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物保护法规
文物保护法规
文物保护法规文物保护法规: 保护与传承概述:文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有形遗产,对于人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构建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宝贵的文物资源和推动文化传承,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文物保护法规。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包括文物定义、分类与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评定与管理、文物保护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一、文物定义及分类1. 文物的概念和范围:自治区、省、直辖市文物部门按照国家的要求,制定并发布本地区文物的定义和范围。
一般情况下,文物是指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等方面的重要性,可以表现和研究历史人类活动的各种物质文化遗产。
2. 文物的分类:根据文物的性质、功能、时代等因素,文物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古代建筑和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二、文物保护单位的评定与管理1. 文物保护单位的评定:根据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由自治区、省、直辖市文物部门指导、协调本地区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规划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员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评定。
评定时要考虑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因素。
2. 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文物保护单位应当设置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对其文物的保护、整理、修复和展示等工作。
文物保护单位应当依法制定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措施。
同时,文物保护单位还应当明确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提高保护单位的管理水平。
三、文物的保护与修复1. 文物的保护:对于不可移动文物,应当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原始状态,严禁任何形式的破坏和移动。
对于可移动文物,应当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包括合理地陈设、保存和运输。
另外,对于处于危险状态的文物,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确保其不受进一步损害。
2. 文物的修复:文物修复是指对损坏、破损的文物进行修复、整理和保养的过程。
修复工作需要遵循科学的技术原则和方法,尊重文物本身的历史特征和风貌,力求使修复后的文物在艺术上和历史上尽可能接近原貌。
《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规》
《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规》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规2023年,文物保护成为了全国各地关注的焦点。
文物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因此,保护文物是每个国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深入探讨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规。
第一部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保护文物是每个文明国家应承担的职责。
文物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独特性、历史和文化。
文物是文化遗产,是传承的重要载体。
我们保护文物,不仅是为了保护其本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保护其所传承的精神文化。
文物的保护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但它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其次,文物保护是影响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关键。
文物是一个国家的独特标志,而保护文物是国际社会对国家形象评价的重要因素。
这意味着保护文物也关系到了一个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精神。
因此,文物的保护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民族形象和民族精神的保护。
再次,文物保护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物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文物是文化遗产,而文化遗产正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文物通过各种方式展示,例如博物馆、文化展览、旅游、商品文化等,这些都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文物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文化财富的保护,也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推动。
第二部分:文物保护法规文物保护法规是文物保护的关键。
文物保护法规是国家对文物保护所采用的政策、法规和程序的统称。
它主要是建立在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需求之上,旨在促进和保护文物,防止文物遭到破坏或丢失。
在中国,文物保护法规早已开始制定。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断推出的《文物保护法》等一系列相关法规,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国家文物局对文物保护工作定位的调整以及改革和完善法律法规,也是保障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投入。
文物保护法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文物的保护。
这方面主要是针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政府必须要加强对文物保护的投入,提高文物保护的技术水平以及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四篇)
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共分为七章,包括总则、文物的立法保护、文物的管理与使用、文物的鉴定和评估、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文物的出境和进境、法律责任。
全文共计约____字。
以下为节选部分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推动文物保护法的贯彻实施,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文物,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代表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重要历史时期的物质遗存,包括古文物、近现代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第三条文物保护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保护为主,注重保护性利用,防止滥用、损毁、盗窃文物;(二)分类管理,根据文物的价值分类确定保护措施;(三)综合治理,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四)社会参与,鼓励公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五)科技支撑,推动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第二章文物的立法保护第四条国家对文物实行保护制度,文物受国家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文物。
第五条文物的保护单位应当依法设立文物保护专门机构,负责文物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文物便民服务等工作。
第六条国家依法设置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文物保护区,加强对文物的专门保护。
第七条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区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划要求,制定文物保护规划,确保文物的长期保护。
第八条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区应当建立文物登记制度,对文物实行备案管理。
第三章文物的管理与使用第九条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区应当制定保护规程,建立健全文物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文物的日常管理、巡查、维护等工作。
第十条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区应当加强对文物的监控和安全设施的建设,保障文物安全。
第十一条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区应当加强文物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第四章文物的鉴定和评估第十二条对文物的鉴定应当依法进行,鉴定机构应由国家文物主管部门认定。
第十三条对古代文物进行鉴定时,鉴定机构应当依据文物的实物特征、历史背景、工艺技术等进行综合鉴定。
文物保护法内容
文物保护法内容文物保护法是我国重要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自1982年颁布以来,文物保护法已经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文物保护法明确了文物的定义,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物品,以及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建筑、遗址、古迹等。
这些文物代表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的保护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保护第一原则,即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原有面貌,不得随意拆除、移动或改变其结构;第二,优先保护原则,即优先保护重要的文物和濒危的文物,确保其不受损害;第三,合理利用原则,即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使其发挥教育、科研和旅游等方面的功能;第四,加强管理原则,即加强对文物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文物保护法还规定了文物的保护责任和保护措施。
文物的保护责任由国家、地方和社会共同承担,其中国家对重要的文物负有特殊的保护责任。
文物保护的措施包括建立文物保护单位、设立文物保护区、加强文物修复和保养、加强文物保护科研和培训等。
文物保护法还对文物违法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处罚规定。
一方面,对于破坏、盗窃、非法买卖文物等违法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另一方面,对于保护文物的单位和个人,也给予了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通过文物保护法的实施,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许多重要的文物受到了有效的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区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同时,社会公众对于文物保护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物保护的事业中来。
但是,文物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文物保护的经费和人力资源仍然不足,导致一些文物的保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文物的破坏和流失仍然存在。
为了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法,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个人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文物法律法规及国际公约
文物(wénwù)法律法规国际公约全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shíshī)条例部门(bùmén)规定历史(lìshǐ)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可移动文物(wénwù)修复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请立即纠正擅自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问题的通知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长城保护条例文物复制暂行管理办法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文物出境鉴定管理办法、文物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考古发掘管理办法文物拍摄管理暂行办法、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关于拍摄电影、电视有关文物的暂行规定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旅客携运和个人邮寄文物出口的管理规定长城保护条例(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6号)] 对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携带、邮寄文物出口鉴定、管理办法关于拍摄电影、电视有关文物的暂行规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文物出境鉴定管理办法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旅客携运和个人邮寄文物出口的管理规定长城保护条例(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6号)] 对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携带、邮寄文物出口鉴定、管理办法关于拍摄电影、电视有关文物的暂行规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文物出境鉴定管理办法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博物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文物复制暂行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古玩收藏法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革命纪念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修缮暂行管理办法文物商店工作条例(试行稿)一级文物级标准举例(供参考)文物商店向国内群众销售文物试行办法文物、博物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预算定额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文物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国家文物局文物科研项目开题及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国家文物局文物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依法没收、追缴文物的移交办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条例(试行)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地方文物管理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关于地方文物名胜古迹的保护管理办法关于管理名胜古迹职权分工的规定文物出口鉴定参考标准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各地办事处办事细则出国(境)文物展品包装工作规范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暂时入境文物复出境管理规定拓印古代石刻的暂行规定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关于使用文物古迹拍摄电影、电视故事片的暂行规定古物保管会组织条例修正古物保存法第九条条文文物出国(境)展览管理规定(试行)文物、博物馆单位接受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捐赠管理暂行规定出国(境)文物展览展品运输规定文物拍摄管理暂行办法考古发掘品移交管理办法(试行)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博物馆藏品保管试行办法博物馆一级藏品鉴选标准(试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保护古文物建筑的指示关于改变文物商业的性质和管理体制的方案(节录)古遗址、古墓葬调查、发掘暂行管理办法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在基本建设工程中保护历史及革命文物的指示外国学术团体或私人参加掘采古物规则古物出国护照规则采掘古物规则文物特许出口管理试行办法古物保存法施行细则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考古发掘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文物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各省市自治区北京市北京市珍贵文物复制(fùzhì)管理办法(第二次修正)北京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保护管理(guǎnlǐ)办法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巡视(xúnshì)检查报告制度暂行规定北京市文物建筑(jiànzhù)修缮工程管理办法北京市馆藏(ɡuǎn cánɡ)文物管理规定北京市博物馆登记暂行办法北京市文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规定北京市实施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罚款处罚办法天津市关于暂停(天津)市内六区直管公产历史风貌建筑产权交易及使用权置换的通知关于印发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确定程序的通知关于印发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天津市延长历史风貌建筑腾迁期限审批程序的通知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腾迁管理办法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天津市黄崖关长城保护管理规定天津市文物(wénwù)市场管理条例河北省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清东陵保护管理(guǎnlǐ)办法山西省太原市文物保护和管理(guǎnlǐ)办法山西省文物(wénwù)维修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实施(shísh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修正)山西省文物市场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修正)呼和浩特市文物古迹管理办法辽宁省辽宁省文物勘探管理办法大连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锦州市文物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吉林省吉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正)吉林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社会公告《吉林省文物保护条例》施行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文物调查勘探管理规定陕西省陕西省文物(wénwù)管理条例陕西省文物复制品生产和销售管理(guǎnlǐ)办法陕西省文物(wénwù)复制管理规定陕西省文物(wénwù)出国展览暂行规定陕西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正(xiūzhèng))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的决定延安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甘肃省甘肃省实施文物保护法办法(修正)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文物局关于加强和规范文物拍摄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青海省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第二次修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交河故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上海市上海市历史(lìshǐ)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上海市文物(wénwù)市场管理办法上海市文物经营(jīngyíng)管理办法山东省山东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第二次修正(xiūzhèng))济南市文物保护管理(guǎnlǐ)规定青岛市文物保护管理规定淄博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江苏省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安徽省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修正)合肥市文物保护办法浙江省浙江省文物流通管理办法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关于加强我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宁波市文物市场管理办法江西省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xiūgǎi)《江西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决定福建省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bǎohù)条例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福州市历史(lìshǐ)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台湾省河南省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河南省文物钻探(zuāntàn)管理办法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修正(xiūzhèng))河南省古代大型遗址保护管理暂行规定郑州商代遗址保护管理规定郑州市嵩山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条例湖北省湖北省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修正)湖北省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湖南省湖南省文物市场管理办法(试行)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第二次修正)广东省广东省文物商业管理办法广州市文物保护管理(guǎnlǐ)规定印发《广州市文物(wénwù)监管物品经营管理办法》的通知广州历史(lìshǐ)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香港澳门(ào mén)海南省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guǎnlǐ)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正)四川省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成都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南充市文物保护规划重庆市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双十协定”签字处等五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贵州省云南省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修正)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正(xiūzhèng))内容总结。
文物保护类法规
14.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评审程序暂行规定2005年8月23日颁布
15.关于发布《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的通知2005年8月22日颁布
16.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保护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颁布
2.文物商业管理和文物保护政策1974年12月16日颁布
3.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颁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5月13日颁布
5.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6.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17.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管理办法2006年8月7日颁布
18.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7月13日颁布
19.长城保护条例2006年10月11日颁布
20.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06年11月14日颁布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颁布
7.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2003年7月14日颁布
8.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年12月17日颁布
9.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2004年月15日颁布
10.文物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2004年1月24日颁布
11.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文物行政执法专项督察的通知2004年3月16日颁布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3月26日颁布
《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82年11月19日发布,自1983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法规。
该条例是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保护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的条例。
《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文物定义:该条例规定,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遗址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又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
2.文物保护单位:该条例规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务院核定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县、市级(包括县级市、旗、自治县、市辖区)文物保护单位由县、市、旗、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送国务院备案。
3.文物保护措施:该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盗掘、盗窃、抢夺国家文物和珍贵文物;不得侵占、转移国家文物和珍贵文物;同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并公布施行。
4.法律责任:该条例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还就文物的发掘、收藏、流通、展示等环节制定了相关规定。
总的来说,《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是为了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制定的法规。
该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打击文物犯罪行为,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也强调了政府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各级政府将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并公布施行。
然而,《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文物在城市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或消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1992.05.05•【文号】国家文物局令第2号•【施行日期】1992.05.05•【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发布日期:2008年1月15日实施日期:2008年1月15日)废止(原因:已被2003年5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2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令第2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自治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物、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革命文献资料、手稿、古旧图书资料以及代表性实物等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
第三条文物保护法第三条规定的主管全国文物工作的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指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对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依法实施管理、监督和指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不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
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
第四条各级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城乡规划部门和海关,应当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文物事业费和文物基建支出分别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由同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其中文物基建支出以及文物修缮、维护费和考古发掘费等,应当专款专用,严格管理。
文物保护中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文物保护中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文物的安全、完整和传承。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这是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它明确了文物的范围、保护原则、保护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等重要内容。
例如,该法规定了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分类,并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定、保护和管理作出了详细规定。
同时,对于文物的考古发掘、馆藏文物的保护、民间收藏文物的流通等方面也都有明确的规范。
在不可移动文物方面,法律规定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制度。
对于这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区域,要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此外,对于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也规定了相应的保护要求和措施。
比如,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可能损害文物的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
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同样受到重视。
《文物保护法》规定了国有文物的所有权归属,以及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职责和义务。
对于民间收藏的文物,法律也规范了其取得方式和流通秩序,以防止非法交易和流失。
同时,对于文物的出入境管理也有严格的规定,以保护我国的文物资源不被非法外流。
除了《文物保护法》,还有一些相关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也在文物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它对《文物保护法》中的一些原则性规定进行了细化和补充,使得法律更具有可操作性。
《文物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则明确了文物行政处罚的程序和要求,保障了执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在涉及文物犯罪方面,我国刑法也有相关的规定。
例如,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将受到刑事处罚。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法规和规章,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作出了更具针对性的规定。
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是中国为了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细化管理而制定的法规。
该细则共有八章,涵盖了文物保护的各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则。
明确了细则的适用范围和目的,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法律的适用。
第二章:文物保护单位和个人。
规定了文物保护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管理和文物保护个人的权益和义务。
第三章: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
明确了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包括文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和地方文物管理部门的职责。
第四章:文物保护的监督检查。
规定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包括文物保护工作的督查、审计和评估。
第五章:文物保护工作的经费。
明确了文物保护工作经费的来源、分配和使用等问题。
第六章:文物保护工作的考核和奖惩。
规定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
第七章:文物保护技术和文物修复。
明确了文物保护技术和文物修复的要求和标准。
第八章:附则。
包括了对本细则的解释和规定的过渡措施等内容。
《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法律依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解读
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解读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载体,是传承文明的重要物质基础。
为了保护好国家的文物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文物保护进行规范和管理。
本文将对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进行解读,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文物保护事业。
一、文物保护法1.文物保护法的背景与意义文物保护法是我国专门针对文物保护颁布的法律,它的制定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密切相关。
文物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对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有助于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力度,有效保护文物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
2.文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1)文物的定义与范围:文物保护法明确了文物的定义,包括实物文物和非物质文物。
同时,法律规定了文物保护的范围和标准,以便对文物进行科学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2)文物保护的原则:文物保护法规定了文物保护的原则,包括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社会共同参与等。
这些原则为文物保护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和依据。
(3)文物保护的责任:文物保护法规定了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文物保护责任,明确了各方在文物保护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4)文物保护的措施:文物保护法从文物的调查与普查、保护规划、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以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是对文物保护法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对文物保护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更加具体的规定,以便更好地实施文物保护工作。
1.文物保护范围的扩大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进一步扩大了文物保护的范围,明确了除了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外,还应保护地方性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重要的文物遗址和遗迹。
2.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对文物的修缮、保护措施、利用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旨在规范和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3.文物保护利用的规定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对文物利用进行了规范,提倡科学合理的文物利用方式,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文物保护法
进步,率和水平
为此,文物保护法在不断完善和修订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规定。例如,加强了对文物数字化保
4 护和利用的鼓励和支持,推动了文物信息共享和数字化资源建设;同时,也鼓励和支持采用新材料、
护国家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物也是不可再生的珍
3 贵资源,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应当
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监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 文 文物 物安 保全 护法规定了文物的定义、范围、保护原则和方法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强调了文物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
4 术价值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破坏或者擅自
迁移、拆除文物。如果发现文物,应当及时报告给当地文
物 为主 了管 更部 好门 地或 保者 护公文安物机,关各级人民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文物
5
保护机制,包括建立文物保护机构、制定保护规划、落实 保护经费等。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文物保
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文物保护法
1
总之,文物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认真贯彻执行文物 保护法,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还要加强文物保护宣 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文 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通过 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 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保 护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全 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总之,文物保护法是保护中 华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法律法 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认真 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加强 文物保护工作,为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考古学中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考古学中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活动和文化的学科,而文物则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文物不仅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也是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考古学中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并探讨其对于文物保护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国际上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在世界各国之间,文物保护已成为国际间互通有无的现象。
国际上常见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和《海牙公约》等。
《世界遗产公约》于1972年通过,旨在为世界上具有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提供全球联合保护。
此公约规定了如何申请、评选和管理世界遗产,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海牙公约》则于1954年通过,旨在为武装冲突期间文化财产的保护提供法律框架。
该公约规定了在战争中文化遗产应受到特殊保护,禁止故意进行文化遗产的袭击。
二、中国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文物保护一直得到高度重视。
中国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考古发掘领取文物和编写考古报告、考古图录管理办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中国文物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于1982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文物保护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文物保护的行政审批、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用地等方面的内容,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考古发掘领取文物和编写考古报告、考古图录管理办法》于2009年颁布实施,主要规定了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领取、保存及鉴定工作,以及对考古发掘成果的汇编和保护。
该办法对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规范,为考古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意义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在考古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文物的定义、保护原则和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和个人对文物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文化遗产保护法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法律规定
文化遗产保护法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法律规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日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文物作为历史留下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和修复文物,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保护法》。
本文将就文化遗产保护法中关于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一、文物保护的法律规定《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二章明确了文物的保护范围、保护等级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该法,文物分为国家级文物、省级文物和市县级文物三个等级。
国家级文物是对我国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极高的文物进行的保护,保护措施包括采取合理的包装、运输和展示方式,严禁挖掘、遗弃、破坏,以及出境等。
与之相应,省级文物和市县级文物享有不同级别的保护,并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和修复方案。
二、文物修复的法律规定修复是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化遗产保护法对文物的修复工作也做了规定。
修复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文物的保存状态,使其可以更好地展示其历史与艺术价值。
根据文化遗产保护法,文物修复需要经过相应的鉴定和批准程序,即修复方案的编制、专家鉴定和文物主管部门的批准。
修复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规范,不可任意改变文物的原有面貌和结构。
同时,修复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遵守修复伦理和技术标准。
三、文物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化遗产保护法对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法律规定,下面将对某一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以某城市的一座古建筑为例,该建筑年代久远,存在一定的腐蚀和破损现象。
在对该建筑进行修复时,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明确修复的目标和方法。
修复方案需要经过专家鉴定和文物主管部门的批准后方可实施。
修复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的历史价值和原貌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原有的结构和面貌。
修复完成后,需要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修复符合法律规定和文物保护的目标。
文物保护法规
文物保护法规引言文物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各国都制定了文物保护法规。
本文将全面介绍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文物的定义、保护的原则和措施等。
一、文物的定义文物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价值的人类创造物,包括但不限于建筑、雕塑、绘画、书法、印章、古器物、古书、古籍、古钱币、遗址遗迹等。
根据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文物的定义会有所差异。
二、文物保护的原则1.保存为主。
文物保护的首要原则是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尽量在不改变文物本身的前提下进行修复和保护。
2.合理利用。
文物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合理利用文物,如举办展览、教育活动等,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
3.科学管理。
文物保护需要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包括对文物进行分类、鉴定、登记、整理、储存、保管和展示等。
三、文物保护的措施1.法律保护。
各国都颁布了文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文物的保护范围、保护主体和保护责任等。
此外,也会制定文物保护的处罚措施,以对违法者进行惩罚。
2.建立专门机构。
各国会设立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负责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
这些机构通常会拥有专业的文物保护人员和资源。
3.加强公众教育。
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加强对公众的文物保护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至关重要。
4.国际交流与合作。
跨国合作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来共同保护、研究和传承各自的文化遗产。
五、文物保护的挑战和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物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拆迁和城市更新等活动对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造成了破坏。
其次,文物的盗掘和非法出境现象严重,造成大量的文物流失。
最后,文物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是一个难题。
尽管面临许多挑战,但文物保护的前景依然充满希望。
文物保护法解读
(三)保护文物的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国家法律,结合当地 实际情况制定、审议、颁布实施的规范性文 件,不能与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根 据国家规定,有些大城市的人大常委会也可 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必须按法定程序报上 一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可颁布实施。地方 性文物法规,是我国文物法律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至今,已有二十多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地方性文物法规。
中央国家机关制定、颁布的行政法规,其中涉及 文物保护时,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它们同样是构 成我国文物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些规定为在其 他事业中处理涉及文物保护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这方面的行政法规比较多,如:《中华人民共和 国金银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等 等。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2002年 10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实施,是标志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 段的里程碑。2002年《文物保护法》共分为八章,分 别是:总则、不可移动文物、考古发掘、馆藏文物、 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境进境、法律责任、附则。
除上述法律外,其它专门法律,如《森林 法》、《海关法》、《档案法》、《大气 污染防治法》、《城市规划法》、《环境 保护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广告 法》等,涉及文物保护问题时,在有关条 款中有相应规定,确定了文物保护在这些 法律中的地位。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文 物保护的重视,有利于保护我国文化遗产 。这些法律规定也是文物法律体系的组成 部分。
文物的法律法规与保护政策
文物的法律法规与保护政策文物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瑰宝。
为了保护和管理好这些珍贵的文物,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保护政策。
本文将介绍文物的法律法规与保护政策,并探讨其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一、法律法规的意义法律法规是文物保护的基石,它们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法律法规可以规定文物的保护范围、保护原则和保护措施等,使文物保护工作有章可循。
同时,法律法规也可以明确文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保护文物利益的不可侵犯,防止文物被侵害和私自流失。
二、文物法律法规的分类根据文物的性质和国家的具体情况,文物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文物保护法、文物检索法、文物进出境法、文物出版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文物的保护作了规定,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
1. 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是文物保护最基本的法律法规,它规定了文物的保护范围、保护原则和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法还对文物的修复和整理等工作作了详细的规定,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文物检索法文物检索法是为了防止文物被盗窃和流失而设立的。
这个法律法规规定了文物的购买、拍卖和交易等行为,对文物的流通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文物检索法还对那些非法持有文物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保护了文物的合法权益。
3. 文物进出境法文物进出境法是针对文物的跨国流通而设立的。
这个法律法规规定了文物的进出境手续和程序,限制了文物的非法流失和外流。
文物进出境法还对携带文物旅客的行为作了相应的规定,确保文物能够安全地进出境。
4. 文物出版法文物出版法是为了保护文物相关知识与信息而设立的。
这个法律法规规定了文物出版物的审查和批准程序,保护了文物出版物的版权和知识产权。
文物出版法还规定了文物出版物的发行和销售行为,促进了文物研究与传播的发展。
三、文物保护政策的意义除了法律法规,各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文物保护政策,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
文物保护法规和行业准则
篇一:文物保护法规与政策文物保护法规与政策本节宗旨;使学员了解与文物保护工程相关的各项法规政策、标准等分类:1、国家大法:〔1〕宪法-----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重要历史文化遗产〔2〕根本法律: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行业管理的法律成为行政法,性质:国家法律,制定机关;:国家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审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公布机关:国务院其他相关行政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军事设施保护法森林法海关法档案法大气污染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这些法律中涉及到文物时,都有响应的规定,并且不能互相矛盾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民法〔3〕行政法规:-----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的标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系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涉外管理条例〔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那么〔1992〕〔4〕行政规章:-----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标准性文件,包括国家的和地方的。
与文物保护工程有关的有:纪念性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方法〔1986〕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标准(试行)〔1991〕古建筑消防管理规那么〔1984〕〔5〕地方法规:宪法地方县级以上人大及政府按照宪法与法律赋予的职权,管理境内的各级各项实物。
由于有专门介绍,在此不作解释。
〔6〕文物保护工程的相关行业标准和标准篇二: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责任工程师考试大纲附件一: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考试大纲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2年目录考试大纲说明 ............................................................................................................ 1 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考试大纲 (2)第一局部文物保护法规与行业准那么 (3)第二局部勘察设计和规划通论 (5)一.专业根底知识 (5)二.专业方向知识 (9)第三局部工程实务 ............................................................................................. 18 文物保护工程责任工程师考试大纲 . (21)第一局部文物保护法规与行业准那么 (22)第二局部施工通论 (23)一.专业根底知识 (23)二、专业方向知识 (26)第三局部工程实务 ............................................................................................. 31 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考试大纲 . (34)第一局部文物保护法规与行业准那么 (35)第二局部监理通论 (36)一.专业根底知识 (36)二.专业方向知识 (40)第三局部工程实务 ............................................................................................. 46 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考试、监理员考试大纲 . (49)第一局部文物保护法规与行业准那么 (50)第二局部施工技术人员工程实务 (51)第三局部监理员工程实务 (53)考试大纲说明根据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考核规定、文物保护工程责任工程师考核规定和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考核规定,考试内容包括文物保护法规和行业准那么、专业知识通论和工程实务3个科目,资格类型不同考试大纲内容也有所不同。
文物保护法全文
文物保护法全文摘要:一、文物保护法的定义和作用二、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1.受国家保护的文物范围2.民间收藏和文物交易的规定3.文物出境进境的管理三、违反文物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正文:一、文物保护法的定义和作用文物保护法是我国针对文物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法规。
它旨在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管和传承。
二、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1.受国家保护的文物范围根据文物保护法,以下文物受国家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物品。
2.民间收藏和文物交易的规定最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允许民间文物交易,并准许外资拍卖行进入。
然而,民间收藏的文物仍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流通、交易出土文物或者盗窃、盗掘文物等行为。
3.文物出境进境的管理根据文物保护法,国有文物、非国有文物中的珍贵文物和国家规定禁止出境的其他文物,不得出境。
文物出境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违反规定出境的文物将受到法律追究。
三、违反文物保护法的法律责任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刑事责任等。
此外,文物保护法还规定了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法律责任,以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总之,文物保护法是我国保护文物、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法律,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相关规定,共同为文物保护贡献力量。
我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
《文物保护法》规定,受国家保护的文物有五大类:
• 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 墓葬、古建筑、石窟和石刻。
• 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及 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 遗址、纪念物。
• 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 学价值的手稿、图书资料等。
• 2、程序性规定——一切考古发掘工作都必须履行报批手 续
• 3、禁止性规定——未经特别许可,任何外国团体或个人 不得在我国境内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
(五)馆藏文物、民间收藏物管理
• 馆藏文物:——国有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单位 的文物藏品禁止出卖。文物藏品的调拨、交换, 须经有关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备案。
• 从本案情况来看,被告人张某、钱某盗掘南岳古墓葬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 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盗掘该古基葬的行为,完全符合我国《刑 法》第328条规定的盗掘古基葬罪的主要特征,因而,构成盗掘古基葬罪,而非盗 窃罪。
• 由此可见,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其他案例:文物保护法第32条案例 抚顺“元帅林”石刻文物惨遭破坏
[问题]被告人张某、毛某的行为是构成盗窃罪还是构成盗掘古墓葬罪?
[判决]法院判决认为,两被告人张某、毛某的行为违反国家文物保护法,合伙盗掘 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基葬,并窃取文物,业已构成我国《刑法》第328第规定的盗 掘古墓葬罪,但由于犯罪较轻,判处被告人张某拘役3个月,判处被告人毛某拘役 2个月。
[法理分析]
“修旧如故” • 根本原因:文物的(不可再生性)性
(四)文物考古发掘管理
• 问题:某外国探险队在我国旅游途中发现一处未经发掘的 文化遗址,有人提出立即进行挖掘,挖掘出的贵重文物上 缴中国有关部门,一般文物归探险队所有。你认为其提议 是否合乎法律规定?——应按原状保护并立即报告当地政 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物保护法规
1文物保护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1.1我国的文物保护理念
1.1.1了解中国文物保护发展的历史
1.1.2了解我国的文物保护理念的演变过程
1.1.3熟悉我国保护理念在文物保护工程实践中的体现及指导意义
1.2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1.2.1掌握《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版正文及阐释
1.2.2了解《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实践
1.3现代文物保护理念和原则的形成发展过程
1.3.1了解欧洲文物建筑保护的几个流派
1.3.2了解现代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4文物保护相关国际公约
1.4.1熟悉《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
1.4.2了解《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4.3了解《奈良真实性文件》
2中国文物保护法制建设历程及现行框架
2.1文化遗产的基本认识
2.1.1熟悉文物的概念与分类
2.1.2熟悉文物的特性与作用
2.1.3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
2.2我国文物立法与文物保护工程
2.2.1了解我国文物保护工程的发展
2.2.2熟悉我国文物保护工程法规的发展历史
2.3文物保护工程的现行工作框架
2.3.1熟悉文物保护工程立项程序
2.3.2掌握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报批及审批程序
2.3.3熟悉文物保护工程实施程序要求
2.3.4熟悉文物保护工程竣工验收程序要求
2.3.5了解文物保护工程经费管理要求
3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3.1.1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1.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3.1.3掌握《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3.1.4熟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3.1.5熟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3.1.6熟悉《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二.法律汇编资料
1.国家文物局编:《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
2.国家文物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文件选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
3.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年修订版
4.尤嘎·尤基莱托(Jukka Jukilehto)著、郭旃译:《建筑保护史》,中华书局,2011年。
三.专业知识通论参考
1.刘敦祯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2.潘谷西编:《中国建筑史》(第6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3.陈志华著:《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0年。
4.罗小未编:《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5.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科学出版社,2009年。
6.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编:《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3年。
7.[宋]李诫著、梁思成注释:《<营造法式>注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13年。
8.姚承祖原著,祝纪楠编著:《<营造法原>诠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9.梁思成著:《清式营造则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11. 马炳坚著:《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2版),科学出版社,2003年。
12. 刘大可编:《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
13. 边精一著:《中国古建筑油漆彩画》(第2版),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3
年。
14.王旭东等:《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