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传陈式太极拳十三式(修订版)
陈式太极拳十三桩详细分解讲解
陈式太极拳十三桩详细分解讲解陈式太极拳十三桩是前辈所传陈式太极拳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促进功力增长,有利于规范拳架,同时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太极十三式是有太极宗师陈发科的嫡传大弟子,太极大师雷慕尼总结修改而成的一份秘传功法,极少外传。
陈式太极拳十三桩不受场地大小限制,练习时间长短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而自行掌握。
既可单式分别练习,也可组合连续演练。
预备式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尖朝前,意念头顶百会穴轻轻上领,下颏微内收,舌尖顶上颚,两手自然下垂在两胯旁,两膝微曲,两脚十趾轻轻抓地,两日平视远方,注目于一处凝视片刻,排除杂念,目光缓缓收回。
意念自眉间祖窍穴逐渐下移,经中丹田至下丹田,由两腿向下至涌泉穴,周身内外松开,意念如同一团气或一股水,自上而下经体内、体表,潺潺流淌至四梢。
全身人静如无物,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空空洞洞即无极之意。
第一桩金刚捣碓桩此桩同金刚捣碓势。
落地震脚,右手握拳,其中指轻轻扣住右手心的劳宫穴。
右拳置于左手心劳宫穴之上,意注劳宫,两脚五趾抓地。
功效:此桩有清心安神、凉血和胃之功效。
意念贯注于肝经太冲穴、脾经稳白穴、胃经历兑穴、胆经足窍穴,有防治各经病症的作用。
脚心虚空即涌泉穴空虚之意,有开窍宁神的功效。
第二桩懒扎衣桩此桩同懒扎衣势,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右膝与右脚跟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左腿微曲,脚尖内扣,立身中正,舒展大方,气沉丹田,右手向左展开,意念大肠、小肠、三焦等肺腑之气沿手三阳经而贯于指梢,再收于心、肺、肾等。
左手轻叉于腰部。
功效:可强腰壮,肾。
第三桩双推手桩此桩同双推手势,松肩沉肘,松胯塌腰,周身完整,劲贯通于两手,沿胸腹下推,意在指梢,导此任脉之气运行。
功效:防治腹胀、腰软无力等症。
第四桩単鞭桩此桩同单鞭势。
右脚尖内扣,松胯屈膝,开裆成圆,立身中正,虚领顶劲。
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意念劲由丹田起,沿左腰催肩肘至左手中指端,放松下沉,起于指梢,回归丹田。
洪传陈氏太极拳一路实用拳法(张联恩教学视频上,下;拳谱81式名称)
洪传陈氏太极拳一路实用拳法(张联恩教学视频上,下;拳谱81式名称)张联恩洪传陈氏太极拳一路实用拳法张联恩洪传陈氏太极拳一路实用拳法(下)洪传陈式太极拳动作名称顺序式名动作1、金刚捣碓 72、拦擦衣 53、六封四闭 54、单鞭 55、左转身捣碓 66、白鹤亮翅 27、搂膝拗步 58、初收 29、斜行拗步 510、再收 211、前堂拗步 412、掩手肱捶 413、右转身捣碓 514、十字手 215、庇身捶 416、背折靠 317、下掩手捶 318、双推手 519、三换掌 320、肘底捶 221、倒卷肱 622、白鹤亮翅 223、搂膝拗步 524、闪通背 825、进步掩手肱拳 126、退进步拦擦衣 327、六封四闭 5 顺序式名动作28、单鞭 529、上云手 830、高探马 431、右插脚 532、左插脚 333、左转身蹬脚34、前堂拗步 435、击地捶 236、二起脚37、护心拳 738、旋风脚 439、右转身蹬脚 540、掩手肱捶 641、小擒打 442、抱头推山 643、三换掌 344、单鞭 545、前招 246、后招 247、野马分鬃 548、左转身六封四闭449、单鞭 550、退步双震脚 1051、玉女穿梭 252、拦擦衣 353、六封四闭 554、单鞭 5顺序式名动作55、中云手 856、双摆莲脚 257、跌岔 258、左金鸡独立259、右金鸡独立560、倒卷肱 461、左转身进步挤262、顺拦肘 263、白鹤亮翅 264、搂膝拗步 565、闪通背 666、进步掩手捶567、进退步拦擦衣368、单鞭 569、下云手 870、高探马 471、十字摆莲脚672、指裆捶 373、猿猴献果 174、六封四闭 175、单鞭 576、穿地龙 277、上步骑鲸 278、退步跨虎 479、转身双摆莲脚480、当门炮 281、左转身捣碓5顺序式名动作1、金刚捣碓 72、拦擦衣 53、六封四闭 54、单鞭 55、左转身捣碓 66、白鹤亮翅 27、搂膝拗步 58、初收 29、斜行拗步 510、再收 211、前堂拗步 412、掩手肱捶 413、右转身捣碓 514、十字手 215、庇身捶 416、背折靠 317、下掩手捶 318、双推手 519、三换掌 320、肘底捶 221、倒卷肱 622、白鹤亮翅 223、搂膝拗步 524、闪通背 825、进步掩手肱拳 126、退进步拦擦衣 327、六封四闭 528、单鞭 529、上云手 830、高探马 431、右插脚 532、左插脚 333、左转身蹬脚34、前堂拗步 435、击地捶 236、二起脚37、护心拳 738、旋风脚 439、右转身蹬脚 540、掩手肱捶 641、小擒打 442、抱头推山 643、三换掌 344、单鞭 545、前招 246、后招 247、野马分鬃 548、左转身六封四闭449、单鞭 550、退步双震脚 1051、玉女穿梭 252、拦擦衣 353、六封四闭 554、单鞭 555、中云手 856、双摆莲脚 257、跌岔 258、左金鸡独立259、右金鸡独立560、倒卷肱 461、左转身进步挤262、顺拦肘 263、白鹤亮翅 264、搂膝拗步 565、闪通背 666、进步掩手捶567、进退步拦擦衣368、单鞭 569、下云手 870、高探马 471、十字摆莲脚672、指裆捶 373、猿猴献果 174、六封四闭 175、单鞭 576、穿地龙 277、上步骑鲸 278、退步跨虎 479、转身双摆莲脚480、当门炮 281、左转身捣碓5顺序式名动作1、金刚捣碓 72、拦擦衣 53、六封四闭 5 顺序式名动作28、单鞭 529、上云手 830、高探马 431、右插脚 532、左插脚 3顺序式名动作55、中云手 856、双摆莲脚 257、跌岔 258、左金鸡独立259、右金鸡独立54、单鞭 55、左转身捣碓 66、白鹤亮翅 27、搂膝拗步 58、初收 29、斜行拗步 510、再收 211、前堂拗步 412、掩手肱捶 413、右转身捣碓 514、十字手 215、庇身捶 416、背折靠 317、下掩手捶 318、双推手 519、三换掌 320、肘底捶 221、倒卷肱 622、白鹤亮翅 223、搂膝拗步 524、闪通背 825、进步掩手肱拳 126、退进步拦擦衣 327、六封四闭 5 33、左转身蹬脚34、前堂拗步 435、击地捶 236、二起脚37、护心拳 738、旋风脚 439、右转身蹬脚 540、掩手肱捶 641、小擒打 442、抱头推山 643、三换掌 344、单鞭 545、前招 246、后招 247、野马分鬃 548、左转身六封四闭449、单鞭 550、退步双震脚 1051、玉女穿梭 252、拦擦衣 353、六封四闭 554、单鞭 560、倒卷肱 461、左转身进步挤262、顺拦肘 263、白鹤亮翅 264、搂膝拗步 565、闪通背 666、进步掩手捶567、进退步拦擦衣368、单鞭 569、下云手 870、高探马 471、十字摆莲脚672、指裆捶 373、猿猴献果 174、六封四闭 175、单鞭 576、穿地龙 277、上步骑鲸 278、退步跨虎 479、转身双摆莲脚480、当门炮 281、左转身捣碓5顺序式名动作1、金刚捣碓 72、拦擦衣 53、六封四闭 54、单鞭 55、左转身捣碓 66、白鹤亮翅 27、搂膝拗步 58、初收 29、斜行拗步 510、再收 211、前堂拗步 412、掩手肱捶 413、右转身捣碓 514、十字手 215、庇身捶 416、背折靠 317、下掩手捶 318、双推手 519、三换掌 320、肘底捶 221、倒卷肱 622、白鹤亮翅 223、搂膝拗步 524、闪通背 825、进步掩手肱拳 126、退进步拦擦衣 327、六封四闭 5 顺序式名动作28、单鞭 529、上云手 830、高探马 431、右插脚 532、左插脚 333、左转身蹬脚34、前堂拗步 435、击地捶 236、二起脚37、护心拳 738、旋风脚 439、右转身蹬脚 540、掩手肱捶 641、小擒打 442、抱头推山 643、三换掌 344、单鞭 545、前招 246、后招 247、野马分鬃 548、左转身六封四闭449、单鞭 550、退步双震脚 1051、玉女穿梭 252、拦擦衣 353、六封四闭 554、单鞭 5顺序式名动作55、中云手 856、双摆莲脚 257、跌岔 258、左金鸡独立259、右金鸡独立560、倒卷肱 461、左转身进步挤262、顺拦肘 263、白鹤亮翅 264、搂膝拗步 565、闪通背 666、进步掩手捶567、进退步拦擦衣368、单鞭 569、下云手 870、高探马 471、十字摆莲脚672、指裆捶 373、猿猴献果 174、六封四闭 175、单鞭 576、穿地龙 277、上步骑鲸 278、退步跨虎 479、转身双摆莲脚480、当门炮 281、左转身捣碓5顺序式名动作顺序式名动作顺序式名动作1、金刚捣碓 72、拦擦衣 53、六封四闭 54、单鞭 55、左转身捣碓 66、白鹤亮翅 27、搂膝拗步 58、初收 29、斜行拗步 510、再收 211、前堂拗步 412、掩手肱捶 413、右转身捣碓 514、十字手 215、庇身捶 416、背折靠 317、下掩手捶 318、双推手 519、三换掌 320、肘底捶 221、倒卷肱 622、白鹤亮翅 223、搂膝拗步 524、闪通背 825、进步掩手肱拳 126、退进步拦擦衣 327、六封四闭 5 28、单鞭 529、上云手 830、高探马 431、右插脚 532、左插脚 333、左转身蹬脚34、前堂拗步 435、击地捶 236、二起脚37、护心拳 738、旋风脚 439、右转身蹬脚 540、掩手肱捶 641、小擒打 442、抱头推山 643、三换掌 344、单鞭 545、前招 246、后招 247、野马分鬃 548、左转身六封四闭449、单鞭 550、退步双震脚 1051、玉女穿梭 252、拦擦衣 353、六封四闭 554、单鞭 555、中云手 856、双摆莲脚 257、跌岔 258、左金鸡独立259、右金鸡独立560、倒卷肱 461、左转身进步挤262、顺拦肘 263、白鹤亮翅 264、搂膝拗步 565、闪通背 666、进步掩手捶567、进退步拦擦衣368、单鞭 569、下云手 870、高探马 471、十字摆莲脚672、指裆捶 373、猿猴献果 174、六封四闭 175、单鞭 576、穿地龙 277、上步骑鲸 278、退步跨虎 479、转身双摆莲脚480、当门炮 281、左转身捣碓5顺序式名动作1、金刚捣碓 72、拦擦衣 53、六封四闭 54、单鞭 55、左转身捣碓 66、白鹤亮翅 27、搂膝拗步 58、初收 29、斜行拗步 510、再收 211、前堂拗步 412、掩手肱捶 413、右转身捣碓 514、十字手 215、庇身捶 416、背折靠 317、下掩手捶 318、双推手 519、三换掌 320、肘底捶 221、倒卷肱 622、白鹤亮翅 223、搂膝拗步 524、闪通背 825、进步掩手肱拳 126、退进步拦擦衣 3 顺序式名动作28、单鞭 529、上云手 830、高探马 431、右插脚 532、左插脚 333、左转身蹬脚34、前堂拗步 435、击地捶 236、二起脚37、护心拳 738、旋风脚 439、右转身蹬脚 540、掩手肱捶 641、小擒打 442、抱头推山 643、三换掌 344、单鞭 545、前招 246、后招 247、野马分鬃 548、左转身六封四闭449、单鞭 550、退步双震脚 1051、玉女穿梭 252、拦擦衣 353、六封四闭 554、单鞭 5顺序式名动作55、中云手 856、双摆莲脚 257、跌岔 258、左金鸡独立259、右金鸡独立560、倒卷肱 461、左转身进步挤262、顺拦肘 263、白鹤亮翅 264、搂膝拗步 565、闪通背 666、进步掩手捶567、进退步拦擦衣368、单鞭 569、下云手 870、高探马 471、十字摆莲脚672、指裆捶 373、猿猴献果 174、六封四闭 175、单鞭 576、穿地龙 277、上步骑鲸 278、退步跨虎 479、转身双摆莲脚480、当门炮 281、左转身捣碓527、六封四闭 5。
陈氏太极单刀13式拳谱(套路)
陈氏太极陈氏太极单刀单刀单刀简介简介陈氏太极单刀是太极套路中短器械的一种陈氏太极单刀是太极套路中短器械的一种,,原套路只有13个动作个动作,,故称十三刀故称十三刀。
1930年至1938年,著名太极拳师陈氏十八世陈照丕在南京授拳时著名太极拳师陈氏十八世陈照丕在南京授拳时,,在原套路的基础上基础上,,增加了9个动作个动作,,成为现在陈家沟所流传的太极单刀套路成为现在陈家沟所流传的太极单刀套路。
陈氏太极单刀套路短小精悍陈氏太极单刀套路短小精悍,,势势用法逼真势势用法逼真。
它的滚它的滚、、团、扎、拦、劈、砍、撩、截、缠、抖、架、抹、挑等13种刀法种刀法,,真正体现了陈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真正体现了陈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慢相间,,窜蹦跳跃窜蹦跳跃,,松活弹抖松活弹抖,,沾粘连随沾粘连随,,缠绕落空的特点缠绕落空的特点,,确有刀如猛虎确有刀如猛虎,,力劈华山之势山之势,,并兼有短兵长用之法并兼有短兵长用之法。
在练习时在练习时,,要求手要求手、、眼、身法身法、、步要密切配合步要密切配合,,一动全动一动全动,,劲力连绵不断劲力连绵不断,,完整一气整一气,,刀法清晰刀法清晰,,用意明确用意明确,,合乎规范合乎规范。
练刀要缠头裹脑练刀要缠头裹脑,,律背缠腰律背缠腰,,大劈大砍大劈大砍,,气势磅礴气势磅礴。
拳谚云拳谚云::“单刀看手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双刀看走””,所以在单刀练习时所以在单刀练习时,,强调手与刀配合的重要性重要性,,右手持刀右手持刀,,左手成掌左手成掌,,随刀法变换随刀法变换,,时而托刀上架以助刀力时而托刀上架以助刀力,,时而手按刀背左右滚团左右滚团,,时而屈肘横架头部上方防护头顶时而屈肘横架头部上方防护头顶,,劈刀掌上撩劈刀掌上撩,,扎刀掌后推扎刀掌后推。
总之掌与身法完整协调练习时必须在拳术功夫扎实的基础上练习时必须在拳术功夫扎实的基础上,,劲能一动发于梢劲能一动发于梢,,一静复归丹田一静复归丹田。
陈式十三式基本动作
陈式十三式基本动作陈式十三式基本动作:传承千年的太极拳之根源在中国的武术界,太极拳可谓是独领风骚的存在。
它凭借其独特的内外兼修的训练方法,以及太极哲学的独到体现,吸引了无数的拳友和研究者。
而陈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起源之一,更是备受瞩目。
陈式太极拳的核心在于“陈式十三式基本动作”,这十三个动作既是入门的基础,也是内外交融的核心,下面我们将详细阐述这十三个动作的奥妙所在。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历程。
陈式太极拳起源于明朝末年,由陈王庭创建。
“陈式十三式基本动作”即为陈王庭在太极拳发展初期总结出的核心动作,被后人广泛传承与发扬。
这十三个动作包括:起势、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肘底看捶、斜飞式、摟膝拗步、金鸡独立、转身蹬脚、左右蹬脚、进步搬拦捶。
陈式太极拳以慢、柔、圆、粘、黏、连、缠、斜、编九字为核心,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通过练习核心动作来达到身心统一的境界。
这十三个动作所蕴含的精髓,正是太极拳拳谱中所强调的“以心行气,以气行身,以身行动”的体现。
起势,即太极拳的起始动作,代表着陈式太极拳的开端,也是练习者与宇宙和谐共振的开始。
单鞭则是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之一,通过单鞭的练习,可以有效增强身体的柔软度和灵活度。
提手上势是太极拳中的核心动作之一,通过提手上势的运动,可以有效提升练习者的身体协调性和力量掌握能力。
白鹤亮翅是陈式太极拳中的典型动作,通过模仿白鹤振翅的动作,可以改善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腿部的力量。
搂膝拗步则是太极拳中的独特动作,通过搂膝拗步的练习,可以提高练习者的腰腹力量和腿部肌肉的灵活度。
手挥琵琶是陈式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动作之一,通过手挥琵琶的练习,可以有效增强练习者的手臂力量和柔韧度。
肘底看捶则是太极拳中的独特动作,通过肘底看捶的练习,可以提高练习者的上肢肌肉力量和柔软度。
斜飞式是陈式太极拳中的特色动作,通过斜飞式的运动,可以有效锻炼练习者的腰部力量和灵活度。
摟膝拗步则是太极拳中的独特动作,通过摟膝拗步的练习,可以提高练习者的腿部力量和协调能力。
新编太极十三式我的祖国动作分解教学
新编太极十三式我的祖国动作分解教学
稿子一
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新编太极十三式《我的祖国》的动作分解教学。
咱先从起式说起哈,双脚轻轻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就像那微风中轻轻摆动的柳枝。
然后呢,慢慢地抬起双手,像怀抱一个大大的气球,这时候,要感觉气息也跟着往上走,心里头可美啦。
接着来个转身,这一转,要轻盈又灵活,就像跳舞似的。
双手顺势画个圆,那动作优美得很。
再说说这个移步的动作,脚步要稳,就像踩在棉花上,又轻又稳。
身体跟着动起来,协调又自然。
还有那个出拳的动作,可别软绵绵的,要有力量,就好像要把心中的热情都打出去。
每个动作都有它的韵味和讲究,咱得细细体会。
就像品味一杯好茶,慢慢感受其中的滋味。
练这新编太极十三式《我的祖国》,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让咱的心情变得美美的。
朋友们,一起加油练起来呀!
稿子二
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讲讲新编太极十三式《我的祖国》的动作分解教学哟!
一开始,咱们先站好,放松全身,就跟刚睡醒伸懒腰似的。
然后双手慢慢抬起来,想象自己在拥抱美丽的大自然。
再看看这个移步的动作,要轻轻的,可别弄出大动静,就像小猫走路一样静悄悄。
还有出掌的时候,要有气势,仿佛能把前面的困难都给推开。
每个动作都像是在讲述一个小故事,咱们得用心去感受。
练着练着,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有精神,越来越开心。
这新编太极十三式《我的祖国》可真是个宝贝,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认真练习哟!大家一起加油,让咱们都变得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
“洪传”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第一势金刚捣碓势名考释: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
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
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
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
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
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
第一势共7个动作。
眼法以正前方为主。
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
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
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揽擦衣(揽扎衣)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作用的。
陈氏原名揽擦衣。
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
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
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
眼法以右前方为主。
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
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
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
歌诀: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六封四闭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的。
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
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任景华太极十三势者,手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眼两法(左顾右盼)、步两法(前进后退)、身一法(中正稳定)是也。
太极金刚朱天才编排的太极十三势(老架),金刚捣碓、掩手肱拳、当头炮为陈式太极拳独特的刚柔并济的动作,可刚柔并用亦可柔而不发;单鞭、懒扎衣为左顾右盼;单鞭、六封四闭、斜行为大开大合;白鹤亮翅可大可小,可屈可伸;金刚捣碓、掩手肱锤、金鸡独立可震脚,也可不震脚。
倒卷肱、白鹤亮翅为退中有攻、进中有退;雀地龙、十字手乃擒拿之法。
前四式步法走四正方向,中间四式步法走四隅方向。
四正四隅对应八卦八方位即太极八法。
进退顾盼定乃五行。
套路虽小但十三势已把陈式太极拳的特点囊括其中,故名曰:太极十三势。
【太极十三势拳谱】预备势、起势之后,(1)金刚捣碓(2)懒扎衣(3)六封四闭(4)单鞭(5)雀地龙(6)金鸡独立(7)倒卷肱(8)白鹤亮翅(9)斜行(10)掩手肱捶(11)十字手(12)转身摆莲(13)当头炮金刚捣碓收势预备势,即无极桩也。
【预备势歌诀】涌泉吻地头顶天,骑着大马背靠山。
两臂松垂若挂肩,脊椎拉直神内敛。
眉心舒开嘴角翘,舌搭鹊桥生津咽。
唇齿轻合下巴掉,咽喉玉枕擎泥丸。
竖领横散膝意领,塌裆会阴托丹田。
小腹鼓荡命门撑,膝盖一定对涌泉。
心静体松不知我,骨肉分离气挂连。
静若菩萨观自在,合道就在一瞬间。
【解读】“涌泉吻地”指脚掌贴地面。
“骑着大马”指马步,骑马领裆式的简称即马步。
“背靠山”是一种感觉,靠山而坐,稳稳当当。
“神内敛”指两眼微微闭上,把发散的思维收回来。
“嘴角翘”指内心愉悦,内心恬然。
“舌搭鹊桥”指舌头贴上颚,不用故意顶上颚。
“下巴掉”指下颚放松。
“咽喉玉枕擎泥丸”指咽喉、玉枕穴把百会穴擎起来,头定位于空中不偏不仰不低头。
“竖领横散膝意领”指头领脊椎竖直,腹股沟内裹,命门后撑把膝盖领起来,防止膝盖负重过度而疲劳。
“塌裆”指松胯屈膝,头被挂在空中不随身体下来,裆部圆撑,膝盖在涌泉穴的上方。
武当功夫传人陈师宇,图解武当太极十三式
武当功夫传人陈师宇,图解武当太极十三式
太极十三式,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
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太极十三式
熟悉十三式:
第一式:金刚捣碓(七)
( 1 )( 2 )
右贴中间捧拳距,左弧持平腿微曲。
左抵右弧照全局,右转铺地左点地。
( 3 )(4、5 )
左收平出后脚落,两腿外撑需圆档。
左右逢源前挤按,摆脚弧落手自封。
( 6 )(7 )
右提抵挡脚安然,左收肚脐右拳起。
左扣右摆气自然,金刚捣碓自始完。
第二式:揽擦衣(5)
(1、2 )( 3 )( 4 )( 5 )左右交叉互对拉,右出肩靠手撑圆。
左扣左放右云手,右立延伸揽擦衣。
第三式:六封四闭(5)
(1、2 )( 3 )( 4 )( 5 )
肘领臂回左手迎,随他左右身变扑。
力尽松沉虎啸吟,左阴右阳封四闭。
第四式:单鞭(5)
(1、2 )( 3 )( 4 )肘回左拦空心拳,切忌此时脚扣环。
左脚走弧斜后方,手领肘肩引起劲。
( 5 )
左立延伸为单鞭。
第五式:左转身金刚捣碓(7)
( 1 )( 2 )( 3 )( 4 )
双手自然头顶天,采履挤按身不变。
右摆引他为三段,四步循环手挤按。
( 5 )( 6 )
左摆走弧手封拳,左拳右掌引下按。
第六式:白鹤亮翅
( 1 )( 2 )
左摆手缠右脚撤,左扣上步左手击。
第七式:搂膝拗步
第八式:初收
第九式:斜形拗步
第十式:再收
第十一式:前蹚拗步
第十二式:掩手肱捶
第十三式:右转身金刚捣碓。
新编太极拳十三式拳谱
新编太极拳十三式拳谱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这新编太极拳十三式拳谱。
接着是“白鹤亮翅”,这姿势可美啦!就像一只优雅的白鹤展开翅膀,轻盈又自在。
双手一左一右,身体微微转动,那感觉,仿佛自己要飞起来似的。
再说说“搂膝拗步”,这一式可有点小挑战。
前脚迈出,手要搂膝,另一只手向前推,就像在推开前面的阻碍,勇往直前。
“手挥琵琶”也很有意思,双手抱在胸前,像抱着一把琵琶,轻轻弹奏着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倒卷肱”呢,就像是往后退步,却又稳稳当当,不慌不忙。
“野马分鬃”,那动作,像是要把那不羁的野马驯服,充满了力量和自信。
“云手”的时候,双手如同在云端游走,轻柔又舒缓。
“金鸡独立”,单脚站立,稳稳的,感觉自己像只骄傲的大公鸡。
“玉女穿梭”,穿梭往来,灵活得很。
“海底针”,仿佛要去海底探寻宝贝,身子一低,手往下一探。
“闪通臂”,把手臂一伸,力量都传递出去啦。
“十字手”,双手在胸前交叉,收势结束,完美!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觉得这新编太极拳十三式特别有趣?快来一起练起来吧!第二篇嘿,小伙伴们!咱们来唠唠这新编太极拳十三式拳谱哟!一开始的“起势”,就像是给身体一个启动的信号,告诉它:“嘿,咱们要开始活动啦!”然后呢,“白鹤亮翅”,想象自己是只美丽的白鹤,优雅又自在。
每次做这个动作,我都觉得自己美美的。
“搂膝拗步”的时候,可别小看这一步一搂一推,得把力气用对地方,不然可就达不到效果啦。
“手挥琵琶”,就像抱着个宝贝琵琶,小心翼翼又满心欢喜。
“倒卷肱”,这退步可得退得有技巧,不能乱了阵脚。
“野马分鬃”,每次做都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好像真能把野马给分开一样。
“云手”可真是让人放松,双手慢悠悠地划动,就像在云里飘着。
“金鸡独立”,单脚站着,得稳住重心,这可是考验平衡的时候。
“玉女穿梭”,穿梭起来,那叫一个灵活,感觉自己像个小精灵。
“海底针”,每次做都觉得自己在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
“闪通臂”,把手臂伸直的那一瞬间,特别有成就感。
陈式太极精要十三式(一)
身体重 心移于右脚 ; 两臂 向右微 向后划弧 , 右手 于右胯侧 , 左手 于腹前 , 两
手塌腕 , 掌心向下 , 指尖朝左前方 。目视左手方 向 ( 5 图 ~图 9) 。
图5
6
图7
图8
图9
4虚 步撩 掌 .
身 体 重 心 移 向左腿 ,
5提 膝 举 拳 .
屈 膝支撑 重心 ,右 腿屈膝
装
第二式 兽头式 ( 护信捶 )
1马 步 站 立 , 手 仰 . 左
掌 置于腹 前 ,右手俯掌置 于 胸 前 ,双 手 掌 心 相 对 ( 1 。 图 4)
2掌变拳 , . 左拳 向前 向上划 弧 , 右拳 向下 向后
划弧 ,两拳缠绕相对 ,护在胸 前 ,循 环往复 ( 图 1 ~图 l 。 5 7)
功 防 解说
当乙方 向 甲方一 拳打来 的 时候 ,甲方可用一只手格挡 , 并
这就 叫护心 要领 : 两臂上下抽 提缠绕 , 最后 形成 定势 , 两 用另一 只手打乙方 , 拳 , 门打对 方 的心脏 , 专 保护 自 拳护住心脏 。
己( 1 。 图 8)
图 1 4
图 1 5
姜
一
陈式太极 精要 十三式 ,顾名思义 , 是 个 由十三式 与技击 相关 的核心招 法组 本套路 所包 含 的核 心招 法是 由作 者
成 的套路 。
参考历代名家套路和论述选取 , 主要取材
于 “ 陈式 太极 拳第 一路 8 3式 ”和 “ 陈式
太极拳 5 6式( 国家竞 赛标准套 路) 每一 ”, 招 法都是 陈式太 极最具代 表性 的技击 招 法, 也是 能较好 地体现陈式太极技 击特点 的招法 ,而这十三式招法合起来 以后 , 则 正好能完整地体现陈式太极 的技击特点。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一、太极起势:1、两脚立正站立,两臂自然下坠,头要自然正,二目平视,牙齿嘴唇微合,舌尖抵住上颚,自然呼吸几遍;2、屈膝松胯,提左腿向左开半步,重心平移,放松下沉,两手徐徐上升与肩平;3、随着身体下降,两手下按于小腹前。
二、金刚捣捶:1、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向左上方掤,(重心偏于右腿);.2、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左移,同时两手掌左手变顺缠右手变逆缠向外掤,右脚尖外摆;3、右脚踏实,重心移到右腿,两手向前按;4、左脚提到右脚旁,两手继续前按;5、提左腿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脚跟铲地滑出,两手向右后上方掤;6、身体下沉,向前移重心,同时两手向前掤划弧,左手掤于胸前,右手掤在右膝上方,两手心相互照应;7、左手向前划弧,,右手上撩领着右腿上步,左右手相合,右脚虚脚点地;8、右手变拳,折臂下沉,左手反掌,右手落于左掌心;9、提右腿,抬右手,右脚尖由竖着变成平勾,砸拳震脚。
三、懒扎衣:1、右手由拳变掌,向上穿掌外翻,左手逆缠下按,身向左转;2、左手逆缠向左上方划弧后变顺缠于身体左上前方,右手逆缠向右上方后逆缠划弧至右跨旁,两手手心遥遥相应;3、提右腿向右开一大步,两手合于胸前,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两手分开,左手叉腰,右手逆缠向右掤。
四、六封四闭:1、右手向左下方捋,捋至左手旁,身体稍微左转,重心左移;2、两手左顺右逆向右上方掤,重心右移;3、身体左转,两手向下捋,然后左手合于左耳下右手在左锁骨上;4、重心右移,收左腿,虚脚点地,双手下按于右腿两旁。
五、单鞭1、两手左逆右顺后变左顺右逆翻转,如翻转一个球一样;2、左手向前,右手向后收,两手相合,右手由掌变钩,用手腕领劲向上掤,左手向外拉;3、提左腿向左开步,重心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左手向右手手弯穿掌,向左前划弧拉开,坐腕。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是太极拳套路中最为经典的13个动作。
通过练习这些动作,可以提高身体的柔软性、平衡能力以及心理素质。
以下是陈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1. 预备式
两手成圆,虚立中正。
息下丹田,神定气静。
身正腰松,立于九宫。
2. 炮通背
左手护顶,右手怀抱。
步腾左势,按住右膝。
左腿抬起,右臂抬高。
右手沿着背脊下砸,左手按住右膝,呼气。
3. 左右野马分鬃
右手向前拉,左手按住左膝。
右腿跨前,左脚支撑。
体向右侧转转,将右臂向上拉。
4. 白鹤亮翅
5. 搂膝拗步
向前一步,两臂上下交错。
左足向前踏一步,右臂在上方。
6. 手挥琵琶
7. 倒卷肱
左脚引回,右手贴近身体。
按住右手肘,右腿在左腿外侧,向右侧转体。
呼气。
推出右手。
8. 如封似闭
退后一步,两手抱球。
两臂向下伸展,压着腰。
左手移向左侧,右手移向右侧。
9. 单鞭
10. 云手
11. 斜飞势
向前一步,左腿向左转。
右手向上提,左手保持不动。
12. 分步搬拦捶
右手向前打向面前。
右步向前踏一步,左臂向前平伸。
右臂向前打拳,左臂也向右打拳。
陈式太极拳基本教学
陈式太极拳基本教学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教学十三势分节动作要点教学第一势金刚捣碓只一势言太极阴阳之理皆具。
第二势揽擦衣单鞭,金刚捣碓共三势太极生两仪也,继以金刚捣碓旨不离宗。
第三势白鹅亮翅,搂膝拗步共二势两仪生四象也,白鹅以起其势,搂膝拗步象乾坤坎离四卦之位。
第四势初收,斜行拗步共二势四象生八卦斜行象兑震巽艮四隅之卦。
第五势再收,前堂拗步,掩手捶金刚捣碓,共四势本其蓄精以至出精,终於复归太极原象。
第六势披身捶背折靠、肘底看拳、倒卷肱,白鹅亮翅,搂膝拗步,共六势其中倒身法,背身法屈身法退行法此皆势中变格无不具。
第七势闪通背演手捶,揽擦衣,单鞭,共四势是倒转身法以归平衡身法。
第八势上云手高探马,左右插脚,中单鞭,下掩手,二起脚,兽头势,踢一脚,蹬一跟,掩手捶,小擒拿抱头推山,单鞭共十三势,云手横行法,左右插脚踢蹬皆言足法下掩手伏身法。
二起脚飞身法,抱头推山合身法,中单鞭手足齐用法,踢蹬两大转身法,小擒拿偷步法,兽头势护头护心护膝法以上十三小势是与群敌交手大战一气承接不能割断无间可停故共合为一势。
第九势前招,后招,野马分鬃,单鞭,玉女穿梭,揽擦衣,单鞭共七势前后招是前后相顾手法与眼法,野马分鬃披身法连进步法,玉女穿梭右转身法,平纵身法,单鞭气归丹田,平心静气法以上七势亦是交手法。
第十势中云手摆脚,一堂蛇,金鸡独立,朝天蹬,倒卷廉,白鹅亮翅,搂膝拗步,闪通背,掩手捶,揽插衣,单鞭共十二势摆脚是横脚打法,跌岔是低身法,金鸡独立朝天蹬是高身法用膝法以下七势皆重出不必再赘共十二小势亦是一气相连不可割断故合为一势。
第十一势下云手高探马十字脚指裆捶青龙出水单鞭共六势十字脚即十字靠也,指裆捶者制命法也,青龙出水跳跃进身法不必转身亦是纵法。
第十二势铺地鸡上步、七星、下步跨虎、共三势铺地鸡展左腿坐地身法,上步七星前进上步法下步跨虎上下相顾身法,以上三小势算一势。
第十三势摆脚当头炮共二势摆脚是倒转身法上朋下打法,当头炮是护脸护心法,以上合之共十三势始以文象起未以武象终。
武当太极拳三十三式拳谱-陈式太极拳十三式拳谱
武当太极拳三十三式拳谱:陈式太极拳十三式拳
谱
武当太极拳三十三式拳谱
1、预备式(无极式)
2、起式(天人合一)
3、野马抖鬃
4、金狮抱球
5、丹凤朝阳
6、老君推门
7、青龙摆尾
8、金蛇回头
9、怀中抱月
10、玉女献花
11、威震乾坤
12、双龙出海
13、回头望月
14、金蛇上树
15、怪蟒转身
16、黑虎掏心
17、青龙摆尾
18、金蛇回头
19、灵鸦闪翅
20、喜雀登枝
21、黑虎出山
22、金豹翦尾
23、腋里藏花
24、道童撞钟
25、双凤朝阳
26、拔草寻蛇
27、老道扎衣
28、狸猫戏水
29、黄龙探爪
30、白猿献果
31、老君关门
32、气归黄庭
33、收式(无极式)
武当太极拳简介
武当太极拳三式,起源于武当山,流传在全真教龙门派,由龙门派第二十四代传人、终南山隐修高道刘诚喜传给嫡传弟子武当无为子王信荣。
此拳一直只在道门中传承。
武当太极拳33式有两种练法:慢练和快练。
拳架又分正势和反势,也就是左势和右势。
慢练要求,虚灵顶劲,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鼓荡开合,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动作柔缓似行云流水等。
它主要以养气、练意、正形体。
待练到体正(拳架标准,动作熟练)气足(内气充盈)后,才能进入快练,快练时拳架不变,主要是锻炼太极拳的八种技法的发力,练习时要做到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慢时如抽丝,快时似闪电,静时如山岳,动时如脱兔,蓄劲如开弓,发劲似放箭。
拳法充分体现了武当内家拳的风格。
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
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划圈是洪氏太极拳的独特功法,也是洪氏的核心基本功法。
洪氏太极拳的演练遵循自然规律,符合地球公转自转原理。
是洪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洪均生先生把这些理论落实到太极拳的基本锻炼中,强调其技击作用,和整体的配合。
这使洪氏太极拳变得有迹可循,容易理解,也成为所有太极拳中最科学的最符合生活习惯的拳种。
公转可分正手圈与反手圈,也称为正旋与反旋两种,正、反公转的的方向又有左右、前后、上下三种。
右正手圈:(面南为例)1、步法:侧马步站好,两脚分开约一肩半宽。
2、身法:身子正直,小腹下倾,尾骨微微后翻;腰活、裆圆、胯松、膝合。
3、眼法:眼看西南,平视目标。
4、呼吸:自然呼吸。
右手指呈瓦楞状,收于心口前,掌心斜对心口,腰微向右转,右手原地自转。
紧接着自转逆缠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上转经下颌开向西南45度右上方;开到中指与眼平齐时(注意手臂不要挺直),松肩拐肘手掌变顺缠外下弧线,腰往左转,收肘贴肋,最后前臂和手掌随腰的旋转收于胸前,正好一圈,故称划圈。
此圈形状椭圆形,一头大一头小,如同鸡蛋。
蛋小头在内,大头在外,反手圈时大头在内,小头在外。
划圈时中指始终要斜向上扬,腰左右立体旋转。
洪式太极拳之正旋单手圈讲解(洪公讲解,刘秀文整理)手的正、反旋单手圈,既包括套路中手部的公转与自转,手臂、肘、肩部的八法,在练正、反旋单手圈时,腰随之左右旋转,腿部的顺逆自转,亦锻炼了腰裆基本功。
陈式太极拳的要求,强调立体螺旋运动,这种基本功有助于套路线路的熟练与全身的配合,久之,自然有好处。
(因为无论太极拳式多么复杂与不同,在手臂部却总是这两个“正、反旋手圈”与腰裆部的左右旋转,区别只有方向、角度、高低、大、中、小的变化)。
这种基本功法,不受场地、时间限制,用定步,侧马步,活步均可,根据自身条件,高、低架皆可。
亦可用手的双顺双逆,或一顺一逆练习。
如第一金刚捣碓第二动作与第五式左转身捣碓第二动均为手臂部的一顺一逆的例子;二路左单云手,右单云手,一路上中下三个云手为正手圈活步的例子;一路十字手为双逆转双顺的例子等。
陈式洪派太极拳24式拳谱
陈式洪派太极拳24式拳谱
洪均生在传承陈发科所传之陈式太极拳(现称陈式洪派太极拳)的过程中,不只是把太极拳看作是一劲花,更是上升到学术、艺术的角度称其为文化拳。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陈式洪派太极拳24式拳谱。
陈式洪派太极拳24式拳谱
第一式金刚捣碓
第二式拦擦衣
第三式六封四闭
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上云手
第六式前后招
第七式野马分鬃
第八式左转身六封四
第九式单鞭
第十式中云手
第十一式单鞭
第十二式左转身捣碓
第十三式十字手
第十四式庇身捶
第十五式双推手
第十六式三换掌
第十七式肘底捶
第十八式倒卷肱
第十九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式搂膝拗步
第二十一式初收
第二十二式斜行拗步
第二十三式掩手肱捶
第二十四式右转身捣碓
相关阅读:
陈式洪派太极拳的历程
洪传陈式太极拳的传承人传承人洪均生先生,河南禹县人,1907 年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颖悟过人。
幼年时随其父寓居京城,因体弱于1930年拜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代宗师陈发科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言传身教得之于师,潜揣默识求诸于己;十五年不辍所学,深得陈发科真传。
后困于家计,于1944年离京,辗转赴济南投亲谋生。
1956年再度赴京,拜晤其师陈发科,以求拳法之精与拳理之密,更得陈发科晚年之技击精粹。
征得陈发科同意,遂将师授之技法融于套路之中(此套路后称为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或洪传陈式太极拳),为后来学者开辟了一条掌握陈式技击奥妙的捷径。
陈式太极拳十三式拳谱
陈式太极拳十三式拳谱
01、起式02、金刚捣碓03、懒扎依04、六封四闭05、单鞭06、金刚捣碓07、白鹤亮翅08、搂膝拗步09、斜行拗步10、前堂拗步11、掩手拳12、十字拳13、金刚捣碓14、撇身锤15、指裆锤16、侧身锤17、肘底看锤18、倒卷肱19、白鹤亮翅20、搂膝拗步21、闪通背22、掩手拳23、懒扎依24、六封四闭25、单鞭26、云手27、高探马28、左右拍脚29、左蹬一跟30、击地锤31、二起脚32、旋风脚33、曾头式34、左蹬一跟35、撩阴脚36、掩手拳(压肘)
37、小擒打38、抱头推山39、拐肘40、前招后招41、野马分鬃42、单鞭43、玉女穿梭44、懒扎依45、六封四闭46、单鞭47、云手48、摆莲缺叉49、金鸡独立50、白鹤亮翅51、左右穿梭52、掩手拳53、闪通背54、掩手拳55、懒扎依56、六封四闭57、单鞭58、云手59、十字脚60、指裆锤61、青龙出水62、单鞭63、铺地锦64、上步七星65、退步跨虎66、转身摆莲67、当头炮68、十字拳69、金刚捣碓70、收式。
陈氏太极拳十三式:13收势
陈氏太极拳十三式:13收势
第十三式
【收势】
收势也称合太极拳,是一套拳的终了之势。
动作步骤与要领:
1. 右手由拳变掌,手臂松落,向两侧打开,掌心相对。
2. 两臂继续舒展,打开至与肩同高,两小臂继续向内收合,指尖相对,掌心朝下。
3. 全身放松,两膝微曲,两臂缓慢落下,松垂于身体两侧,心气下降。
4. 两膝慢慢伸直,身体缓缓站起,然后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轻轻收回并步,重心平分,缓缓起身。
侧面演练:
收势动作注意要点:
•动作2两臂向两侧打开时,注意肩背放松,切忌架肘耸肩。
•动作4左脚收回时,身体容易左右倾斜,注意保持身法平稳,收脚时支撑腿宜踩稳踏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腰向左转,同时左手微外旋成正圈三动,右手收肘 至右侧乳根下成反圈一动。
7、腰向右转,重心转至右腿,左腿经内弧线正步子上 步一肩宽,左脚脚尖不可超过右脚脚尖。同时双手内旋向右 斜 前方 45 度按掌。
第四式:单鞭 1、腰向右转,同时左手在体前走上弧线成体前正圈四 动,右手外旋在体前走下弧线成体前二动,两手掌心相对成 抱球状。 2、腰向左转,同时左手外旋至手心朝上,右手经左手 手掌上向斜上穿掌,左手收至心口窝成正圈二动。 3、腰向右转,重心转至右腿,同时右手变勾手;左腿经 内弧线向左后撤一大步,向后靠,同时左肘向后发力配合靠 打。
2、左脚脚跟发力内收,同时左手收肘成反圈一动,右 手微外旋成正圈三动。
第九式:斜行拗步 1、左脚提膝向前蹬脚,顺式下落,接着再右脚向前上 一步,同时右手向右侧下弧线按掌成反圈四动,左手向左侧 下弧线按掌成反圈四动,目视右前方。 2、右脚外摆 180 度,重心坐在右脚上左手经下弧线向 上曲肘收至左耳边成侧反圈一动,右手收于心口窝成正圈二 动。 3、左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偏马步,左手经左胸前向下斜 插掌,同时腰向右转带动左手肘部向前横向发力,右手微外 旋成正圈二动,目视左前方。
第六式:白鹤亮翅 1、腰向左转,重心转至左脚,右脚向右侧横开一步, 脚跟着地,同时左右手交叉外旋,向左下抱缠,目视前方。
2、右脚脚掌下落,重心转至中间成马步,同时左手微 内旋成反圈三动,右手收肘上挑成反圈一动。
3、腰向右转,重心转至右腿,左腿经内弧线上步成高 虚步,同时左手经左下弧线向左下按掌成反圈四动,右手经 右上弧线向右上开掌成正圈四动。
第三式:六封四闭 1、右手肘部下落于右侧腰部成正圈一动。 2、腰向左转,重心转至中间成马步,同时右手内旋经
下弧线收于心口窝成正圈二动与左手交叉。 3、松腰坐跨,同时双手微向上挑成正圈三动。 4、腰向右转成右弓步,同时左手搭于右手手腕经右上
弧线向右前方挤按。 5、腰继续微右转,同时重心转至左腿,成右仆步,同
7、重心转至左腿,右腿提膝,同时左手外旋,拳心朝下。 8、右脚向下震脚,两脚一肩宽,同时右拳外旋并向下
砸拳。
第二式:拦擦衣 1、腰向左转,同时双手于腹前交叉左手内缠向内旋, 右手外缠向外旋,目视右前方 45 度。 2、腰向右转正,重心下降移,同时左手内旋于心口窝 成反圈三动,右手曲肘,收于右侧乳根下成反圈一动。 3、腰向右转,同时左手向左下弧线按掌成反圈四动, 右手内旋经右上弧线开掌成正圈四动。 4、腰向左转,重心转至左腿,右腿向右侧横开一步, 脚跟着地,同时双手内旋收肘于体前成反圈一动,双于交叉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5、腰向右转,同时右脚下落成右弓步,双手收于右侧 腰部,右手內旋成掌心朝下。 6、腰向左转,左手反圈二动收回至心口窝,右手经上 弧线向外 45 度推掌。
第一式:金刚捣碓 1、目视前方,腰向左转,重心在两脚之间。 2、腰向右转正,同时左手外弧线抬至体前成正圈四动, 右 手弧线收至心口窝成正圈二动。 3、右脚外碾 45 度,重心转至右脚,左脚经内弧线走步 子上步成左仆步。同时左手收肘出手成反圈一动,右手经上 弧 线成正圈四动,两手掌心斜相对,两手距离为一小臂宽。 4、
4、腰向左转,同时眼转向左前方,右脚脚尖内扣成左 弓步,同时左手经上弧线向外开掌成正圈四动,松肩沉肘, 松腰坐跨。
第五式:左转身捣碓 1、腰向右转,重心转至两腿中间成马步,两手对拉用 力,左手掌心斜朝上,右手掌心斜朝下。 2、腰向左转,右脚蹬地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微内收再 向前挤按成反圈四动,右手经右下弧线(正圈一动)收至心 口窝成正圈二动。 3、同"金刚捣碓"第 3 动。 4、同"金刚捣碓"第 4 动。 5、同"金刚捣碓"第 5 动。 6、同"金刚捣碓"第 6 动。 7、腰向右转重心转至左脚,右腿提膝,同时两手合掌 上托。 8、右脚向下震脚一肩宽成马步,同时两手内翻,左手 变拳,右手按于左拳拳背向下按于小腹前。
腰向左转,重心坐在右腿上成盘步,同时左手成收 至心口窝成反圈二动,右手向前按掌。
5、腰向右转,重心转至两腿之间成马步,同时左手微 向内旋成反圈三动,右手经体侧下弧线成正圈一动。
6、左脚外碾,右脚经内弧线上步一肩宽成小马步,同 时左手经体前下弧线反圈四动开至小腹前一拳的距离,右 手经下弧线正圈二动与左手在小腹前交叉。
第七式:搂膝拗步 1、腰向左转,左手随身体转动按掌,右手收肘于右乳 根下成反圈一动。目视前方。 2、腰向右转,左手经左侧弧线向上曲肘至左耳旁,掌 心朝内成侧反圈一动,右手收于心口窝成反圈二动。 3、腰继续微右转,重心下沉并转至右腿,左腿向左斜 前方 45 度上步,脚跟着地。同时左手向内收肘,手掌向下 斜切成反圈一动,右手向右下弧线按掌成反圈四动。 4、左脚脚掌落地,右脚蹬地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变勾 手,走下弧线经膝关节前方,向左上提至与肩同高。右手经右 下弧线,曲肘收于右耳旁掌心朝内(侧反圈一动),然后继 续向右前开掌成正圈四动。 第八式:初收 1、要向右转,重心转至右腿,左脚脚尖内扣,同时左 手变掌随身体向右,成正圈四动,右手收手心口窝成正圈二 动,目视前方。
第十式:再收 1、重心下沉,同时左手曲肘上挑。 2、腰向左转,重心转至左腿,右脚上半步,同时左手 内旋向前按掌成正圈四动,右手内旋在腹前向斜下方按掌 成体前反圈四动,目视前方。
第十一式:前堂拗步 1、腰向右转,同时右脚经外弧线向斜后 45 度撤步,左
曾建兵 著
洪传陈式太极拳十三式
一、动作名称
起势 一、金刚捣碓 二、拦擦衣 三、六封四闭 四、单鞭 五、左转身捣碓 六、白鹤亮翅 七、搂膝拗步 八、初收 九、斜行拗步 十、再收 十一、前堂拗步 十二、掩手肱捶 十三、右转身捣碓 收势
二、动作说明 起势 1、两脚并步站立,两手垂于体侧,眼睛平视前方,周 身放松。 2、双脚膝关节微曲,重心转至右脚,左脚向左侧开肩 宽,重心转至两脚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