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四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合集下载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四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8. 下肢长:股骨大转子至地面的垂 直距离。(A、B、C、H)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9. 小腿长:大小腿屈曲900时胫骨点至内 踝点之间的距离。
10. 小腿+足高:大小腿屈曲900时胫骨 点至凳面的垂直距离。
2 测量的基本姿势及测点 基本姿势 直立位
正确的直立位 前面观:耳屏前 肩峰 大转子 膝 踝 侧面观:左右髂前上肌的连线与长 轴互成直角 后面观:棘突成一直线两肩齐平
3 测点 指人体的表面标志.即活体测量试点简称测点
4 常用测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腹中线:是胸骨中线的延 续,是腹部四区分法的 垂直线。
脐:位于腹部中心,向后投 影相当于第3~4腰椎之 间,是腹部四区分法的 标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九个区
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
(20)桡骨点 (21)桡骨茎突点 (22) 尺骨茎突点 (23) 桡侧掌骨点 (24)尺侧掌骨点 (25) 指尖点
尺骨茎突点 桡骨茎突点
桡侧掌骨点 尺侧掌骨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测试者用测径规测量左右肩峰之间的距离。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9. 小腿长:大小腿屈曲900时胫骨点至内 踝点之间的距离。
10. 小腿+足高:大小腿屈曲900时胫骨 点至凳面的垂直距离。
2 测量的基本姿势及测点 基本姿势 直立位
正确的直立位 前面观:耳屏前 肩峰 大转子 膝 踝 侧面观:左右髂前上肌的连线与长 轴互成直角 后面观:棘突成一直线两肩齐平
3 测点 指人体的表面标志.即活体测量试点简称测点
4 常用测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腹中线:是胸骨中线的延 续,是腹部四区分法的 垂直线。
脐:位于腹部中心,向后投 影相当于第3~4腰椎之 间,是腹部四区分法的 标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九个区
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
(20)桡骨点 (21)桡骨茎突点 (22) 尺骨茎突点 (23) 桡侧掌骨点 (24)尺侧掌骨点 (25) 指尖点
尺骨茎突点 桡骨茎突点
桡侧掌骨点 尺侧掌骨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测试者用测径规测量左右肩峰之间的距离。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体格测量与评价ppt课件
1、中位百分比法:P120 表5-19 :
评价
参考规范体重中位数〔%〕
参考规范身高中位数〔%〕
营养正常 95~100
90~100
Ⅰo营养不良 90~94
75~89
Ⅱo营养不良
74~60
慢性
表5-17 身高别体重中位数百分比评价营养情况
营养情况 〔%〕
身高别体重(WT/HT)中位数
肥胖 适宜 轻度营养不良 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头围、胸围:头胸围交叉 目的 体重:婴幼儿营养情况评价最常用的目的。
上臂围:营养情况的目的。 皮褶厚度:个体营养情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目的。
> 1的 评 价 12.5~13.5cm 营 养 中 等
< 12.5cm
营养不良
第二节 体格丈量与评价
一、儿童体格丈量与评价
张;位置定位要准确;
3、头顶至臀长: 运用器材:同身长 被测者:同身长 丈量者:助手固定小儿头部使其接触头板,面向
上,两耳在同一程度线上,两侧耳廓上缘 与眼眶下缘连线与量板垂直;丈量者位于 小儿右侧,左手提婴儿下肢,使膝关节屈 曲,大腿与底板垂直,右手挪动滑板使其 接触婴儿臀部,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 保管小数点后一位 本卷须知:同身长。
计算与评价如下: 1〕HA/A中位数〔%〕计算与评价 103÷106×100%=97%,在
95%~100%的范围,身高正常。
2〕WT/A 中位数〔%〕计算与评价 13.5÷17.5×100%=77%。 在75%~89%的范围,属轻度营养不良。
3〕WT/HT中位数〔%〕计算与评价 13.5÷16.5×100%=82%, 在80%~89%的范围,属轻度营养不良。
臂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 2〕手臂松弛围:在测紧张围后,被测者将手臂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
平滑肌:除心脏之外的大部分内脏肌肉
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压力检测法
骨骼肌的力量测量与评价
(一)静力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1、握力
《 性别 年龄/岁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国 男 20~24 29.6~36.9 37.0~43.5 43.6~49.2 49.3~56.3 >56.3
民
25~29 32.6~38.3 38.4~44.8 44.9~50.4 50.5~57.6 >57.6 30~34 32.2~38.0 38.1~44.9 45.0~50.6 50.7~57.6 >57.6
体重获胜
相对力量
级各别世界纪录保持者的相对力量指数(深蹲/体重) : 140公斤以上级 3.71 140公斤级 3.75 125公斤级 4.31
110公斤级 4.86 100公斤级 5.02 90公斤级 5.30 82公斤级 4.99 75公斤级 5.27 67公斤级 5.50 60公斤级 5.33 56公斤级 5.61 52公斤级 6.01
定
50~54 31.5~45.8 45.9~53.5 53.6~59.9 60.0~69.7 >69.7 55~59 25.9~31.4 31.5~38.5 38.6~43.9 44.0~50.7 >50.7
标
60~64 21.5~26.9 27.0~34.4 34.5~40.4 40.5~47.5 >47.5
分
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依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
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
力量耐力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心肌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压力检测法
骨骼肌的力量测量与评价
(一)静力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1、握力
《 性别 年龄/岁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国 男 20~24 29.6~36.9 37.0~43.5 43.6~49.2 49.3~56.3 >56.3
民
25~29 32.6~38.3 38.4~44.8 44.9~50.4 50.5~57.6 >57.6 30~34 32.2~38.0 38.1~44.9 45.0~50.6 50.7~57.6 >57.6
体重获胜
相对力量
级各别世界纪录保持者的相对力量指数(深蹲/体重) : 140公斤以上级 3.71 140公斤级 3.75 125公斤级 4.31
110公斤级 4.86 100公斤级 5.02 90公斤级 5.30 82公斤级 4.99 75公斤级 5.27 67公斤级 5.50 60公斤级 5.33 56公斤级 5.61 52公斤级 6.01
定
50~54 31.5~45.8 45.9~53.5 53.6~59.9 60.0~69.7 >69.7 55~59 25.9~31.4 31.5~38.5 38.6~43.9 44.0~50.7 >50.7
标
60~64 21.5~26.9 27.0~34.4 34.5~40.4 40.5~47.5 >47.5
分
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依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
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
力量耐力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心肌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ppt课件
BMI=实际体重(kg)/身高(m)²
等。
完整版ppt课件
16
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成分的评价方法
(2)体脂百分比: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反映 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体脂百分比=脂肪重量/体重×100% 计算方法:根据测得皮褶厚度带入公式P29-32 简便快速测量方法——BIA
完整版ppt课件
35
二、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2、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
(1)最大摄氧量
VO2max的测定方法:
Bruce法推算最大摄氧量:通过跑台和心率监测仪测试,当心率达到180 次/分时可断定机体已经力竭。 推测公式:6.70-2.28×性别+0.056×运动时间(s) 此法适用于健康人群,性别男=1,女=2.
间接测试法:通过运动时的心率和运动完成的功推测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普遍使用
完整版ppt课件
32
二、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2、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
(1)最大摄氧量
VO2max的测定方法:
台阶试验推算最大摄氧量:以22.5次/分频率登台阶5min(男40 ㎝女33㎝)记录即刻心率,受试者体重和运动后即刻心率的连 线与VO2max轴的交点即为受试者VO2max。列线图间接推算法
1、体格测量与评价
体格:身体各环节的长度、宽度、围度、厚度、质量。 派生指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格指标按一定公式计算后产生
的新指标。如指距指数、腰臀比、BMI。 派生指标比单指标更能 客观地评价人体的形态特征。
完整版ppt课件
6
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1、体格测量与评价
长度指标
身高--反映骨骼的纵向发育水平 坐高--反映人体躯干长度
人体测量与评价ppt课件
9
三、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一)力量素质的测量评价 1.握力: 2.原地纵跳摸高: 3.立定跳远: 4.引体向上:下额超过横杆 5.俯卧撑: 6.屈膝仰卧起坐:屈膝成90o,肘触及膝盖
10
(二)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的测量 与评价
参考教材
11
人体测量与评价
本课任务
一、体格的测量与评价 二、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三、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2
一、体格的测量与评价
(一)主要体格指标的测量 1.长度:是衡量人体骨骼发育状况和身体纵向发 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测量:受测者自然直立正姿站立,足跟靠拢,足 尖分开60o。一天内身高变动在1.5厘米 2.坐高:是表示躯干的长度,与身高的比值能反 应躯干和下肢的比例。 测量:坐姿势时,头顶点到座板平面的垂直距离。
7
二、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心血管机能测量与评价 1.脉搏:等于心率。测量部位,颈、桡动脉。 2.血压:收缩压反应每搏输出量大小,舒张 压反应外周阻力大小,脉压差反应动脉管 壁的弹性。其是评定心血管机能的基本指 标。 3.定量负荷心血管机能测评。 台阶试验:测量运动后1~1’30”,2~2’30”, 3~ 3’30”的心率。代入公式计算。
8Hale Waihona Puke (二)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1.肺活量:测试时,每次间隔15秒以上。 我国成年男子肺活量3500~4500毫升,女 2500~3500毫升。 2.最大摄氧量测评 最大摄氧量是指大强度的工作负荷促使人 的呼吸循环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 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是评价心血管功能水平和有氧代谢能力的 最有效指标。
三、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一)力量素质的测量评价 1.握力: 2.原地纵跳摸高: 3.立定跳远: 4.引体向上:下额超过横杆 5.俯卧撑: 6.屈膝仰卧起坐:屈膝成90o,肘触及膝盖
10
(二)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的测量 与评价
参考教材
11
人体测量与评价
本课任务
一、体格的测量与评价 二、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三、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2
一、体格的测量与评价
(一)主要体格指标的测量 1.长度:是衡量人体骨骼发育状况和身体纵向发 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测量:受测者自然直立正姿站立,足跟靠拢,足 尖分开60o。一天内身高变动在1.5厘米 2.坐高:是表示躯干的长度,与身高的比值能反 应躯干和下肢的比例。 测量:坐姿势时,头顶点到座板平面的垂直距离。
7
二、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心血管机能测量与评价 1.脉搏:等于心率。测量部位,颈、桡动脉。 2.血压:收缩压反应每搏输出量大小,舒张 压反应外周阻力大小,脉压差反应动脉管 壁的弹性。其是评定心血管机能的基本指 标。 3.定量负荷心血管机能测评。 台阶试验:测量运动后1~1’30”,2~2’30”, 3~ 3’30”的心率。代入公式计算。
8Hale Waihona Puke (二)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1.肺活量:测试时,每次间隔15秒以上。 我国成年男子肺活量3500~4500毫升,女 2500~3500毫升。 2.最大摄氧量测评 最大摄氧量是指大强度的工作负荷促使人 的呼吸循环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 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是评价心血管功能水平和有氧代谢能力的 最有效指标。
体育测量与评价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PPT课件
➢ 协调能力的水平与一个人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水平、运动技巧的储备数 量、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第36页/共49页
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协调能力可分为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协调能力的测量形 式一般有测量按固定的路线移动所需要的时间,测量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动作的次数,以及测量掷远的距离及准确性等。
➢ 速度素质影响因素较多,如运动员的肌肉类型、 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年龄、性别、体型、柔 韧性以及协调性等。
第4页/共49页
一、速度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速度的分类 ➢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的
快慢。 ➢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某一单一动作或成
套动作的快慢。 ➢ 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
➢ 柔韧性的好坏取决于关节结构,关节的灵活性,韧 带及肌肉的弹性和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能力形式
(一)柔韧性分类 柔韧素质可分为绝对柔韧性和相对柔韧性两
类。绝对柔韧性是指反映受试者本身或某部位所具 有的柔韧性。相对柔韧性是指受试者某一部位的柔 韧性与另一部位之比的一种相对值。相对柔韧性排 除了受试者身体差异。 (二)柔韧性的测量形式
第23页/共49页
第四节 柔韧性测量与评价
➢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 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
➢ 柔韧素质对保证速度、力量素质的充分发挥,保证 动作的协调性,增加动作的幅度以及防止伤害事故 均有重要意义。
➢ 柔韧素质的好坏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具有重 要的影响,而且在保证中老年人的周围神经及血管 的正常生理机能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 柔韧素质的测定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肌肉力量的测量
第36页/共49页
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协调能力可分为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协调能力的测量形 式一般有测量按固定的路线移动所需要的时间,测量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动作的次数,以及测量掷远的距离及准确性等。
➢ 速度素质影响因素较多,如运动员的肌肉类型、 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年龄、性别、体型、柔 韧性以及协调性等。
第4页/共49页
一、速度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速度的分类 ➢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的
快慢。 ➢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某一单一动作或成
套动作的快慢。 ➢ 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
➢ 柔韧性的好坏取决于关节结构,关节的灵活性,韧 带及肌肉的弹性和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能力形式
(一)柔韧性分类 柔韧素质可分为绝对柔韧性和相对柔韧性两
类。绝对柔韧性是指反映受试者本身或某部位所具 有的柔韧性。相对柔韧性是指受试者某一部位的柔 韧性与另一部位之比的一种相对值。相对柔韧性排 除了受试者身体差异。 (二)柔韧性的测量形式
第23页/共49页
第四节 柔韧性测量与评价
➢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 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
➢ 柔韧素质对保证速度、力量素质的充分发挥,保证 动作的协调性,增加动作的幅度以及防止伤害事故 均有重要意义。
➢ 柔韧素质的好坏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具有重 要的影响,而且在保证中老年人的周围神经及血管 的正常生理机能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 柔韧素质的测定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肌肉力量的测量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四章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
0.4 214 191 173 158 … 49 48 47 46
0.5 212 189 171 157 … 49 48 47 45
0.6 209 188 170 155 … 49 48 47 45
0.7 207 186 168 154 … 49 48 47 45
0.8 205 184 167 153 … 49 48 46 45
基础心率均值评价? 通过周基础心率均值来评价心脏机能的好坏。 心率的测量与评价 方法:连续测 7 天基础心率,除以 7 得平均基础心率均值 (HR)。对于7岁~18岁健康青少年(实验),
当55<HR<62 时,基础心率较慢,心脏功能好,评价等级为优秀; 当63 <HR<69时,基础心率正常,心脏功能较好,保持锻炼,评 价等级为良; 当70 <HR<77时,基础心率较快,心脏功能一般,可以承受一定 运动强度的负荷锻炼,评价等级为中; 当78<HR<86 时,基础心率很快,心脏功能较差,平时太缺乏锻 炼,评价等级为下; 当87<HR<95时,基础心率太快,心脏功能很差,建议到医院做 进一步检验,评价等级为差。
我跑得快 ,但安静 时心率比 常人要低 得多
( 7 ) 年龄、性别、时间等,一般地,儿童>少年>
成年,老年脉搏加快,女性高于男性,清晨脉搏较慢。
我很小可是我 心跳很快哟! 只有自 己心动 得快, 才能让 人心动 哦!
新生儿心率可达 130次,两岁以内 为100~120次, 以后随年龄增长 而减小。
美国学者根据运动时心率和强度相关关系提出如下标准: △ 心率160次/min的锻炼强度大约是80%; △ 心率140次/min的锻炼强度大约是70%; △ 心率120次/min的锻炼强度大约是60%; △ 心率110次/min的锻炼强度大约是50%。
体质健康测量和评价课件
1、体格测量与评价
体重——身体的重量。 是反映人体横向发育(肥胖)的重要指标 读数:kg,小数点后一位
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身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成分: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 体重为身体各成分的总重量,包括脂肪成分(体脂)和非脂肪成分(瘦体重 )。同样体重的人身体成分含量不同,肥胖程度也不同,体重不能真正反映 一个人是否肥胖。
身体成分的评价方法
BMI适用于18岁至65岁的人
(1)身体质量指数
body
m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
index,BMI。
士,不适用儿童、青少年、 孕妇、乳母、老人及运动员
BMI=实际体重(kg)/身高(m)²
等。
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方法:受试者站立,放松肢体,裸露被测部位,测量者用拇指和食 指将测量部位的皮褶捏起,然后使皮褶计距指端1㎝处钳住皮肤以 防止手指压力对皮褶厚度的影响。连续测量3次取中间值。三次误 差不超过5%
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皮褶厚度常用测量部位:
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身体形态测量标准站姿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两脚并拢、足尖向前、 两下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下垂贴于大 腿两侧、两下肢自然并拢。
测量点:头顶点、胸上点、胸中点、胸下点、 乳头点、脐点、髂嵴点、髂前上棘点、肩峰点 、桡骨点、桡骨茎突点、指尖点、大转子点、 胫骨点、内踝点、外踝点、跟点、趾尖点
体重——身体的重量。 是反映人体横向发育(肥胖)的重要指标 读数:kg,小数点后一位
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身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成分: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 体重为身体各成分的总重量,包括脂肪成分(体脂)和非脂肪成分(瘦体重 )。同样体重的人身体成分含量不同,肥胖程度也不同,体重不能真正反映 一个人是否肥胖。
身体成分的评价方法
BMI适用于18岁至65岁的人
(1)身体质量指数
body
m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
index,BMI。
士,不适用儿童、青少年、 孕妇、乳母、老人及运动员
BMI=实际体重(kg)/身高(m)²
等。
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方法:受试者站立,放松肢体,裸露被测部位,测量者用拇指和食 指将测量部位的皮褶捏起,然后使皮褶计距指端1㎝处钳住皮肤以 防止手指压力对皮褶厚度的影响。连续测量3次取中间值。三次误 差不超过5%
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皮褶厚度常用测量部位:
一、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身体形态测量标准站姿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两脚并拢、足尖向前、 两下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下垂贴于大 腿两侧、两下肢自然并拢。
测量点:头顶点、胸上点、胸中点、胸下点、 乳头点、脐点、髂嵴点、髂前上棘点、肩峰点 、桡骨点、桡骨茎突点、指尖点、大转子点、 胫骨点、内踝点、外踝点、跟点、趾尖点
人体体格测量的评价ppt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 人体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通过测 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 的厚度,判断人的肥瘦情况,而且可以用所 测得的皮下脂肪厚度推测全身的脂肪数量, 来评价人体组成的比例,间接反映能量的变化。
6. 皮褶厚度
测定部位有上臂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部、 腹部等,可分别代表个体肢体、躯干、腰 腹等部位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对判断肥 胖和营养 不良有重 要价值。
成人的体格测量评价
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可对肥胖程度进行粗略估计。
男性采用Broca改良公式。 女性用Broca改良公式-2.5或采用平田公式。
标准体重百分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100%。
Hale Waihona Puke 标准体重评价法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85%~95% 表示轻度热能营养不良; 75%~85% 表示中度热能营养不良; 75%以下表示重度热能营养不良。
例:
答案要点: 1.请用标准体重评价张某的营养状况。 1)根据Broca改良公式: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2)张某的标准体重=168-105=63 kg 3)标准体重百分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100%。 (77-63)÷63 ×100% =22% 4)判定:说明实际体重超过了标准体重的22%,因此 应判定为轻度肥胖。
2)用腰围评价营养状况。 中国人腹型肥胖的腰围判断标准: 女性腰围≥80 cm 男性腰围≥ 85 cm 评价: 该女性腰围90>80 cm,故应评价为腹型肥胖(或向心性肥胖)。
张师傅,男,55岁,身高175 cm,体重92 kg,腰围132 cm,臀围120 cm。 试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其BMI和WHR情况评价其营养状况。 2、简述体重测量的意义。
体育测量与评价_0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解析
(1)身高-坐高
(2)髂嵴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H(学名 髂嵴高)。
(3)臀纹线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C(学名 臀纹线高)
(4)髂前上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A (学名髂前上棘高)
12.小腿长+足高 大小腿屈曲90度时,胫骨点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 离。
13小腿长 大小腿屈曲90度时,胫骨点至内踝点之间垂直距 离。
三、人体主要测量点
形态测量的测量点,大多根据骨性 标志(即骨的隆凸、结节、骨骺的边缘 等)确定,另一些根据皮肤皱褶、皮肤 特殊结构和肌性标志确定。
(1)头顶点: (2)头后点: (3)头侧点: (4)枕外隆凸点: (5)眉间点: (6)耳屏点: (7)颏下点: (8)颈点: (9)喉结节点: (10)胸上点:
(1)在未提出特殊测量要求时,测试者一般测量受试者的右侧肢体。
(2)测量仪器要保持清洁,测量前必须检验校正测量仪器。在经过一定 人数的测量后,必须随时校正仪器,保持测量的精度。
(3)掌握测量方法,熟悉测量点。精度要求较高的小样本测量,可由专 人在受试者身体上标出测量点,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身高、体重等 易受时间因素影响的指标,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测量为宜。
2.呼吸差
呼吸差未最大吸气时胸围值与最大呼气时胸围值的差 数。
使用器材: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的带状皮尺。
测量方法:体位及带尺所放置的位置都同上。令受试 者深吸气后测量胸围,之后令受试者尽量将气呼出, 再测其胸围。吸气时胸围值减去呼气时胸围值即为呼 吸差。
注意事项:身高坐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 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测量时应注意足跟、骶 骨部和两肩是否靠近立柱。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时, 松紧要适度。
2.坐高
(2)髂嵴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H(学名 髂嵴高)。
(3)臀纹线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C(学名 臀纹线高)
(4)髂前上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A (学名髂前上棘高)
12.小腿长+足高 大小腿屈曲90度时,胫骨点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 离。
13小腿长 大小腿屈曲90度时,胫骨点至内踝点之间垂直距 离。
三、人体主要测量点
形态测量的测量点,大多根据骨性 标志(即骨的隆凸、结节、骨骺的边缘 等)确定,另一些根据皮肤皱褶、皮肤 特殊结构和肌性标志确定。
(1)头顶点: (2)头后点: (3)头侧点: (4)枕外隆凸点: (5)眉间点: (6)耳屏点: (7)颏下点: (8)颈点: (9)喉结节点: (10)胸上点:
(1)在未提出特殊测量要求时,测试者一般测量受试者的右侧肢体。
(2)测量仪器要保持清洁,测量前必须检验校正测量仪器。在经过一定 人数的测量后,必须随时校正仪器,保持测量的精度。
(3)掌握测量方法,熟悉测量点。精度要求较高的小样本测量,可由专 人在受试者身体上标出测量点,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身高、体重等 易受时间因素影响的指标,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测量为宜。
2.呼吸差
呼吸差未最大吸气时胸围值与最大呼气时胸围值的差 数。
使用器材: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的带状皮尺。
测量方法:体位及带尺所放置的位置都同上。令受试 者深吸气后测量胸围,之后令受试者尽量将气呼出, 再测其胸围。吸气时胸围值减去呼气时胸围值即为呼 吸差。
注意事项:身高坐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 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测量时应注意足跟、骶 骨部和两肩是否靠近立柱。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时, 松紧要适度。
2.坐高
体育测量与评价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要程度
• 第一节 评价旳基本形式
1诊疗评价(预先):对教学训练对象初始水平旳判断 2 形成期旳评价(过程):
总体目的
3 终末评价(综合)
子目的
子目的
子目的
• 第二节 评价原则旳类型
• 定义:评价原则就是对被测事物属性进行价值 判断旳一种尺度.
类型:
1 比较原则(规范,现状):它是借助于原则化旳测 量程序和数理统计措施,采用有关评价量表而 制定旳规范化旳评价原则.
判断措施:根据专业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
对田径短跑运动员进行选材测定指标如下: 身高,心肺功能,立定跳远,声反应时, 专题成绩,教练员评估
判断下列测验内容是否具有内容有效性?
• 构造有效性
定义:是指一组测量所包括旳多种属性与总 体属性多种拟测成份在构造上旳一致程度.
必须指出 构造与内容有效性旳异同点
第二节 测量旳有效性(鉴别程度)
• 定义:是指某一测验在测量某一特征时(质量 能力 特征)所具有旳精确程度.
• 含义 有关性 可靠性
影响原因 1 受试群体旳特征 2 样本含量及其代表性 3 测量旳可靠性 4 效标旳选择 5 测量旳难度与区别度
有效性旳分类
• 内容有效性
定义:是指测验旳项目和内容,能有效旳代表总 体内容或总体特征旳精确程度.
身高 体重 胸围 肩宽 盆宽 手长 足长 下肢 指距 (㎝) (㎏) (㎝) (㎝) (㎝) (㎝) (㎝) 长 (㎝)
(㎝)
Ⅰ 170.3 65 89 40.1 26.1 20 25.5 78 174 Ⅱ 170.5 65 89.3 40.4 26.3 19.7 25.5 78.2 173.9
• 注:允许误差范围身高 指距 下肢长在±0.5cm 体重在±0.1㎏ 其他指标在±0.2cm
• 第一节 评价旳基本形式
1诊疗评价(预先):对教学训练对象初始水平旳判断 2 形成期旳评价(过程):
总体目的
3 终末评价(综合)
子目的
子目的
子目的
• 第二节 评价原则旳类型
• 定义:评价原则就是对被测事物属性进行价值 判断旳一种尺度.
类型:
1 比较原则(规范,现状):它是借助于原则化旳测 量程序和数理统计措施,采用有关评价量表而 制定旳规范化旳评价原则.
判断措施:根据专业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
对田径短跑运动员进行选材测定指标如下: 身高,心肺功能,立定跳远,声反应时, 专题成绩,教练员评估
判断下列测验内容是否具有内容有效性?
• 构造有效性
定义:是指一组测量所包括旳多种属性与总 体属性多种拟测成份在构造上旳一致程度.
必须指出 构造与内容有效性旳异同点
第二节 测量旳有效性(鉴别程度)
• 定义:是指某一测验在测量某一特征时(质量 能力 特征)所具有旳精确程度.
• 含义 有关性 可靠性
影响原因 1 受试群体旳特征 2 样本含量及其代表性 3 测量旳可靠性 4 效标旳选择 5 测量旳难度与区别度
有效性旳分类
• 内容有效性
定义:是指测验旳项目和内容,能有效旳代表总 体内容或总体特征旳精确程度.
身高 体重 胸围 肩宽 盆宽 手长 足长 下肢 指距 (㎝) (㎏) (㎝) (㎝) (㎝) (㎝) (㎝) 长 (㎝)
(㎝)
Ⅰ 170.3 65 89 40.1 26.1 20 25.5 78 174 Ⅱ 170.5 65 89.3 40.4 26.3 19.7 25.5 78.2 173.9
• 注:允许误差范围身高 指距 下肢长在±0.5cm 体重在±0.1㎏ 其他指标在±0.2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喉结节点
颈点
回忆胸骨:
(10) 胸上点: (11) 胸中点 (12)胸下点 (13)乳头点 (14)脐点 (15)耻骨联合点 (16)髂棘点 (17)髂前上棘点 (18)肩峰点
(20)桡骨点 (21)桡骨茎突点 (22) 尺骨茎突点 (23) 桡侧掌骨点 (24)尺侧掌骨点 (侧掌骨点
尺侧掌骨点
(26)大转子点 (27)髌骨中点 (28)胫骨点 (29)内踝点 (30)外踝点 (31)跟点 (32)外侧跖骨点: (33)内例跖骨点 (34)趾尖点
2 测量的基本姿势及测点 基本姿势 直立位 正确的直立位 前面观:耳屏前 肩峰 大转子 膝 踝 侧面观:左右髂前上肌的连线与长 轴互成直角 后面观:棘突成一直线两肩齐平 3 测点 指人体的表面标志.即活体测量试点简称测点 4 常用测点
5. 上臂长: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 至桡骨点之间的距离。 6. 前臂长:手臂自然下垂时,桡骨 点至桡骨茎突之间的距离。 7. 手长:腕关节远端腕横纹中点至 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8. 下肢长:股骨大转子至地面的垂 直距离。(A、B、C、H)
9. 小腿长:大小腿屈曲900时胫骨点至内 踝点之间的距离。 10. 小腿+足高:大小腿屈曲900时胫骨 点至凳面的垂直距离。 11. 跟腱长:小腿腓肠肌内侧腹下至足 跟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三 形态测量的注意事项 受使者应注意 1 身体测量时应保持标准的直立位姿势 2 着装尽量减少. 3 测试前应排便 测试者应注意 1 测试者一般测量受使者的右侧肢体 2 测量仪器应保持清洁,定量检验校准 3 熟练掌握测试方法和测点 4 测量仪器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与测量仪器上的标度部分. 5 测量的计量单位和取值 6 尽量减少误差
三、人体主要测量点
头顶点
(1)头顶点: (2)头后点 (3)头侧点 (4)枕外隆 凸点。 (5)眉间点。 (6) 耳屏点 (7) 颏下点
眉间点
眶下点
枕外隆凸点 耳屏点 颞点 颏下点
(8)颈点: 第七颈椎棘突尖 端,低头时颈部最高出的 一点。 (9)喉结节点:正中矢状 面上,喉结节最向前突出 的一点。
二、体表划线
(一)胸部体表划线 1、前胸部 (1)前正中线 (2)锁骨中线(左、右) (3)胸骨旁线(左、右)
2、侧胸壁 (1)腋前线 (2)腋中线 (3)腋后线
3、后胸壁 后正中线 脊柱旁线 肩胛线
腹部的范围 上起:横膈 下至:骨盆 前面:腹壁 侧面:腹壁 后面:脊柱及腰肌 其内有消化系统、泌尿 系统、部分生殖系 统及脾和肾上腺等。
3 胸廓的前后径 所选指标的意义:评价胸廓的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 使用仪器:测径规。 测量方法: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左侧面,令受试者自然站 立,两臂放松下垂。测试者将测径规一端置于胸骨与第四 胸肋关节水平处,另一端水平置于背侧后正中线的对应棘 突上,测量前后两点间的距离。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腹部的体表分区
四个区: 能过脐水平线与垂直 线,将腹部分为右上、 右下、左上、左下四 个区。
腹中线:是胸骨中线的延 续,是腹部四区分法的 垂直线。 脐:位于腹部中心,向后投 影相当于第3~4腰椎之 间,是腹部四区分法的 标志。
九个区 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 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的九个区。 水平线: 肋弓线:即两侧肋弓下缘 的连线(第十肋骨下缘的水平线) 髂棘线:即两侧髂前上棘 的连线 垂直线: 在左右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 的连线中点上所作的左右两条 垂直线。
12. 足长:足跟点至趾尖点间的距离。
(三)宽度测量
1 肩宽 使用仪器:测径规。 测量方法:两足分立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 测试者用测径规测量左右肩峰之间的距离。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2 胸廓的横径 所选指标的意义:评价胸廓的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 使用仪器:测径规。 测量方法:受试者取立位姿势,两臂外展60度,将测径 规的两端置于腋窝腋中线与第四肋或乳头水平线交点的位 置,在平和的呼气之末读数。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注意:测径规则两触角一定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第二节 体格测量
体格测量是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 围度、 宽度、厚度所进行的测量. 常用指标及方法 量度指标 长度指标 宽度指标 围度指标 体格评价
一、体格测量
(一)量度测量 1.体重 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 内脏器官增长的综合状况和身体发育的 充实度。 2.瘦体重(后述) 3.体脂重(后述)
年龄、性别、发育状况、遗传、疾病、外伤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回忆标准解 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 两眼平视、 两脚并拢、 足尖向前、 两上肢自然 下垂于躯干 两侧、手掌 向前、两下 肢自然并拢。
人体定位平面 人体定位平 面由三个 互相垂直 的轴决定
方位术语 1 上(superior)和下(inferior):近颅者为上,近足 者为下 前(anterior)和后(posterior): 内(internal)和外(external): 内侧(medial)和外侧(lateral) 近侧(proximal)和远侧(distal) 尺侧(ulnar)和桡侧(radial) 胫侧(tibial)和腓侧(fibular) 浅(superficial)和深(profundal)
第四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 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 体格:身体各环节的长度、宽度、围度和厚度 体型: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整 体性描述 身体成分:身体中的脂肪含量 体姿: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影响身体形态的因素有哪些?
(二)长度测量
1.身高:人体直立时支撑面至头顶点之 间的垂直距离。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状况、 身体纵向发育水平。 2.坐高:人体呈坐姿时头顶点至坐板平 面的垂直距离。反映躯干长度、体型;间 接了解内脏器官发育状况。 3.指距: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 侧中指尖点之间的距离。 4. 上肢长: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 至中指尖点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