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的社会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讲 人的社会化 ppt课件

第三讲 人的社会化 ppt课件
35
2.学习基本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用以调整、控制人们行为的文化手段的总和,用以维 持社会秩序和正常运转的工具。它通常通过习俗、民 风、时尚、道德、法律以及各种各样的制度、规章和 纪律等形式表现出来。
36
3.内化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体系: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 的比较一致的共同理想、信仰及较为持久的信念。 它为个人确定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提供导向作用。
30.06.2021
88
——1799年,在法国南部亚 维伦的山中,三个猎人发现了一 个约11岁的裸体儿童,他们将他 强行带回,交附近乡村一寡妇看 管,数日后他逃至山上, 半年后 又被强行送入医院。他行走如禽 兽,喜欢生吃菜果和小动物,不辨 冷热, 不了解语言。经过心理学 家测试,他的智力还不如1岁的儿 童。
40
社会化的主体
对于一个健康、正常的儿童来说,其社会 化的完成有赖于他所处的环境是否具备社 会化所需的社会条件。在这些必需的社会 条件中最有影响和最重要者被称为社会化 的主体。通常我们认为有五个这样的主体。
41
(1)家庭:社会化的第一个环境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 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 定了基础。
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 义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 培养
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 会化具有重大的影响。
42
(2)学校:最重要的社会环境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 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 构,强调社会化的专 门性、系统性,带有 半强制性。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 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43
讨论:孩子一定要去学校上学吗?
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的再社会化;另一 种是特殊的、强制性的被动再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社会角色与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 社会角色与人的社会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系统讲授讨论第一节社会角色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社会化过程第四节社会化的机构第五节西方有关个人成长的理论三社会角色的扮演及其冲突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基础
第三章 社会角色与人的社会化
目的和要求

掌握社会角色及其类型概念 理解社会化的含义、实质、内容、过程 熟悉社会化的基本制度及作用 初步了解西方的相关理论
重点和难点
角色理论 社会化的含义 西方关于社会化的理论
教学方法与手段 系统讲授、讨论
第三章 社会角色与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社会角色 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的机构 西方有关个人成长的理论 讨 论
2、理想社会化与再(重新)社会化
理:完全按照社会需要和遵循固定程序
再:改变个人原有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 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a、主动再社会化:宗教皈依、移民适应 b、被动(强制)再社会化:罪犯的改造
3、反向社会化与反社会化 反社会化(内容上):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 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
身份与角色的联系与区分
身份与角色都是分析社会结构的有力工具 一个人的身份就是社会对他所规定的位置。 角色表示身份的动态性质:指社会对某一 特定身份的行为期待和看法。 一个人可以拥有多种身份; 一个身份可以具有几个角色:教师、领导 一个新身份产生时,与之相配的角色有可 能尚未形成。 某一角色的含义往往会发生变化的。
哈威格斯特
社会化过程六阶段及其任务: 1953《人类发展》:把人的一生划分为6阶, 并指出了每一阶段的发展任务:P123

第三章 社会化

第三章 社会化
第三章 社会化
• 个人的社会共同性通过个性中所具有的社
会意识及一定的与社会、文化要求相适应 的行为方式得到体现,而个人的独特性则 通过高度带有个人色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方式,通过稳定而特殊的个人能力、气质 和性格等特点得到显示。
第三章 社会化
• 个人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化同步进行的、同
时实现的。社会化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 个性形成或个性化的过程。个人随着身体 的成熟和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角色的变化, 其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增加。
第三章 社会化
所谓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 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 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 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 织的基础。通俗地讲,就是社会舞台上特 定角色的表演者,即有着特定的权利、义 务、行为规范的人。
第三章 社会化
•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
第三章 社会化ຫໍສະໝຸດ • 这些技能的掌握对于成年的和未成年的个
人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未成年的人必须 首先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逐 步掌握专业技能;成年的人除了不断深化 专业技能外,也需要不断发展基本生活技 能。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现代社 会,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与专业技能对所有 人几乎都具有相同的意义。也正是在这个 意义上,角色学习过程应当包括基本生活 技能的学习和专门技能的发展,以及与此 同时出现的对角色的理解。
第三章 社会化
心理学者侧重于社会化过程中个人成 长,关注人格的自我形成及学习过程;社 会学与人类学侧重于研究社会是如何将个 人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成员。总的来说, 对社会化的研究都是集中在研究人是如何 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第三章 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 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 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社会化在心 理学领域又叫做发展,使个体在社会影响 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 得,形成一定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 式,其目的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社会心理学2-3社会化过程共20页文档

社会心理学2-3社会化过程共20页文档
费方式、发式、服饰----亚文化群体); (3)同辈群体的社会化极少带有强制的性质(在社交、安全、
尊严、优越感的满足中自然而然实现的); (4)同辈群体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成人控制的反动,常会成为反
主流文化的背景,并在社会化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应加以引导.
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 段. 电视的作用尤其突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5.反向社会化(文化反晡) 年青一代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年长一代
6.反社会化 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无理性型和有理性型)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2.个体内化(内在因素) 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 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 反应模式的过程.
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
(1)观察学习(班图拉) (2)认知加工(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想象、表象、思维等
认知活动,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内部化) (3)角色扮演(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4)主观认同(自居作用) (5)自我强化(达标后的自我满足)
美国学者布郎芬布伦那研究证实:学龄青年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时间是 与父母交往时间的两倍以上.
美国心理学学家米德更认为,在现代社会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达到改 变了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2)基本特征:
(1)同辈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有较强的心理认同感; (2)同辈群体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榜样、语言、交往方式、消
家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它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个体 社会化的第一课堂.
在个体社会化中,家庭的重要性在于:
(1)童年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而此时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 所;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 第三章 社会化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 第三章  社会化的发展
弗认为,超我是从自我的一部分中分化而来,它是在幼 儿时期形成起来的
自居 ?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到了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
和行为模式,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一般是 反映了社会上认可的行为与公认的价值观 人的发展过程(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 性器期 )
25
(二)新精神分析理论有关个体 社会化的论述
二、家庭父母的影响
(一)家庭双亲在子女社会化过程中的特 殊地位
父母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大于其他人(包 括教师)的影响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对孩子的 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前期是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
17
(二)家庭双亲的影响反映了社会 文化的要求
父母总是把自身早已内化了的社会文化灌 输给子女,限制着子女的言行
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 法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成为一个符 合该社会要求的成员
个人也随时随地对当前的社会环 境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做出种种反应, 反作用于环境,从而表现出了人的主 观能动性
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系列的社 会化的过程
6
(三)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使自然人变为 一个社会人
儿童要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 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不仅需要在身 体上受到照顾,还需要与社会成员进 行交往,发生感情上的联系,否则社 会化就会受到损害
艾里克森 :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泛性生物学 观点,认为精神分析既要考虑生物学影 响,又要注意社会文化影响,主要集中 注意家庭、学校和文化给予儿童的影响
人格的发展继续到人的整个一生,也就是 说,社会化过程经历着整个一生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经历着许多阶段的过程
26
二、认识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观点 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而不断发

第三章个人与社会

第三章个人与社会
社会是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一个地方进 行某种活动。
2.西方关于“社会”的理论解释
❖唯实论 :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而是一 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塑造了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即 规定了个别人的存在”。代表人物:【德】齐美尔、 【法】迪尔凯姆
❖唯名论:认为“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个人才是最终 的实体”,故社会就是人的集合体(共同体),仅仅 是代表了许多人的总和。代表人物:【美】吉丁斯, 【法】塔德
社会结构
宏观社会结构 微观社会结构
社会制度 世界体系
个人 角色 群体和组织 社团和社区
1、宏观社会结构
宏观社会结构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 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 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具体说来,社会制度以及 世界体系就代表社会的宏观结构。
社会制度
个人关系 群体关系 个人与社会关系
人的本质
(1)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 会交往中所具有的各种特征 以及之间的相互联系等,会 表现出现象。
(2)表情、情绪、声音、 举止、体貌、衣着等
(3)通过自己的经验把握。
(1)指人的质的规定性。 由人的内在规定性决定。
(2)个性心理特征、思 维方式、行为模式。
(3)它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在现实的社会 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
第三章 个人与社会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的属性和社会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交往 第三节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人的属性和社会的本质
❖ 一、人的属性
❖ (一)人的自然属性
❖ 人的自然属性:指作为一种生命有机体,所具有 的与生俱来的各种生理机能及生理现象。
❖ 人的自然属性是自然天成的。 ❖ 任何个人的存在首先是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而具

马原第三章(已修改).ppt

马原第三章(已修改).ppt

原始工具 青铜器
铁器
大机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从基本适合, 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 由此存在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 求的客观规律。 规律的基本内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 在实践上,它为我国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 尤其是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经济体制改 革的实质,就是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各种体 制性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注意: 1、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
❖ 走出商店,吴老汉忽又站住了。他重新把钱掏出来, 仔仔细细再点一遍,复又返身进了商店。
❖ “姑娘。”
❖ 售货员似乎没听见,仍在眉飞色舞地跟那小伙子扯 东侃西。
❖ “姑娘。”吴老汉声音又提高一些。
❖ 售货员依然只顾谈笑。
❖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即社会意识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 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 可以落后或预见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3、辨析:“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柯林武德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 ——胡适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人的社会化获奖课件

人的社会化获奖课件

第一节 人旳社会化旳含义与内容
狼孩与野孩
人旳社会化
在狼旳环境中
,她“狼化”得相 当快。她不但学会 了像狼一样用四肢 飞快地奔跑,而且 学会像狼一样生吞 活剥、撕咬食物。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人旳社会化旳含义与内容
人旳社会化
狼孩与野孩
——1799年,在法国南部亚维伦旳山中, 三个猎人发觉了一种约11岁旳裸体小朋 友,他们将他强行带回,交附近乡村一 寡妇看守,数后来他逃至山上, 六个月后 又被强行送入医院。他行走如禽兽,喜欢 生吃菜果和小动物,不辨冷热, 不了解语言。 经过心理学家测试,他旳智力还不如1岁旳 小朋友。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人旳社会化旳含义与内容
社会化旳必要性和可能性
社会化旳可能性: (1)人有较长旳依赖生活期 (2)人有较强旳学习能力 (3)人有语言旳能力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人旳社会化旳含义与内容
人旳社会化旳基本内容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人旳社会化旳内容
学习生活旳基本技能 学习谋生旳基本手段 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人旳社会化旳含义与内容
人旳社会化
什么是人旳社会化
社会学中所讲旳“社会化”主要是指人旳社会化。人 旳社会化是一种人学习社会旳文化、增长自己旳社会性、 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旳过程。这里所说旳“社会旳文化”, 涉及了他生活于其中旳群体(社会)旳多种形式旳文化, 主要是该群体、该社会旳价值观和多种规范。在这一过 程中不是人旳生物体被压制,而是人旳先天就有旳生物 性冲动在一定程度上被克制,代之以用人旳社会性去指 导人旳行为。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人旳社会化旳含义与内容
人旳社会化 在被隔离旳情况下长大旳猴子

人的社会化 PPT课件

人的社会化 PPT课件

THANKS
3
4
人有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它是客观事物在 人脑中形成的表象、概念和思维的外部表 现。
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
传授社会技能 教导社会规范
软性:信念、习惯、风俗、传统 道德、伦理等; 硬性:法律、法令、条例、命令、 决定等。
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 社会交往的技能; 一定职业生活的专业知识技能。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 微观:一个生物个体成长发育为一个社会成员,能够独立地参与
社会生活的过程;
• 宏观:一个生物群体,为了使自己的群体发展、延续下去,就要 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培养一代一代的新人,把工作接替下去。
综合起来:人的社会化指一个从出生时什么也不懂的人, 经过不断的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 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 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人把外界事物,通过自己的劳动
实践和高级神经活动,转变为人 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是社会世代交替,继续发展的前提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人口的交替,而且是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为何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只有中国文明延 续了下来?
拓展:神秘的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都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古印度代表了恒河与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埃及代表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代中国即黄河与长 江流域的文明,而巴比伦是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文明的一 个重要时期。 四大文明古国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 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 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 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埃 及和两河流域都计算了圆周率,巴比伦和中国都发现了勾股定理,印度则发 明了阿拉伯数字。 文明古国为何消失?外敌入侵?内部战争?自然恶化?中国文明为何延 续?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话题。

【社会学课件】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课件】人的社会化
☆ 甚至他们的房子和花园都非常地接近(指 大小、布局以及颜色等)。
☆ 2002年他们两个都死于同一种疾病而且是 同一天。
鲍查德和莱肯找到了56对分开养育的同 卵双胞胎(MzA),这56对双胞胎来自美国 等8个国家,他们同意参加为期一周的心 理测验和生理测量。研究者将这些双胞 胎与那些共同成长的同卵双胞胎(MZT)进 行比较。
第三讲 人的社会化 socialization
第一节 社会化及其动力 第二节 社会化的历程 第三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第一节 社会化及其动力
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三、人是如何炼成的 四、社会化的内容 五、人格发展理论
一、什么是社会化
定义: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 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 的过程。
先天论者:遗传(基因)决定一切
杰姆.斯本高和杰姆.刘易斯的故事。1939年一个贫穷 的移民妇女生下了他们两个,他们生下来没几天就被 不同的家庭收养,而且他们的名字也分别是收养他们 的人给取的。39岁时他们重逢,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
☆ 在两个人成长过程中分别都有一个同是被收养的 兄弟而且都叫拉里。
主我是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所 做出的行动,他只有在个体完成了某种活动之后, 才进入他的经验;
客我是作为自己审视和评价对象的自我,是组织 化的他人的态度,是社会价值观的映射。这二者 共同构成整体的自我。
Mead: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预备阶段]:儿童会模仿家长和兄弟姐妹的动作,逐
渐学会使用符号的能力(0-2岁)
[游戏阶段]:学会角色扮演(3-4岁) [概化他人阶段]:除了认知自己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还要认知其他人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3、艾里八个认同危机是: (1) 婴儿期的信任与不信任。

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
• A、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 一般说来,人的婴儿、幼儿期基本上是完全依赖 期,少年期乃至青年期属于部分依赖期。
• B、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 现实的学习能力是人的先天素质、社会历史遗产 和个人努力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 C、人有语言的能力
三、人的社会化的内容
• 1、人类发展的任务
• 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原创
• 第一节: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 第二节: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 第三节: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概念与含义
• 二、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三、人的社会化的内容
• 1、人类发展的任务 • 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你知道《鲁滨逊漂流记》吗? 鲁滨逊在孤岛生活的28年有没有完全脱离人类社会?
三、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 1、继续社会化: • 是指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 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 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
• 2、再社会化: • 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 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 的社会化过程。
一、个性及其形成
1、什么是个性
2、个性的形成
• 中西方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惹争 议——“虎妈猫爸”
• 请看视频
• 这让我想起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黑猫白 猫,能抓到老鼠的,都是好猫”。不管哪一 种教育方式,都不要违背孩子成长的规律, 我更赞成‘严’与‘松’的折中教育,“虎 妈猫爸”只是个例。
我流行我选择
电视剧 影视明星
书籍
电脑游戏
顺流?
歌星 名牌服饰
期 别
年龄
心理危机(发展关键)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后喻文化,即人们所称的“青年文化”, 这是一种和前喻文化相反的文化传递过程, 即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 世的前辈的过程。 在这全新的历史时代面前,年长者的经验不 可避免地丧失了传喻的价值。人类已经将自 己所熟知的世界抛在身后,开始生活在一个 完全陌生的新时代中。 “二次大战以前出生 和长大的每一个人都是时间上的移民,正如 他们的祖先曾是空间上的移民一样。” 如果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 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 得多。但今天却不再如此”。古往今来,没 有任何一代能象今天的年轻一代经历这林林 总总的变化,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代能象他们 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 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
(一)艾里克森 的人生成长阶段说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 0——1岁)。 婴儿如果能得到父母或他人的良好照料,各 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能使其对周围环境产 生信任感,否则相反。 2、自主与怀疑(幼儿时期 2——3岁)。这 一阶段儿童开始学习对自己的肢体活动加以 自主控制,用自己感官来熟悉周围环境。父 母应有意识地鼓励孩子的自主性行为,过多 的指导和责怪或限制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二、社会化的过程
(一)艾里克森 的人生成长阶段说 7、关注后代和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个人 社会成就相对达到顶峰,子女逐渐长大,使个人增加 对他人特别是下一代的关心。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 形成对后代关注的人,会沉溺于对自我、事业和生活 的关注中。
8、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在人生最后阶 段中,个人会经常回忆和总结自己一生的活动,力图 给自己的一生作出一个使自己满意的解释,并给它画 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如果个人不能找到这样一种满意 的解释,将陷入一种追悔和绝望的情绪之中。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1856-1939 ),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 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 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是受“无意识”驱动的。 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 (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 人格发展五个时期。
精神分析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 《自我和伊底》《文明及其缺陷》 等。
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2、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
的途径。 (二)从社会角度分析 社会化是人类社会运行及社会文化不断延续
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四、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教导生存技能 衣食技能;职业技能 2、传递社会文化 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泳
3)电视防碍人们积极地思考。
二、社会化的特点
1、终身性 活到老学到老 2、自主能动性 正向社会化;反向社会化 3、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

第三节 社会化的理论和过程
一、社会化若干理论 (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的理论 2、米德“角色扮演“理论 3、R.哈维格斯特六阶段理论 4、库里的“镜中我”理论
角色扮演理论初创
米德通过对自我的研究发现,自我是通过学习 、扮演其他人的角色发展起来的,是他人对自 己看法的总和,是各种角色的总和,代表对占 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 角色扮演是在与他人交往和实际社会生活中, 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定行为。在不同 场合,人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这就要求 人们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调整自己所 扮演的角色。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是在人际互 动中实现的。这就是米德最初的角色扮演理论 。

北大 社会学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北大 社会学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四、社会化的作用
社会化对社会良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 1、塑造维持社会良性运行所需要的社会成员 (人格完善、能够扮演角色) 2、传递文化 文化具有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推 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文化的统一和 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社会化则能 传递文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主体与条件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相当于他早期提出的潜意识。它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与生 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行 事,盲目地追求满足。 自我:人格结构的中间一层,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是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部分;作用—— 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下监管本我的活动;它是一种能 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行为方式的意识,代表的就是 通常所说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 超我:人格结构的最上面一层,即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是儿童在生长 发育过程中社会尤其是父母给他的赏罚活动中形成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常 人们所说的良心,代表着社会道德对个人的惩罚和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是理想自我,确定道 德行为的标准;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而按 至善原则活动。 人格发展理论(性心理期发展论) 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口唇期(出生-1.5)、肛 门期(1-3) 、性器期(3-7)、 潜伏期 (7-青春期)、生殖期 (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开始) 5个阶段。
(2)人格发展的角度 A、人格(个性、自我):就是个体的心理(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过程。 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和行为 特征的总和。其核心是“自我意识”,即“我是谁”。刚出生的婴儿没 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化就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结果 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有独特人格(个性)的人。 B、人格(自我意识)形成的著名理论: 库利(美)的“镜中自我”:第一,自我意识(人格)是在与他人的社 会互动中产生的;第二,自我意识形成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自己设想 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是自己设想别人对自己行为(方式) 的评价;最后是自己根据对别人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这三个步骤经 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即自我意识。因为每个人的 “自我”意识是通过别人这面“镜子”的反射,所以叫“镜中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的社会化
家庭主要是通过家庭生活的某些方式把社会的 规范和准则等转交给儿童,使之逐渐社会化。父母 对人、对已、对物的态度,往往就是儿童的行为准 则。
关于家庭影响的研究
Ø 父母的教养方式 Ø 家庭气氛 Ø 家庭的自然结构 Ø 出生顺序 Ø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Ø 父母受教育程度
西蒙兹认为,父母与 孩子之间有两个基本 要素,一是接受—拒 绝,二是支配—服从 。
这两种基本要素都程 度不同地存在于父母 与孩子的相互作用中 ,可以组成二维坐标 系统。
学校
儿童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对其社会 化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师、教学 内容、校风等因素的影响下,促进了儿童 的社会化进程。
同龄群体 同龄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行为
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目录
第一节 社会化的含义和内容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特点 第三节 社会化的理论和过程
第一节 社会化的含义和内容
“人的社会化”是古典社会学理论家对于早期现代社会 的一个经典研究内容,也是有关现代人研究的较为成熟 的理论。
相对而言,“人的个体化”则是近数十年中发展起来的 一个新的理论关注。有关个体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当代 社会学理论的新的生长点。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 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的 过程。
社会化特性:社会强制性 个体能动性
终身持续性
案例一
狼孩
狼孩是从小被狼攫取并由狼抚育起来的人类幼童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 著名的是印度发现的两个。
案例二
齐全哥
“14包行李要10名志愿者帮他扛上去。更雷的是,他连毛巾都带 了7条,卫生纸带够了四年用的。”谈起接送“齐全哥”的经历, 志愿者李虎无奈地说。 昨日,武汉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新生郑 宇在5名家人的陪同下一进校园就引起轰动,连83岁高龄奶奶都坐 着轮椅前来为他“助阵”。
三、社会化的意义
(一)从个人角度分析 1、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2、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
的途径。 (二)从社会角度分析 社会化是人类社会运行及社会文化不断延续
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四、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教导生存技能 衣食技能;职业技能 2、传递社会文化 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泳
衣调整、控制人们的文化手段的总和。 3、完善自我 形成自我观念;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关
系认识。 4、培养社会角色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特点
一、社会化的条件 (一)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 语言能力 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 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二)个体社会化的外在条件 1、文化 2、家庭 3、学校 4、同龄群体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媒
社会化的类型
二、社会化的实质
1、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个人生理的内部要求,是个人积极活
动的内因,是个人行为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2、社会教化 社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品格来塑造个人。 3、自我选择 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
的发展目标、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接受社 会的文化和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
通过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内容,我们能够把握古典社会学 理论与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一个标志性的界分,同时也能 够了解当代中国特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 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 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 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 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 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大众传播媒介
积极作用:它使人们有效地了解 社会、分享经验、增长知识、促 使人们接受社会所公认的价值观 和行为方式。
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对儿童社会 化的消极影响:
1)暴力节目直接影响到儿童侵 犯行为。
2)电视影响儿童学习潜力,缩 短儿童注意力的间隔时间,限制 他们的语言能力。
3)电视防碍人们积极地思考。
什么是角色扮演?
举个例子:在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作为婴儿的我们并不
具备自我意识,我们的所作所为完全就如同“低等生物”那样是 根据他人的姿态做出的条件反射,我们会哭泣,但这样的哭泣并 不能准确的指明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是食物、水还是其他什么东 西,同时,由于不能准确解读其他人在特定环境中发出的声音或 姿态,我们经常会产生适应上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一直要持续到 我们开始本能地尝试扮演他人的角色才有所改善,例如一个初步 获得解读符号意义能力的婴儿能通过母亲的语调、表情和话语来 想象她的感觉和可能的下一步行动,也就是扮演母亲的角色。角 色扮演对于个人心智的产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除非他人的姿态 以及这些姿态所显示的行为的倾向能够作为有用的信息被你加以 利用,来暗中预演可供选择的行动路线,否则公开的行为将经常 会导致对环境的不适应。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对必须接触的人的观 点进行设想的能力,那么要想适应这些人并与之和谐共存,就是 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基本理论
(一)潜意识理论 (二)人格结构理论 (三)驱力理论 (四)性欲学说
“角色扮演”理论
米德:美国心理学家是美国 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 哲学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米德于1863年2月27日生于 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南哈 德利,就读于哈佛大学,在 W.詹姆斯指导下从事研究, 并于1894年和J.杜威同时进 入芝加哥大学期间,米德受 到机能主义运动和早行为主 义理论的影响,从而涉足社 会科学领域,研究自我理论 ,是20世纪最重要的自我理 论家之一。
二、社会化的特点
1、终身性 活到老学到老 2、自主能动性 正向社会化;反向社会化 3、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

第三节 社会化的理论和过程
一、社会化若干理论 (一)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的理论 2、米德“角色扮演“理论 3、R.哈维格斯特六阶段理论 4、库里的“镜中我”理论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1856-1939 ),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 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 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是受“无意识”驱动的。 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 (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 人格发展五个时期。
精神分析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 《自我和伊底》《文明及其缺陷》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