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之地壳运动规律
2019届二轮复习冲刺05+地壳的运动规律-《艺考生文化课高分冲刺》(全国通用)+Word版含解析
冲刺5 地壳的运动规律考点1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
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流入海口处:三角洲二、河流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时期(或部位)【提醒】 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特别提示 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三、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3.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如下表所示。
1.褶皱山(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形成谷地,不易侵蚀常形成山。
③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
特别提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2)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 为亚欧板块、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印度洋板块、D 为美洲板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壳的运动规律【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学生能够判断出地质构造类型或地貌类型,进而分析出其形成的主要构造运动,描述出形成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2.学生会运用内外力的原理分析常见地表形态的成因,提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3.学生能说明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成因并解决相应问题,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4.学生能说明地形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提升要素综合能力。
【知识体系构建】【基础巩固-查漏补缺】1.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的区别?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2.地壳运动的含义?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按照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垂直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这两种运动往往是相互伴生的。
3.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对比(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石圈学案P6左)4.举例说明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岩石圈学案P6)5.地质构造图的判读(岩石圈学案P6)(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2)判断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背斜与向斜、断层——地垒与地堑)(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判断图中地理事物形成过程)6.板块运动与地貌:能判断出板块边界类型;在世界地图上,能画出板块边界,用板块理论解释安第斯山脉、马里亚纳海沟等的成因;地中海、红海、大西洋面积变化的原因;西藏和冰岛多地热的原因。
一轮学案6第3页右面7.构造地貌:(1)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2)说明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3)断层形成的地貌,并能举例一轮学案6第6页8.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1)找油、气资源的在哪?原因(2)找煤矿在哪?原因(3)找地下水的位置?原因(4)采石场位置?原因(5)建隧道的位置?原因(6)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为什么避开断层?一轮学案6第7页9.外力作用包括?外力作用的表现包括?(学案P7左)风化和侵蚀的区别?(学案P7右)堆积作用的沉积顺序?冰川堆积作用颗粒物沉积顺序?(学案P7右下)10.冲积扇形成过程,地貌特点?三角洲形成过程,地貌特点?(学案P8左)11.河流上中下游河谷形态和主要外力作用?(学案P8右上)12.河漫滩、江心洲形成位置?形成过程?(学案P8右)13.河流阶地形成原因?(学案P8右)宽浅河谷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学案P8右下)曲流、牛轭湖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学案P9左下)1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学案P10左下)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学案P10右下)15.风成地貌的成因?(气候条件、物质基础、动力条件)(学案P11右上)16.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案P11右)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选择的影响?(学案P11右)17.四种类型的地震的成因?(学案P4左侧表格)18.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学案P4右)【基础题练习】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浙江江郎山风景区观察丹霞地貌景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3.甲板块可能位于
①非洲板块 ②美洲板块 ③亚欧板块
④印度洋板块 ⑤太平洋板块
A.①②③
C.③④⑤
B.②③④
D.①③④ √
解析 由图中乙地附近洋底岩层年龄大约为0~7百万年,向两侧逐渐增加, 说明乙地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甲地位于该生长边界东侧;结合世界主要板
块及其边界类型可知,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西侧都有生长边
若有侵入岩体(如图2),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中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1 中 M处 ) 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 ( 如图 3 中丙处)。
(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 图1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图3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 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
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
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真题研究
(2018· 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
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
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
有了沉积物来源。
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
升形成的。
图中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专项训练:地壳的运动规律
【网络构建】常识点一、板块的区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安稳,两个板块之间的接壤地带地壳比较活泼。
常识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互相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进程中冷却、凝结而成,在地表以下构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堆积岩:岩石在外力效果下,经过风化、腐蚀、转移、堆积和固积成岩效果构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正常情况下,堆积岩层递上新下老的联系,亦可依据所含化石确认时刻先后次序。
物质构成和化石还能够反映其时的堆积环境,如煤层阐明曾经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阐明曾经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蜕变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蜕变效果而成。
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揉捏构成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进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效果下不断运动和改动,从岩浆到构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构成,循环往复,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进程。
可概括为下面的形式图:常识点三、板块移动与地球相貌板块相对移动而产生的互相磕碰或张裂,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根本相貌。
板块张裂区板块磕碰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鸿沟类型成长鸿沟消亡鸿沟消亡鸿沟运动方向←|→ →|← →|←构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岭巨大山脉海岸山脉、海沟、岛弧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暗示图常识点四、岩石圈物质循环形式图判读的诀窍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别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形式图的要害。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因此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其效果即为冷却凝结效果。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地壳的运动规律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考形点一成的,有几级阶地,
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米。某地
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
• 复习过程中应以地质构造图、地貌图和景观图等为载体,着重把握岩 石圈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的判断和运用等问题。
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考造点一
地质构造
褶皱
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
断层
背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从岩层的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老关系上
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
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考点造一
下图中甲、乙两地东西两侧板块不同,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18江西南昌三模)有关甲、乙板块边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为生长边界,乙为消亡边界
B.甲乙都为生长边界
C.甲为消亡边界,乙为生长边界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 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岩层较老
图示
地质构造
未侵蚀地貌 侵蚀后地貌
图示
褶皱
背斜
向斜
考点一
断层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大裂谷。相对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
常被侵蚀成谷地
届高三地理(新课标)二轮复习简易通知识点整合专题7地壳运动规律PPT课件
考场失分
5.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
合,正确的是
(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
地
解析 由图2可知,曲流处凹岸流速快,凸岸流速慢,由
图1知,甲为凹岸,乙为凸岸,A、B两项错误;乙岸流速
慢,多泥沙堆积痕迹,不适宜建港,C项错误;甲岸流速
专题7 地壳运动规律
高专考题命阅自题卷主
考场失分
【体系·自主建】
高专考题命阅自题卷主
考场失分
高专考题命阅自题卷主
考场失分
高专考题命阅自题卷主
考场失分
【真题·自主练】 (2013·北京卷,8~9)读下图,回答第1~2题。
高专考题命阅自题卷主
考场失分
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岩层相对下降。
答案 3.D 4.C
高专考题命阅自题卷主
考场失分
外力作用
2013·浙江卷T5;2013·福建卷T9~10;2013·天津卷T6~7; 2013·上海卷T9;2013·江苏卷T7;2012·安徽卷T35(1); 2012·北京卷T10。
高专考题命阅自题卷主
考场失分
分析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形成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高专考题命阅自题卷主
考场失分
(2013·上海卷,5~6)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 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刷典题 把 脉高考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研考向 突 破高考
抢高分 规 范训练
1.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 命题探源
核心提炼 对点精练
技法归纳
考点一
刷典题 把 研考向 突 抢高分 规
脉高考
破高考
范训练
高考 命题探源
核心提炼 对点精练 技法归纳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间 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相互转化。
脉高考
破高考
范训练
高考 命题探源
核心提炼 对点精练 技法归纳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 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考点一
刷典题 把 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向 突 抢高分 规
脉高考
破高考
范训练
高考 命题探源
试题
〉〉题组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岩石形成
图 1 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 核心提炼 落),图 2 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对点精练
技法归纳
考点一
刷典题 把 研考向 突 抢高分 规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新课标
(3)意义: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 源;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实 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 变了地表的环境。
2.板块构造理论
内容
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
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
理论 要点
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 块) 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1.图甲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 岩,图乙为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所示岩石类型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乙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关图甲岩石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能发现化石 b受高温高压变质而成 c可能埋藏有煤炭
【特别提醒】 注意板块中一些特殊的位置,如板块交界 处、板块穿过的一些重要的岛、半岛或海、所属位置与板 块名称不符合的地方等。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
2.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列各题。
(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简述其成因。 (2)乙地地貌类型为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简述丙地地貌的形成原因。 (4)分析丁地区聚落分布集中的原因。 解析 (1)甲地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 因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因而形成山岭。(2)乙 地位于山前,形态呈扇形,为冲积扇。(3)丙地为喀斯特地 貌(或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 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4)根据丁地区的海陆位 置和地形特点回答。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好挖
1 2 3 4 预测演练
题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
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 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 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1~2题。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 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 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 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 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读图技巧]
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
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
1234
1234
1234
3.“地狱之门”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 “地狱之门”的火焰是地下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地下的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其 中沉积岩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和保存生物化 石。三类岩石及岩浆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要想正确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必须 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 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 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例 3 : (2014·湖北八市高三三月联考 ) 图 2 是我国某 石灰岩分布广泛地区的等高线图,图 2 中 A 河流被称 为“白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呈乳白色; 而B河流被称为“黑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 部沉积了大量黑色的淤泥。图1是图2中M处天然形成 的碳酸钙沉积作用形成的水池,并且还在不断地增 多和长大,科学术语被称为“钙化池”,钙化池光 滑平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据此回答 (1) ~ (3) 题。
典型地区
以冰川的侵蚀、沉积作用为 高寒区 青藏高原 主,物理风化强盛 陆地河流与海浪相互作用, 滨海区 珠江三角洲 海浪侵蚀和沉积为主
地势高 以侵蚀作用为主 地势低 以堆积作用为主 黄土高原、云 贵高原 华北平原
分析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形成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 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 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 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2.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正 确的是( B ) A.褶皱的形成晚于断层的形成 B.水平岩层的形成晚于倾斜岩层的形成 C.沉积物的形成早于喷出岩的形成 D.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的形成
解析:褶皱的形成早于断层的形成,后来地壳下 降,在上面又有新的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因而 水平岩层的形成晚于倾斜岩层的形成;沉积物的 形成晚于喷出岩的形成;岩浆岩的形成晚于沉积 岩的形成。
(3)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的分界线,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 (4)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 界上,是两个板块彼此分离形成的,其面积会越 来越大;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 边界上,面积会越来越小。
聚焦点三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它们每时每刻都在雕塑着地表。 其相互关系如图示:
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外力 类型
影响因素 分析
干燥地区以物理风化为主;潮 风化 温度、水、生物等 湿地区以化学风化为主;植被 茂密的地区以生物风化为主 流水、风、冰川、波浪等外力 外力、物质(地表岩石 侵蚀 (强度、持续时间);被侵蚀物 及其风化物)等 质(质地、有无植被保护等) 外力、物质(风化或侵 外力大于被搬运物质的重量, 搬运 蚀作用的产物)、地形 由高到低的地形有利于物质搬 等 运 外力小于被搬运物质的重量, 沉积 外力、物质、地形等 低洼地区有利于物质沉积
(2013·浙江卷,5)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 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题。
例 1 : (2014·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二模 ) 位 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 (下图左),是一块 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 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 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1)~(2)题。
(1)上面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 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 (3) 题,依据题意,黄色的泥土主要来 自于流水所经的山地,降水越多,流水所带来的黄 色泥土越多,黄色沉积就厚,白色碳酸钙沉积就薄; 黄土的颗粒越大,说明降水强度越大,白色与黄色 相间分布,厚薄不一,说明这里降水不均匀,而西 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出现厚薄不一现象 可能性小。
【技巧点拨】分析外力作用塑造地貌的思路方法
【技巧点拨】六大板块图的常考区域 (1)属于亚欧大陆的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却属于 印度洋板块。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 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形成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 (2)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 到了北回归线,这意味着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 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 洲板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 岗岩体被侵蚀形成的。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 岗岩,然后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和侵蚀。
(2013·上海卷,5~6)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 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 一种形态。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 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思路点拨】第 (1) 题,此问注意审题,“砾石 滩”,河滩不会在河流的源头,入海口流速慢,堆 积主要是颗粒细小的沉积物,颗粒大的砾石堆积也 不会在入海口,根据河流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 原理,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凸岸。第(2)题,图中使 砾石变圆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石笋是流水堆积, 冰斗是冰川侵蚀搬运,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花 岗岩风化球属于风化地貌。
(3) 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 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 其中能反应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D )
【思路点拨】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砾石有 大有小,且直径在 9cm左右的砾石较多,所占比重最 大,而比其直径大一倍左右即直径在 17cm 以上的砾 石所占比重很小。
(1)图中M处钙化池形成的碳酸钙来源于( A ) A.A河流 B.B河流 C.C山脊 D.D河流
【解析】第 (1) 题,黑水河的河床多属岩浆岩类的 玄武岩,呈青黑色,白水河的河床、台地都由沉积 岩类的石灰石碎块组成,呈灰白色,清泉从石上流 过,也呈现出白色,于是被人们称作“白水河”, 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因此图中 M 处钙化池形 成的碳酸钙来源于A河。
B (1)巴基斯坦多地震,这是因为当地位于( A.地壳较薄的地区 B.地壳比较薄弱的地区 C.地形崎岖多山地的地区 D.板块张裂地区
)
【解析】第 (1) 题,巴基斯坦位于地中海—喜马拉 雅山地震带上,从地理构造来说处于印度洋板块和 亚欧板块交界的挤压地带,地壳比较薄弱 ( 不能说 地壳较薄 ) ,造成地震多发;地形崎岖多山与多地 震没有必然联系。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①处岩石与②处岩石相接触,使②处岩石变质 B.②处岩石因高温高压而形成 C.③处岩石埋藏较浅,易变质 D.④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 解析:①处岩石与②处岩石相接触,②处是地球 内部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使①处岩石变质; ②处岩石因温度降低,冷却凝固而形成;③处是 后来形成的沉积岩,温度低,不易变质;④处岩 石是岩浆喷出地表迅速冷却而形成的火山岩,岩 浆中气体跑出,因而形成的岩石具有气孔构造。
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特定时间、 特定区域则是以某种作用为主;而且在不同的自然环 境下,主导的外力作用不同。 地区 主要的外力作用 典型地区
以物理风化和风的侵蚀、搬 准噶尔盆地的 干旱区 运、沉积作用为主 风蚀城堡 湿润区 以化学风化和流水的侵蚀、 成都平原 搬运、沉积作用为主
地区
主要的外力作用
2 .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 的代码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解析 第 1 题,大理岩一种变质岩,因在云南省 大理县盛产这种岩石而得名,它是在高温高压条 件下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第 2 题,洋中脊处新 的洋壳是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新的岩浆岩。 答案 1.C 2.C
地 质 构 造 与 构 造 地 貌
例2:(2014·湖南省湘潭市高三一模)据中国地震台网 测定, 2013 年 9 月 24 日 19 时 29 分在巴基斯坦发生 7.8 级 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为27.5°N,65.6°E。地 震发生时,在震中西南约500千米的瓜达尔地区海岸外 约600米的阿拉伯海中出现一个盾状小岛。据推测,这 座小岛会在一个星期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消失。根据材 料回答(1)~(2)题。
(2)从钙化池的形成中,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 ①池的外边缘流速较池内小 ②池的外边缘较池内流速大 ③池内沉积作用快于池的边缘 ④池的边缘沉积作用快于池内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 (2) 题,池的外边缘为凸起部分层,流 水流速加快,水中的二氧化碳分压降解并逸出,在 凸起处发生碳酸钙沉积,形成边坝,所以池的边缘 比池内流速大,沉积快。
【技巧点拨】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复习中要重点掌握岩层新老的判断:(1)沉积
岩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越接近地表的岩层年 龄越新;(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 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 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 浆岩;(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 的地质年龄越小。
(2) 此次地震发生时,出现了“盾状小岛”,这表 明( A ) A.此次地震中地球内能释放带呈东北—西南走向 B.该岛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而形成 C.该岛是火山喷发、岩浆冷凝形成 D.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很小
【解析】第(2)题,据题可知凭空出现的该岛位于地 震震中的西南方向,震中在其东北,所以此次内能 释放呈东北—西南走向。由于该岛与地震震中相隔 数百公里,所以小岛不可能是由海床 ( 或岩层 ) 抬升 或沉降引起的;有可能就是泥浆与岩屑随意被困在 海底沉积岩层下的甲烷散逸喷射堆积而成;小岛的 出现说明地震对地表形态影响很大。
大陆、洋盆、山脉、 构造 明显反映地质构造的 大盆地、大平原、 地貌 地貌 山脊、裂谷、陡崖、 块状山
对以上概念需把握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1.地质作用是形成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动力; 2.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形式;(过程) 3.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成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 动的结果; 4.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的反映。(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