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陕西民俗文化阅读题及答案(三篇)
陕西民间剪纸阅读答案
陕西民间剪纸阅读答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
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
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
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
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
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
所以,自中国民间产生剪纸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
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
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
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
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
它是我们探寻木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
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
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
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
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第三次测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第三次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80年代的民俗学研究,以资料的荟萃和梳理为基本特征,主要呈现出两种研究模式:一种是立足事象本位,着眼于民俗事象的历时性钩沉,如民俗学的单本著作和丛书之名一般是以某种民俗事象为前缀、以“民俗(或风俗、习俗等)”为后缀,其书写模式则往往是“上下千百年,纵横千百里”;另一种是立足区域本位,着眼于某一政区范围内民俗事象的分类铺陈,著作之名则一般是以政区单元为前缀、以“民俗(或民俗志、民俗通志等)”为后缀,其书写模式追求面面俱到、不避琐细。
细察之,上述成果基本上是秉持民俗即“文化遗留物”的观念而进行的文献研究,对于民俗的描述以粗线条勾勒为主,学术贡献有限,但如果将之置于当时社会语境与整体学术生态中来理解,自会发现其价值所在。
始发于20世纪90年代的田野调查热潮,意味着中国民俗学者自觉走出书斋,来到田野现场,在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观察民众的具体行为与口述表达,由此掀开了注重民众主体之文化活用的新篇章。
更可贵的是,伴随着研究方式的转变,在研究目的的设定方面也有了新的追求。
特别是在刘铁梁大力推动的“走向村落”的研究范式中,将村落视为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以“显微镜”式的方式观察民众日常生活,就更有利于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心理世界,理解民众的文化创造。
民俗学既然是一门研究生活文化传承的学问,自然就应该关注民众个体的生活史、生命史以及精神世界,探索个人、群体和国家社会之间的互动态势。
纵观21世纪以来的中国民俗学研究,的确努力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其中有两个学术方向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对“家乡民俗学”的持续深化。
“家乡民俗学”似乎最早是由安德明提出的,并迅速得到了多位民俗学者的呼应。
近年来,一部分研究者以自家亲属为田野调查对象,通过与他们的近距离接触以及同处一个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感同身受,在细描基础上加以学术分析,兼具人文关怀色彩,引起学界广泛注意,刘铁梁称之为“注重身体感受的民俗学”。
陕西文化阅读及答案
陕北窑洞①广袤浩瀚的黄土高原上,山峦叠嶂,沟壑相衔。
这儿的山、沟,星罗棋布,点缀在黄土高原上,点缀着一孔孔圆弧形的洞穴,洞穴的口上又镶嵌着一扇扇花格格样儿的木门窗。
这镶嵌着花格格样儿木门窗的洞穴主要集中于黄土高原之北。
因而,人们便习惯性地称镶嵌着花格格样儿木门窗的洞穴为陕北窑洞。
②陕北住窑洞是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
千年的战乱,除了黄帝陵周围满山苍松翠柏,其他地方难得看到成片的林木,盖房的木料很缺乏,加之陕北气候寒冷,风沙又大,一般砖木结构难以抗寒。
而黄土高原土层厚实, 粘性大,无杂质, 只要肯花力气,掏好的窑洞是很好的栖身之所,除了门窗用一点木料,壁柜、锅台等等因地制宜,就地掏挖而成。
③窑洞内外温差是两个世界,夏天里面好像开了冷气,冬天感到暖洋洋的。
窑洞又很安全,盗贼难以打洞进来,又不会起火。
窑洞结实耐久,我有一次家访,学生家长告诉我,他这孔窑是明朝的老祖宗留下的,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三十年代中共陕北特委还在他窑里开过会。
④窑洞基本分两类:土窑和石窑。
土窑沿着土坡向里挖,地形合适,一排可以挖好几孔,父母、子女、家畜各得其窑,外面围一段短墙,就成了一个小院。
我在铜川还住过一家窑洞旅馆,一孔大窑洞隔成许多小间,就成了客房。
平地也能挖土窑。
咸阳周陵中学是解放前创办的老学校,地处北塬,平展展一片。
当年的创办人在平地上向下深挖,挖出一个凹字形大坑,再向四壁挖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一边土墙上开出踏级上下。
这个四合院就成了他们的女生院,安全,实用,省料。
⑤平地上的窑洞都是石窑。
用三角形大石砌成桥洞模样,石块互相挤压,非常稳固。
顶上填上厚厚的土层,四周砖砌,门面彩绘题词,很是美观。
米脂中学的学生宿舍全是石窑,一排几十孔,上下五六层作梯田式排列,远远望去像是一座高楼。
每一个班分到五六孔,班主任住当中,男女生分住两边。
有些陕北老乡进了西安等大城市也要住窑洞,因为在陕北生活惯了,离不开火炕,所以西安市内也有一些石窑。
2019年陕西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陕西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19年高考全国三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 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 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 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 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 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 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 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 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 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台舞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6.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专题11 语病-三年(2019-2021)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
烧菜做饭作为一项生活技能,能让学生受益一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烧莱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B.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C.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2021·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些平台正通过减少不必要 中间环节,提升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用户不但能享受到更低价格和更新鲜的农产品,还能促进农民增收以及通过再投资改善生产。
B.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自觉承担起调动各种文化力量,科技力量和市场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为中国价值更受世人尊重而砥砺前行。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答案在最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
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
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玩花灯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
作为农历年节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不仅是对节日形象的点缀,还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也是中华文化传播、信仰传承、道德凝聚、审美形塑的良好载体。
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
在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性强、参与度高、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寄托情怀的节日物品和象征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
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
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
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
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
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
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蕴含着敬天爱人、崇尚团圆、以和为贵等精神内核,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干预,也需要各类媒体、学者、商家、民俗学家、艺术家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
中国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
1、研究文化方面的感受。
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节日。
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其中婚嫁风俗最能代表各名族的文化特色。
我们小组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婚俗进行了研究探讨:中国古代婚俗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包括6个必备步骤:说媒、定亲、聘礼、迎娶、拜堂(三鞠躬)、喝交杯酒。
各地婚俗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俗。
但无论是哪个民族,结婚仪式都很复杂。
结婚有哪些讲究婚礼是人一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礼,历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婚礼中的礼仪。
古今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曾经历了原始群婚、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对偶婚等形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实行了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
我负责的部分是各地婚俗,包括我国各个地区的婚俗和各个民族的婚俗情况,各个地区的婚俗文化介绍有:山西北部地区(以大同为代表)、上海、福建、安徽、青岛;由不同民族分类,研究到的婚俗习惯有僳僳族婚俗、土家族婚俗、哈萨克族婚俗、朝鲜族婚俗、黎族婚俗布依族婚俗、佤族婚俗、白族婚俗、阿昌族婚俗、藏族婚俗、傣族婚俗、景颇族婚俗和侗族婚俗。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就吓一跳,原来结婚的礼数是非常讲究的,个人感觉各地的婚俗都显得十分有趣,譬如上海婚俗新娘换鞋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北京婚俗新郎虚箭射新娘同房先要吃饺子;佤族婚俗——杀鸡看卦和背对侧卧谈恋爱;阿昌族婚俗----偷鸡头与抬锅盖;黎族婚俗——爱你有多深,咬你有多深。
侗族婚俗----踩脚后跟试情意和火把迎亲等等。
从各个地区,不同名族的婚俗习惯中,我看到了我国千百年来凝结起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感叹我国的文化的伟大,对于婚俗文化的研究虽然结束了,我对婚俗文化研究的热情不会停止,我将抱着对中国博大民俗的热爱把研究进行下去。
2、婚俗(三书六礼)——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文化意义。
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仪礼。
陕西民俗文化阅读题及答案(三篇)
陕西民俗文化阅读题及答案(三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窗花耿翔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
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
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
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
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
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
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
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
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
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
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
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
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
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
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
2019全国3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2019-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陕西省)
2019年陕西中考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12分)景公出游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1)海而南,至于琅琊。
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2),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故春省(3)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4)。
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5)。
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
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6),纵乐而不归谓之亡。
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曰:“善。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
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1)遵:循(2)巡狩:视察(3)省:考察(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
(5)度:法度、准则(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遵海而南.南:南面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反:通“返”,返回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身:亲自D、赈赡之,然后归也赡:供给、供养。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3分。
共3分。
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2)小大之.狱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2)吾与.徐公孰美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2)欲报之于.陛下也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
共2分。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
(2分)(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
(2分)19.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
(3分)评分标准:答对一处得1分,意思对即可。
共3分。
2019年陕西中考语文答案16. A17. C18. 【答案】“您问得真好啊!”晏子拜了两拜。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附参考答案及详解)
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二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本题共$小题!.分
到这一点就需要 编 导 们 深 谙 民 间 表 演 艺 术 的 特 性!并 能 进 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实 地 调 研 #采 风 !挖 掘 出 民 间 艺 术 的 基 本 元 素 与 本 质 精 神 '
材料一
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
的最终目的是在 全 体 社 会 成 员 的 心 中 内 化 志 愿 精 神!形 成 一 种面对社会#面 向 人 生 的 个 体 态 度 和 公 民 意 识!在 这 种 层 面 上!志愿服务所谓 &推 动 人 类 发 展 和 促 进 社 会 进 步 (的 价 值 才
0吉祥颂1等 都 曾 大 放 异 彩' 然 而!在 对 民 间 表 演 艺 术 进 行 再 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 坚 持 本 真 性 的 原 则!将 一 些 传 统艺术改编得 面 目 全 非' 比 如!有 些 人 在 改 造 民 乐 时 套 用 西
分 有 很 强 的 民 俗 色 彩 ,)传统表演艺术依 赖 动 态 展 示 以 呈 现 艺 术 内 蕴将 其 物 质
调提升青年志愿 服 务 水 平#促 进 青 少 年 的 社 会 融 入 和 社 会 参
*)传统表演艺术通 常 具 有 生 活 性 和 群 体 性 的 特 征民 众 也
与!中国体育志愿 服 务 事 业 在 冬 奥 背 景 下 的 健 全 与 发 展 将 为 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
材料三
事的意味--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 出 行 的 新 宠' 然 而!在 共 享 单
【精品】2019-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陕西省)word版本
2019年陜西中考語文試題(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12分)景公出游景公出游,問于晏子曰:“吾欲觀于轉附、朝舞(地名),遵(1)海而南,至于瑯琊。
寡人何為能效先王之游?”“善哉!君之問也!”晏子再拜,曰:“聞天子之諸侯為巡狩(2),諸侯之天子為述職。
故春省(3)耕而補不足者謂之游,秋省實而助不給者謂之豫(4)。
夏(朝)諺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5)。
今君之游不然,師行而籌于民,貧苦不補,勞者不息。
夫從山而不反謂之流,從水而不反謂之連,從獸而不歸謂之荒(6),縱樂而不歸謂之亡。
古者圣王無流連之游,荒亡之行。
”公曰:“善。
”命吏計糧倉之粟,計長幼貧民之數。
吏依數出粟,已與貧民者三百鐘,公身見老、病者七十人,賑贍之,然后歸也。
【注釋】:(1)遵:循(2)巡狩:視察(3)省:考察(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
(5)度:法度、準則(6)荒:與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樂。
16.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遵海而南.南:南面B、從水而不反.謂之連反:通“返”,返回C、公身.見老、病者七十人身:親自D、賑贍之,然后歸也贍:供給、供養。
評分標準:選項正確,得3分。
共3分。
17.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A、(1)諸侯之.天子為述職(2)小大之.獄B、(1)已與.貧民者三百鐘(2)吾與.徐公孰美C、(1)景公出游,問于.晏子(2)欲報之于.陛下也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評分標準:選項正確,得2分。
共2分。
18.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4分)(1)“善哉!君之問也!”晏子再拜。
(2分)(2)貧苦不補,勞者不息。
(2分)19.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
(3分)評分標準:答對一處得1分,意思對即可。
共3分。
2019年陜西中考語文答案16. A17. C18. 【答案】“您問得真好啊!”晏子拜了兩拜。
2019年全国3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语文使用地区: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西藏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
2019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解答】A.“追溯”的“溯”应读“sù”;B.“惩戒”的“惩”应读“chéng”;C.正确;D.“刹那”的“刹”应读“chà”;故选:C。
2.【解答】A.“腊烛”应为“蜡烛”,“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B.正确;C.“隐天敝日”应为“应天蔽日”;D.“雄辨”应为“雄辩”,“分廷抗礼”应为“分庭抗礼”。
故选:B。
3.【解答】(1)“迸射”指由内而外地强烈放射出,四处喷溅;“迸发”指由内向外地突然发出;“迸溅”通常是指向四外溅。
此句中是表现切劳动与创新的活力,所以“迸发”与之搭配最为恰当。
(2)“齐心协力”指的是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坚定不移”意思是稳定坚强,毫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自己的想法;“持之以恒”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
此句是希望年轻人都能沉心静气,做事能长久坚持,所以“持之以恒”与之搭配恰当。
答案:(1)迸发(2)持之以恒4.【解答】(1)秋风萧瑟(2)长河落日圆(3)日暮乡关何处是(4)欲渡黄河冰塞川(5)低绮户(6)淫慢不能励精(7)虽乘奔御风(8)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9)我是你十亿分之一(10)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5.【解答】(1)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能否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B A6.【解答】小萝卜头 传递情报(或打探消息)。
二、综合性学习(7分)7.【解答】(1)横、横、横、撇、捺、竖、横折、横、横(2)示例:高艳能同学,你好!我是记者高明,刚才目睹了你考试的一幕,请问你的青春格言是什么?(3)示例:我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理想的花朵;我要用燃烧的激情点燃希望的火种。
(4)示例:②了解助学对象,解决学习难题;③加大助学宣传,鼓励民众参与。
三、阅读(共4小题,计46分)8.【解答】(1)阅读材料一,主要介绍什么是睡眠,以及人的睡眠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
2019年陕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19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 楹.联(yínɡ) 追溯.(shuò) 簇.新(cù) 扣人心弦.(xián)B. 婆娑.(suō) 惩.戒(chěnɡ) 戳.穿(chuō) 凛.然生畏(lǐnɡ)C. 嗔.怒(chēn) 惬.意(qiè) 瑰.宝(ɡuī) 孜.孜不倦(zī)D. 召.唤(zhāo) 山峦.(luán) 刹.那(shà) 侃.侃而谈(kǎn)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 崇高腊烛消声匿迹长途跋涉B. 驯良混淆丰功伟绩扶摇直上C. 荟萃祭祀隐天敝日通宵达旦D. 雄辨际遇束手无策分廷抗礼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平凡孕育伟大,劳动创造价值,让一切劳动与创新的活力竞相__________(迸射迸发迸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__________(齐心协力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才是关键。
愿年轻人都能沉心静气,积蓄力量,静待花开。
4. 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5)转朱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无眠。
2019年高考真题答案及解析:语文(全国三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陕西民俗文化阅读题及答案(三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窗花耿翔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
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
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
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
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
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
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
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
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
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
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
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
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
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
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
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
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
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
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
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
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
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
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
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
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
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⑦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上)》,有删改)1.第①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亮”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亮”的意思是醒目、耀眼,(释义1分,“醒目”“耀眼”答出任一个即可)突出了窗花的鲜活与鲜艳,表现了作者看到陕北窗花时的惊喜及赞美之情。
(2分)这一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1分)为下文揭示窗花的内涵作铺垫,(1分)也与文章最后一句话相照应。
(1分)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1)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
(2分)(2)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2分)答案:(1)窗花就是陕北人生活的艺术化,(1分)与陕北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陕北人就有剪纸艺术。
(1分)(意思对即可) (2)贴满窗棂的鲜红、热烈的窗花照亮了作者的手,(1分)感染并启迪了作者,使作者的心灵变得纯净。
(1分)(意思对即可)3.从全文看,窗花文化包含哪些内容?请分条简要回答。
(6分)答案:①窗花中往往蕴藏着动人的人生故事;②窗花是陕北人的精神食粮;③窗花折射出剪纸人的生活及其丰富的想象力;④窗花表现了鲜活的大千世界。
(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4.文章结尾,作者想象一位老人在炕上剪窗花的情景,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①敲门前的想象,体现了作者对剪纸艺术的神往与喜爱;②对剪子声音的描写,突出了剪纸艺术超越寻常生活的艺术魅力,肯定了陕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③对剪纸人双手的描写,表达了对勤劳智慧的陕北人和他们的剪纸艺术的赞美。
(6分;每点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阅读题看秦腔贾平凹山川不同,便风俗有别,便戏剧有异。
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十几种品类。
或问:谁为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
正如长处和短处一样突出便见其风格,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
外地人——尤其是自夸生于长江流域的纤绣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
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得真率的是:大喊大叫。
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或沉沦。
这使多少人有大惑而不得其解。
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
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西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入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杆精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
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地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
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碾子碌碌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摸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楞”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徘徊,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
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并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苦中的大不。
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
秦腔与他们,是和“西凤”白酒、长红辣椒、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
若与那些年长的农民聊起来,他们想像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生活,首先便是这五大要素。
他们有的是吃不完的粮食,他们缺的是高超的艺术享受。
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不会是那些文豪们讲的:幼年不是祖母讲着动人迷离的童话,而是一字一板传授秦腔。
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
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是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出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挂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像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么伟大而痛苦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
广袤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节选自《语文建设》2003年第5期)1.文章开头写出了几种全国著名的剧种,请写出你看过或了解的两种剧的代表作品。
2.为什么说秦腔是“是非最汹汹者”?请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3.秦腔没有被淘汰或沉涨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一句话回答,并对其中的因素做简要解说。
4.为什么说秦腔是秦川人大苦中的大乐?5.请简要概括秦腔艺术的特点和作用各是什么?答案1.⑴豫剧《朝阳沟》⑵京剧《赵氏孤儿》(古)《红灯记》(现)⑶黄梅戏《天仙配》等等2.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
3.“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文章主要从秦川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人的生活习惯、性格等方面,来表现秦腔产生和生存的原因的。
4.秦川的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秦腔给他们辛苦劳累而刻板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乐趣,所以说秦腔是秦川人大苦中的大乐。
5.特点是粗犷、震撼。
作用是增添生活乐趣,释放心中的苦闷,给人美的享受。
附另一套题及答案:1、秦腔为什么“绝对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又为什么“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2、秦人、秦地分别具有哪些特点?秦腔又是如何与其“共鸣”?3、第三段作者浓墨重彩描绘了秦腔角色与台下观众激情互动的场面,其作用是什么?4、请概括本文的主旨及创作风格答案1、因为评论秦腔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
于是,便有柔弱女子,常在戏台下以绒堵耳,又或在平日教训某人:你要不怎么怎么样,今晚让你去看秦腔!秦腔成了惩罚的代名词。
所以,别的剧种可以各省走动,惟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严重的乡土观念,也使其离不了窝,所以它“绝对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
因为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
一抹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杆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2、秦人具有: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
秦地:五里一村,十里一镇。
秦腔是这样与其成共鸣: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3、说明秦腔在当地的影响力及人们的热衷程度极其深。
4、介绍戏剧秦腔的发展及影响力,创作风格:民族风格。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阅读题怀念皮影戏①皮影戏在家乡又称“灯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专家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