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简易版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困境。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目前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实际情况,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不同地区对相关人士进行调查,包括民俗文化传承者、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等。

2. 实地调研:选择几个代表性较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地参观考察,并与当地民俗文化传承者进行交流和访谈。

三、调研结果:1.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者:调研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者减少的趋势明显,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导致传承工作面临压力。

2. 传承环境和条件:调研发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的环境和条件各地不一,有一些地方重视传承工作并提供支持,但也有一些地区缺乏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

3. 保护措施不足: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一些少数民族民俗文化面临着严重的保护问题,有些习俗和传统技艺正在逐渐消失。

四、调研建议:1. 加强教育推广:通过加强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鼓励他们参与到传承工作中。

2. 政府支持和政策保护: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场所支持,同时通过立法保护的方式,保护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3. 人才培养和交流:加强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者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传承能力,同时鼓励他们开展与其他地区、民族的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文化传承发展。

五、结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教育、政府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关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近20年来,**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协调指导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注重总结经验,积极整合、开发民族民间文化的各种资源,广泛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85年,**区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率先恢复了沉寂多年的庙会,并将地点选在了皇家坛庙——地坛。

在首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上,推出了传统仿清祭地表演、民间花会以及传统民间手工艺和老茶馆中的说拉弹唱,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得到挖掘、保护和弘扬。

1991年又推出“室内庙会”即文化馆新春游乐会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的春节文化大餐。

游乐会期间,广大群众能够亲身感触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民俗表演艺术及各类别“民字号”的传统文化展示,可谓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

至2022年,**区文化馆游乐会已举办了14届,深受**市民的喜爱,近年来也吸引了一些闻讯前来“赶庙会”的外国朋友。

1995年,**区提出了“文化细胞工程”。

目前,社区特色文化细胞已由100个发展到了300个。

其中有一部分细胞是反映民族民间文化内容的,**区把对这些细胞的辅导和管理纳入到社区文化工作之中,每年还对优秀的文化细胞进行表彰和奖励。

1999年,**区社会文化工作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一本介绍全区基层文化艺术组织的书籍《活跃的文化细胞——记**区群众性文艺组织》,书中收入了一部分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为活动内容的文艺组织和民间艺人。

2000年,**区文化文物局编辑出版了《**市**区文化文物志》,对**区的民间文艺进行了专门介绍。

在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中,**区在1987年共搜集整理诗词、谣谚、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歇后语、俗语、民间风俗、地方风物志总计23万多字,并整理出10余万字的定稿送交**市文化局民间文学编辑部选用。

2001年《**区民间文学作品选》编选出版。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民族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传承情况,我们对某省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调研,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地区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建议。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民族文化的传承情况,发掘其中的独特魅力;2. 探索民族文化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3. 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三、调研方法1. 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有关该省少数民族文化的书籍、报纸杂志等资料;2. 实地调研: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文化村等,与少数民族代表进行交流;3. 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并发放给当地居民进行调查。

四、调研结果1. 民族文化的传承情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该省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比较良好。

这些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特点,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得以保存和传承。

同时,当地政府也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 民族文化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消费,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对当地的手工艺、农业等传统产业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作用,使这些产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3. 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加大文化教育力度,提高群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 组织更多的文化活动,鼓励少数民族代表参与,展示其传统文化的魅力;(3)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持续发展;(4)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五、总结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该省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较好,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弘扬和利用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为当地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2篇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2篇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2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俗文化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一、调查报告的原因: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

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

“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

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

“年”被吓跑回湖里。

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

“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

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

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

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

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

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

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 。

“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

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情况,探讨民族文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的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方法: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等方式,收集关于当地民族文化的相关信息。

调研结果:
1. 传统文化传承
在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和项目,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包括举办传统舞蹈比赛、传统手工艺品展览等,这些活动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欢迎和支持。

2. 文化活动与经济发展
当地的民族文化活动不仅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还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例如,举办传统民族文化节日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 面临的挑战
然而,民族文化传承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传统手工艺品的传
承和创新、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等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建议: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建议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加大对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和创新,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教育等。

结论: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希望我们的调研成果能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民族民俗 调研报告

民族民俗 调研报告

民族民俗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民族民俗摘要:本次调研旨在研究中国民族民俗的特点和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仪式、节日、习俗等。

通过调研发现,中国民族民俗丰富多样,民间文化传统深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保护。

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

民族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价值。

二、实地调研1. 调研地点本次调研选择了云南、内蒙古和西藏作为调研地点,这些地区分别代表了中国南部、北部和西部的不同民族文化。

2. 调研方式选择了当地的博物馆、村落和民族文化活动为调研对象。

在云南,参观了云南民族博物馆,了解了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内蒙古,参加了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亲身体验了蒙古族的传统歌舞;在西藏,参观了布达拉宫,了解了藏族的宗教礼仪。

3. 调研结果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中国民族民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性:中国的民俗文化种类繁多,不同民族的传统仪式、节日、习俗各具特色,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地理和生活环境。

(2)包容性:中国民族民俗具有较高的包容性,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交流,并形成了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宗教性:中国的民俗文化大多与宗教信仰有关,例如西藏的宗教仪式、云南的祭祀活动等。

三、问题与建议1. 问题中国民族民俗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文化遗失、商业化以及保护不力等。

一些传统的仪式、节日、习俗正逐渐失去其原汁原味,被商业化和娱乐化改变了其本质。

2. 建议(1)加强保护意识:加强对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通过加大对民俗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力度,确保其能够传承下去。

(2)教育传承:加强对民族民俗文化的教育,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承载者,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民族民俗。

(3)加强法律保护: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对侵犯民族民俗文化的行为进行限制和惩罚,确保民族民俗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

报告总结-关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 精

报告总结-关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 精

关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构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新格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调查报告**区是**的中心城区之一,集中体现着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特点。

辖区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

全区汇集了以故宫、太庙、社稷坛和地坛为代表的皇室文化,以雍和宫为代表的佛教密宗文化,以国子监为代表的国学文化,以孔庙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古观象台为代表的天文文化,以皇史宬为代表的档案文化。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因此,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的首都中心城区,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既是发展区域文化、实现文化强区的客观要求,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打造首都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

为了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巩固和发展先进文化,我们以辖区内10个街道为基本单位,通过问卷、座谈、走访、查阅历史资料等形式,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普查,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稿及文化部、**市关于做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有关精神,结合**区实际,对**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历史沿革、现状及保护工作一**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历史沿革及特点**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明古都。

至2019年,建城3049年,建都851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区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深受周边环境和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由此而形成的民间传统文化有如下特点一是民间传统文化工艺多与宫廷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凸显皇城文化的特征。

由于**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历史上**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特殊性。

**区处于元、明、清三代都城的中心区域,皇宫在**,王府、官家、巨贾也大多在**,素有东贵西富之说,居民的组成和审美情趣与皇家有密切关系,因此,**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皇家文化影响较大。

(人大)独山县民族民风文化调研报告

(人大)独山县民族民风文化调研报告

独山县民族民风文化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我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我县文化事业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开发,实现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对我县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了一次摸底普查,形成报告如下。

一、民族文化遗产的现状(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独山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传统艺术。

独山的“花灯戏”、“愿灯”、“盐酸菜”、“响篙舞”、“水族端节”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就是独山民族民俗文化最生动的体现。

近年来,我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各项工作。

目前,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国家级名录1项,省级名录4项,州级名录5项,县级名录20项。

省级传承人2人,州级2人,县级87人。

第一,独山“花灯戏”是我县唯一的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普及全县并辐射影响至平塘、三都、荔波、都匀等地区。

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独山“花灯戏”剧剧目有140余出,其中有早期条纲戏剧目《金铃记》、《蟒蛇记》、《双看相》、《蒋三哥下南京》等85出,移植剧目《铡美案》、《借罗衣》、《三访亲》、《龙江颂》等27出,新创剧目《七妹与蛇郎》、《宝锄》、《哥笑了》、《金鸡常鸣》、《乡村教师》等29余出。

灯戏的身段、手式有10余种;脚位步法有20余种;扇帕动作有20余种;舞蹈身段有40余个。

灯戏音乐唱腔有30余种。

过场曲牌28个,锣鼓曲牌50余个。

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地方剧剧种。

第二,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花灯戏、独山愿灯、响篙舞、盐酸菜制作工艺等四项。

“愿灯”以其酬神还愿的独特方式,深受全县人民的喜爱,在我县各地均有用愿灯酬神还愿的习惯。

愿灯最初为祭祀仪式,经过不断传承演绎成为以祭祀为内容,以歌、舞、戏为载体的表现形式。

民国四年版《独山县志》“民俗卷”记载说“蛮人信鬼,染疾多不服药,许灯愿、病痊,常于正月内偿愿”。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调研报告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xxx是××自治州州府,全市面积227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其中民族乡3个),5个街道办事处。

居住着34个少数民族。

XX年底××市总人口482618人,少数民族人口340560人,占总人口的70.6%。

其中,苗族人口74949人,占总人口数的15.5%;布依族人口205017人,占总人口数的42.4%;水族人口35871人,占总人口数的7.4%。

××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域和交通闭塞等原因,这些民族文化一直处在相对封闭状态。

目前,这些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地域性、民俗性、娱乐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节日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俗文化、歌谣文化、舞蹈文化、祭祀文化、语言文化、戏曲文化、体育文化、建筑文化、医药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文学、工艺美术以及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民间文化生态系统仍保存得比较完整。

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市民族民俗文化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外来文化冲击,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在激烈地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空间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为做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市市委、市政府除了抓好民族民俗文化遗产的申报、举办一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以外,积极主张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以保证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

为支持和做好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市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编印了一批教学教材,如XX年编印的《苗文课本》、《水书教材》等。

XX年,为丰富教学内容和满足教学的需要,并结合自身教学特点,重新组织人员编印了一批新教材,如《苗族双语教学课本》《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等。

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调查报告5篇

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调查报告5篇

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调查报告5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实习报告、辞职报告、调研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工作报告、自查报告、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rvey reports, job reporting reports, internship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social practice reports, work reports, self-examination report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work summary,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调查报告5篇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调查报告1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调研报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全球范围内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通过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人们对自己和他人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和谐发展。

本次调研以中国南方某城市的民族教育为案例,旨在探讨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等问题。

一、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现状1. 教育内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方面的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内容主要通过学校课程、社区活动、地方民俗节庆等形式传播。

2. 教育对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对象主要是中小学学生、社区居民及重点民族群体。

在学校里,一些民族学校也会针对本民族特色开设相关教育课程,延伸课余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3. 教育模式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模式多种多样,除了学校内课程外,社区居民活动、文化讲座、传统技艺培训等形式层出不穷。

其中,活动性较强的社区居民活动特别受到欢迎。

二、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1. 师资力量短缺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需要专业的教师和相应的资源支持。

但现实情况是,相关教师队伍缺乏,普遍存在一些课程内容单调、乏味等问题。

同时,一些传统手工艺和技艺也因为缺少传承者而濒临失传。

2. 缺乏宣传和推广在现代社会,各种新颖的科技和文化形式层出不穷,容易使传统的民族文化显得陈旧和过时。

因此,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推广。

然而,在某些地区,还缺乏广泛的传媒渠道和社区组织,深度推广的难度较大。

3. 地方特色文化认知度降低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渐渐地失去了对于本地文化的认知度和关注度,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文化。

这种认知度的降低,影响了文化传播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内容过于单一,需要逐渐引进更多新颖的内容,如音乐、电影、绘画等。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教育的吸引力,还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该民族的文化传统。

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暑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探讨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

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主要为大学生和青年群体。

调研结果:一、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识1.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持积极态度的占比较高。

其中,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加以保护和传承。

2.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有限。

约有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了解。

二、暑期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1.暑期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比例较低。

仅有不到30%的受访者参与过暑期民族传统文化活动。

2.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较受欢迎。

在那些参与过传统文化活动的受访者中,约有80%的人表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有所增加。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传统文化教育缺乏。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接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有限,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平台来学习传统文化。

2.暑期传统文化活动的宣传不够到位。

部分受访者表示并不知晓有关传统文化活动的信息,导致错过了参与的机会。

建议: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应加大在校园内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设置相应的课程,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

2.增加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

社区、博物馆和文化中心等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活动组织,提供更多参与暑期传统文化活动的机会。

3.利用新媒体宣传传统文化。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4.加强传统文化研究。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和保存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和文物,为后代传承提供支持和保障。

5.鼓励个人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个人应主动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动中,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通过对暑期民族传统文化的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访者对传统文化持积极态度,但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7篇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7篇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民族文化调研报告7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文化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族文化调研报告1根据政协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员会办公室转发的《关于开展“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的函》通知要求,为积极打造美姑民族特色村寨,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发展建言献策。

20xx年5月9日,美姑县政协组织规建、文广、民宗和毕摩文化研究中心等部门,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走访等形式,就“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这个课题深入龙窝、树窝和依果觉等乡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美姑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幅员面积2573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292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其中彝族占98。

6 %,农村人口100%为彝族,是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县。

县境内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自然风光迷人,旅游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彝族美食别具一格,享有“毕摩文化之乡”、“美女之乡”、“摔跤之乡”、“熊猫之乡”、“玛瑙之乡”之美誉。

自20xx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联合下达文件,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来,美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规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统筹协调指挥建设。

通过开展彝家新寨、美丽乡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全县民292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村寨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群众收入大幅度增长,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民族特色村寨效益逐步显现。

20xx年9月,我县依果觉乡古拖和四季吉两个村分别入选四川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和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的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成绩显著。

(一)科学规划,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

美姑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结合“彝家新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建设,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工作。

民间风俗调研实践报告

民间风俗调研实践报告

民间风俗调研实践报告《民间风俗调研实践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民间风俗文化,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我校XX社团组织了一次民间风俗调研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和体验各地的民间风俗,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本次民间风俗调研实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当地民间风俗的了解和调研,第二阶段是对自己所在地的民间风俗的体验和实践。

第一阶段,我们选择了XX市作为调研的目的地。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XX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地方。

我们先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通过博物馆里展出的青铜器、陶器、织锦等文物,了解到当地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历程以及与民间风俗的关系。

接着,我们深入当地的老街巷,与当地居民交流、参观,并不断记录他们的口述历史和传统习俗。

通过对老年人和乡村居民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了当地的传统节日、婚俗、葬俗等民间风俗具体内容。

第二阶段,我们回到自己所在地,以小组为单位,亲身体验并学习当地的民间风俗。

我们参与了当地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并亲手制作了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如灯笼、剪纸等。

同时,我们也参与了一些传统婚礼和葬礼的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其中的习俗和仪式。

通过亲身参与与实践,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所在地的民间风俗。

三、调研结果和体会通过本次民间风俗调研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民间风俗的重要性。

民间风俗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表达方式。

从民间风俗中,我们感受到了敬天爱地、尊老爱幼的思想,也体会到了劳动人民伟大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还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唯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才能保持民族的根基和凝聚力,让我们有更坚定的文化自信。

通过参与民间风俗的实践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文化传统的力量,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人生体验。

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收获了友谊的真挚和珍贵。

民族民俗调研报告

民族民俗调研报告

民族民俗调研报告民族民俗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加深对中国民族民俗的了解,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

通过参观、体验和采访,我们希望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族、传统节日、习俗和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情况,并将所得的资料整理成报告,为大家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二、调研过程我们选择了去中国西部的四川和云南进行调研。

在四川,我们参观了青藏高原上居住的藏族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节日和服饰等。

在云南,我们则了解了彝族和傣族等民族的传统习俗。

在这两个地方,我们还参观了不同的古村落,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三、调研结果1. 藏族在四川的西部地区,我们参观了一个藏族村落。

我们了解到,藏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传统节日。

他们的服饰以藏袍为主,经过精心绘制和缝制。

此外,他们还有独特的藏文书法和传统手工艺,如唐卡绘画和银器制作等。

2. 彝族在云南的某个彝族聚居地,我们了解到彝族人民信仰原始宗教,在特定节日进行祭祀活动。

他们的传统服饰以彝绣为主,彝族妇女手工绣花技艺精湛。

此外,彝族人民还保留有传统的竹制品制作技艺,如竹编和竹纸制作等。

3. 傣族在云南的傣族村寨,我们参观了傣族人民的传统习俗。

傣族人民信仰南传佛教,并且在每年的水灯节进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他们的传统服饰以富丽堂皇的傣族长袍为主。

此外,傣族人民还以制作泥塑、灯芯编制和蜡染等手工艺闻名。

四、调研感想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民族民俗的丰富多样。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有着独特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手工艺,因此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魅力和特点。

我们也意识到,保护和传承民族民俗是重要的文化责任,应该加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教育工作。

五、建议与展望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民俗,我们建议加强相关的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建设更多的民族民俗研究机构。

同时,应该加大对民族民俗保护和传承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此外,还应该鼓励青少年通过参观、体验等方式了解和传承民族民俗,保持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民族民间文化实践报告(2篇)

民族民间文化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我们组织了一次民族民间文化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学习、体验传承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冲击日益加剧,民族民间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

同时,我国政府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民族民间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此背景下,开展民族民间文化实践活动,对于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提升国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 实践目的(1)深入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学习,提高参与者对民族民间文化的鉴赏能力和传承意识。

(3)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国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1. 实践内容本次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地考察:参观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化遗址、博物馆等。

(2)交流学习:与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交流。

(3)体验传承:参与民族民间文化技艺的学习和实践。

(4)成果展示:举办民族民间文化成果展览、演出等活动。

2. 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制定实践方案,确定实践地点、时间、人员等。

(2)实地考察:组织参与者参观民族民间文化遗址、博物馆等,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3)交流学习:邀请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专家学者进行座谈,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4)体验传承:组织参与者学习民族民间文化技艺,如剪纸、刺绣、民间舞蹈等。

(5)成果展示:举办民族民间文化成果展览、演出等活动,展示实践成果。

四、实践成果与收获1. 成果展示(1)民族民间文化成果展览:展示了实践过程中收集到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料、作品等。

2023年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2023年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2023年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于2023年对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进行了调研。

下面是我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目的:了解当前中国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现状,分析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二、调研结果1. 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现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存在着以下问题:(1)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对传统的民俗文化兴趣逐渐降低,更倾向于接受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

(2)传统技艺传承困难:许多传统技艺(如织布、木雕等)只有老一辈人掌握,年轻人对这些技艺的学习意愿较低,技艺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3)文化交流流失: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渠道较少,与外界的交流交融不足,文化的纯正性随之受到威胁。

2. 问题分析和挑战(1)文化自信心不足:少数民族自身对自己的民俗文化缺乏自信,认为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更加先进,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经济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逐渐消失,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困扰。

(3)教育体制不完善:目前的教育体制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来说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相关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学校缺乏专门的师资力量。

三、建议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保护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措施:1. 加强文化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开展民俗文化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少数民族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年轻一代更加重视和传承民俗文化。

2. 支持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传习机构,提供相关课程和培训,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同时推动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

3. 加强文化交流与互动: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互动,鼓励少数民族参与全国性的文化活动,提高民族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认可度和传播力。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精选多篇)1.调研目的针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探讨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促进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调研过程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了解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等情况。

3.调研结果(1)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现状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传统的节日活动经常被举行,年轻一代也会积极参与。

但是,在一些地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面临困难。

一些传统的节日活动已经失传或者停办,很多传统习俗也面临着快速消失的局面。

(2)存在问题及原因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传承人、缺少传承渠道、缺乏资金支持、缺少宣传推广等。

其主要原因是:1)传承人数量稀少,少数民族人口分散,少数民族代表性人物相对较少;2)传承渠道不畅,传统文化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有一定的存在,但是缺少传承的有效途径;3)资金支持不足,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需要财力支持,但很多地方缺乏资金;4)宣传推广不到位,传统文化的推广需要大力宣传,但宣传工作不力。

(3)保护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策略应该包括:1)激发传承热情,鼓励各族群众积极参与传承活动;2)加强传承渠道建设,利用各种媒介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投入,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4)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提高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结论保护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

只有通过加强保护措施,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让其在社会生活中持久存在和持续发展。

5.建议(1)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工作。

(2)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和选拔,鼓励更多的民族精英积极参与到传承工作中来。

民族传统文化调查实践报告

民族传统文化调查实践报告

民族传统文化调查实践报告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和忽视。

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的独特精神财富,对于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实践,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践过程和调查结果。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有以下几点:•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情况;•探讨现代社会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重视程度;•收集并分析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和效果。

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民族传统文化调查:3.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涵盖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传统文化的接触频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等方面的问题。

随机选择了500名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3.2 实地调研我们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文化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

比如,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在博物馆了解了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过程,并与传统技艺传承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4.1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民族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认知。

其中,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熟知自己所属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对其有着较高的认同度。

然而,对于其他非自己所属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程度较低。

4.2 现代社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现代社会中存在一定的文化多元化,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整体上较低。

只有少数受访者表示对民族传统文化有较高的兴趣和认同,而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抱有漠然的态度。

4.3 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和效果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积极的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做法。

比如,一些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在当地得到了积极的传承和发展,从而保护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民众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承。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和挑战。

民间民俗调研报告

民间民俗调研报告

民间民俗调研报告民间民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并记录我国的民间民俗文化,探讨其传承与变迁的现状。

通过调查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认识到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并为推动其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在线问卷的形式,向全国各地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

问卷涵盖了民间民俗的庆典活动、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等内容。

2.实地调研:选择了陕西、四川、广东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参观了当地的传统村落、庙会、节日等,了解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

三、调研结果1.庆典活动:在调查中发现,民间的庆典活动主要包括婚礼、葬礼、节日庆祝等。

不同地区的庆典活动存在差异,但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2.风俗习惯:民间的风俗习惯涉及到饮食、服饰、住房等方面。

例如,四川地区有着丰富的川菜文化,陕西地区有着独特的汉服文化。

3.传统手工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包括织布、陶瓷、木雕等。

实地调研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手工艺师傅正在传承着这些技艺,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活中。

四、调研分析及结论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识到民间民俗文化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许多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

现代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重塑,使得许多年轻人渐渐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民间民俗文化。

首先,加强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鼓励年轻人了解、参与传统文化。

其次,加强对民间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并为手工艺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激励他们继续传承和创新。

最后,加强民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记录、保留和传播传统文化,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民间民俗文化,让这份独特的宝藏继续熠熠生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简易版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简
易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xxx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全市面
积227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其中民族乡3
个),5个街道办事处。

居住着34个少数民族。

XX年底都匀市总人口482618人,少数民族人口
340560人,占总人口的70.6%。

其中,苗族人
口74949人,占总人口数的15.5%;布依族人口
205017人,占总人口数的42.4%;水族人口
35871人,占总人口数的7.4%。

都匀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
多彩、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

长期以来,由于
历史、地域和交通闭塞等原因,这些民族文化一直处在相对封闭状态。

目前,这些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地域性、民俗性、娱乐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节日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俗文化、歌谣文化、舞蹈文化、祭祀文化、语言文化、戏曲文化、体育文化、建筑文化、医药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文学、工艺美术以及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民间文化生态系统仍保存得比较完整。

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都匀市民族民俗文化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外来文化冲击,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在激烈地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空间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为做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都匀市市委、市政府除了抓好民族民俗文化遗产的申报、举办一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以外,积极主张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以保证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

为支持和做好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都匀市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编印了一批教学教材,如XX年编印的《苗文课本》、《水书教材》等。

XX年,为丰富教学内容和满足教学的需要,并结合自身教学特点,重新组织人员编印了一批新教材,如《苗族双语教学课本》《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等。

纳入教学内容的主要有:苗族、水族两种民族语言文字,苗族大歌、古歌、酒歌、飞歌等民族民间歌谣和戏曲;
芦笙制作,古法造纸,蜡染,挑花,刺绣,剪纸,绘画,泥哨等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芦笙,芒筒,铜鼓,木鼓,琵琶,唢呐,木叶等民族民间乐器演奏;苗族芦笙舞、木鼓舞、铜鼓舞,板凳舞,瑶族长鼓舞,竹杆舞等民族民间舞蹈;苗族踢毽子,斗陀螺,荡秋千,以及龙舟表演等民族民间体育;此外,各民族的历史、地理、医药、服饰、饮食、习俗、礼仪、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民族风情等也是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都建立了民族文化歌舞表演队,并在市级、州级乃至全国性的大型比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开展,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众多新闻媒体
对此工作的关注。

XX年9月下旬中央电视台新闻部“新闻联播”栏目记者到奉合民族小学、阳和中心学校进行采访拍摄民族文化进校园相关工作情况,并于XX年10月2日在央视新闻联播“祖国经典”栏目专题播放水书进课堂实况。

同时《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对奉合、阳和学校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做了详细报道。

都匀市民族中学XX年118名学生参加省艺术、体育高考学科考试,术科进线率高达95%;XX年都匀市选送的少数民族合唱《踩鼓舞》、舞蹈《芦苼场上》,芦苼独奏《火车进侗乡》分别获全省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表演类一、二、三等奖,XX年3月该校学生李豪又获“金芦苼”首届国际民族吹管乐大赛芦苼组优秀奖。

XX年11月3日“全州中小学少数民族原
生态歌曲大赛”在都匀市会展中心举行,都匀市坝固中学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如此等等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我市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后的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小学、中学、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等多所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教学工作,约占全市学校总数的20%,共创建了市级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8所,其中:中学4所,小学4所,通过逐级建立重点示范校,以达到在全市全面铺开的目的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点:
一是经费不足。

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必须有教学器材、服饰道具,要购买这些教材道
具,则需要大量资金,由于都匀市经济占黔南州经济总量比重小、经费困难。

加之省、州每年下拨的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有限,且有一半是用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虽然很多学校的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热情高涨,但是苦于教学资源的不足,导致许多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只能小打小闹,无法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实现大范围、大规模的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二是师资力量缺乏。

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学校没有专门从事民族民间文化教学活动的教师,少部分学校的教学工作是由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爱好和专长的老师进行兼职教学,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是聘请民间艺人进行教学,这不仅给学校带来经费上的负担,而且教育活动也不
够规范,效果不够理想。

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无疑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因此建议:
1、增加经费投入。

省人民政府要切实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XX〕2号)提出的“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尽快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探索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发展模式。

把‘三州’民族地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旅游休闲度假、民族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精神落到实处,在省级财政预算中单列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专项经费并逐年递增,切实解决各学校教学所需的经费问题,保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开
展。

2、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有一支高素质的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师资队伍,是做好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的保证。

要大力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和贵州民族大学开办民族文化进修班,专门招收民族地区学校和民族学校中有一定爱好和专长的老师进行培养,毕业或结业后回到原学校担任民族文化教育专职教师;二是出台对肯学习、肯钻研并具有民族文化专业知识大专以上毕业生的招录优惠政策,使这类人才能进到学校从事民族文化教育工作,使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取得最大化的效果。

3、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

丰富的民
专业报告样本 / Professional report sample 编号:EW/OF-VN686族民间文化往往保存在民族民间艺人的脑海中,而这些艺人年龄都已偏大,一旦他们离世后,民族民间文化将不复存在。

因此建议,在未来的五年时间内,各级财政每年列出专项资金,组织人员对民族文化进行搜集、整理,并建立民族民间文化项目库,使之不至于消失,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开展教育活动。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
第11页/ 共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