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次生盐碱化 问题

合集下载

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防治对策

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防治对策
农田水利 水土保持
NONGTIANSHUILI源自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防治对策
王喜艳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辽宁沈阳 110122)
摘 要 近年来,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已经超过了适宜蔬菜生长的含量范围,严重制约着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本文从引起保护地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对策等方面作以综述。 关键词 保护地;次生盐渍化;防治对策
性元素增加和活性增强,导致作物铝、锰中毒。 2.3 土壤质量下降 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后土壤的理化性质 发生改变,如板结土壤失去团粒结构、保水保肥性降低;土 壤 pH 值发生改变、土壤的孔隙度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根 部吸收能力下降,作物对某种或某几种元素吸收的不足,致 使植物缺素症发生。 3 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对策 3.1 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根 据作物种类选择微量元素肥料,增施腐殖酸肥料。增施有机肥、 农家肥和农作物秸秆,如稻壳、麦糠、玉米秸秆等。秸秆为 微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被微生物分解,同化土壤中的过量 氮素,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形成大量的水稳性团粒结构, 降低土壤容重,有效地降低了土壤可溶盐浓度。石灰氮 - 秸 秆消毒石灰氮肥是一种含有钙素,是具有杀虫灭菌作用的迟 效性氮肥,可在大棚换茬休闲季节,石灰氮与秸秆混施入土壤, 适当灌水后起垄覆膜,进行闷棚,还可以增加土温和杀灭线虫, 提高闷棚效果。 3.2 增施微生物菌剂 盐渍化土壤中环境中有益菌和有害菌比 例失调,有害菌增多,使病害发生严重。增施微生物菌剂,加 大有益微生物的投入,可提高土壤中有益菌的菌群优势,提高 有机质含量。这些有益菌可有效降解农药、化肥、除草剂的残 留和有害化学物质,增加板结土壤通透性,起到疏松土壤、培 肥地力的作用。另外,微生物菌剂对防治土传病害有显著效果。 3.3 深翻和轮作 通过深翻,打破犁底层,增加耕作层的厚度, 通过深翻使表层含盐土壤与深层土壤充分混合,可以有效预 防或缓解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进程。蔬菜保护地连续使用几年 后,种一季露地蔬菜或种一茬粮食作物,对恢复地力,减轻 蔬菜生理性病害和病菌引起的病害都有显著的作用。 3.4 合理灌溉 改变灌溉模式,采取滴管、渗灌或节点式渗 灌等灌溉方法,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不能大水漫灌。灌溉过程 中一定注意小水勤浇和浅水快浇相结合,防止盐分上移。同 时,在夏季蔬菜作物拉秧后,揭去温室大棚薄膜,在雨季利 用雨水压盐;对于盐分高的土壤,在蔬菜定植前要大水漫灌, 以水压盐,达到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目的。 3.5 选种耐盐品种 栽培过程中选用耐盐性强的蔬菜品种。 耐盐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花椰菜、结球生菜、菠菜>茄子、 芹菜>辣椒>黄瓜,草莓的耐盐性最差。 3.6 测土配方施肥 按土壤按作物需求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降低化肥的施用量,能有效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另外,避 免在盐碱土地区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

陕北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陕北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陕北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陕北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是由于土壤在渗漏管下、排水不畅以及雨水流至深层失水性
较强的低湿度土壤时,由于无溶液里引起的植被缩水和溶质迁移而形成的土壤硬化现象。

陕北棚室地区由于气候特点和水土条件,缺水缺肥等问题,而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要有效解决陕北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改善水库排水的基础设施。

要加强拦河构筑物的设计、建设和维护,妥善处理水
库下渗,以保证水库及其以下层土壤水分均衡;
二是建设水肥灌排均衡灌溉工程。

要加强耕作结构改造、水肥营销和灌溉技术改进、
滴灌技术改进等农业技术改造工程的实施;
三是改进肥沃的装备配套。

要完善灌溉排水技术装备和调度控制系统,加强灌溉护坡、深地排水、改善隐蓄排水等设施的建设及维护;
四是完善耕地管理。

应以灌溉技术改造和定向配套投资为主,大面积实施耕地改造、
种植盐抗植物、植物苗圃养殖、大棚灌溉系统改造等陕北棚室地区耕地改进技术。

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减轻陕北棚室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有利于提高农业土壤肥力,改善农田景观,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要解决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构思和技术支持的合理的灌溉技
术体系,以及配套的投资补贴,以确保土壤肥力的持续改善和水肥利用的环境友好及可持
续发展。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生态修复主要措施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生态修复主要措施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生态修复主要措施一、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概念和成因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土壤中可溶性盐分过度积累,进而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的现象。

这种过程通常发生在蒸发作用强烈的地区,或者在灌溉和排水系统不健全的情况下。

二、生态修复的概念和原则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自然或人为手段,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

在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生态修复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性:修复措施应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相协调,长期稳定地改善土壤质量。

2.整体性:修复措施应综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3.功能性:修复措施应针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具体原因和程度,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和技术。

三、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1.水利工程措施:通过建设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水利工程,调节土壤的水分状况,防止土壤盐分过度积累。

例如,建设地下排水管道,将地下水位控制在适宜深度,防止表层土壤盐分积累。

2.农业措施: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土壤盐分的来源和积累。

例如,采用轮作制度,减少单一作物种植导致的土壤盐分积累;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盐分的吸附能力。

3.植被覆盖措施:通过种植耐盐植物或草皮覆盖等手段,防止土壤表层盐分积累,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例如,在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如碱蓬、柽柳等,通过植物的生长吸收土壤中的盐分;或者种植草皮覆盖在土壤表面,防止太阳辐射导致表层土壤盐分蒸发。

4.化学改良措施: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等手段,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对盐分的吸附能力。

例如,施用石膏、氯化钙等化学改良剂,增加土壤中的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5.生物防治措施:通过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相互作用,促进土壤中盐分的降解和吸收。

例如,接种耐盐微生物,促进土壤中盐分的降解;或者利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盐分。

6.监测与评估措施:通过对土壤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状况和修复效果。

不同施肥方式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及蕹菜生产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式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及蕹菜生产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式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及蕹菜生产的影响一、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1.1 盐碱地的成因盐碱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份超过一定限度,影响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一种土壤环境问题。

盐碱地主要是由于水分蒸发过多,土壤中的盐分得不到有效冲淋而积聚。

土壤盐分过多会导致土壤渗透性降低,土壤微生物活动受抑制,大量的盐分积聚也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因此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1.2 设施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在设施蔬菜生产中,频繁的灌溉和施肥会导致土壤中盐分和碱份的积累,从而引起设施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

部分施肥措施的不当也会加剧次生盐碱化的发展,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3 蕹菜生长对土壤盐碱化的适应性在盐碱地上生长的蕹菜,具有一定的盐碱适应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忍受土壤中的盐分和碱份,因此成为了盐碱地上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

如果土壤盐碱度过高,也会对蕹菜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化肥施用方式容易造成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的过度积累,从而增加土壤盐碱化的风险。

化肥的施用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平衡,使土壤的循环能力下降,加快了土壤盐碱化的发展速度。

相比化肥,有机肥的施用方式更为温和,能够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肥力,同时有机质的持久降解也会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对盐碱的抵抗力。

有机肥的施用方式有助于减缓土壤次生盐碱化的进程,对于改善设施土壤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施肥方式对蕹菜生产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施肥方式,其对蕹菜生产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采用化肥施用方式的土壤中,盐分和碱份的过度积累会影响蕹菜的生长和产量,甚至影响蕹菜的品质。

而有机肥的施用方式能够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肥力,有利于蕹菜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对蕹菜的生产具有积极的影响。

3.1 合理施肥管理3.2 耕作措施的优化针对设施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问题,应加强土壤管理,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如合理开沟排水、改善土壤通气性、保持土壤湿润等,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抗盐碱性,减缓土壤次生盐碱化的进程。

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防治对策

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防治对策

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防治对策设施农业是一种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利用设施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冬季、非耕地等限制因素下的高效农业生产。

然而,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将探讨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1.施肥不当:设施农业中常使用化肥,如果施肥不当,过量的肥料会积累在土壤中,其中的盐分会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逐渐提高,导致土壤盐分浓度过高。

2.水质问题:设施农业中常使用循环灌溉水,如果循环水中携带有高浓度的盐分,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盐分累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3.温室环境控制不当:温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对土壤中的盐分分布和浓度有直接影响。

如果温室内的通风、排水等环境控制不当,会导致土壤中盐分浓度升高。

为了防治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合理施肥:合理调查土壤肥力水平,根据作物需要进行科学施肥,避免过量的肥料积累在土壤中。

同时可以使用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控制循环灌溉水的质量:对循环灌溉水进行定期检测,保证其质量符合作物生长需要。

如果灌溉水中的盐分浓度过高,可以采用逆渗透膜和电渗析等技术进行水质处理,降低盐分浓度,以减少土壤盐分积累。

3.加强温室环境控制:定期检查温室内的环境参数,保证通风、排水等设施运行良好,避免温室内湿度过高和空气循环不畅导致土壤盐分积累。

此外,可以使用覆盖材料、喷灌等措施,减少土壤蒸发,降低土壤盐分浓度。

4.进行土壤改良:可以通过添加石膏、有机肥料等物质进行土壤改良,促进盐分的淋洗和固定。

此外,可以采用冲洗灌溉和盐害植物修复等技术,帮助减少土壤盐分浓度。

综上所述,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合理施肥、控制循环灌溉水质量、加强温室环境控制和进行土壤改良等对策,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只有保护好土壤质量,才能保证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形成机理与防治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形成机理与防治

谢谢观赏!
潜水蒸发,将盐分积累于地表或作物根系层,这
就是人们常说的"次生盐碱化"。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听耧声响,不见粮归仓”
“斥卤荒滩千百年,人们代代淋硝盐,雨水对和撒点籽,没有雨水就荒田”
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位过高,是引
起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一般是地下水埋深
(埋藏深度)比地下水临界深度浅,则将发
盐, 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
地下排盐:建设地下暗管进行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排
排盐
改碱绿化技术。
利用双隔离层、隔盐袋等改土绿化技术,提高 树木成活率。 适地适树,适地适花。 适地适草,是盐碱地园艺的关键技术;筛选出 适合栽培的植物,丰富盐碱地园林的植物材料。 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在盐渍土上,
土壤次生盐碱化 --形成机理与防治
次生盐渍化:是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 壤,因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可
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 由于垦荒初期不重视或没有足够的排水将土壤 主要发生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 中历史时期积累的盐分排出,使地下水位升高, 渭河平原等。 低矿化度的灌溉水快速溶解土壤中盐分,并随着
生盐化。 地下水矿化度高,其积盐过程与土壤盐碱化 相同。
预防土壤次生盐碱化: 关键在于保持排水通畅,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
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
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1.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
深度以下。前苏联科学院 v . AKovda 等专家认为,
可能会引起土壤盐渍化的矿化地下水的深度平均为
3-5m。
2.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措施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措施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措施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它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

因此,采取有效的改良措施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
一、合理灌溉
合理灌溉是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次数,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同时,要注意灌溉水质,避免使用含盐量高的水进行灌溉。

二、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从而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同时,有机肥中的微生物还能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三、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表面的蒸发量,减少盐分向土壤表层的积累。

同时,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作物抗盐碱能力。

四、深翻土壤
深翻土壤可以打破土壤表层的硬壳,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均匀分布,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同时,深翻土壤还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五、使用土壤改良剂
使用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常用的土壤改良剂包括石膏、磷石膏、硫磺等。

在使用土壤改良剂时,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改良剂,并掌握好使用量。

六、加强监测与治理
加强监测与治理是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土壤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盐渍化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次生盐渍化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影响。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预防与治理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预防与治理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预防与治理土壤次生盐碱化是指本来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能力的土壤,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发生了盐碱化过程。

这是全球范围内许多农业地区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土地无法继续种植农作物。

因此,预防和治理土壤次生盐碱化是重要的任务。

一、预防次生盐碱化1.合理施肥:农田种植期间,土壤要适量施肥,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和施肥量,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避免过度施肥导致土壤盐碱化。

2.合理灌溉:合理的灌溉方式和水量控制是预防盐碱化的关键。

应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水量来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实行合理的水肥管理,避免过度灌溉和过量的灌溉水带来的溶质积累。

3.改良土壤结构:对于土壤风蚀、水蚀问题较严重的地区,可以通过土壤改良措施来提高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度。

例如,广泛应用石灰石石膏地膜覆盖技术、固体化改良技术等,以减少土壤蒸发和盐分上升速度。

4.防治农药残留: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

因此,应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或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减少农药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5.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也是预防土壤盐碱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尽量减少工农业排放物的排放,减少土地受到污染的可能性,保护土地的肥力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二、治理次生盐碱化1.深耕翻松:对于已经发生次生盐碱化的土地,首先需要进行深耕翻松措施。

通过深度翻松土壤,可以使盐分向土壤深层移动,减少对作物的危害。

2.水分调控:合理调控土壤水分是治理次生盐碱化的重要措施。

通过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次数,保持土壤湿度适宜,使土壤中的盐分得以渗透和稀释,减轻盐分对作物的胁迫。

3.化学处理:对于重度次生盐碱化的土壤,可以采用化学处理的方式来去除盐分。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石灰石石膏施用、盐分降解剂施用等,通过增加土壤的钙离子含量和破坏盐分结构,使盐分得以去除。

4.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土壤治理方法。

通过选择适应盐碱土壤生长的植物,如耐盐植物、吸盐植物等,种植在盐碱土壤上,可以通过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和生物降解作用来修复土壤。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主要由于过度施肥、灌溉不当以及土壤排水不良等原因导致。

为了有效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可以采取以下合理建议:
1.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特别是氮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

有机肥
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盐分积累。

2.合理灌溉:采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

这样可以减
少水分蒸发,降低盐分在土壤表层的积累。

3.土壤深翻:定期深翻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

这有助于将盐
分均匀分布于土壤深层,减轻表层土壤盐渍化。

4.种植耐盐作物:选择耐盐性强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如盐生植物等。

这些
作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土壤盐渍化的影响,保证产量。

5.土壤调理:使用土壤调理剂,如石膏、腐殖酸等,来调节土壤酸碱度,降
低土壤盐分。

同时,这些调理剂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6.轮作与休闲: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

在休闲期,可以进行深松耕、淹
水等措施,以降低土壤盐分。

7.加强排水:改善土壤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

这可以防止水分在土壤中
滞留,减少盐分积累。

综上所述,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施策。

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土壤深翻、种植耐盐作物、土壤调理、轮作与休闲以及加强排水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质量,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一、问题概述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原本没有盐分积累或盐分较低的土壤,在设施园艺生产过程中,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壤盐分积累超过一定标准,从而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这一问题在设施园艺生产中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成因分析1. 水质问题:灌溉水中含有较高的盐分,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

2. 肥料施用不当:过量施用化肥或者不合理配比肥料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

3. 土壤排水不良:排水不畅导致水分停留在土壤中,盐分随水分蒸发而残留在表层土壤中。

4. 土地长期不耕种:长期不耕种或者不合理的耕作,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无法得到有效地去除,从而积累在土壤中。

三、治理措施1. 合理选址:在设施园艺建设的初期,要根据当地水质、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建设场地,避免因地域环境不适宜而导致盐渍化问题。

2. 合理施肥:合理掌握施肥技术,进行施肥前要做好土壤测试,合理配比肥料,适量施用有机肥。

3. 加强排水:改善土壤排水条件,采取排水沟、排水管等措施,保持土壤排水畅通。

4. 良好耕作管理:加强土壤改良工作,定期耕种,促进土壤中盐分的有效去除。

5. 土壤改良:采取添加腐熟有机物、石灰和石膏等中和盐分的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四、结语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制约设施园艺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其成因和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改善土壤环境、保障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对土壤环境的细致护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确保设施园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五、监测与预警1. 定期监测:建立设施园艺土壤盐分监测体系,定期对土壤盐分进行测试和监测,及时了解土壤盐分的变化情况。

2. 制定预警标准:根据不同作物对盐分的耐受性,制定不同的预警标准,一旦土壤盐分超过预警值,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

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因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

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由于垦荒初期不重视或没有足够的排水将土壤中历史时期积累的盐份排出,使地下水位升高,低矿化度的灌溉水快速溶解土壤中盐份, 并随着潜水蒸发,将盐份积累于地表或作物根系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次生盐碱化。

可见:①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位过高,是引起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 一般是地下水埋深(埋藏深度)比地下水临界深度浅,则将发生盐化;②地下水矿化度高。

其积盐过程同土壤盐碱化。

什么是地下水临界XX:防止土壤盐碱化所要求的最小地下水埋深。

又称“临界水位”或“警戒水位”。

指在蒸发最强烈季节,土壤表层不显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

临界深度不是一个常数,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气候、土壤(特别是土壤的毛管性能)、水文地质(特别是地下水的矿化度)和人为措施四个方而。

一般来说,蒸降比越大,地下水矿化度越高,临界深度越大;壤质土壤较粘质土壤和砂质土壤临界深度为大;表层结构良好、耕作管理精细的土壤,临界深度较小。

以下几个方而可以构成威胁:1. 不合理的耕作灌溉,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2. 灌溉不足以将可溶性盐淋洗下渗至土壤底层;3.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排灌不畅;4. 除盐防碱的养地作物的播种而积大量减少1/5所以说,要防治土壤盐碱化就要设法降低地下水位.要让地下水位下降的措施有很多,比如减少利用地表水而采用地下水进行灌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平衡措施,还有就是布设排水沟进行排水等等.不过一定要注意采补平衡,地下水位过高不好,到过低更不行,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地而沉陷,地裂缝,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等. 不合理的灌溉为什么可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说不合理灌溉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灌溉所用的是地表水(例如河水等)而不是地下水(如井灌)•以地下水源源不断地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自然就下降了,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第二,地下水位下降不但不会导致土壤盐碱化,而且有利于防治土壤盐碱化. 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就是因为地下水位长期过高,地下潜水持续蒸发,土壤中的水分不断地以水汽的形式散逸到空气中,而水中的盐份却被带到地而表层并在这里不断的积聚,正是这种水走盐留长期的结果最终导致了土壤的盐碱化.预防土壤次生盐碱化:关键在于保持排水通畅,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1.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深度以下。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原因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原因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原因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回答对较干旱的地区进行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地下水位在上升的同时也会将地下的盐分带上来,被阳光照射后,水分蒸发掉但盐分依旧会留在地表上,从而导致土壤生盐渍化。

对河流上游进行大量引水灌溉,会减少河流流向下游的水量和入海水量,当海水倒灌后,也容易形成土壤盐渍化。

一、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原因是1、在部分比较封闭的河口地区,当河流进入枯水期时,河口水位低,当海水上溯后就形成了咸潮,从而导致河流两岸土地盐渍化。

2、人们会在一些较干旱地区的河流上游大量引水灌溉,减少流向下游的水量以及入海水量,当海水倒灌后,就易形成沿海三角洲土壤盐渍化。

3、在沿海地区,人们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恶化,再加上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也会随着上升,从而导致土地盐渍化。

4、在较干旱的地区进行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在上升时会把地下的盐分带到地表面来,被阳光照射后水分会蒸发,而盐分会留在地表,使地表土壤中的盐分增多,从而出现盐渍化。

二、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1、种植苜蓿、绿肥等作物并发展间套作,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植被地面覆盖率,减少蒸发返盐,推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灌区林木的覆盖面积,降低风速,减少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农田小气候,发挥生物排水作用。

3、加强灌区排水,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地段的情况采用明排、竖排、暗排、扬排以及干排的方式,加强管理明渠排水,及时清淤,保证排水畅通。

4、控制灌区多引和超引水,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进行渠道防渗,减少输水损失,同时加护强灌溉管理,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技术,降低灌溉定额,从而达到减少对灌区地下水补给的目的。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预防与治理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预防与治理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预防与治理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指土壤中原本不存在盐碱的状况下,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土壤中盐碱含量过高的现象。

预防和治理土壤次生盐碱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调节灌溉水质和用水量:选择合适的灌溉水源,尽量避免使用盐含量高的水源,尽量降低洪水灌溉、雨水淋溶等方式对土壤盐碱的影响。

合理控制灌溉水量,避免土壤过度湿润和排水不畅。

2. 合理施肥和农药使用:科学合理施肥,控制农药使用量,避免过量的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和伤害。

同时,使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和防盐碱能力。

3. 合理选择作物种类和轮作制度:选择适应当地土壤条件和盐碱状况的作物种类,同时合理制定轮作制度,使作物间的盐碱分布均匀化。

4. 合理排水和防渗措施:改善土壤排水条件,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土壤排除多余的盐分和水分。

采取适当的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和地下水中盐分渗入土壤。

5. 植被恢复和保护:通过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增强土壤固体颗粒的结合力,减少土壤侵蚀和风沙侵蚀,保持土壤湿润和稳定。

6. 引入耐盐碱植物和土壤改良:合理引入适应盐碱环境的耐盐碱植物,通过栽培这些植物,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碱含量。

7. 积极治理果园与森林地盐碱化:通过改善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控制病虫害的措施,防止果园和森林地盐碱化,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土壤次生盐碱化,保持土壤的健康和高产。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土壤次生盐碱化是指原本非盐碱地区的土壤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发生盐碱化过程。

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水文条件:水分过多或过少是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水分过多时,土壤排水不畅,水分中的溶解盐离子无法被有效地排除,导致盐分积累;水分过少时,土壤中的盐分不能被稀释,容易形成盐渍。

2.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重要因素。

粘土质地的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因为粘土颗粒之间的间隙较小,排水能力差,盐分难以排除。

而砂质土壤的排水性较好,盐分积累的可能性较低。

3.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水平低下也是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之一。

土壤肥力低下使植物生长受限,根系无法充分发育,从而减少了植物吸收盐分的能力,盐分在土壤中积累。

4. 水质:灌溉水质中的含盐量高,或者含有高浓度的硫酸盐、碳酸盐等盐类,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

这是因为灌溉水中的盐分在植物蒸腾作用下逐渐积累,导致土壤盐分浓度升高。

5. 人为活动:不合理的农业管理和人类活动也是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重要原因。

过量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增加土壤盐碱化的风险;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也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盐碱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盐碱土壤的存在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土壤次生盐碱化还会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影响土壤生态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为了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抵抗盐碱化的能力。

2. 良好的灌溉管理: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次,避免过度灌溉和不规范的灌溉水质。

3. 改良土壤结构:通过加入有机质、石灰等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和保水能力,减少盐分积累的可能性。

4. 合理耕作措施: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如保护地表覆盖物、保持耕作层覆盖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淋洗的损失。

陕北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陕北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陕北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治理措施作者:马骁来源:《西北园艺·蔬菜》2020年第03期随着陕北棚室栽培面积迅速发展,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渐突出,已严重制约着蔬菜品质、产量和效益的提高。

笔者通过在延安甘泉县和宝塔区进行综合治理试验,使蔬菜长势明显恢复,产量也较以前提高10%~30%。

现将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简介如下。

1 土壤次生盐渍化症状和危害一般没有发生积盐的土壤渗水比较快,发生积盐的地块水的下渗较为困难,且在土壤干燥后地表会变成白色,再搁置一段时间后地表会出现白色结晶物质,这表明土壤盐离子浓度约为5 000 mg/L左右。

若土壤表面长出绿霉则表明此处盐分浓度较高;若发生红霉则表明盐分浓度相当高,植株根部吸水受到抑制。

植株受害后,叶片失去活力,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或表现为不浇水就不长,浇一次才能生长一段时间(与蔬菜根部病害有区别);受害叶片葉色变得异常浓绿发亮,植株长相呈梯形状,生长不整齐,茎细弱,叶片变小、发卷,节间明显变长,根系变为褐色,根尖齐钝。

如番茄受害后表现为叶片小、叶呈灰绿色,果实膨大缓慢,发亮,着色不良,红绿界线明显。

黄瓜受害后叶片边缘干枯呈“镶金边”状,龙头出现“花打顶”,果实有明显苦味且畸形瓜率高。

辣椒受害后植株矮小,叶色深绿,落花严重,僵果率增加等。

2 发生原因1)设施的特殊环境。

棚室蔬菜生长期间由于受棚膜保护,降雨不能对棚内土壤进行有效淋洗,使大量多余的盐分被遗留在土壤中;再加上土表一般都覆盖地膜,棚室相对温度较高,使土壤水份蒸发快,土壤溶液中的盐分会随土壤毛细管作用上升到土壤表层,从而使耕作层积聚了大量的盐分,发生次生盐渍化。

2)施肥不合理。

农家肥投入不足,造成土壤缓冲能力较差。

化肥施用过量,氮、磷、钾配比不合理,尤其是氮肥施用过量,磷、钾及微量元素施用不足造成土壤氮素相对过剩,导致土壤中可溶性硝酸盐含量过高,当盐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作物产生危害。

设施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

设施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

设施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
设施土壤次生盐碱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滴灌水质问题。

滴灌设备需要使用水源,如果水源含有过多的盐分、硬度高或者含有过多的碳酸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在滴灌过程中就会逐渐累积在土壤中,导致土壤盐碱化。

2.土壤水分管理不当。

有些植物需要足够的水分才能生长,但如果土壤中水分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而且过多的水分也会导致盐碱化。

3.施肥不当。

废弃物、肥料等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酸性物质,这些物质在土壤中积累过多就会使土壤呈现酸性,进而加剧盐碱化的程度。

4.土壤质地问题。

土壤质地对于土壤中盐分的积累和分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些土壤质地较为紧实,空气、水分和根系难以渗透,因此容易出现盐分的积累。

5.地下水位过高。

如果设施周围地下水位过高,那么在灌溉过程中,这些水分就会渗透到土壤中,导致土壤中盐分的积累和分布,从而加剧盐碱化。

- 1 -。

陕北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陕北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2020.05病虫防治4)合理浇水,控制棚内湿度。

靶斑病菌喜湿,浇水不可大水漫灌,采用膜下灌溉,在晴天的上午浇水,水后及时通风排湿。

在苗期、连续阴天以及低温时都需控制浇水。

同时,根据棚外天气情况适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上午闭棚升温,升至32℃时开始通风,下午温度降至20~ 25℃闭棚。

5)合理施肥。

黄瓜生长期内,测土配肥,均衡施肥,植株才能生长健壮,靶斑病发生较轻。

基肥使用含秸秆多的优质腐熟有机肥,育苗期施用磷肥,定植后苗期控制施肥,少量多次。

追肥在三叶期以后,初瓜期和盛瓜期冲施或叶面喷施氨基酸类、海藻酸类和甲壳素类等功能性肥料,增施磷、钾肥,避免氮肥过多。

6)彻底清除病残体。

种植黄瓜前,选择晴天将大棚内外的残枝败叶清理干净,装袋集中转移后焚烧或深埋。

种植期间,注意观察黄瓜叶片,要在发病初期,及时发现摘除病叶并集中销毁,以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

7)培育健壮植株。

黄瓜苗期需注意调控光、温、水、肥,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避免徒长。

注意棚内温度变化,避免因温度差异过大造成幼苗抵抗力降低。

苗期生长健壮,定植后黄瓜长势更好,抗病能力更强。

8)药剂防治。

黄瓜靶斑病病原菌极易变异,单一化学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发病前可喷施诱导剂、生物农药和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包括诱导剂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液,生物农药3%中生菌素1000~1200倍液。

发病初期,可喷施治疗性杀菌剂、保护性和治疗性杀菌剂复配剂,包括96%咪鲜胺3000~40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1000~1500倍液、30%苯甲吡唑酯1000~2000倍液、40%氟硅唑1000~ 2000倍液、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25%啶酰菌胺悬浮剂1000倍液和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

将不同机理杀菌剂交替、轮换使用,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在连续阴雨天气用药,选择45%百菌清烟剂(每亩用350g),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喷1kg)。

次生盐碱化

次生盐碱化

地下水位与水质
同一种土质,地下水位越高,潜水补给蒸发量越大,盐分在土壤中积累的数量也 愈多。在地下水位和土壤质地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地下水矿化度愈高,土壤积盐就愈 多。
(二)人为因素 • 管理因素 管理不善,灌溉水过量,抬高地下水位。 • 施肥盲目 生产者为了追求高产量和高利润,没有根据来实施肥,化肥施用量过大,氮,磷, 钾养分比例极不协调,有机无机肥料配比不当等,致使大量的盐分离子不能被 作物有效吸收而残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 灌溉不合理 灌溉水污染、灌溉频繁以及灌溉方式不合理。
次生盐渍化土地的分布:

我国次生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 部、黄河河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也有小 面积分布。
土地次生盐渍化的成因
(一)自然因素 土壤质地与土体构型
土壤质地决定了土壤毛管水上升高度和上升速度,以及水的入渗性能,从而直接 影响潜水蒸发的速率和水盐动态特征。
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治理
一、定义 二、分布 三、土地次生盐渍化的成因 四、防治土地次生盐渍化的技术措施
什么是次生盐碱化?
次生盐渍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 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的非盐渍化土壤,因人 类的不合理灌溉,促使地下水中的盐分沿土壤毛 管孔隙上升并在地表积累,由此引起的土壤盐渍 化称次生盐渍化。
防治土地次生盐渍化的技术措施
合理的灌排技术措施
盐渍土的冲洗改施肥
一、合理的灌排技术措施 (一)正确灌水是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基本方法 (二)适当排水是预防土地次生盐渍化的重要手段 二、盐渍土的冲洗改良措施 冲洗技术 三、灌溉回归水的利用 灌溉回归水:指从稻田流经地表和地下进入排水沟最终回到河流的水。 灌回归水的利用:在回归水未回入河流之前,灌区内部从排水沟直接引用灌溉农田。 四、生物改良措施 (一) 植树造林,建设绿色生态屏障 (二) 种植耐盐和盐生植被,提供多种经济产品 五、合理使用肥料

浅析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浅析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浅析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危害与综合防治作者:高云海来源:《科学种养》2014年第01期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地蔬菜栽培中,由于地表长期被覆盖,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土壤盐分表面积累导致的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蔬菜品质、产量和效益的提高。

现将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发生原因及其综合治理措施浅析如下:一、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产生原因土壤次生盐碱化是盐碱化的一种,特指由于人为采用保护地栽培措施而导致的土壤盐碱化现象。

产生原因主要有:1. 封闭或半封闭的设施环境保护地栽培是建立在人为控制和干预环境基础之上的栽培系统,由于土壤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不仅使设施内气温高于露地,而且失去了降雨对土壤的自然淋溶作用,再加上灌水频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盐分不能渗透到土壤深层,按照“盐随水来”的规律,水分蒸发后使盐分向表土积聚。

这种特殊的水分运行方式,逐渐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

2. 灌溉水含盐量高,灌溉方法不当水是保护地土壤盐分的主要来源之一。

长期使用矿化程度高的地下水源灌溉,易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

另外,由于空气污染和降雨等作用,用来灌溉的河流水或渠水中含有大量的钠、镁等重金属。

大水漫灌、沟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形成。

3. 施肥方式不合理保护地土壤盐分的另一个来源是肥料。

不注重测土配方施肥,盲目大量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导致土壤有机质匮乏,透气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板结,影响蔬菜生长。

4. 种植方式单一为提高设施产出效益,保护地蔬菜栽培多以果菜类为主,叶菜类较少,种植结构和品种比较单一,合理轮作不够,使得土壤中一些营养元素供应不足,而另外一些营养元素却过剩,造成各种营养元素积累不均衡。

此外,由于周年满负荷生产,设施土壤得不到应有的休整,造成土壤养分和理化性状失调,加重了次生盐碱化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次生盐碱化
是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因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

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由于垦荒初期不重视或没有足够的排水将土壤中历史时期积累的盐份排出,使地下水位升高,低矿化度的灌溉水快速溶解土壤中盐份,并随着潜水蒸发,将盐份积累于地表或作物根系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次生盐碱化"。

可见:
①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位过高,是引起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一般是地下水埋深(埋藏深度)比地下水临界深度浅,则将发生盐化;②地下水矿化度高。

其积盐过程同土壤盐碱化。

什么是地下水临界xx:
防止土壤盐碱化所要求的最小地下水埋深。

又称“临界水位”或“警戒水位”。

指在蒸发最强烈季节,土壤表层不显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

临界深度不是一个常数,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气候、土壤(特别是土壤的毛管性能)、水文地质(特别是地下水的矿化度)和人为措施四个方面。

一般来说,蒸降比越大,地下水矿化度越高,临界深度越大;壤质土壤较粘质土壤和砂质土壤临界深度为大;表层结构良好、耕作管理精细的土壤,临界深度较小。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构成威胁:
1.不合理的耕作灌溉,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
2.灌溉不足以将可溶性盐淋洗下渗至土壤底层;
3.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排灌不畅;
4.除盐防碱的养地作物的播种面积大量减少
所以说,要防治土壤盐碱化就要设法降低地下水位.要让地下水位下降的措施有很多,比如减少利用地表水而采用地下水进行灌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平衡措施,还有就是布设排水沟进行排水等等.不过一定要注意采补平衡,地下水位过高不好,到过低更不行,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地面沉陷,地裂缝,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等.
不合理的灌溉为什么可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说"不合理灌溉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灌溉所用的是地表水(例如河水等)而不是地下水(如井灌).以地下水源源不断地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自然就下降了,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第二,地下水位下降不但不会导致土壤盐碱化,而且有利于防治土壤盐碱化.
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就是因为地下水位长期过高,地下潜水持续蒸发,土壤中的水分不断地以水汽的形式散逸到空气中,而水中的盐份却被带到地面表层并在这里不断的积聚,正是这种"水走盐留"长期的结果最终导致了土壤的盐碱化.
预防土壤次生盐碱化:
关键在于保持排水通畅,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1.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深度以下。

前苏联科学院v.AKovda等专家认为,可能引起土壤盐渍化的矿化地下水的深度平均为
3~5m。

2.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
①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沟、暗管的形式进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盐份;②垂直(竖井)排水,竖井排水价格低、不占地、水量大、水质好、控制调节性地下水位灵活、维修工作少,同时又可以和灌溉相结合,竖直设井以梅花型布井效果为最好。

3.种植耐盐碱的树种
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绿肥)植物,既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从而彻底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治理土壤次生盐碱化:
对于不同损害程度的土地应配合相适应且合理的治理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配合使用,按性质可分为
(1)物理改良:
平整土地、深耕晒垡、及时松土、抬高地形、微区改土。

(2)水利改良:
灌排配套、蓄淡压盐、灌水洗盐、地下排盐。

(3)化学改良:
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殖酸、泥炭、醋渣等。

(4)生物改良:
种植水稻、种植耐盐植物田菁等,使用微生物菌肥等。

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治理方法:
1.化学改良: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在盐渍土上,特别在碱土上施化学改良剂,如:
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因土地类型不同,施入量也不同,施用时间长短取决于当地的经验和资金的状况。

施用改良剂后需用大量水冲洗,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应用困难,而且成本高。

但是,用这种方法能使土壤积水从379天降到145天,渗水从292mm升到605mm。

化学改良尽管成本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看是有益的。

2.种植水稻:
匈牙利、罗马尼亚、前苏联、泰国、中国都在大面积盐土上种水稻,取得良好的改土增产效果。

匈牙利专家通过对中欧及东欧地区盆遗土的研究提出灌溉冲洗、施用化学改良剂和种稻改良三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这一措施为当前改良盐渍化的重点措施。

但这一措施要求水平排水畅通。

3.利用xx灌溉:
咸水灌溉虽然能增加土壤中盐份,但也能增加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溶液中的浓度。

美国、突尼斯、意大利、中亚、阿拉伯和北非分别用小于1g/1或3—8g/1的咸水灌溉,印度还研究利用稀得了的海水灌溉。

美国和前苏联为利用咸水灌溉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4.向土壤中注入聚丙烯酸脂溶液:
与土壤形成
0.5cm的不透水层,从而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盐份随毛管水蒸发向表土累积,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

伊拉克土壤学家研究将沥青混入表层5cm土层中,然后冲洗,可提高土温1.3—2.3℃,从而提高盐份的溶解度,增加淋洗效果。

5.合理渔业:
建立“上粮下鱼”、“上草下虾”等以渔为主的多元化盐碱地立体种植养殖高效利用模式,把渔业利用与农业土壤降盐碱、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

实例:
《"苦水洼"变"聚宝盆":
xxxx发展盐碱地渔业》
河北省沧州市通过挖池抬田,降低水位,抬田种植,池塘养鱼,走以渔农结合综合治理盐碱地的路子,就可以使种植业无法耕作的低洼盐碱地得到较有效的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盐碱水的出路问题。

实践表明,目前建立的“上粮下
鱼”、“上草下虾”等以渔为主的多元化盐碱地立体种植养殖高效利用模式,把渔业利用与农业土壤降盐碱、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水、土、光、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土地次生盐碱化程度,而且扩大了耕地面积,在稳定和加强粮食生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新的生产力
在华北地区经常大水漫灌农田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典型地区有:
xx、xx、河套xx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