古文》等。

韩愈、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韩愈、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六)关于识别和扶植人才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人才并不缺乏,关键在 于有慧眼发现人才的“伯乐”。否则有人 才也会被湮没。他进一步指出,既然是千 里马,饲养和驾驭必有特殊要求。否则, “虽有千里之能”,但不以千里马待之, 它就无法跑得快,可能还不如普通的马。 韩愈认为,人才并不难得,关键在善于识 别人才,而且要有相应的扶持、培养人才 的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二)“顺天致性”的发展观 •
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 发展规律,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 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他在《种树郭橐TUO 驼传》中谈到一位种树能手郭橐驼,其经验 诀窍却非常简单,就是:“顺木之天,以致 其性。”也就是要顺应树木生长的天性,而 “不害其长”。只要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就可以“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一般人种 不好树,往往是因为“爱之过殷,忧之过勤, 旦视而暮抚”,“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这样,“虽曰爱之, 其实害之”。
• •
(四)论择师的标准
只要掌握“道”在自己之前,就可以拜他为 师。他的结论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认为,有道者即 可为师,“道”是择师的根本标准。而且人各有 长处和短处,如果要求教师在一切方面都比学生 强的话,那就很难找到合适的老师了。因此,韩 愈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 断。结成师生关系的唯一条件是:“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以是否有“道”, 是否先于学生掌握了某些专业,作为教师的基本 标准,以鼓励人们抛弃各种顾虑和成见,勇于拜 师求学。

• (三)论教师的任务 • 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 惑也”。即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 韩愈所谓的“道”,就是儒家之道,是探 讨自然与社会规律、法则的本质所在。 “师”掌握“道”,学生从师,就是从师 之“道” ,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如果教 师只是从事简单的文字的教学,“习其句 读”而已,不考虑“传道”的首要任务, 那就不成其为师。

柳宗元在柳州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柳宗元在柳州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柳宗元在柳州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柳宗元的背景介绍
2.柳宗元在柳州的清正廉洁事迹
3.柳宗元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政治清明和社会公正。

公元 815 年,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任刺史。

在柳州任职期间,他充分展现了清正廉洁的品质,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在柳州,柳宗元深知百姓疾苦,关心民生。

一次,柳州发生水灾,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困苦。

柳宗元主动带头捐款捐物,帮助受灾百姓渡过难关。

他还积极组织救灾,向朝廷申请减免赋税,为柳州百姓争取到更多的援助。

柳宗元的善举感动了百姓,使他们更加敬爱这位父母官。

柳宗元在柳州任职期间,十分注重教育。

他发现当地的教育水平较低,于是决定兴办学校,提高百姓的文化素质。

他亲自担任学堂的校长,教授学生们经史子集等课程。

为了解决学校的经费问题,柳宗元带头捐献自己的俸禄,并动员当地富商赞助。

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柳宗元在柳州任职期间的清正廉洁,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高度评价。

公元 819 年,柳宗元因病逝世,享年 47 岁。

他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精神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总的来说,柳宗元在柳州的清正廉洁小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作为官员,应该以民为本,关心民生,真正为百姓做实事。

其次,官员应该注重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
人才。

最后,官员应该以身作则,清正廉洁,为人民服务。

柳宗元为政之道

柳宗元为政之道

柳宗元为政之道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其为政之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柳宗元主张贤能治国,他认为只有具备才干和品德的人才能胜任政治职位。

他提倡教育和选拔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他还注重制度建设,强调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依法行政,克服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

柳宗元重视民生,提倡劳动,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推行改革,使百姓生活得到改善。

他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出了“后世可勘之利”、“不可再生之物”等概念,强调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重要性,呼吁人们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

柳宗元还重视文化和教育,他主张推广文化,加强教育,提高人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柳宗元为政之道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和启示意义,对于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 1 -。

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文化名臣,被誉为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文学思想深刻独特,对唐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柳宗元的理学思想、文学作品等方面探讨他在唐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柳宗元的理学思想柳宗元是唐代理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在文化领域中拥有深厚的学问底蕴。

柳宗元倡导的理学思想主张用心体察天理,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实际应用。

他的理学思想以“心”为核心,认为理学应以人的心智为基础,通过修养心性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柳宗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倡导的道德思想也深刻影响了唐代的文化风尚。

他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并将个人利益与社会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民惟邦之本,本固邦宁”。

他的道德观念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柳宗元的文学作品柳宗元不仅是一位重要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化,并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代表作有《江雪》、《赤壁赋》等。

《江雪》是柳宗元的一篇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江水和冬雪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感叹之情。

诗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表达了作者在江雪中感叹岁月无情,人事如梦的主题。

《赤壁赋》是柳宗元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被认为是唐代最杰出的骈文之一。

这篇赋描绘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场景,通过展现曹操与刘备、孙权之间的巧妙较量,来表现人物的才智和胆识。

赋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性的思考,被誉为唐代文学中的瑰宝。

三、柳宗元在唐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柳宗元作为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唐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不仅广泛参与文化活动,还在教育、政治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柳宗元主张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将两者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观。

他注重道德修养,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唐代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柳宗元文以明道的意思

柳宗元文以明道的意思

柳宗元文以明道的意思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柳宗元的文学观强调“文以明道”,那么,这个理念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文以明道的含义“文以明道”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文章来阐明道理、传达思想。

这个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孔子曾提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强调文章应该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文章应该具有实质性的内涵。

柳宗元的“文以明道”就是在继承这一传统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文章的实用性,通过文章来传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

二、柳宗元文以明道的主要内容柳宗元的“文以明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强调文章的内容实质性柳宗元认为,文章应该具有实质性的内容,而不是空洞的形式他主张文章应该真实、朴实,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为主,而不是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繁复的修辞。

这种强调文章实质性的思想,体现了柳宗元对于文学实用性的高度认识。

2.提倡文章的教化作用柳宗元认为,文章应该具有教化作用,可以教育人民、引导社会风气。

他主张文章应该面向大众,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而不是文人雅士的自我娱乐。

这种提倡文章的教化作用的思想,体现了柳宗元对于文学社会功能的深刻理解。

三、柳宗元文以明道的影响柳宗元的“文以明道”理念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强调了文章的实用性,提倡文章的教化作用,更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这种强调文学实用性和社会功能的思想,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论综上所述,柳宗元的“文以明道”理念是指通过文章来阐明道理、传达思想。

它强调文章的实用性,提倡文章的教化作用,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柳宗元对于文学实用性和社会功能的深刻理解,更为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柳宗元概述

柳宗元概述

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

家世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

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

充于史氏,世相柳宗元半身像[2]重侯。

”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

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

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

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

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

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

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

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

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

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

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

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

家族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以字行,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

唐代诗人。

与中唐时期著名文人柳宗元为同族,与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为诗友,著名学者萧颖士爱其才,把女儿嫁给他。

曾被任命为洪州户曹掾,但他未接受。

柳宗玄,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堂弟。

他曾在《小石潭记》中被提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他本人其他详细资料不详。

柳宗元妻儿柳宗元,先娶弘家杨氏妻,唐贞元15年(799)宗元27岁时亡故。

他在永州时,写有《下殇墓博记》,说明他这时有女和娘,夭死。

宗元在柳州死后,其友刘禹锡《祭柳员外文》中说:“誓使周六,同于己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

略论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略论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宗元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 他在《 送娄图南 秀才游淮南将人

师承 尧 舜 , 延孔 氏之 光
道序》 中阐明 自己的志向 :幸而好求尧 、 、 “ 舜 孔子之志 , 惟 恐不得 ; 幸而遇行尧 、 、 舜 孔子之道 , 惟恐不慊。” 柳宗元感 到庆幸 的是 , 自己羡慕和追求尧 、 、 舜 孔子 的志 向 , 惟恐不
广 东技术 师范学 院学 报 ( 会科 学 ) 社
21 0 1年第 1 期
J u a fGu n d n oye h i r lUnv ri o r lo a g o gP ltc ncNoma iest n y
No1, 0 . 2 1 1
略 论柳 宗元 的教 育 思想 与 实践
者, 更古圣 王尧 、 、 、 、 、 舜 禹 汤 文 武而 莫能 去之 ” “ 尧 、 ,夫
舜 、 汤之事远矣” 《 禹、 (封建论》 。 ) 孔子 自然 是 尧舜 文 化 的杰 出代 表 。师 承 尧舜 , 自然 得 延孔氏之光 。 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 师友箴》 并序。 中提 文
收 稿 1 :0 0 1 — 0 3期 2 1 ~ 0 3
垂范 。

以说明, 柳宗元是何等看重师友之谊、 师友之道 。 孔 子在 《 论语 ・ 为政 》 中说 :为政 以德 , “ 譬如北辰 , 居
其所而众星共之” 。即是 说执政 者治理 国家 , 只有实行德 政、 德治 , 才能得到民众 的拥护 , 就像北斗 星, 到众星 的 受
拱 卫 。孔 子 尊 崇 尧 、 、 公 等 人 物 , 导 以德 治 国 , 柳 舜 周 倡 对
而法” 的境 界 。
会风气衰落一
文 , 收后 学 , 为 人 师 , 与流 俗 抗 衡 , 果 遭 到 众 人 的 招 敢 想 结 耻笑 和 谩 骂 , 被视 为 狂 人 。 由此 可见 , 为 人 师 , 冒极 大 敢 要

唐宋八大家之宗师列传柳宗元观后感600字

唐宋八大家之宗师列传柳宗元观后感600字

唐宋八大家之宗师列传柳宗元观后感600字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

古文大致为五类。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

笔锋犀利,论证精确。

《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

《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

《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

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论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文档资料

论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文档资料

论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及影响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人,唐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参与王叔文、王侄发起的“永贞革新”,力图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打击豪强地主集团以及与之相勾结的宦官、藩镇等势力。

改革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改为柳州刺史。

柳宗元一生重视教育,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强调德教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更重视教育实践,注重教育的施教方法,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提出只有“顺木之性”才能“以致其性”等等,这是非常精粹的教育思想。

他和同时期的韩愈都强调从师求学,但又有着诸多不同。

韩愈抗颜为师,柳宗元则拒师之名;韩愈力主以儒家经典教育学生,而柳宗元强调学习儒家经典,但不株守儒家经典,主张兼习包括佛道在内的百家之言。

韩愈提出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柳宗元则师友并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君子不是天生的,强调后天学习,提倡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他的师生观具有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

其《种树郭橐驼传》从表面看虽然是只谈种树的道理,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从教育绩效、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到“顺天”、“致性”,处处闪烁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光辉,富有很高的教育研究价值。

.一、“儒佛调和”的思想根源柳宗元接受的是传统儒学教育,儒学是其学术思想的主体。

与韩愈的反佛教恰好相反,柳宗元又宣扬佛教,曾与韩愈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也受到过韩愈的批评。

当时的一般士大夫都喜读佛书,从佛教思想里吸取有价值的内容来充实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里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

”他曾自负地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吾独有得焉。

”(《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可见柳宗元是一位极力推崇佛教的人。

柳宗元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宣扬佛教却不迷信佛教,特别注重对佛教教理批判地分析与利用,推崇佛教有益的一面。

中唐时期,儒、佛、道“三教”的斗争与交流推动着当时思想理论的发展建设,他在《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中说:“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

关于柳宗元的介绍

关于柳宗元的介绍

关于柳宗元的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人物介绍柳宗元[1-2](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3]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4],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千古文章四大家”[5]之一。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

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

生平事迹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10年。

虽然已有1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

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

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信佛,聪明贤淑,非常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

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柳宗元师道理论

柳宗元师道理论

柳宗元师道理论柳宗元的师道理论主要集中在《师友箴》、《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等十余篇论著里集中阐述。

蕴涵极为丰富,其中“交以为师”的“师友”思想已经孕育着现代教育的诸多因素。

在力主创新,倡导素质教育、生命教育的今天,很值得学习借鉴。

在《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中,他提出:“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的新颖师道观点,意思是说,姑且去掉为师之名,而采纳为师之实,师生之间取长补短,交互为师,互相学习,这样既无世俗之累,又对自己有益。

“交以为师”的主张,明确提出了一种突破传统的崭新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为友的师友关系。

这里师生关系的内涵,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教导与被教导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在学习研讨的平台上师生关系平等,应该像朋友般互教互学,共同促进。

这比韩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识见前进了一大步。

这种师友关系视教与学两者之间是平等的相互关照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民主的思想原则。

与强调“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教师主导作用的韩愈相比,柳宗元更主张师生间的交流切磋。

“有长必出之,有不至必之”(《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师与生有擅长均可尽量展现发挥,有不足一定相互指点引导。

柳宗元以为,没有良师教诲,就不可能成才;缺少益友相辅,也不可能增长才能。

师生相互为友,取长补短,教与学才得以相长。

“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焉,又何以师云尔哉”(《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表述的正是这种不求师名,但求师实,师生交互学习受益,又“无世俗累”的新师友观念。

他说:“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他要学生自己决定取舍,而不以他的是非为是非,不以他的好恶为好恶,企盼师生平等切磋沟通。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或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柳公权玄秘塔碑故事500字左右

柳公权玄秘塔碑故事500字左右

柳公权玄秘塔碑,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

这部碑文记载了柳宗元(字公权)的一些重要事迹和思想观点,对于研究唐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柳公权玄秘塔碑的故事。

故事起源于唐朝时期,柳宗元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文学、哲学和政治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他的思想观点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柳公权玄秘塔碑则是柳宗元一生的总结和展望,它被誉为柳宗元的遗训,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 玄秘塔碑的内容玄秘塔碑是由柳宗元的学生撰写的,全篇共分为七篇,内容深刻,言简意赅。

玄秘塔碑中记载了柳宗元的一生经历、政治才能、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同时也对时局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

这些内容全面地展现了柳宗元的学识和风采,是我国古代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

2. 玄秘塔碑的价值玄秘塔碑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对研究唐代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玄秘塔碑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唐代的政治风貌、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玄秘塔碑中记载的柳宗元的思想观点也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人生智慧和道德规范。

3. 玄秘塔碑的影响玄秘塔碑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学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我国古代文学和思想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在玄秘塔碑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传播,对后世文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柳公权玄秘塔碑是我国古代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它对研究唐代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玄秘塔碑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柳宗元的思想观点、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历史和人文资料。

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玄秘塔碑定将继续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为我们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柳公权玄秘塔碑是一部珍贵的文献,它承载了柳宗元的思想精华和治国理政的智慧。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常提醒意义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常提醒意义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常提醒意义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常提醒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注社会现实:柳宗元在作品中经常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弊端。

他的作品《捕蛇者说》揭示了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

2. 强调个人修养:柳宗元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他在作品中多次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3. 倡导朴素自然:柳宗元在文学创作中倡导朴素自然,反对过于华丽的文风。

他认为文章应该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强调文章应该注重思想性和表达力。

4. 提倡勤俭节约:柳宗元在作品中多次提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保持品德的重要手段。

他的作品《朱庆馀》中就表达了勤俭节约的思想。

综上所述,柳宗元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作者: 王元湖
出版物刊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4-58页
主题词: 柳宗元;教育思想;师道;章句;教育青年;韩愈;阳城;永贞革新;经书;教育理论
摘要: <正>柳宗元是我国唐代一位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一生还从事了长期的教育工作,教育了大批学生,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上,都很有成绩,给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事业以较大的影响,为我国的教育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是由于他在思想上比较进步,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作文章,“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论事情,“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是唐代古文运动和政治革新运动的一个领袖人物,所以深为当时思想界、文学界所推崇,“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

”早在青年时代,就有许多青年学者争相到柳门求教。

他自己说:“住在京都,后学之士到仆门,日或数十人。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永贞革新失败之后,他被远贬湖南、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摘要】柳宗元作为一个思想家、文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不但重视微育理论,更重视教育实践,注重教育的施教方法,主张儒,佛调和,教育要培养“忠君.孝亲”,符合“公之大者”和具有“生人之意”政治理想的人才:提出。

顺天致性”教育方法和。

交以为师”的师生关系主张,对现代嫩育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柳宗元;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师生关系;思想影响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人,唐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参与王叔文、王伍发起的“永贞革新”,力图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打击豪强地主集团以及与之相勾结的宦官、藩镇等势力。

改革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改为柳州刺史。

柳宗元一生重视教育,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苟况、王充等人的思想,强调德教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更重视教育实践,注重教育的施教方法,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提出只有“顺木之性”才能“以致其性”等等,这是非常精粹的教育思想。

他和同时期的韩愈都强调从师求学,但又有着诸多不同。

韩愈抗颜为师,柳宗元则拒师之名;韩愈力主以儒家经典教育学生,而柳宗元强调学习儒家经典,但不株守儒家经典,主张兼习包括佛道在内的百家之言。

韩愈提出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柳宗元则师友并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君子不是天生的,强调后天学习,提倡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他的师生观具有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

其《种树郭橐驼传》从表面看虽然是只谈种树的道理,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从教育绩效、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到“顺天”、“致性”,处处闪烁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光辉,富有很高的教育研究价值。

柳宗元所处的是朝廷政治黑暗,国家经济腐败。

皇帝昏庸,宦官专权的残破不堪的社会,他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应当开发民智。

培养人才,用改革的措施来使统治阶级的思想合于“道”的要求,以使国家长治久安。

因此他提出“期以明道”的教育主张,即通过教育手段以期培养统治阶级的治术人才。

柳宗元认为教育月就是培养君子,柳宗元所说的君子,除正统儒家学者经常强调的“忠君、孝亲”那一套伦常标准之外,还强调以能否符合“公之大者”的政治要求,以及是否具有“生人之意”的政治理想为标准。

柳宗元认为君子的历史使命是
“行道”,“济世安民”。

君子是人格高尚的人,内外兼修,内可以守其道,外可以行其道,为国家所用,就出而施行治道,就居家修养以完善其身。

这是孟子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传统思想的继承。

柳宗元吸收的是先秦诸子百家学派的思想成分,所受的是佛学教义的影响,他把儒、释、道三家以融为一体,兼其所长,认为这些“皆以佐世”,“要之与孔子同道”(《送元十八南游序》),所以《诗》、《书》、《礼》、《易》、《春秋》便是教育学生的根本内容,也就是“取道之原”或者说是“准绳”。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之原也。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主张教育内容以儒家五经为本,参之诸子之言,但不株守儒家之言,对诸子百家采取兼容并纳的态度。

柳宗元认为学习百家时,主张独立思考,反对盲目信古崇古,对古代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

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

他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谈到一位种树能手郭橐驼,其经验诀窍却非常简单,就是:“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

”也就是要顺应树木生长的天性,而“不害其长”。

只要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就可以“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一般人种不好树,往往是因为“爱之过殷,忧之过勤,旦视而暮抚”,“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这样,“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柳宗元所要表达的是“做官理政”的道理,但听者非常高兴地说:“我问养树,得养人术”。

一篇《种树郭橐驼传》通过完整的人物故事来婉转地表达“养人”的思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与树人的本质是同一的,柳氏“养人”思想在本质上是“育人”的思想,他的自然主义政治理念必然包含着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柳宗元在《师友箴》《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等文章,阐述了自己的师生观。

其核心观点就是“交以为师”。

柳宗元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

他认为无师便无以明道,要“明道”必从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则哗笑之以为狂人。

”柳宗元的师道观不同于其他教育家,他认为做教师不在于有没有教师的名分,而在于有没有教师的实质,他主张“取其实而去其名”(《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取其名全其实”(《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这虽然是他个人在特殊情况下提出的主张。

但在看待教师的问题上,却有着普遍的积极意义。

魏晋以来,教者耻为人师,众人耻学于师,再加上“永贞革新”失败,柳子被贬南荒,
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贬官罪人,常受到政敌种种造谣诬蔑,如果再大张旗鼓招收学生,更会供给政敌以攻击的口实,因此他不愿公开建立师生的名义。

柳宗元力避师名,该是一种明智的表现。

这是他“去名取实”的思想根源。

从柳宗元师道观的实质来看,做真正的老师怕的是不能胜任其名,而不是不要教师去教学生,只是不取师之名,是事实上做着教师又能胜任教师工作的教师之实。

柳宗元对教师要求是严格的,认为师是不易求得的,把师道看得特别重。

他认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教师必须爱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柳宗元“交以为师”的见解,以师为友,把师生关系变为师友关系,要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能两全,又有两利,既体现对师生关系的辩证思想,比韩愈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见解又前进了一步。

这种强调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友并称的思想,包含着师生平等和教育民主的进步因素,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更有借鉴意义,这在古代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柳宗元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系统全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教育原则指引,有教育方法支撑,有教育管理辅助,有教育评价校准,且蕴含哲理,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教学富于很大的启发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以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的改革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以技术应用为主线。

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个体系,以产学结合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不断调整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加强课程开发,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实验、实训,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必须在课程日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具有开拓进取的创造型高素质人才。

仔细分析起来,柳宗元的教育思想除了其思想根源与现代有所不同外,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目标等仍然是一脉相承的,一千多年前的柳宗元就这样做了,难道跨入2l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我们高等教育还有什么理由不这样做呢?
总之,柳宗元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把宏观的教育和微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创立了他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

柳宗元不仅是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对跨入2l世纪的现代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仍有实实在在的借鉴与现实意义!柳宗元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参考文献】
[1]柳宗元.柳宗元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孙昌武.柳宗元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王静.柳宗元“顺天之木,以致其性”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1):69.70.
[4]吴文治.柳宗元评传[M].jE京:中华书局,1962.
[5]王元湖.柳宗元的教育思想[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54-57.
[6]马周周.从《种树郭橐驼传》看柳宗元的教育思想[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5,(7):78.81.
[7]吕国康.柳宗元评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8]陈岩谷.柳宗元教育思想刍议[J].零陵学院学报,1980,(6):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