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各国工频电磁场限值的有关情况汇总
各国工频电磁场限值的有关情况汇总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尚无工频电磁场暴露限值的IEC标准或其他国际标准,只有ICNIRP(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向世界各国推荐了一个电场和磁场辐射限值的导则:《限制时变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暴露(300GHz以下)导则》,其中推荐以5000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限值标准,100μT作为公众全天辐射时的磁感应强度限值标准。
目前我国所有相关的规范和技术标准中,涉及环境中工频电场强度、磁场强度限值的只有《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其原文是:“关于超高压送变电设施的工频电场、磁场强度限值目前尚无国家标准。
为便于评价,根据我国有关单位的研究成果、送电线路设计规定和参考各国限值,推荐以4000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100μ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待相应国家标准发布后,以其规定限值为准。
”很明显,该推荐限值就是以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的导则为基础的,并且电场强度的限值更严格。
世界上其他各国或学术组织关于工频电场和磁场的限值情况见下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欧洲议会1999年7月发布了一个一般公众电磁场暴露限值的推荐标准。
这是一个供欧洲各国制定标准的框架,目前已有许多欧洲国家准备接受这一标准。
这个标准建立在ICNIRP 导则基础之上,同样是以目前已经得到确认的效应作为基准。
美国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一些学术组织制定了自己的标准,许多州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场标准。
日本并没有公众工频磁场暴露限值的明确标准,1993年,日本一个政府研究机构的报告中提到,居住环境中产生的工频磁场场强比WHO和类似组织的标准中的限值要低得多,认为没有必要制定工频磁场标准。
英国NRPB(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在1993年制定了自己的电磁暴露标准。
澳大利亚,德国这两个国家分别在1989年,1996年出台了自己的电磁场暴露标准。
南京地区220kV-500kV高压线路电磁辐射污染的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磁场强 0.663 0.459 0.338 0.291 0.223 0.202 0.177
度(μT)
晓尧#1、 #2 线
#6~#7
磁场强 0.231 0.223 0.196 0.176 0.155 0.126 0.087
度(μT)
上仙#1、
磁场强
#135~#136
1.073 0.928 0.801 0.651 0.519 0.368 0.225
HA1x、HB1x、HC1x、HA2x、HB2x、HC2x 为各相导线的场强的水平分量;
HA1y、HB1y、HC1y、HA2y、HB2y、HC2y 为各相导线的场强的垂直分量;
Hx 、Hy 为计算点处合成后的水平和垂直分量;
H 为计算点处磁场强度合成总量磁场强度(A/m)。 为了与环境标准相对应,需要将磁场强度(A/m)转换为磁感应强度(mT),转换公式 为: B=μ0H 式 中 : B—磁 感 应 强 度 ( T);
T)
其中:μT=mT×1000,即 mT=μT/1000。
表4
南京地区 220kV 高压线路工频电磁场测量结果
线路名称
杆段
电磁场分量
测量距离(m)
0
5 10 15 20 25 30
工频电场垂直分量 (kV/m)
0.3 0.2 0.12 0.07 0.0
0.6 0.59
415
57 70
六汊#1 线
工频电场垂直分量 #30~#31
0.6
0.2 0.1 0.10
0.0
0.46
0.73
85
864
95
458 263 115 96 85 72 56
267 256 245 212 157 145 130
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污染的评价及建议
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污染的评价及建议摘要:本文从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电磁辐射的机理入手,分析了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特性,介绍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对高压输电工程中电磁辐射限制的要求,同时也论述了高压变电线路电磁辐射的程度。
关键词:高压输电电磁辐射评价1 电磁辐射对周围产生污染的评价某南方新建一个三组600MW的火力发电厂,使用500kV的高压线路进行输电,按照相关公式计算,500kV高压输电线路周围的电场强度能达到 5.5kV/m左右,地面上的天然电场强度在天气晴朗时为0.12kV/m左右,这样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电场强度要十几倍于天然电场强度,这使得居住在高压输电线路的人们对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的危害产生极大的关注。
根据有试验分析表明,几百千伏的输电线路产生的电场强度,地面附近的为5kV/m以上;虽然人处在高达数千伏电场强度的空间内,但是人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仅为几伏每米,也就是说人体内的电场强度要比周围环境中的小得多。
2 输电线路电磁辐射对人的危害我国有关人员曾对550kV输电线路附近进行过流行病和卫生学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附近居民大都出现了头痛、头晕、乏力、疲倦以及不愉快效应等症状,有的居民反映高压输电线路常出现打火现象和放电声,这种现象在阴雨天更加显著,下雨天在线路下面打伞,伞上会出现强烈的电磁感应,进而导致撑伞的人“麻电”的感觉出现。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对220kV的高压输电线路进行过动物实验,在输电线路周围电磁辐射的强度超过一定值并持久作用一定时间后,试验的动物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出现一定的机能障碍。
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于人体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累计效应、热效应以及非热效应等;由于水占了人体积的70%,体内的水分子在电磁作用下会引起相互之间的摩擦,进而使体内水的温度升高,使得体内各器官正常工作受到影响,这就是热效应;在自然状态下,人体的组织以及器官都受到微弱的电磁场作用,但它们之间是有序和稳定的,当外界的电磁场将这种稳定和有序打破后,就会使得这微弱的电磁场受到破坏,人的身体也会跟着受到一定的损伤,这就是非热效应;在以上两种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在人体的对电磁场的承受能力还未从损伤状态恢复的情况下,若再次受到外界电磁辐射的作用,产生的损伤会在原有损伤基础上进行累积,长此以往就会引起人出现永久性的病态,情况严重时可能危及人的生命,这就是累积效应。
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本工程变电站周围最近居民点距离较远,根据 GBl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分 析可知,各种机械设备均符合限值标准,本工程施工作业时,对变电站周围居民点声环境没 有影响。 3.4.2 施工期扬尘环境影响
3
施工期间将产生一些废弃的建筑垃圾,另外还有少量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对于产 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别堆放,并委托地方环卫部门及时清运。 4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在规划设计阶段已按最终规模进行总平面布置,并尽量将主变组布置在站区中间, 以减小工频电磁场、噪声等对厂界外环境的影响。
本期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在主变设备定购时,对设备噪声指标应提出限制要求,要求采用 低噪声产品,主变整体设备噪声水平小于 75dB(A)。
在主变设置防火墙,降低噪声的影响。 主变设备在安装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基座或部件的振动。 变电站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区绿化用水。 主变压器事故情况下的油污水,经事故油池集中后,由专业单位回收处理,不得外排。 4.1.1 施工阶段 (1) 对干燥的作业面适当喷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扬尘量。 (2) 开挖的土石方在保留根植土后应首先回填使用,建筑垃圾应及时运走,避免长期堆 放。生活垃圾也不应乱堆乱放,应及时清运。 (3) 变电站夜间一般不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特殊情况如确需夜间施工,则必须征得当 地环保部门的同意。 (4)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及大风时期施工。施工单位要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文明施工。 4.1.2 运行阶段 加强变电站环保知识的宣传、解释和培训工作。可采取分发宣传小册子等措施。 开展运行期工频电磁场环境监测工作,如发现有居民住宅处工频电磁场强度值超过环保 标准,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或拆迁安置。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标准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1总则1.1本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 J/T10.3一1996)制定。
1.2本规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容。
1.3本规适用于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也可参照本规应用于110k V、220k V及330k 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1.4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
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
最终评价报告书在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
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议方纳人建设费用。
2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容2.1前言2.2编制依据2.2.1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2.2.2评价依据2.2.2.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名称及编号2.2.2.2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2.2.2.3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2.2.2.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2.2.2.5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文2.2.2.6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2.2.2.7城市规划批准文件2.2.2.8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2.2.2.9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2.2.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2.2.3.1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1总则1.1本规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 J/T 10.3一1996)制定。
1.2本规范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范内容。
1.3本规范适用于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也可参照本规范应用于110k V、220k V及330k 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1.4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
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
最终评价报告书在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
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议方纳人建设费用。
2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内容2.1前言2.2编制依据2.2.1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2.2.2评价依据2.2.2.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2.2.2.2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2.2.2.3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2.2.2.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2.2.2.5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文2.2.2.6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2.2.2.7城市规划批准文件2.2.2.8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2.2.2.9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2.2.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2.2.3.1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电磁辐射及环境影响评价
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电磁辐射及环境影响评价摘要:电离过程能够促使分子从不带电转化为带电的分子,而电磁辐射也是一种电磁波,利用电荷和磁场之间的相互变换实现了电能传输的目的。
因为人类的生存活动对电磁波比较敏感,所以电磁辐射对人体会造成相应的伤害。
比较而言,电离辐射给人类产生的干扰和危害要大的多。
关键词:高压输变电;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在高压输变电施工的不同阶段都应进行全面的考虑,采取不同措施保障通信设施设备、无线电以及大气环境的安全,同时应加大公共传播力量,引导公民参与到电磁辐射环境当中,唯有如此才能和谐统筹好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电磁辐射含义概述所谓电磁辐射传递过程,指的是辐射体通过或以电磁波方式向周边空间环境进行能量传递的过程。
而强电磁环境则指的是一切发生于给定场所中的电磁现象总和。
对强电磁辐射环境可以进行类型上的划分,但通常可分为两种:一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电磁场环境强度背景值,或在不同设备区域范围和传播途径内所形成的更强电磁辐射环境背景值;二是在特定的强电磁辐射设施或传播设备局域范围内所形成的更强电磁辐射。
2电磁波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电磁波虽然确实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便利,但是同时它同样也具有双面属性,电磁波的产生同样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在全世界,电磁波辐射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全球第四大的环境污染源,其影响范围也远远不亚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并构成了巨大的隐形杀手。
而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则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亦即由其电流形成了强大的电磁辐射效应、由非短路电流而形成的光热效应,以及其强大的累积效应。
其电磁辐射效应主要是指,当人受到了比较强的电磁波辐射时后人身上的体液温度就会增高,从而对人身上的脏器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当人遇到的电磁波辐射剂量较高后也会使得人体出现了血压骤然增高甚至心律不齐的状况,而一些免疫力系统稍弱的病人甚至还会发生了白细胞数量突然减少的病理变化。
【精品推荐】高压变电箱辐射大吗?
高压变电箱辐射大吗?
小编希望高压变电箱辐射大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看到小编接下来要写的这个文章的题目,也许很多人心里都有这个疑惑,自己家小区旁边就有高压变电箱,究竟它的辐射大吗?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小编在网上很多论坛都看见一些居民提问,自己家的小区外面有高压变电箱,会不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辐射?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高压变电箱辐射大吗这个问题。
高压变电箱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即将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安装在一个防潮、防锈、防尘、防鼠、防火、防盗、隔热、全封闭、可移动的钢结构箱,特别适用于城网建设与改造,是继土建变电站之后崛起的一种崭新的变电站。
高压变电箱辐射大吗
由于220千伏及110千伏变电站内的电力设备频率为50赫兹,因而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其对周边的实际影响主要以电磁感应效应为主,而不是电磁辐射。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胡女士家窗外的变电箱电压等级均为10千伏。
工程师使。
高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指南
高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指南1. 引言高压输变电工程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环境和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个评价高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的指南,以便于各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该工程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2. 评价范围2.1 施工阶段暂时性环境扰动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噪声、振动和粉尘等暂时性环境扰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土壤、水体和空气污染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土壤、水体和空气等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人员健康与安全施工中可能对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造成的健康与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2.2 运营阶段电磁辐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可能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进行评估噪声污染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进行评估水体和土壤污染运营阶段可能引起的水体和土壤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生态系统影响运营阶段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评估。
3. 评价方法3.1 收集信息收集相关的环境数据和工程数据,包括周围环境的气象、地质、水文、生态等信息,以及工程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等。
3.2 环境影响预测基于收集到的信息,使用适当的模型和方法,对高压输变电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
预测应包括环境噪声、电磁辐射、污染物扩散等方面的影响。
3.3 环境影响评估将预测结果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评估高压输变电工程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
评估应包括对环境噪声、电磁辐射、土壤和水体污染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3.4 环境保护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和环境保护要求,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其可行性和效果进行评估。
4. 评价报告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的基本信息、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等环境基线调查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包括对高压输变电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的方法和结果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对高压输变电工程对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估方法和结果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其可行性和效果评估环境监测方案包括对高压输变电工程运营阶段环境监测的方案和方法环境管理计划包括对高压输变电工程环境管理的计划和措施。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特点:主要由地下变电站和地下电缆组成,是点线相结合的项目。
环评开展和审批的重要因素:程序合法、预测达标、环境友好、公众认可是输变电工程。
本工程与常规500kv输变电工程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点:①变电站、电缆均建在地下,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噪声通过屏蔽和隔声对地面敏感点没有影响,仍能维持在现有水平。
②由于变电站、电缆均建在地下,对环境的影响除了电磁场、设备噪声外,重点还有施工、运行时对地下水影响及大量土石方处置、通风井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
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 500kv输变电工程(二)项目规模构成:1.新建500kv某变电站(含某地下变电站、电力管理用房、地下车库)2.新建高抗工程(现状500kv某变电站南侧新建高压电抗器)3.地下电缆工程(新建500kv某变电站——某变电站地下电缆),线路路径总长2km×15km。
(三)输变电工程介绍1.输变电工程组成:变电所(开关站)、输电线路。
输电功能:由升压变电所、降压变电所、输电线路完成。
将发电厂电力负荷中心(电力消费地区),或进行相邻电网间的电力互送,保持电网间供需平衡。
输电网:所有输变电设备连接起来配电网:所有配电设备连接起来。
电网:输电网和配电网2.输变电工程:交流、直流。
电压:低压(lv ,<35kv)、高压(hv ,35~220kv)、超高压(ehv330~1000kv)、特高压(uhv,>1000kv)高压直流(hvdc):±600kv及以下直流输电电压特高压直流:±600kv以上的电压。
我国,高压电网:110kv、220kv电网;超高压电网:330kv、500kv、750kv电网;特高压电网:1000kv交流电压、±800kv直流电压。
输电网构成:输电和变电设备构成。
输电设备:输电线、地线、光缆、金具、杆塔、绝缘子串等。
变电设备:变压器、电抗器(用于300kv以上)、电容器、断路器、接地开关、隔离开关、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母线等一次设备、电力通信系统等二次设备。
输变电设备电磁辐射噪声相关规定和标准模板
输、变电设备电磁辐射、噪声相关规定和标准一.电磁辐射1.1有关电磁辐射的规定国家及有关部门有关电磁辐射的规定如下:国家环保总局1997年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5707-199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6203-1996《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12720-1991《工频电场测量》电力行业标准DL/T799.6-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6部分: 微波辐射监测》电力行业标准DL/T799.7-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7部分: 极低频电磁场监测》1.2电磁辐射限制值国内暂未制定有关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 可引用国家环保总局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推荐值作为指引标准。
规范中”推荐暂以4kV/m 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 推荐暂以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6203-1996《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规定”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强度8h最高容许量为5kV/m”; 根据电力行业标准DL/T799.7- 规定”0.1mT作为作业场所工频磁场的最高容许量”。
1.3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电磁能量从辐射源放射到空间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的现象, 电磁辐射能量的大小与波源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 即波长越短, 越容易产生电磁辐射并形成电磁波。
电磁辐射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普遍。
能制造电磁辐射污染的污染源无处不在, 有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 高压电线、还有电脑、手机、微波炉、电磁灶, 甚至我们乘坐的地铁列车等等都能制造电磁辐射污染。
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特高压输电线路是一种用于远距离电力传输的重要设施,然而,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研究。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于输电线路中的电流。
根据电磁辐射的传播特性和输电线路的设计参数,其辐射强度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电磁辐射的测量和分析,来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设备来获取电磁辐射的数据。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电磁场强度测量和电场强度测量。
通过在特高压输电线路附近的不同位置进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不同位置的电磁辐射强度数据。
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电磁辐射数据,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将测得的电磁辐射强度数据与国家和国际关于电磁辐射限值的标准进行对比。
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特高压输电线路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来对电磁辐射进行预测和分析。
通过建立输电线路的电磁场模型,我们可以在不同操作条件下评估电磁辐射的分布情况。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电磁辐射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分布规律。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我们还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
例如,附近是否存在敏感的生态系统或居民区,是否有其他电磁辐射源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与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的影响进行相互作用。
基于以上的数据分析和评价工作,我们可以得出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如果电磁辐射强度高于相关的标准限值,并且周围环境对电磁辐射敏感,那么特高压输电线路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当前的评价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环境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人体健康的评估也将进一步完善。
总之,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roduced by 500 kV ultra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and transfer power engineering1 总则1.1本规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制定。
1.2本规范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范内容.1.3 本规范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也可参照本规范应用于110KV、220KV及330K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1.4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
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
最终评价报告书在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 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
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议方纳入建设费用。
2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内容2.1 前言2.2 编制依据2.2.1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2.2.2 评价依据2.2.2.1 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2.2.2.2 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2.2.2.3 项目建议及批复文件2.2.2.4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2.2.2.5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纳的批文2.2.2.6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2.2.2.7 城市规划批准文件2.2.2.8 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2.2.2.9 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国家环境保护局1998—11—19批准1999—02—01实施2.2.3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2.2.3.1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1总则1.1本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 J/T10.3一1996)制定。
1.2本规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容。
1.3本规适用于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也可参照本规应用于110k V、220k V及330k 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1.4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
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
最终评价报告书在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
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议方纳人建设费用。
2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容2.1前言2.2编制依据2.2.1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2.2.2评价依据2.2.2.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名称及编号2.2.2.2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2.2.2.3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2.2.2.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2.2.2.5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文2.2.2.6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2.2.2.7城市规划批准文件2.2.2.8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2.2.2.9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2.2.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2.2.3.1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39.
.大型辐照装置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辐射污染源主要有:()
①γ射线穿过屏蔽墙进入环境中,可能对辐照室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辐射影响。
②由于源包壳密封性能欠佳或者长期浸泡在水中被腐蚀,造成钴源泄漏。
③穿过屋顶被大气反散射(称为天空反散射),在辐照室周围构成一个附加辐射场。
④γ射线经迷道多次散射后仍射出迷道口外,对迷道口附近的环境和人员产生影响
A. X-γ辐射监测仪B.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C.中子监测仪
A
17.
γ辐射剂量率测量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值的测定,应在水深大于()的淡水面上进行。
A. 1 m B. 3m C. 2 m
B
18.
射频辐射场现场测量要求()。
①无雨②无雪③无浓雾④相对湿度小于80%
A.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C
19.
A.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
B
26.
一般环境?辐射测量仪器测量的能量下限为()。
A. 10~20keV B. 36~50keV C. 100~360 keV D.500~1000 keV
B
27.
γ辐射剂量率测量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值的测定,应在距岸边大于()的淡水面上进行。
A. 100 m B. 500 m C. 1000 m
C
52.
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原野时,测点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无积水的裸露土壤上或有植被覆盖的地表上方1m处。在监测点位( )直径的范围内巡测的数据不应有显著的差异。
A.5m B .10m C.20m
B
53.
下列辐射探测器能响最好的是( )
A.气体电离探测器B.闪烁探测器C.半导体探测器
A
辐射检测机构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电磁部分)
2018年甘肃省辐射检测机构上岗证考试(电磁部分)单位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是 2015 年生效的。
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频率的适用范围是 1Hz~ 300GHz 。
3.工频电磁场测量时操作人员靠近测量探头时,测量人员的存在会使被测电场发生畸变。
一般规定操作人员应远离测量电极__2__m以外,采用蹲位姿势读数。
4.射频电磁场测量时应当了解辐射体电磁波极化方式,特别是有__方向性__的测量天线或探头,必须注意与被测电磁场极化方向相同。
5.地面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的测量,风速应小于 m/s,测量时间段不少于 30 min。
6.《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T8702-1988)中规定防护限值的频率范围为 100 KHz~ 300GHz。
7.交流输变电工程的可听噪声包括两个部分:宽频带噪声和频率为100Hz及其整数倍的纯音。
8.一般情况下,工频电磁强度测量时,测量人员应离开测量仪器一定距离,以避免测量人员在仪器表面产生较大的电磁畸变。
9.测量噪声时,要求气象条件为:无雨雪、无雷电,风速为≦5m/s 。
10.噪声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噪声污染源、交通噪声污染源、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源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源。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1.( A )数字0.5500和2.0501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的值为。
A. 0.6和2.0B. 0.5和2.0C.0.5和2.1D. 0.6和2.1 2.( B )监测仪器应在国家计量部门或其授权的计量站检定。
①按照检定周期②在购入时③在检修后A. ②B. ①②③C. ②③D. ①②3.( B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适用于电压等级送变电工程。
①110kV ②220kV ③330kV ④500Kv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4.( C )一般环境电磁辐射测量高度取离地面高度。
与辐射有关的法律法规
电离辐射:1. 《辐射防护规定》 GB8703-88伴有辐射照射的一切实践和设施的选址、设计、运行和退役,都必须遵守本规定。
2. 《铀矿冶设施退役环境管理技术规定》 GB14586-93本标准规定了油矿冶设施退役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环境管理等的一般要求。
3. 《反应堆退役辐射防护规定》GB11850-89本标准规定了反应堆退役的辐射防护标准、原则、基本要求与措施,主要适用于生产堆的退役,也适用于研究试验堆的退役。
4.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14500-93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废物的产生,收集,处理,运输,储藏及处置等各个环节在设计和运行中的管理目标和基本要求。
5. 《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时储存规定》GB11928-89本标准规定了对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暂时储存的要求。
适用于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任何实践中,符合低、中水平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暂时储存。
6. 《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包装安全标准》GB12711-91本标准规定了有关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包装安全的设计、制造要求;放射性限值和表面污染限值;标志和检签及堆储搬运操作要求等。
适用于各类设施,核研究所及同位素和应用单位所产生的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包装。
7. 《使用后装放射治疗源的基本要求》EJ/T 766-93本标准适用于后装放射治疗用钴-60g源,铯-137g源和铱-192g源等的使用。
8. 《反应堆退役环境管理技术规定》GB14588-93本标准规定了反应堆退役的环境管理原则,程序及要求,适用于生产堆及研究试验堆。
9. 《放射性碘污染事故时碘化钾的使用导则》GB/T16138-1995本标准提出了放射性碘污染事故时使用碘化钾的原则和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放射性污染事故。
10.《磷肥放射性镭-226限量卫生标准》GB8921-88为限制农田和农作物因施用磷肥而受到放射性污染,使之达到对人体无害的水平,保证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制定本标准。
高压直流送电工程的电磁环境的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高压直流送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的评价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 编制目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目前在我国发展很快,在我国电力2025年远景规划中还将有数十条直流输电工程建成,直流输电在“西电东送”战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到目前,由于没有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使得直流输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查都无标准可循。
所以,编制目的是建立高压直流送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的评价技术规范。
其主要内容是确定或推荐直流送电工程的无线电干扰、合成电场,以及接地极的电磁环境参数的评价指标、测量方法等。
2 编制依据和编制过程本规范编制任务是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司辐射处下达,由武汉高压研究所承担,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协作。
±500kV直流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与交流500kV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应有一致的评价程序及评价报告书格式,所以本规范是以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为基础,结合国外的研究资料和我国实际工程设计和有关测量数据进行编制的。
规范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项目“直流输电工程的电磁影响研究”的支持。
2004年底,提交了“高压直流送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的评价技术规范”初稿,并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司辐射处组织专家进行了讨论,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经修改后形成了征求意见稿,2005年5月发送给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有关电力设计院和有关专家征求意见。
2005年6月,在国家电网公司有关部门的组织和协调下,对直流合成电场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形成了统一的意见,在统一的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次提交的“高压直流送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的评价技术规范”新的征求意见稿。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对《±800kV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指标的研究》报告提出的控制指标组织召开了专家审查会。
与会专家认为:直流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的评价因子选择,即合成电场、离子流密度、直流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是合理的;各评价因子的以下控制限值是可行的。
【精品】城市轨道交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先进的现代都市象征,一方面改善交通拥堵,另外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
但是伴随着轨道交通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电磁辐射,人们开始担心过量的电磁辐射造成电磁污染。
那么城市轨道交通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本文以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为背景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建建议。
关键词:地铁;电磁辐射;高频哈尔滨地铁始建于2008年,总体规划有5条线和2条支线,总里程143公里,计划用二十年的时间建成。
目前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已经投入使用,二号线也已经进入建设阶段。
哈尔滨市的轨道连接了哈尔滨主要的客流集散点、交通枢纽、文化商贸中心、工业区、居民小区和行政中心,将来势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伴随着地铁工程的大面积建设和使用,人们也产生了较多的担心。
不久前在广州,由于地铁线路变电站的电磁辐射,就引起了当地民众的抵制,同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很多人担心地铁附近的居民会受到地铁电力设施的电磁辐射,影响正常生活,于是向环保部门投诉,2006年3月,国务院批准沪杭磁悬浮新型交通建设项目建议书。
但是,由于部分上海市民出于对磁悬浮铁路或存辐射污染的担忧而极力反对,这条线路至今仍未能动工。
近几年随着轨道交通发展,关于电磁辐射的投诉越来越多,那么地铁的电磁辐射给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会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呢,这需要从电磁辐射的产生和影响程度等多方面去探讨。
1 地铁电磁辐射概述1.1 电磁辐射相关概念电磁辐射主要是通过电场、磁场和电晕三种形式发生。
我们常见的广播电视、雷达系统、电力设备、输变电设备、高压输电线路、地铁、电力机车等等只要和电有关的设备,在工作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往往会随着环境和距离的变化而衰减,生活中建筑物、金属门等等对于电磁辐射有着较好的屏蔽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价技术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environmentalimpact assessment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roduced by 500kv ultrahigh voltagetransmission and transfer powerengineering1 总则1.1 本规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制定。
1.2 本规范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范内容。
1.3 本规范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也可参照本规范应用于110KV、220KV、及330K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
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
最终评价报告书的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 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
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设方纳入建设费用。
2 500KV超高压送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内容。
2.1 前言2.2 编制依据2.2.1 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2.2.2 评价凭据2.2.2.1 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2.2.2.2 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2.2.2.3 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2.2.2.4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2.2.2.5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文2.2.2.6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2.2.2.7 城市规划批准文件2.2.2.8 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2.2.2.9 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2.2.3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2.2.3.1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2.2.3.2 环境保护目标具体列出本项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敏感点的名称、分布和特征。
例如医院、学校、居民区、通信、导航和军事设施等。
2.2.3.3 对敏感点部门初步协调结果列出协调部门名称,给出初步协调结果(合同或议向)。
2.2.4 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2.2.4.1 评价范围以送电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变电所址为中心的半径500m范围内区域为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围。
以送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带状区域、变电所围墙外2000m或距最近带电构架投影2000m内区域为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
2.2.4.2 评价标准公众总受照剂量(包括已有电磁辐射背景影响和拟建项目设施可能或已经造成影响之和)不应大于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的规定。
对于单个项目的影响可取上述标准中场强限值的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2。
对于高压送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限值根据国家标准《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规定在距边相导线投影20m距离处、测试频率为0.5MHz的晴天条件下不大于55dB(μV/m)。
对各种业务用无线电台干扰影响限值见附录D(标准的附录)有关国家标准相应规定。
关于超高压送变电设施的工频电场、磁场强度限度值目前尚无国家标准。
为使于评价,根据我国有关单位的研究成果、送电线路设计规定和参考各国限值,推荐暂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待相应国家标准发布后,以其规定限值为准。
2.3 项目概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变电所、送电线路的路径及组成,主要设计指标,投资情况等。
2.3.2 电磁辐射污染源分析电磁辐射源分析,污染区位置。
2.4 环境概论2.4.1 自然环境2.4.2 生态环境2.5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2.5.1 电磁辐射现状调查现有送电线路、变电所电压等级、电流、设备容量、架线形式、走向调查。
电磁辐射(包括电场、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场)现状水平和分布情况的实际测量。
2.5.2 模拟类比测量利用类似本项目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容量、架线形式及使用条件的其它已运行送电线路、变电所进行电磁辐射强度和分布的实际测量,用于对本项目建成后电磁环境定量影响的预测。
送电线路的测量是以档距中央导线弛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测点间距为5m,顺序测至边相导线地面投影点外50m处止。
分别测量离地1.5m处的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
变电所的测量应选择在高压进线处一测,以围墙为起点,测点间距为5m,依次测至500m处为止。
分别测量地表面处和离地1.5m处的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
无线电干扰电平的测量应分别在送电线路、变电所测试路径上以2n m处测量。
其中n=0,1,2,...11等正整数。
根据本项目送电线路的架线型式、架设高度、线距和导线结构等参数计算送电线路形成的工频电场强度值、磁场强度值和无线电干扰场强值。
电场强度值的计算按附录A所述方法进行。
磁场强度值的计算按附录B所述方法进行。
无线电干扰场强值的计算按附录C所述方法进行。
2.5.4 电磁环境影响初步评价2.5.4.1 运行期电磁辐射强度预测由2.5.1、2.5.2及2.5.3所得电磁辐射强度和分布结果分析本项目运行期电磁辐射影响的增量和环境电磁强度的总量。
2.5.4.2 健康影响的预评价由2.5.4.1的电磁辐射预测值,根据评价标准对人体健康影响作出预评价。
2.5.4.3 无线电干扰影响的预评价由2.5.4.1的无线电干扰预测值,根据评价标准作出主要对接收电视信号和军用无线电设备的无线电干扰影响预评价。
亦应注意到对邻近无线通信、电台、导航等台站的干扰影响。
如可能造成影响时,应提出消除干扰的有效措施。
2.5.5 其他环境因子影响的预评价根据项目建设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具体情况,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包括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社会环境、生活质量环境(包括风景名胜和景观等)的影响进行预评价。
2.6 环保措施及建议2.6.1 送电线路领近居民区及敏感区2.6.2 变电所邻近居民区及敏感区2.6.3 送电线路与铁路、公路的交叉跨越2.6.4 移民安置2.7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7.1 收益部分分析运行后环保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
2.7.2 投入部分分析本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直接和间接投入资金分析。
2.7.3 环境经济损益统计2.8 公众参与2.8.1 送电线路径选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2.8.2 专项调查的公众参与2.8.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2.9 结论2.9.1 项目建设必要性简述2.9.2 项目及环境概况2.9.3 环境影响评价2.9.4 环境保护主要技术指标及设施2.9.5 存在问题和建议3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最终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内容3.1 前言3.2 编制依据3.2.1 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本建设项目全部或分阶段竣工验收规模和基本构成情况。
实际建成规模与初步评价报告书所述的差异情况。
项目建设环境条件变动的说明。
项目实际建成规模、构成与设计的变动说明。
3.2.2 评价依据本项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简要说明。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初步评价报告书的批复及文号。
因项目规模、构成变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增删情况。
有别于初步评价报告书中其他内容引起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增删情况。
3.2.3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运行期电磁辐射实际影响说明。
电磁辐射实际影响敏感点的分布、名称和相对位置(必要时可附图说明)。
3.2.4 评价范围、评价标准简述初步评价报告书的相应部分。
重点说明与初步评价报告书关于评价范围、评价标准的变动部分。
3.2.5 电磁辐射环境实际测量对应初步评价报告书中未变化的工程设施应按原测量项目进行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影响的实际测试。
对应初步评价报告书中的发生变动的工程设施应确定测量项目后在该设施正常运行时,按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的实际测试,受条件限制不能实测时,应作类比测量或理论计算。
3.2.6 运行期实际环境影响评价由3.2.5电磁辐射环境实际测量结果核证初步评价报告书和设计文件预测值,当差异较显著时,应分析原因。
若实测时设施未全功率运行,则应作出全功率运行时的附加影响。
评价本工程项目全部(或分阶段)设施投入运行后环境电磁辐射的增量和总量。
评价实际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评价无线电干扰影响。
如对敏感点未满足国标、军标规定限值要求造成干扰时,应采取措施消除干扰影响,并妥善解决既成干扰影响情况。
评价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
3.2.7 环保效益实际分析送电线路邻近居民区及敏感区环保影响实际减缓措施和投资。
变电所邻近居民区及敏感区环保影响实际减缓措施和投资。
移民安置落实。
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际分析。
3.2.8 结论评价结论。
存在问题和对策。
附录A 高压送电线下空间工频电场强度的计算(标准的附录)根据“国际大电网会议第36.01工作组”推荐的方法,利用等效电荷法计算高压送电线(单相和三相高压送电线)下空间工频电场强度。
A1 单位长度导线上等效电荷的计算高压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是线电荷,由于高压送电线半径r远远小于架设高度h,所以等效电荷的位置可以认为是在送电导线的几何中心。
设送电线路为无限长并且平行于地面,地面可视为良导体,利用镜像法计算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
为了计算多导线线路中导线上的等效电荷,可写出下列矩阵方程:┅┅┅┅┅┅┅┅┅┅(A1)式中:[U ]——各导线对地电压的单列矩阵;[Q ]——各导线上等效电荷的单列矩阵;[λ]——各导线的电位系数组成的n阶方阵(n为导线数目)。
[U]矩阵可由送电线的电压和相位确定,从环境保护考虑以额定电压的1.05倍作为计算电压。
由三相500KV(线间电压)回路(图A1所示)各相的相位和分量,则可计算各导线对地电压为:图A1 对地电压计算图各导线对地电压分量为:=(303.1+j0)KVUAU=(-151.6+j262.5)KVBU=(-151.6-j262.5)kvC[λ]矩阵由镜像原理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