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基层民警的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与经验
基层民警的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与经验在社会和谐稳定的过程中,基层民警作为社会治安的守护者和维稳的主力军,具有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他们承担着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社会复杂多变,矛盾纷争层出不穷,基层民警在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困难。
本文将着重探讨一些基层民警在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方面的方法与经验。
一、加强警民沟通,预防矛盾的发生基层民警要深入了解群众需求与心理,建立起良好的警民关系。
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设立举报热线、定期走访社区、定期举办座谈会等方式,积极倾听和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只有真正了解民情民意,并及时回应和解决民众关切的问题,才能预防矛盾的发生。
二、注重公正执法,化解矛盾纠纷当矛盾纠纷发生时,基层民警要采取公正客观的态度,依法处理各类矛盾纷争。
首先要对纷争双方进行耐心细致的调查和了解,弄清事实真相。
与此同时,要注重法律法规的运用,依法进行裁决。
在处理纠纷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纷争,确保公民的权益得到保护。
三、善于借助调解手段,促进双方和解基层民警作为矛盾纠纷的第一联系人,要具备一定的调解能力。
在处理社会矛盾时,要善于发挥调解员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使双方能够进行和解。
例如,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倾听双方的诉求,帮助他们从对立的立场转向理性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共同点。
通过引导、劝说等方法,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
四、注重预防,化解潜在矛盾基层民警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的矛盾。
例如,在社区巡逻过程中,发现有矛盾迹象时,要及时介入并进行调查了解,防止矛盾发展为纠纷。
另外,基层民警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素养,预防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五、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基层民警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
例如,在处理复杂的社会矛盾时,可以和法院、法律援助机构、社区居委会等相关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共同解决矛盾问题。
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范文(通用7篇)
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范文(通用7篇)
【篇一】
近年来,我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率,积极开展调解工作,使得越来越多的矛盾得以化解。
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我们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
政府部门积极参与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解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如划定区域、认定对象、分类处理等,以便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集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矛盾排查与调解队伍”,专门负责矛盾排查和调解。
二、认真开展矛盾排查工作
为切实排查和解决居民的矛盾问题,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定期走访辖区居民,了解他们的民生需求,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在网上开辟专门的咨询热线和留言板,让居民随时随地反映问题;积极吸收专业人才成为调解员,提升调解工作的质量等等。
三、采取拟解决方案
在排查矛盾纠纷的过程中,我们尽我们所能去分析问题,从而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然后再向双方提出解决方案并商量意见,通过协商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协议。
总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成效来之不易,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认真开展矛盾排查工作和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功。
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验做法
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验做法
1、认真学习、分析有关法律法规,清楚了解并熟练掌握应对各类矛盾纠纷应当采取的方式和措施;
2、及时关注区域矛盾纠纷的状况,及时做好预见性调查,意识到矛盾本质,分析和研究冲突的原因;
3、尽早开展信访活动,积极思考解决矛盾纠纷的措施,依法合理,及时发现问题,妥当处理;
4、针对自然灾害等特殊事件进行多部门协调,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制定应急预案,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社会稳定;
5、坚持互动式、实践式活动,贴近实际,加强公众教育,深入把握和管理纠纷事件,加大宣传力度;
6、协调意见纠纷和行为纠纷,尽最大努力排除影响,促进社会和谐,寻求双方最终的共赢解决方案。
矛盾化解在基层方案
矛盾化解在基层方案引言在社会发展和个体生活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解决矛盾是社会稳定和个体幸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基层方案,即社区、村庄或组织等底层单位的解决方案中,矛盾的化解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矛盾化解在基层方案中的重要性、挑战以及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重要性矛盾化解在基层方案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矛盾的存在会对社会秩序和个体的生活造成不稳定因素。
矛盾的激化可能导致社区纷争、冲突甚至暴力事件的发生。
通过化解矛盾,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确保社区居民的安全和幸福感。
其次,矛盾化解在基层方案中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
矛盾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动力之一。
通过解决矛盾,可以推动社区和基层单位的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最后,矛盾化解在基层方案中具有促进社会团结和凝聚力的作用。
当社区居民之间存在矛盾时,通过有效地解决矛盾,可以加强居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合作和信任,促进社区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挑战在基层方案中,矛盾的化解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解决方案不易确定。
每个矛盾都是有其特定的背景、原因和条件,没有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适用于所有矛盾。
因此,基层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
其次,一些基层单位的资源和能力有限,导致矛盾解决的困难。
如何合理调配有限的资源,解决多个矛盾的问题是一个挑战。
基层单位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找到解决矛盾的最佳平衡点,确保解决方案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基层方案中还存在一些利益诉求和权力关系的问题。
矛盾一般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解决矛盾需要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平衡和权力关系。
这需要基层单位具有一定的妥协和协商的能力,以及公正、透明的决策机制。
解决方法为了有效地进行矛盾化解,基层方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矛盾的存在往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造成的。
因此,基层方案应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
让矛盾止步于诉前 把纠纷化解在基层
法治十堰FAZHI SHIYAN让矛盾止步于诉前把纠纷化解在基层◎谢让波吴竞近年来,竹溪县深入分析经济发展新态势,准确把握矛盾纠纷的趋势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及方法,推行诉调对接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对于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了明显效果。
打造工作平台推动矛盾化解端口向前移一是设立诉前调解委员会。
县法院成立由院长担任主任的诉前调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立案庭合署办公),指导业务部门开展诉前调解工作。
该办公室配备2名专职调解员,从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人民陪审员、离退休干部、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相关调解组织、基层组织,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员中选聘兼职人民调解员或者特邀调解员。
二是设立诉前调解中心。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全县整合便民服务中心功能,依托县综治中心建设,建立16个诉前调解中心,将各乡镇综治办、网格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信访办、卫计、土地等有关综治维稳工作的多个部门进行整合,由乡镇党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在296个村和4个社区建立了300个调解中心工作站,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中心主任。
三是打造“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工作站。
全面推行乡村驻村警察、法律顾问制度。
明确驻村联系警察,选派118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T.作者到村担任法律顾问,并在各个村委会、司法所公开挂牌公开联系电话及工作职责,提供法律咨询等公益法律服务。
四是推进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
全县各级调委会已达314个,专兼职调解员达988人;行业调委会7个,调解人员42人,全县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基本健全。
强化机制衔接实瞬合调处如大提升一是县委政法委牵头抓总。
县委政法委协调政法机关、村诉前调解中心、驻村警察、法律顾问,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以形成矛盾化解合力为目标.健全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有机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当事人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
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 社会治理创新
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社会治理创新创新社会治理,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枫桥经验告诉我们:社会治理创新,必须要牢牢树立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思想,及时调解人民内部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
要建立社会化大调解格局,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开心的日子。
社会治理多一条方法、多一条路子,人民就会少一些忧难,多一些满足,社会就会多一份稳定,多一点阳光。
要进一步丰富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方法,大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让治理思路更加开阔,治理方法更加灵活,治理措施更加多样,才能解决社会治理中的新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创新社会治理,要重视发挥群众作用。
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协调,群众参与”的思想,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性社会调节组织吸收到社会治理中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也是枫桥经验的重要一条。
要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引导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的治理,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变到社会共治,让社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引导群众,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由“被动治理”变为“人人参与”,可以充分激发参与热情。
技术创新社会环境治理,必须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没弱势群体的小康,就没全面的小康;不关怀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就不可能将存有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在社会环境治理技术创新上,必须高度关注流动人口特别就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与合理主张,使流动人口能更好地带入当地生活。
在流动人口参予城市建设的大潮中,社会环境治理由“管制”转型为“服务”,由“性别歧视”转型至“注重”,构筑从基础设施至服务机构的全方位社会服务,使流动人口在代莱环境中也可以安居乐业,以城为家,就可以真正的唤起他们工作、生活的热情,真正的参予至社会建设中来,自觉保护城市、社会的身心健康发展。
古人说:“天地交,而后能成化育之功;上下交,而后能成和同之治”。
只有不断吸收、借鉴和弘扬枫桥经验,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活力,积极化解社会问题和矛盾,大力凝聚社会共识与合力,社会才会有序、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作者:沈政轩张长春来源:《群众》2013年第08期一点小病,如果不及时根治,就会累积成危害健康的重症;一点小矛盾,如果不及时化解,同样会演变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
近年来,海安县坚持把大调解工作作为维护基层稳定的重要抓手,抓早抓小抓实效,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百姓稳定在基层。
2012年,全县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5%,公众安全感达97%,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为93%,均位居全省前列。
“早”字当头,唱响调解为民主旋律“新农村建设起步了,可村里人减少了”,“生活好了,离婚的也多了”,“马路修宽了,邻里间却陌生了”,“招商引资多了,污染也下乡了”,这些变化,正在深刻改变着当下社会生态和诉求结构。
海安县通过大力开展“一线访查、一网覆盖、一站受理”三个一工作法,使大调解在服务群众中释放出正能量,调解员在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中放开了手脚,找到了自身价值。
一线访查早掌控。
畅通县领导定期约见网民、干部赴村下访、民生热线等群众诉求十大渠道,实现纠纷苗头一线掌控。
针对群众身边多发易发的“小过节、小误会、小矛盾”,实施“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即开展一线访查、条块两级管理、红黄橙三色预警、老干部老舅妈调解员特派员“四员”联动,分层分类分级分片分次“五分”调解,绝不让小事拖大。
以“送小家温暖、促大家和谐”为主题,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专项排查,把家庭中有留守人员、外地媳妇、上门女婿、涉黄赌毒人员以及外来人员家庭列为重点对象,逐一走访,对因家庭纠纷报警3次以上的22户重点家庭建立专门档案,进行跟踪调处,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
一网覆盖早预防。
一是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
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县城以50户左右设立单元,选聘5334名网格员担任矛盾纠纷信息员。
网格员走村入户,发现隐患苗头及时上报,专职社工同步录入网格化管理平台,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汇报、第一时间协调。
二是建立调解员与网格员互动机制。
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2篇)
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2篇)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矛盾纠纷问题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带动社会发展,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一、工作目标本次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目标是,通过维稳工作,促进经济社会长足发展,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化解五类突出矛盾问题,从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措施本次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做好矛盾排查工作。
2.根据矛盾纠纷类型,采取适当方式化解矛盾。
3.建立案件管理系统,及时跟进案件进度。
4.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
5.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三、工作成果通过本次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1.化解了大量涉及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
2.消除了一批不安定因素,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3.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了“法律意识、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谐处世”的观念。
综上,本次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导群众安定乐业,提高社会和谐稳定水平,并且进一步推动了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
四、工作经验1.主动排查,及时化解矛盾在本次工作中,我们注重了主动排查矛盾,及时化解矛盾的经验。
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每个职能单位定期排查矛盾,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2.分类管控,针对性解决问题我们还发现,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
例如,有的矛盾来自于人际关系,有的则来自于土地规划、资源分配等方面。
因此,我们采取分类管控的方法,根据矛盾的来源、性质和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更好地解决各类问题。
3.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在处理矛盾纠纷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群众出现了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
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倡导法治、提高法律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
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和任务作为一名工作负责人,我们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是为了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谐,打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有效预防和处理各类基层矛盾纠纷,确保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有序。
二、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自去年以来,我们全镇始终高度重视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响应上级文件精神,以法制化、多元化、协同化的方式,齐心协力开展以下工作:(一)全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心建设成立以来,中心共处理各类纠纷和矛盾情况1000余件,有效减少了矛盾的扩散升级。
(二)社区警务室建设我们全镇积极落实社区警务室建设,建立政府、警察、居委会、社区四位一体工作模式。
有效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配合警方加强巡逻管控。
(三)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我们组建多支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结合实际落实案件统一受理、线上线下联动等工作,积极调解化解各类涉法、涉诉案件20余起。
(四)公益诉讼宣传积极开展公益诉讼宣传,宣传案例,组织突击执法、法律知识培训等,加大全镇法治宣传力度。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一)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相对困难。
特别是由于我镇居民文化程度比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多次导致矛盾调解失败。
(二)对于复杂的涉及多方和多种类型的矛盾纠纷,我们的处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我们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心成立时间短,队伍建设还不够稳定,运营与社会需要还有进一步打通的空间。
四、工作质量和压力我们全镇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切实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践证明,我们所开展的工作是正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工作质量和压力的双重挑战。
需要依托有效途径加强多方面合作,提升工作质量。
五、工作经验和教训(一)正视矛盾,及时解决。
只有积极落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构筑全社会共治社会治理的“共同家园”。
(二)落实深入“走访、调查、座谈、沟通、识别、分类、分析、研判”环节,有一种策略性、科学化、集中化的内涵和思想。
基层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总结
基层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总结基层派出所是社会治安管理的前沿阵地,负责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在日常工作中,化解矛盾纠纷是基层派出所重要的职责之一。
本文将总结基层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并探讨其中的方法和经验。
一、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性基层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矛盾纠纷是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化解,就容易升级成为群体事件,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
因此,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和途径基层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和途径。
1. 调解与协商调解和协商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常用方法之一。
基层派出所可以运用自身的调解能力,通过双方的沟通和妥善处理矛盾双方的关切,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如果双方无法直接沟通,可以邀请第三方亲友或矛盾双方的朋友、邻居等担任调解人,帮助双方解决矛盾。
2. 法律教育与引导对于一些矛盾纠纷双方存在违法行为的情况,基层派出所可以通过开展法律教育和引导,让双方了解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通过法律教育和引导,可以使双方认识到纠纷的性质和后果,主动放弃违法行为,达到解决矛盾纠纷的目的。
3. 民间调解与仲裁民间调解与仲裁机构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另一种途径。
基层派出所可以协调引导双方将纠纷提交给民间调解与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和仲裁。
这种方式有利于减轻基层派出所的工作压力,提高调解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三、基层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效果基层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效果取决于具体的工作实践和方法。
下面将总结一些工作效果。
1. 有效降低矛盾纠纷的发生和升级通过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可以避免矛盾纠纷的进一步恶化和升级。
基层派出所积极采取化解矛盾的行动,可以及时疏导双方的情绪,减少冲突的可能性。
2. 提高社会治安水平基层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对于提高社会治安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矛盾纠纷是社会治安的隐患,只有及时地化解矛盾纠纷,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范文(通用6篇)
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范文(通用6篇)总结一: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自去年以来,我们镇积极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共排查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50起,其中80%以上的矛盾纠纷得以有效解决。
在此,我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以备后续工作参考。
首先,我们高度重视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
从组织层面上,我们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目标。
在工作流程上,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流程,明确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步骤和时间节点,确保了工作的有序进行。
其次,我们加强了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做到了早发现、早解决。
我们通过定期走访社区、召开听证会等方式,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及时发现潜在的矛盾纠纷。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群众的沟通与协调,积极倾听、解答群众的诉求,做到了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
再次,我们加大了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力度,注重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
对于一些常见的矛盾纠纷,我们制定了专门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并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合作,解决了一部分长期积累的矛盾问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最后,我们注重了基层矛盾纠纷的预防工作,为矛盾纠纷的及时发现和化解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提升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维权意识。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矛盾纠纷的行为规范教育,引导群众化解矛盾、和谐相处。
总之,我们镇开展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
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工作力量不足、工作方式不够灵活等。
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增加工作力量,提高工作效率,为广大群众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结二: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近年来,我们镇高度重视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模式。
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基层工作怎么巧妙有效化解矛盾?(附案例)
基层工作怎么巧妙有效化解矛盾?县乡镇干部工作在基层一线,面对征地拆迁、移民、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留守人员的管理等涉及民生利益的事情,如何从有理、有解的思维方式去消化,从无理中寻找合理的成分去处置,是县乡镇干部必修的课程,必备的工作能力与水平。
在基层化解矛盾纠纷中,通过一些实践案例,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现对部分化解矛盾纠纷的案例进行列举,供其县乡镇干部参考。
1.和稀泥。
有些矛盾纠纷的发生,其因素往往纷繁复杂,难以分清是非曲直,如何进行消化处理,只要把事情按得平,化解得了,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不防“和点稀泥”,达到消化矛盾,平息事端之目的。
2.为弱者说话。
我国法律制定的原则就是从保护弱者的权益为出发点,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同样要体现这一原则。
如一“三无”船只运输货物,被当地海事部门查处罚款,海事部门在护“三无”时,船只翻沉,导致一人死亡,其家属20多人静坐,与当地海事部门讨说法。
死者方来了个村主任,劝阻老百姓不要闹事。
去后,查明情况,理直气壮地地告诉村主任,你今天就应该代表老百姓说话,海事部门如果有责任就必须赔偿,此事应该由海事主管部门进行责任认定。
于是安排死者亲友吃饭,住宿。
海事主管部门责任认定海事没有责任,通过与海事部门商议,海事部门为死者家属支付了5万元的补偿费,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单独赴会。
基层干部面对突发事件及群体性事件,不能躲闪,要有勇气敢于面对,控制局面,稳定事态,正确处置,及时化解。
4.错案纠正。
基层干部要勇于面对错误,纠正错案,县乡镇干部要有礼有节地说服领导,得到领导的支持认可,从而使错案得到有效纠正,维护老百姓合法权益。
5.有效制止村干部“批发”纠纷。
在基层,村组干部遇到好事就上,遇到矛盾纠纷就躲,当好人,批条子写证明支持群众打官司、上访,将矛盾纠纷上交大有人在,导致简单的矛盾纠纷复杂化,使群众花费不必要的开销,使群众与各级领导产生隔阂,使基层干部与上级产生分歧。
基层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验做法
基层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验做法一、背景介绍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基层矛盾纠纷频发成为了社会稳定面临的重要问题。
2. 农村基层矛盾主要包括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婆媳矛盾、村民内部矛盾等多种类型。
3. 解决基层矛盾纠纷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基层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验1. 强化组织领导1.1 村干部要发挥班子作用,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解决矛盾纠纷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1.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农村法治意识,引导村民遵纪守法,提高自我调解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2.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2.1 建立健全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矛盾纠纷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反馈工作。
2.2 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配备专职调解员,及时有效地对冲突和纠纷进行调解化解,避免激化矛盾。
3. 加强法律援助和调解工作3.1 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为农民提供法律交流和援助服务,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
3.2 加强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引入第三方调解机构,通过公正、公开、公平的方式解决纠纷,真正做到让农民有法可依、有权可保。
4. 建立和谐稳定社会环境4.1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严格执行农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大对矛盾纠纷多发地区的监督检查力度。
4.2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上下联动、互相支持的工作格局,共同维护基层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5. 加强矛盾纠纷治理能力建设5.1 不断加大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力度,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素养强、忠诚敬业的基层管理干部队伍。
5.2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增强他们处理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三、结语通过上述工作经验做法,基层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可以更加有效、科学地开展,从而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广大基层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够充分认识到解决基层矛盾纠纷工作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基层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化解矛盾纠纷
基层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化解矛盾纠纷
基层工作人员是指在社区、乡镇、村等基层单位任职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和社区工作者等。
他们经常需要处理基层社会矛盾和纠纷,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处理技能,以便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
以下是基层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化解矛盾纠纷的几个方面:
1. 学习法律法规:基层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程序,掌握处理矛盾纠纷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加强沟通协调:基层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开展社区调解、谈心谈话等工作,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调,化解矛盾纠纷。
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应当采取公正中立的立场,遵循公平、合法、及时、便民的原则。
3. 强化法治意识:基层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妥善处理矛盾纠纷,不得滥用职权或者违法操作。
同时,应当积极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4. 完善管理机制:基层工作人员应当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处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社区和谐稳定。
总之,基层工作人员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必须依法行事,公正中立,注重沟通协调,加强社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建设和谐社区做出积极贡献。
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六篇】
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六篇】为有效化解各类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风险隐患,维护好全镇社会稳定。
我镇对全镇社会矛盾问题进行排查、调处,重点围绕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狠抓工作落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现将我镇开展社会矛盾问题专项活动开展工作经验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为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矛盾问题排查化解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我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从综治办、司法所、林业站、国规环安站、水利站等站所抽调人员组成社会矛盾问题排查化解工作小组。
根据社区村委数量,成立工作小组,深入全镇各行政村屯开展工作,在人、财、物上给予调解工作组进行优先保障,并根据社会矛盾人员、群体、案件的实际需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实行领导包案制度。
同时,负责部门、责任人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部门职能,在全镇形成了上下贯通、层层落实的工作组织网络,保证了我镇社会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工作正常开展。
(二)夯实任务,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我镇社会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稳控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求“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认真排查调处各类敏感人员和敏感群体案件。
1、坚持信访问题定期排查。
各村委组织专人,2023年以来,对辖区内对信访、三大纠纷等敏感人员案件工作进行定期排查,对于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要及时汇总,重要情况及时上报镇综治办,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范制止。
2、全力化解矛盾纠纷。
例如,在x月x日,我镇值班领导及值班人员到x村成功处理一起村民及村干之间纠纷;x月x日,我镇综治办、司法所及村委干部到x村调解一起宅基地纠纷;通过各包案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将排查发现的问题尽力协调解决,争取将一些不稳定因素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把一些热点、难点信访问题解决在形成越级上访、群体上访之前。
3、对于一些多次调解仍无法消除的不稳定因素和长年上访的缠访户,要求村干部、包村干部和镇包抓领导切实负起责任,随时注意其动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坚决防止矛盾激化和出现越级上访事件。
浅析如何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基层
浅析如何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基层【摘要】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最直接的体现,而化解社会矛盾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只有深入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才能筑牢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础。
【关键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基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各种利益冲突日益凸显,导致民间矛盾纠纷数量迅速增加,给社会稳定以及公安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
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践,认为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提前介入、预防为主”的指导原则,从源头抓起,从小事抓起,从矛盾纠纷的起始状态抓起,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有效筑牢了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营造出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为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和谐安定的环境。
一、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减少矛盾聚积抓早,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
我们知道,矛盾的发生总是要经历从诱因到积累、膨大的一个过程,如果留意诱发矛盾的起因,从起因着手加以消除,所付出的成本最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最小。
在一次工资套改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岗位类型多、岗位工资差别大等实际问题,在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后,基层领导干部分别深入车间岗位召开座谈会,倾听不同岗位职工的意见,用上级的政策解疑释惑,统一了思想认识,保证了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由此看来,抓早对于排除和化解矛盾是多么地重要。
抓小,体现了对稳定工作无小事的认识。
抓小,需要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所谓“防微杜渐”就是这个道理。
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必成大患”,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所发生的社会稳定事件,留给我们多么深刻的教训,时刻在警示着我们,抓稳定工作,必须从抓小出发,只有抓住了“小”,才能防止住“大”,只有消除了无数个“小”,才不至于酿成“大”。
要有效阻止社会矛盾由“小”向“大”的发展,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来抓小。
横山区践行“枫桥经验”化解矛盾在基层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11月上旬刊横山区践行“枫桥经验”化解矛盾在基层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对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和社会稳定极其重要。
今年以来,横山区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强化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成功化解多起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巩固了基层政权。
公安横山分局深入开展“枫桥式派出所”创建活动开展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创建工作以来,公安横山分局各基层派出所立足岗位实际,不断拓展联系群众渠道,不断密切警民关系,加大对辖区内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南街派出所成功化解两起彝族同胞务工纠纷: 6月14日,接到政府广场数名民工聚集警情后,教导员带队立即赶往现场,经了解,肖某某雇用了27名彝簇同胞在其承包的砖厂打工,完工后肖某某去了外地无法算清薪资,彝族同胞在该砖厂讨薪未果后在政府大楼上访。
民警一方面通过耐心释法析理安抚彝簇同胞情绪,另一方面积极联系砖厂负责人、承包人做好调处工作,最终通过大量讲法律、讲政策、讲情理的劝导工作,承包人肖某某赶回横山现场结清了所欠薪资;6月18日,接到数名民工聚集信访大厅警情后,所长带队立即赶往现场,了解到在韩岔镇某砖厂打工的彝簇同胞吉某某因手指受伤与砖厂负责人吴某某就工伤赔偿问题没有达成共识而联合21名彝族同胞上访后,民警耐心安抚彝簇同胞情绪稳控现场,并积极联系信访、韩岔政府、区工伤办、民调中心、律师事务所等部门成立联合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严格贯彻民族政策,坚持民族一家亲、保障民工权益和防止事态扩大的原则,站在彝族同胞立场对此事进行调解处理,最终双方对工伤赔偿问题达成一致。
韩岔派出所一日化解两起矛盾纠纷: 9月14日,韩岔白岔村村民陈某某电话报称,其与丈夫发生口角后厮打,请求查处。
接警后民警迅速到达现场,经查,两人系家庭纠纷发生口角,民警对其双方进行批评教育,陈某某的丈夫主动向妻子道歉,后陈某某也认识到了自己言语攻击的错误向丈夫道歉,至此一起家庭矛盾纠纷得以化解;韩岔镇三星村移动线路架设施工方与当地村民因土地纠纷发生对峙,导致施工停滞,通过民警“情理法”的宣讲劝导,施工方向当地村民支付土地占用补偿款后,工地施工迅速恢复。
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整改报告
【导语】整改报告是指对某⼀阶段的⼯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开展基层⽭盾纠纷排查化解⼯作整改报告,欢迎阅读!1.开展基层⽭盾纠纷排查化解⼯作整改报告 ⼀年来,镇⽭盾纠纷排查化解⼯作在市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盾纠纷股调的耐⼼指导下,我镇以预防在先、化解在前为⽬标,以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盾为突破⼝,狠抓⽭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现将⼀年来⽭盾纠纷调处化解⼯作情况总结如下: ⼀、⼯作开展情况 (⼀)强化领导,精⼼部署 镇党委、政府对⽭盾纠纷排查化解⼯作⾼度重视,⼀是及时组织全体镇村⼲部认真学习上级⽂件及有关会议精神,明确了全镇⽭盾纠纷排查化解⼯作的⽬标、任务。
今年来,我镇将“民转刑”命案防范⼯作作为⽭盾纠纷排查化解⾸要任务。
⼆是坚定扛起属地责任,坚持⼀把⼿亲⾃部署、亲⾃研究、亲⾃推动,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起抓,并建⽴⽭盾纠纷划⽚包⼲台账,压实⼯作责任。
三是对于突出问题和⽭盾,镇党委、政府及时组织相关分管领导、部门负责⼈和⽭盾双⽅进⾏研究会商,限度调解⽭盾纠纷。
(⼆)全⾯摸排,突出重点 我镇充分发挥⽹格员作⽤,通过⾛访座谈、调研等多⽅式深⼊开展纠纷“全覆盖”排查,对房屋拆迁、⼟地征收、损害赔偿、劳动社保、⽣产经营等重点领域实⾏“拉⽹式排查”,对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刑满释放、吸毒、闲散青少年、留守妇⼥⼉童、特定利益群体等重点⼈员做到“逐个排查”,全⾯收集各类苗头性、趋向性、⾏动性信息,建⽴了⽭盾纠纷台账,做到⽭盾纠纷全⾯掌控。
(三)全⾯化解,有效调处 根据⽭盾纠纷的复杂难易程度,我镇按上级要求全⾯推⾏四级调处制度,对群众之间发⽣的吵架等⼩纠纷,由村(社区)和⽹格员进⾏调处;对⼀般纠纷,由村(社区)组织前期参与调解的⼯作⼈员进⾏处理;对婚烟家庭、邻⾥关系、经济争议等易激化为“民转刑”命案的重⼤纠纷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由镇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对突出的⽭盾纠纷,建⽴包案调处机制,明确包案领导、调处⼯作组和⼯作期限,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及时组织⼈员到各重点⽭盾纠纷产⽣地点开展调查、调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调查本刊记者李茂管王传志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在60年代初,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枫桥的干部群众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预防化解了一大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使枫桥出现了“矛盾少、治安好、发展快、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局面,被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1999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5.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150元,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一、立足预防,完善机制枫桥镇的领导同志认为,在现阶段,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可预见、可疏导,只要主动预防,及时化解,一般不会酿成大的事端。
为此,他们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化解纠纷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来抓,采取“四前”工作法,建立了有效的预防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
一是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保证预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理。
建立全镇综合治理办公机构,由一名分管政法的副书记抓综合治理工作。
重视村、企业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做到网络健全,力量精干。
目前,全镇共有治保调解组织152个,治保调解人员484名,还有一支212人的治安信息员队伍,以确保预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理。
在加强治保调解组织建设中,治保调解主任一般由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对治保调解干部业务上加强指导,由公安、司法等部门针对农村矛盾纠纷的特点,开展业务指导和法律辅导,提高治保调解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调解水平;生活上关心治保调解干部,对连续担任治保调解干部10年以上的发给荣誉证书,由镇、村投保养老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是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建立反应灵敏、能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预警体系。
镇党委、政府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政法部门联席会议,同时,组织各部门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摸底排查工作,及时掌握矛盾纠纷苗头,分析预测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发生的特点规律,以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
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建立信访工作“五个一”工作法,即一日(群众接待日)、一会(维护稳定联席会)、一表(填报《不安定因素排查登记表》)、一卡(信访个案登记卡)、一活动(每月11、12日,镇机关包村的干部下村现场办公,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了解民情社情。
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有200余条,为预防和化解矛盾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是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努力减少矛盾,尽可能避免纠纷。
枫桥的干部认为,预防纠纷,关键是要抓好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工作做到矛盾产生前。
例如,枫桥织机遍布千家万户后,用电量猛增,村民对保证用电和电价问题十分关心。
镇党委、政府和电管部门及时对农村电网建设作出规划,扩充了一批变压器容量,定期对用电情况进行检查,整顿村级电工队伍,有效减少了用电纠纷。
注意抓好重点季节纠纷预防工作。
每年“双抢”大忙来临之前,村干部都要集体检查一遍电线、沟渠、机耕路和山塘水库,该修补的修补,该抢建的抢建,防止村民因争水、争电、争路发生矛盾和冲突。
四是调解工作走在矛盾激化前,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枫桥的干部认为,发生纠纷并不可怕,关键是理清纠葛,调解得法,把纠纷解决在初发阶段,解决在基层。
他们在开展调解工作中,坚持一快二细,就是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干部不拖不推,立即受理调处,注重做过细的说服教育工作,理顺情绪,消除隔阂。
1998年8月,有两个村因用电发生纠纷,双方都准备好了拖拉机准备集体上访。
治安信息员将情况迅速报告后,镇党委、政府负责人立即带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治保调解人员到两边做工作,及时制止了双方的行动,并妥善解决了矛盾。
近五年来,全镇共发生各类纠纷1766起,调解处理成功1706起,成功率达到96.6%,其中88%的纠纷在村一级得到及时化解,没有一起矛盾激化,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二、强化教育,提高素质枫桥的干部认为,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关键在于教育。
为此,他们通过建立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外来人口教育等全方位立体式教育网络,大力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
镇机关专门成立了宣传中心,建立了一个宣传长廊、一个广电中心、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和一个教育培训中心;各村、企事业单位基本都建立了一块黑板报、一个阅报栏、一个活动室,主动出击,先声夺人,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弘扬社会正气。
每年都要开展大型的主题教育活动。
不少村组织村民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充实村民的闲暇生活。
全镇广泛开展了“创文明村、文明户,做文明人”活动,80%以上的村达到了文明村标准。
工青妇组织及敬老协会、禁赌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和公益劳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增强了群众的公益意识。
每年对镇、村、企业干部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干部依法办事水平。
广泛开展“送法进村”、“送法进厂”、“送法进校”、上法制课等活动,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
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和普法教育,大大增强了群众的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减少了纠纷的产生和矛盾的激化。
三、实行民主,依法治理枫桥镇以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为突破口,切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大大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密切了干群关系,为消除纠纷、有效地化解矛盾提供了根本的前提和保证。
他们通过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让村民自主选出村委会班子,使民情、民意、民智真正在决策和管理中得到体现。
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制定简单明了、具体实用的村规民约,充分依靠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同时,全面推行村务公开,规定每年3月28日为村务公开日,村级财务情况每月向村民公布,对其他集体项目投标、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分配、水电费收缴等村民比较关心的内容分月分季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镇、村干部严格依法按章办事,把各项活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治保调解干部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同样坚持合法、合情、合理原则,讲事实,讲证据,讲法律,依法调解。
这些不仅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而且在解决问题、调解处理纠纷时,干部依法照章办事便于说话,群众心里明白易于接受。
四、加强领导,强固核心枫桥之所以能把绝大部分矛盾化解在基层,关键在于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健全,干部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
曾有段时间,一些地方存在的矛盾纠纷始终没有调处成功,甚至个别还扩大激化。
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村级治保调解组织工作不力,而深层的原因却在于这些村基层组织整体功能弱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枫桥镇的领导认为,把一个地方治理好、发展好,关键是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切实加强领导。
他们及时从单一抓治保调解组织建设转到抓整个基层组织建设上来,把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配套建设作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配齐配好党支部成员,配强支部书记,选好领头雁。
加强对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组织报告会、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外出考察等,提高村干部的政策水平,增强依法治村能力,充分发挥村干部在维护农村稳定中的主力军作用。
钟瑛村党支部一班人,10多年来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穿梭于村民中间,“磨破嘴皮,跑穿鞋底”,及时化解矛盾,晚上轮流值班,带领护村队员开展治安巡逻,确保了辖区的社会稳定。
该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命名为“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目前,在整个枫桥农村,已牢牢筑起了以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为依托,治保会、共青团、妇联和民兵等组织相配套的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群众“有纠纷找调解,有矛盾找组织”已成为时尚。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调查本刊记者李茂管王传志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在60年代初,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枫桥的干部群众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预防化解了一大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使枫桥出现了“矛盾少、治安好、发展快、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局面,被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1999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5.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150元,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一、立足预防,完善机制枫桥镇的领导同志认为,在现阶段,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可预见、可疏导,只要主动预防,及时化解,一般不会酿成大的事端。
为此,他们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化解纠纷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来抓,采取“四前”工作法,建立了有效的预防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
一是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保证预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理。
建立全镇综合治理办公机构,由一名分管政法的副书记抓综合治理工作。
重视村、企业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做到网络健全,力量精干。
目前,全镇共有治保调解组织152个,治保调解人员484名,还有一支212人的治安信息员队伍,以确保预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理。
在加强治保调解组织建设中,治保调解主任一般由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对治保调解干部业务上加强指导,由公安、司法等部门针对农村矛盾纠纷的特点,开展业务指导和法律辅导,提高治保调解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调解水平;生活上关心治保调解干部,对连续担任治保调解干部10年以上的发给荣誉证书,由镇、村投保养老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是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建立反应灵敏、能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预警体系。
镇党委、政府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政法部门联席会议,同时,组织各部门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摸底排查工作,及时掌握矛盾纠纷苗头,分析预测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发生的特点规律,以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
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建立信访工作“五个一”工作法,即一日(群众接待日)、一会(维护稳定联席会)、一表(填报《不安定因素排查登记表》)、一卡(信访个案登记卡)、一活动(每月11、12日,镇机关包村的干部下村现场办公,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了解民情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