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行为支持的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工作案例丨手机依赖的问题行为干预和正向行为支持_52

工作案例丨手机依赖的问题行为干预和正向行为支持_52

1案例背景L同学,是我院大一的一名贵州籍同学,新生入校时成绩优异,专业排名第五名。

然而入校后不久,对手机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手机变成其生活中必不可少、近乎唯一的寄托,使用手机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上课、吃饭、早晚自习都在时刻不停的看手机,经常会无意识的玩手机、刷微信、看QQ,漫无目的的浏览网页等等。

有时老师同学与其谈话交流时,也会时时摸摸手机、摆弄一下手机,问其原因,说害怕忘记带手机,有时也怕手机没电关机。

总之,该同学短时间内如果没有接触手机就会表现出心绪不宁、焦躁不安等症状,很难将手机与其生活相分离。

通过对他的观察和对他身边同学的了解,过度的依赖手机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L同学没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手机让他丧失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能有效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每天通过手机来消磨打发时间,精神生活匮乏,需要依赖手机的各种功能与内容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且心理依赖现象逐渐加重。

2工作思路辅导员工作方法中谈心谈话是处理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学生自身认识和政治素养不可缺少的必备环节,更是立德树人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法。

对L同学在入校初期就出现的手机依赖现象,谈心谈话是有效开展工作的首选方式。

一、心里疏导介入有针对性的帮助L同学正确处理好学业学习、交友择业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他的全面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其摆正手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正确位置,避免过度使用,保持心态健康。

二、逐渐转移他对手机的注意力鼓励L同学学习人际交往技巧,使其感受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人际交往的乐趣,将课余时间多用在现实中的社交,而不是全部的投入虚拟世界,从而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帮其制定合理的使用手机时间为了减少L同学的手机使用频率和时间,可以敦促其制定计划,固定每天的使用时间段和频次,放下手机,寻找一些有意义的替代性活动,转移注意力,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逐渐从手机控制中走出来。

促进员工正向偏离行为的领导风格

促进员工正向偏离行为的领导风格

促进员工正向偏离行为的领导风格网络上最疯狂美术老师——邹华章将一条大蟒蛇抱到课堂上当模特教学生动物写生的视频受到热议,他还带领学生利用废旧报纸制作枪械并在操场上举行学生阅兵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他有着不同于其他教师的教学思维和个性,其教学充满热忱和激情。

他的教学行为超出一般的教学规范,在组织行为学中这种行为被称为偏离行为,这种偏离行为可能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一种使组织蒙受损失,一种最终使组织受益。

因此偏离行为分为负向偏离行为和正向偏离行为。

一、员工正向偏离行为的概念及特点每个组织里,总有一部分人能够运用和他人同样的资源条件,用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更好地解决问题,这种行为就是正向偏离行为。

员工的正向偏离行为超越组织规范,但其最终结果是使组织受益。

正向偏离行为应同时具备三个特点:自愿、超越规范、具有受人尊敬的性质。

员工的正向偏离行为按照受益对象可以分为四种:组织受益正向偏离行为、同事受益正向偏离行为、顾客受益正向偏离行为和社会受益正向偏离行为。

最终结果都是使组织受益,所以组织应当宽容并重视员工的正向偏离行为。

二、促进员工正向偏离行为的领导风格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理论认为员工的行为必然受到领导者的影响,因此领导风格是影响员工正向偏离行为的重要因素。

1、魅力型领导风格这种领导风格的核心在于领导者拥有“魅力”这一特殊的品质。

魅力即可能是存在于领导者身上的非凡品质,也可能形成于领导者与追随者的互动关系之中。

魅力型领导者的行为特征主要包括角色模拟、形象塑造、展示非常规行为、印象管理、价值观引导、描绘吸引力的愿景、树立角色榜样等等。

魅力型领导风格对下属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下属对领导者的认同,并引导其实现领导者的目标。

因此,魅力型领导风格有利于员工正向偏离行为的发生。

2、变革型领导风格变革型领导者的行为风格主要包括四个维度:(1)精神激励,即通过愿景与理想的目标激励下属。

(2)智能启发,即激发下属的创意与创造力。

钮文英(2008)身心障碍者的正向行为支持.ppt

钮文英(2008)身心障碍者的正向行为支持.ppt

小明:處罰就處罰,有什麼了不起。
教師批判學生,教師和學生的情緒都很高漲,
進入權力保衛戰(power struggle)中,雙方
6
都想贏過對方。
鈕文英(2008)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
肯定的管教方式
7 鈕文英(2008)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
肯定的管教方式
Lee和Canter主張肯定的行為管教 (assertive discipline),它是相對於「敵 對的行為管教(hostile discipline)」;教 師不被個案敵對的話語所激怒,以平和的 語氣,使用「我訊息」具體表達感受和期 待(引自Nordlund, 2003)。
教師不被個案敵對的話語所激怒, 以平和的語氣,使用「我訊息」具 體表達感受和期待,並且增強其他 同學好的行為。
10
鈕文英(2008)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
當一位學生上課不專心時,教師宜及 時、具體地讚美其他正專心上課的學 生,而非僅斥責該位學生,專注於其 錯誤行為;這個方法不僅能鼓勵專心 上課的學生,對於該位學生的不適當 行為也有提示的作用(Barbetta, Norona, & Bicard, 2005)。
12
鈕文英(2008)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
《小明沒說話》
教師:小明,你不再說不好聽的話了 ,很好。你看起來心情很不 好,是不是之前發生了什麼 事?我很想幫你,如果你願 意的話,我們下課可以談一 談。我知道你能坐好,請你 坐好,不要搖晃桌子,你知 道這樣搖晃桌子,會有什麼 後果嗎?
13 鈕文英(2008)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
11 鈕文英(2008)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
小明:你去死啦! 教師:小明,你搖晃桌椅,我擔心酒精
點燃,造成你和同學受傷;而你 說出死這個字,讓我感到生氣! 「死」這個字不好聽,我請你不 要說這個字;我希望你坐好,你 的小組也期待你坐好,可以為他 加分。

正向行为支持在特教班级教学中的应用

正向行为支持在特教班级教学中的应用

正向行为支持在特教班级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论文探讨了正向行为支持(PBS)在特教班级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介绍了PBS的概念,强调了其对学生情感和行为发展的重要性。

随后,我们详细讨论了在特教班级教学中如何应用PBS改善学生的行为,减轻他们的焦虑,并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最后,我们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发现和贡献,并提出了对教育实践和政策的建议,强调了PBS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正向行为支持;特教班级教学;PBS一、正向行为支持的概念和意义正向行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PBS)是一种综合性的干预方法,旨在提供系统性的策略来促进积极的行为和情感表达,同时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PBS侧重于积极的强化方法,鼓励和奖励期望的行为,以增加其出现的频率,而不仅仅是惩罚问题行为。

PBS强调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干预策略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制定,以确保最佳效果。

分析和评估是PBS的基础。

通过详细记录学生的行为和情感反应,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行为的原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

正向行为支持的应用在特教班级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提高社交技能,从而增强人际关系,通过观察学生行为、分析数据以及了解问题行为的功能,教育者可以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正向行为支持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行为,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特教班级的教学质量。

二、正向行为支持在特教班级教学中的应用(一)观察学生行为,以预防为主教育者应该积极收集数据,记录学生的行为、情感表现以及行为发生的过程。

这包括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触发因素和行为的具体性质。

这些数据有助于识别问题行为的模式和潜在原因。

使用ABC分析法(Antecedent-Behavior-Consequence),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行为的功能。

这有助于确定行为是为了获取什么,或者是为了逃避什么,从而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

正向行为支持

正向行为支持

正向行为支持——对孤独症学生课堂尖叫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摘要:孤独症课堂中出现的行为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研究法着重解决个案突出的尖叫行为,运用ABC行为观察表,分析行为功能,运用正向行为支持干预个案的尖叫行为。

研究表明:正向行为支持有利于个案尖叫行为的减少,正向行为的增加,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社会效度。

关键词:正向行为支持;孤独症;尖叫行为一、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峰峰(化名),三岁的时候被确诊为自闭症,之后在相应的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后因家庭经济拮据,个案停止了康复训练,被送往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个案语言发展迟缓。

个案上课时频繁出现尖叫的行为,严重干扰了课堂秩序,导致授课教师无法正常上课,同学们无法正常听课,因此,个案的尖叫的行为急需解决。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正向行为支持(PBS),在国内也叫作“积极行为支持”。

本研究所运用的正向支持策略是指通过ABC行为观察表分析行为功能,采用情境因素调节策略、功能性技能训练策略、后果处理介入策略,使个案减少问题行为,增加正向行为的方式。

三、成因分析(一)访谈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出现尖叫行为状况:1、当老师或者家长给予他的目标任务难度太大2、当学生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3、父母生下妹妹后,全部的重心都放在了妹妹身上,而该生则交给奶奶管理,这让他随着年龄的增长,极度缺乏安全感,会用尖叫的方式来寻求他人的关注。

4、当他正在做某一件事情被强制打断或者玩的某样物品被强制拿走时5、当他的身体不舒服的时。

(二)观察研究者运用ABC行为观察表分析行为功能,以观察为主,为期两周,周一至周五,对研究对象在课堂中出现尖叫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基线期阶段,总共收集到学生尖叫行为96次[1]。

(三)行为功能结果分析根据ABC行为观察表的记录结果,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尖叫行为的功能进行了统计,研究对象出现尖叫行为的主要功能是逃避,其次是获取事物。

四、拟定正向行为支持的方案(一)情境因素调整策略①增加引发适当行为的预告提示在观察中我们也发现,个案突然换场所或者正在做的事情被打断,他就会发出尖叫来逃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适当行为预告提示让个案心里有所准备,减少内心的焦虑。

正向行为支持前事控制策略探讨

正向行为支持前事控制策略探讨

正向行为支持前事控制策略探讨概要:正向行为支持介入策略一定是先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功能,也就是个案该行为的作用,接着针对行为的功能、原因,运用一系列的介入策略对行为问题进行处理。

介入行为问题不只是在行为问题发生之后被动反应,还可以预防和教导。

扩充学生的正向行为,才是长期预防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从正向行为支持和过去的行为介入策略之比较,我们能更为直观地发现,正向行为支持针对行为的原因、功能,强调从控制前事、调整生态环境、介入个体的背景因素和安排有效的行为后果等角度选择不同的策略介入干预行为问题。

Paul(2004)指出正向行为支持是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理论发展起来的实证而有效的行为介入策略,它能帮助研究者确切了解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并根据确定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正向行为支持方案对个案进行介入处理,从而支持个案的正向发展。

综上所述,正向行为支持介入策略一定是先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功能,也就是个案该行为的作用,接着针对行为的功能、原因,运用一系列的介入策略对行为问题进行处理。

分析发现,在原因确认、或者说功能确认方面,正向行为支持是通过行为的功能分析方法,确认要干预问题的原因;在策略干预方面,与过去的行为介入策略相比,钮文英(2016)指出过去的行为介入策略偏向后果处理策略,更多的是给予嫌恶刺激。

而介入行为问题不只是在行为问题发生之后被动反应,还可以预防和教导。

扩充学生的正向行为,才是长期预防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从图1正向行为支持和过去的行为介入策略之比较,我们能更为直观地发现,正向行为支持针对行为的原因、功能,强调从控制前事、调整生态环境、介入个体的背景因素和安排有效的行为后果等角度选择不同的策略介入干预行为问题。

在我国,身心障碍儿童及儿童精神卫生临床领域,也开始注重正向行为支持策略在内的行为处理方法。

但是,在实践基础上开展的干预研究并不多。

而这样的研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Mary(2013)指出“把95%的时间都用于预防,这个想法是可行的。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干预中的正向行为支持开题报告1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干预中的正向行为支持开题报告1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干预中的正向行为支持指导老师曹漱芹作者本0202 毛燕娜一选题意义(详见文献综述引言)攻击性行为是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品德和良好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表明,经常受到攻击的儿童通常会导致情绪抑郁、焦虑紧张、自卑孤僻、厌学逃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对于攻击者自身来讲,即将实施攻击行为时会产生攻击性焦虑,体验到紧张、忧虑的情绪状态。

而且有可能会造成以后的暴力犯罪,韦斯特在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70%的暴力少年犯在儿童期就被认为有攻击性行为。

同样,休斯曼在对600名被试长达22年的跟踪研究也发现“8岁时的攻击性表现能预测他们30岁时候的攻击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攻击型儿童可能到成年期还会出现适应不良,表现为人缘较差、更多学业失败、酗酒、反社会行为和精神障碍(Michelson,1980)。

”因此对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干预的研究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价值。

对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方法很多,国外的一些研究发现,基于功能性行为评估的正向行为支持对攻击行为的干预具有重要作用。

美国早在1997年就在《个人障碍教育法案》中明确规定地方教育当局使用正向行为支持方案来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

而目前中国国内对正向行为支持的研究很少,对攻击性行为干预方法的研究力度与深度都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通过阅读、整理与分析国内外有关正向行为支持(FBA)以及其在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中的特殊作用的文献资料所成的综述性质的论文对国内相关研究会有一定意义。

二文献综述(另附)三论文结构1介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定义、特点、形成因素、危害、一般矫正方法。

2介绍功能性行为评估方法的基本假设和实施步骤2介绍正向行为支持计划的一般步骤,并结合国外有关案例研究详细举例解说对学前这个特殊年龄段的具有攻击性行为儿童实施正向行为支持计划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这是与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区别最大的一部分)四研究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翻译国内外该方面的研究文献,最后分析整理成文。

幼儿正向行为问题分析报告

幼儿正向行为问题分析报告

幼儿正向行为问题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的不息进步,幼儿正向行为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幼儿正向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起首,幼儿正向行为问题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幼儿容易发生冲突和争吵,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是幼儿缺乏自控能力,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是幼儿表现出较强的依靠性,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是幼儿在与他人交往时缺乏尊重和理解,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实行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起首,建立乐观的进修环境是特殊重要的。

老师可以通过营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老师还应该重视培育幼儿的自控能力,通过引导幼儿进修情绪管理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救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其次,家庭教育在幼儿正向行为培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重视培育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赐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缘主动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

家长还应该重视培育幼儿的尊重和理解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倾听和照顾他人的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干系。

再次,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正向行为培育活动,如开展团队合作游戏、情绪管理培训等,救助幼儿提高合作能力和自控能力。

社会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幼儿体验到救助他人的幸福和成就感,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最后,幼儿正向行为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老师、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和进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进修和成长环境。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救助幼儿养成乐观向上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将来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和解决方案,我们信任幼儿正向行为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幼儿能够健康、乐观地成长。

同时,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关注幼儿正向行为的进步,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行为干预和正向行为支持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行为干预和正向行为支持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行为干预和正向行为支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使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手机依赖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需要采取相应的行为干预措施和提供正向行为支持,以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一、问题行为干预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行为干预措施:1. 提醒和警示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公告栏、班会、家长会等方式,向学生宣传手机依赖的危害和负面影响,提醒他们注意合理使用手机的重要性。

2. 设定限制学校可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在上课、考试、晚自习等重要场合禁止使用手机。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商定手机使用时间限制,制定合理的作息规划。

3. 提供替代活动大学校园应该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如体育锻炼、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以吸引学生参与,并减少他们对手机的依赖。

4. 协助建立社交关系手机依赖问题往往与大学生社交能力不足有关。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社交活动、推动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减少手机沉迷。

5. 提供心理辅导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因为手机依赖问题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并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二、正向行为支持1. 提供信息教育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手机使用和网络安全的教育,向学生传授正确使用手机的知识和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自控手机使用。

2. 给予表扬和激励对于那些能够合理使用手机的学生,学校和家长可以给予表扬和激励,让他们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带动更多人改善手机使用习惯。

3. 提供支持和帮助4. 建立正向评价机制学校可以建立一套手机使用评价机制,通过对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评估和反馈,激励他们积极转变手机使用习惯。

正向行为支持之个人价值观培养的个案研究

正向行为支持之个人价值观培养的个案研究

正向行为支持之个人价值观培养的个案研究作者:黄冬兰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1期【摘要】本研究采用美国学者倡导的正向行为支持之个人价值观理论。

对个案进行价值观的开发培养的训练,从中发掘潜能,弥补缺陷,来帮助她以对社会有益的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研究表明:利用“个人价值观”对唐氏综合症儿童进行培养训练,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并为此类儿童的康复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唐氏综合症儿童个人价值观潜能问题行为【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02-011.问题的提出自80年代起,美国开始有学者以正向思考的方式看待问题行为,认为问题行为的发生,应该有其目的,如果能掌握问题行为的原因或动机,进而教导正确的行为表达方式,问题行为自然得以减少,严重性也就得以减轻。

正向行为支持的理念自此产生。

正向行为支持和个人中心价值是一致的。

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什么和追求什么都是价值观所特有的内容。

唐氏综合症儿童,智力水平属于中度智力迟滞,可以进行情感交流。

人们都认为唐氏综合症儿童是“白痴”,有残疾,被忽视、被娇宠。

其实他们对音乐具有极强的接受能力和表现欲望,在音乐感和节奏感上甚至超过正常儿童。

但在情绪表现上敏感、多疑,行为表现退宿、任性,意志力薄弱。

发现并了解他们的潜能,明白问题行为的原因,并给予及时、相应的训练,有利于促进个人价值观的养成。

2.研究目的2.1探索发掘唐氏综合症儿童潜能的最佳途径。

2.2培养和开发他们的音乐天赋,树立自信心。

2.3探索培养唐氏综合症儿童的自理能力,获取价值感。

2.4创设有利于儿童成长发展的评价体系,树立个人价值观。

3.实践研究对象晶晶,女,2013年5月5日出生,平时非常喜爱听音乐,并能听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

经过多方面的观察了解,发现她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节奏感和模仿能力都极强,对音乐旋律特别敏感。

但她也存在很多问题行为,如:不听指令、逃避学习、自顾自说笑、随意蹲在地上耍赖等。

关于正向行为支持理念下培智班班级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正向行为支持理念下培智班班级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正向行为支持理念下培智班班级管理问题的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本人在培智教育班级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难点,并试探着用正向行为支持理念提出了一些思考和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分析了培智班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和难点,包括学生自我管理、社交困难和以及其他个别差异化管理需求等。

然后,我们介绍了正向行为支持理念的基本原则,并研究了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于班级管理中。

最后,我们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包括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支持、班级集体结构化管理和积极奖励机制等。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促进培智班班级管理的正向发展,提高学生的集体跟随和参与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关键词:正向行为支持;培智班班级管理;问题思考引言:培智班的孩子类型各异,程度不同。

有唐氏宝宝、中重度自闭症孩子、有智力发育障碍的孩子、有脑瘫的孩子,还有多重残障的孩子,所以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们常常面临着一些班级管理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教育体验,还可能阻碍他们的学习进步。

在过去的几年中,正向行为支持理念逐渐成为班级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

其基本原则是通过积极的行为鼓励和支持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培智班班级管理中应用正向行为支持理念,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提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整体的发展。

1解释正向行为支持理念正向行为支持(PBS)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旨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

PBS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识别和加强积极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和减少不良或问题性的行为。

正向行为支持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人可以展示和发展自己的长处、挖掘他们的潜力,促使孩子愿意或者主动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主动表达,积极沟通的社交关系。

正向行为支持强调了对个体的尊重和尊严。

它承认每个人都有权被尊重,并且应该被尊重,无论他们的背景、能力或行为如何。

通过提供积极向上的支持和鼓励,就能够帮助个人建立自信和自尊,从而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他人的认同感。

星光守护,爱满星空——孤独症学生情绪问题的个案研究

星光守护,爱满星空——孤独症学生情绪问题的个案研究

星光守护,爱满星空——孤独症学生情绪问题的个案研究摘要:运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对一例孤独症学生的情绪问题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干预,个案的情绪行为问题由原来的每周15次,减少至每周7次左右,且正向行为明显增加,取得了预期的干预目标。

通过运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帮助该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正向行为支持孤独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的病变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动作和行为等多方面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情绪问题困扰着很多孤独症学生,像哭闹、尖叫、发脾气、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

这些情绪行为问题的程度有轻度的、也有重度的,甚至有些行为已经对自己或周边人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威胁”。

众所周知,任何行为问题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也就是说都是有原因的,一切行为的发生都包含着交流的信息。

本案例主要研究一名孤独症学生受情绪问题的影响,干扰到自身以及周边人,主要运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对此进行干预。

在干预的过程中,首先对个案的情绪行为问题进行功能分析,其次分析发生情绪行为问题的原因,最后制定介入方案后进行系统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下面是个案干预的具体流程。

一、个案背景情况睿睿,男,2008年出生,广东东莞人,在4岁的时候通过专业的诊断确诊为孤独症。

家中一共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弟弟和他,家庭条件比较好,家庭氛围比较和谐,深受爸爸妈妈的疼爱。

该生一直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

针对睿睿的基本能力调查与概括见表1:表1 睿睿的基本能力调查与概括二、个案问题行为的界定作为个案的老师,经过平时的认真观察和从其他老师以及家长那里了解的情况,将睿睿当下最需要干预的目标行为界定为:发脾气时咬手,并会出现很深很红的牙印。

三、分析行为功能的途径(一)直接性资料收集表2睿睿的行为问题观察记录表(二)间接性资料收集1.通过行为动机评量表进行分析,确保分析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表3《睿睿的行为动机评量表》得分表根据得分的结果来看,睿睿在得不到满足这方面动机类型分数最高。

正向行为支持的实施步骤

正向行为支持的实施步骤

正向行为支持的实施步骤介绍正向行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PBS)是一种基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旨在帮助个体学会正向的行为。

它强调通过积极的方法来预防和解决行为问题,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正向行为支持的实施步骤,以帮助您了解如何有效地实施正向行为支持。

步骤一:制定明确的目标在实施正向行为支持之前,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的,并与个体的需求和欲望相一致。

确保目标是清晰和明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评估进展情况。

步骤二: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是实施正向行为支持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收集数据,您可以获取个体的行为模式、触发因素和反应模式等信息。

这些数据将帮助您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并为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在收集数据时,您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 观察: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举止、环境和相关因素等,收集数据。

- 面谈:与个体、家庭成员、教育工作者等进行面谈,了解更多背景信息。

- 文件分析:分析个体的行为记录、学校记录和医疗记录等。

步骤三:分析数据在收集足够的数据后,您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您可以寻找潜在的模式和关联,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分析数据时,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频率分析:统计个体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 时间相关分析:将行为和特定事件或活动联系起来,寻找可能的触发因素。

- 奖励分析:分析个体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并找出可能的奖励机制。

步骤四:制定干预计划在分析数据后,根据所得到的结果,制定一个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是基于积极的方法,旨在增加积极行为并减少问题行为。

在制定干预计划时,您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 目标设定:设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将重点放在增加积极行为上。

- 教学策略:使用积极的教学策略,例如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反馈。

- 预防策略:通过预防措施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例如设立规则和提供结构化的环境。

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效果比较和优缺点分析

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效果比较和优缺点分析

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效果比较和优缺点分析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效果比较和优缺点分析激励是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激励员工来改变行为和增强动力。

激励可以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正向激励是指奖励员工的行为,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塑造良好的行为。

而负向激励是指惩罚员工的行为,以减少错误和不当行为。

这篇文章将分析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效果比较和优缺点分析。

1.正向激励的优点正向激励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激励方式。

以下是正向激励的一些优点: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动力:正向激励可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动力。

员工更有可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行为最终会被奖励。

造成良好的态度:员工在接受正向激励后,会感到公司对于他们的高度认可,从而产生良好的工作态度。

这种态度能通常能够带来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提升工作质量:正向激励对员工的表现有积极影响,并因此可以提高工作质量。

加强员工与公司的忠诚度:良好的正向激励计划能够建立员工与公司间的忠诚度,从而让员工更加投入自己的工作。

2.正向激励的缺点虽然正向激励有许多优点,但还有其劣势:成本高:正向激励需要公司提供一定的金钱或其他奖励形式。

这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带来压力。

可能会创造“奖励依赖”:员工可能会变得依赖奖励,从而导致其不再为公司工作。

奖励可能不公平:奖励可能会被分配得不公平,造成员工不满。

3.负向激励的优点以下是负向激励的优点:减少错误和不当行为:对员工进行惩罚可对错误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减少错误和不当行为。

有效遏制威胁行为:负向激励可以有效地遏制威胁行为,从而保护员工和公司的安全。

4.负向激励的缺点负向激励还有以下劣势:引起负面态度:惩罚会增加员工的压力和焦虑,因此不良情况有可能会发生。

失去员工信任:员工会对公司失去信任,其可能会认为公司不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关心员工。

阻碍员工自我决策权:员工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气馁,以至于他们无法自行独立地制定决策,进而对公司的决策造成负面影响。

PBS模式介绍范文

PBS模式介绍范文

PBS模式介绍范文PBS(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即正向行为支持模式,是一种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的干预手段和方法,旨在帮助个体发展积极的行为,并减少有害的或不适当的行为。

PBS模式强调通过建立积极支持环境和教育技巧,来提供社会情境中积极的行为替代方案,以取代问题行为。

1.系统思维:PBS模式着重于整体思考问题行为的背后因素,如环境、个体需求和社交互动,而不是仅仅关注行为本身。

这种系统思维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行为的根源。

2.积极支持环境:PBS模式关注创造一个积极的支持环境,以满足个体的需求,提高社交技能和适应能力,从而减少问题行为。

通过提供积极的反馈、设立明确的规则和预期,以及建立支持团队等措施,帮助个体成功并促进积极行为。

3.功能性评估:PBS模式强调进行功能性评估,即了解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目的。

通过识别个体寻求满足的需要和避免的情境,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以满足需求,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4.行为替代策略:PBS模式通过提供具有积极功能的行为替代策略,来替代问题行为。

这些替代策略应该能够满足个体的需要,同时适应社会情境,并对个体的积极行为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1.收集信息:收集关于问题行为的详细描述、频率、情境和结果的信息。

相关的信息包括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触发因素、维持因素等。

还可以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重要信息。

2.功能性评估:通过功能性评估,确定问题行为的目的和背后的因素。

这通常包括社交、情感、学习或环境需求等。

功能性评估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受众和收集相关数据来进行。

3.制定干预计划:基于功能性评估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这些计划应该包括明确的行为目标,同时提供具体的行为替代策略。

干预计划还应考虑到个体的需求、能力和个人差异。

4.实施干预:根据干预计划,开始实施相应的行为支持措施。

这可能包括提供具体的指导、培养社交技能、提供情绪调节策略等。

基于正向行为支持理念下培智班班级管理问题的思考

基于正向行为支持理念下培智班班级管理问题的思考

基于正向行为支持理念下培智班班级管理问题
的思考
基于正向行为支持的理念来管理培智班班级,首先要从习惯和课
堂环境的角度出发,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习惯。

因此,班级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
一是穿着礼仪得体,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到校并穿着得体、整洁。

以着装严谨、庄重的外表表示着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和完美的品格。

二是注意课堂行为,学生上课必须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学习
积极主动,勤奋刻苦,认真讨论新问题,回答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避免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乱讲话。

三是诚实守信,不论是和老师还是同学,都要对对方诚实守信,
不可欺骗,不可抄袭他人作业,要以自己的实力去证明自己。

四是劳动习惯,要帮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以劳动和勤奋为乐趣,要求学生认真负责地完成家庭作业,不能有“逃学”和“旷课”的行为。

五是社会礼仪,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不可欺负他人,培养学生
敬畏师长、亲爱同学的习惯,并养成遵守公共规则、相处文明的习惯。

通过上述提供的方式,可以在校园环境中构建正向行为支持的理念。

将正向行为支持的思想贯穿课堂教学,即在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
的同时,也要把考察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作为考核指标,让学生从
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重视学业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自觉性和责
任感,让学生真正走进正向行为支持理念下的培智班班级管理,发挥
出最大的潜力,实现最大的价值。

浅析宠物犬训导中的正向行为支持

浅析宠物犬训导中的正向行为支持

一、正向行为支持概念PBS 是获得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改变的系统,是一种应用科学,用教育的方法扩大个人的行为方式、系统地改变个人生活的环境,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并将问题行为减少。

正向行为支持强调环境的影响力,认为不良环境诱发不良行为,所以其要干预的是环境而非个别异常行为。

功能性行为评价(FBA )是为确定行为发生的原因而收集有关前提事件、结果事件和行为信息,并做出分析判断的行为评价方法。

将PBS 和FBA 联合运用,是实现干预策略和问题环境“相互适应”的良好方式。

二、正向行为支持的特点(一)强调支持人与动物负面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被忽视、惩罚、责骂、厌弃,进一步引发攻击行为,若单纯采取粗暴方式抑制行为问题,不仅不能诱导建立正确行为,反而会引发不良行为加剧。

正向行为支持法采取支持的方式,充分给予个体恰当支持,鼓励其强化适当行为并进一步固化,形成良性循环。

正向行为支持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正向支持的理念贯穿于训练整个过程,在物质性支持的同时,利用语言、关爱、亲密行为等,建立与宠物的情感关系;利用有效的正向训练方式,形成支持策略,调动宠物自主性、能动性,激发潜能;支持是关系,帮助个体在一个整和的环境中获得资源、策略和关系。

(二)行为分析对宠物个体来讲可能是最适应的行为,恰恰是人类认为的不良行为。

所有行为都具有目的性,行为分析要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目的。

因此,要利用功能评量的方法认识行为问题,分析行为问题。

O' Neill 指出功能评量有三个基本作用:1.功能评量的目标不只是减少行为问题,更要了解这些行为的结构和功能,以进一步发展适当的行为;2.功能评量不只是看个人,更要检视行为问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预测何种情景或条件下行为会不会发生;3.它的目标是诊断行为问题原因,进而发展行为支持计划,这个行为支持计划必须以个体的尊严为基础。

(三)支持负惩罚惩罚是行为改变原理,具体指在特定环境下产生行为后,及时给予行为者以正惩罚,对其实施不喜欢或不需要黄雅杰 胡栋堃浅析宠物犬训导中的正向行为支持宠物主人通常当宠物出现攻击、吠叫、伤人、破坏物品等行为时采取打骂等处罚性手段来制止,却收效甚微,甚至导致不良行为越演越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向行为支持的特点分析罗 婧3 (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重庆,400047)摘要 行为问题是有特殊需求学生不被普通教育接受的最大原因,适当行为技术的运用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

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步,都强调正向行为支持,本文将对正向行为支持技术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不同于其他行为技术的七个特点:强调支持;相信行为的目的性、功能性;强调团队合作;给予适当的行为训练内容;注重预防;成效评估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关注一生的规划等。

关键词 正向行为支持 特点 不适当行为分类号 G 7601 引言在孩子出现打人、哭闹、尖叫、干扰和自伤等行为时,教育者常用漫骂、忽视和处罚等手段企图改变行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证据表明,被如此对待后的行为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更严重,孩子甚至出现厌学、叛逆等情绪问题,他们往往被过早推向社会,从而产生种种社会问题[1]。

随着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不论是对“行为的认识”还是“处理方法的选择”都有了重要的改变,概括来说,就是强调“正向行为支持”。

超过100篇的关于认知障碍的研究表明:首先,正向行为支持广泛适用于具有严重挑战性行为的个案;其次,正向行为支持能减少三分之二的问题行为[2]。

本文将对正向行为支持的理论背景和理论特点进行分析。

2 正向行为支持理论2.1 正向行为支持概念正向行为支持是一种应用科学,它用教育的方法扩大个人的行为方式、系统地改变个人生活的环境,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并将问题行为减少[3]。

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第二,将问题行为降到最少。

它包括提高正向行为成功的可能性,提供个人在工作、社会、休闲、团体和家庭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和扩大一切正向行为,增加正向行为的机会。

其目的一是建立社会行为准则,建立一个持久的适应其生活方式的行为,以减少问题行为[4];二是维护对象的尊严,帮助其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热爱自己的生活。

2.2 正向行为支持理论2.2.1 全纳教育思想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人们对残疾人的认识和采取的措施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在初期的认识阶段,残疾人被排斥、被隔离,社会不承认他们的存在;之后,宗教与社会慈善团体为其办了收容所、特殊学校,但他们仍被认为是社会的负担;在20世纪中叶,世界各国在普通学校开设特殊班,注意力集中在残疾人的缺陷的补偿与矫治;第四个阶段,正常化发展阶段,正常化原则、一体化原则和全面参与社会原则成为国际社会对残疾人所采取措施和进行教育所应遵循的重要原则[5]。

1994年联合国世界特殊教育会议在西班牙颁布《萨拉曼卡宣言》,明确提出全纳教育的思想。

认为对待残疾学生应机会均等、零拒绝,他们有完全参与的权利,他们有就读学区内学校的权利。

而有研究表明,行为问题是有特殊需求学生不被普通教育接受的最大障碍,远远超过障碍本身[6]。

只有改变学生的行为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全纳教育的实施,实现真正的融合。

2.2.2 应用行为科学的发展应用行为分析的发展为正向行为支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从行为问题处理的历史发展来看,行为处理策略已从消除型演变为教育型,从行为改变到正向行为支持。

3罗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E -mail :luojyjzyh @ 。

《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第3期(总第81期)Chinese Journal of S pecial Education (M onthly )N o.3,2007(Serial N o.81) 应用行为分析中的“应用”指要改变的目标行为是与社会相关的,“行为”指要改变的目标行为是可观察和可评量的,“分析”是指分析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评量行为处理方案效果的过程。

应用行为分析,第一,它提供了行为改变的概念模式;第二,提供了评估和干预策略。

它的三个观念,刺激———反应———增强结果是正向行为支持的重要出发点[7]。

正向行为支持不光兼容了应用行为分析的塑造、消退、激励、增强等教育方法,它还超越应用行为分析,在评估方法、干预策略和定义成功结果是真实的行为研究和自然干预等思想,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2.2.3 生态观生态指生活、生存的基本,是一种自然、平常状态,生存状态总是与环境联系起来成为环境生态[8]。

个体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总是扮演很多不同角色,与其他人互动。

我们每个人都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生态体系中不可分的一部分。

环境因素会影响个体,同样地,个体因素也会影响环境,因此,行为同时受制于个体内在和外在力量,而个体与环境之间关系是造成不适当行为是否发生的主要因素[9]。

个体的行为决不是孤立于环境之外,相反是个体本身与其所处环境互动的结果。

正向行为支持强调改变环境而不是行为,它认为没有不适当的行为,只有不适当的环境,它所干预的是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不是行为本身。

在大多行为技术中设计了很多可控制的变量都是在实验环境中来观察行为,却常常忽略一些真实生态的因素。

而生态伴随着正向行为支持,它更加注意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不能控制的因素,它强调真实的环境而不是实验室环境。

2.2.4 系统改变理论正向行为支持对问题行为的焦点集中在有问题的环境而不是问题行为本身,行为的改变不仅是把具体技术应用到具体问题,而且如果具体技术在没有合成、没有组织的背景下被应用,即使最好的技术也会失败,这是正向行为支持的一个重要特点[10]。

它不认为成功的改变仅仅取决于一种改变方法中至关重要的某个方面,它认为问题行为取决于多种功能上的和结构上的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在整个正向行为支持的操作中有很多体现,为了改变一个有问题环境的诸多方面,因此一种包括多方面干预的广泛的方式是必然的。

正向行为支持主张采用系统而多重的个别化处理方式。

如当对待一个行为的时候,我们除了可以考虑行为本身和环境的问题以外,还可以从医学的思路思考,看学生是否受到生理疾病的影响,如癫痫、抑郁等。

行为的处理必须同时求助于药物的使用、营养和饮食的控制以及孩子气质因素的了解,使用游戏、艺术和社会技能等课程,加强心理的教育,培养自我能力,协助个体了解自我。

2.2.5 个人价值观科学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改变,但价值告诉我们什么值得改变[11]。

心理研究认为人们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什么和追求什么,都是价值观所特有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人们的价值观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对人们的行为起着深层的导向作用。

正向行为支持和个人中心价值是一致的,我们不仅要得到旁人想要的效果也要尊重个人的尊严和选择的机会,我们对受训者不光要达到训练的效果,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训练。

3 正向行为支持重要特点正向行为支持的理论背景和行为技术的发展,使正向行为支持有了不同于其他行为技术的特点,笔者总结了下列的七个特点,虽然它们都在其他的行为处理手段中多少有所涉及,但正向行为支持将其组合在一起,共同为一个技术服务。

3.1 强调支持Martin&Pear(1996)研究发现忽视、处罚、厌恶等手段有以下缺点:(1)易引发攻击行为;(2)会产生负向情绪;(3)只抑制行为问题而未建立行为;(4)小孩常模仿成人对待他们的方法对待其他人;(5)会加剧行为的产生[12]。

美国智力障碍者协会(AAMR)在1986年,发表声明,认为处罚、忽视和厌恶等方法是不人道的,呼吁学术研究机构和行为处理机构寻找更人道的行为处理方法,以行为训练代替惩罚。

以往的行为技术认为应该处理问题行为,将它去除,而正向行为支持却倡导用支持的方式,给予个体适当的支持,让不适当的行为逐渐被适当的行为取代。

支持是资源,它不仅包括物质性的东西,如学校的物理环境、设施、教具,同时还包括各种社会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等;支持是策略,建立一套有效的教育策略及系统,尽可能调动个人潜能和自主性、能动性;支持是关系,帮助个体在一个整和的环境中获得资源、策略和关系[13]。

这是正向行为支持・85・《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第3期(总第81期)的核心思想,在正向行为支持的整个行为技术中贯穿着支持的理念。

3.2 相信行为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正向行为支持认为行为的目的都是可知、可理解的,它更多关心行为背后的东西而不是行为本身。

因此,我们应重新认识行为问题,分析行为问题的功能。

O’Neill指出功能评量有三个基本作用: (1)功能评量的目标不只是减少行为问题,更要了解这些行为的结构和功能,以进一步发展适当的行为;(2)功能评量不只是看个人,更要检视行为问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预测何种情景或条件下行为会或不会发生;(3)它的目标是诊断行为问题原因,进而发展行为支持计划,这个行为支持计划必须以个体的尊严为基础[14]。

也许所有的旁观者认为行为是不适应的行为,但对个体来讲,可能是最适应的行为。

如自闭症小孩喜欢玩笔,在玩笔的过程中能让他自我得到满足,这是他的一种娱乐方式,我们应给予尊重和理解。

在全面了解行为发生的环境、条件后,需要确定哪些是行为发生的原因,哪些是行为发生的结果,以及最后得到什么回应(对当事人的功能)等。

如当小孩有过哭闹而成功取得物品的经历,哭闹行为就会成为他索要物品的方式。

3.3 强调团队合作在评估中不只要了解行为是什么、在哪里发生、什么时候、发生状况,更要关注为什么发生[15]?在以往的评估和干预中,专家占据了重要的位子,而在正向行为支持中,强调影响其生活的所有成员包括学生本人、父母、邻居、老师、朋友、同学、上司、医生等,他们不仅是帮助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和相互交换信息过程中与专业人员的合作者。

如在一个住宿机构,针对视觉障碍学生行走问题,所有相关成员包括学生自己、教师、生活老师、其他任课老师、家长、眼科医生等,他们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确定支持范围、方式和成功的标准,他们的地位已经从专家指导的消极角色转变到一个积极角色。

他们在对学生的行为问题上形成一个团队,共同执行,他们要为达到一个目标而共同解决问题,大家进行多向的交流,共同形成符合个人和团体的目标[16],每个人在方案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3.4 提供适当的行为训练内容在进行了功能评估,了解行为的功能之后,就要选择适当的行为加以训练,将原来的问题行为取而代之。

Meyer和Evans(1989)将行为训练内容分为替代行为训练和相关行为的训练[17],如小露是一个没有语言能力的智力障碍小孩,她常常用打人的方式和同学打招呼,吸引同学和她玩耍。

教师用图卡让她和教师、同学交流,这是“替代行为训练”。

除此以外,教师每天让其进行语言训练,教发音,用语言和她交流,鼓励说话,这是“相关行为训练”。

这两个训练内容可以同时进行,它们分别是行为训练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替代行为训练解决了当前的不适当行为,但是它不能治本,只有加上相关行为训练才可以将不适当行为真正消除,长久保持适当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