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题库(唯物论——练习部分)
考研政治知识点每周一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6.真理是人们对于_____及其____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此真理也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____,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____。
7.价值的特性有:价值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______,更重要的在于______。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请回答:
(1)试根据所学原理对材料2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比较材料1、2和3,指出它们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的区别与联系。
(3)分析材料3,阐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为什么“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4)分析材料4,解释实践标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原因。
A。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D。指导人们满足自身实践需要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10.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A。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
B。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C。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 D。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切从根本原则出发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A。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B。肯定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答案】A
【解析】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唯物论)--多选+答案解析
【李海洋2013考研政治暑期强化】随堂练习——马原(唯物论)多选+答案1.恩格斯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有()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B.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答案】ABC【解析】A选项“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与C选项“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含义相同。
是正确选项。
B选项“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是恩格斯阐述哲学基本问题是原创的表述,也是正确选项。
D选项“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看似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等同,其实不然。
主体不等于主观。
主体大于主观,主观仅指主体的思维,主体除了有主观之外,还有身体和身份等客观属性。
而客体也不等于客观。
客体小于客观。
客观等于整个宇宙,客体只是被我们人的活动指向的那一小部分客观。
故本题不能选D。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A.物质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物质和运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答案】BC【解析】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在哲学上,究竟认为物质因素还是精神因素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故BC为正确选项。
3.哲学基本问题包括()A.世界的普遍联系问题B.世界的永恒发展问题C.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D.世界的本原问题【答案】CD【解析】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故D选项正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
故C选项正确。
A和B选项都是辩证法问题,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故不选。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是任何哲学家研究的基本问题B.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C.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D.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答案】BCD【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实践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因而也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这个问题在人类实际生活中还表现为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愿望出发的问题。
考研政 治模拟题及参考 答案(五)
考研政治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Ⅰ: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物质和精神的统一B.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3.一寺院门口挂着旗幡,山风吹过,旗幡飘动。
一和尚说是幡动,另一和尚说是风动,惠能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
惠能的观点是A.唯物论B.辩证法C.主观唯心论D.客观唯心论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的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对这句话应理解为A.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B.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6.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以抽象劳动为尺度B.以私人劳动为尺度C.以剩余劳动为尺度D.以简单劳动为尺度7.劳动资料是A.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之和B.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加工的对象C.劳动过程中的三个简单关系D.人们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8.马克思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这句话的意思是A.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的价值尺度,而货币不过是商品的外在的价值尺度B.货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所以,可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C.货币出现以后,有了共同尺度,各种商品才可以作为价值相互比较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9.新民主主义文化与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根本特点是A.是否反帝反封建B.是否以共产主义为指导C.是否站在工农兵的立场上D.是否提倡科学、民主10.毛泽东最早提出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办法选举各级人民政府是在下列哪一篇文章中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的品德是A.信义B.忠义C.重义D.诚信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13.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是A.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B.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D.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14.下面属于利润收入的是A.直接融资得到的收入B.技术入股的收益C.技术转让的收入D.国企承包者按承包经营成果得到的收入15.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或首要要求是A.以人为本B.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C.科学发展D.好的发展16.中美、中欧纺织品争端表明,美国与中国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根源于A.中国的低价倾销B.人民币的低汇率政策C.美国本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力D.世贸规则的不公平性二、选择题Ⅱ: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考研政治(认识论)-试卷1
考研政治(认识论)-试卷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晴冬一鹤排出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 )(分数:2.00)A.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D.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在反映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影响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从而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但依然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3.“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
此诗中没有体现的哲理有( )(分数:2.00)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C.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D.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原理”。
此题不难选出正确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的是“不包含的哲理”,看清题目要求再作选择。
4.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
这件事说明( )(分数:2.00)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
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考点背诵:唯物论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考点背诵:唯物论考研政治冲刺复习阶段,小编给考生划重点!唯物论是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考前要加深记忆,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看看你疏漏了哪些要点:唯物论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1.物质范畴恩格斯初步概况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明确指出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列宁科学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客观性、可知性)总结物质范畴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和唯一特性。
根据这一规定,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理论意义①划清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界限。
②划清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③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界限。
④划清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界限。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旧唯物主义观点①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②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客观存在,把历史过程看出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客观实在性,使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主要表现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①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考研政治题库(绪论——练习部分)
考研政治必做1800题(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1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选择题Ⅰ1.一切哲学都是()A.智慧之学B.各门科学的总和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人们自发的世界观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A.将一切具体科学包括在内的哲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的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实践和认识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4.哲学的党性是指一切哲学()A.作为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B.都不能回避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都不能超越进步阶级和保守阶级的对立D.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标准6.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7.能够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A.朴素唯物论B.庸俗唯物论C.机械唯物论D.辩证唯物论8."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陷入()A.折衷主义B.唯心主义C.神秘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9.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0.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说明()。
A.只要自然科学有所发展就能实现哲学的发展B.哲学是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的进步12、“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考研政治真题重现及解析辩证的唯物论
考研政治真题重现及解析:辩证的唯物论第一部份:真题重现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以为:全数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大体问题是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大体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1997年)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以后,开始出现了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003年)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熟悉世界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008年)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
宿命论观点 B。
唯意志论观点C。
机械唯物论观点 D。
朴素唯物论观点 (1998年)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本质问题C。
世界本原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1995年)6.完全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
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
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本源性C。
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995年)7.主张“世界上除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
否定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
否按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999年)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围是通过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熟悉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994年)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超级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即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
物质和意识是不是具有同一性C。
考研政 治真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考研政治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考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真题是备考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资料,通过对真题的研究和练习,考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考试的重点、难点和命题规律,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将为您呈现部分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并进行相应的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社会历史领域一直是唯心史观占据统治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A 选项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选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选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 59%。
90 分看似一个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 肯定中包含否定B 量变引起质变C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答案:B解析:在这道题中,每个环节都打 90%的折扣,多次积累后最终得出约 59%的结果,这体现了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A选项肯定中包含否定强调事物的辩证否定;C 选项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题干中并未涉及;D 选项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在本题中未体现。
二、多项选择题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考研政治(唯物史观)-试卷1
考研政治(唯物史观)-试卷1(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 )(分数:2.00)A.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B.人类精神需要的产物C.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选项ABC表述错误,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
3.19世纪,美国鼓励向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发展西部又解决饭碗问题的聪明之举。
孰料过度放牧造成大面积沙化,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
1935年,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约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
事后美国不得不实施世界四大造林工程之一——“罗斯福生态工程”,才避免了黑风暴的继续肆虐。
这说明( )(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辩证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B.作为联系的环节时体现着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C.辩证的否定就是既克服又保留,也就是扬弃D.辩证的否定首先是山外力推动引起的正确答案:A,C解析: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作为联系的环节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继承、保留和连续性,作为发展的环节则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克服、排斥和非连续性。
辩旺的否定就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克服和保留的统一,也就是扬弃的过程。
因此,正确选项为AC。
知识模块: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包括(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B.凡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不可推翻C.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D.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当前不能检验的,最终会被今后的实践作出裁决正确答案:A,B,D解析: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
C属于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A.它自觉运用马列主义观察中国历史和社会B.它自觉运用马列主义来制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战略C.它在理论上对马列主义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特点D.它对马列主义的一部分基本原理进行了大胆的超越正确答案:A,B,C解析: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观察中国社会和历史,并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大胆创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2016年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创⽴了能动的⾰命的反映论,第⼀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类认识的伟⼤变⾰,其根本原因在于()A、把实践观点引⼊了认识论B、把唯物的观点引⼊了认识论C、把⼈本的观点运⽤于反映论D、把辩证法运⽤于反映论 2、⽑泽东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的地位,认为⼈的认识⼀点也离不开实践。
”这⼀观点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作⽤。
下列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原理的观点有()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权 B、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C、 “要想知道梨⼦的滋味,就必须亲⾃尝⼀尝”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3、⽜顿是的科学家,他发现了的万有引⼒定律。
但是,从科学发展的历来看,万有引⼒的建⽴是⽆数科学⼯作者长期⾟勤实践的结果。
因为,丹麦天⽂学家第⾕·布拉赫从1576年到1897年,⼆⼗⼀年如⼀⽇,进⾏了天⽂学上最重要的观测⼯作,收集了⼤量准确的资料。
后来的开普勒获得了他的全部观测材料,继承了他的⼯作。
⽜顿在总结前⼈研究的基础上,并在⾃⼰的实践中,提出了万有引⼒定律。
⽜顿有句名⾔是“假若我能⽐别⼈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们的肩膀上”。
上述事例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间接经验也是来⾃于前⼈或他⼈的实践 C、只有事事以⾃⼰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才能认识事物 D、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较完整的知识 4、“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表明() A、主观认识要同⼀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B、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C、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D、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 5、继我国载⼈深潜5 000⽶级海试⾸试成功并突破4 000⽶⽔深后,北京时间2011年7⽉26⽇上午6时07分,“蛟龙”号在第⼆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 000⽶⽔深⼤关,并在6时17分时达到下潜深度5 057⽶,创造了我国载⼈深潜新的纪录,也是“蛟龙”号7 000⽶征途上的⼀个阶段性成果。
考研政治(唯物史观)-试卷2
考研政治(唯物史观)-试卷2(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
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分数:2.00)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依据”。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如何处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所有的哲学派别,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没有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们都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也不能理解社会的本质,不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3.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 )(分数:2.00)A.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考研政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绝对真理相对真理练习题
[考研政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绝对真理相对真理练习题本期知识点主要内容: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单项选择题练习题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解读】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真理相对性这一概念的含义的理解。
按照毛泽东的观点,真理的相对性一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
选项中涉及真理与谬误关系原理的认识论理论。
【答案】D2.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真理观问题上区别点的确认。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本题必须首先知道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真理观问题上的共同点,然后再找区别点。
在真理问题上,二者都从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出发,承认“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即承认真理的唯物论。
但由于旧唯物主义不懂辩证法,所以承不承认真理的辩证法,就成为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真理观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有些考生由于对题干所问的问题不理解,可能会误选A项或B项。
【答案】C3.真理一元论认为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A.只能有一种认识B.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C.正确认识只能一次获得D.正确的认识只能用一种方法获得【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一元真理观观点的确认。
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一元的,所谓一元真理,就是指对于一个确定的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否则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多元真理论。
所以B项是正确答案。
本题应该说没有什么难点。
有的考生可能会由于对真理一元论的问题较陌生而难以确定正确答案。
【答案】B多项选择题1.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易错题附答案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易错题)【第3题】社会意识包括( )。
A. 个人意识B. 群体意识C. 社会心理D. 社会意识形式-------------------本题正确答案:ABCD【第8题】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其意思是说( )。
A. 它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B. 它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C. 它是生产力的独立的要素D. 它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之中的并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本题正确答案:BD【第12题】下列哪些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A. 独资合资企业B. 社会主义国有化铁路、工厂、农场C. 社会主义的商品交换D. 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第13题】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B. 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C.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D.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本题正确答案:ABCD【第14题】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
A.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B.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C. 劳动对象D. 科学技术-------------------本题正确答案:ABC【第16题】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 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 社会意识与意识主体的社会存在紧密相联D. 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是统治阶级的意识-------------------【第17题】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以下的新的特点( )。
A. 社会主义生产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内部自发地产生B.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内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的的非对抗性矛盾,可通过自身的调节得到解决C. 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的,主要的D. 在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方面同生产力不相适应-------------------本题正确答案:AB【第18题】阶级斗争是( )。
2020年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历史唯物主义多选题
2020 年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历史唯物主义多选题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水准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2、2006 年9 月8 日,中国首次设立环境保护科普创新奖,补充了行业空白。
这说明中国公众对地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提升,意识到环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它是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B、它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决定社会的性质C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社会的发展D它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发展的速度3、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变量。
从国际比较来看,如果我国长期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将使中国与印度在劳力资源与总抚养比等方面的竞争地位由显著优势变成严重劣势。
所以,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是“人口政策进入特殊而关键的时期”。
从总体上看,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有和发展的前提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4、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性在内的统一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哲学的深刻革命。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5、正如达尔文发现了物种的起源与进化的规律,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考研政治真题再现及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一部分:真题重现 一、单项选择题 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2006年) 2.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2002年) 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
实践高于认识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005年) 4.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2008年) 5.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性 B。
绝对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直接现实性 (1995年) 6.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006年) 7.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2016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单选题
1、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于使⼈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切变种进⾏⽆情的⽃争。
”这句话说明()A、有些真理⽆法通过实践来检验B、实践标准的形式具有多样性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 2、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说明() A、纯粹的理论必然会导致神秘主义 B、任何理论认识都是⼈的实践的结果 C、社会⽣活实践是产⽣神秘主义理论的根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3、列宁指出:“物质的抽象,⾃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句话,那⼀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然。
”这⼀论断说明() A、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有联系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们只需通过认识“⼀切科学的抽象”就可以认识⾃然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4、“⼈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运动员登⼭⼀样,每登⾼⼀步,就接近顶峰⼀步。
与登⼭不同的是,⼈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它揭⽰了真理的客观性B、它揭⽰了真理是发展过程C、它否认了⼈的认识能⼒D、它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5、“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这主要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 A、仅仅反映了⾃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B、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真理 C、不是对⾃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真理性认识 D、只是对⾃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性认识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B、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级阶段 C、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 D、前者是⾃⼰亲⾝实践得到的认识,后者是从他⼈那⾥(包括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 7、马克思说:“⼈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个理论的问题,⽽是⼀个实践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必做1800题(4)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第1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一、选择题Ⅰ1、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外在性B.可感性C.客观实在性D.直接现实性2、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A.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B.液体、固体、气体、等离子体C.时间和空间D.实践和社会3、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相对主义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形而上学5、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的错误在于A.否认时空的客观性B.否认时空的无限性C.否认时空的可变性D.否认时空与物质运动的联系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质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8、“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9、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0、《坛经》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 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 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一论断是A.认为一切物质都是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B.把意识同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D.揭示意识起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1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涵的哲理主要有()。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13、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之外,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14、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
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5、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注:从,顺从,听命。
孰与,哪里比得上。
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出的哲理是()。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1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17、《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18、右面漫画启示我们()。
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尊重规律的客观性D.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19、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20、秋天,有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谛?”禅师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禅师的话说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C.规律是客观的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无常的二、选择题Ⅱ1、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A.自然界盲目自发的的运动B.动物的本能活动C.人的感性活动D.人的实践活动2、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 蕴发为光 窍激为声 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A.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B.朴素辩证法的思想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D.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3、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的过程4、《传习录》记载 "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D.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是A.指出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批判了唯心论和二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C.坚持了世界的多样性物质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6、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A.形式B.主体C.承担者D.基础7、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A.它是理解运动的前提B.通过静止可以衡量运动C.它是事物多样性的条件D.它是事物相互区别的基础8、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B.存在方式C.内在结构D.外在形式9、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理之固然。
""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 动不舍静。
""动、静 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命题揭示了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11、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多次发生特大自然灾害,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C.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12、生物进化论指出,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
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慢慢发展到高级哺乳动物,进而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
这说明()。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C.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D.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13、漫画《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C.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14、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
A.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B.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C.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D.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15、当今世界人们已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漫画中这个人的错误在于()。
A.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B.没有看到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C.没有认识到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古代周朝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有初步认识。
周文王曾告诫臣民:“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要坚持适度原则C.要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D.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三、分析题1、运用有关哲学原理 分析下述材料【材料1】17世纪和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 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 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
伽桑狄说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爱尔维修说 "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 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 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
"他认为 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材料2】19世纪末20世纪初 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 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
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 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 物质消失了"。
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 宣称"物质消失了" 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 只存在感性知觉 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摘自《列宁选集》 第2卷【材料3】列宁指出 "'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 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 那些以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 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 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
因为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 它是客观实在 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摘自《列宁选集》 第2卷请回答(1)、材料1所表明的哲学观点及其局限性。
(2)、材料2中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现同哲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